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lex Space-Time and Complex Quantum Mind—An Unified Platform to Explain the Large,Medium,and Small Scaled Mysteries of Universe and Consciousness 被引量:3
1
作者 Si-chen Lee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9年第5期246-252,共7页
The large scale universe is full of mystery;the dark matter and dark energy amount to respective 23%and 73%of the total energy of the universe,whereas the rest 4%of the total energy is attributed to the normal materia... The large scale universe is full of mystery;the dark matter and dark energy amount to respective 23%and 73%of the total energy of the universe,whereas the rest 4%of the total energy is attributed to the normal material world which can be comprehended by the present science.In the nano-scale quantum world,the EPR(Einstein,Podolsky,and Rosen)paradox and Bells formalism and its experimental tests demonstrated that there is an intrinsic nonlocality present in the quantum world through quantum entanglement which is against the relativity that th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quanta cannot exceed the speed of light.Even more seriously is the philosophical problem why a deterministic Schrodinger equation describes a particle resulting in a probability interpretation of the particle.In the medium size of the universe,the human brain is mysterious;the human all have consciousness that is the subjective awareness of the inner and outer world which is hard to comprehend in physics;some paranormal phenomena due to the action of the consciousness like finger reading,remote viewing,psychokinesis are even harder to understand.In order to explain these large,medium,and small scale bewildering phenomena in the universe,I proposed two hypotheses in 2014(Lee,2014):(1)The real universe is a complex universe consisting of 8 dimensional(8D)space-time.In addition to our familiar 4D real space-time(Yang),there exists another 4D imaginary space-time(Yin)full of consciousness and information websites which are part of the dark matter.(2)When an object is in a quantum state,the imaginary part of its complex wavefunction(or quantum field)represents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object;the content of the consciousness is determined by the space-time geometry of the real part of the complex wavefunction(quantum mind).This hypothesis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pan-psychism that everything has a soul but so long as it enters into the quantum st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CIOUSNESS COMPLEX spacetime QUANTUM mind DARK matter DARK energy QUANTUM entanglement
下载PDF
《物理学》B2的研究主题和论证结构
2
作者 聂敏里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2-28,共7页
传统观点认为《物理学》B2是对物理学区别于数学的研究方式的探讨,但如果是这样,B2与《物理学》B卷的其他各章便缺少逻辑关联,因为,《物理学》B卷整体是在探讨自然的原因问题。但是,一旦揭示出《物理学》B2探讨物理学区别于数学的研究... 传统观点认为《物理学》B2是对物理学区别于数学的研究方式的探讨,但如果是这样,B2与《物理学》B卷的其他各章便缺少逻辑关联,因为,《物理学》B卷整体是在探讨自然的原因问题。但是,一旦揭示出《物理学》B2探讨物理学区别于数学的研究方式是表,而论证形式与质料的不分离关系是里,这一难题就迎刃而解。《物理学》B2是通过探讨物理学区别于数学的研究方式来论证作为自然物内在首要原因的形式与质料的特殊不分离关系,它的各个部分都是服务于这一研究主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 质料 不分离关系 技艺类比论证 物理学 数学
下载PDF
宗白华“情景交融”论的三重内涵和理论生成 被引量:1
3
作者 郭鹏飞 《美育学刊》 2024年第2期77-87,共11页
宗白华立足中西比较,从形上哲思、主体人格与艺术本体、批评和创作实践三个层面自上而下地建构起了“情景交融”论,赋予其心物合一、人生艺术化与价值升华、艺术形象创造的相互关联的三重内涵,推动了这一传统美学和诗学思想向更具理论... 宗白华立足中西比较,从形上哲思、主体人格与艺术本体、批评和创作实践三个层面自上而下地建构起了“情景交融”论,赋予其心物合一、人生艺术化与价值升华、艺术形象创造的相互关联的三重内涵,推动了这一传统美学和诗学思想向更具理论性、系统性和开放性的现代美学命题转换。在理论建构过程中,宗白华整合了中西资源,在坚守文化本位的基础上进行平等对话。这种中西互鉴的理论生成模式对于中国古典美学的现代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白华 情景交融 心物 意境 比兴
下载PDF
Matters of the Mind,Ink and Ink-ability,Changing Gaming,and Women Unwed
4
作者 Tyler Roney 《The World of Chinese》 2015年第6期1-,共1页
Illnesses of the mind can be cruel.Today,mental health is an issue discussed at the highest levels of government,but the mechanisms in place and social discourse alike are sorely in need of an update.While public faci... Illnesses of the mind can be cruel.Today,mental health is an issue discussed at the highest levels of government,but the mechanisms in place and social discourse alike are sorely in need of an update.While public facilities are legally equipped to handle mental health issues,they are extremely under-staffed,underfunded,and crowded beyond imagining;as such it might be time to loosen the reins on the private option(page26).Similarly,staff working in mental health facilities are up against danger every day,with little apprec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ters of the mind Ink and Ink-ability Changing Gaming and Women Unwed
原文传递
熊十力“尽心”工夫:以宋明理学批判为中心
5
作者 张释霖 周磊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5-80,共6页
熊十力接续心学一脉,在批判宋明理学静坐工夫有拘紧倾向的基础上,围绕孟子“尽心则知性知天”主张展开尽心工夫。在心性关系上,熊十力继承心学一元论的观点,将心、性、天等宋明理学范畴同质化。在心物关系上,与王阳明心外无物主张不同,... 熊十力接续心学一脉,在批判宋明理学静坐工夫有拘紧倾向的基础上,围绕孟子“尽心则知性知天”主张展开尽心工夫。在心性关系上,熊十力继承心学一元论的观点,将心、性、天等宋明理学范畴同质化。在心物关系上,与王阳明心外无物主张不同,熊十力持心物不二的观点,认为心物二分是导致工夫内外相分的重要原因,并提出化解工夫内外相分的办法是做好博文之功,即维持工夫在自然与人事两端的平衡。严格来说,熊十力并未能像朱熹、王阳明等宋明儒者一样构建起自身严密的工夫体系,但他对宋明理学工夫论的反思和批判对发展儒家工夫论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尽心 宋明理学 工夫论 心物不二
下载PDF
On the Philosophical Ontology for a General System Theory 被引量:7
6
作者 CUI Weicheng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21年第6期443-458,共16页
System is a very general concept and theoretically speaking, every problem encountered can be modeled as a system. Thus, the general system theory (GST) proposed by Bertalanffy (1968) and developed by many others e.g.... System is a very general concept and theoretically speaking, every problem encountered can be modeled as a system. Thus, the general system theory (GST) proposed by Bertalanffy (1968) and developed by many others e.g. Bunge (1977;1979;1983a;1983b) and Maturana and Varela (1980;1987) could be treated as a theory of everything (TOE). However, it is well-known that the present version of GST has not reached the level of TOE because it lacks a clear ontology. Currently, quantum mechanics (QM), Newtonian mechanics (NM) and general relativity (GR), suitable for microscopic, macroscopic and cosmic phenomena respectively are based on very different ontologies. In this paper, a unified ontology for the general system theory which could be applied to any scale from micro to cosmic is proposed. It is expected that this could lay a foundation to generalize GST to TO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stem general system theory PHILOSOPHY METAPHYSICS ONTOLOGY matter mind aether
下载PDF
唐君毅心学的整合进路
7
作者 张倩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2-19,共8页
对于“心”的讨论是贯穿唐君毅哲学的核心问题。他在早期以“自觉力”解释“心”,后来结合中国传统哲学深化这一结论,整合中西思想说“心”的超越性、主体性、理想性。唐君毅从综合孟荀的角度理解朱子哲学,又从融通朱陆的角度理解阳明... 对于“心”的讨论是贯穿唐君毅哲学的核心问题。他在早期以“自觉力”解释“心”,后来结合中国传统哲学深化这一结论,整合中西思想说“心”的超越性、主体性、理想性。唐君毅从综合孟荀的角度理解朱子哲学,又从融通朱陆的角度理解阳明思想。在阳明思想的基础上容纳佛学思想和西方道德哲学,建构了自己“心灵九境”的心学体系。唐君毅在对中国传统心性之学的综合性把握之上,通过多层次的整合来完成现代心学的建构,代表了现代中国哲学构建的一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心 统类心 虚明灵觉心 昭明灵觉心 心通九境
下载PDF
王阳明心物论的生态伦理意蕴
8
作者 吴先伍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25-130,共6页
王阳明讲心外无物,人们误以为王阳明是以主观来起灭天地,这不利于人们遵守自然规律。实际上,“物”在王阳明哲学中具有存在物和行为物之分:行为物与人的意识密切相关;存在物独立自存,不受意识影响。存在物按照自身的规律运行发展,自然... 王阳明讲心外无物,人们误以为王阳明是以主观来起灭天地,这不利于人们遵守自然规律。实际上,“物”在王阳明哲学中具有存在物和行为物之分:行为物与人的意识密切相关;存在物独立自存,不受意识影响。存在物按照自身的规律运行发展,自然事物作为存在物,也是有规律的,我们对于它们要“勿忘勿助”。即使存在物变为行为物,我们也要在格物致知中正心诚意,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天理,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对推动生态保护、建构生态伦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心物论 心外无物 勿忘勿助 格物致知 生态伦理
下载PDF
基于思维导图的翻转课堂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徐磊 孙志超 韩磊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第23期185-188,192,共5页
本文分析思维导图与翻转课堂方法相结合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思维导图通过图形化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用文字和线条清晰且精确的展示,能够很好地展示病理学的知识特点,便于归纳和总结。翻转课堂方法通过课前学习资料的预习,学生在课... 本文分析思维导图与翻转课堂方法相结合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思维导图通过图形化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用文字和线条清晰且精确的展示,能够很好地展示病理学的知识特点,便于归纳和总结。翻转课堂方法通过课前学习资料的预习,学生在课堂深入学习之前便打好基础。这两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推动了独立学习,鼓励了讨论,并激发了批判性思维,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评估学生学习情况并及时反馈的手段。本文总结了应用原则、策略和注意事项,着重强调了知识结构化、互动学习、灵活性和持续优化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导图 翻转课堂 病理学 应用价值 应用原则 应用策略 注意事项
下载PDF
薛瑄对孟子心性论的继承与发展
10
作者 董怡君 张璐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7-54,共8页
薛瑄的心性论继承了孟子的心性思想体系.随着宋明时期理学的发展,基于程朱等诸子对"心"、"性"、"气"等概念作出新的解读,薛瑄对孟子心性论中"论性,不论气"的观点作出批判,对孟子思想中人性论... 薛瑄的心性论继承了孟子的心性思想体系.随着宋明时期理学的发展,基于程朱等诸子对"心"、"性"、"气"等概念作出新的解读,薛瑄对孟子心性论中"论性,不论气"的观点作出批判,对孟子思想中人性论、心性关系以及修养工夫进行改造,提出以"性气不离"为核心的心性论.在人性观上,薛瑄保留了孟子"人性本善"的观点,基于"理气不二"的逻辑进路,薛瑄对"气质之性"进行了新的诠释,对这一概念做出不同于宋儒学者的解读;在心性关系上,薛瑄与孟子都看到了"心"、"性"、"天"独有的内在逻辑联系,薛瑄以"心统性情"改造了孟子原有的心性关系;在修养观上,薛瑄与孟子都注意到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但薛瑄以"复性"为宗,明确提出以"实学"为方法论的学习理论.薛瑄与孟子心性论的逻辑重点都是使人回归善性,为维护社会道德和封建统治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瑄 孟子 心性论 性气不离
下载PDF
《文心雕龙》与李奎报的“九不宜体”观
11
作者 朴性日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61-67,共7页
“九不宜体”出自《东国李相国集》之“论诗中微旨略言”文章之中,是高丽王朝后期文人李奎报提出来的。高丽后期古代韩国文学批评史上的自觉时代,除了《东国李相国集》外,能代表高丽后期的文学批评著作主要有:李仁老《破闲集》、崔滋《... “九不宜体”出自《东国李相国集》之“论诗中微旨略言”文章之中,是高丽王朝后期文人李奎报提出来的。高丽后期古代韩国文学批评史上的自觉时代,除了《东国李相国集》外,能代表高丽后期的文学批评著作主要有:李仁老《破闲集》、崔滋《补闲集》、李齐贤《栎翁稗说》等,这些文集的大部分主要论点是创作上所呈现出的精神修养,因而当时文艺批评的主流论题有两点:一个是分析作者本人的天赋性,另一个是在作品中所呈现出的作者本人的修养。颇为有趣的是,通过考察发现,在强烈批判过度作诗技巧方面,“九不宜体”与梁朝刘勰《文心雕龙》有相似之处。文章以《文心雕龙》为视角,评析了李奎报之“九不宜体”,主要部分由三个论点组成:其一是探讨批评在诗文写作中的用事,其二是分析批判在过度修辞技巧上的问题,其三是从《文心雕龙·通变》角度去看“九不宜体”之“新意”。最后以刘勰《文心雕龙》为鉴,认为“九不宜体”是属于作者李奎报本人的经历,也是属于当时文风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不宜体 《文心雕龙》 用事 过度修辞 新意
下载PDF
从心、物关系看庄子“游”范畴的美学意蕴
12
作者 郑笠 《闽江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35-44,共10页
庄子之“游”,在心对物的超越中展开,涵盖自然、自由的关系,贯通庄子的言意观、形神观、色彩观与时空观。庄子认为,人心普遍受缚于物欲,“乘物游心”,是人经过艰苦的心智操练,挣脱物对心的束缚,顺应并驾驭自然规律而实现的自由;“游心... 庄子之“游”,在心对物的超越中展开,涵盖自然、自由的关系,贯通庄子的言意观、形神观、色彩观与时空观。庄子认为,人心普遍受缚于物欲,“乘物游心”,是人经过艰苦的心智操练,挣脱物对心的束缚,顺应并驾驭自然规律而实现的自由;“游心于淡”,建立在“不与物交”的超然态度上,蕴含不落言筌、遗貌取神、不贵五彩等美学观念;“逍遥游”,在物理时空的层层突破及心理时空的无限拓延中步入审美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美学意蕴 “游” 审美境界
下载PDF
现象学哲学视野中的精神疾病——对现象学精神病理学的解读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献军 庞学铨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1-96,158,共6页
生物学精神病理学完全聚集于精神疾病的神经生理机制,而现象学精神病理学认为精神疾病的本质潜藏在精神病人的主观经验中。精神疾病不同于神经疾病,它不能与具体的、可定位的大脑损伤相关联,而只能与大脑与世界之间的交互失常相联系。... 生物学精神病理学完全聚集于精神疾病的神经生理机制,而现象学精神病理学认为精神疾病的本质潜藏在精神病人的主观经验中。精神疾病不同于神经疾病,它不能与具体的、可定位的大脑损伤相关联,而只能与大脑与世界之间的交互失常相联系。精神异常不能只在纯粹物理的神经层面上加以探索,还必须在心物交互的层面上加以探索。另外,精神正常与异常的区分,单靠纯粹的神经机制也是难以确定的,而必须依靠对于疾病的主观经验来确定。换言之,精神机制异常的根源在于相应的主观经验是紊乱的、人与世界的交互是无效的。现象学精神病理学不仅克服了传统的心物二元论难题,而且为理解精神疾病提供了新颖的进路。未来,如何以对精神疾病的现象学哲学描述为先导,并借助神经科学的方法与技术,进一步揭示精神疾病的发生原因,将会是一种极富启示的跨学科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精神病理学 心物二元 在世界中的存在 精神分裂
下载PDF
中世纪阿拉伯心身论与心物论探新 被引量:1
14
作者 车文博 丁建略 李慧斯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0-63,共4页
心身论与心物论是哲学与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是涉及心理本质的重要理论问题。遵照思想历史线索,对中世纪阿拉伯心身论与心物论进行深入探析。研究该议题,有助于把握古今中外心身论和心物论的内在历史逻辑。
关键词 中世纪 阿拉伯 心身论 心物论
下载PDF
认知视域下的物联网技术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治东 刘君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88-95,共8页
物联网技术的数据"存储—分析"模式具有认知功能,与"心—物"交互中的核心要素和发生过程之间存在契合点,在相互作用的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共性,在分析内容和形成机制上也有交集,二者可以相互诠释、相互解读。物联网技... 物联网技术的数据"存储—分析"模式具有认知功能,与"心—物"交互中的核心要素和发生过程之间存在契合点,在相互作用的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共性,在分析内容和形成机制上也有交集,二者可以相互诠释、相互解读。物联网技术也为"心—物"问题的探讨提供崭新的视角并拓展了新的内容,当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 认知与交互 “心-物”关系
下载PDF
朱熹、王阳明格物致知思想之比较——兼论阳明学与朱子学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声柏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5-91,共7页
对“为学之方”的重视是宋明理学的一贯传统。朱熹和王阳明关于这一点的思考集中体现在他们各自的“格物致知”思想里。本文旨在通过王阳明与朱熹“格物致知”思想的比较。
关键词 格物致知 即物 致良知
下载PDF
近代西方唯理论哲学关于身心关系学说的流变 被引量:4
17
作者 秦德祝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8-93,共6页
回溯近代西方唯理论哲学在身心关系学说上的流变 ,从笛卡儿身心二元论到斯宾诺莎的身心两面论再到莱布尼兹的预定和谐说 ,对其始终无法解决的困境作出梳理 。
关键词 二元论 精神 肉体 身心两面论 单子 预定和谐 物质 意识
下载PDF
心物关系与教育改革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良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8-97,共10页
教育变革总是伴随认识论或知识论的转型。认识论的基本分歧是心物二元论以及由此派生的先验论与经验论之争。认识论的分歧在中国教育哲学领域主要呈现为心学与理学之争,而西方教育哲学领域主要呈现为经验论与先验论之争或建构主义与实... 教育变革总是伴随认识论或知识论的转型。认识论的基本分歧是心物二元论以及由此派生的先验论与经验论之争。认识论的分歧在中国教育哲学领域主要呈现为心学与理学之争,而西方教育哲学领域主要呈现为经验论与先验论之争或建构主义与实体主义之争。在心物二元论之外,整体主义及其自然法可作为认识论的第三条道路。整体主义及其自然法是一切生物尤其是动物的自然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物关系 二元论 先验论 经验论 整体主义 自然法
下载PDF
论环境人格权的独立与民法保护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红梅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75-82,共8页
环境人格利益作为人格的应有内容,是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构成人之所以为人的要素或者条件。它体现了人对环境资源生态价值与精神价值的需求,包括环境物质性人格利益和环境精神性人格利益两个方面。在现行的民法制度无法对环境人格利益... 环境人格利益作为人格的应有内容,是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构成人之所以为人的要素或者条件。它体现了人对环境资源生态价值与精神价值的需求,包括环境物质性人格利益和环境精神性人格利益两个方面。在现行的民法制度无法对环境人格利益提供全面保护的情形下,应当将以环境人格利益为客体的环境人格权独立为一项具体人格权。这不仅是现代人格权的发展趋势,也是环境权私权化的必然要求。与其他具体人格权相比,环境人格权的客体具有特定性。它是一项总括性权利,具体包括生命安全和健康权、清洁空气权、清洁水权、宁静权、眺望权和景致权等。鉴于环境人格权的特殊性,对环境人格权的民法保护也具有保护限度和保护方法上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人格权 物质性人格利益 精神性人格利益 民法保护
下载PDF
审美直觉之真义:心的敞亮与物的解蔽 被引量:1
20
作者 谭容培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42,共5页
实在本体论推重逻辑思维,直觉则与生存本体论相联系。只有从实在本体论跳开,立于生存本体论视域,才能解除“计算性的思维”对人的感性生命和审美直觉的遮蔽。审美直觉所形成的心物相通,可引导我们达到感性生存本身和生命自由意识的深处... 实在本体论推重逻辑思维,直觉则与生存本体论相联系。只有从实在本体论跳开,立于生存本体论视域,才能解除“计算性的思维”对人的感性生命和审美直觉的遮蔽。审美直觉所形成的心物相通,可引导我们达到感性生存本身和生命自由意识的深处。文学艺术审美是感性直觉和理性直觉的相互渗透和结合。文学艺术语言是产生于直觉或被直觉所激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直觉 生存本体论 心物相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