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oneering a New Realm of Human Rights Civilization in 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An Overview of the Symposium on“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Free and Comprehensive Human Development”
1
作者 王新怡 黄安杰 QIAN chuijun(Translated)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4年第2期476-481,共6页
On October 14,2023,a symposium themed“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Free and Comprehensive Human Development”was held in Changchun,Jilin Province,China.More than fifty experts,scholars,and r... On October 14,2023,a symposium themed“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Free and Comprehensive Human Development”was held in Changchun,Jilin Province,China.More than fifty experts,scholars,and researchers from 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universities engaged in discussions and exchanges on human rights on 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including the path,practice,knowledge systems,and civilization forms of human rights.This symposium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advan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iplinary system,academic system,and discourse system of human right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Chinese human rights civilization China’s indigenous human rights knowledge system free and comprehensive human development
下载PDF
Constructing China’s Human Rights Science:Cause,Cognition,and Paradigm
2
作者 鲁广锦 QIAN Chuijun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3年第3期473-492,共20页
“China’s Human Rights Science”is undoubtedly a brand-new concept.Just as China has its own philosophy,literature,history,law,political science,and sociology,it should also have its own human rights science.China’s... “China’s Human Rights Science”is undoubtedly a brand-new concept.Just as China has its own philosophy,literature,history,law,political science,and sociology,it should also have its own human rights science.China’s Human Rights Science refers to the cognitive science of human rights in China.Developing its disciplinary system,academic system,and discourse system,and constructing an independent Chinese human rights knowledge system,are essential requirements for promot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rough Chinese modernization and creating a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China’s Human Rights Science originated in China,grew in China,and deepened through China’s human rights practices.China’s Human Rights Science adhere to the universality of human rights principles and possess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It works as the knowledge-based organization,academic refinement,and theoretical expression of the path of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that conforms to the trend of the times and suits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as pursu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leading the people.China’s Human Rights Science can enrich and develop the theory of human rights civilization,and should become a global public product of human righ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s human rights Science independent human rights knowledge system Chinese modernization a new form of human rights civilization
下载PDF
The Protection of the “Third Kind of Workers” in Gig Econom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Rights
3
作者 陆海娜 陈以恒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0年第1期76-92,共17页
Due to the new flexible employment mode of the gig economy,many workers in the gig economy cannot b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dualistic division of labor relations and non-labor relations,and their righ... Due to the new flexible employment mode of the gig economy,many workers in the gig economy cannot b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dualistic division of labor relations and non-labor relations,and their rights are basically under no protection.As human beings making a living through their labor,the workers in the gig economy should be entitled to basic human rights,among which the most directly related is social rights.The concept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independent workers"put forward by American scholars 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ir social rights.This theory not only has the legal basis of international law,but also conforms to the legislative purpose of striking a balance between the protection of worker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gig economy.It is also practical.Based on this theory,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and the core conven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we propose a new way to protect"the third kind of workers"in the gig econo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ependent workers gig economy the third kind of workers social rights human rights
下载PDF
Human Rights Knowledge Training in Xiamen
4
作者 BY OUR STAFF REPORTER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06年第5期36-36,共1页
The second human rights knowledge training class was held May 29-June 3 in Xiamen. More than 60 cadres incharge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from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information offices of various pr... The second human rights knowledge training class was held May 29-June 3 in Xiamen. More than 60 cadres incharge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from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information offices of various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received training at the class sponsored by the Information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rights knowledge Training in Xiamen
下载PDF
自主与协同: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跨学科建构
5
作者 柯坚 李章鸿 《新文科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5-15,141,共12页
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生产系统必须予以回答、予以回应的重大问题、前沿问题。环境与环境问题的话语生成和社会建构,既来源于人类生产与生活活动中所遭受的来自自然环境的现实困扰和感性认知,更是通过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社会科... 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生产系统必须予以回答、予以回应的重大问题、前沿问题。环境与环境问题的话语生成和社会建构,既来源于人类生产与生活活动中所遭受的来自自然环境的现实困扰和感性认知,更是通过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化及跨学科交叉的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得以建构。环境问题的社会建构以及国家环境保护实践的主体性,决定了基于国家和民族的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主性之必然。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相关学科在初始发展阶段,并未能够真正地深植到中国的实践土壤。建构中国环境人文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需要立足中国场域、面向中国实践,推进自主理论建构和知识创新。环境人文社会科学内部学科之间存在着学科知识封闭、学科交叉不足的问题,学科之间尚未真正形成学科知识的有机联系和学科交叉的有效机制。推动环境人文社会科学自主协同知识体系的建构,是我国环境人文社会科学体系化发展及其跨学科知识生产机制创新的内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人文社会科学 知识体系 知识自主性 知识协同性 跨学科
下载PDF
中国自主人权知识体系的三维意涵
6
作者 鲁广锦 《人权研究》 2024年第3期1-19,共19页
自近代人权概念登上历史舞台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人类社会关于人权的知识体系基本由西方国家所建构和主导。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现代力量,正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中,中国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 自近代人权概念登上历史舞台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人类社会关于人权的知识体系基本由西方国家所建构和主导。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现代力量,正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中,中国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正在加快建构中国自主人权知识体系,开辟人类人权文明新境界。中国自主人权知识体系是人类人权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与人类人权知识体系有许多相通之处,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自主人权知识体系在思想本源、理论特质、价值向度上有着自己的追求,也有着自己的优势。中国自主人权知识体系做到了既立足中国又借鉴国外,既挖掘历史又把握当代,既关怀人类又面向未来,是合理的、科学的人权知识体系。中国自主人权知识体系生成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发展于中国的人权实践,是被实践证成了的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中国人权发展实际的人权知识体系,建构起新的人权知识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自主人权知识体系 思想本源 理论特质 价值向度
下载PDF
论传统知识权的法律构造——以文化多样性的双重价值追求为切入点
7
作者 董晋瑜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1-30,共10页
在学界对传统知识社会价值的认识不断加深,并对公法保护缺陷持续进行反思的理论背景下,将传统知识权视作一项新型权利进行构建的讨论正逐渐增多。法律规范不仅影响传承者的人权实现以及后续利用的利益分配,更旨在促进社会整体的文化繁... 在学界对传统知识社会价值的认识不断加深,并对公法保护缺陷持续进行反思的理论背景下,将传统知识权视作一项新型权利进行构建的讨论正逐渐增多。法律规范不仅影响传承者的人权实现以及后续利用的利益分配,更旨在促进社会整体的文化繁荣。因而传统知识权的法律建构应当置于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前提下进行分析,以回应主权与人权保护的共同要求。要落实对传统知识权的法律保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明确权利性质为有限私权;基于传承方式差异对权利主体施以类型化;权能设定上侧重对权利主体经济利益的合理反馈;在特定情境下施加适当限制以保障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多样性 传统知识 文化主权 文化人权
下载PDF
探索构建科技人文共同体
8
作者 何宁 赵思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1-101,共11页
数智时代下如何使科学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促进科技向善、向好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人文为科技赋值,科技为人文赋能,二者融合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语言文学作为人类文明的“根”... 数智时代下如何使科学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促进科技向善、向好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人文为科技赋值,科技为人文赋能,二者融合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语言文学作为人类文明的“根”与“魂”,其规范性、引领性和媒介性功能指引着数智技术进一步融入人类生活。而人文社科也需要借助科技力量,重新认识新时期知识生产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实践,以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姿态积极调适知识体系的内部结构和外在架构。推动科技人文命运共同体构建,是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格局持续动荡和人类社会转型变革背景下时代之问的有力回应,也是对中国新文科自主知识体系的积极探索。高品质学术期刊的引领与青年学者的智慧支持为推进科技人文命运共同体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人文命运共同体 数字化与智能化 新文科 自主知识体系 一流期刊建设
下载PDF
自主知识体系语境下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的改革路径 被引量:2
9
作者 袁源 温优华 谢文亮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91-96,共6页
自主知识体系是我国学术评价的宗旨,也是期刊评价的根本遵循。中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标准须以建构自主知识体系为指引,其评价改革过程也恰好是自主知识体系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领域相结合的一块试验田。为此,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 自主知识体系是我国学术评价的宗旨,也是期刊评价的根本遵循。中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标准须以建构自主知识体系为指引,其评价改革过程也恰好是自主知识体系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领域相结合的一块试验田。为此,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应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强化学术共同体作为评价主体的主导作用,秉持守正创新的评价理念。从自主知识体系语境出发,在具体改革举措上,须完善“全评价”和动态评价,实施适恰的分层分类方案,并深入拓展开放科学评价路径,探索一系列既体现中国学术话语权要求,又能被国际学术界认可的人文社科类期刊科学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知识体系 期刊评价 人文社科学术期刊 学术共同体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法学研究:一个学术脉络的考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叶正国 余淑娟 《边界与海洋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3-31,共29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从中国经验中提炼出的可面向国际交流的话语,具备转化为法学学科范畴的有利条件。十年来,法学界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逐步深入,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不断推进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在作为研究基础的法理阐释...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从中国经验中提炼出的可面向国际交流的话语,具备转化为法学学科范畴的有利条件。十年来,法学界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逐步深入,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不断推进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在作为研究基础的法理阐释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有助于国家内外法治秩序的互动,中国传统法文化与现代西方法治思想融合迭代,以及全球化时代法律权利的观念更新。在作为学科特色的法律发展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不仅从规范法学层面挖掘其规范性意涵,而且对部门法学、领域法学的价值形塑与话语支撑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作为实践路径的法治建构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贯通国际法治、涉外法治和国内法治,兼顾平台机制建设与立法立规实践,坚持多层次、多领域、多面向的制度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自主知识体系 理论自觉 中国法学 对外传播
下载PDF
2022年新文科研究进展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凯南 苗滋坤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期109-123,128,共16页
自2018年中央正式提出“新文科”以来,学术界涌现出大量相关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在促进我国新文科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9年至2022年,新文科相关发文量呈爆发式增长,尽管2022年增速较2020年和2021年有所下降,... 自2018年中央正式提出“新文科”以来,学术界涌现出大量相关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在促进我国新文科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9年至2022年,新文科相关发文量呈爆发式增长,尽管2022年增速较2020年和2021年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高增长率。2022年新文科建设的研究热点相对集中于新文科的创新发展、落实新文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文科的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以新文科建设助力高等教育新发展、以数字技术推动文科专业建设、以美术教育和美育为代表的文科建设以及以新闻传播学和文科实验室为代表的交叉融合等层面。同时,该研究领域作者之间、机构之间的合作强度不断提高,刊发新文科相关研究成果的期刊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未来新文科建设应在持续深化文科教育教学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高校间的深层次合作,加快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做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学科交叉 学科建设 文科教育 人才培养 自主知识体系
下载PDF
历史、具体、现实:当代中国人权观的三重建构逻辑 被引量:4
12
作者 鲁广锦 《人权法学》 2023年第3期1-23,149,150,共25页
有什么样的人权观,就有什么样的人权实践,人权观对人权实践起着主导和支配作用。“人权是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这一重要论断,反映了当代中国对人权的基本价值认知,并由此建构起当代中国人权观的三重思维逻辑。人权是历史的,反映了... 有什么样的人权观,就有什么样的人权实践,人权观对人权实践起着主导和支配作用。“人权是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这一重要论断,反映了当代中国对人权的基本价值认知,并由此建构起当代中国人权观的三重思维逻辑。人权是历史的,反映了人权的发展观;人权是具体的,反映了人权的人民观;人权是现实的,反映了人权的国情观,三者共同构筑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自主知识体系,成为当代中国人权观的核心要义。当代中国人权观,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建构起的具有自主性、创新性、时代性的人权主张和人权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科学的人权哲学和人权实践方法论,丰富和发展了人类人权文明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观 人权历史哲学 人权自主知识体系 人权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基于人力资本产权的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被引量:33
13
作者 邓玉林 王文平 《中国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1-156,共6页
分析了知识型员工的人力资本特征,利用多任务委托代理框架,建立了努力工作和努力学习双任务、业绩激励和产权激励共同作用的委托代理模型,讨论了产权激励与业绩激励的相互作用,分析了努力工作与努力学习行为。研究表明,产权激励可以促... 分析了知识型员工的人力资本特征,利用多任务委托代理框架,建立了努力工作和努力学习双任务、业绩激励和产权激励共同作用的委托代理模型,讨论了产权激励与业绩激励的相互作用,分析了努力工作与努力学习行为。研究表明,产权激励可以促进知识型员工努力工作和努力学习,并优化业绩激励;员工拥有其创造的全部剩余收益时具有最优效率,但产权激励需与业绩激励匹配、且产权激励强度越大激励效果越好;作为长期激励的产权激励加强时,员工倾向于努力学习,作为短期激励的业绩激励加强时,员工倾向于努力工作;当缺少产权激励时,员工变得不好学习或倾向于加强外部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型员工 人力资本 产权激励 业绩激励 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
下载PDF
人力资本价值、外部性与产权 被引量:7
14
作者 孔令锋 黄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9,14,共8页
人力资本价值包括使用价值和稀缺性价值,随着经济形态的演变,人力资本价值将上升,而且人力资本具有极强的正外部性,这是人力资本产权确立的重要基础。我国在进行物质资本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必须尽快建立一个有效的人力资本产权制度,以... 人力资本价值包括使用价值和稀缺性价值,随着经济形态的演变,人力资本价值将上升,而且人力资本具有极强的正外部性,这是人力资本产权确立的重要基础。我国在进行物质资本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必须尽快建立一个有效的人力资本产权制度,以促进人力资本的形成和有效利用,这是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否实现现代化目标、赶上发达国家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产权 外部性 自然资本 知识经济
下载PDF
知识经济和知识产权 被引量:29
15
作者 倪振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3期80-84,共5页
随着知识经济成为社会主导型的经济形态,知识产权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权利形态;知识经济社会仍是商品经济社会,知识产权仍是产权,只是知识和知识产权已经取代以往的土地、资本等等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最主要的致富手... 随着知识经济成为社会主导型的经济形态,知识产权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权利形态;知识经济社会仍是商品经济社会,知识产权仍是产权,只是知识和知识产权已经取代以往的土地、资本等等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最主要的致富手段而已;取得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是主体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导型权利形态 自主知识产权 知识经济
下载PDF
运动员诉权保障与《欧洲人权公约》——欧洲人权法院佩希施泰因案件述评 被引量:14
16
作者 郭树理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4-60,66,共8页
欧洲人权法院对德国运动员佩希施泰因案件的判决,确认了《欧洲人权公约》对强制性的体育仲裁必须进行适用,公约第6.1条要求国际体育仲裁院对案件的审理必须公开,同时判决确认了国际体育仲裁院是独立和公正的审判机关。然而,从国际体育... 欧洲人权法院对德国运动员佩希施泰因案件的判决,确认了《欧洲人权公约》对强制性的体育仲裁必须进行适用,公约第6.1条要求国际体育仲裁院对案件的审理必须公开,同时判决确认了国际体育仲裁院是独立和公正的审判机关。然而,从国际体育仲裁理事会的人员组成和国际体育仲裁院仲裁员大名单上的人员构成来看,体育组织能够对国际体育仲裁院施加影响,使得具体仲裁庭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大打折扣,欧洲人权法院持异议意见的法官的裁决更有说服力。国际体育仲裁院是否是依法设立的审判机关也存在疑问。尽管国际体育仲裁院所在的国家瑞士政府赢得了在欧洲人权法院诉讼的基本胜利,但国际体育仲裁院必须坚持改革,才能成为真正的国际体育纠纷最高裁决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法学 诉权 欧洲人权公约 中立 公正 国际体育仲裁院
下载PDF
知识产权保护的区域技术创新效应与技术获取渠道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康继军 孙彩虹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37,共5页
构建了"知识驱动型"两部门模型,利用2005-2012年中国内地24个省市面板数据,借助"杰菲"知识生产函数构建了动态面板模型,从理论与实证角度探讨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区域技术进步的作用机理。对区域技术知识的来源渠道... 构建了"知识驱动型"两部门模型,利用2005-2012年中国内地24个省市面板数据,借助"杰菲"知识生产函数构建了动态面板模型,从理论与实证角度探讨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区域技术进步的作用机理。对区域技术知识的来源渠道进行了细分,改进了现有技术知识存量的测算方法,对知识产权保护指数进行了区域化处理,使之更加契合各地区真实情况。实证结果显示:自主创新是我国区域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国内技术引进与国外技术引进产生的技术进步效益存在显著差异;知识产权保护与区域技术进步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各地区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差异,合理调整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并制定科学的技术引进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研发 知识产权保护 区域技术进步 技术知识存量
下载PDF
新征程上的中国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话语权--基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韩云波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6-113,共18页
中国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话语权,是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国国家形象话语权的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话语权问题逐渐提上国家议事日程,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学术期刊话语权的实践和研究都存在一些偏向,需要从传播力... 中国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话语权,是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国国家形象话语权的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话语权问题逐渐提上国家议事日程,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学术期刊话语权的实践和研究都存在一些偏向,需要从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三个方面进行深化。中国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话语权有其自身独特性,一是主体上的意识形态导向,二是传播上的渠道与文种特点,三是影响上的评价与对话特征,四是引导上的问题与方案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中国社科学术期刊将具有主要以国内“内循环”为主、国际“外循环”为辅的“双循环”话语权特征。中国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话语权现状,在传播方面是单刊传播力较弱而以数据库为主要模式,在引导力方面是国内引导力较强而国际引导力较弱,在影响力方面已经出现了一大批国内高影响因子社科学术期刊而国际影响因子较低。要提升中国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话语权,在传播力方面,一是不断优化数据库主渠道传播,二是做好做强融媒体社会面传播,三是探索深化集群化共同体传播;在引导力方面,一是通过议题设置以引导学术研究方向,二是通过规范设置以引导学术研究范式,三是通过话语设置以引导学术研究融合;在影响力方面,从质性角度看是评价、阅读首选项及口碑,从量性角度看是数据化的影响因子系列指标。中国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话语权建设,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学术成果解决中国问题,回答时代之问,彰显中国之路,在中国社会科学学术“内循环”话语权的基础上,形成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学术“外循环”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学术期刊 话语权 学术期刊话语权 传播力 引导力 影响力 影响因子 同行评议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下载PDF
创新网络中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交互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周志刚 丁秋楷 阮丽娟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98-105,共8页
共享经济环境下区域性创新网络的形成,推动了网络中不同企业节点的协同发展。伴随着企业的市场发展需求,依据知识产权保护进行知识搜索和产权交互成为企业间协同创新的重要内容。基于企业间竞合理念,从创新网络中企业节点间互动机制视... 共享经济环境下区域性创新网络的形成,推动了网络中不同企业节点的协同发展。伴随着企业的市场发展需求,依据知识产权保护进行知识搜索和产权交互成为企业间协同创新的重要内容。基于企业间竞合理念,从创新网络中企业节点间互动机制视角出发,探讨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交互、实际吸收能力、知识产权风险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交互与创新绩效之间呈显著倒U型关系;实际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直接显著作用,并且部分中介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交互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另外,知识产权风险能够正向显著调节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交互与实际吸收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创新网络企业间自主知识产权交互和实际吸收能力,并在有效规避知识产权风险的同时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网络 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交互 实际吸收能力 知识产权风险 创新绩效
下载PDF
人力资本、默会知识与企业剩余索取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茂魁 李伟平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51,共5页
人力资本所有者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承担者。如果人力资本不能用于专用性的生产投入,其所有者收入会大幅下降。企业经营风险会造成人力资本的巨大的“效用”损失,从而保证人力资本不会滥用和掠夺非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所有者在生产实践... 人力资本所有者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承担者。如果人力资本不能用于专用性的生产投入,其所有者收入会大幅下降。企业经营风险会造成人力资本的巨大的“效用”损失,从而保证人力资本不会滥用和掠夺非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所有者在生产实践中形成专有的“默会知识”,这种知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的生产性资源,人力资本凭借专有的“默会知识”在企业剩余分配的谈判中居于有利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默会知识 剩余索取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