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storical Research on Rights in the Eyes of Young Marx
1
作者 姚远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3年第4期781-803,共23页
Karl Marx’s insightful critique of bourgeois rights,represented in the 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Man and of the Citizen adopted by France,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perspectives he adopted su... Karl Marx’s insightful critique of bourgeois rights,represented in the 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Man and of the Citizen adopted by France,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perspectives he adopted successively in his research.By reading works such as History of France in the Revolutionary Era and History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ary Parliament,Marx was able to examine the original intentions of the legislators in the period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This short-term examination was the most intuitive and logical approach to studying the 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Man and of the Citizen,in which Marx focu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period of the French National Convention and its idea on property rights.The enigmatic political-legal facts that emerged in 1793 during the French Revolution,along with other incidents,presented an opportunity for Marx to turn to long-term rights surveys.In this context,Marx gradually shifted his attention from the legislators who were the shining protagonists of the“grand political historical drama”to the underlying forces that worked behind them,and in doing so understood how the two major achievements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provided an explanation for the historicity of the phenomenon of rights.Marx’s longterm rights survey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were directly inspired by the Kreuznach Notes as well as famous scholars including Francois Guizot,Augustin Thierry,and Henri Saint-Sim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l Marx historical materialism RIGHTS French view of history Kreuznach Notes
下载PDF
“前车之鉴”对教育数字化的启迪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芒 余露瑶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0,17,共7页
出于对追赶世界一流的渴盼,近代中国长期不懈地关注器物文明。对这种历史实践的反思有助于教育数字化的健康发展。其一,明确教育数字化的指导理念,体用统一而中和,融洽共生而相互作用。教育数字化不应只关注表层的“用”,更应关注内核... 出于对追赶世界一流的渴盼,近代中国长期不懈地关注器物文明。对这种历史实践的反思有助于教育数字化的健康发展。其一,明确教育数字化的指导理念,体用统一而中和,融洽共生而相互作用。教育数字化不应只关注表层的“用”,更应关注内核的“体”,即教育技术文化的进步,由此才能触发深层次的教育变革;其二,应走出技术决定论和物本发展观的误区,认识到物只是发展条件,技术本无力承担变革教育的重任,人的开悟才是影响教育发展的核心因素;其三,教育数字化应树立物与人辩证统一的协调发展观,主要包括发展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统一、发展平衡与不平衡的统一以及发展短板与潜力的统一。借助上述的历史启迪,人们能够更为警醒地认识当前教育数字化面临的问题,以便有效地探索其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历史回顾 技术决定论 物本主义 协调发展观
下载PDF
马克思的历史观与哲学变革
3
作者 方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5,共10页
历史观是马克思最具原创性贡献的领域之一,唯物史观就是马克思的哲学或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诞生以前,一切哲学在历史观上都受困于“观念的神话”与“遮蔽”。而“观念的神话”与“遮蔽”,源自人类实践的具体历史形式--分工,特别是... 历史观是马克思最具原创性贡献的领域之一,唯物史观就是马克思的哲学或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诞生以前,一切哲学在历史观上都受困于“观念的神话”与“遮蔽”。而“观念的神话”与“遮蔽”,源自人类实践的具体历史形式--分工,特别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分工以及职业精神生产者的出现和扩大。唯物史观的创立,终结了观念决定历史的神话、超历史的历史哲学的神话、历史宿命论的神话,开辟了一种崭新的哲学图景。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应摈弃从观念到观念、从文献到文献、从概念到概念的研究范式,从实践的不同历史形态的变化入手,展开活的历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历史观 观念神话 分工 唯物史观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文明观及其实践的哲学基础与世界历史意义
4
作者 刘日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100,共12页
因应于当今中国的历史性实践、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要求而开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也形成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独特的现代化文明观。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对近代主体性形而上学进行存在论... 因应于当今中国的历史性实践、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要求而开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也形成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独特的现代化文明观。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对近代主体性形而上学进行存在论变革的思想成果,揭示了内在性主体与社会历史现实之间的断裂,颠覆了西方现代化得以可能的哲学和文化精神根据,由此筹划并展开了超越西方现代化的人类未来文明新图景。对唯物史观以及以此为根据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行再阐释,有助于深化理解由独特文明观引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及其实践的哲学基础和世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中国式现代化 独特文明观 世界历史意义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5
作者 刘袁浩 刘晓丽 张道坤 《甘肃高师学报》 2024年第1期52-57,共6页
无论对于马克思主义抑或非马克思主义,国家起源问题从来都直接关乎政治问题的根本立场,因为未必找得到第二个问题,会像国家问题那样比其他一切问题更加牵涉到统治阶级的利益。鉴于此,从多个视野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意涵进行阐释,将有... 无论对于马克思主义抑或非马克思主义,国家起源问题从来都直接关乎政治问题的根本立场,因为未必找得到第二个问题,会像国家问题那样比其他一切问题更加牵涉到统治阶级的利益。鉴于此,从多个视野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意涵进行阐释,将有助于从不同维度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同非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本质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观 历史唯物主义 理性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文明观 被引量:2
6
作者 杜红艳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唯物史观与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文明观之间密切相关,新时代挖掘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文明观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应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特别的着力点。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预示了民族史向世界史的转变,今天... 唯物史观与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文明观之间密切相关,新时代挖掘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文明观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应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特别的着力点。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预示了民族史向世界史的转变,今天全球的现代化进程证明世界历史的趋势已经形成。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相比,无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纵向脉络中还是在人类社会整体格局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面临新的境遇,既面临定位中国式现代化在历史脉络中所处阶段的新问题,又面临应对不同文明在同一历史平台竞技的新局面。社会历史境况的转变要求唯物史观自觉应对今天的社会历史现实,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文明观的提出是继“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之后又一重要论断,以唯物史观的共时性展开回应了人类社会历史的新境况,同时,唯物史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彼此契合、互相成就,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以独特内蕴。故而,只有立足于唯物史观,才能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文明观的深层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明观 唯物史观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叙事逻辑、批判要义与实践价值
7
作者 邱园园 庞立生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7,共10页
当前人类文明形态的深刻变革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实践,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支撑和引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是一种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独特文明叙事,它立足实践来勘定文明的存在论基础,透过阶级矛盾来把握文明变迁的深层动... 当前人类文明形态的深刻变革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实践,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支撑和引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是一种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独特文明叙事,它立足实践来勘定文明的存在论基础,透过阶级矛盾来把握文明变迁的深层动力,着眼世界历史来剖析现代文明的层级格局,彻底变革了从观念论出发把文明等同于理性进步的思想传统,凸显了文明的实践性、阶级性和历史性。马克思主义文明观通过资本批判“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的一度”中,将现代文明的实质诊断为“资本的文明”,揭示了资本文明在创造巨大生产力的同时所造成的“过度”和“野蛮”,描绘了以“真正的共同体”推动“自由个性”生成的新文明图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对引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前进方向,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自觉与文明自信,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建构具有至关重要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 历史唯物主义 资本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中国特色残疾人观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
8
作者 黄跃 胡海波 《残疾人研究》 2024年第4期20-27,共8页
残疾人观问题,既属于理论认识的课题,也是一个现实的实践课题。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而且只能是通过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才会实现的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倡导的新残疾人观,从根本上超越了视残疾人为“... 残疾人观问题,既属于理论认识的课题,也是一个现实的实践课题。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而且只能是通过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才会实现的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倡导的新残疾人观,从根本上超越了视残疾人为“另类人群”“社会旁观者”的旧观念,强调残疾人本身就是社会多样性的一部分,在残疾人与社会的融合实践中不断生成自身的丰富性、全面性与创造力,以新发展满足生活的新期待,充分实现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内在统一。中国特色残疾人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残疾人与健全人同样具有“双重生命”本性。残疾并不是某一群体所特有的,而是人的潜在可能性。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规定、丰富着残疾人与社会及其关系的本质内涵。社会融合是残疾人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实践路径上,要充分保障残疾人的实质平等,以劳动就业、融合教育、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残疾人的社会融合,建立财富生产与财富分配相互促进的制度体系,让包括残疾人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坚持平等、融合、共享的价值导向,通过内蕴新质生产力要求的文明实践,汇聚向心向上向善的积极力量,促进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全面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人观 残疾人事业 历史唯物主义 双重生命 融合发展
下载PDF
侯外庐怎样评价陈寅恪?——基于历史观的探讨
9
作者 程鹏宇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152,共7页
侯外庐一生很少提及陈寅恪的名字,但在字里行间对其史学有所批评,集中表现在魏晋之间的矛盾本质、“阶级”的含义、历史发展的基础、如何看待门阀士族等问题上。侯外庐对陈寅恪史学的批评本质上是唯物史观和文化史观的分歧,而这一分歧... 侯外庐一生很少提及陈寅恪的名字,但在字里行间对其史学有所批评,集中表现在魏晋之间的矛盾本质、“阶级”的含义、历史发展的基础、如何看待门阀士族等问题上。侯外庐对陈寅恪史学的批评本质上是唯物史观和文化史观的分歧,而这一分歧所反映的现象在当今史学界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侯外庐对陈寅恪史学的批评说明历史观是史学的灵魂,这一问题不应该被回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外庐 陈寅恪 唯物史观 文化史观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三重意蕴
10
作者 郭晓君 郑丽娜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6-53,共8页
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底色,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反复提及“人民”一词,体现了鲜明的人民立场和为民情怀,深刻阐释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中国共产党人民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科学根基,始终坚守党性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践行群众路... 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底色,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反复提及“人民”一词,体现了鲜明的人民立场和为民情怀,深刻阐释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中国共产党人民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科学根基,始终坚守党性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践行群众路线,是党取得百年辉煌成就的历史经验,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障,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理论要求常提常新、意蕴深远,可以从理论、历史、现实三个维度加以理解和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历史唯物主义 人民观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民主体思想的多维阐释
11
作者 邹佰峰 张会珍 《甘肃理论学刊》 2024年第5期49-55,F0002,共8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恩格斯系统阐释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经典文献,是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形成的代表性经典文本。在此理论巨作中,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以往哲学的不足和错误,并在此基础上阐明新的思想观点,充分认可人民大众的...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恩格斯系统阐释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经典文献,是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形成的代表性经典文本。在此理论巨作中,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以往哲学的不足和错误,并在此基础上阐明新的思想观点,充分认可人民大众的自主活动作用,以唯物史观为基石对人民主体思想进行了全面论证,实现了批判与建构、真理与价值、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不仅从根本上厘清了新旧哲学对主体探讨的本质界限,还奠定了全面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真正内涵的理论基础,更构筑起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价值导向。聚焦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原初文本语境,挖掘其中的人民主体思想,不论是对充实马克思主义原著探究和文本诠释,还是对深刻感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伟力和科学张力来看,都具有独特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人民主体 群众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的四重超越
12
作者 李睿 吴家华 《肇庆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产生根源、治理主体、逻辑思维和实践落实四个方面探究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生态观... 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产生根源、治理主体、逻辑思维和实践落实四个方面探究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生态观对先前生态理论的发展和超越,利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生态观的理论构建,增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论自信与文化自信,促进美丽中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观 历史唯物主义 四重超越
下载PDF
习近平的大历史观对唯物史观的原创性贡献
13
作者 陈永杰 王宇轩 《实事求是》 2024年第1期13-21,共9页
习近平的大历史观是对唯物史观的守正创新所获得的理论成果,其中凝结着一系列原创性贡献。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出现“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把握历史主动”“创造历史伟业”等命题。在对两个大局的统筹兼顾中,习近平的大历史观体现了唯... 习近平的大历史观是对唯物史观的守正创新所获得的理论成果,其中凝结着一系列原创性贡献。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出现“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把握历史主动”“创造历史伟业”等命题。在对两个大局的统筹兼顾中,习近平的大历史观体现了唯物史观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以人民为主体开创了“大”逻辑的系统性方法论;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习近平的大历史观强调要增强历史主动精神,以积极的历史担当、坚定的历史自信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把握历史大势共创历史伟业。通过对习近平的大历史观的唯物史观溯源,有助于准确阐明其原创性贡献,进而为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贡献出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中国样本”提供根本遵循和方法论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历史观 唯物史观 党的二十大报告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历史主动精神的唯物史观理解——从实践经验到制度规范
14
作者 王程 崔小庆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7,15,共8页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奋斗过程中的强大精神支柱。在唯物史观视野里,历史主动精神特别强调实践主体的能动性,而作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制度规范基础性材料的历史经验,亦包含着以人的实践为依据的客观事实,从中提炼出的规...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奋斗过程中的强大精神支柱。在唯物史观视野里,历史主动精神特别强调实践主体的能动性,而作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制度规范基础性材料的历史经验,亦包含着以人的实践为依据的客观事实,从中提炼出的规律和规范,消除了资产阶级社会抽象的观念的虚伪性,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现实性。在此意义上,中国共产党总结出的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是对具体历史情境中社会实践的真实提炼,达成了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的一致,实现了社会发展和党的自身建设的辩证统一。党的制度规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党领导人民践行规律的主体性创造,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具体性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动精神 唯物史观 发展规律 制度规范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公平正义观的历史唯物主义向度
15
作者 郜志刚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50-56,共7页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历史进程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是一致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需要遵循这一历史规律。新时代形成的中国共产党公平正义观,遵循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在定位新时空坐...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历史进程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是一致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需要遵循这一历史规律。新时代形成的中国共产党公平正义观,遵循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在定位新时空坐标中以发展奠定公平正义物质基础;坚持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在聚焦公平正义实现动力中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内生动力;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在回应公平正义新需求中以人民为公平正义价值主体,系统性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公平正义观 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逻辑
下载PDF
马克思《克罗茨纳赫笔记》的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贡献及研究启示
16
作者 姚国荐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3-79,共7页
当今学界普遍认为,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创立的标志。然而,这一事实并不足以解释马克思唯物史观产生的必然性。1843年马克思所著的《克罗茨纳赫笔记》是探究唯物史观起源问题的关键,其... 当今学界普遍认为,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创立的标志。然而,这一事实并不足以解释马克思唯物史观产生的必然性。1843年马克思所著的《克罗茨纳赫笔记》是探究唯物史观起源问题的关键,其中丰富的人类历史研究痕迹充分证明了马克思对人类文明发展相关问题的长期关注,也使我们得以完整地窥见唯物史观的雏形--“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在MEGA2《克罗茨纳赫笔记》的原始文本中,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曾以三个梯队的考察内容将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的基本思想层层加以推进。他运用了后来在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研究中常用的历史考察法和交叉笔记法进行考察,最终勾勒出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的哲学路径。总之,《克罗茨纳赫笔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起源的重要窗口,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把握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茨纳赫笔记》 MEGA2 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 马克思早期思想 文明形态
下载PDF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历史嬗变、科学内涵及当代价值——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考察
17
作者 黄丽娟 唐洁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4-20,共7页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发生了本质性的转变。前者从抽象的人性出发来理解异化,带着浓郁的费尔巴哈人本主义色彩;而后者则从具体的实践出发来理解异化,摆脱了固有的人本主义思路,转向了...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发生了本质性的转变。前者从抽象的人性出发来理解异化,带着浓郁的费尔巴哈人本主义色彩;而后者则从具体的实践出发来理解异化,摆脱了固有的人本主义思路,转向了历史唯物主义。尽管两个文本中的异化劳动理论发生了本质性的转变,但是都体现了马克思劳动观的双重内涵,即劳动创造了人和劳动创造了世界历史。立足两个文本,深入研究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历史嬗变、科学内涵及当代价值,对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异化劳动理论及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深入践行新时代劳动观提供了根本的理论遵循,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异化观 人本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转变
下载PDF
作为方法的史料——重读鲁迅《小说旧闻钞》 被引量:1
18
作者 鲍国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45,189,190,共10页
作为一部小说史料专集,鲁迅校录《小说旧闻钞》常常被视为《中国小说史略》的副产品。然而两书之关联,不限于分别承担小说史料和小说史论之职能,一起构成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体系。在《小说旧闻钞》的校录和出版过程中,鲁迅对史料进行... 作为一部小说史料专集,鲁迅校录《小说旧闻钞》常常被视为《中国小说史略》的副产品。然而两书之关联,不限于分别承担小说史料和小说史论之职能,一起构成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体系。在《小说旧闻钞》的校录和出版过程中,鲁迅对史料进行了大幅度的删减,将杂乱纷繁的史料整合为一部系统的史料专书,有意借助史料承载并呈现自家的小说史观,作为小说史料专书的《小说旧闻钞》由此获得了独立的学术价值与生命力。该书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小说史料读本,成为小说史的另一种书写方式,与《中国小说史略》《唐宋传奇集》一并构成史料、史论与文本相结合的完整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体系。《小说旧闻钞》不仅是《中国小说史略》的史料准备,还成为后者学术思路的延展。以小说史观为引领,史料也成为一种方法。《小说旧闻钞》和《中国小说史略》在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体系中体现出互为因果的共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旧闻钞》 小说史观 史料 方法
下载PDF
中华传统德刑观的历史演变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显兵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23年第2期143-156,共14页
中华传统德刑观,自先秦诸子的论战至汉代,逐渐确立了先德后刑、德主刑辅的总体观念;经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演化,至唐确立了德本刑用、礼刑结合的正统观念;宋代朱熹从理学出发,将传统德刑关系改造为明刑弼教、德刑并重,并成为明清的官方主... 中华传统德刑观,自先秦诸子的论战至汉代,逐渐确立了先德后刑、德主刑辅的总体观念;经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演化,至唐确立了德本刑用、礼刑结合的正统观念;宋代朱熹从理学出发,将传统德刑关系改造为明刑弼教、德刑并重,并成为明清的官方主导思想。以中华传统德刑观为历史借鉴,当代中国构建轻罪体系应以德法共治理念确立慎刑观,从而破除对刑法的过度迷信,同时以良法善治理念确立恤刑观,从而规范犯罪的附随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文化 刑罚观 德刑观 历史演变 轻罪体系
下载PDF
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嬗变的历史观视域理解
20
作者 张丽霞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1-148,共8页
马克思发现一般规律唯物史观以后,又进一步发现了唯物史观西欧逻辑和唯物史观东方逻辑,列宁发现了唯物史观苏联逻辑,毛泽东、邓小平等发现了唯物史观中国逻辑,习近平发现了新时代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唯物史观中国逻辑是包含毛泽东唯物史... 马克思发现一般规律唯物史观以后,又进一步发现了唯物史观西欧逻辑和唯物史观东方逻辑,列宁发现了唯物史观苏联逻辑,毛泽东、邓小平等发现了唯物史观中国逻辑,习近平发现了新时代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唯物史观中国逻辑是包含毛泽东唯物史观中国逻辑、邓小平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和习近平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历史观视域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唯物史观中国逻辑不断走向理论发展的深处,这表明唯物史观中国逻辑是动态发展的不断实现理论嬗变的哲学理论,其嬗变的原因在于唯物史观中国逻辑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又可以称之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是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在历史领域的哲学话语。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的嬗变,不但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不断走向深处的历史使命之中,而且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的创新之中,新时代党的历史观就是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哲学话语的新时代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中国逻辑 历史观 新时代党的历史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