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Ecological Efficien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A Case Study of Hubei Province
1
作者 Zhou Rongro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8年第5期1-6,10,共7页
Nowadays,Hubei Province pays more attention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the purpose of building green province. Therefore,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Hubei Province,how to get the opt... Nowadays,Hubei Province pays more attention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the purpose of building green province. Therefore,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Hubei Province,how to get the optimal economic output with minimum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minor environment damage is one of the most urgent problems.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12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Hubei Province from 2005 to 2014,the 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 MPI)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eco-efficiency of 12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Hubei Province. According to the analyzed results,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as a downward trend of ecological efficiency in Hubei Province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As for the overall environmental production situation of the whole province in this period,results showed that environment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was improved while the level of environment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has decreased greatly. This phenomenon maybe result from different speed,because the speed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improvement was less than the extent of technology decline,which finally led that the Hubei Province's environmental productivity decl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EFFICIENCY prefecture-level CITY HUBEI PROVINCE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based on binary index method and reduction index method 被引量:13
2
作者 Hong-yuan Fang Sheng-wei Gan Chen-ying Xue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CSCD 2019年第4期263-273,共11页
Based on the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WRCC)evaluation principles an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 the National Technical Outline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hereaf... Based on the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WRCC)evaluation principles an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 the National Technical Outline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here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Technical Outline),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collection and sorting of the basic data of water resources conditions,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status,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basins,analysis and examination of integrity,consistency,normativeness,and rationality of the basic data,and the necessity of WRCC evaluation.This paper also describes the technique of evaluating the WRCC in prefecture-level cities and city-level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in the District of the Taihu Lake Basin,which is composed of the Taihu Lake Basin and the Southeastern River Basin.The evaluation process combines the binary index evaluation method and reduction index evaluation method.The former,recommended by the Technical Outline,uses the total water use and the amount of exploited groundwater as evaluation indices,showing stronger operability,while the latter is developed by simplifying and optimizing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system with greater systematicness and completeness.The mutual validation and adjustment of the results of the above-mentioned two evaluation methods indicate that the WRCC of the District of the Taihu Lake Basin is overloaded in general because some prefecture-level cities and city-level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in the Taihu Lake Basin and the Southeastern River Basin are in a severely overloaded state.In order to explain this conclus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WRCC overloading from the aspects of basin water environment,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water resources regulation and control ability,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efficiency,an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WRCC) EVALUATIon Binary index method Reduction index method prefecture-level cities and city-level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下载PDF
The meas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of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被引量:14
3
作者 FAN Fei DU Debin WANG Xinzhu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4年第3期492-508,共17页
According to the connotation and structur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and some relevant data of more than 286 cities at prefecture level and above during 2001-2010, using modified method--Data Envelopment Ana... According to the connotation and structur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and some relevant data of more than 286 cities at prefecture level and above during 2001-2010, using modified method--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science and tech- nology (S&T)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cities in different periods has been figured out, which, uncovers the distributional difference and change law of S&T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from the time-space dimension. Based on that, this paper ha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evolution trend of S&T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in different cities by virtue of the 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ESDA). It turned out that: (1) the average of S&T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in cities at prefecture level and above has always stayed at low levels, moreover, with repeated fluctuations between high and low, which shows a decreasing trend year by year. Besides, the gap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is widening. (2) The asymmetrical distribution of S&T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 ciency presents a spatial pattern of successively decreasing from Eastern China, Central China to Western China. The cities whose S&T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are at higher level and high level take on a cluster distribution, which fits well with the 23 forming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China. (3) The coupling degree between S&T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assumes a certain positive correlation, but not completely the same.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T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is common in regional devel- opment, whose existence and evolution ar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influenced by and regarded as the reflection of many elements, such as geographical location, the natural endowment and environment of S&T resources and so on. (4)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volution of spatial structure, S&T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of the cities at prefecture level and above shows a notabl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which in every period present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T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in neighboring cities seems to be similar in group, which tends to escalate stepwise. Meanwhile, the whole differentiation of geographical space has a diminishing tendency. (5) Viewed from LISA agglomeration map of S&T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in different periods, four agglomeration types have changed differently in spatial location and the range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 And the conti- nuity of S&T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in geographical space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 resources cities at prefecture level and above modified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ESDA) allocation efficiency
原文传递
碳汇视角下海洋生态效率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以环渤海地级市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狄乾斌 邵春雪 +2 位作者 陈小龙 张洁 梁晨露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9-418,共10页
为了推进海洋高质量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基于2011~2020年环渤海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和Tobit模型测度环渤海地级市的海洋生态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并实证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时序演化看,2011~2020... 为了推进海洋高质量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基于2011~2020年环渤海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和Tobit模型测度环渤海地级市的海洋生态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并实证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时序演化看,2011~2020年环渤海地级市海洋生态效率均值呈波动上升趋势,仍有较大进步空间。(2)从空间差异看,环渤海地级市海洋生态效率空间分布格局由2011年高低生态效率水平相间分布的无序状态向2020年两个较高生态效率区空间上集聚的有序化发展倾向转变,但并未出现区域协同化发展趋势。(3)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解表明,研究前期纯技术效率作为效率增长的单一推动力存在动力不足问题;研究后期2016~2020年,技术进步、规模效率双驱动,保证了海洋生态效率的提升。(4)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碳减排水平对环渤海地级市海洋生态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规制、海洋产业结构呈显著负相关;海洋科技水平正向影响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未来要注重海洋科技发展、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以及加强地区间合作,提升海洋发展基础以促进环渤海地区海洋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效率 非期望产出 环渤海地级市 TOBIT回归模型 海洋碳汇
下载PDF
市域视角下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剑 赵倩雅 韩传轶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8期81-85,共5页
科学分析评价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仅能够体现该地区科研创新水平,也可以反映自身的未来发展潜力,有助于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该研究选取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14—2019年的数据,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市域范围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进行测... 科学分析评价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仅能够体现该地区科研创新水平,也可以反映自身的未来发展潜力,有助于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该研究选取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14—2019年的数据,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市域范围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进行测量分析。研究发现,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整体上效率偏低,而从市域层面上看,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并不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DEA 安徽省 地级市 BCC模型
下载PDF
中部地区地级市城市大脑建设的挑战及策略
6
作者 钟世娟 《新余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13,共5页
当前城市大脑建设如火如荼,在省会城市的带动下,中部地区各地级市不甘落后,正在积极抓住机遇推动城市大脑项目的落地及建设。为积极应对城市大脑建设所带来的财政、人才、理念三大挑战,中部地区地级市应积极作为,寻求有效应对策略:准确... 当前城市大脑建设如火如荼,在省会城市的带动下,中部地区各地级市不甘落后,正在积极抓住机遇推动城市大脑项目的落地及建设。为积极应对城市大脑建设所带来的财政、人才、理念三大挑战,中部地区地级市应积极作为,寻求有效应对策略:准确把握城市大脑的实质,不忘城市治理的初心;财政投入量力而行,探索多元合作模式;注重本地技术人才建设,减轻对科技企业的依赖;机构改革、观念改革与技术改革同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大脑建设 中部地区 地级市 挑战 策略
下载PDF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与空间分异研究
7
作者 王慧璇 汪霞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4年第2期6-11,共6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国家级重要的区域性规划,对保护黄河生态环境、传承黄河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城市作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能够直接表征不同区域中发展水平。本文运用统计年鉴中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100个...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国家级重要的区域性规划,对保护黄河生态环境、传承黄河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城市作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能够直接表征不同区域中发展水平。本文运用统计年鉴中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100个地级以上的城市数据作为研究基础,分别从“生态基底保护、城市建设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四个方面选取20个评价指标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指标体系进行降维处理和综合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进一步明确黄河流域各个城市发展水平及各类城市的空间分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100个地级以上城市 高质量发展 空间布局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增加R&D投入一定会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吗?——来自中国280个地级城市的经验证据
8
作者 魏杰 《城市学刊》 2024年第4期49-55,共7页
如何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目前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R&D投入和科技创新一直是经济发展需要考虑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利用2017—2019年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R&D投入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R&a... 如何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目前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R&D投入和科技创新一直是经济发展需要考虑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利用2017—2019年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R&D投入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R&D投入和经济发展质量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一定数量的R&D投入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但R&D投入超过一定阈值后,更多数量的R&D投入则会给经济发展质量带来负面影响;科技创新是R&D投入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一个重要传导渠道;在大中城市中,科技创新在R&D投入和经济发展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会更加明显;在小城市中,R&D投入和经济发展质量之间的倒“U”型关系更加显著。因此,通过加大R&D投入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进而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但R&D投入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只有将R&D投入有效地转化为科技创新产出,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投入 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质量 地级城市
下载PDF
河南省沿黄地级市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9
作者 罗福生 王汴歌 +1 位作者 汪顺生 李嘉欣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86,93,共6页
为探究河南省沿黄地级市水-能源-粮食(W-E-F)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状况,基于2007—2021年沿黄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建立W-E-F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法进行测度,并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空角度对河南省沿黄地级市W-E-F系统进行... 为探究河南省沿黄地级市水-能源-粮食(W-E-F)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状况,基于2007—2021年沿黄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建立W-E-F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法进行测度,并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空角度对河南省沿黄地级市W-E-F系统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河南省沿黄地级市W-E-F系统综合评价指数稳定上升,水资源子系统评价指数波动最大;W-E-F系统耦合协调度2008年最低(0.536),2020年最高(0.850),研究期分勉强协调发展、初级协调发展、中级协调发展和良好协调发展4种类型;从空间上看,W-E-F耦合系统综合评价指数最高的是洛阳(0.567),最低的是焦作(0.394);河南省沿黄9个地级市W-E-F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值大多数为初级协调发展及中级协调发展类型,地区间差异性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F系统 耦合协调 时空特征 河南省沿黄地级市
下载PDF
关于地级市辖区灾害救援应急演练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与探讨
10
作者 侯烺祎 《中国水泥》 CAS 2024年第S01期35-36,共2页
为深入研究地级市辖区内灾害救援应急演练组织保障工作,通过对市辖区内组织开展灾害救援应急演练风险评估研究,关注地级市辖区灾害救援应急演练组织保障规范化程度,查找过程风险要素,研提风险评估建议,促进地级市辖区落实灾害救援应急... 为深入研究地级市辖区内灾害救援应急演练组织保障工作,通过对市辖区内组织开展灾害救援应急演练风险评估研究,关注地级市辖区灾害救援应急演练组织保障规范化程度,查找过程风险要素,研提风险评估建议,促进地级市辖区落实灾害救援应急演练主体责任,逐步提升灾害救援应急演练组织保障水平,保障灾害救援应急演练过程安全有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级市 应急演练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关于地级市辖区内安全生产审计方法的研究与探讨
11
作者 侯烺祎 周鹏飞 《中国水泥》 CAS 2024年第S01期18-19,共2页
为了对安全生产工作作出系统性客观性的评价,研究拟从安全生产政策落实、体制建设、基础能力、综合监管等相关信息出发,建立基于安全生产大数据分析技术的通用型城市安全生产审计方法,主要审计对象包括监管机关、生产经营企业、社会公... 为了对安全生产工作作出系统性客观性的评价,研究拟从安全生产政策落实、体制建设、基础能力、综合监管等相关信息出发,建立基于安全生产大数据分析技术的通用型城市安全生产审计方法,主要审计对象包括监管机关、生产经营企业、社会公众等责任主体。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针对地级市区安全生产风险特点,开展安全生产工作量化审计,挖掘影响生产安全的核心指标及其关联关系,综合评价监管体制、监管能力、资源保障等关键指标,为优化提升地级市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级市 安全生产风险 安全生产审计
下载PDF
筹资视角下的地级市卫生总费用结构变动趋势研究--以西部地级市A市为例
12
作者 石宝屏 林卫 姚碧文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2期253-256,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A市2011—2021年度卫生总费用的筹资水平与结构情况,探寻其结构变动规律,发现其筹资结构的不足,为其优化卫生总费用筹资结构提供科学的建议。方法本研究采用查询统计年鉴等方法,获取A市卫生总费用的相关数据,运用筹资来源... 目的通过分析A市2011—2021年度卫生总费用的筹资水平与结构情况,探寻其结构变动规律,发现其筹资结构的不足,为其优化卫生总费用筹资结构提供科学的建议。方法本研究采用查询统计年鉴等方法,获取A市卫生总费用的相关数据,运用筹资来源法对相关数据进行核算,再结合结构变动分析法,深入剖析该市卫生总费用内部的变化规律。结果A市的卫生总费用从2011年的68.04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61.05亿元,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从2011年的4.31%上升到2021年的5.27%,人均卫生总费用从2011年1793.49元上升到2021年的3857.18元。政府、社会、个人卫生支出占比分别由2011年的27.13%、43.8%、29.07%变化为2021年的29.1%、43.62%、27.28%。2011—2021年间,该市的卫生总费用总体结构变动幅度为3.94%,其中政府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个人卫生支出的结构变动值和结构变动贡献率两项指标,分别为1.97%(50.00%)、-0.18%(4.57%)和-1.79%(45.43%)。结论通过研究发现该市卫生总费用的筹资现状存在增长乏力、人均卫生总费用及其占GDP的比重需持续提高等问题。针对问题本文提出了拓宽社会卫生筹资渠道,构建卫生费用信息监管体系,强化政府卫生支出规模,提供多层次的医疗保障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总费用 筹资结构 筹资来源法 结构变动 西部地级市
下载PDF
地级市智慧停车系统建设方案研究——以衡阳市为例
13
作者 欧阳锐达 《无线互联科技》 2024年第14期18-21,32,共5页
针对地级市的交通特点及存在的停车难问题,以衡阳市智慧停车系统为例,文章介绍了地级市智慧停车系统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地级市智慧停车系统的系统构成和系统功能。一套成熟的地级市智慧停车系统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城市停车泊位的利用率及... 针对地级市的交通特点及存在的停车难问题,以衡阳市智慧停车系统为例,文章介绍了地级市智慧停车系统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地级市智慧停车系统的系统构成和系统功能。一套成熟的地级市智慧停车系统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城市停车泊位的利用率及周转率、市民的停车体验、停车管理单位的管理效率及水平,还能够有效减少停车对城市动态交通的影响,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级市 智慧停车 系统架构 地磁 高位视频 三级诱导
下载PDF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紧凑度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37
14
作者 黄永斌 董锁成 +2 位作者 白永平 李俊 毛琦梁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1-538,共8页
紧凑城市以提高城市效率为目的,体现在空间结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3方面。以土地利用紧凑、经济紧凑、人口紧凑、基础设施紧凑、公共服务紧凑和生态环境协同6个维度构建紧凑度综合指标体系,测算2001、2005和2009年中国280个地级以上... 紧凑城市以提高城市效率为目的,体现在空间结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3方面。以土地利用紧凑、经济紧凑、人口紧凑、基础设施紧凑、公共服务紧凑和生态环境协同6个维度构建紧凑度综合指标体系,测算2001、2005和2009年中国28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紧凑度,探讨中国城市紧凑度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①在全国尺度上,中国城市紧凑度整体高降低升,中低紧凑度城市逐渐增多,城市之间的差距不断减小,表现出日益明显的纺锤状特征。②在区域尺度上,紧凑度空间异质性显著,呈东高西低的特征,其中东部地区高紧凑度城市呈团块状分布于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北和中西部地区低值连绵分布,高值呈斑块状。但从变化趋势来看,东部地区紧凑度逐渐下降,中西部地区则慢慢提升。③城市紧凑度存在明显的规模等级递增效应,超大城市高于大中城市,小城市紧凑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紧凑度 时空演变 地级以上城市
下载PDF
地级以上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差异分析 被引量:28
15
作者 鲁春阳 文枫 +1 位作者 杨庆媛 张鹏飞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0-607,共8页
根据2007年地级以上城市的土地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比较法、模型法和主成分法,分析其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不同规模城市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和绿地的比例差距明显,而仓储用地、对外交... 根据2007年地级以上城市的土地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比较法、模型法和主成分法,分析其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不同规模城市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和绿地的比例差距明显,而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的比例差异较小;②随城市规模增大,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比、道路广场用地的比例符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以下简称《标准》)、《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08)(以下简称《规范》)的程度呈上升趋势;③居住用地比例超出《标准》上限城市较多,且城市规模越小,超标比例越高;④中等规模以上城市的公共设施用地比例偏低,而中小城市公共设施用地比例偏高;⑤特大城市中工业用地比例超标城市数量较多,而中小城市低于《标准》下限的较多;⑥随城市规模增大,道路广场用地比例低于《标准》下限的城市所占比例降低;⑦地级以上城市中至少有1/3城市绿地比例不及《标准》下限;⑧城市规模越大,土地利用的多样化程度越高,土地利用类型越齐全,且土地利用结构多样性指数高的城市呈集聚状,呈现"群"状特点,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递增,但优势度趋减;⑨经济因素、产业结构、交通设施水平和城市人口是影响土地利用结构的主要因素,但对不同规模城市的影响次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级城市 不同规模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多样性指数 均衡度
下载PDF
20世纪末中国迁移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基于城市的视角 被引量:44
16
作者 王国霞 秦志琴 程丽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3-281,共9页
基于人口普查资料,对20世纪末中国迁移人口在不同行政级别、不同规模城市的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进一步对地级及以上城市迁移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级及以上城市在迁移人口流动中占主要地位... 基于人口普查资料,对20世纪末中国迁移人口在不同行政级别、不同规模城市的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进一步对地级及以上城市迁移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级及以上城市在迁移人口流动中占主要地位,其中百万规模级别以上城市在人口迁移中地位尤为显著;县级市间迁移人口规模差异显著,东部地区县级市平均迁移规模要大于西部和中部;省际迁移中城市空间分布大体呈现3个梯状层次;省内迁移中城市空间分布总体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均以各省会城市作为省内迁移人口的第一流入地;不论是省内迁移还是省际迁移,东部沿海地区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城市群都是迁移人口的高度集聚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空间格局 建制城市
下载PDF
中国设区市土地集约利用类型区划分研究 被引量:36
17
作者 郑新奇 邓红蒂 +1 位作者 姚慧 曹银贵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11,共6页
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是地区差异明显。在进行城市集约利用评价或制定相关标准时,由于存在这种差异,导致很多政策执行不力。在人们高度重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时,如何进行差别对待,因地制宜,需要从类型区的角度进行研究。本文以设区城... 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是地区差异明显。在进行城市集约利用评价或制定相关标准时,由于存在这种差异,导致很多政策执行不力。在人们高度重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时,如何进行差别对待,因地制宜,需要从类型区的角度进行研究。本文以设区城市为研究对象,在对《城市统计年鉴》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分析+使用频率"方法,筛选出共4类24个指标,借助统计资料和GIS技术,划分了4个一级集约利用类型区以及各区中的17个亚区,并建立了亚区命名体系。结果显示:(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大致为东高西低。东部城市多为Ⅰ、Ⅱ级,中部城市多为Ⅲ级,西部城市多为Ⅳ级。(2)城市土地集约程度和城市经济状况存在不完全吻合现象,表现在一些城市经济情况相对比较好,但是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却不高。这在中部城市表现得十分明显。由此得出结论,采用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差异管理问题,并可进行动态更新,使政策制定和管理更具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类型分区 设区市 GIS
下载PDF
中国城市紧凑度与城市效率关系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37
18
作者 黄永斌 董锁成 白永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4-73,共10页
运用熵值法和超效率DEA对2001、2005和2012年中国279个地级以上城市紧凑度和城市效率进行测算后,通过象限图法分析二者的关系,探讨各地区、各规模等级城市紧凑度与城市效率关系的时空特征,通过分析中国城市紧凑度与城市效率的关系,探讨... 运用熵值法和超效率DEA对2001、2005和2012年中国279个地级以上城市紧凑度和城市效率进行测算后,通过象限图法分析二者的关系,探讨各地区、各规模等级城市紧凑度与城市效率关系的时空特征,通过分析中国城市紧凑度与城市效率的关系,探讨中国城镇紧凑发展可持续性问题。研究表明:1城市紧凑度整体小幅提高,反映出城市高强度与高密度的开发程度有所增强;而城市效率波动提升且普遍偏低,城市效率评价值低于0.6的城市占比高达90%以上;2城市紧凑度与城市效率非同步演进,城市紧凑度下降时,城市效率下降较明显,而紧凑度的提升不一定有效提升城市效率;3二者关系整体上以低级协调为主,大多数城市紧凑度与城市效率较低,其次为紧凑优先、高级协调和效率优先型。区域尺度上,二者关系类型的区域差异明显,低级协调型城市连绵分布于东北和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高级协调和紧凑优先突出,其中高级协调型城市团块状分布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4二者关系存在较弱的规模等级递增效应,城市规模等级越高,紧凑优先型的比重越大。大型城市紧凑度较高,而城市效率较低,说明其集聚不经济现象突出,应合理疏导城市功能外移,形成大都市-都市区-城镇群的空间组织模式,核心引领周边区域发展的同时,降低大型城市发展的社会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提高城市效率;中小城市城市紧凑度较低,其城镇建设用地开发模式粗放低效,应有效控制建设用地无序扩张,提高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提升中小城镇建设用地的土地经济密度和利用效率,推动中小城镇集聚紧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紧凑度 城市效率 时空特征 紧凑城市 地级以上城市
下载PDF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人居环境支撑条件分析 被引量:35
19
作者 湛东升 张文忠 +1 位作者 党云晓 余建辉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8-104,共7页
在构建人居环境支撑条件评价体系基础上,采用均方差赋权法对全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人居环境支撑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空间计量方法进一步探讨人居环境支撑条件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我国城市人居环境支撑条件整体不高;... 在构建人居环境支撑条件评价体系基础上,采用均方差赋权法对全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人居环境支撑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空间计量方法进一步探讨人居环境支撑条件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我国城市人居环境支撑条件整体不高;人居环境支撑条件空间差异显著,呈现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依次递减的区域性特征;人居环境支撑条件子系统亦存在空间不均衡与发展不同步现象,且生态环境、居住条件、社会经济与公共服务设施支撑条件依次降低;人居环境支撑条件与城市化水平存在对应关系与部分错位现象。空间计量分析验证人居环境支撑条件对城市化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普通OLS回归却低估人居环境支撑条件对城市化水平的带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人居环境支撑条件 均方差赋 权法 空间计量 地级以上城市
下载PDF
中国10省75地市米象和玉米象的分布调查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殿轩 姜碧若 +15 位作者 白旭光 周玉香 白春启 张浩 李慧 阎磊 马晓辉 崔文莲 邵小龙 刘兵 沈飞 宋伟 唐培安 贺艳萍 谢令德 李阳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0-114,共5页
玉米象和米象为世界性的重要储粮害虫,在中国被列入10种主要储粮害虫之中,掌握其分布对其科学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主要储粮生态区的10个省75个地市的粮食储备库、大米加工企业、饲料加工企业、面粉企业和部分储粮农户等536个场所... 玉米象和米象为世界性的重要储粮害虫,在中国被列入10种主要储粮害虫之中,掌握其分布对其科学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主要储粮生态区的10个省75个地市的粮食储备库、大米加工企业、饲料加工企业、面粉企业和部分储粮农户等536个场所进行现场取样调查。在相关省份及地市调查中均有玉米象被采集到,米象除在原有记录的广东、云南、福建、湖南等省采集到外,还新增加了在浙江、湖北、河南、山东等省的采集记录。分别在浙江省的宁波、湖州、台州、温州、金华和湖北省的恩施、咸宁、武汉、麻城、荆州、荆门等地市采集发现米象,在河南省的17个调查地市中只有南阳、平顶山、洛阳、漯河、周口、商丘6地市新发现米象分布,在山东省的菏泽、日照、青岛、烟台、聊城、济南、临沂等地市的调查中只有青岛采集到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象 米象 地市 调查 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