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isis of existence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1
作者 TAI Bei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7年第6期61-64,共4页
Through carefully reading and studying the emotional crisis of Holden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the main character's anxiety, isolation, bewilderment in the crisis of existence and his efforts to identify himself in... Through carefully reading and studying the emotional crisis of Holden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the main character's anxiety, isolation, bewilderment in the crisis of existence and his efforts to identify himself in the dilemma are interpreted. His experience exemplifies the plight experienced by the postwar generation and provides a good text from which one can study the American society and culture in 195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IS existence Holden identity
下载PDF
The Enclosed Personal Space and Female Identity Construction in A. S. Byatt's Possession
2
作者 叶柳影 《海外英语》 2018年第18期206-209,共4页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by analyzing single intellectual women's living states in enclosed personal spaces, andcomparing their different spatial changes triggered by external intrusions, this essay int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by analyzing single intellectual women's living states in enclosed personal spaces, andcomparing their different spatial changes triggered by external intrusions, this essay intends to explore Byatt's ambivalent attitudestowards the feminists' pursuit for a room of one's own, and point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men andwomen to female identity 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S. BYATT POSSESSION Space FEMALE identity HARMONIOUS CO-existence
下载PDF
A Study of Tragic Existence of Characters in "Dry September"
3
作者 ZENG Meng-meng YANG Yong-chun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8年第7期368-371,共4页
"Dry September" depicts many tragic characters, and it is significant to analyze tragic existence of characters. In this paper, by grasping the survival of each individual, we can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 "Dry September" depicts many tragic characters, and it is significant to analyze tragic existence of characters. In this paper, by grasping the survival of each individual, we can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y September" tragic existence identity crisis
下载PDF
Boltzmann Equations with Quantum Effects (2): Entropy Identity, Existence and Uniqueness of Spatial Decay Solutions
4
作者 张英魁 卢旭光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2002年第3期219-222,共4页
A previous study is continued by investigating the Boltzmann equation for particles with quantum effects (BQE). First, the corresponding entropy identity is proved, then if the initial data f(x,v,0) satisfies 0... A previous study is continued by investigating the Boltzmann equation for particles with quantum effects (BQE). First, the corresponding entropy identity is proved, then if the initial data f(x,v,0) satisfies 0≤f(x,v,0)≤CΦ(x,v,0) for a constant 0<C<∞ and function Φ(x,v,t), we prove the existence and uniqueness of spatial decay solutions of the BQE within a given function space B(Φ) using fixed point theory. Moreover, if there is a continuous function F(x,v) which belongs to a function set, then there exists a mild solution f(x,v,t) of the BQE such that f ∞(x,v)= limt→∞f(x+vt,v,t)=F(x,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ltzmann equation quantum effects existence UNIQUENESS entropy identity spatial decay
原文传递
The existence of identity of periodic semigroup rings
5
作者 Yang, HX Luo, YF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7年第7期614-615,共2页
IN ref. [1], Ponizovskiǐ raised the following problem: which semigroup rings are rings with identity? In ref. [2], Li investigated orthodox semigroup rings. In this letter we discuss periodic semigroup rings. Using t... IN ref. [1], Ponizovskiǐ raised the following problem: which semigroup rings are rings with identity? In ref. [2], Li investigated orthodox semigroup rings. In this letter we discuss periodic semigroup rings. Using the same notation as in ref. [2], w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existence of identity of periodic semigroup rings
原文传递
Visual Nationalism and Communal Rituals:Park Saengkwang’s Art and Korean Shamanism
6
作者 Seojeong Shi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2年第12期663-681,共19页
This paper analyzes Park Saengkwang(1904-1985)’s artwork,created in the 1980s and influenced by Musok,Korean Shamanism.It explores Musok’s thematic signific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s distinctive style and the in... This paper analyzes Park Saengkwang(1904-1985)’s artwork,created in the 1980s and influenced by Musok,Korean Shamanism.It explores Musok’s thematic signific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s distinctive style and the inspiration behind his stylistic changes.Park’s ink paintings are done in bold and intense colors and create an intriguing,mysterious mood,inviting the viewers to the primordial visual experience and exposing its viewers to Korean Shamanism,which has endured the perception that fluctuated between positive and negative throughout Korean history.The practice became a fitting cultural emblem associated with the national identity during the 1970s and 1980s,and thus became a way for Park to explicitly articulate his cultural roots,creating a visual connotation of“Korean.”His art,portraying gut,Korean shamanistic communal rituals,could be conceived as a pictorial rendering of the idea of kibok,praying for good fortune,and served as a pujŏk,talisman paper,that possesses magical healing and protecting power.By striving to overcome the stylistic conflicts between Korean and Japanese,or traditional and Western,Park’s art accomplished the visual rhetoric of national aesthetic sensitivity that built on the communal thoughts and cultural experience of shamanism in the modern history of Ko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k Saengkwang Korean colored ink painting Korean Shamanism Twentieth Century Korean Art Korean art and shamanism identity visual nationalism communal thoughts and rituals
下载PDF
Unsex of Characters in Jacob’s Room
7
作者 邱莉 《海外英语》 2014年第14期204-205,207,共3页
In Jacob's Room, Virginia Woolf depicts a couple of womanish male and mannish female characters, coming into being an unsex society, which represents a thought experiment to hope to find a way to overcome the gend... In Jacob's Room, Virginia Woolf depicts a couple of womanish male and mannish female characters, coming into being an unsex society, which represents a thought experiment to hope to find a way to overcome the gender discrimination in the patriarchal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DER identity unsex beings womanish MASCULINITY
下载PDF
“既彼此远离,又相互靠近”:约恩·福瑟戏剧中的伦理困境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树福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3期91-100,共10页
在当代挪威剧作家约恩·福瑟的戏剧中,戏剧人物普遍处于难解或无解的伦理困境之中。根据伦理内涵与伦理身份的不同,福瑟戏剧人物的伦理困境大致具有三种不同的表现维度。其一,由于自由意志的放纵与自我身份的迷失,夫妻或恋人处于相... 在当代挪威剧作家约恩·福瑟的戏剧中,戏剧人物普遍处于难解或无解的伦理困境之中。根据伦理内涵与伦理身份的不同,福瑟戏剧人物的伦理困境大致具有三种不同的表现维度。其一,由于自由意志的放纵与自我身份的迷失,夫妻或恋人处于相互分裂和彼此矛盾的状态之中,普遍存在焦虑不安的男女婚恋伦理困境;其二,由于错位的身份认知与混乱的伦理选择,父亲与子女、母亲与子女处于对立矛盾或无语失语的状态之中,普遍存在悖立无解的家庭代际伦理困境;其三,由于主客二分的认知模式和理性逻辑,个体思想意识处于失衡矛盾的状态之中,普遍存在混乱分裂的个体思想伦理困境。总体上,福瑟戏剧中的伦理困境具有比较典型的象征性与悖反性品格、明显的碎片化与不确定性特征,呈现出既彼此远离又相互靠近、既彼此矛盾又相互依存的间性倾向。本质而论,福瑟戏剧中内涵丰富、形态多元的伦理困境,可视为后现代思潮和后人文浪潮中,新存在主义、新现实主义与新极简主义等新人文思潮对现代逻辑、启蒙理性和审美伦理的一种诗性颠覆与解构、修辞反拨与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恩·福瑟戏剧 伦理困境 男女婚恋 家庭代际 个人思想 伦理身份
下载PDF
通向社会主体性美学--黄药眠对当今文艺理论建设的重要意义
9
作者 王一川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2期101-111,I0003,I0004,共13页
理解黄药眠美学思想,首先需要把握其革命美学家和革命文学家的双重身份,其次需要看到他面对朱光潜美学和胡风美学的双重挑战。由此理解前提去看,他在20世纪40至50年代的美学思想中呈现出唯物的和人民的、客观的和主体的、政治的和艺术... 理解黄药眠美学思想,首先需要把握其革命美学家和革命文学家的双重身份,其次需要看到他面对朱光潜美学和胡风美学的双重挑战。由此理解前提去看,他在20世纪40至50年代的美学思想中呈现出唯物的和人民的、客观的和主体的、政治的和艺术的、社会的而非个人的等成分,具有社会主体性美学的鲜明特点。当前需要在新的语境下从中引申出新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药眠美学思想 双重革命身份 双重美学挑战 社会主体性美学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谈运动——《物理学》中的运动观阐释
10
作者 杨梅 《西部学刊》 2024年第8期148-151,共4页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物理学》集中展示了他的运动观。他主张运动是潜能的实现、静止是运动的缺乏,通过对运动、静止和“同一运动”等范畴的论述,创造性地解释了运动中事物何以保持同一等问题,不仅建立了独具特色的亚氏运动学说,还反驳了...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物理学》集中展示了他的运动观。他主张运动是潜能的实现、静止是运动的缺乏,通过对运动、静止和“同一运动”等范畴的论述,创造性地解释了运动中事物何以保持同一等问题,不仅建立了独具特色的亚氏运动学说,还反驳了芝诺悖论,批判了巴门尼德的存在论,对于我们深刻理解运动、运动的主体、运动的状态等仍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潜能 静止 同一运动 存在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新时代视听创作与传播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慧瑜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4-15,共12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既引领着新时代视听创作与传播实践,也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近年来,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既引领着新时代视听创作与传播实践,也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近年来,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仅用《山海情》《觉醒年代》《人世间》《繁花》等现实题材电视剧讲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也借助《中国诗词大会》、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等“国风”、“国潮”类文化节目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这些视听节目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端均展现出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成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以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动实践。以主旋律和现实题材电视剧、传统文化综艺节目、“非遗”主题纪录片等类型的代表性视听作品为例,可呈现融媒体时代以视听传播建构对主流价值的文化认同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视听传播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梦想的“第二人生”:深度媒介化下的具身性与技术祛魅
12
作者 张爱军 徐潇潇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5,M0004,共11页
媒介的本质是连接。传统的媒介是将人和制造信息的人连接在一起,但媒介的作用如今已不再停留在提供信息层面,能够被连接的事物越来越多,社会逐步深度媒介化。其中,身体媒介是常容易被忽视的媒介。元宇宙是对数字技术所驱动和连接的信息... 媒介的本质是连接。传统的媒介是将人和制造信息的人连接在一起,但媒介的作用如今已不再停留在提供信息层面,能够被连接的事物越来越多,社会逐步深度媒介化。其中,身体媒介是常容易被忽视的媒介。元宇宙是对数字技术所驱动和连接的信息空间,通过建立身体连接为人类塑造数字化身,开启了梦想的“第二人生”,但这种离身的技术神话也带来了侵犯隐私、技术成瘾等问题。为实现技术祛魅和身体意识的回归,本研究尝试引入了具身性的视角反观新媒体技术的身体实践,重新审视新传媒技术语境下传播与身体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性 元宇宙 身体 数字化生存
下载PDF
坚守文化根脉铸就文化独特标识
13
作者 卢安妮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1-178,共8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提出巩固文化主体性的重要课题,文化主体性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和灵魂,也是中华文化最为独特的文化标识,是中华文化不断创新发展的源泉。一方面,中国的文化主体性具有领导力量、主体支撑、肥沃土壤、必由之路等显著优势... 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提出巩固文化主体性的重要课题,文化主体性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和灵魂,也是中华文化最为独特的文化标识,是中华文化不断创新发展的源泉。一方面,中国的文化主体性具有领导力量、主体支撑、肥沃土壤、必由之路等显著优势与深厚基础;另一方面,中国的文化主体性也面临着全球化时代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大转型时代文化多元多样多变、互联网时代文化分圈分群分众、AI时代文化智能化虚拟化去人化等深刻挑战。展望新的征程,中国的文化主体性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得到持续发展、持续巩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化主体性 文化根脉 文化独特标识
下载PDF
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内在理据、构成要素与运行机制
14
作者 尤文梦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5-13,共9页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凝聚民心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推进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有其特有的内在理据,在明晰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的前提下,促使其从横向维...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凝聚民心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推进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有其特有的内在理据,在明晰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的前提下,促使其从横向维度实现政治认同、理论认同、话语认同、利益认同,从纵向维度实现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实践认同,从而整体性、动态性、互动性促使主流意识形态刻骨铭心进头脑,才能打通理论通往民心的“最后一公里”,用“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科学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并塑造坚实的群众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意识形态 认同 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下载PDF
对既有房屋套建增层改造的认识与思考 被引量:40
15
作者 郑文忠 王英 +1 位作者 刘铁 谭军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9,共6页
阐述了对既有房屋进行套建增层改造的意义、既有房屋增层改造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简况 ,介绍了可用于既有房屋套建增层的结构形式、相关设计与施工的技术问题及近年来所开展的工程实践 。
关键词 既有房屋 增层改造 套建 改造技术 设计与施工 房屋增层 结构形式 工程实践 国内外
下载PDF
中国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张海鹏 王克强 姜志德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2期103-108,共6页
产权具有激励和再分配的功能,这两项功能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中国集体林业产权制度的变革,始终体现着效率与公平的取舍,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公平”占据着主导地位,从而造成中国集体林业的产权绩效低下。产权模糊、产权不稳、产权残缺... 产权具有激励和再分配的功能,这两项功能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中国集体林业产权制度的变革,始终体现着效率与公平的取舍,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公平”占据着主导地位,从而造成中国集体林业的产权绩效低下。产权模糊、产权不稳、产权残缺和产权分散是中国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所面临的问题。解决的思路:一是针对林业产权特点,强化产权功能;二是完善林业法律体系,规范政府行为;三是落实林业经营权,推进使用权再次流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集体林业 产权制度改革 产权体系 林业经营权 法律体系 历史沿革
下载PDF
试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汉族“孤岛文化”的内涵及其生成基础 被引量:4
17
作者 蒋立松 吴红荣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79,共5页
汉族孤岛文化具有特定的生成空间、鲜明的族群认同倾向和族群符号等三个基本内涵。孤岛文化生成的基础在于与他族群互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的文化心理场,这种文化心理场是在西南族群共生关系中形成并维系了汉族孤岛族群的认同的。
关键词 西南 汉族 孤岛文化 涵化 认同 共生
下载PDF
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 被引量:9
18
作者 靳雁霞 韩燮 周汉昌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4074-4076,共3页
为改善基本粒子群的全局、局部搜索能力和收敛速度以及计算精度,基于经典PSO方法和量子理论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量子行为的PSO算法--cQPSO算法。新算法中,采用全同粒子系更新粒子位置,并引用混沌思想,对每个粒子进行混沌搜索... 为改善基本粒子群的全局、局部搜索能力和收敛速度以及计算精度,基于经典PSO方法和量子理论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量子行为的PSO算法--cQPSO算法。新算法中,采用全同粒子系更新粒子位置,并引用混沌思想,对每个粒子进行混沌搜索,试图改善粒子的全局、局部搜索能力和收敛速度以及计算精度。对经典函数的测试计算表明,改进算法的性能优于经典的PSO算法、基于量子行为的PSO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算法 量子行为 混沌思想 局部搜索 全同粒子系
下载PDF
“认同危机”、“新民”与“国民性改造”——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教育思想的演进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和民 何芳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9-197,共9页
在辛亥革命前后的二三十年间,民族危机与人格危机普遍弥漫于国民心中,这场危机的实质可表达为近代中国人产生了民族和人格的"认同危机"。如何解决民众的"认同危机",构成了当时一些先进中国人不断求索的重大问题。清... 在辛亥革命前后的二三十年间,民族危机与人格危机普遍弥漫于国民心中,这场危机的实质可表达为近代中国人产生了民族和人格的"认同危机"。如何解决民众的"认同危机",构成了当时一些先进中国人不断求索的重大问题。清末"维新派"的"新学"、"新政"与"新民"运动;辛亥革命前夕"革命派"的"国民性改造与革命"之论争;辛亥革命前后一些先进中国人的"国民性批判与新人说"的分析;"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思想界"国民性改造的三种主义"的主张等等,这些变革与主张尽管在时间顺序上有阶段性,也存在一定的叠加和交叉,却清晰地表明了此时期中国人教育思想的演进历程:从传统教育思想的瓦解到"新民"教育主张再到"国民性改造"教育主张以及如何改造国民性的主义之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同危机 新民 国民性改造 教育思想
下载PDF
性相近,习相远——对中外跨文化对话与跨文化交流的思索 被引量:25
20
作者 章礼霞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9-52,共4页
本文探讨的是全球化背景下各民族文化多元互补发展、中外文化界对话与交流应遵循的原则等问题.文化交流的目的是人类互相学习、共同享受各民族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以文化建设中无论从世界角度还是从民族角度来看,保护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与... 本文探讨的是全球化背景下各民族文化多元互补发展、中外文化界对话与交流应遵循的原则等问题.文化交流的目的是人类互相学习、共同享受各民族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以文化建设中无论从世界角度还是从民族角度来看,保护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与吸收外来先进文化都同等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文化交流 中国 民族文化 拿来主义 民族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