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信息文明时代人的信息存在方式及其哲学意蕴
被引量:29
- 1
-
-
作者
王天思
-
机构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部
-
出处
《哲学分析》
CSSCI
2017年第4期18-29,共12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大数据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7AZX003)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信息文明的发展,使人类的存在方式发生根本转换。在这种转换中,同时作为信息基本特性和人类学基本特性的相互性,居于至关重要的地位。随着信息文明的发展,人类相互性和信息相互性的叠加会迎来一个相互性倍增效应,人类的相互性将出现呈几何级数强化的局势,人越来越以信息方式存在。这使人的社会化过程和自我意识的建构都会发生重要转换。信息文明提供了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这种需要的满足为最终目的的本体基础。信息共享的天然本性为人类文明发展奠定了共享范围原则上可以无限扩展的基础。共享的文明不仅具有通过信息活动所创造的物质条件,而且有人性发展的依据。信息文明时代人主要以信息方式存在,既在存在论层面蕴含着认识论甚至本体论的重要结论,又具有价值论的丰富意蕴;随之而来的,就是使用理论的真正激活;而使用理论则意味着因果模式的复杂形式。
-
关键词
信息文明
人的信息存在方式
共享
AGENT
-
Keywords
information civilization
the informational way of human existence
sharing
agent
-
分类号
B03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思”与“在”——意识活动探源
- 2
-
-
作者
陈伯海
-
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4-163,共10页
-
文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在哲学史上不是被处理成心物二元对立,就有可能导致精神现象还原为物质运动,确切的把握方式是将意识活动视为人与外在世界的信息交流。意识具有信息的"虚在"本性,必须凭附于一定的物质载体方能得到显现,但仍有其自身特定的存在形态,故不能归结为物理或生理的机能。当然,意识活动亦还有不同于一般信息现象的特点,如主观性与自我反思的性能。意识的生成经历了由无意识到原意识再到意识的演化过程,并有其各方面的生成条件为支撑。意识活动又可区划为感性意识、知性意识和悟性意识三大类型,各有不同的特点与功能。而意识的自觉能动性则集中体现在主体心理图式的建构上,心理图式的调节作用构成了意识的反思性能,进而保证了人的意向与行为反应的主动性,但切莫忘记这一内在心理结构的形成又是以人的身心合一以及人与世界的共在为前提的。
-
关键词
信息交流
意识活动
主体心理图式
身心合一
人与世界共在
-
Keywords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Conscious activity
Subjective psychological pattern
Syncretism of body and mind
Co-existence of human and world
-
分类号
B02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B01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艺术存在于传播中熵与冗余的平衡
- 3
-
-
作者
刘薇
-
机构
石家庄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河北石家庄
-
出处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35-39,共5页
-
文摘
从对艺术形态的界定中,可以得出艺术是在传播中张扬其生命力的结论。艺术形态的存在正在于散播、传达、表现。传播使欣赏者感受并可能感同到艺术的“放射波”。欣赏者在传播中被艺术召唤,从而追求艺术。艺术之动在于传播,传播使艺术得生得长,并富于魅力和感召力。在对传播概念的把握过程中,可以寻求关于艺术传播的物质内容。即,信息是传播的必然内容。作为传播形态的一种,艺术传播也不例外。借助传播学信息理论中的熵和冗余的概念,对艺术传播做逐一分析,我们发现:艺术作为有别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存在,以它独有的方式打破了科学规律,熵值决定传播程度的规律。对于非科学的艺术而言,不仅熵影响艺术的传播程度,冗余也在影响艺术传播程度。传播是艺术得以发生存在的环境和系统。熵与冗余的平衡使艺术在传播中得以存在和张扬。
-
关键词
艺术与艺术形态
传播与传播学
信息与信息理论
熵与冗余
艺术传播与艺术存在
-
Keywords
art and art form
transmission and human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and information theory
insufficience and abundance
art transmission and art existence
-
分类号
J0
[艺术—艺术理论]
-
-
题名论人与人生
- 4
-
-
作者
刘晴
王莉娟
-
机构
贵阳金筑大学基础部
-
出处
《贵阳金筑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62-63,84,共3页
-
文摘
知识经济信息社会,人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人的知识、智力和发明创造成为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掌握知识和创造知识,发展智力和发明成果成为人生的追求。人的本质是社会性、实践性、超越性的统一;人生就是实现既定性和选择性、适应性和创造性、现实性和理想性的辩证统一过程。
-
关键词
知识经济
信息时代
人生观
本质结构
生产力
-
Keywords
knowledge economy
information era
human's existence
human's essence
human life.
-
分类号
B821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人存立场的世界观
- 5
-
-
作者
刘光亚
-
机构
河北地质大学
-
出处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121-123,共3页
-
文摘
世界是信息的。信息世界心物一元,主客一体,是最完整的世界。世界没有唯一的图象,每一种图象都是观测者与观测对象共同构成的那个系统。观察,是人与观察对象之间的一种物理—生理—心理的复杂过程,我们所感知的“实在”,并不是这个世界的原初图象。原初图象是什么样?无人知晓,因为它是所谓“绝对存在”。在现实中,量子物理学才更趋近于揭示这个世界的原初图象。现实世界的真相是什么样?应按“人存原理”来确定,它就是既联系着人的精神又联系着精神以外的物质和能量的信息所表现的那个样子。“人生酷似一场梦”。
-
关键词
信息
观察
真相
心物一元
人存原理
-
Keywords
information
observation
truth
unity of mind and matter
principle of human existence
-
分类号
B016.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