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antioxidative properties of Polish variety of Morus alba L. leaf aqueous extracts from the laboratory and pilot-scale processes 被引量:1
1
作者 Ewa Flaczyk Joanna Kobus-Cisowska +4 位作者 Monica Przeor Jozef Korczak Marian Remiszewski Eugeniusz Korbas Maciej Buchowsk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3年第5期141-147,共7页
White mulberry tree (Morus alba L) is cultivated throughout Asia and Europe, including Poland. The leaves and root bark preparations from Morus alba have been used in traditional phytomedicine. The objective of the pr... White mulberry tree (Morus alba L) is cultivated throughout Asia and Europe, including Poland. The leaves and root bark preparations from Morus alba have been used in traditional phytomedicine.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compar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antioxidative activity of aqueous extracts prepared from Polish variety of Morus alba leaves at the laboratory (L) and pilot plant scale (PP) conditions. Proximate composition, phenolic acids profile (HPLC/MS), flavonol glicosides (HPLC/ MS), polyphenols (Folin-Ciocalteu assay), and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ABTS and DPPH assay) of the extracts were determined. The main phenolic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as gallic, protocatechuic, phydroxybenzoic, vanillic, chlorogenic, caffeic, p-coumaric, ferulic, and sinapic acids. Chlorogenic acid was the main phenolic constituent of both extracts. The flavonols fraction contained rutin, quercetin 3-β-D-glucoside, and kaempferol 3-β-D- glucopyranoside. Total concentra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were 7.9 g and 14.4 g gallic acid equivalent/100 g extract,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was 137.1 and 214.1 μMol Trolox equivalent/g dry weight for the PP and L extracts, respectively. We concluded that current pilot plant process is less efficient than laboratory process at the aqueous extraction of bioactive components from Morus alba dried leaves. Potential improvements may include increasing efficacy of the extraction, decreasing losses of bioactive components during the process, or bo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us alba leaves Pilot Plant Scale Antioxidant Activity Phenolic Acid FLAVONOLS HPLC
下载PDF
Correlation between Different Morus alba L. Leaf Nodes and the Change in Leaf Size or Mass 被引量:2
2
作者 Fanglun JIN Shengte YANG +5 位作者 Chaobin LUO Ming LI Shiye HU Fawei ZHANG Xian YUE Wenxue W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7年第11期70-74,共5页
This paper aimed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orus alba L. leaf node and its size or mass change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Morus alba L. cultivation technology. During 20... This paper aimed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orus alba L. leaf node and its size or mass change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Morus alba L. cultivation technology. During 2016-2017,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orus alba L. leaf node and its size or mass change was investigated and research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rough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alysis,there was a weak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af node and some indicators such as( leaf length ÷ leaf width) and petiole length,there was a weakly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af node and some indicators such as leaf width,( leaf length + leaf width),( leaf length × leaf width) and leaf mass,and there was a weakly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af node and the other indicators; there was a high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af mass and some indicators such as Morus alba L. leaf length,leaf width,( leaf length + leaf width) and( leaf length × leaf width),there was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af mass and some indicators such as petiole transverse diameter in width and petiole mass,and there was a weak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af mass and some indicators such as petiole transverse diameter in thickness. In terms of significant level of difference,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leaf nodes on the Morus alba L. shoots and some indicators such as leaf length,leaf width,( leaf length + leaf width),( leaf length × leaf width) and leaf mass; there was an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leaf mass and some indicators such as Morus alba L. leaf length,leaf width,( leaf length + leaf width),( leaf length × leaf width),petiole transverse diameter in width and petiole mas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leaf mass and the other indicators.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leaf node and leaf length,leaf width,( leaf length + leaf width),( leaf length × leaf width),( leaf length ÷ leaf width),petiole length,petiole diameter in width,petiole diameter in thickness,petiole mass and leaf mass. Significance F values were0. 4864,0. 1995,0. 2888,0. 3004,0. 2350,0. 2407,0. 8925,0. 5227,0. 7022 and 0. 2000,respectively,that is,there was an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orus alba L. leaf node and petiole diameter in width,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orus alba L.leaf node and petiole mass,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orus alba L. leaf node and the other indicators.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quadratic curve regression equation and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was performed on some indicators such as leaf length,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R value between the leaf node and petiole diameter in width was in line with the logarithmic curve regression equation,and the other R values of quadratic curve regression equation was larger than the other R values of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indicating that different Morus alba L. leaf nodes,leaf length,leaf mass and other indicators were in line with the quadratic curve regression equation. It was concluded that by investigating the leaf node on the Morus alba L. shoots and regression equation,we could predict the leaf size,leaf mass and other indicators,and we could take the leaf node on the Morus alba L. shoots as a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Morus alba L. leaf size and ma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us alba L.leaves NODE SIZE MASS CORRELATION
下载PDF
基于指纹图谱与化学计量学的桑叶蜜炙前后差异性标志物研究
3
作者 闫蓓蓓 张晓平 +4 位作者 秦焕云 赵祥君 邵冰梅 田景振 马大龙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98-1202,共5页
目的比较桑叶蜜炙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筛选差异性标志物并进行含量测定,为蜜炙桑叶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桑叶蜜炙前后指纹图谱,标定共有峰并进行相似度评价;以生桑叶、蜜炙桑叶共有峰峰面积为指标,运... 目的比较桑叶蜜炙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筛选差异性标志物并进行含量测定,为蜜炙桑叶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桑叶蜜炙前后指纹图谱,标定共有峰并进行相似度评价;以生桑叶、蜜炙桑叶共有峰峰面积为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桑叶蜜炙前后差异性标志物,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从10批生桑叶、10批蜜炙桑叶HPLC指纹图谱中分别标定出23、24个共有峰,2类样品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7;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生桑叶和蜜炙桑叶分为2类,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峰2、峰H(5-羟甲基糠醛)、峰1、峰17(异绿原酸C)、峰16的变量重要性投影值均大于1;生桑叶、蜜炙桑叶中差异性标志物异绿原酸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936、0.1278 m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筛选得到异绿原酸C等5种差异性标志物;桑叶蜜炙后异绿原酸C含量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蜜炙桑叶 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差异性标志物
下载PDF
蛋白桑叶中蛋白质提取工艺优化及6种蛋白酶酶解物体外降血糖活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曹天丽 郝巨辉 李卫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2-241,共10页
为开发利用蛋白桑叶中蛋白质资源,对其蛋白质提取工艺及酶解物体外降血糖活性进行研究。本研究以蛋白桑叶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碱提酸沉法提取蛋白桑叶蛋白质。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评价指标,... 为开发利用蛋白桑叶中蛋白质资源,对其蛋白质提取工艺及酶解物体外降血糖活性进行研究。本研究以蛋白桑叶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碱提酸沉法提取蛋白桑叶蛋白质。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评价指标,分析不同蛋白桑叶蛋白酶解产物体外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蛋白桑叶中蛋白质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氢氧化钠浓度0.125 mol/L、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40 min和液料比37:1 mL/g。在此优化条件下,得到蛋白质提取率实际值为49.59%±0.45%,所得蛋白质等电点为pH3.5,吸水性为6.49±0.49 g/g,吸油性为2.59±0.06 g/g,乳化活性为7.40±0.17 m^(2)/g,乳化稳定性为72.48%±3.03%。研究考察了蛋白桑叶蛋白质的复合蛋白酶酶解物、风味蛋白酶酶解物、碱性蛋白酶酶解物、胰蛋白酶酶解物、中性蛋白酶酶解物、木瓜蛋白酶酶解物体外降血糖活性,其中中性蛋白酶酶解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效果最佳,其IC_(50)=3.52 mg/mL。本研究认为,此蛋白桑叶蛋白质提取工艺稳定,中性蛋白酶解肽具有较高的体外降血糖活性,为进一步开发蛋白桑叶蛋白质及其多肽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桑 桑叶 蛋白质提取 酶解 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 降血糖活性
下载PDF
桑叶茉莉茶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秦楠 王辉敏 +4 位作者 陈超 张娜郡 杨金梅 白玉祥 刘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9-304,共6页
目的研究桑叶茉莉茶对糖尿病小鼠的降糖功效,为桑叶茉莉茶产品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取60只雄性ICR小鼠,其中10只设为空白组,剩余50只进行一次性腹腔注射四氧嘧啶(0.2g/kg)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并将模型构建成功的小鼠分为模型组、桑... 目的研究桑叶茉莉茶对糖尿病小鼠的降糖功效,为桑叶茉莉茶产品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取60只雄性ICR小鼠,其中10只设为空白组,剩余50只进行一次性腹腔注射四氧嘧啶(0.2g/kg)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并将模型构建成功的小鼠分为模型组、桑叶茉莉茶低(0.5 g/kg)、中(1.0 g/kg)、高(2.0 g/kg)剂量组。给药4周后,研究不同剂量组对糖尿病小鼠的一般状态、摄食量、饮水量、空腹血糖值、脏器指数及肝脏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水平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行为呆滞、反应迟缓,其饮水量、摄食量、空腹血糖值及肝、肾、脾脏指数均显著升高(P<0.01),表明糖尿病小鼠模型建立成功;与模型组相比,桑叶茉莉茶各剂量组小鼠行为状态略有好转,且中、高剂量组小鼠饮水量、摄食量、空腹血糖值及肝、肾、脾脏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肝脏中MDA水平也显著降低(P<0.01),CAT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桑叶茉莉茶具有降低四氧嘧啶型糖尿病小鼠血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茉莉 糖尿病 降血糖 四氧嘧啶
下载PDF
桑叶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石婧婧 《生物化工》 2023年第1期179-183,共5页
桑叶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其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包括酚类、生物碱类、多糖类、氨基酸类及挥发性成分,其中1-脱氧野尻霉素(1-DNJ)、黄酮类、酚酸和多糖类的药用价值较高,具有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抗炎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本文从活性成... 桑叶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其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包括酚类、生物碱类、多糖类、氨基酸类及挥发性成分,其中1-脱氧野尻霉素(1-DNJ)、黄酮类、酚酸和多糖类的药用价值较高,具有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抗炎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本文从活性成分、药理作用两个方面介绍了桑叶的药用价值,为桑叶的质量控制及品种开发利用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活性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添加乳酸菌和发酵底物对桑叶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0
7
作者 董志浩 原现军 +6 位作者 闻爱友 王坚 郭刚 李君风 白晰 周顺陶 邵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7-174,共8页
为开发桑叶作为非常规饲料资源,本试验探讨了添加乳酸菌、葡萄糖或糖蜜对桑叶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C)、乳酸菌组(P)、葡萄糖组(G)、糖蜜组(M)、乳酸菌+葡萄糖组(P+G)、乳酸菌+糖蜜组(P+M),青贮后第7,14,30和60天开窖取样分... 为开发桑叶作为非常规饲料资源,本试验探讨了添加乳酸菌、葡萄糖或糖蜜对桑叶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C)、乳酸菌组(P)、葡萄糖组(G)、糖蜜组(M)、乳酸菌+葡萄糖组(P+G)、乳酸菌+糖蜜组(P+M),青贮后第7,14,30和60天开窖取样分析桑叶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加速了桑叶青贮过程中乳酸发酵,青贮第7天P,P+G和P+M组乳酸含量已达到C组的6倍以上,pH值降至4.30以下,其中P+G和P+M在青贮结束时降至4.0左右。补充发酵底物并未有效改善桑叶青贮发酵品质,C、G和M组pH值在青贮前30d始终保持在5.85以上,青贮60d时C组为5.96,G和M组分别下降至5.35和5.24,显著(P<0.05)高于P组。整个青贮过程中P组显示最高的乙酸含量,始终显著(P<0.05)高于C、G和M组,青贮7d后开始显著(P<0.05)高于P+G和P+M组。青贮第7天P组氨态氮/总氮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之后各组氨态氮/总氮均随青贮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其中P、P+G和P+M组氨态氮/总氮显著(P<0.05)低于C、G或M组直至青贮结束。本试验结论认为单独添加乳酸菌明显提高了桑叶青贮发酵品质,而组合添加并未进一步得到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发酵品质 乳酸菌 葡萄糖 糖蜜
下载PDF
不同成熟度桑葚果实和叶片的多酚、黄酮和抗氧化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秀梅 刘玉革 +2 位作者 朱祝英 杜丽清 李苗苗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60-666,共7页
【目的】明确桑葚果实和叶片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以不同成熟度的红桑葚(Morus rubra)果实和叶子为材料,研究其提取物的多酚、黄酮和抗氧化活性差异。【结果】成熟叶片中的多酚和黄酮含量最高,接下来依次是嫩叶、黑色果和红色果。通过... 【目的】明确桑葚果实和叶片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以不同成熟度的红桑葚(Morus rubra)果实和叶子为材料,研究其提取物的多酚、黄酮和抗氧化活性差异。【结果】成熟叶片中的多酚和黄酮含量最高,接下来依次是嫩叶、黑色果和红色果。通过DPPH、FRAP和SRSA方法,测定的抗氧化能力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是黑色果、红色果、嫩叶和成熟叶。清除ABTS自由基的能力从高到低依次是成熟叶、嫩叶、黑色果和红色果。表明在DPPH、FRAP和SRSA分析体系里,提取物中花青素的含量起着主要的抗氧化作用,而在ABTS体系里,抗氧化活性主要与多酚和黄酮含量和种类有关。【结论】桑葚的果实和叶片是很好的天然抗氧化物质,尤其是果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 多酚 黄酮 抗氧化 叶片
下载PDF
桑叶多糖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30
9
作者 欧阳臻 李永辉 +1 位作者 宿树兰 陈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18-120,共3页
用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了桑叶中多糖的含量。测定波长620nm,多糖换算因子f=3.07;在10~60μg/ml范围内吸收度与被测物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005;多糖的平均回收率为98.81%,RSD为2.08%(n=5)。测定结果表明,10月份桑叶中多糖含量... 用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了桑叶中多糖的含量。测定波长620nm,多糖换算因子f=3.07;在10~60μg/ml范围内吸收度与被测物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005;多糖的平均回收率为98.81%,RSD为2.08%(n=5)。测定结果表明,10月份桑叶中多糖含量最高。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桑叶中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酮-硫酸比色法 桑叶 多糖 测定方法 中药
下载PDF
桑叶干燥过程中黄酮类和生物碱类成分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白永亮 段金廒 +3 位作者 宿树兰 钱叶飞 钱大玮 欧阳臻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58-1163,共6页
目的:通过评价不同干燥方法、不同烘干温度对桑叶中黄酮类、生物碱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揭示干燥过程中桑叶中黄酮类及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动态变化,为桑叶药材品质评价提供参考与技术支撑。方法:以不同干燥方法、程序升温烘干法、恒温烘... 目的:通过评价不同干燥方法、不同烘干温度对桑叶中黄酮类、生物碱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揭示干燥过程中桑叶中黄酮类及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动态变化,为桑叶药材品质评价提供参考与技术支撑。方法:以不同干燥方法、程序升温烘干法、恒温烘干法对桑叶样品进行处理,采用HPLC-PDA联用技术分析桑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采用LC-TQ/MS技术分析评价桑叶中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结果:不同烘干方法桑叶中黄酮类和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含量具有明显差异,黄酮类化合物由高到低的烘干方法依次为:冷冻干燥〉阴干〉烘干〉晒干〉微波干燥〉红外干燥;生物碱类化合物由高到低的烘干方法依次为:冷冻干燥〉阴干〉烘干〉晒干〉红外干燥〉微波干燥。随着烘干温度的升高,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以75~85℃烘干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最高,55~65℃烘干为最低;DNJ含量以85~95℃烘干为最高,55~65℃烘干为最低;荞麦碱含量以95~105℃烘干为最高,45℃烘干为最低。不同含水量的桑叶中黄酮类和生物碱类化合物含量有差异,含水量30%~50%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低;含水量10%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最高。两种生物碱类化合物含量随含水量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DNJ和Fagomine的含量随样品含水量的减少逐渐升高,且55~65℃烘干样品明显高于95~105℃。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桑叶适宜的干燥方法和条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为揭示干燥过程中桑叶中资源性化学成分的转化以及药材品质的形成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黄酮类 生物碱类 干燥过程 动态变化
下载PDF
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桑叶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 被引量:25
11
作者 欧阳臻 陈钧 李永辉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17-820,共4页
建立了芴甲氧酰氯(FMOCCl)柱前荧光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方法。桑叶经0.05mol/L盐酸提取,在pH8.5的硼酸盐缓冲溶液条件下,DNJ反应生成荧光产物,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醋酸(5... 建立了芴甲氧酰氯(FMOCCl)柱前荧光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方法。桑叶经0.05mol/L盐酸提取,在pH8.5的硼酸盐缓冲溶液条件下,DNJ反应生成荧光产物,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醋酸(55∶45,V/V)。线性范围为0.567~34mg/L(相关系数r=0.9999);检出限为0.03mg/L。实验测得桑叶中DNJ含量为0.24%;平均回收率为97.1%,RSD为1.35%(n=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脱氧野尻霉素 荧光检测法 柱前衍生化 桑叶 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荧光检测器 平均回收率 荧光衍生 缓冲溶液 反应生成 相关系数 线性范围 DNJ 酸提取 硼酸盐 流动相 检出限 RSD 酰氯
下载PDF
桑叶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组成研究 被引量:35
12
作者 欧阳臻 陈钧 李永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1-184,共4页
本文对桑叶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单糖的组成进行了研究。桑叶经热水提取乙醇沉淀得多糖粗品,经脱蛋白,乙醇分级沉淀、DEAE-纤维素柱和Sephadex G-100柱层析,纯化得MP11、MP12、Mp13三个多糖组分。经糖腈乙酰化处理后进行气相色谱分... 本文对桑叶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单糖的组成进行了研究。桑叶经热水提取乙醇沉淀得多糖粗品,经脱蛋白,乙醇分级沉淀、DEAE-纤维素柱和Sephadex G-100柱层析,纯化得MP11、MP12、Mp13三个多糖组分。经糖腈乙酰化处理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得知MP11由Rha、Ara、Xyl、Man、Glu、Gal组成,其比例为21:16:3:3:1:20;MP12由Rha和Glu组成,其比例为3:1;MP13主要由Rha组成。为桑叶多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多糖 分离纯化 气相色谱 组成
下载PDF
桑叶汁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于新 黄统球 杜志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3-15,共3页
新鲜桑叶经过热烫、打浆、过滤、真空浓缩干燥,分别以乙醇、丙酮、氯仿、乙醚、石油醚为溶剂,提取浓缩物中抗氧化活性物质。结果表明,在花生油中,这5种有机溶剂和水的提取物均表现出抗氧化作用,以丙酮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最强,其最适使... 新鲜桑叶经过热烫、打浆、过滤、真空浓缩干燥,分别以乙醇、丙酮、氯仿、乙醚、石油醚为溶剂,提取浓缩物中抗氧化活性物质。结果表明,在花生油中,这5种有机溶剂和水的提取物均表现出抗氧化作用,以丙酮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最强,其最适使用浓度为0.10%。0.10%丙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略低于0.02%的茶多酚,但高于0.02%的BHTBHA、维生素C、维生素E。化学分析显示,桑叶汁的抗氧化成分以黄酮、萜类、羟基蒽醌、酚类化合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汁 抗氧化活性 提取物 食品 应用
下载PDF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纯化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16
14
作者 周惠燕 胡晓渝 马英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67-369,共3页
目的提取纯化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并用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法进行含量测定。方法桑叶加0.05mol·L-1盐酸溶液超声提取,提取物进行反相柱色谱纯化,纯化物用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测定DNJ的含量。结果桑叶中DNJ的含量... 目的提取纯化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并用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法进行含量测定。方法桑叶加0.05mol·L-1盐酸溶液超声提取,提取物进行反相柱色谱纯化,纯化物用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测定DNJ的含量。结果桑叶中DNJ的含量为0.27%~0.49%,纯化物中DNJ的含量达到了10.7%,DNJ在0.6~60μg·mL-1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4.46%。结论运用反相色谱技术分离纯化DNJ简单易行,含量测定方法精确,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1-脱氧野尻霉素 纯化 柱前衍生化 HPLC
下载PDF
桑叶多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5
作者 应芝 励建荣 韩晓祥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7年第11期89-93,共5页
桑叶多糖是桑叶的一种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生物活性功能,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对国内外近年来关于桑叶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等多方面进行了综述,为桑叶资源的深入开发起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 桑叶 多糖 分离纯化 化学结构 生物活性
下载PDF
桑叶汁饮料工艺技术的改进 被引量:5
16
作者 于新 黄统球 杜志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4-46,共3页
新鲜桑叶放入4倍质量的90~95℃热水中热烫2min,冷却至30℃,1500r/min打浆5min,加入0.6%的果胶酶和0.5%中性蛋白酶水解20min,过滤。滤渣中加入6倍质量的90℃以上的热水,于pH9浸提10~15min,过滤,合并滤液。按照桑叶滤液∶甜叶菊糖∶维生... 新鲜桑叶放入4倍质量的90~95℃热水中热烫2min,冷却至30℃,1500r/min打浆5min,加入0.6%的果胶酶和0.5%中性蛋白酶水解20min,过滤。滤渣中加入6倍质量的90℃以上的热水,于pH9浸提10~15min,过滤,合并滤液。按照桑叶滤液∶甜叶菊糖∶维生素C∶柠檬酸为100ml∶0.15g∶0.2g∶0.1g的比例进行调配,得到色泽鲜绿、入口清香、回味甘甜纯厚、不含蔗糖、低热值、具有桑叶汁独特风味的天然保健饮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汁 饮料 工艺技术 改进 配方 成品指标
下载PDF
纤维素酶辅助提取桑叶中叶蛋白的工艺 被引量:10
17
作者 朱天明 陈泠伶 +2 位作者 杨潇 杨文宇 陈祥贵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2期77-81,109,共6页
以桑叶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辅助提取叶蛋白。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固液比、加酶量、酶解时间对桑叶叶蛋白溶出量的影响。运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得到叶蛋白溶出量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并预测和验证纤维素酶辅助提取桑叶叶蛋白... 以桑叶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辅助提取叶蛋白。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固液比、加酶量、酶解时间对桑叶叶蛋白溶出量的影响。运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得到叶蛋白溶出量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并预测和验证纤维素酶辅助提取桑叶叶蛋白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为4%,提取时间为2 h,固液比1∶38(g/m L)。在此条件下,5 g桑叶叶蛋白溶出量为49.056 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叶蛋白 纤维素酶 响应面法 工艺参数
下载PDF
桑叶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树兴 王维 魏丽娜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6年第2期154-155,共2页
本试验利用水浸提法从桑叶中提取桑叶多糖。利用正交试验确定出多糖提取的最优化条件,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通过三氯乙酸法除去多糖中的蛋白质。研究结果表明,桑叶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水浴温度100℃、pH11、料液比(桑叶:水)=1... 本试验利用水浸提法从桑叶中提取桑叶多糖。利用正交试验确定出多糖提取的最优化条件,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通过三氯乙酸法除去多糖中的蛋白质。研究结果表明,桑叶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水浴温度100℃、pH11、料液比(桑叶:水)=1:50(w/v)、浸提2小时,提取率为9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多糖 提取 正交试验
下载PDF
荧光衍生化法测定不同季节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含量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继文 郭晓燕 +1 位作者 王腾 李翠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62-464,467,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1-DNJ)含量的方法,并比较不同季节桑叶中1-DNJ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以芴甲氧羰酰氯(FMOC-Cl)为柱前衍生化试剂,对衍生化条件进行了优化;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4.6mm×250mm,5... 目的:建立测定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1-DNJ)含量的方法,并比较不同季节桑叶中1-DNJ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以芴甲氧羰酰氯(FMOC-Cl)为柱前衍生化试剂,对衍生化条件进行了优化;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醋酸(50∶50),流速1.0mL/min,柱温30℃,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254nm,发射波长322nm。结果:1-DNJ在10~35mg/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59),检测限为0.80mg/L(S/N=3),平均回收率为95.38%,相对标准偏差2.28%(n=5)。桑叶中1-DNJ的含量在不同生长季节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桑叶中1-DNJ含量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1-脱氧野尻霉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荧光衍生化
下载PDF
不同季节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69
20
作者 欧阳臻 陈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11-214,共4页
建立了柱前荧光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的方法。并对不同生长季节桑叶药材的DNJ含量进行测定。桑叶经0.05mol/L盐酸提取,在pH8.5的硼酸盐缓冲液条件下,用芴甲氧酰氯(FMOC-Cl)与DNJ反应生成荧光产物,然后... 建立了柱前荧光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的方法。并对不同生长季节桑叶药材的DNJ含量进行测定。桑叶经0.05mol/L盐酸提取,在pH8.5的硼酸盐缓冲液条件下,用芴甲氧酰氯(FMOC-Cl)与DNJ反应生成荧光产物,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器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醋酸(55:45,V/V);流速:1.0ml/min;柱温25℃;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254nm,发射波长322nm。线性范围为0.567~34μg/ml(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2%。测定结果表明,桑叶中DNJ含量与生长季节、温度有关,七、八月份DNJ含量最高。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桑叶中DNJ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1-脱氧野尻霉素(DNJ)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荧光衍生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