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Marxist Ecological View and the Modern Ecological Awareness
1
作者 Ni Huaimi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62-268,共7页
Faced with the serious environmental crisis,the Seventeenth Congress of the CPC put forward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and the Eighteenth Congress of the CPC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 Faced with the serious environmental crisis,the Seventeenth Congress of the CPC put forward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and the Eighteenth Congress of the CPC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the strategic position of which was equaled to that of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political development,cultural development,social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more and more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enhance the harmony and unity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e and create ide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various courses and tasks,the entire allocation of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been changed from "four in one"to "five in one",in which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ecomes a new component. Consequently,it is worthwhile to intensively study and grasp the Marxist ecological view and form the self-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carry forward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建设 生态观 生态意识 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共产党 “四位一体” 环境危机
下载PDF
探索中国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起点——立足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对人的本质认识方向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充 王琳 张禹 《四川体育科学》 2024年第2期1-8,14,共9页
构建中国体育强国建设理论体系的首要问题是找出合理的理论起点。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对人的本质认识方向,通过借鉴资本主义商业体育的理论起点,到分析社会主义体育探索“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起点,最后以马克思... 构建中国体育强国建设理论体系的首要问题是找出合理的理论起点。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对人的本质认识方向,通过借鉴资本主义商业体育的理论起点,到分析社会主义体育探索“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起点,最后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一方面,资本主义体育发展建设以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为理论阐释点,它同样蕴含着“人的发展”的各种规定,由此引发了在一定制度下面向“人的发展”的体育发展成果的探析;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则确定了“人的价值”的理论主线。借鉴马克思主义体育思想,重视与教育匹配的社会关系,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体育的“人的价值”的初心维度的重要论述,可以得到结论,“遵循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性”是中国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强国 理论起点 人的本质 遵循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再论“管理学人性假设的新思考”——兼论“人性善”和“人性恶”
3
作者 黄金枝 窦琳琳 《上海管理科学》 2024年第5期19-25,共7页
“人”是中华传统文化核心和精髓,从伏羲《易》是“己”以及“天人合一”,皆可窥见“人”的分量。尽管传统文化在字面上未提“人性假设”,但“人”贯穿于儒、释、道、易。人性假设是管理学的基础,梳理管理学文献,得出大凡涉及研究传统... “人”是中华传统文化核心和精髓,从伏羲《易》是“己”以及“天人合一”,皆可窥见“人”的分量。尽管传统文化在字面上未提“人性假设”,但“人”贯穿于儒、释、道、易。人性假设是管理学的基础,梳理管理学文献,得出大凡涉及研究传统文化的“人性假设”时,将人性假设研究归于且止于“人性善”和“人性恶”之辩。从本体上讲,若将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性假设研究仅止步于此,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人”的误读和错读。本文借由王阳明之见来破解“人性善”和“人性恶”之辩之惑。发掘出儒、释、道、易中的“人性假设”之宏阔,并进一步指出传统文化人性假设与当代管理学人性假设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人性善与人性恶 人性假设 “一”
下载PDF
从冲突走向融合:人与自然关系演变的四种形态
4
作者 张志云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7-23,共7页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而且是中外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古典哲学共同关注的重大理论命题。通过上述理论视域对人类社会漫长发展历史进行审视观照,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而且是中外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古典哲学共同关注的重大理论命题。通过上述理论视域对人类社会漫长发展历史进行审视观照,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由冲突对抗逐步走向协调和解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出现了四种对应的形态,即远古时期听命于自然的“自然中心主义”,农业时期依存于自然的“天地与我并生”,工业化时期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以及信息化时期尊重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关系 自然中心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 天人合一 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融会通达:儒家“和合”思想对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启示
5
作者 刘友田 李锦霞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1-87,共7页
儒家“和合”思想是以“和”促“合”的同心协力之道,是尊重历史与求同存异、追求同频与共通共生的多重理念的交叉聚合,秉承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具有“天人相合”“仁善之德”“知行并进”“和而不同”等丰富意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家... 儒家“和合”思想是以“和”促“合”的同心协力之道,是尊重历史与求同存异、追求同频与共通共生的多重理念的交叉聚合,秉承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具有“天人相合”“仁善之德”“知行并进”“和而不同”等丰富意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家“和合”思想融入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浪潮之中,由人际“和合”渐次升华为人类“和合”,以其深厚的文化根基、鲜明的价值导向和广阔的发展路径实现二者的同向同构。在新时代,儒家“和合”思想所涵摄的世界观、社会观、实践观与发展观,使得人类文明新形态能够基于中华文明的现实资源不断丰富通达,为塑造人类文明新格局、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和合”思想 人类文明新形态 天人合一 同向同构
下载PDF
“人与自然的类统一体”——高清海类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6
作者 程彪 《长白学刊》 2024年第6期54-62,F0002,共10页
高清海先生的“人与自然的类统一体”概念,不仅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具体阐释了“类”或人的“类本性”,而且充分体现出高清海类哲学思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所达到的高深的思想境界。高清海先生从马克思的实践观点出发来理解和阐发... 高清海先生的“人与自然的类统一体”概念,不仅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具体阐释了“类”或人的“类本性”,而且充分体现出高清海类哲学思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所达到的高深的思想境界。高清海先生从马克思的实践观点出发来理解和阐发人的“类本性”,进而把人与外部世界、人与自然理解为一个“类统一体”;认为“人与自然的类统一体”的实现有赖于人性之丰富完善,有赖于人的存在境界之提升;人的“生存价值”与“生存使命”也在于自觉承担起对自然的责任,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高尚的一体关系”。理解“人与自然的类统一体”概念的深刻内涵与高深境界,对于我们整体性地把握高清海类哲学思想至为关键,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本性 人与自然的类统一体 实践 高清海
下载PDF
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发展境况与现实转换
7
作者 闫涛 李樑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3-88,共6页
面对日趋复杂的生态问题,西方所谓“主流”生态理论也尽显疲态,难有应对生态问题的“良策”,亦开不出针对生态问题立竿见影的“良方”。生态思想从来就不只限定于生态或自然本身,而是更侧重于讨论人与生态、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中... 面对日趋复杂的生态问题,西方所谓“主流”生态理论也尽显疲态,难有应对生态问题的“良策”,亦开不出针对生态问题立竿见影的“良方”。生态思想从来就不只限定于生态或自然本身,而是更侧重于讨论人与生态、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中国古代有着极为丰富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文化资源,古人以阴阳学说为基础,阐释人与自然二者内在关联,并以此建立了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生态思想,其本质在于强调人类要与自然协调、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既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也内嵌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逻辑链条之内,要以世界视角来审视未来发展之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阴阳 天人同构 天人合一
下载PDF
清代朱集义“关中八景”景观构成及文化意象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岳红记 廖叶琳 唐赟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7-132,共6页
“八景”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指某一地域约定俗成的景观总称,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并包含丰富的乡土地理信息和宝贵的民俗资料。以清代朱集义“关中八景”碑刻上的图景、诗文为研究对象,在阐释“关中八景”的概念、历... “八景”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指某一地域约定俗成的景观总称,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并包含丰富的乡土地理信息和宝贵的民俗资料。以清代朱集义“关中八景”碑刻上的图景、诗文为研究对象,在阐释“关中八景”的概念、历史沿革、“山水形胜”的空间布局以及“天人合一”景观构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关中八景”所蕴含的山水文化、佛教思想、道教求仙等文化意象,以期为当今城市建设与规划提供历史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关中八景” “天人合一” “山水形胜” 文化意象
下载PDF
从“天人相应”到“天人感应”——董仲舒“大一统”思想发微
9
作者 方达 《衡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54-61,共8页
在行政制度层面,汉承秦制,“郡县制”于武帝之初已日益稳固。但与此同时,汉初高祖所确立的宗亲分封制,又以“藩国”的形式拉扯并撕裂着中央政府对地方郡县的管辖关系。因此,武帝亟需一种既可以让地方人才经由藩国与郡县推荐以备中央选用... 在行政制度层面,汉承秦制,“郡县制”于武帝之初已日益稳固。但与此同时,汉初高祖所确立的宗亲分封制,又以“藩国”的形式拉扯并撕裂着中央政府对地方郡县的管辖关系。因此,武帝亟需一种既可以让地方人才经由藩国与郡县推荐以备中央选用,又可以让宗亲集团完全听命于中央政府与天子的政治体制。值此背景下,董仲舒在与武帝三番策对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父子兄弟”观念而来的具有“君臣上下”效果的政治官僚制度。本质上,董仲舒的这种“大一统”理论就是“天”与“人”价值源头的统一,“教化”与“政治”互为表里的统一,以及“天子”与“众人”本质差别的统一,“父子兄弟”与“君臣之谊”人伦与政治的统一。而这所有的“统一”都是为了保障“皇权”的至高性与唯一性,以及官吏选拔体系具有历史合法性与现实时效性。从理论构架来看,董仲舒“大一统”所依赖的“天人感应”实际上是由改造荀子“天人相应”的秩序理论而来,董仲舒通过对荀子“性”概念的变革实现了武帝新制所需要的所有理论论证。当然,董仲舒的这种“大一统”秩序模式也因为价值根源的两分而导致荀子所设想的自下而上良性更迭秩序模式的不彻底,使得先秦儒家政治理论在后世只能成为一种皇权约束社会其他众人的工具,而不能作为皇权自我约束的内在律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大一统 天人相应 天人感应
下载PDF
三晋王氏妇科基于调气和血理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思路
10
作者 王慧 常静 +1 位作者 王坤芳 梁志刚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7期750-753,共4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山西三晋王氏妇科第三批国家非物质遗产传承至今已有29代,王氏妇科重视整体观念,强调治疗女子疾病当从肝、脾、肾三...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山西三晋王氏妇科第三批国家非物质遗产传承至今已有29代,王氏妇科重视整体观念,强调治疗女子疾病当从肝、脾、肾三经论治。历代王氏妇科传承人结合临床经验不断改进,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有着较为成熟的认识,认为此病当以调气和血以化瘀为基本原则。针对女性生理特点、地势气候、体质强弱等不同因素确定治法方药。王氏消癥方是王氏妇科第28代代表性传承人王金权教授根据其几十年的临床经验自拟的方子,通常用于灌肠外用,方法简单易行,可直达病所,药效发挥迅速,吸收快,临床疗效颇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三晋王氏妇科 调气和血 天人合一 治疗思路
下载PDF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再理解及当代价值
11
作者 王子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41-45,共5页
马克思对人的阐释以“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为根本,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为落脚点,提出对人的本质思想的独特见解。党的二十大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原... 马克思对人的阐释以“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为根本,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为落脚点,提出对人的本质思想的独特见解。党的二十大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原则,踏上新征程要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新时代内涵,不断增添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经验和中国风格,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价值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抽象的思想活动 现实的历史活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下载PDF
论“生态理念”在儒家经典哲学中的重要地位
12
作者 谭立 罗焕娟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67-72,共6页
将自然生态现象赋予道德内涵和哲学意蕴,归纳总结其规律,以此为依据颁行礼乐、建章立制、治国理政,诠释、指导和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此为儒家经典哲学思想的重要特征和存在意义。其理路在于,首先界定天地本质:“天地之大德曰生”;其次... 将自然生态现象赋予道德内涵和哲学意蕴,归纳总结其规律,以此为依据颁行礼乐、建章立制、治国理政,诠释、指导和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此为儒家经典哲学思想的重要特征和存在意义。其理路在于,首先界定天地本质:“天地之大德曰生”;其次提出“大人”即圣贤君王的标准:“与天地合其德”;再次奠定圣贤君王治理天下的法理基础:“天工人代”。探求此思想的逻辑本源可见,儒家经典哲学思想和由此形成的国家治理模式,是建立在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自然生态良好的基础之上,显现出传统生态理念卓越的前瞻性与综合整体思想观念,与当代社会提出的“生态良好”“永续发展”理念具有高度契合之处。同时,儒家生态智慧,需要实现现代转型,方能有助于现代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理念 天地本质 生生大德 德配天地 天工人代 永续发展
下载PDF
中国生命哲学视野下的健身气功养生观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涛 王巾轩 孙刚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8-94,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哲学思辨等研究方法,立足于中国生命哲学的研究视角,对健身气功的养生思想展开研究。研究认为,"气"作为中国生命哲学的特有范畴,是健身气功的生命动力源,也是健身气功一以贯之的核心理念和养生根柢。虚静恬淡... 运用文献资料、哲学思辨等研究方法,立足于中国生命哲学的研究视角,对健身气功的养生思想展开研究。研究认为,"气"作为中国生命哲学的特有范畴,是健身气功的生命动力源,也是健身气功一以贯之的核心理念和养生根柢。虚静恬淡、道器合一、阴平阳秘、调和气血、自然而然等分别体现了健身气功的生命本然观、生命整体观、生命运化观、生命和谐观、生命自然观的养生思想,折射出中国生命哲学的文化意蕴,彰显了中华养生文化的生命色彩。研究对于丰富中国健身气功理论和文化体系建设具有较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哲学 健身气功 天人合一 养生 身心平衡
下载PDF
中国传统自然观与生态旅游发展观的比照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文杰 乌铁红 张宏磊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4-156,159,共4页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其中的自然观是处理天人关系的规范。从中国传统自然观的视角来审视生态旅游的生态内涵和生态意蕴,将中国传统自然观作为生态旅游的立论基础进行研究,分析比照天人合一与生态旅游的天人系统;自然无为、道法自...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其中的自然观是处理天人关系的规范。从中国传统自然观的视角来审视生态旅游的生态内涵和生态意蕴,将中国传统自然观作为生态旅游的立论基础进行研究,分析比照天人合一与生态旅游的天人系统;自然无为、道法自然与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万物皆道与生态旅游平等共生观;天地伦理观与生态旅游的生态道德责任以及节俭朴素与生态旅游的绿色消费观等五方面,可以促进生态旅游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自然观 天人合一 生态旅游
下载PDF
知识的三大部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 被引量:121
15
作者 李醒民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33,286,共29页
本文在界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着重从知识的外在关联和内在特征两个方面探讨了它们的区别,同时揭示了它们的关联,并就三者的统一发表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 知识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人文学科 区别和关联 科学统一
下载PDF
试论先秦儒家“天人合一”观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4
16
作者 祁丽华 王展旭 周晓梅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41-45,73,共6页
中国的乾坤生成观决定了"天人合一"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孔孟荀对"天人合一"观所进行的生态伦理思想的阐述和完善,是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基础。而西方文化中科学的思辨方法则是儒家文化生成为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 中国的乾坤生成观决定了"天人合一"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孔孟荀对"天人合一"观所进行的生态伦理思想的阐述和完善,是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基础。而西方文化中科学的思辨方法则是儒家文化生成为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刺激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孔孟荀 生态文明 科学思辨方法
下载PDF
论“科学标准”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德胜 徐可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47,共5页
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有其各自的标准与规范。自然科学的标准主要是理性标准、逻辑完备性标准、科学实验和科学实践的标准、可重复性标准、唯物论可知论标准、科学的简单性标准;人文科学的标准主要是法律道德标准、先进性和新颖性标准、... 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有其各自的标准与规范。自然科学的标准主要是理性标准、逻辑完备性标准、科学实验和科学实践的标准、可重复性标准、唯物论可知论标准、科学的简单性标准;人文科学的标准主要是法律道德标准、先进性和新颖性标准、满足人民的精神需要标准、美学和欣赏性标准、典型性和独创性标准、生产力标准。自然科学标准和人文科学标准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它们的统一性主要是对象的统一性、研究目的的统一性、成果来源的统一性、研究方式的统一性;它们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预言和猜想、重复与独一无二问题、数学逻辑问题、实验与调查等四个方面。所以,两种科学的统一是“有差异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 人文科学 科学标准 科学规范 科学判据 科学统一 心理二重性
下载PDF
孟子教育思想及其内在逻辑 被引量:6
18
作者 马跃如 王文胜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1-86,共6页
孟子作为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其教育思想日益受到教育学者的重视。孟子的教育思想以性善论为基础,以求放心为儒家教育的基本原理,仁义是其教育的总目标,五伦关系是教育的基本内容,孝悌是教育的基础课目,教育的作用则是个人的幸福与社会... 孟子作为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其教育思想日益受到教育学者的重视。孟子的教育思想以性善论为基础,以求放心为儒家教育的基本原理,仁义是其教育的总目标,五伦关系是教育的基本内容,孝悌是教育的基础课目,教育的作用则是个人的幸福与社会的和谐。经孟子加以总结的这一儒家教育思想,成为秦汉以后我国教育思想的主流。当前,教育学者对孟子的研究归纳虽然是正确的,但对孟子教育思想的内涵及其内在逻辑关系还很少进行深入的探讨。而对儒家教育思想的深入理解,是儒家教育思想运用于现代教育的前提。因而,对孟子教育思想的内在逻辑进行深入分析与论证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教育思想 性善论 求放心 五伦关系
下载PDF
人际同构:正义观念的衍更 被引量:12
19
作者 江山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31,共23页
正义是法律的内在根据和法上之法 ,正义也是弥久常新的人类精神现象。当今世 ,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冲突已危机四伏 ,必得有全新的法律制度和观念形态为之救济 ,而正义理念的再诠释 ,则是这种法律和观念所必不可少的根据。本文认为 ,... 正义是法律的内在根据和法上之法 ,正义也是弥久常新的人类精神现象。当今世 ,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冲突已危机四伏 ,必得有全新的法律制度和观念形态为之救济 ,而正义理念的再诠释 ,则是这种法律和观念所必不可少的根据。本文认为 ,旧有的正义理念的核心是“分” ,具体有分构的正义、分配的正义、交易的正义、合作有效性的正义 ,它们只能满足人域内部的秩序和公正需求 ;新兴的正义理念将缔造“人际”秩序的公平、合理 ,其核心是“合” ,它包括摄取的正义、多样性与复杂化的正义、同构守衡的正义、互养循环的正义。法律的进化取决于正义精神的进化 ,故弘扬一种人在与自在共享的正义理念 ,将是这个世界的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秩序 精神 自然
下载PDF
论基于人的主体性和社会性的激励理念 被引量:2
20
作者 齐善鸿 吕波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4-37,共4页
批判和超越传统激励理念,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实现发展变革的重要基础。基于人的主体性和社会性的激励理念鲜明地昭示出:激励主客体之间是统一平等的,激励的根本目标就是形成全员自我激励的“自组织”。
关键词 人性假设 主体性 社会性 激励理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