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回顾与展望——程爱民教授访谈录
1
作者 唐书哲 程爱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1期13-24,共12页
本篇访谈中,程爱民教授对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阶段、创作趋势、中国叙事、批评现状等核心议题进行了回顾和展望。美国华裔文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的开创阶段,20世纪70、80年代的转型和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到9... 本篇访谈中,程爱民教授对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阶段、创作趋势、中国叙事、批评现状等核心议题进行了回顾和展望。美国华裔文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的开创阶段,20世纪70、80年代的转型和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以来的繁荣阶段。当前的美国华裔文学创作呈现出明显的去族裔化和多元化趋势。美国华裔作家经常采用空间叙事结构、章回体叙事、“说故事”等多种中国传统叙事策略和方法。今后的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可以重点关注美国华裔文学的文学性、美国华裔文学中的文化共同体思想、美国华裔文学自传和传记文学传统、美国华裔文学的宗教伦理主题和普适性主题、美国华裔文学的翻译与接受、美国华裔文学的国别性与全球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发展阶段 创作趋势 中国叙事 文学性
下载PDF
现实主义思潮与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演化
2
作者 吴翔宇 迂卓 《云梦学刊》 2024年第4期104-113,共10页
在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演进历程中,理论预设与创作实践上的错位体现在“为艺术”还是“为现实”的歧异上。在历史化的动态发展语境里,现实主义作为艺术手法被理论家不断地阐释与更新,并逐渐生成为具有中国特质的儿童文学思潮。从发生期... 在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演进历程中,理论预设与创作实践上的错位体现在“为艺术”还是“为现实”的歧异上。在历史化的动态发展语境里,现实主义作为艺术手法被理论家不断地阐释与更新,并逐渐生成为具有中国特质的儿童文学思潮。从发生期融入人学体系的考量,到革命与抗战语境的思想牵引,中国儿童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得以建构和彰显。在新时期“写什么”和“怎么写”的方向性选择中,批判现实主义的复归助益中国儿童文学主体性的创构。新世纪儿童文学聚焦“中国式童年”,深植于现实的文化土壤,为规避堕入轻逸境地和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方面贡献了文学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思潮 中国儿童文学 演进路向 文学传统 人学话语
下载PDF
易代之际文学研究的新成果--评张兵等著《明清之际:诗人心态与诗歌走向》
3
作者 张毓洲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01-104,共4页
探究明清之际的诗人心态与诗歌走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张兵教授等撰著的《明清之际:诗人心态与诗歌走向》一书高度关注易代之际的文人心态与文学生态,有力推动了学界对易代之际诗歌研究乃至明清文学研究的进展。该书在时... 探究明清之际的诗人心态与诗歌走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张兵教授等撰著的《明清之际:诗人心态与诗歌走向》一书高度关注易代之际的文人心态与文学生态,有力推动了学界对易代之际诗歌研究乃至明清文学研究的进展。该书在时段定位、选题角度、研究方法等方面特征明显,值得关注。该书在邓之诚、严迪昌等前辈学者的启示下,吸取和借鉴学界相关研究成果,聚焦明清之际这一特殊历史时段的诗人心态与诗歌走向,既能与学界研究该问题的热度相吻合,又具有鲜明的前沿意识,且能因时间定位的准确具体而使研究内容细致深入。书中聚焦具体的历史事实和诗歌文本,深入细致地探究了诗人心态的变化如何严重影响了诗歌创作和诗风走向。本书采用文艺生态学等研究方法,将明清之际的诗坛看作一个相互影响和制约的生态系统,关注历史事件、文学社团、诗人群体、诗歌创作、诗学批评等要素,在具体研究中又能将宏观和微观、群体和个案结合起来,进而凸显鲜明的问题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代之际 文学研究 新成果 《明清之际:诗人心态与诗歌走向》
下载PDF
文学地理空间视域与“吴蔡体”的形成
4
作者 于东新 康奥博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15,共9页
吴激、蔡松年由宋仕金的人生际遇及其随之而来的上京、燕山文学地理空间转换,是“吴蔡体”形成的关键进路,吴激肇其始,蔡松年定其型。具体而言,身处上京、燕山文学地理空间的吴激承袭苏轼以词书写士人情志的词学理念,融前人诗句入词,以... 吴激、蔡松年由宋仕金的人生际遇及其随之而来的上京、燕山文学地理空间转换,是“吴蔡体”形成的关键进路,吴激肇其始,蔡松年定其型。具体而言,身处上京、燕山文学地理空间的吴激承袭苏轼以词书写士人情志的词学理念,融前人诗句入词,以词来抒发孤臣孽子的故国之思,引起了其他由宋入金词人的广泛共鸣,“吴蔡体”得以创建。稍后的蔡松年,尽管同样流落天涯异域,然其道德背负较轻,遂于清壮洒落之中寄寓乡关之思,将吴激词的故国之念创造性地转化为归乡和隐逸,建构了异域文学地理空间内入金宋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回应了金代词坛新的生活方式、文化心理、艺术境界的追求与理想,使得“吴蔡体”具有开辟一代词风的情感内容、艺术模式、审美趣味和生命意义,金词的艺术格局由是得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蔡体” 文学地理空间 金词体貌 审美走向
下载PDF
论北魏前期拓跋氏皇族的儒学素养与文风趋尚 被引量:1
5
作者 许鹤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9-73,共5页
鲜卑拓跋氏建立北魏政权之后,为实现长治久安,迫切需要向更加先进的汉族文化学习,并深刻认识到文化教育对于提升鲜卑贵族自身素养的重要性,通过发展皇室教育培养鲜卑统治人才。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鲜卑皇室的儒学素养,更使得鲜卑... 鲜卑拓跋氏建立北魏政权之后,为实现长治久安,迫切需要向更加先进的汉族文化学习,并深刻认识到文化教育对于提升鲜卑贵族自身素养的重要性,通过发展皇室教育培养鲜卑统治人才。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鲜卑皇室的儒学素养,更使得鲜卑拓跋氏文士化倾向渐趋明显,并逐渐有文学作品产生,其文体风格多偏向于实用,明显带有北魏前期文学质朴文风的影响,代表了一定时期的文学风尚和审美趋向,为北魏后期皇室的儒学接受和文学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跋氏皇族 儒学教育 文士化倾向 文风趋尚
下载PDF
汉初郊庙歌辞产生的思想、文化及文学渊源
6
作者 马兰花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78-84,102,共8页
形成于汉初高祖至汉武帝之世的汉初郊庙歌辞,以《安世房中歌》十七章、《郊祀歌》十九章为代表,是汉家宗庙祭祀、郊天祀地的重要乐章。此文以汉初郊庙歌辞文本为研究对象,从此时期的思潮与祭祀文化、文学渊源角度入手展开论述。汉初所... 形成于汉初高祖至汉武帝之世的汉初郊庙歌辞,以《安世房中歌》十七章、《郊祀歌》十九章为代表,是汉家宗庙祭祀、郊天祀地的重要乐章。此文以汉初郊庙歌辞文本为研究对象,从此时期的思潮与祭祀文化、文学渊源角度入手展开论述。汉初所盛行的思潮,如“黄老之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阴阳五行、求仙长生”等是汉郊庙歌辞产生的思想来源,而楚文化在汉初的胜利,继承以《九歌》为代表的楚文化传统以及贵族文人的创作主体、浪漫主义精神等,是汉郊庙歌辞产生的文化渊源。所以,汉初所盛行的思想、祭祀文化是汉郊庙歌辞产生的渊源,而汉初郊庙歌辞的存在,映照着这一时代思想、祭祀文化的发展面貌,它们互为联系且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郊庙歌辞 祭祀文化 社会思潮 文学渊源
下载PDF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现状和走向 被引量:27
7
作者 修树新 刘建军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4-170,共7页
文学伦理学批评自2004年由聂珍钊教授提出之后,其独特的视角和原创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聂教授已建构了该方法的理论框架并区分了与道德批评之间的异同。国内一批知名青年学者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的内涵。同时,广大的外国文学研究者则把... 文学伦理学批评自2004年由聂珍钊教授提出之后,其独特的视角和原创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聂教授已建构了该方法的理论框架并区分了与道德批评之间的异同。国内一批知名青年学者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的内涵。同时,广大的外国文学研究者则把这一理论应用于各类文学作品的批评实践中。笔者认为该理论目前存在三个问题:伦理和道德概念的混淆;伦理批评和道德批评的混淆;相关概念的不够细化。由此,笔者预测文学伦理学批评今后的走向将呈现几个特点,即伦理内涵的重新阐释;文学伦理学批评和其它批评方法的深入结合;文学伦理学批评和道德批评语码的不断建构;相关概念的不断涌现和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批评 现状 走向
下载PDF
朱德发教授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笔谈) 被引量:4
8
作者 谭桂林 周海波 +1 位作者 张光芒 杨洪承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2-29,共8页
金秋时节 ,学校举行座谈会隆重庆祝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德发先生从教 5 0周年暨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省委副书记王修智等省、校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到会祝贺。座谈会期间 ,本刊约请业内学者就“朱德发教授与中... 金秋时节 ,学校举行座谈会隆重庆祝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德发先生从教 5 0周年暨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省委副书记王修智等省、校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到会祝贺。座谈会期间 ,本刊约请业内学者就“朱德发教授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进行笔谈 ,着重对朱先生的学术成就和学术品格作了讨论。现把谭桂林等人的笔谈发表于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德发 文学史著 文学史学 五四情结 文学思潮流派
下载PDF
现代性与文学思潮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春时 徐晋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1,共7页
文学思潮不是前苏联文学理论中所谓“创作方法”的应用,创作方法不是一个科学的文学理论概念。文学思潮是文学的历史运动,是对现代性的反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现代性的不同立场和态度,产生了不同的文学思潮。现代性发生以前,没有形... 文学思潮不是前苏联文学理论中所谓“创作方法”的应用,创作方法不是一个科学的文学理论概念。文学思潮是文学的历史运动,是对现代性的反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现代性的不同立场和态度,产生了不同的文学思潮。现代性发生以前,没有形成文学思潮。现代性开启了时间性,也开启了文学的历史,形成了文学思潮,并推动了文学思潮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时间性 文学思潮
下载PDF
文学传统继往开来的经典之作——论J.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文学创作倾向 被引量:9
10
作者 程子砚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6-121,共6页
小说家J.D.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在二战后美国社会动荡和社会转型时期问世.小说继承了现代主义文学传统,预示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到来,同时又体现出新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创作特征.该作品的突出特点在于作家继承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创... 小说家J.D.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在二战后美国社会动荡和社会转型时期问世.小说继承了现代主义文学传统,预示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到来,同时又体现出新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创作特征.该作品的突出特点在于作家继承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特征及其叙事策略,为即将到来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提供了小说创作的书写新模式,同时又体现出现实主义文学的社会批判原则和终极意义追求.虽然塞林格一生只创作了这部长篇小说,但他对世界文学在文学思潮转变方面的贡献却是巨大的.尽管这部作品因超出了当时文学界和批评界的预期而长期遭受诟病,但经过历史的考验之后,学术界最终还是充分肯定了该小说在推动文学思潮发展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而该小说也被列为世界文学的一部经典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林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 文学思潮 继承 创新
下载PDF
20年来中国文学思潮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扬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18,32,共7页
最近20年来的中国文学思潮既是社会生活的历史见证,同时又以文学的方式呈现出作家对生活的想象和感受。20年来的文学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同时因社会形态和文学形态的变化关系,而形成了“新时期”文学与90年代文学两个呈现出对照的发... 最近20年来的中国文学思潮既是社会生活的历史见证,同时又以文学的方式呈现出作家对生活的想象和感受。20年来的文学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同时因社会形态和文学形态的变化关系,而形成了“新时期”文学与90年代文学两个呈现出对照的发展时期。前一个阶段,人道主义文学或人的文学构成了主潮,后一个时期在商品经济影响下世俗化倾向成为文学的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文学思潮 社会思潮 “新时期”文学 思想解放运动 人性 人道主义 现实主义 世俗化
下载PDF
文学体制与新时期文学思潮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永清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31,共5页
对文学体制、文学思潮作了相关梳理与界定;对新时期文学思潮演进的基本脉络与基本特征作了简要勾勒;文学体制对文学思潮的影响在新时期呈现出由政治意识形态主导到媒介意识形态主导的转换。
关键词 文学体制 文学思潮 体制化
下载PDF
文学思潮功能论 被引量:3
13
作者 卢铁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7-101,共5页
文学思潮的功能可分为两层 :一是在文学活动系统内的文学功能 ;一是在文化系统内的文化功能。在文学活动系统中 ,文学思潮在观念层面上对参与文学活动的个体产生沟通、组织、同化或激化的作用 ,并促进群体性文学实践的形成、扩大与演变... 文学思潮的功能可分为两层 :一是在文学活动系统内的文学功能 ;一是在文化系统内的文化功能。在文学活动系统中 ,文学思潮在观念层面上对参与文学活动的个体产生沟通、组织、同化或激化的作用 ,并促进群体性文学实践的形成、扩大与演变。而其与已有文学观念、文学思潮的矛盾张力 ,则直接或间接地推动文学的变革和发展。在文化系统中 ,文学思潮作为一定文化思潮的“自我意识”和“镜子” ,揭示了其所属文化的特质并借此促进其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思潮功能 文学功能 文化功能
下载PDF
左翼文学思潮和世界华文文学 被引量:7
14
作者 黄万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21,共6页
从20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台港、海外的左翼华文文学思潮分别发生于殖民统治、国民党统治、资本主义制度、民族主义国家等各种境遇中,以其丰富多样的形态,构成了台港、海外华文文学传统的重要方面。台港、海外左翼华文文学始终以在野的... 从20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台港、海外的左翼华文文学思潮分别发生于殖民统治、国民党统治、资本主义制度、民族主义国家等各种境遇中,以其丰富多样的形态,构成了台港、海外华文文学传统的重要方面。台港、海外左翼华文文学始终以在野的处境、边缘的地位、民间的生存方式保留、发展了左翼文学的现实批判立场,并在多种思潮并存的局面中避免了政治性预设价值的根本性宰制,其历史经验拓展和加深了人们对作为中国左翼文学思潮理论核心的左翼现实主义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文学思潮 世界华文文学 现实主义
下载PDF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流变 被引量:5
15
作者 金文野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4-99,共6页
从性别复苏到话语自觉,从父权解构到主体建构,从女权理论到文学实践,是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生成、发展、流变的重要特征和基本内容。在这一强劲思潮的推动和鼓舞之下,当代女性文学的话语空间得到极大拓展,女性写作新的审美机制得... 从性别复苏到话语自觉,从父权解构到主体建构,从女权理论到文学实践,是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生成、发展、流变的重要特征和基本内容。在这一强劲思潮的推动和鼓舞之下,当代女性文学的话语空间得到极大拓展,女性写作新的审美机制得以初步建立,女性的自我主体意识和人格价值亦得到进一步体认,实现了自五四女性主义文学思潮之后的又一轮更高层次更大规模的女权启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 女性主义 文学思潮
下载PDF
民国文学期刊论纲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泉 刘增人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4年第4期36-48,共13页
民国文学期刊具有品类的丰富性、地域的辽阔性以及阅读主体的丰富性等重要特质;民国文学期刊的总体沿革趋势,以北上与南下、集中与分散、繁盛与凋零为主要特征;民国文学期刊的生成机制,主要呈现为党派性期刊、商业性期刊与文人性期刊三... 民国文学期刊具有品类的丰富性、地域的辽阔性以及阅读主体的丰富性等重要特质;民国文学期刊的总体沿革趋势,以北上与南下、集中与分散、繁盛与凋零为主要特征;民国文学期刊的生成机制,主要呈现为党派性期刊、商业性期刊与文人性期刊三种办刊模式的动态制衡,文学性与非文学性的多样态整合,综合性与专业性的竞争选择;民国文学期刊的生存模式则主要有对峙、传承、变异、组合等四种形态。对民国文学期刊深入而系统的科学研究,是当代学界无可推辞的重要工作,是必须认真关注的基础性的重大学术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文学期刊 特质 沿革趋势 生成机制 生存模式
下载PDF
文化传承、审美认同与叙事建构——论文学艺术与现代传播媒介的关系 被引量:7
17
作者 夏光富 唐睿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37-141,共5页
文学艺术与信息传播是源头与支流的关系,现代传播是文学发展与进化的自然结果,传播媒介的内容、类型、形式、写作方法与文学创作关系紧密。文学艺术与信息传播活动都是人类选择的完善人格、愉悦身心的方式,现代媒介的信息传播多是通过... 文学艺术与信息传播是源头与支流的关系,现代传播是文学发展与进化的自然结果,传播媒介的内容、类型、形式、写作方法与文学创作关系紧密。文学艺术与信息传播活动都是人类选择的完善人格、愉悦身心的方式,现代媒介的信息传播多是通过文学叙事方法和修辞手段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影响。文学艺术的发展与现代传播的兴起在价值观念、审美情感诉求上具有一致性,与民族国家的本土性、民族性及族群发展紧密相关,是一个国家民族特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现代传播 研究视域 发展走向
下载PDF
文学史研究与文化研究——蒋承勇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2
18
作者 曾繁亭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9,共9页
蒋承勇教授,西方文学史专家、博士生导师,已出版《西方文学"人"的母题研究》、《现代文化视野中的西方文学》、《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现代阐释》、《英国小说发展史》等文学史研究专著多部,主持编写外国文学教材多种,在《... 蒋承勇教授,西方文学史专家、博士生导师,已出版《西方文学"人"的母题研究》、《现代文化视野中的西方文学》、《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现代阐释》、《英国小说发展史》等文学史研究专著多部,主持编写外国文学教材多种,在《中国社会科学》、《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文艺研究》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2007年秋,本刊特约记者曾繁亭就"文学史研究"和"文化研究"等话题与他进行了多次对话。蒋教授指出,文化乃文学存活与发展的土壤,文学史研究必须植入到文化史或思想史的框架中才有可能;而基于西方文学的"人学"传统,"人"的母题理应成为我们把握西方文学史的一条红线。针对国内西方文学史研究与书写中的种种缺憾,他强调"思潮研究"的重要意义;并坚持认为文学史必须讲述文学与传统的关系。就当下文学研究中的"文化研究热"以及文学研究中的学风问题,他也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文学思潮 文化研究
下载PDF
全球化与中国文艺学的生态主义走向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晓华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2-104,共3页
生态系统的全球化是最为原初的全球化,以现代性为灵魂的全球化是破坏它的毁灭性力量。对后者的反思催生出生态文艺学。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崛起的中国生态文艺学包括否定性的维度——对现代性和主体论文艺学的批判和肯定性的维度——... 生态系统的全球化是最为原初的全球化,以现代性为灵魂的全球化是破坏它的毁灭性力量。对后者的反思催生出生态文艺学。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崛起的中国生态文艺学包括否定性的维度——对现代性和主体论文艺学的批判和肯定性的维度——对新整体主义文艺学的筹划和建构。这两者都具有巨大的可能性空间,表征着中国文艺学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生态主义 文艺学 走向
下载PDF
“海宇混一”鼓舞下的元代盛世文风 被引量:15
20
作者 查洪德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0-100,共11页
盛世文风非元代所独有,前之宋,后之明,都出现了盛世诗文。宋、明两代的盛世文风,都被认为是粉饰太平,歌时颂圣,缺乏实际内容,是没有价值的。但元代的盛世文风却不同,它不是强大政治力量介入的结果,而是文人们自觉的倡导。元代文人描述其... 盛世文风非元代所独有,前之宋,后之明,都出现了盛世诗文。宋、明两代的盛世文风,都被认为是粉饰太平,歌时颂圣,缺乏实际内容,是没有价值的。但元代的盛世文风却不同,它不是强大政治力量介入的结果,而是文人们自觉的倡导。元代文人描述其"盛世",主要说大元"海宇混一"、"华夷一统",其疆域之大,跨越汉唐,而不是对政治和朝政的颂扬。创造不负于时代的文风,是元代文人们要自觉肩负起的历史责任,因而他们呼唤盛世之文,批评种种有悖于盛世文风的文学风气。"盛世之文"实际上是这一部分文论家的文学理想,其作品并非一味美化现实,并非不反映现实问题。它是一种文风追求,而不是对诗文内容的规定。文学史研究中与元代盛世诗文相关的一些非客观的认识,都是应该(?)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文学思潮 盛世之文 治世之音 盛世文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