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中部黑土区玉米秸秆还田主要技术模式应用效益分析
1
作者 崔佳慧 吕岩 +3 位作者 张环宇 马玉涛 赵强 刘祥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8期142-145,共4页
2018—2021年吉林省实施第二批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在包括公主岭市、梨树县等在内的中部黑土区推广玉米秸秆覆盖条带旋耕种植、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玉米秸秆堆沤培肥等技术模式,技术实施后,项目区内土层平均厚度为28.67 cm,土壤... 2018—2021年吉林省实施第二批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在包括公主岭市、梨树县等在内的中部黑土区推广玉米秸秆覆盖条带旋耕种植、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玉米秸秆堆沤培肥等技术模式,技术实施后,项目区内土层平均厚度为28.67 cm,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提高3.25%,秸秆还田率达71%,玉米平均增产773 kg/hm2,累计增收4.1209亿元。可以看出,以保护性耕作为主的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黑土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秸秆还田 效益分析 吉林省中部 黑土区
下载PDF
吉林中部黑土区土壤硒元素土壤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付强 王冬艳 +2 位作者 李月芬 杨晓琳 杨园园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通过对吉林中部黑土区土壤和玉米植物中硒元素的地球化学研究,分析了元素Se在土壤-植物之间的转化-吸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吉林黑土区土壤中Se的含量为0.126 ~0.408 μg/g,高于吉林省土壤元素环境背景值,略低于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吉... 通过对吉林中部黑土区土壤和玉米植物中硒元素的地球化学研究,分析了元素Se在土壤-植物之间的转化-吸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吉林黑土区土壤中Se的含量为0.126 ~0.408 μg/g,高于吉林省土壤元素环境背景值,略低于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吉林省黑土区土壤中Se的含量存在空间差异;土壤Se元素有效态转化程度较低,玉米对Se元素表现为极弱吸收;有效Se与土壤Se全量无密切关系,而有效Se与有效Ca、pH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土壤中Cr、Fe、Mg、Mn、Ni和Zn有效量对Se转化有明显的负作用;玉米籽实中Se含量与土壤中Se全量、有效量、土壤pH值及其他元素有效量均无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中部 黑土区 硒元素 土壤地球化学
下载PDF
吉林中部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温度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 被引量:13
3
作者 方燕娜 林学钰 +1 位作者 廖资生 陈洪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33-837,共5页
水温变化除引起水的多种物理性质的变化外,还会引起水化学反应速度等方面的变化.以吉林中部平原地区为例,对影响浅层地下水温因素的分析发现,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温变化的本质原因是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降水量的减少以及地下水位的下降... 水温变化除引起水的多种物理性质的变化外,还会引起水化学反应速度等方面的变化.以吉林中部平原地区为例,对影响浅层地下水温因素的分析发现,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温变化的本质原因是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降水量的减少以及地下水位的下降对浅层地下水温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起到削减作用.通过对全区近200眼地下浅层观测井水温的多年变化分析,发现在研究区气温近20 a来升高(约1.5℃)的影响下,浅层地下水温从1978年的7℃左右上升到2001年的8.3℃,在20余年间水温升高约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 中部平原地区 浅层地下水温 多年动态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
下载PDF
吉中磐石地区石炭纪鹿圈屯组沉积环境 被引量:2
4
作者 吴佳男 王德海 +2 位作者 刘立 曲希玉 王福魁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1期86-93,共8页
通过对吉林省磐石市至明城公路西侧实测剖面的岩石组合及具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对该地区石炭纪鹿圈屯组沉积和构造环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区鹿圈屯组结核样品常量元素具有高Si、Fe,低K、Na的特征。泥岩样品微量元素具有高Sr、Zr、Ba、V... 通过对吉林省磐石市至明城公路西侧实测剖面的岩石组合及具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对该地区石炭纪鹿圈屯组沉积和构造环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区鹿圈屯组结核样品常量元素具有高Si、Fe,低K、Na的特征。泥岩样品微量元素具有高Sr、Zr、Ba、V,低Be、Ta、Tl、Bi、U的特点。稀土元素具有轻重稀土分异显著、轻稀土相对富集、δEu负异常的特征。沉积环境主体为海相还原环境,发育三角洲相和海相沉积,构造背景为大陆岛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纪 鹿圈屯组 元素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磐石地区 吉林中部
下载PDF
关于吉中地区大河深组的含义及其时代的商榷 被引量:2
5
作者 曹云龙 贾洪波 +1 位作者 吕新宇 颜世凯 《吉林地质》 2012年第1期1-3,11,共4页
大河深组主要分布在吉林中部,本文从岩性、时代、生物组合对分布于二叠系寿山沟组之上的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少量的沉积岩进行了分析及对比,阐明了其作为大河深组的意义。
关键词 吉中地区 早二叠世 大河深 对比 中、酸性火山岩
下载PDF
播期对吉林省中部春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6
6
作者 曹庆军 杨粉团 +2 位作者 陈喜凤 Lamine Diallo 李刚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75,共5页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期对春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单株叶面积、株高影响较大,4月27日和5月6日播期处理株高、单株叶面积大于其他处理;4月19日播期处理开花前干物质积累量(DMA)...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期对春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单株叶面积、株高影响较大,4月27日和5月6日播期处理株高、单株叶面积大于其他处理;4月19日播期处理开花前干物质积累量(DMA)高于其他处理,开花后导致早衰;5月25日播期处理开花前和开花后DMA均小于其他处理;5月7日播种的玉米产量最高;早播(4月19日)处理百粒重比5月7日播种低9.91%;晚播(5月25日)处理百粒重和穗粒数分别比5月7日播种降低11.27%和13.53%。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播期处理玉米产量、脂肪含量分别与日照时数、积温(≥10℃)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蛋白质含量与日照时数、积温(≥10℃)、降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798、r=-0.750、r=-0.724)。5月7日播期处理玉米子粒中淀粉和营养成分总含量最高,分别达72.10%和84.60%,为最佳播种日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播期 吉林省中部 生长发育 玉米品质
原文传递
吉中低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时空演变 被引量:30
7
作者 李冬梅 王冬艳 +2 位作者 李红 赵志威 张树文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3-151,共9页
以位于长白山西麓吉林中部低山丘陵区的蛟河市为对象,基于两期土地详查的矢量数据,采用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1997—2014年间蛟河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分析自然、区位和人口因素影响农村居民点演变的作用机制。研究... 以位于长白山西麓吉林中部低山丘陵区的蛟河市为对象,基于两期土地详查的矢量数据,采用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1997—2014年间蛟河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分析自然、区位和人口因素影响农村居民点演变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蛟河市的农村居民点总量有所下降。村级尺度的蛟河市农村居民点大范围减少的同时,出现局部小范围集聚增加现象,乡级尺度的农村居民点变化存在空间差异。2蛟河市农村居民点近17年来整体空间格局变化不大,均匀度的变化较微弱,但密集度有所增加。317年间农村居民点的低坡度指向性和靠近河流、公路分布的空间格局特征没有改变,但受城镇吸引而集聚的特征越来越明显。4自然因素是农村居民点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居民点演化的主控因素;区位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的影响越来越大,距离交通线和城镇的远近对农村居民点规模和格局的变化有重要影响;人口因素亦是农村居民点时空演变的动力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吉中低山丘陵区 时空演变 蛟河市
原文传递
吉林省中部粮食主产区城乡关联的空间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程叶青 邓吉祥 房艳刚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27-736,共10页
基于24个空间单元的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资料,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和ESDA方法,在GIS技术支持下,定量评价吉林省中部粮食主产区城乡关联度,并分析各县域城乡关联状态与空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城乡综合关联Moran’s I指数仅为-0.12... 基于24个空间单元的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资料,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和ESDA方法,在GIS技术支持下,定量评价吉林省中部粮食主产区城乡关联度,并分析各县域城乡关联状态与空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城乡综合关联Moran’s I指数仅为-0.1205,表明各县域城乡关联呈分散状态;经济、社会和基本建设非均衡发展是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2)区域城乡关联的区域差异明显,地级市辖区城乡关联性显著高于各县(县级市);经济、社会和基本建设关联性分别呈现"圈层"、"十字型"和"块状"的空间结构。(3)区域城乡关联表现出较弱的集聚趋势。空间差异较小的县域主要沿哈大线呈带状分布,空间差异较大的县主要分布在5个地级市辖区和东南部低山丘陵区;经济、社会和基本建设关联性分别表现为弱扩散、强极化和强扩散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联 BP神经网络 ESDA 粮食主产区 吉林省中部
原文传递
吉林省中部粮食主产区城乡综合发展水平格局特征 被引量:23
9
作者 程叶青 邓吉祥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91-1601,共11页
运用主成分分析、多目标加权求和模型、马尔可夫链和ESDA方法,在GIS技术支持下,基于吉林省中部粮食主产区24个空间单元2000年、2003年、2007年3个时间断面的数据,探讨该区城乡综合发展水平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动力因子。研究结果表明:... 运用主成分分析、多目标加权求和模型、马尔可夫链和ESDA方法,在GIS技术支持下,基于吉林省中部粮食主产区24个空间单元2000年、2003年、2007年3个时间断面的数据,探讨该区城乡综合发展水平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动力因子。研究结果表明:①区域城乡发展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城乡综合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趋于扩大;②区域城乡综合发展水平"两极分化"明显,高水平空间单元集中在5个地级市辖区,低水平空间单元进一步向哈大铁路沿线集聚,并在其北侧形成"哑铃"状连续分布区,该区域有可能陷于强者愈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③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城乡经济实力、空间区位、居民收入等是吉林省中部粮食主产区城乡综合发展水平时空格局演变的主要动力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综合发展水平指数 马尔可夫链 ESDA 动力因子 吉林省中部粮食主产区
原文传递
吉林省中部粮食主产区城乡系统耦合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程叶青 邓吉祥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6-130,145,共6页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城乡系统耦合的定量测度指标体系和模型,探讨吉林省中部粮食主产区城乡系统耦合的驱动因素及其空间格局。研究表明:①城乡系统耦合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城市非农产业效益、城市就业...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城乡系统耦合的定量测度指标体系和模型,探讨吉林省中部粮食主产区城乡系统耦合的驱动因素及其空间格局。研究表明:①城乡系统耦合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城市非农产业效益、城市就业与投资对乡村具有较强的作用;农村的居民生活水平、农业效益与城市子系统的关联性较强。②吉林省中部地区城乡耦合度总体上呈现东、中、西的空间分异特征。耦合度高的县域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地丘陵区和西部平原区;耦合度较低的县域集中成片分布在研究区中部的哈大沿线和5个地级市辖区。③依据城乡系统耦合度与人均GDP的关系,将吉林省中部24个县域划分为协调型、磨合型、拮抗型和低水平协调4种空间类型,其中拮抗型县域数占全部县域总量的54%,是今后吉林省中部粮食主产区城乡协调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系统耦合 灰色关联度 耦合度 空间格局 吉林省中部粮食主产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