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道周《孝经集传》中的爱敬情感漫议——兼及对阳明学爱敬关系的重订
1
作者 陈萌萌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20,共9页
黄道周《孝经集传》认为爱与敬是孝中重要情感,二者不可废偏:敬能明晰父子伦常而行合宜之道,爱能使家庭关系融洽亲睦;且依儒家情感推扩论,敬能尊重父母进而礼敬他人,爱能关怀父母进而亲近他人。在爱敬关系上黄道周以敬为本,认为敬引领... 黄道周《孝经集传》认为爱与敬是孝中重要情感,二者不可废偏:敬能明晰父子伦常而行合宜之道,爱能使家庭关系融洽亲睦;且依儒家情感推扩论,敬能尊重父母进而礼敬他人,爱能关怀父母进而亲近他人。在爱敬关系上黄道周以敬为本,认为敬引领并导顺了爱,且对他者的爱也可以从敬中推出。“敬本”得以可能,从人道维度看基于敬是礼乐教化之实,而礼是成德之径,因此以礼教培养美德离不开敬;从天道维度看孝源自人对天地生生之仁心的感通,而人对于超越者(天)的情感侧重敬而非爱。对于阳明学多言爱而罕言敬导致的晚明情欲恣肆之弊,黄道周从孝本论出发论证敬是本源情感,并主张从家庭场域中发现并培养敬。真敬的归位能在尊重人物自性基础上,使社会伦理秩序条理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道周 《孝经集传》 王阳明
下载PDF
湛江童谣的美学特征及审美文化内涵——以吴川童谣为例
2
作者 林景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6期83-87,共5页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吴川童谣来自民间,是湛江童谣的代表之一,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劳动、生活和审美心理,是湛江乡村文化振兴不可忽略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音韵和谐,富有儿童趣味,又传达着真情实感,构筑成了独属于它的美...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吴川童谣来自民间,是湛江童谣的代表之一,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劳动、生活和审美心理,是湛江乡村文化振兴不可忽略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音韵和谐,富有儿童趣味,又传达着真情实感,构筑成了独属于它的美的艺术世界。该文分析了吴川童谣的美学特征,包括韵律美、童趣美和真实美;同时分析其蕴含的审美文化内涵,包括爱江恋海、孝善爱亲、尚礼重俗、关怀女性。它的这些美学特征和审美文化内涵可以丰富当地文化,同时增强当地人的文化自信心和归属感,对促进湛江乡村振兴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川童谣 韵律美 童趣美 真实美 爱江恋海 孝善爱亲 尚礼重俗 关怀女性
下载PDF
论《孝经》在先唐家庭德育思想史上的意义——以《圣治章》注释为中心的考察
3
作者 杨红伟 汪鹏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99,共13页
在现代学界,《孝经》或被视为肤廓的政治伦理,或被笼统地解读成个人德性。但若以父母职能为视角检视相关注本且将其置于先唐时期家庭德育思想史中考察则有若干新发现。在先秦两汉伦理中,父母之于子代人格生成的意义或抽象或支离或偏囿,... 在现代学界,《孝经》或被视为肤廓的政治伦理,或被笼统地解读成个人德性。但若以父母职能为视角检视相关注本且将其置于先唐时期家庭德育思想史中考察则有若干新发现。在先秦两汉伦理中,父母之于子代人格生成的意义或抽象或支离或偏囿,而《圣治章》将其具体化、系统化、圆融化了,即来自母亲的爱与来自父亲的严依次熔铸到子代心性结构中,形塑出爱敬并重、自由与秩序兼备的中和人格。《圣治章》注释从“习得”“天性”两个面向呈证此点。魏晋人孝母不尊父的实践将由爱至敬的“习得”路径截断,且以个体所禀之“理”取代了敬父之“天性”,任诞士风因之形成。此可反证《孝经》在先唐家庭德育思想史乃至当下伦理建构上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经》 爱敬之德 家庭伦理 人格生成 任诞 先唐时期
下载PDF
宋代家书中的治家理念及当代价值
4
作者 张小花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148-152,共5页
宋代社会的流动性加强使家书成为教育子女的重要手段,家书中保留了大量有关家庭教育和家族治理的内容,这是宋代家书的精华所在。宋代士人的治家理念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演进的过程,用仁爱孝悌的理念倡导家族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提倡勤俭... 宋代社会的流动性加强使家书成为教育子女的重要手段,家书中保留了大量有关家庭教育和家族治理的内容,这是宋代家书的精华所在。宋代士人的治家理念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演进的过程,用仁爱孝悌的理念倡导家族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提倡勤俭持家,不仅是出于节约家族财产的考虑,更是以此培养士人淡泊坚韧的品德。科举取士的人才选拔制度对宋代家族的影响极为深远,自此,诗书传家成为家族兴旺和保持家声不坠的主要途径。宋代家书中的治家理念对今天倡导传承优秀家风、建设和谐家庭依然有许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书 治家理念 孝悌 勤俭 诗礼
下载PDF
《论语》中“仁”的内涵及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表征:基于扎根理论与案例分析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颜士梅 张钢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49-958,共10页
为了阐明"仁"的内涵及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现实表征,首先,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针对《论语》中出现的109个"仁"的内涵进行归纳式多级编码,发现其包含孝悌爱人、持续践行、社会规范、自我修养4个维度;其次,... 为了阐明"仁"的内涵及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现实表征,首先,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针对《论语》中出现的109个"仁"的内涵进行归纳式多级编码,发现其包含孝悌爱人、持续践行、社会规范、自我修养4个维度;其次,运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针对3家企业的质性内容分析发现,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孝悌爱人表现为家氛围导向,持续践行体现为长期导向,社会规范落脚为类亲情关系,自我修养具化为高忠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悌爱人 持续践行 社会规范 自我修养 人力资源管理
下载PDF
孝伦理重构与老龄化的应对 被引量:8
6
作者 彭希哲 郭德君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5-41,142,共7页
老龄政策的制定和运行应该有明晰的价值理念和完整的伦理体系做支撑,在此基础上,相关老龄政策才能更好地发挥效能,基于这种认识,以孝伦理的动态演化为主要考察线索,讨论了目前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和传统孝伦理衰微的主要原因以及对老... 老龄政策的制定和运行应该有明晰的价值理念和完整的伦理体系做支撑,在此基础上,相关老龄政策才能更好地发挥效能,基于这种认识,以孝伦理的动态演化为主要考察线索,讨论了目前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和传统孝伦理衰微的主要原因以及对老龄化应对的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更全面视野审视老龄化、用不同方式营造有利于孝文化重构的文化氛围、在现代语境下为孝伦理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通过多种途径让孝伦理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等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公共政策 政策理念 伦理体系 孝伦理
下载PDF
中国孝文化的理念形态及其现代传承 被引量:6
7
作者 何建良 杨向荣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33-36,65,共5页
孝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历朝历代的具体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纵观我国传统孝文化几千年的历史进程,把握其理念形态首先应明确传统孝文化的精神本质,那就是敬与忠。而要传承传统孝文化,就不仅要吸收传统孝文化中的精华,同时又... 孝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历朝历代的具体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纵观我国传统孝文化几千年的历史进程,把握其理念形态首先应明确传统孝文化的精神本质,那就是敬与忠。而要传承传统孝文化,就不仅要吸收传统孝文化中的精华,同时又要有所创新,树立新型孝道理念,使孝文化顺应时代的发展,为建设现代社会精神文明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文化 理念形态 现代传承
下载PDF
论孝与仁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景林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5-12,共8页
孝和仁是儒家两个核心的德目。孝是德的根本,是教化的开端,孝以"能养"前提,其本质内涵则是爱和敬。儒家的孝道思想,还包涵着一种通过"慎终追远"以追寻人的生命本原的形上学意义。仁是全德之名,是德的总称,是一个关... 孝和仁是儒家两个核心的德目。孝是德的根本,是教化的开端,孝以"能养"前提,其本质内涵则是爱和敬。儒家的孝道思想,还包涵着一种通过"慎终追远"以追寻人的生命本原的形上学意义。仁是全德之名,是德的总称,是一个关于为人之本和理想人格的概念。行仁,是人最本己的可能性,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所在。忠恕为行仁之方,忠恕工夫所成就的,是人我、外内一体相通的境界。孝与仁两个概念有着内在的关联性:一方面,孝悌为仁之本;同时,孝悌亦必经由忠恕的途径推扩而至于"仁",才能实现其所本有的道德价值。儒家在强调孝为德之本的同时,在现实层面上又特别注重内外公私领域的区分,这两方面的结合,对中国当代价值体系的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悌 敬畏 忠恕 亲亲
下载PDF
仁学:时代意义与理论转换——一个基于历史和逻辑的分析论述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曙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28,共9页
儒家仁学是基于血亲共同体和人的反省而产生的一种具有哲学意义和浓厚伦理色彩的价值学说,旨在开显人的爱心、伦理责任并建立文明秩序。传统仁学的等差之爱是第一位的,平等次之,而自由主要是道德的自主和自律。今天,我们要继承并创新仁... 儒家仁学是基于血亲共同体和人的反省而产生的一种具有哲学意义和浓厚伦理色彩的价值学说,旨在开显人的爱心、伦理责任并建立文明秩序。传统仁学的等差之爱是第一位的,平等次之,而自由主要是道德的自主和自律。今天,我们要继承并创新仁学,关键在于彰显孔子以"仁"启示人、提升人的思想旨趣,修正并拓展传统仁学的致思理路,对爱与平等给予同样重视,尊重并吸取西方自由学说的合理性。如此,仁学方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合理分化及民众的平等要求,并为促进人类之爱和全球正义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悌 家国 分化 平等 转换
下载PDF
论“孝”与“仁”的关联维度 被引量:4
10
作者 梁徐宁 《伦理学研究》 2006年第2期46-50,共5页
在儒家的理论体系中,“孝”与“仁”之间具有深层的关联维度。“血缘亲情”是二者关联的现实起点,“人性本善”是价值基础,“能近取譬”是思维方法。“孝”与“仁”之间的层级性的差异与连续性统一,生成一种认识、价值与实践层面的必要... 在儒家的理论体系中,“孝”与“仁”之间具有深层的关联维度。“血缘亲情”是二者关联的现实起点,“人性本善”是价值基础,“能近取譬”是思维方法。“孝”与“仁”之间的层级性的差异与连续性统一,生成一种认识、价值与实践层面的必要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有差等 性善论 儒家伦理
下载PDF
追寻六经之本——曹元弼的《孝经》学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壁生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46,共10页
在晚清民国经学中,曹元弼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曹元弼遍注群经,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学术体系。而在他的经学思想中,他通过注解《孝经》,为其经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他继承郑玄的思想,认为《孝经》是六经之道的总汇。在曹元弼看来,六经之... 在晚清民国经学中,曹元弼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曹元弼遍注群经,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学术体系。而在他的经学思想中,他通过注解《孝经》,为其经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他继承郑玄的思想,认为《孝经》是六经之道的总汇。在曹元弼看来,六经之道,在于人伦,而《孝经》恰恰提供了这一人伦思想的核心。同时,他认为通过《孝经》中的"爱"与"敬",可以贯通百王之道,六经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元弼 孝经 爱敬
下载PDF
传统传承的价值分析——试以中国传统孝观念的传承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锋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1-114,共4页
价值哲学的兴起源于事实和价值的两分,发展得益于面向生活之思。生活是流动着的过去、现实和未来的全部,所以现实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传统的传承。中国传统孝观念的历史传承实际是价值的再创造过程。任何传统的历史流变必然具有正负两种价... 价值哲学的兴起源于事实和价值的两分,发展得益于面向生活之思。生活是流动着的过去、现实和未来的全部,所以现实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传统的传承。中国传统孝观念的历史传承实际是价值的再创造过程。任何传统的历史流变必然具有正负两种价值特征,传统孝观念在本质上是爱的价值传承。要实现传统孝观念的当代价值就必须认清困难、建立理论,并在方式方法上进行时代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哲学 孝观念 传承 现代价值
下载PDF
张载对孝悌思想的发展及其启示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全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25,共5页
孝悌是"仁"的根本和基础。北宋思想家张载对"孝悌"思想作了重要发展:首先,把天地当作父母,把所有的人和万物都当作兄弟和朋友;其次,把孝悌由一种品德提升为一种精神修养。张载对传统孝悌思想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启示:... 孝悌是"仁"的根本和基础。北宋思想家张载对"孝悌"思想作了重要发展:首先,把天地当作父母,把所有的人和万物都当作兄弟和朋友;其次,把孝悌由一种品德提升为一种精神修养。张载对传统孝悌思想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启示:提升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需要从孝悌开始,同时需要具备感恩和移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孝悌 乾父坤母 民胞物与 爱心
下载PDF
传统孝道的式微与农民养老观念的变革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东苹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43-45,51,共4页
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使统孝道在中国农民养老问题上发挥的作用已日趋式微,建立平等、民主的亲子关系家庭势在必行。在此前提下,农民自身应正视现实,尽快变革传统养老观念,给予女儿平等的财产分配与继承权;尽早为养老做好经济准备;养老主... 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使统孝道在中国农民养老问题上发挥的作用已日趋式微,建立平等、民主的亲子关系家庭势在必行。在此前提下,农民自身应正视现实,尽快变革传统养老观念,给予女儿平等的财产分配与继承权;尽早为养老做好经济准备;养老主要依靠自己的子女。唯有作出理性思考,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也才能在现有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条件下尽可能地解决好农民的养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孝道 式微 农民养老 观念变革
下载PDF
武则天与忠孝观念 被引量:1
15
作者 季庆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8-140,共3页
为了深化对武则天的研究,采用文献解读和历史分析的方法,从忠孝观念的角度探讨武则天的政治命运。认为忠孝观念对武则天的政治命运产生了深刻影响。武则天是一个忠孝观念的倡导者,她虽然利用忠孝观念获取和巩固了帝位,但她在忠孝观念的... 为了深化对武则天的研究,采用文献解读和历史分析的方法,从忠孝观念的角度探讨武则天的政治命运。认为忠孝观念对武则天的政治命运产生了深刻影响。武则天是一个忠孝观念的倡导者,她虽然利用忠孝观念获取和巩固了帝位,但她在忠孝观念的束缚下不得不让位于李唐王朝,未能实现延续武周王朝的梦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则天 忠孝观念 忠孝之道
下载PDF
传统孝观念及其淡化的时代解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方兰欣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25-29,共5页
养敬亲长、慎终追远这一传统孝观念生发于人的情感本能,饱含人的功利考量,体现着人的自我超越。新形势下,传统孝文化内在的张力不断凸显。"事生"、"事死"和"孝治"为内容的传统孝观念遭遇家庭结构、个体... 养敬亲长、慎终追远这一传统孝观念生发于人的情感本能,饱含人的功利考量,体现着人的自我超越。新形势下,传统孝文化内在的张力不断凸显。"事生"、"事死"和"孝治"为内容的传统孝观念遭遇家庭结构、个体意识、市场经济、生人社会等变化因素的消解。这种消解反映了现代社会人的生存危机,要求放弃家庭养老为主导的孝亲模式,让政府与社会组织承担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孝观念 责任 消解 重构
下载PDF
论司马迁的孝道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麦巧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7期45-49,62,共6页
孝道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内容,在《史记》中,司马迁借助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诠释了自己对孝道的理解:孝道是调整家庭关系的伦理规范,孝道是协调社会关系的原则,孝道是治理国家的政治思想。当代社会,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人们思想观念及家庭... 孝道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内容,在《史记》中,司马迁借助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诠释了自己对孝道的理解:孝道是调整家庭关系的伦理规范,孝道是协调社会关系的原则,孝道是治理国家的政治思想。当代社会,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人们思想观念及家庭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的现实更需要提倡孝道,因此,研究司马迁的孝道思想对于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司马迁 孝道 治国思想 传统文化
下载PDF
论当代孝文化的哲学意蕴 被引量:2
18
作者 丁秋玲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44-47,71,共5页
从发生学及原生意义上看,发端于西周经过孔子儒家创造性发扬的传统孝道,蕴含着原始朴素的人本主义观点。在移孝作忠、忠孝同构的孝政治化的历史变异中,出现孝德意识塑造人、孝化治理控制人,从而人被决定被贬抑。承袭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 从发生学及原生意义上看,发端于西周经过孔子儒家创造性发扬的传统孝道,蕴含着原始朴素的人本主义观点。在移孝作忠、忠孝同构的孝政治化的历史变异中,出现孝德意识塑造人、孝化治理控制人,从而人被决定被贬抑。承袭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当代中国实践,用以人为本阐发和提升传统孝文化的哲学意蕴,是推进当前孝文化研究的新理路和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文化 哲学意蕴 人本主义 以人为本
下载PDF
语语珠玉 如闻如视——郑珍《母教录》品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在喻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10年第3期20-23,共4页
清代诗人郑珍的《母教录》是在其母永诀之时摹其母生前之音容笑貌记之。其文立意殊俗,虽自然平实,却生动真切,娓娓道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至情至理,语语珠玉,真实感人。细细品来,一位勤俭仁厚,聪慧贤德,爱子至深,教子有方的贤母形象鲜... 清代诗人郑珍的《母教录》是在其母永诀之时摹其母生前之音容笑貌记之。其文立意殊俗,虽自然平实,却生动真切,娓娓道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至情至理,语语珠玉,真实感人。细细品来,一位勤俭仁厚,聪慧贤德,爱子至深,教子有方的贤母形象鲜明地伫立于读者心目,生动地体现出母贤子孝的深刻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珍 母教 母贤 子孝 至情 至理 真切 感人
下载PDF
儒家修身思想的义理内涵 被引量:2
20
作者 辛翀 郭艳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26-30,共5页
儒家学派认为人的首要标志是"仁",而欲成"仁",先行孝;唯有做到孝、学、仁,人之本质方可彰显。易学自然观作为构建儒学体系的灵魂和主线,能够深刻揭示"仁"的内在逻辑结构与外在实践标准;从易学自然观的角... 儒家学派认为人的首要标志是"仁",而欲成"仁",先行孝;唯有做到孝、学、仁,人之本质方可彰显。易学自然观作为构建儒学体系的灵魂和主线,能够深刻揭示"仁"的内在逻辑结构与外在实践标准;从易学自然观的角度出发,"仁"的内在逻辑体系与成仁的实践标准都可得到清晰的考量;经过不断考量,最终达到"泛爱众,而亲仁",从而使"仁"道得以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爱 孝悌 五行六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