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Zoning Plan of Old Industrial Bases in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LIU Ning1,2 1. China Center for Industrial Security Research,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China 2. College of Philosophy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6, China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0年第9期13-16,共4页
On the basis of brief description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old industrial bases and primary industry of Liaoning Province,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agriculture-ecological zoning plan in Liaoning Pr... On the basis of brief description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old industrial bases and primary industry of Liaoning Province,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agriculture-ecological zoning plan in Liaoning Province. First, the ecological bases of agricultural zoning plan are introduced through various topographic and geomorphic types, regional climate differences and imbalanced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Seco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distribution of production and resource economics,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agricultural natural resources, with the principle of fully excavating economic function of different natural resources, and in order to improve allocation efficiency of the two resources of market and government, the formation of ecological zoning plan of agriculture in Liaoning Province is analyzed; Third, according to Regional Layout Planning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of Liaoning Province (2006-2010), the paper describes basic layout of agriculture-ecological zoning plan in Liaoning Province. The policy support of agriculture-ecological zoning plan in Liaoning Province is analyzed from three aspects-support policy of functional zone major in producing grain, support policy of other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ecological zone and support measures of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ecological zone. The paper also analyzes experiences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f old industrial bases in ecological zoning plan: First, agriculture-ecological zoning plan is a effective way of the revitalization of old industrial bases; Second, scientificity of plan is the basis of improving competitiveness of regional agriculture; Third, multi-input mechanism guiding by government is the key of agricultural packing effect; Fourth, integrated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hain is guarantee of realizing industrialization in ecological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D industrial BASES of liaoning province Ecologic
下载PDF
浅埋滴灌水氮运筹对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雪 尹光华 +2 位作者 马宁宁 谷健 王士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2-178,共7页
采用二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于2016-2017年在辽西半干旱区移动遮雨棚内进行了水氮精量控制试验,设灌溉量和施氮量2个因素,灌溉量分别设145.4、271.7、348.2、436.2 mm 4个水平,施氮量分别设0、84.6、136.1、195.0 kg·hm^(-2) 4... 采用二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于2016-2017年在辽西半干旱区移动遮雨棚内进行了水氮精量控制试验,设灌溉量和施氮量2个因素,灌溉量分别设145.4、271.7、348.2、436.2 mm 4个水平,施氮量分别设0、84.6、136.1、195.0 kg·hm^(-2) 4个水平,共6个处理。试验分析了水氮交互作用对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建立了产量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浅埋滴灌条件下,灌溉量在145.4~350.5 mm时,春玉米产量随灌溉量的增加而增高至11 005.60 kg·hm^(-2);灌溉量在350.5~436.2 mm时,产量随灌溉量的增加而降低至10 730.09 kg·hm^(-2);施氮量在0~146.9 kg·hm^(-2)时,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高至10 983.19 kg·hm^(-2),施氮量在146.9~195.0 kg·hm^(-2)时,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至10 862.39 kg·hm^(-2)。灌溉量因素的影响大于施氮量,水氮之间有明显的正向交互效应,当灌溉量为373.1 mm,施氮量为165.6 kg·hm^(-2)时产量最高。作物耗水量在拔节-抽雄期和灌浆-收获期较大,分别为115.64、127.50 mm;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溉量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降低幅度达到52.2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则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增幅为14.73%~20.08%;其中处理6(灌溉量348.2 mm,施氮量195.0 kg·hm^(-2))最利于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综合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两方面的因素,初步建立了春玉米浅埋滴灌水氮施用优化模式,参数组合为灌溉量348.2 mm、施氮量165.6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滴灌 水氮运筹模式 春玉米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辽西半干旱区
下载PDF
辽宁老工业基地农业生态分区规划发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19136-19138,共3页
在简述老工业基地现状和辽宁地区第一产业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辽宁省农业生态分析规划概况:一是从地势地貌类型多样、区域气候差异、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介绍了辽宁省进行农业分区规划发展的生态基础;二是以比较优势理论、生产布局理论... 在简述老工业基地现状和辽宁地区第一产业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辽宁省农业生态分析规划概况:一是从地势地貌类型多样、区域气候差异、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介绍了辽宁省进行农业分区规划发展的生态基础;二是以比较优势理论、生产布局理论和资源经济学理论为依据,以农业自然资源综合评价为基础,以充分发掘不同自然区域的经济功能为原则,探讨了辽宁省农业生态分区规划的形成;三是根据《辽宁省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0)》,阐述了辽宁省农业生态分区规划的基本格局。从粮食主体功能区的支持政策、其他特色农业生态区的支持政策和农业生态区发展的配套措施3个方面剖析了辽宁省农业生态分区发展的政策支持,分析了生态分区规划下老工业基地农业振兴经验:一是农业生态分区规划发展是老工业基地农业振兴的有效途径;二是规划的科学性是提升区域农业竞争力的基础;三是政府引导下的多元投入机制是农业聚集效应的关键;四是打造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条是生态区实现产业化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老工业基地 生态分区规划 农业振兴 粮食主产区
下载PDF
基于MODIS NDVI数据的辽宁省玉米种植面积提取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宫诏健 田景仁 +8 位作者 陈杰 朱明宇 宋文锦 朱红 黄荟羽 张运芝 王莹 贺鑫 刘志邦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119-126,共8页
基于2017年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采用Savitzky-Golay(S-G)滤波方法和非对称高斯(AG)拟合方法重构辽宁省春玉米种植面积的NDVI时序曲线,使用4次拟合法平滑重构曲线,采用动态振幅阈值法、拐点法和最大值法提取了辽宁省春玉米的... 基于2017年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采用Savitzky-Golay(S-G)滤波方法和非对称高斯(AG)拟合方法重构辽宁省春玉米种植面积的NDVI时序曲线,使用4次拟合法平滑重构曲线,采用动态振幅阈值法、拐点法和最大值法提取了辽宁省春玉米的关键物候期(出苗期、拔节期、抽雄期),并联合决策树分类法估测了辽宁省春玉米的种植面积。结果表明:基于S-G重构法的MODIS NDVI时序曲线的综合性能更优,其重构曲线与原曲线间的平均均方根误差(RMSE)为0.196,平均平滑拟合度(R 2)为0.983;对春玉米出苗期和抽雄期的提取效果而言,基于S-G重构法的提取结果更优,平均误差分别为3.9和2.6 d;对春玉米拔节期而言,基于S-G重构法和AG重构法的提取效果相当,平均误差分别为2.9和2.8 d;基于S-G重构曲线提取的春玉米种植面积的精度为94.35%,优于基于AG重构曲线提取的精度89.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春玉米 种植面积 提取 MODIS NDVI
下载PDF
辽北风沙区玉米苗期调亏灌溉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铁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1年第1期5-9,共5页
为探索辽北风沙区适宜的玉米调亏灌溉模式,本文采用测坑试验,以充分灌溉(CK)为对照,在苗期分别设置轻度(ML)、中度(MM)和重度水分亏缺(MH)处理,研究苗期不同程度水分亏缺对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物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 为探索辽北风沙区适宜的玉米调亏灌溉模式,本文采用测坑试验,以充分灌溉(CK)为对照,在苗期分别设置轻度(ML)、中度(MM)和重度水分亏缺(MH)处理,研究苗期不同程度水分亏缺对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物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充分灌溉相比,不同程度水分亏缺均提高了玉米株高;轻度和中度水分亏缺提高了玉米茎粗和地上部干物质量,而重度水分亏缺降低了玉米茎粗和地上部干物质量;轻度和重度水分亏缺对玉米叶面积指数无影响,中度水分亏缺显著提高玉米叶面积指数;不同程度水分亏缺均提高了玉米产量,且中度水分亏缺对产量的提升幅度最大。综上,辽北地区玉米苗期调亏灌溉以中度水分胁迫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亏灌溉 玉米 苗期 辽北风沙区
下载PDF
辽西地区玉米高产品种和技术模式筛选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侯志研 王大为 +3 位作者 郑家明 付景昌 白伟 赵奎华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104,共4页
对辽西地区玉米高产品种和技术模式进行筛选研究,提高辽西地区玉米综合生产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株高间达到了极显著差异,不同品种之间的产量性状各异,产量以辽单565最高,为11980.50kg/hm2;中农4号最小,为5 692.50 kg/hm2。不... 对辽西地区玉米高产品种和技术模式进行筛选研究,提高辽西地区玉米综合生产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株高间达到了极显著差异,不同品种之间的产量性状各异,产量以辽单565最高,为11980.50kg/hm2;中农4号最小,为5 692.50 kg/hm2。不同技术模式对辽单565株高和产量性状影响各异,以双层施肥处理最大,为11005.50kg/hm2;双珠定向处理最小,为7480.0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技术模式 筛选 辽西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