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dustrial Policy Analysis of Restricted Development Zones in Western China——A Study of State-level Main Producing Area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Key Ecological Functional Areas
1
作者 Chen Ying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6年第2期74-85,共12页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policies of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main functional areas, the industrial policy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sustainable growth of space control ability of main functional areas. A restricted de...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policies of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main functional areas, the industrial policy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sustainable growth of space control ability of main functional areas. A restricted development zone is a type of main functional area which provides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ecological products, assures the supply of na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the stability of ecosystems, as well as safeguards the ecological functions and agricultural functions of wider regions by restricting its own development. Therefore scientific, complete and operable industrial policy support is needed. Restricted development zones are distributed widely in western China. With the restriction of their main functions, differential industrial polici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tricted development zones: Dealing wel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developing special industries which are friendly to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nd appropriate for local conditions, guiding and encouraging industries to learn from regions with favorable development conditions, orderly withdrawing industries and enterprises adverse to main functions, facilitat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optimizing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improving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level and rationalizing industrial layo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 China restricted development main producing area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KEY ECOLOGICAL functional areas INDUSTRIAL policies
下载PDF
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视域下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空间逻辑
2
作者 马雪松 柏然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5,共8页
城市群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和促进发展要素合理流动的空间载体,在支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蕴含引导要素优化配置的目标指向、提升空间结构韧性的实质内容、加快构建新发展... 城市群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和促进发展要素合理流动的空间载体,在支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蕴含引导要素优化配置的目标指向、提升空间结构韧性的实质内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为考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空间逻辑提供有益视角。从宏观顶层设计、中观权力运作、微观主体行动来看,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中的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涉及空间规划与发展规划协同引领、空间尺度与权力结构的动态适配、核心城市与重要主体的辐射带动。根据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的价值导向与功能预期,新时期健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制应规范完善空间规划程序、优化升级空间治理体系、渐进实现空间正义,逐步形成优势互补、均衡发展的城市群布局与国土空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 一体化发展 空间规划 主体功能区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优化完善技术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贾克敬 祁帆 +2 位作者 赵成双苹 张伟娜 聂拼 《国土资源导刊》 2024年第1期9-16,共8页
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梳理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以来取得的主要成效,针对主体功能区规划未能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分区管控难以传导... 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梳理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以来取得的主要成效,针对主体功能区规划未能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分区管控难以传导落地、分区类型亟须完善等问题,提出新时期优化完善主体功能区的方向和技术方法,以期为各地优化主体功能分区、推动主体功能区战略精准落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国土空间规划 分区优化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主体功能视角下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及影响机制——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为例
4
作者 黄颖敏 付晓 廖望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133,共10页
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该文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为例,运用熵值法、空间计量模型开展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原中央苏区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 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该文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为例,运用熵值法、空间计量模型开展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原中央苏区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呈现“核心—边缘”空间特征,省域边界地区形成高质量发展“塌陷带”,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内外开放区域不均衡态势显著;②高质量发展指数表现为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主体功能定位与各优势维度密切相关;③经济开放是各主体功能区高质量发展的共性驱动因素,重点开发区和农产品主产区均受到人力资本的促进作用,而财政政策并未促进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高质量发展。研究结果对促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尤其是构建高质量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高质量发展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赣闽粤原中央苏区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战略与促进国土经济高质量发展
5
作者 肖金成 洪晗 李军 《开发研究》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合理布局、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有利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介绍了主体功能区理念的产生...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合理布局、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有利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介绍了主体功能区理念的产生与规划的编制过程,论证了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重要意义,阐述了主体功能区战略对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优化空间格局 区域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粮食主产区“三生”功能与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罗光强 陈香香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1-681,共11页
基于粮食主产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美丽中国建设行动,构建粮食主产区“三生”功能与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实证检验粮食生态经济系统“三生”功能对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粮食主产区“三生”... 基于粮食主产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美丽中国建设行动,构建粮食主产区“三生”功能与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实证检验粮食生态经济系统“三生”功能对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粮食主产区“三生”功能具有耦合协调效应,耦合协调行为是促进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2)粮食主产区“三生”功能的高耦合度匹配着高耦合协调度,高耦合协调度契合着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3)当前粮食主产区粮食生态经济系统“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发展整体处于“初级协调”的演化阶段,呈现初期阶段的递增态势特征和区域异质性特征。据此,建议通过粮食生态经济系统的要素赋能增强“三生”功能的耦合动力,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增强“三生”功能的耦合推力,遵循“三生”功能的异质性特征推动主产区粮食生态经济系统的合作竞争,瞄准新平衡点助推“三生”功能高阶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三生”功能 耦合协调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划中限制开发生态区的细分方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被引量:15
7
作者 米楠 杨美玲 +3 位作者 樊新刚 米文宝 李同昇 王婷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5058-5066,共9页
限制开发生态区是主体功能区划中介于优先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间的一大类生态区,在实际管理中往往存在区域范围大、实施操作困难等问题,因此非常必要对限制开发生态区进行细化。在总结现有县域尺度主体功能区划研究方法基础上,构建了细... 限制开发生态区是主体功能区划中介于优先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间的一大类生态区,在实际管理中往往存在区域范围大、实施操作困难等问题,因此非常必要对限制开发生态区进行细化。在总结现有县域尺度主体功能区划研究方法基础上,构建了细分限制开发生态区的生态保护导向和生态优先原则,提出了利用综合指数法和景观指数法分别细化限制开发生态区,二者细化结果叠加后,通过专家系统和政策需求修正,形成了限制开发生态区四类区域单元:禁止开发区、强限制开发区、中限制开发区和弱限制开发区,作为现有主体功能区划方法的补充,从更为微观的尺度反映了主体功能的差异和发展潜力,促进主体功能区划方案的进一步推广和实施。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限制开发生态区为案例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细分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开发 生态区 主体功能区 细分 宁夏
下载PDF
安徽沿江主体功能区的划分研究 被引量:40
8
作者 曹有挥 陈雯 +2 位作者 吴威 曹卫东 梁双波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383-389,共7页
作为国家“十一五”期间实施区域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主体功能区划分是一项有别于以往任何区划的创新性工作.本文以安徽沿江地区为实证,以沿江41个县市为基本评价单元,以GIS技术为支撑,采用经济社会开发支撑和自然生态约束的趋同性动态... 作为国家“十一五”期间实施区域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主体功能区划分是一项有别于以往任何区划的创新性工作.本文以安徽沿江地区为实证,以沿江41个县市为基本评价单元,以GIS技术为支撑,采用经济社会开发支撑和自然生态约束的趋同性动态聚类和互斥性矩阵分类相结合的梯阶推进的分区方法,初步划分出四类主体功能区:(1)优先开发区,包括合肥市区、芜湖市区、马鞍山市区、铜陵市区、安庆市区、巢湖市区、当涂县、繁昌县、和县、无为县和芜湖县;(2)鼓励开发区,包括滁州市区、池州市区、肥东县、怀宁县、铜陵县、肥西县、含山县、庐江县和天长市;(3)适度开发区,包括宣城市区、长丰县、广德县、来安县、朗溪县、南陵县、全椒县、望江县、枞阳县、东至县、宿松县和桐城市;(4)引导开发区,包括泾县、宁国市、潜山县、青阳县、绩溪县、旌德县、石台县、太湖县和岳西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区划 自然生态约束分区 经济开发支撑分区 安徽沿江地区
下载PDF
基于协调发展度模型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时空关联分析:兼论典型寒旱区主体功能规划的协调决策 被引量:12
9
作者 郑德凤 臧正 +1 位作者 赵良仕 孙才志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40-750,共11页
为探索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如何在主体功能区规划框架下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基于地理学第一定律及时空邻近度概念等,引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构建资源环境成本核算模型,从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视角提出经济增长与... 为探索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如何在主体功能区规划框架下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基于地理学第一定律及时空邻近度概念等,引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构建资源环境成本核算模型,从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视角提出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度、相对协调发展度模型.应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测度1978年以来我国大陆省区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同效应,在此基础上从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甘肃、宁夏等7个典型寒旱区主体功能规划的视角,初步探讨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决策问题.结果表明:1978-2012年,中国大陆省区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成本由1.52×1012元攀升至9.65×1012元,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度由0.232提高到1.029,新疆等7个典型寒旱区的相对协调发展度由0.379下降到0.177.北方各省区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度具有空间异质性,空间负相关省区增至12个且有进一步扩张趋势;东南和西部地区分别形成高-高、低-低集聚区,但受北方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溢出的影响、空间正相关的显著性持续降低.未来,我国典型寒旱区及有关经济欠发达地区应积极完善中小尺度的主体功能规划,抓住机遇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损失成本等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促进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经济 主体功能区规划 协调发展度模型 环境成本 寒旱区
下载PDF
关于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战略定位论证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靖宇 宋洋 《东北亚论坛》 CSSCI 2008年第3期65-72,共8页
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关于主体功能区的类型界定,跟从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战略部署,以老工业基地和粮食主产区为主要开发对象的东北综合经济区,应当从整体上认定为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的现实价值,具有从整... 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关于主体功能区的类型界定,跟从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战略部署,以老工业基地和粮食主产区为主要开发对象的东北综合经济区,应当从整体上认定为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的现实价值,具有从整体上认定东北地区为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的资本依托、制约因素、发展目标,特别是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的推进措施,加快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进程,才能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中建成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 老工业基地 粮食主产区 战略定位论证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高国力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9-115,共7页
党的十八大五年以来,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区域协调性不断增强,国家重大区域性战略引领作用持续显现,主体功能区制度建设日趋完善,为党的十九大首次明确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立足当前和今... 党的十八大五年以来,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区域协调性不断增强,国家重大区域性战略引领作用持续显现,主体功能区制度建设日趋完善,为党的十九大首次明确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立足当前和今后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特征,推动城乡区域差距稳步缩小可控,加强"城市病"和"乡村病"防范治理,科学合理认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内涵特性。新时代推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应从国家重大区域性战略引领、四大板块差异化重点推进、城市群辐射带动、短板地区扶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五个方面明确相应的重点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新型城镇化 乡村振兴 主体功能区
下载PDF
内在需求、典型方式与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创新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德凡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3-101,共9页
我国的生态补偿机制由政府补偿与市场补偿两种方式构成,政府补偿占据主导地位,市场补偿是补充手段,两者共同发挥作用,不仅为环境资源外部性问题的内部化解决提供了保障,而且为区域协调发展开拓了新路径。以生态公共产品交易理论为基础,... 我国的生态补偿机制由政府补偿与市场补偿两种方式构成,政府补偿占据主导地位,市场补偿是补充手段,两者共同发挥作用,不仅为环境资源外部性问题的内部化解决提供了保障,而且为区域协调发展开拓了新路径。以生态公共产品交易理论为基础,在充分考量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从扶持生态产品生产厂商、构建生态服务交易市场、构建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三个层面入手,构建现代生态补偿机制。为保证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的良性运行,应辅以必要的配套措施,如完善生态保护法律体系和监督管理保障体系,规范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加大财税政策的支持力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区域协调发展 政府作为
下载PDF
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 被引量:12
13
作者 彭荣胜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6-120,共5页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黄河流域经济空间二次开发的立足点,黄河流域经济开发的突出问题是开发缺乏整体性、开发轴线实力弱,发展不平衡、缺乏强大的经济增长核心区。促进黄河流域协调发展,应建立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区域开发模式,培育壮大...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黄河流域经济空间二次开发的立足点,黄河流域经济开发的突出问题是开发缺乏整体性、开发轴线实力弱,发展不平衡、缺乏强大的经济增长核心区。促进黄河流域协调发展,应建立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区域开发模式,培育壮大经济增长核心区,加快重点开发轴线的建设。只有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政绩考核体系;充分利用国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的契机,提升经济增长核心区的发展能力;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加快经济增长核心区和开发轴线建设步伐,完善并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才能促进人口与产业聚集,加快推进城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协调发展 经济空间开发 主体功能区 经济增长核心区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蔡壮 刘国斌 《东北亚论坛》 CSSCI 2008年第2期69-72,共4页
东北黑土区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石油、化工、钢铁、汽车、森工等生产基地,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不只是要改造东北地区的老工业,而是要盘活整个东北经济,从而改变东北地区的经济面貌。在... 东北黑土区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石油、化工、钢铁、汽车、森工等生产基地,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不只是要改造东北地区的老工业,而是要盘活整个东北经济,从而改变东北地区的经济面貌。在这个过程中,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绝对不能忽视,只有发达的农业才能很好地为工业与服务业提供基础性保障。辩证地看待农业与工业、服务业之间的关系,更好地理解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部署的内涵。只有推行现代农业,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才能推动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才能保证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的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现代农业 发展对策 主体功能区 生态农业 农产品竞争力 农村区域化
下载PDF
中国区域规划的战略思路及其对效率与公平的兼顾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敏 黄寰 《中国市场》 2011年第3期59-63,共5页
国家密集出台区域规划,其原则依然遵循渐进改革思路。经济活动的聚集和利益关系的平衡可以兼顾,区域发展的效率和公平如何兼顾?过去两年里,在包括经济学家张军扩在内的专家指导及各地支持之下,由朱敏老师负责的研究团队顺利进行以"... 国家密集出台区域规划,其原则依然遵循渐进改革思路。经济活动的聚集和利益关系的平衡可以兼顾,区域发展的效率和公平如何兼顾?过去两年里,在包括经济学家张军扩在内的专家指导及各地支持之下,由朱敏老师负责的研究团队顺利进行以"调研中国:多轮驱动的新经济增长极"为主题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课题,并定期出版了环渤海(含京津冀、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北部湾、成渝、长株潭等经济区的分报告。本文既可视作该项系列调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又具有较强的专论意味。文中特别强调,不能专门为了平衡而失去效率,而应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规划 协调发展 主体功能区
下载PDF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少维 《开放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0-43,共4页
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主要着眼于缩小地区差距,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着眼于国土优化开发。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是空间布局合理化。目前宜将主体功能区规划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以主体功能区战略为主构建区域政策体系,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将... 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主要着眼于缩小地区差距,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着眼于国土优化开发。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是空间布局合理化。目前宜将主体功能区规划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以主体功能区战略为主构建区域政策体系,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区域协调最为重要的目标,在居民享受基本均等公共服务的基础上,促进整体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提高,而不是单纯追求各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协调发展 主体功能区战略
下载PDF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宏观调控法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殷洁 屠世超 《政法论丛》 CSSCI 2012年第2期38-43,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主要走的是外延粗放式发展道路,不具有可持续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推进形成全国主体功能区,是新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战略部署和举措。《"十二五"规划纲要》所提出的&qu...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主要走的是外延粗放式发展道路,不具有可持续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推进形成全国主体功能区,是新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战略部署和举措。《"十二五"规划纲要》所提出的"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有赖于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综合运用及相关法律制度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区域发展规划 区域协调发展 经济增长方式
下载PDF
基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土地发展权转让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红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16,共6页
由于承担着国家生态安全的功能,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基础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在规划严格的开发管制下丧失了通过工业化摆脱贫困的发展机会,形成了提供公共生态产品与经济脱贫发展的尖锐矛盾。因此,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实现空间有序开发特定目... 由于承担着国家生态安全的功能,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基础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在规划严格的开发管制下丧失了通过工业化摆脱贫困的发展机会,形成了提供公共生态产品与经济脱贫发展的尖锐矛盾。因此,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实现空间有序开发特定目标的同时,会导致不同类型区域陷入"暴利-暴损"的困境。为解决规划所带来的不同区域发展机会的失衡,建立长久有效的区域间利益协调机制迫在眉睫。只有从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出发,构建好主体功能区间的土地发展权转让机制,才能为协调受限功能区和非受限功能区发展机会的不平等创立新的突破口,并逐步缩小不同类型功能区间的发展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主体功能区 土地发展权转让 区域协调
下载PDF
全国主体功能区人口分布状况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诗举 《铜陵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7-10,共4页
依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全国主体功能区人口布局情况进行统计,认为优化开发区人口规模已经达到或超过区域环境资源承载力,重点开发区具有较大的人口容量,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生态超载人口应该主要流... 依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全国主体功能区人口布局情况进行统计,认为优化开发区人口规模已经达到或超过区域环境资源承载力,重点开发区具有较大的人口容量,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生态超载人口应该主要流向重点开发区,才能实现主体功能区人口均衡状态。然而,现实的人口流动与主体功能区人口均衡状态的要求相背离,人口主要流向优化开发区,而非重点开发区,且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人口迁移黏性较强。为此,建议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和生态超载人口向重点开发区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优化开发区 重点开发区 农产品主产区 重点生态功能区 户籍人口 常住人口
下载PDF
国土空间新格局视角下的县域发展建设分类与分布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悦 张航 《小城镇建设》 2022年第1期5-11,共7页
文章通过以系统的观念解析国家新发展阶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提出一种县域发展建设的新分类框架,并进一步归纳了城市化地区的县域城乡融合和高质量发展、农产品主产区的县域统筹和县城为载体的建设、生态功能区的县域保护补偿和... 文章通过以系统的观念解析国家新发展阶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提出一种县域发展建设的新分类框架,并进一步归纳了城市化地区的县域城乡融合和高质量发展、农产品主产区的县域统筹和县城为载体的建设、生态功能区的县域保护补偿和转移支付机制创立等不同发展建设目标与内容,进而绘制提出全国区县域单元在国土空间新格局“三区”中的分布与数量图示,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发展建设 国土空间新格局 城市化地区 农产品主产区 生态功能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