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自身关系--关于德国古典哲学遗产的思考 |
王国坛
郭秋晨
|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理论与实践的扬弃 |
张香坤
|
《西部学刊》
|
2024 |
0 |
|
3
|
晚年恩格斯的时代关切与理论创新——重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
周嘉昕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4
|
《费尔巴哈论》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及现实启示 |
刘纯明
包沅鑫
|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5
|
在康德与谢林之间:《资本论》“鲁宾难题”新解及其当代意义 |
谢亚洲
黄涛
|
《科学.经济.社会》
|
2023 |
1
|
|
6
|
德国古典哲学中的统觉概念及其现象学改造 |
唐红光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7
|
论辩证法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发展逻辑 |
李一鸣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8
|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马克思恩格斯学术思想关系研究——兼论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意义 |
王珊珊
|
《西部学刊》
|
2023 |
0 |
|
9
|
恩格斯对“唯物—唯心”之争的态度——重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
何中华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6
|
|
10
|
20世纪中国的费尔巴哈研究 |
李毓章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11
|
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经济学思想形成之文本考证:二重性的视角 |
卢江
葛扬
|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2
|
从“诗教”到“美育代宗教”——关于近代中国文学教育思想的嬗变与转型 |
殷国明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5
|
|
13
|
“以美育代宗教”再认识 |
单正平
舒志锋
|
《文学与文化》
|
2013 |
2
|
|
14
|
论张世英对黑格尔学术的贡献 |
李超杰
|
《哲学分析》
CSSCI
|
2017 |
3
|
|
15
|
西方近代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逻辑进程与马克思实践观的形成 |
李志峰
杨海秀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
2
|
|
16
|
精神生产:人性的张扬与超越——对德国古典哲学精神生产理论的历史分析 |
景中强
|
《河南社会科学》
|
2004 |
4
|
|
17
|
德国古典哲学与现代思维范式的逻辑关联——论黑格尔的独到贡献 |
赵天成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18
|
论西方近代哲学的转向与德国古典哲学的性质 |
黄玉顺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
|
|
19
|
论海德格尔“德国古典哲学阐释”的开端 |
张柯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20
|
重新解读《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
陈文通
|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
2013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