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th fo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Low Hilly Areas of Sichuan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New Urbanization: A Case Study of Overall Planning of Lianjie Town in Weiyuan County
1
作者 CHEN Shaoqi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5年第6期26-30,共5页
Taking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Lianjie Town, Weiyuan County for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w hilly areas in Sichuan and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 Taking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Lianjie Town, Weiyuan County for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w hilly areas in Sichuan and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explored the path fo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from 5 perspectives, namely accelerating industrial upgrading, optimiz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breaking through the dual system, industry back-feeding town, and protecting ecological backgr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action between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city low hilly area
下载PDF
赣南低山丘陵区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异及其驱动力探测--以寻乌县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肖思成 陈美球 +1 位作者 程旭东 赖昭豪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5-316,共12页
为刻画赣南低山丘陵区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布差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科学管控“非粮化”,本研究以江西省寻乌县为例,采用地理探测器因子检测、交互作用检测等方法揭示赣南低山丘陵区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及其... 为刻画赣南低山丘陵区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布差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科学管控“非粮化”,本研究以江西省寻乌县为例,采用地理探测器因子检测、交互作用检测等方法揭示赣南低山丘陵区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2020年寻乌县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水平为19.42%,以耕地转为林地和园地为主。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异与耕地本底条件、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区位、政策环境4个维度的因子均显著相关,而地形、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耕地连片度是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异的主导驱动因子。不同农业产业类型“非粮化”的关键驱动因子不同,多数因子对耕地发展林果业和设施农业的驱动方向相反,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因子交互作用均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研究表明,赣南低山丘陵区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异明显,需要管控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总量并客观分类处置,本研究为“非粮化”分类监测和客观处置提供了参考,为低山丘陵区优化农业资源要素配置和农业产业空间布局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 低山丘陵区 空间分异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基于高塔数据的山区丘陵与平原湖区风能参数差异分析
3
作者 许杨 陈正洪 +1 位作者 申彦波 孟丹 《南方能源建设》 2024年第1期19-32,共14页
[目的]为促进风能资源开发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内陆地区风能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文章重点分析山区丘陵与平原湖区主要风能参数特征及差异。[方法]选用11个塔高为90~150 m的测风塔1整年观测资料,对湖北省山区、丘陵、平原及... [目的]为促进风能资源开发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内陆地区风能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文章重点分析山区丘陵与平原湖区主要风能参数特征及差异。[方法]选用11个塔高为90~150 m的测风塔1整年观测资料,对湖北省山区、丘陵、平原及湖区等5种不同地形形态下的主要风能参数特征及差异进行探讨。[结果]分析结果表明:(1)各塔高层风速日变幅在1.0~2.3 m/s,山区丘陵地形下变幅明显大于平原湖区,且各层变化趋于一致,均为白天小晚上大,平原湖区低层风速日变化与高层特征相反,为白天大晚上小;(2)各塔综合风切变指数在0.055~0.328之间,在山区丘陵地形下大于平原湖区,风切变指数日变幅在0.063~0.378,变化特征为白天小晚上大,平原湖区风切变日变幅明显大于山区丘陵,大风情况下的风切变在山区丘陵地形下分布较为离散,平原湖区地形下则相对较为集中,基本稳定在0.1~0.2之间;(3)各塔高层有效风速段年平均湍流强度为0.13~0.18,山区地形下大于平原湖区,各塔湍流强度日变幅在0.07~0.15,变化特征均为白天大晚上小,但山区丘陵地形下变幅明显大于平原湖区。[结论]不同地形下的风能资源特征在动力和热力作用下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差异,分析结果可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资源 测风塔 特征分析 山区丘陵 平原湖区 参数差异
下载PDF
平原丘陵地区城市内涝成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4
作者 李霖 李磊 +1 位作者 翟泽冰 夏清 《西北水电》 2024年第3期9-14,共6页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平原丘陵城市内涝问题,在梳理近年来平原丘陵地区内涝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气候、地形、城市化、排水管网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分析了平原丘陵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并从产汇流管控、排水管理、应急预警和规划管理方面提...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平原丘陵城市内涝问题,在梳理近年来平原丘陵地区内涝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气候、地形、城市化、排水管网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分析了平原丘陵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并从产汇流管控、排水管理、应急预警和规划管理方面提出了相对应的城市治理对策。最终认识到治理平原丘陵城市内涝是持久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协同作用,可为平原丘陵地区城市的内涝治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平原丘陵地区 内涝成因 治理对策
下载PDF
辽西低山丘陵区坡面暴雨产流产沙过程及水保效益
5
作者 白文强 周凤艳 +1 位作者 李刚 陶佳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1,68,共8页
基于辽西低山丘陵区二道岭小流域坡面径流和泥沙现场观测,研究暴雨条件下(7·28暴雨)6种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坡面产流产沙过程及水土保持效益。结果表明,在暴雨过程中,与裸地相比,耕作措施中的顺垄耕作缩短了初始产流时间,工程措施... 基于辽西低山丘陵区二道岭小流域坡面径流和泥沙现场观测,研究暴雨条件下(7·28暴雨)6种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坡面产流产沙过程及水土保持效益。结果表明,在暴雨过程中,与裸地相比,耕作措施中的顺垄耕作缩短了初始产流时间,工程措施和林草措施延长了初始产流时间。不同措施的产流产沙过程和雨强变化趋势相似,横垄耕作的径流和含沙量与雨强存在延后现象。在暴雨条件下,以裸地作为对照,林草措施具有良好的减流减沙效果,而农业措施的顺垄耕作则增大了产流产沙作用,加剧了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辽西低山丘陵区 水土保持措施 径流泥沙 水土保持效益
下载PDF
低山丘陵地区市政道路的BIM正向设计
6
作者 李诗宇 钱治杭 韩劲甫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4期290-293,I0020,共5页
低山丘陵地区的市政道路设计不同于平原地区,存在高桥隧比、平纵线形受地形与造价限制等问题,还需要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生态影响.结合成都市东西城市轴线龙泉山段道路的设计方案,论述设计低山丘陵地区市政道路线形时的控制要点,并结合... 低山丘陵地区的市政道路设计不同于平原地区,存在高桥隧比、平纵线形受地形与造价限制等问题,还需要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生态影响.结合成都市东西城市轴线龙泉山段道路的设计方案,论述设计低山丘陵地区市政道路线形时的控制要点,并结合BIM应用在前期方案设计中对道路线形进行直观展示,以实现对项目功能与造价的合理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山丘陵地区 市政道路 线形设计 高桥隧比 BIM应用
下载PDF
柏木低效林林窗自然更新状态与人工更新状态植物多样性对比研究——以川中丘陵区为例
7
作者 潘业田 陈玥 +2 位作者 吴茜 刘朔 张翠翠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1期69-75,共7页
林窗是森林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也是森林群落演替过程的重要环节,对生态系统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为研究柏木低效林林窗自然更新状态与人工更新状态生物多样性,2021年3月砍伐形成50、100、150、200 m24种面积的林窗,并设置CK对... 林窗是森林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也是森林群落演替过程的重要环节,对生态系统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为研究柏木低效林林窗自然更新状态与人工更新状态生物多样性,2021年3月砍伐形成50、100、150、200 m24种面积的林窗,并设置CK对照组。2021年7月、2022年7月2次采用样方调查法以林下植物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大小林窗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和分析,在自然更新状态林窗中共记录植物11892株,49种,分属46属27科,在人工更新状态林窗中共记录植物15325株,56种,分属52属31科。分析结果表明,以人工更新状态下和自然更新状态林下植物多样性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Simpson优势度为指标进行评价,柏木林窗林下植物的多样性在人工更新状态下优于自然更新状态下的林窗。因此,合理地进行间伐、树种引入、上层透光抚育等结构调控改善林分结构,有助于提高林分生物多样性,是柏木低效林经营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林窗 柏木低效林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Reg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 of Farmers' Land Use Behavior
8
作者 Limin HUANG Chengwu LIU Guangping DI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3年第10期43-46,50,共5页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and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on farmers,we conduct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land use behavior of farmers in the Jianghan Plain and the hilly areas of Xianning City in Hubei Province.We find that...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and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on farmers,we conduct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land use behavior of farmers in the Jianghan Plain and the hilly areas of Xianning City in Hubei Province.We find that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agricultural land and level of agricultural labor output in the plain areas are higher than in the hilly areas;at the same time,the degree of mechaniz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utilization and farmers'land use scale are larger in the plain areas.But the crop type in the plain areas is single,and the decline rate of the growing area of food crops is higher in recent twenty years;meanwhile,the material input costs and opportunity cost of labor for the agricultural land utilization in the plain areas are greater than in the hilly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rmers’ Land use BEHAVIOR plain areas hilly areas
下载PDF
基于判别分析的湖北省马铃薯晚疫病气象风险等级预报模型 被引量:3
9
作者 汤阳 刘可群 +3 位作者 杨俊杰 邓环环 邓爱娟 车俊志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8期74-78,共5页
开展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率气象风险等级中长期预报方法研究,以期为科学防控晚疫病提供依据。对湖北省2011—2019年平原低山丘陵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率与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影响较大的气象因子,并利用2011... 开展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率气象风险等级中长期预报方法研究,以期为科学防控晚疫病提供依据。对湖北省2011—2019年平原低山丘陵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率与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影响较大的气象因子,并利用2011—2017年数据及判别分析方法,结合人为防治因子建立了平原低山丘陵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率气象风险等级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晚疫病发病率与3月中旬最低气温、4月上旬日照时数以及4月下旬风速相关性较好(P<0.05),晚疫病发病率模型自身回代及交叉验证准确率分别为75.9%和75.3%,2018—2019年试报准确率达到61.7%。晚疫病发病率气象风险等级预报模型能够基本满足业务服务需求,通过预测马铃薯晚疫病当年发病情况可以为农技人员提前开展晚疫病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疫病 判别分析 平原低山丘陵区 预报模型 交叉验证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collection purification filtration system of channel upon groundwater quality about freeway
10
作者 QIN Ren-jie ZHANG Bao-jing LIU Zhao-hu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9年第7期1-5,共5页
关键词 地下水影响 公路质量 净化系统 过滤系统 收集 渠道 高速公路 公路通道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LiDAR Data for Hydrologic Assessments of Low-Gradient Coastal Watershed Drainage Characteristics
11
作者 Devendra Amatya Carl Trettin +1 位作者 Sudhanshu Panda Herbert Ssegane 《Journal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2013年第2期175-191,共17页
Documenting the recovery of hydrologic functions following perturbations of a landscape/watershed is important to address issues associated with land use change and ecosystem restoration. High resolution LiDAR data fo... Documenting the recovery of hydrologic functions following perturbations of a landscape/watershed is important to address issues associated with land use change and ecosystem restoration. High resolution LiDAR data for the USDAForestServiceSanteeExperimentalForestin coastalSouth Carolina,USAwas used to delineate the remnant historical water management structures within the watersheds supporting bottomland hardwood forests that are typical of the re- gion. Hydrologic functions were altered during the early1700’s agricultural use period for rice cultivation, with changes to detention storage, impoundments, and runoff routing. Since late1800’s, the land was left to revert to forests, without direct intervention. The resultant bottomlands, while typical in terms of vegetativ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still have altered hydrologic pathways and functions due to the historical land use. Furthermore, an accurate estimate of the watershed drainage area (DA) contributing to stream flow is critical for reliable estimates of peak flow rate, runoff depth and coefficient, as well as water and chemical balance. Peak flow rate, a parameter widely used in design of channels and cross drainage structures, is calculated as a function of the DA and other parameters. However, in contrast with the upland watersheds, currently available topographic maps and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DEMs) used to estimate the DA are not adequate for flat, low-gradient Coastal Plain (LCP) landscape. In this paper we explore a case study of a 3rd order watershed (equivalent to 14-digit hydrologic unit code (HUC)) at headwaters of east branch of Cooper River draining to Charleston Harbor, SC to assess the drainage area and corresponding mean annual runoff coefficient based on various DEMs including LiDAR data. These analyses demonstrate a need for application of LiDAR-based DEMs together with field verification to improve the basis for assessments of hydrology, watershed drainage characteristics, and modeling in the L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tee Experimental Forest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DEM) Drainage area Drainage Network low-Gradient Coastal plain (LCP)
下载PDF
地下水浅埋区层状土壤结构对包气带硝态氮累积和淋失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士军 田路遥 刘丙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5-135,共11页
农业过量施肥造成包气带硝态氮(NO_(3)^(-)-N)累积与地下水NO_(3)^(-)-N污染加剧,明确非均质层状土壤结构对NO_(3)^(-)-N迁移过程的影响对防止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华北低平原区非均质层状土壤结构分布广泛,地下水埋藏浅,NO_(... 农业过量施肥造成包气带硝态氮(NO_(3)^(-)-N)累积与地下水NO_(3)^(-)-N污染加剧,明确非均质层状土壤结构对NO_(3)^(-)-N迁移过程的影响对防止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华北低平原区非均质层状土壤结构分布广泛,地下水埋藏浅,NO_(3)^(-)-N淋滤路径短,是地下水污染的敏感区域。本研究选择位于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的3个非均质层状土壤结构剖面(P1:含多个薄黏壤土夹层的无施肥草地;P2:含多个薄黏壤土夹层的农田;P3:含140 cm厚黏壤土夹层的农田)和1个对照剖面(P4:相对均质的粉壤土农田),研究层状土壤结构以及农业施肥对包气带NO_(3)^(-)-N累积与淋失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NO_(3)^(-)-N累积分布层位与黏壤土层深度和厚度相关,3个非均质层状土壤剖面NO_(3)^(-)-N含量均高于相对均质粉壤土剖面,且非均质农田中P3剖面NO_(3)^(-)-N含量峰值(238 mg∙L^(-1))和累积层厚度(100~250 cm)均最大。2018年雨季8—9月含黏壤土夹层剖面NO_(3)^(-)-N淋失量:P3(319.2 kg∙hm^(-2))<P1(383.9 kg∙hm^(-2))<P2(554.7 kg∙hm^(-2)),说明在雨季含厚黏壤土夹层剖面对包气带NO_(3)^(-)-N淋失的阻控效果显著优于含多个薄黏壤土夹层的剖面(P<0.05)。受层状沉积结构和地下水浅埋深的影响,P2浅层地下水NO_(3)^(-)-N浓度的超标率与平均增长速率(93%和2.14 mg∙L^(-1)∙d^(-1))显著高于P4(21%和0.53 mg∙L^(-1)∙d^(-1))(P<0.05)。研究明确了层状土壤剖面对NO_(3)^(-)-N运移具有阻滞作用且黏壤土夹层越厚阻滞作用越强,地下水NO_(3)^(-)-N浓度受包气带层状土壤结构和地下水埋深二者的综合控制。研究结果可为地下水浅埋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土壤结构 黏壤土夹层 硝态氮 累积与淋失 浅层地下水 河北低平原
下载PDF
江西省河长制效能分级分区评价体系构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磊 谢颂华 莫明浩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22,共7页
为实现河长制分级分区评价,提出行政分级和地形地貌分区相结合的矩阵化效能评价模式,从河长制的六大任务和社会公众等7个方面分别构建市县(18个指标)、乡村(16个指标)2个级别的河长制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山丘区、平原... 为实现河长制分级分区评价,提出行政分级和地形地貌分区相结合的矩阵化效能评价模式,从河长制的六大任务和社会公众等7个方面分别构建市县(18个指标)、乡村(16个指标)2个级别的河长制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山丘区、平原和滨湖区2个区域不同特性的指标权重,建立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江西省赣州市、南昌市、上犹县、樟树市、梅水乡和张家山街道等典型区域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分别为好、中、好、好、中、好。结果表明:在山丘区,水资源保护是影响各级河长制效能的主要因素,水生态修复影响了赣州市、上犹县效能,水污染防治影响了上犹县、梅水乡效能,而在平原和滨湖区水污染防治是影响各级河长制效能的主要因素,此外水资源保护影响了南昌市、樟树市效能,水生态修复影响了樟树市效能。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表明该评价体系适用于河长制效能分级分区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长制 效能 分级分区 评价体系 市县级 乡村级 山丘区 平原和滨湖区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山东省莱阳市耕地类型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14
作者 戴玉婷 齐斐 +3 位作者 董明明 孙蕾 孟琳 刘霞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1-219,275,共10页
[目的]探索不同耕地类型的空间分布、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区域耕地保护、可持续农业发展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山东省莱阳市为研究区,基于2019—2021年高分遥感数据,结合野外调查,采用动态变化度、土地利用转... [目的]探索不同耕地类型的空间分布、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区域耕地保护、可持续农业发展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山东省莱阳市为研究区,基于2019—2021年高分遥感数据,结合野外调查,采用动态变化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耕地类型进一步细分为水浇地、旱平地、旱坡地、旱梯田、撂荒地等5类,并探讨其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年际时空分布格局及其易变化区域识别。[结果]①研究区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54.44%,整体呈现南多北少,西多东少的特征;以旱梯田为主,所占比例为61.19%;其次为水浇地、旱平地和旱坡地,撂荒地仅占0.33%。②单因子探测器结果表明,地貌类型、坡度及土壤类型是影响耕地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因子交互作用时,影响因子的解释力q值均达0.3以上。③2019—2021年耕地总体动态度为-0.25%,面积减少4.73 km^(2),主要由旱梯田、旱坡地、旱平地、水浇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多发生在城镇周边,且以低丘陵区坡度小于5°的棕壤土居多。[结论]研究区耕地类型以旱梯田为主,分布在低丘陵区且坡度较平缓(耕作质量较好)的耕地类型易发生变化,从而使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因此,应加强对高质量耕地的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类型 低丘陵区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地理探测器 山东省莱阳市
下载PDF
许昌市低山丘陵区低质低效林改造与提升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晓燕 李红伟 +2 位作者 李留振 赵莹莹 王燕军 《林业勘查设计》 2023年第4期9-11,27,共4页
分析许昌市低山丘陵区低质低效林形成的原因,如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营造林投入高,收益低,重营造轻管护,作业设计质量不高等,从科学开展调查与作业设计,适地适树科学选择造林树种,综合应用抗旱节水技术,构建高效的管理体系,做好环境... 分析许昌市低山丘陵区低质低效林形成的原因,如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营造林投入高,收益低,重营造轻管护,作业设计质量不高等,从科学开展调查与作业设计,适地适树科学选择造林树种,综合应用抗旱节水技术,构建高效的管理体系,做好环境保护与施工安全工作,对改造效果进行监测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改造提升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质低效林 低山丘陵区 许昌市
下载PDF
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的影响——基于福建省丘陵山区的调查
16
作者 林晨宇 叶玲兰 +3 位作者 宋羽 陈晓娜 叶培栩 赖鸿汀 《现代农业》 2023年第5期57-62,共6页
农户的低碳生产行为对于农业碳减排与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福建省6县(区)17村205户农户调研数据,针对农户施用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以及秸秆粉碎还田3类低碳生产行为,考察在山区耕地细碎化的情境下,农地经营规模与农户... 农户的低碳生产行为对于农业碳减排与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福建省6县(区)17村205户农户调研数据,针对农户施用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以及秸秆粉碎还田3类低碳生产行为,考察在山区耕地细碎化的情境下,农地经营规模与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的关联机理,以期为合理引导农户积极参与农地低碳利用提供依据和参考。基于二元Probit模型与交互项回归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地经营规模的扩大能够促进农户低碳生产行为,而丘陵山区耕地细碎化的现状会弱化农地经营规模对低碳生产行为的促进作用;耕地条件对不同的低碳生产行为采纳有差异化影响;政府宣传与低碳技术补贴等外部激励也有利于农户低碳生产方式的转变。据此,建议从发展农地流转市场、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激励、技术推广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农户的低碳生产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经营规模 耕地细碎化 低碳生产 丘陵山区
下载PDF
豫西山地不同类型人工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碳、氮的影响
17
作者 刘沛松 寇利轩 +4 位作者 胡军 程立平 佟伟霜 刘志鹏 王鑫隆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6-122,152,共8页
为探究豫西低山丘陵退化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C、N含量分布特征,在长期未被扰动的自然荒草坡地上设置9种不同植被类型试验小区,分别为紫花苜蓿(M)、速生杨(Y)、侧柏(B)、栓皮栎(L)、刺槐(H)、速生杨×紫花苜蓿(YM)、侧柏×... 为探究豫西低山丘陵退化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C、N含量分布特征,在长期未被扰动的自然荒草坡地上设置9种不同植被类型试验小区,分别为紫花苜蓿(M)、速生杨(Y)、侧柏(B)、栓皮栎(L)、刺槐(H)、速生杨×紫花苜蓿(YM)、侧柏×紫花苜蓿(BM)、栓皮栎×紫花苜蓿(LM)、刺槐×紫花苜蓿(HM),以自然荒草地(CK)为对照。在植被恢复的第9年,测定不同植被模式小区下及区内不同坡度间的土壤TC、TN含量。结果表明,相较于CK,林草复合模式BM、LM、HM,及纯林模式L和H植被模式显著提高了土壤TC、TN含量。在Y、B、L各个植被模式各坡面不同坡位间的TC、TN含量均呈现显著性差异,而YM、BM、LM和HM模式各自坡位间基本都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林草复合模式可以减小坡面C、N含量的分布差异。因此,林草复合植被模式具有明显的增碳固氮作用。环境因子土壤pH和凋落物养分碳氮是影响土壤C、N含量的重要因素,表现为土壤pH与土壤TC、TN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凋落物N与土壤TC、TN呈显著正相关,而凋落物C/N与土壤TC、TN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低山丘陵区 人工植被 林草模式 土壤碳氮 环境因子
下载PDF
鲁中南山区南部岩浆岩低山丘陵区地下水赋存特征
18
作者 卜鸿志 秦红梅 《山东国土资源》 2023年第12期20-27,共8页
岩浆岩低山丘陵区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蓄存环境差,水资源贫乏,水文地质研究程度低,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极大的找水困难。通过开展典型地区水文地质调查与找水打井示范,深化了对地下水赋存和补径排条件的认识,地下水赋存空间在垂... 岩浆岩低山丘陵区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蓄存环境差,水资源贫乏,水文地质研究程度低,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极大的找水困难。通过开展典型地区水文地质调查与找水打井示范,深化了对地下水赋存和补径排条件的认识,地下水赋存空间在垂向上可分为浅部风化裂隙带和中深部岩脉裂隙网络,平面上分为断裂构造裂隙带、岩脉裂隙带和岩性接触裂隙带,总体呈现“两层三带”基本特征;为寻找赋水打井目标、有针对性布置勘查工作提供了参考,提高了找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低山丘陵区 浅部风化裂隙带 鲁中南山区
下载PDF
大旱河流域山丘区与平原区洪水组合计算
19
作者 周志宇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23年第1期83-85,共3页
大旱河流域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是以城市防洪为基础的水利工程,为提高流域防洪能力,对流域进行河道整治。该工程完成后,采用辽宁无资料地区洪水计算方法,对该流域山丘区与平原区洪水组合进行分析计算,目的是一旦该流域发生洪水,能够切实保... 大旱河流域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是以城市防洪为基础的水利工程,为提高流域防洪能力,对流域进行河道整治。该工程完成后,采用辽宁无资料地区洪水计算方法,对该流域山丘区与平原区洪水组合进行分析计算,目的是一旦该流域发生洪水,能够切实保障两岸百姓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整治 山丘区 平原区 洪水计算 大旱河流域
下载PDF
高能级强夯法在吹填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分析与探讨
20
作者 余建飞 宋勤 杨建宇 《市政技术》 2023年第11期142-150,共9页
东南沿海地区吹砂填海地基地下水位较高,素填土层较厚,且夹杂淤泥质黏土,导致地基承载力不足,后期沉降较大,地基处理难度大。为了探讨高能级强夯法对这类吹砂填海地基的加固效果,基于高能级强夯法在某绿色石化基地二期工程低温罐区吹填... 东南沿海地区吹砂填海地基地下水位较高,素填土层较厚,且夹杂淤泥质黏土,导致地基承载力不足,后期沉降较大,地基处理难度大。为了探讨高能级强夯法对这类吹砂填海地基的加固效果,基于高能级强夯法在某绿色石化基地二期工程低温罐区吹填土地基处理中的实际应用,对高能级强夯法处理吹填土地基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强夯结束后分别运用静载荷试验、瑞利波法、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进行现场检测。结果表明:夯后瑞利波波速明显提升,土性明显改善;通过静载荷试验P-s曲线及夯后瑞利波波速值与承载力特征值的关系式,得到夯后素填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50 kPa,使上部素填土层形成了硬壳层并同时提高了土层的压缩模量;通过夯后重型动力触探N63.5修正值(击)及夯后瑞利波波速值与承载力特征值的关系式,得到夯后吹填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30 kPa。这表明高能级强夯法在处理素填土层较厚的吹填土地基时,不仅对素填土层有明显的加固效果,而且对吹填土层的承载力、压缩模量也有明显的提升效果,地基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均能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对地基稳定性的改善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级强夯法 吹填土地基 素填土 低温罐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