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dogamous marriage and the prevalence of hemoglobin E in ethnic groups of northern Thailand
1
作者 Praphat Ruengthanoo Pathrapol Lithanatudom +5 位作者 Pitsinee Inthi Janjira Termphiriyakit Phaivit Laphyai Daoroong Kangwanpong Duncan R.Smith Jatupol Kampuansai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7年第4期392-395,共4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the endogamous marriage culture on the prevalence of the hemoglobin E(HbE) recessive variant.Methods:The prevalence of the hemoglobin E(HbE)recessive variant was determined by do...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the endogamous marriage culture on the prevalence of the hemoglobin E(HbE) recessive variant.Methods:The prevalence of the hemoglobin E(HbE)recessive variant was determined by dot-blot hybridization in 4 endogamous villages(1 Mlabri and 3 Htin ethnic groups) in comparison with 9 other nearby non-endogamous populations.Results:Although the overall HbE prevalence in the population studied(8.44%,33/391)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general southeast Asian population,a high prevalence and individuals with homozygous HbE were observed in two villages,the Mlabri from Wiang Sa district and the Htin from Thung Chang district of Nan province(26.3%and26.9%,respectively).The low HbE allelic frequency noticed in some endogamous populations suggests that not only endogamy but also other evolutionary forces,such as founder effect and HbE/β-thalassemia negative selection may have an effect 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HbE trait.Conclusion:Our study strongly documents that cultural impact has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extensive prevalence studies for genetic disorders in the ethnic groups of northern Thai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gamous marriage Hemoglobin E ethnic group northern Thailand
下载PDF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丧葬仪式、特点及影响
2
作者 崔明德 毛俊滔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9-32,共14页
葬礼作为人生的最后一项礼仪,是生者举行的哀悼和纪念死者的仪式。作为一种文化习俗,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意蕴丰富,形态多样,并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变。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呈现出共有性、宗教色彩浓厚、“游牧”特征、丧... 葬礼作为人生的最后一项礼仪,是生者举行的哀悼和纪念死者的仪式。作为一种文化习俗,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意蕴丰富,形态多样,并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变。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呈现出共有性、宗教色彩浓厚、“游牧”特征、丧葬形式多样性等四个特点。北方民族丧葬仪式的变化,既有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又有汉族对北方少数民族影响的因素。北方少数民族丧葬仪式的鲜明特征、汉化的发展趋势,体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多元化形态,是观察历史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民族 丧葬仪式 少数民族 民族文化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北魏赐客制及其对民族交融的影响
3
作者 张鹤泉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1-23,共13页
拓跋珪恢复代国之时,实行使归顺者能够获得客身份的做法。北魏建国后,道武帝拓跋珪使赐客的规定制度化。北魏国家使“归国”少数族首领能够成为授客对象;而对“归国”汉人而言,只有上层群体,可以获得“客”身份。北魏国家对客实行了优... 拓跋珪恢复代国之时,实行使归顺者能够获得客身份的做法。北魏建国后,道武帝拓跋珪使赐客的规定制度化。北魏国家使“归国”少数族首领能够成为授客对象;而对“归国”汉人而言,只有上层群体,可以获得“客”身份。北魏国家对客实行了优待的措施,使少数族和汉族的客能够受封爵位和受任职官,并且,还能获得物质赏赐。尤其对少数族人的客,北魏国家实行赐婚的做法。因为北魏赐客制的实行,使客阶层与拓跋鲜卑统治者建立起牢固的君臣关系,并在“归国”群体中占据主导地位,因而,也就促使“归国”群体的独立性逐渐泯灭。而且,随着孝文帝汉化措施的推行,使代人与汉人的交融不断深化,从而在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取向上日趋一致,因此,北魏实施的赐客制对促进北方民族交融,无疑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赐客制 民族 交融 影响
下载PDF
彝寨地权习惯法的演进及其现实意义探析——基于滇中北部地区武定县S村的考察
4
作者 徐建平 杜心怡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2期89-97,共9页
武定S村为古老的彝族村落,对家庭承包的集体土地和村公共用地的使用权习惯规则,是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土地权利习惯规则,既有彝族传统习惯法的影响,又具鲜明的区域特点,对周边地区其他民族的土地利用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在... 武定S村为古老的彝族村落,对家庭承包的集体土地和村公共用地的使用权习惯规则,是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土地权利习惯规则,既有彝族传统习惯法的影响,又具鲜明的区域特点,对周边地区其他民族的土地利用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多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碰撞、借鉴与融合中,其传统的土地权利习惯规则历经发展与变迁,仍然保留了一些较有特色的习惯。通过总结这些土地使用的习惯内涵与特点,探讨其对国家法律的补充功能,对促进当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使用权 习惯法 民族文化 彝族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粤北民族古籍研究——基于契约文书的考察
5
作者 赵双喜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57-62,共6页
契约文书不仅是粤北地区民族经济活动的直接记录,也是粤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估证材料。以粤北地区民族古籍中的契约文书作为研究对象,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出发,分析契约文书中所体现的粤北各民族经济往来、法律制度、民族... 契约文书不仅是粤北地区民族经济活动的直接记录,也是粤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估证材料。以粤北地区民族古籍中的契约文书作为研究对象,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出发,分析契约文书中所体现的粤北各民族经济往来、法律制度、民族交往、社会变迁等方面信息,以及在形式上集中展现的具有多文风、多语种、多载体特点,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客观地载录了中华文化在粤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约文书 粤北各民族 共同体意识 中华文化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哈尼族环境习惯法的当代价值
6
作者 李才慧 《红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其所含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哈尼族环境习惯法的理念与内容相契合。文章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视角,研究哈尼族环境习惯法的具体内容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其所含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哈尼族环境习惯法的理念与内容相契合。文章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视角,研究哈尼族环境习惯法的具体内容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促进,主张通过立法、司法、行政等领域进一步挖掘哈尼族习惯法的当代价值,激发区域内成员环境保护的主体意识,积极实践以保护生态环境,助力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哈尼族 环境习惯法
下载PDF
粤北过山瑶民歌“纳发调”的艺术特征
7
作者 赵旭超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纳发调是粤北过山瑶瑶民在坐歌堂时演唱的代表性声腔,因在歌曲中运用固定衬词“纳发”而得名。纳发调歌词讲究押韵,言简意深,是瑶民智慧的结晶。瑶民在演唱时常用返唱手法重复歌词,灵活地运用衬字衬词。纳发调旋律音域较窄,运用宫、徵调... 纳发调是粤北过山瑶瑶民在坐歌堂时演唱的代表性声腔,因在歌曲中运用固定衬词“纳发”而得名。纳发调歌词讲究押韵,言简意深,是瑶民智慧的结晶。瑶民在演唱时常用返唱手法重复歌词,灵活地运用衬字衬词。纳发调旋律音域较窄,运用宫、徵调式,结构在单一部曲式范畴。旋律自由,装饰音运用灵活,具有浓厚的过山瑶风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北 过山瑶 纳发调
下载PDF
张承志小说的民族交流思想
8
作者 尹变英 《晋中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95-99,共5页
作为少数民族作家,张承志对不同少数民族的文化有着特殊的敏感和极强的把握能力。他通过文学创作对少数民族文化所表现出的理解和深厚情感让这些文化有了表达的空间,也让汉文化与这些文化有了交流与对话。这既包括张承志用汉文化来赋予... 作为少数民族作家,张承志对不同少数民族的文化有着特殊的敏感和极强的把握能力。他通过文学创作对少数民族文化所表现出的理解和深厚情感让这些文化有了表达的空间,也让汉文化与这些文化有了交流与对话。这既包括张承志用汉文化来赋予少数民族以意义,也包括以少数民族文化来审视流行文化,所以张承志的作品实际上表现出的是一种当代意义上的多民族交流思想。这种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寻求理解和尊重,寻求意义空间;二是希望用充满了风骨的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对时下的流行文化起到一定的匡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民族交流 北方文化 匡正
下载PDF
夷夏一体:丁谓经略夔州与宋初羁縻统治的转型 被引量:2
9
作者 裴艾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8-168,共11页
宋代是南方族群治理制度逐渐从羁縻转向土司的重要阶段,虽宋代仍施行羁縻制度,但自北宋前期开始,南方边地治理实践中已萌发出一些转型的要素。其突出表现之一,是宋朝借鉴内地治理经验,重新建立边疆族群地区的经济、军事体系,形成夷夏一... 宋代是南方族群治理制度逐渐从羁縻转向土司的重要阶段,虽宋代仍施行羁縻制度,但自北宋前期开始,南方边地治理实践中已萌发出一些转型的要素。其突出表现之一,是宋朝借鉴内地治理经验,重新建立边疆族群地区的经济、军事体系,形成夷夏一体的边地共同体。宋真宗时期担任夔州路转运使的丁谓,堪称宋初羁縻统治转型中的官方代表。丁谓所施行的“以盐易粟”和“土兵联防”等举措,皆受北宋前期内地与西北沿边治理政策的启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这可以表明宋初进行的政治、军事、经济政策改革,是影响宋代羁縻制度转型的重要原因。对丁谓经略夔州路为代表的宋初羁縻统治实态的考察,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唐宋羁縻制度变革的认识,理解古代南方治边策略从羁縻制向土司制转变历程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南方族群 治边策略 丁谓 夔州路
下载PDF
陕北地区汉代“胡人”墓考察
10
作者 王欣亚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95,共9页
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了两汉时期陕北地区多个游牧民族在此长期融合的事实,本文统称其为“胡人”。通过对陕北地区241座汉墓的考察,可以辨析出29座“胡人”墓葬。随葬带孔陶罐、戳记陶器、铜镜残片和骨箸、骨刷、骨勺等骨器及... 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了两汉时期陕北地区多个游牧民族在此长期融合的事实,本文统称其为“胡人”。通过对陕北地区241座汉墓的考察,可以辨析出29座“胡人”墓葬。随葬带孔陶罐、戳记陶器、铜镜残片和骨箸、骨刷、骨勺等骨器及装饰有波浪纹、弦纹的小口弧腹罐是匈奴族的常见做法,在墓道中用盛肉的陶罐来献祭可能是羌人的葬仪,随葬动物是这两支“胡人”墓葬的共同特征。29座“胡人”墓中,既有文化内涵较为单纯的“胡人”墓,又有两者共存一墓的情况,对墓主族属的辨析有利于我们深入地解读墓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 汉代 胡人 匈奴 羌人
下载PDF
瑶族过山榜的生成、流转及其历史解读——以桂北地区过山榜文为例
11
作者 任建敏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23年第6期48-58,154,共12页
在桂北现存的三种类型的瑶族过山榜文中,综合了瑶人自身流传的盘瓠传说、盘瑶十二姓来历、历代官府的招抚榜文等元素的正本型榜文,形成时间最早,大约成形于明中后期,其背景是瑶人以此强调其免除赋役的权利。清中叶出现的建立在桂北地区... 在桂北现存的三种类型的瑶族过山榜文中,综合了瑶人自身流传的盘瓠传说、盘瑶十二姓来历、历代官府的招抚榜文等元素的正本型榜文,形成时间最早,大约成形于明中后期,其背景是瑶人以此强调其免除赋役的权利。清中叶出现的建立在桂北地区瑶人自身的历史脉络基础上的非牒型榜文,整合了不同来源的本地官方文书和地方历史记忆。其目的是论证瑶人对当地土地的所有权及地方赋役分配问题。清末到民国年间产生的融合瑶人的迁徙故事、本支家族的历史记忆的编修型榜文,则是当地瑶人仿效桂北汉人社会的宗族叙事模式,构建瑶人自身的历史谱系。通过桂北瑶族过山榜的历史解读,能提供一个官方文献记载之外、瑶族自身视角认识下瑶族社会变迁的历史解释,为存世的大量难以利用的民间文献提供一个基于区域史研究分析框架下的解读思路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族群 历史记忆 过山榜 瑶族 桂北 评皇券牒
下载PDF
民族区域自治的宪政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戴小明 潘弘祥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8,共4页
文章依据现代法治的演进历程,揭示了中西方法治发展的差异和法治的共同性,并从宪政建设和发展的视角,探讨了多民族国家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模式选择及制度安排,指出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宪政价值。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 宪政 法治
下载PDF
少数民族法律文化形态与现代化——以云南少数民族村寨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方乐 缪文升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1-75,共5页
中国的法制现代化进程不能忽略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制现代化问题。面对现代型的国家制定法的冲击,民族民间法将怎样完成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化呢?本文试图从分析传统的少数民族的法律形态以及法律文化的特点入手,借用法制现代化发展模式... 中国的法制现代化进程不能忽略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制现代化问题。面对现代型的国家制定法的冲击,民族民间法将怎样完成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化呢?本文试图从分析传统的少数民族的法律形态以及法律文化的特点入手,借用法制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分析进路,对少数民族法律的转型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在民族民间法向现代型法律的转化过程中不能忽视本民族的法律文化传统,以及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法律文化 民族民间法 现代化
下载PDF
论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合规律性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建军 刘成 +1 位作者 毋丹 铁妮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43,共6页
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于各民族拓展视野、增长知识、提高素质、增强适应社会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符合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符合各民族发展规律,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 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于各民族拓展视野、增长知识、提高素质、增强适应社会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符合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符合各民族发展规律,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必然要求,是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坚定不移推行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中国各民族 合规律性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特点 被引量:16
15
作者 刘艺工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9-114,共6页
习惯法是历史上形成的通行于某一特定地区的以习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具有约束力的民间规则。首先提出了习惯与习惯法的概念,继而分析了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特点,最后对民族习惯法的价值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中国 少数民族习惯法 民间规则 约束力 原始民主制 宗教 调解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正史中的民族传记及其特点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文光 王玖莉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5-90,共6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融合、民族迁徙最剧烈的时期,众多的民族建立了本民族的政权,而且还与诸多的海外民族发生联系,所有这些内容都被记载在《魏书》《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北史》《南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融合、民族迁徙最剧烈的时期,众多的民族建立了本民族的政权,而且还与诸多的海外民族发生联系,所有这些内容都被记载在《魏书》《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北史》《南史》等正史的民族列传当中,研究这些民族传记及其特点,对于民族史的研究乃至于统一多民族中国形成与发展的研究都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正史 民族传记 民族关系
下载PDF
瑶族石牌制及其在南方民族习惯法中的地位 被引量:14
17
作者 莫金山 潘远益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6-30,共5页
大瑶山瑶族石牌制度形成于明代,有明显的形成、发展、衰落、废止的发展过程。石牌制有自己的组织结构,基层的是小石牌、中石牌,高层的是大石牌。最大的石牌是“三十六瑶七十二村大石牌”,管辖面几乎覆盖整个大瑶山,其法律条文具有大瑶... 大瑶山瑶族石牌制度形成于明代,有明显的形成、发展、衰落、废止的发展过程。石牌制有自己的组织结构,基层的是小石牌、中石牌,高层的是大石牌。最大的石牌是“三十六瑶七十二村大石牌”,管辖面几乎覆盖整个大瑶山,其法律条文具有大瑶山“宪法”的性质。上下大小石牌之间有一定的约束关系和责、权、利关系,它们组成了倒“金字塔”的组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族 石牌 大瑶山 习惯法
下载PDF
陕北民歌形成的历史渊源及其调式特点——陕北民歌探究之一 被引量:21
18
作者 张智斌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7-20,共4页
贫瘠的黄土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动荡不安的生活现实,人种血缘的融合重组,造就了神奇的陕北民歌。优美的抒情与凄苦的咏叹构成了永远的“交响”。纯四度与一个大二度或两个纯四度的叠置,歌词上二句体的句式,构成了陕北民歌特有的音乐与... 贫瘠的黄土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动荡不安的生活现实,人种血缘的融合重组,造就了神奇的陕北民歌。优美的抒情与凄苦的咏叹构成了永远的“交响”。纯四度与一个大二度或两个纯四度的叠置,歌词上二句体的句式,构成了陕北民歌特有的音乐与文学的个性。特别是表达哀伤、凄苦情感时,清角和闰两音的运用与西北地区丧葬礼俗的“哭腔”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民歌 自然环境 人种血缘 优美的抒情 凄苦的咏叹
下载PDF
侗族款文化与现代法治的冲突及互补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世中 陈家达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14,共7页
侗款文化是我国侗族地区的特色文化。侗款文化的核心侗款在本质上是民间法、习惯法,能够起到社会控制的作用。侗族款文化虽然包含了很多积极因子,但是由于民间法、习惯法本身与现代法治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因而侗族款文化与现代法治之... 侗款文化是我国侗族地区的特色文化。侗款文化的核心侗款在本质上是民间法、习惯法,能够起到社会控制的作用。侗族款文化虽然包含了很多积极因子,但是由于民间法、习惯法本身与现代法治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因而侗族款文化与现代法治之间并不完全吻合,两者之间存在习惯法与国家法冲突的一切表征。当然,这种冲突与矛盾并非不能化解。如果能够有效地化解两者的矛盾冲突,则能够进一步发挥侗族款文化的积极意义,与现代法治形成互补作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法治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款文化 习惯法 法治 冲突 互补
下载PDF
新疆少数民族婚姻习俗的法律思考 被引量:4
20
作者 薛全忠 张淑芝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38-45,共8页
无论在当代社会学研究领域,还是在史学研究领域,新疆少数民族婚姻习俗都是颇受重视的研究课题,这里集中居住着维吾尔、哈萨克、回族等12个少数民族。通过分析新疆少数民族婚姻习俗概况,研究少数民族婚俗与现行婚姻法之冲突,洞析二者之... 无论在当代社会学研究领域,还是在史学研究领域,新疆少数民族婚姻习俗都是颇受重视的研究课题,这里集中居住着维吾尔、哈萨克、回族等12个少数民族。通过分析新疆少数民族婚姻习俗概况,研究少数民族婚俗与现行婚姻法之冲突,洞析二者之间融合点,以期为党和国家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少数民族 婚姻习俗 法律思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