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书法的中和之美
1
作者
李健
刘佳宁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11-114,共4页
经历一段曲折后,中国书法又向继承传统的方向回归。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中产生出来的。书法作为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集中体现了古典美学的中和之美。分析书法中和之美的形成与表现形式,阐述中和之美对书法学习的指导作用有助...
经历一段曲折后,中国书法又向继承传统的方向回归。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中产生出来的。书法作为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集中体现了古典美学的中和之美。分析书法中和之美的形成与表现形式,阐述中和之美对书法学习的指导作用有助于理解传统、把握传统、继承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之美
儒释道
中庸
阴阳
表现形式
指导作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早期天主教汉文小说《儒交信》论略
2
作者
王乙珈
孙逊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6-204,327,共9页
早期天主教传教士马若瑟的汉文小说《儒交信》〔1〕自于法国巴黎图书馆东方稿本部发现后,前贤所论大都止步于法藏作者手稿,而对后期出现的徐家汇藏书楼抄本及河北献县天主堂排印本缺乏相应研究。本文对《儒交信》三个版本作了详细的比勘...
早期天主教传教士马若瑟的汉文小说《儒交信》〔1〕自于法国巴黎图书馆东方稿本部发现后,前贤所论大都止步于法藏作者手稿,而对后期出现的徐家汇藏书楼抄本及河北献县天主堂排印本缺乏相应研究。本文对《儒交信》三个版本作了详细的比勘,在此基础上,就作者和成书时间作了初步的考订,并就小说的叙事策略、文体特征和结构形式作了粗浅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交信》
版本考辨
儒耶互释
对话体
“爻相结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耶儒比较视角下的柯大卫《中庸》译本研究
3
作者
宋晓春
《国际汉学》
CSSCI
2020年第4期86-91,199,共7页
本文研究了《中庸》最早的英译本,即传教士柯大卫的译本,发现宗教性阐释是该译本的主要阐释取向,主要表现为“以儒证耶”“以耶释儒”和“以耶批儒”三种模式,其中“以耶批儒”为主导阐释模式。从耶儒比较的视角出发能充分解释译本中宗...
本文研究了《中庸》最早的英译本,即传教士柯大卫的译本,发现宗教性阐释是该译本的主要阐释取向,主要表现为“以儒证耶”“以耶释儒”和“以耶批儒”三种模式,其中“以耶批儒”为主导阐释模式。从耶儒比较的视角出发能充分解释译本中宗教性阐释产生的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英译
柯大卫
宗教性阐释
耶儒比较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清以儒释耶的天主教上帝观
4
作者
王鹰
《基督宗教研究》
2024年第1期463-479,共17页
明清以儒释耶的天主教上帝观,是天主教在华处境化的上帝观。该上帝观集中体现了明清天主教思想史之特征,表之为天主教一神信仰的排他性,始终贯穿于耶儒对话之中(超儒、排儒)。让我们清晰地看到西方中世纪的神学,是如何借用古希腊哲学,...
明清以儒释耶的天主教上帝观,是天主教在华处境化的上帝观。该上帝观集中体现了明清天主教思想史之特征,表之为天主教一神信仰的排他性,始终贯穿于耶儒对话之中(超儒、排儒)。让我们清晰地看到西方中世纪的神学,是如何借用古希腊哲学,以其神学目的论割裂中国的道体论;以儒家礼制和儒家尚古之思,抨击“佛教传入中土的万物一体”(传教士对中国“万物一体”源头的曲解);并通过“因性而超性”(合儒以超儒)的传教思路,反转了士大夫“师夷以制夷”,“汇通而超胜”的初心(以中超西的中华民族的自我认同),让士大夫最终认同了由天主、道、理、数、势构成的一个全新的形上、形下之分梳,上帝作为最终所以然者,被置于中华的“道”“理”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帝
道
太极
理
以儒释耶
原文传递
终极存在的认识论问题:“神意”与“天命”——评谢文郁与林安梧2018于湖南师范大学的耶儒对话
5
作者
林孝斌
《基督教文化学刊》
CSSCI
2018年第2期258-272,共15页
天命和神意从表面上看似乎都共同指向某种终极性关怀,而这种关怀又对人的生存具有相当的的吸引力。就是说,如果人能够把握天命和懂得神意,那么就可以生活在一种'顺天则昌'或'讨神喜悦'的生存状态中,既有了终极性的寄托...
天命和神意从表面上看似乎都共同指向某种终极性关怀,而这种关怀又对人的生存具有相当的的吸引力。就是说,如果人能够把握天命和懂得神意,那么就可以生活在一种'顺天则昌'或'讨神喜悦'的生存状态中,既有了终极性的寄托,也有源源不断的生存动力。问题是,究竟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够去掌握天命或认识神意,从而进入这样的生存呢?儒家和基督教各有自己的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伦理
宗教
天命
神意
原文传递
题名
论书法的中和之美
1
作者
李健
刘佳宁
机构
廊坊师范学院教育系
廊坊师范学院艺术系
出处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11-114,共4页
文摘
经历一段曲折后,中国书法又向继承传统的方向回归。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中产生出来的。书法作为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集中体现了古典美学的中和之美。分析书法中和之美的形成与表现形式,阐述中和之美对书法学习的指导作用有助于理解传统、把握传统、继承传统。
关键词
中和之美
儒释道
中庸
阴阳
表现形式
指导作用
Keywords
aes
the
tics
of
neutralization
Confucian interpretation
of
Tiao
Zhongyong(
the
golden mean
of
Confucian school)
Yin
and
Yang
form
of
expression
instructive effect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早期天主教汉文小说《儒交信》论略
2
作者
王乙珈
孙逊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6-204,327,共9页
文摘
早期天主教传教士马若瑟的汉文小说《儒交信》〔1〕自于法国巴黎图书馆东方稿本部发现后,前贤所论大都止步于法藏作者手稿,而对后期出现的徐家汇藏书楼抄本及河北献县天主堂排印本缺乏相应研究。本文对《儒交信》三个版本作了详细的比勘,在此基础上,就作者和成书时间作了初步的考订,并就小说的叙事策略、文体特征和结构形式作了粗浅的探索。
关键词
《儒交信》
版本考辨
儒耶互释
对话体
“爻相结构”
Keywords
Ru Jiaoxin
copy verification
mutual interpretation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christianity
conversation style
Hexagram phase structure
分类号
I565.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耶儒比较视角下的柯大卫《中庸》译本研究
3
作者
宋晓春
机构
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国际汉学》
CSSCI
2020年第4期86-91,199,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庸》英译与《中庸》翻译思想研究”(项目号:13CYY01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本文研究了《中庸》最早的英译本,即传教士柯大卫的译本,发现宗教性阐释是该译本的主要阐释取向,主要表现为“以儒证耶”“以耶释儒”和“以耶批儒”三种模式,其中“以耶批儒”为主导阐释模式。从耶儒比较的视角出发能充分解释译本中宗教性阐释产生的缘由。
关键词
《中庸》英译
柯大卫
宗教性阐释
耶儒比较研究
Keywords
English translation
of
Zhongyong
David Collie
religious interpretative translation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christianity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清以儒释耶的天主教上帝观
4
作者
王鹰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出处
《基督宗教研究》
2024年第1期463-479,共17页
文摘
明清以儒释耶的天主教上帝观,是天主教在华处境化的上帝观。该上帝观集中体现了明清天主教思想史之特征,表之为天主教一神信仰的排他性,始终贯穿于耶儒对话之中(超儒、排儒)。让我们清晰地看到西方中世纪的神学,是如何借用古希腊哲学,以其神学目的论割裂中国的道体论;以儒家礼制和儒家尚古之思,抨击“佛教传入中土的万物一体”(传教士对中国“万物一体”源头的曲解);并通过“因性而超性”(合儒以超儒)的传教思路,反转了士大夫“师夷以制夷”,“汇通而超胜”的初心(以中超西的中华民族的自我认同),让士大夫最终认同了由天主、道、理、数、势构成的一个全新的形上、形下之分梳,上帝作为最终所以然者,被置于中华的“道”“理”之上。
关键词
上帝
道
太极
理
以儒释耶
Keywords
God
Tao
Tai Chi
Li(Idea)
Interpretation
of
christianity
in
confucianism
分类号
B976.1 [哲学宗教—宗教学]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终极存在的认识论问题:“神意”与“天命”——评谢文郁与林安梧2018于湖南师范大学的耶儒对话
5
作者
林孝斌
机构
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
出处
《基督教文化学刊》
CSSCI
2018年第2期258-272,共15页
文摘
天命和神意从表面上看似乎都共同指向某种终极性关怀,而这种关怀又对人的生存具有相当的的吸引力。就是说,如果人能够把握天命和懂得神意,那么就可以生活在一种'顺天则昌'或'讨神喜悦'的生存状态中,既有了终极性的寄托,也有源源不断的生存动力。问题是,究竟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够去掌握天命或认识神意,从而进入这样的生存呢?儒家和基督教各有自己的说法。
关键词
人类伦理
宗教
天命
神意
Keywords
God’s Will
Tian ming
m
and
ate
of
heaven
the interpretive form of confucianism and christianity
human ethics
and
religion
分类号
B978 [哲学宗教—宗教学]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书法的中和之美
李健
刘佳宁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早期天主教汉文小说《儒交信》论略
王乙珈
孙逊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耶儒比较视角下的柯大卫《中庸》译本研究
宋晓春
《国际汉学》
CSSCI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明清以儒释耶的天主教上帝观
王鹰
《基督宗教研究》
2024
0
原文传递
5
终极存在的认识论问题:“神意”与“天命”——评谢文郁与林安梧2018于湖南师范大学的耶儒对话
林孝斌
《基督教文化学刊》
CSSCI
2018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