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Divine Right of Kings, Different from China's
1
作者 李欢 《海外英语》 2011年第10X期270-271,共2页
In feudal China and Europe once had a seemingly same phenomenon of godding the kingship. The European believed in the idea of Divine Right of kings, while the Chinese deeply thought that Emperor was entrusted by Heave... In feudal China and Europe once had a seemingly same phenomenon of godding the kingship. The European believed in the idea of Divine Right of kings, while the Chinese deeply thought that Emperor was entrusted by Heaven to rule the world. Both king and Emperor were authorized rulers. However, those theories have difference in connotation, found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therefore they are different at the c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vine RIGHT of kingS EMPEROR entrusted by heaven DIFFERENCE
下载PDF
荀子“礼”学的旨归及内在逻辑
2
作者 石云权 谢卫平 陈灿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2-87,共6页
社会政治纷争、礼乐文明崩坏的战国亟待重构稳定和谐的世事秩序。荀子赓续前代礼学,熔于一炉,给出了自洽性设想:在“明于天人之分”的基础上,荀子将礼视为人世的达道,一方面明确以礼奉养人的自然之欲,调节求欲行为,安顿个体生命,升华道... 社会政治纷争、礼乐文明崩坏的战国亟待重构稳定和谐的世事秩序。荀子赓续前代礼学,熔于一炉,给出了自洽性设想:在“明于天人之分”的基础上,荀子将礼视为人世的达道,一方面明确以礼奉养人的自然之欲,调节求欲行为,安顿个体生命,升华道德价值;另一方面强调以礼明分等级名分,促成分工合作,推动社会秩序形成和运转,以实现他澄清世事纷乱的初衷。为达成上述两重旨归,荀子寄望于势位尊崇的“圣王”,赋予了他制定礼法、裁夺刑罚的至高权柄,但在制衡王权方面,荀子倾向道德层面的慎终劝诫与警示,并未构想出合理可行的规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于天人之分” 个体生命 社会秩序 “圣王”
下载PDF
自然灾害、天人感应与吐蕃上层的政教之争
3
作者 张云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8,共9页
青藏高原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在吐蕃时期成为反复被利用的斗争工具,特别是在信佛大臣和奉苯大臣的争权夺利之中,更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依据《韦协》、新旧《唐书》等藏汉文资料,对相关史实加以梳理,指出佛苯两教利用自然灾害攻击政敌的... 青藏高原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在吐蕃时期成为反复被利用的斗争工具,特别是在信佛大臣和奉苯大臣的争权夺利之中,更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依据《韦协》、新旧《唐书》等藏汉文资料,对相关史实加以梳理,指出佛苯两教利用自然灾害攻击政敌的重要事实,认为其与先秦诸子中“天人感应”学说存在密切的关系,是通过内地与西藏地方的思想文化交流,特别是吐蕃贵族学习并直接翻译借鉴儒家经典(如《尚书》《春秋》等)得以实现的。苯教、佛教双方共同接受这一思想,使“天人感应”学说在吐蕃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天人感应 吐蕃 政教之争
下载PDF
武王告天:西周初期周人政治合法性建构
4
作者 张媛媛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6-22,共7页
《世俘》篇与周初金文均见武王告天,是西周初期周人建构政治合法性的重要策略。《世俘》篇武王告天凡两次:第一次告天内容包括克商成功、殷商之罪,表明周人已经完成天所授予的“受命克商”大任;第二次告天内容是文王修商人典,目的是向... 《世俘》篇与周初金文均见武王告天,是西周初期周人建构政治合法性的重要策略。《世俘》篇武王告天凡两次:第一次告天内容包括克商成功、殷商之罪,表明周人已经完成天所授予的“受命克商”大任;第二次告天内容是文王修商人典,目的是向商人宣扬周人克商是效仿殷商先人受天命伐夏的政治义举,借天命来化解初失政权的殷遗民的反抗情绪。周初金文中武王告天是以会同诸侯的方式昭告天下周人“宅兹中国”,“中国”的提出是周人构建君天下新政治秩序的尝试,以此进一步从政治思想与政治秩序上整合地方势力。周初武王告天为周人确立天下共主的政治合法性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王告天 政治合法性 天命 西土 中国
下载PDF
“法后王”:荀子对孔孟国家伦理的逻辑改造
5
作者 李成彬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1-26,共6页
在儒家传统思想中,家庭伦理与国家政治伦理重合,所以,在血亲氏族制国家中,一国之君同时也是一家之长,君臣关系就是父子关系。但到了春秋战国,由于血缘氏族制国家向地域国家转型,这种国家伦理思想遭遇困境。面对困境,孔孟选择坚持,而荀... 在儒家传统思想中,家庭伦理与国家政治伦理重合,所以,在血亲氏族制国家中,一国之君同时也是一家之长,君臣关系就是父子关系。但到了春秋战国,由于血缘氏族制国家向地域国家转型,这种国家伦理思想遭遇困境。面对困境,孔孟选择坚持,而荀子则适时改变。他以逻辑的方式消解了家庭伦理在国家政治中的基础地位,在宇宙的大背景之下把“气”“知”“义”当作客观标准,将万物划分为水火、草木、禽兽和人类四个层次,证明人类最贵,从而确立了人对万物的统治依据;而在社会之中,再通过自然的生物之人和君师治下的社会之人的区分,强调社会之人高于生物之人,最终证明,君最贵,从而确立了君的统治依据。由于国家伦理思想的修正必然引起现实政治操作的改变,于是“法后王”思想就应运而生,这是荀子逻辑改造传统国家伦理思想的必然结果,而且,本身也是逻辑方法的运用,对现代国家治理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后王 法先王 国家伦理 归纳 演绎 操术
下载PDF
“山水”泛指万物的易学探微
6
作者 郭沫岚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2-96,共5页
“山水”常被用以泛指一切自然景象,这与《周易》立象尽意的象征观念和天人交感的“三才”思想有着微妙的关系。由于天地玄远,不可骤观,古人在天人交感的具体实践中,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逐渐以“山水”作为“天地”的象征,“山水”由... “山水”常被用以泛指一切自然景象,这与《周易》立象尽意的象征观念和天人交感的“三才”思想有着微妙的关系。由于天地玄远,不可骤观,古人在天人交感的具体实践中,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逐渐以“山水”作为“天地”的象征,“山水”由此成为以天地之象统摄万物的符号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 《周易》 立象尽意 天人感应 阴阳五行
下载PDF
风力机风轮模拟实验平台的设计 被引量:3
7
作者 魏毅立 薛小倩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9-92,共4页
对于风力发电技术的研究,一套完整的风轮机输出特性模拟系统的建立是重要的环节,通过建立风速和风轮机转矩数学模型,利用组态王软件进行模拟,将信号传送给变频器来控制异步电机进而模拟风轮机的输出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模拟系统具有... 对于风力发电技术的研究,一套完整的风轮机输出特性模拟系统的建立是重要的环节,通过建立风速和风轮机转矩数学模型,利用组态王软件进行模拟,将信号传送给变频器来控制异步电机进而模拟风轮机的输出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模拟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可行性,适用于风力发电系统的相关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风轮模拟 组态王模拟 异步电机
下载PDF
试论国产动画电影之民族化叙事嬗变——以《大闹天宫》与《大圣归来》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成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88-92,共5页
从《大闹天宫》到《大圣归来》,国产动画电影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电影创作所依附的社会创作语境与观众观影心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代语境中诞生的两部相同题材的动画作品在影片叙事的主题表达、视角建构、空间塑造、结构设置等创... 从《大闹天宫》到《大圣归来》,国产动画电影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电影创作所依附的社会创作语境与观众观影心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代语境中诞生的两部相同题材的动画作品在影片叙事的主题表达、视角建构、空间塑造、结构设置等创作维度上有着显著的差异性,以至于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审美特质与民族文化影像景观,分析和比较这种叙事差异性能直观领略国产动画电影民族化叙事50多年的艺术创作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动画 大闹天宫 大圣归来 民族化 叙事嬗变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分为三”哲学思想 被引量:7
9
作者 周德义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5-20,共6页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之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 ,道家之无为无所不为的守中精神和佛家取中道之不偏不执非有非无的境界 ,以及儒佛道三位一体所构成的天人合一的基本的价值取向和伦理道德 ,无不包含着丰富的一分为三的辩证思维。至此得知 ...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之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 ,道家之无为无所不为的守中精神和佛家取中道之不偏不执非有非无的境界 ,以及儒佛道三位一体所构成的天人合一的基本的价值取向和伦理道德 ,无不包含着丰富的一分为三的辩证思维。至此得知 ,“一分为三”的关系式包括三种 :一是“一生二 ,二生三”式 ;二是“天人合一”或对立统一式 ;三是“一而三 ,三而一”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一分为三 天人合一 中庸 守中 中道
下载PDF
“天命”意识与“以德配天”说 被引量:2
10
作者 魏春艳 李尔康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49-55,共7页
所谓"天命"说,即"天"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主宰著天底下的一切,具有一种权威性、绝对性,不可抗拒。通过"天命"的规定,人世间才有了伦理秩序,尊卑等级规范。君王统治管理天的权力也为"天命"。这... 所谓"天命"说,即"天"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主宰著天底下的一切,具有一种权威性、绝对性,不可抗拒。通过"天命"的规定,人世间才有了伦理秩序,尊卑等级规范。君王统治管理天的权力也为"天命"。这也是君权神授的思想源头。"天"主持人世间的正义与奖惩,维护着古代的政治秩序。"天命"说,内容丰富,文化内涵深厚。就"礼法文化"而言,"天命"说涉及君权的合法性与神圣性,以及社会治理的法度法规的权威性问题,而且涉及到人生的生死贵贱。所谓"天命"说,实质上就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天命"文化,也可以称之为"天命"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命”说 君权神授 社会规范 以德治民
下载PDF
胡瑗经学视域下的《周易》观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新春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11,共9页
处在由汉唐经学向宋明理学转型过程中的胡瑗,在经学的视域下,对《周易》一经作了独到理解。依他之见,《周易》为圣者、王者通天而理天下的经典,为居首的王者之书。该经上以通天,下以贯人贯物,开显出"极天地之渊蕴,尽人事之终始&qu... 处在由汉唐经学向宋明理学转型过程中的胡瑗,在经学的视域下,对《周易》一经作了独到理解。依他之见,《周易》为圣者、王者通天而理天下的经典,为居首的王者之书。该经上以通天,下以贯人贯物,开显出"极天地之渊蕴,尽人事之终始"的宏大向度、根本宗旨与深厚底蕴。开示通天者有二,一为圣人,一为王。前者从生命人格意义上言,后者从拥有统御天下之大位意义上言。《易》所集中昭示的,是圣贤君子遥契超越之天而通天的整体天下意识下的应然价值自觉与使命担当。通天而高标王道,引领人生,平治天下。而圣贤君子所高标之王道,约而言之,即为一法天而正定的礼乐刑政之道。胡瑗的上述理解,既体现着汉唐礼乐文化的基本精神对于他的历史文化语境方面的内在深层影响,又昭示出士大夫层新的文化主体意识、天下平治引领性主体意识之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者之书 通天 变易 价值自觉 使命担当 致君泽民 礼乐刑政
下载PDF
陆贾与汉代经学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禹阶 刘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41,共7页
鉴于秦二世灭亡的教训,西汉初年的陆贾提出了以儒家孔、孟"仁"、"礼"思想为主体构建"治道"思想的新儒家理论学说。在此学说中,陆贾强调原圣王之意,以"五经"为治国之经典,以"仁"、&qu... 鉴于秦二世灭亡的教训,西汉初年的陆贾提出了以儒家孔、孟"仁"、"礼"思想为主体构建"治道"思想的新儒家理论学说。在此学说中,陆贾强调原圣王之意,以"五经"为治国之经典,以"仁"、"礼"为治国之则。并率先提出了"天人"感应的本体论观点、大一统君道与"圣"、"君"合一思想、"经以致用"的厚今薄古的历史观与方法论,总结出德刑相兼、先德后刑的思想学说。陆贾的新儒家理论,对汉代中叶经学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贾 天人感应 圣君合一 大一统 汉代经学
下载PDF
“天人关系”视域下董仲舒儒学思想的理论转向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壮壮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62-65,共4页
先秦儒家过于重视伦理道德与王道教化,使儒家思想缺少终极依据支撑的合理性。董仲舒儒学从"天人关系"出发,将阴阳五行为范式的宇宙论系统纳入儒家思想体系,使儒学获得对自然秩序的解释权;在此基础上,他为大一统政权的合法性... 先秦儒家过于重视伦理道德与王道教化,使儒家思想缺少终极依据支撑的合理性。董仲舒儒学从"天人关系"出发,将阴阳五行为范式的宇宙论系统纳入儒家思想体系,使儒学获得对自然秩序的解释权;在此基础上,他为大一统政权的合法性进行了论证,使儒学最终成了汉朝民族国家的意识形态。汉代儒学在董仲舒这里完成了儒学思想发展史上最关键的理论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儒学 王权 天人感应
下载PDF
元明之际“孙悟空”“齐天大圣”的文化身份及《西游记》成书过程的阶段划分——兼答齐裕焜、王枝忠、徐晓望等福建诸贤 被引量:3
14
作者 蔡铁鹰 《晋阳学刊》 CSSCI 2010年第4期114-119,共6页
《西游记》的成书研究近年才打破误说重起炉灶,新拟的过程可以划分为6个阶段,并有南北系统的区别。在杂剧《西游记》问世之前这个特定时期,孙悟空与齐天大圣并不是同一概念,它们是文化基质和身份、经历完全不同的两只猴。杂剧《西游记... 《西游记》的成书研究近年才打破误说重起炉灶,新拟的过程可以划分为6个阶段,并有南北系统的区别。在杂剧《西游记》问世之前这个特定时期,孙悟空与齐天大圣并不是同一概念,它们是文化基质和身份、经历完全不同的两只猴。杂剧《西游记》将两只猴合为一只猴,对取经故事作了脱胎换骨的改造。福建的齐天大圣崇拜可以证明构成后来孙悟空形象的南方文化系统,但它并不等于孙悟空,更不能说顺昌就是孙悟空的老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悟空 齐天大圣 文化身份 《唐僧西天取经》 杂剧《西游记》 福建顺昌
下载PDF
口头文学与书面作品之间——现代长篇叙事诗《天子·格萨尔》 被引量:2
15
作者 丹珍草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1-149,共9页
民间叙事与作家文本互文、杂糅、叠合所产生的传承与创新效应,已成为藏族文学巨大的再生资源。《格萨尔》史诗的现代叙事诗歌写作,为史诗叙事性题材增添了主观抒情表达的客观陈述模式,《天子·格萨尔》是对藏族口头文学《格萨尔》... 民间叙事与作家文本互文、杂糅、叠合所产生的传承与创新效应,已成为藏族文学巨大的再生资源。《格萨尔》史诗的现代叙事诗歌写作,为史诗叙事性题材增添了主观抒情表达的客观陈述模式,《天子·格萨尔》是对藏族口头文学《格萨尔》史诗的一次创造性转化、重构和再创作实验文本,是又一部《格萨尔》史诗的"故"事"新"编。虽然新文本以《格萨尔》史诗的故事母体为叙事框架,但更多地蕴含了作者对藏族民间史诗《格萨尔》的现代性阐释和个性化书写,作者试图把史诗"元叙事"提供的无尽想象空间,以新的思维方式和现代审美意象呈现,使民间史诗的"活样态"以新的文学样式与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紧相维系,以开启人们对古老史诗新的阅读感受和新的接受视角,演绎史诗在当代语境中的诗性表达,赋予《格萨尔》史诗新的诗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史诗 《天子·格萨尔》 口头文学与书面作品
下载PDF
“气论”是“天人合一论”及其“天人感应论”的承担者——论作为中国人居理论之哲学“范型”的“气”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义成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4-22,32,共10页
中国哲学是"天人合一"哲学。钱学森院士已经从量子力学哲学、宇宙学哲学等层面证明了,基于"天人合一"的"天人感应论"在宏观之外的微观(含人的认识过程)、宇观等领域是成立的。而中国人居理论大量文献显示... 中国哲学是"天人合一"哲学。钱学森院士已经从量子力学哲学、宇宙学哲学等层面证明了,基于"天人合一"的"天人感应论"在宏观之外的微观(含人的认识过程)、宇观等领域是成立的。而中国人居理论大量文献显示,从孟子提出"居移气"命题后,作为中国人居理论哲学"范型"("范式")的"气"范畴,本质上就是中国"天人合一"哲学及其在人居领域具体承担者的"天人感应论"的"化身"。其优点是能在天、地、人形成的开放型复杂巨系统中,理解和解释西方人居科学及其理论难以企达的人与人居环境在微观(含人的认识过程)、宇观等领域的互相感应;其缺点是往往仅被从宏观层面理解和把握,易于造成对"天人感应论"的误用,如形成《葬书》所谓"气感而应,鬼福及人"的迷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居理论 “天人感应论”
下载PDF
英藏S2204《董永变文》董永至孝感天意义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冯和一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63-66,74,共5页
英藏《董永变文》是敦煌文献中极具俗文学文献研究价值的写卷。尽管该作品受到佛教的影响,但诸如"孤儿"、"至孝"、"感天"等具有本质意义的内容以及有关我国传统民俗与民族的信仰的文化信息几乎没有改变... 英藏《董永变文》是敦煌文献中极具俗文学文献研究价值的写卷。尽管该作品受到佛教的影响,但诸如"孤儿"、"至孝"、"感天"等具有本质意义的内容以及有关我国传统民俗与民族的信仰的文化信息几乎没有改变。在董永故事中,"孤儿"经验的痛苦召唤着人类最初的良知与恻隐,孤儿对"天"的诉求,更无限地触及着人们的孤儿情结与渊源久长的弱者经验。《董永变文》依然延续了"孤儿"文学这一主题,强调董永"年登十五二亲亡",是一个需要上天关爱与呵护的对象——"孤儿";至于董永"卖身葬父"最基本的价值则在于"至孝";董永"至孝"的文化意义,不仅仅在于对父母的感恩,还有一个更为隐秘的重要目的,即"感天",取得具有血缘关系的祖神或者称之为"天"的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永 至孝 孤儿 感天
下载PDF
中华法系体系构造中的儒家与法家——汉代天人感应理论体系下的法律儒家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师伟 《政治思想史》 CSSCI 2017年第1期34-49,共16页
中华法系的源头可上溯到华夏文明孕育的上古时期,但她在形态上完善起来却是在汉代天人感应理论的加工后。天人感应理论呈现出一个完整的世界镜像,在这个镜像中,中华法系在理论上将儒家关于社会及人的应然思考与法家关于权威与秩序的思... 中华法系的源头可上溯到华夏文明孕育的上古时期,但她在形态上完善起来却是在汉代天人感应理论的加工后。天人感应理论呈现出一个完整的世界镜像,在这个镜像中,中华法系在理论上将儒家关于社会及人的应然思考与法家关于权威与秩序的思考结合了起来,在天人感应联系中得到了普遍证明,成为天人感应世界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战国及秦的法律体系经过天人感应理论的加工,初步实现了法律的儒家化,形成了中华法系的基本轮廓雏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法系 体系构造 天人感应 世界镜像 法律儒家化
下载PDF
汉代天人感应源流说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琪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5-22,共8页
汉代天人感应思想经由西汉大儒董仲舒丰富完善之后走向系统化、成熟化。天人感应思想虽经王充解构,但仍没有丧失其哲学魅力;天人感应思想固然有其消极影响,但它也给后代人留下了诸多有价值的思维理念。因此有必要对汉代天人感应思想进... 汉代天人感应思想经由西汉大儒董仲舒丰富完善之后走向系统化、成熟化。天人感应思想虽经王充解构,但仍没有丧失其哲学魅力;天人感应思想固然有其消极影响,但它也给后代人留下了诸多有价值的思维理念。因此有必要对汉代天人感应思想进行完整深入的研究,以便对其有进一步的认识,进而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文章从先秦时期的天人感应思想入手,对天人感应思想的初始形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为更好地阐述汉代的天人感应做充分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天人感应 积极作用
下载PDF
荀子的“天下”观与“后周鲁时代”的秦国 被引量:2
20
作者 佐藤将之 《科学.经济.社会》 2021年第2期114-128,共15页
本文旨在阐明《荀子》思想的特质和历史意义,而由此探讨其"天下"观和对当时秦国的看法。借此欲阐明《荀子》一书在战国时代周鲁两国已经不存在的政治情况下成形或出现于世的历史意义。本文先将荀子的"天下"观整理... 本文旨在阐明《荀子》思想的特质和历史意义,而由此探讨其"天下"观和对当时秦国的看法。借此欲阐明《荀子》一书在战国时代周鲁两国已经不存在的政治情况下成形或出现于世的历史意义。本文先将荀子的"天下"观整理为如下三种特色:其一,荀子所构想的国家从头开始就是治理天下领域的国家。其二,在荀子"天下"观视野下的国家会经过其兴亡的动态。从正面的意义来看,原来只有"方百里"领土的小国理论上也能成长为治理天下的国家。其三,荀子在叙述周朝巩固治理天下的过程中赞扬周公的关键角色,并将他称为"大儒"。基于如上三点,荀子在观察秦国的现状之际,认为其威势和领土已经不必要再扩张,而极力鼓励秦廷聘用"大儒"或"聪明君子"来推行"义术",即安抚天下诸侯和人民的政策。荀子一方面似乎认为实际上唯秦国具有在近未来能够治理天下的可能,但借由强调任何领土方圆"一百里"的诸侯只要聘用"大儒"也能够治理天下这一点,提醒秦君别错过聘用他的机会,否则聘用这样人才的其他国家会取代秦国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天下观 秦国 秦昭襄王 大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