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年龄、性别及季节因素对千岛湖岛屿社鼠最大活动距离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叶彬 沈良良 +1 位作者 鲍毅新 张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311-3317,共7页
2009年7—11月及2010年3—11月,在千岛湖2个岛屿上进行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的标志重捕,根据春、夏、秋3个季节将重捕4次以上的社鼠进行最大活动距离计算,分析年龄、性别及季节对岛屿社鼠最大活动距离的影响。结果显示,岛屿间... 2009年7—11月及2010年3—11月,在千岛湖2个岛屿上进行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的标志重捕,根据春、夏、秋3个季节将重捕4次以上的社鼠进行最大活动距离计算,分析年龄、性别及季节对岛屿社鼠最大活动距离的影响。结果显示,岛屿间无显著差异;将2岛数据合并后,幼年、亚成年、成年及老年4个年龄组社鼠最大活动距离之间差异极显著;雄性社鼠最大活动距离极显著地大于雌性,4个年龄组雌雄之间的最大活动距离均表现为雄性>雌性,但仅成年组雌雄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春、夏、秋3个季节之间的最大活动距离差异极显著,而仅亚成年组在3个季节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雌性和雄性社鼠均表现春季<夏季<秋季,但只在春季表现出雌雄个体之间差异极显著,与以往巢区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反映了岛屿环境下社鼠巢区活动的特殊性。显示岛屿隔离环境对小型哺乳动物巢区活动有影响,但这种岛屿效应仍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鼠 岛屿 最大活动距离 年龄 性别 季节
下载PDF
救护白鹤与野生白鹤迁徙路线和活动规律差异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薛琳 徐家慧 +2 位作者 李秀明 武爱明 钱法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367-2375,共9页
受伤和体弱白鹤的救护及放归是白鹤保护的重要方式之一。2014-2016年间,先后对8只救护白鹤和2只野生白鹤进行环志并安装卫星跟踪器,根据所获得的卫星跟踪数据来分析比较救护白鹤与野生白鹤在秋季迁徙路线和在重要中途停歇地的最大日活... 受伤和体弱白鹤的救护及放归是白鹤保护的重要方式之一。2014-2016年间,先后对8只救护白鹤和2只野生白鹤进行环志并安装卫星跟踪器,根据所获得的卫星跟踪数据来分析比较救护白鹤与野生白鹤在秋季迁徙路线和在重要中途停歇地的最大日活动距离、活动区分布和面积、生境类型等方面的异同。结果显示,救护白鹤放归当年与放归次年以及救护白鹤放归当年与野生白鹤的秋季迁徙路线和活动规律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但救护白鹤放归次年与野生白鹤之间差异不明显。(1)放归当年,4只救护白鹤在农田和水塘停歇1个月左右,停歇时长明显高于野生白鹤和放归次年的救护白鹤。(2)救护白鹤放归当年在跨海方式、登陆地点、停歇地点以及登陆后的迁徙方向上表现出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其中部分个体在迁徙过程中有停顿徘徊、迷失迁徙方向的现象,且跨越渤海和大别山的距离大于放归次年的救护白鹤和野生白鹤。(3)救护白鹤放归后4天内每日最大活动距离小,而后高低分化明显,无明显规律,而救护白鹤放归次年的每日最大活动距离规律变化与野生白鹤较一致。(4)与救护白鹤放归次年以及野生白鹤的活动规律相比,救护白鹤放归当年的栖息地位点变化频繁,具体表现为生境类型选择的多样化,且无明显规律,同时活动区面积较小。探索救护白鹤放归野外后与野生白鹤迁徙路线和活动规律的差异,对救护白鹤的科学放归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 迁徙路线 最大日活动距离 活动区 放归策略
下载PDF
汶川地震滑坡-碎屑流致灾距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论基 韩金良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19-224,共6页
为了阐明地震滑坡的运动特性并对其进行致灾距的预测,基于遥感影像解译和野外调查数据,借助经验公式法,分析了汶川地震滑坡水平最大运移距离L与前后缘高差H之间的相关性,给出了经验公式;探讨了不同滑坡之间滑程的差异与异常。结果表明... 为了阐明地震滑坡的运动特性并对其进行致灾距的预测,基于遥感影像解译和野外调查数据,借助经验公式法,分析了汶川地震滑坡水平最大运移距离L与前后缘高差H之间的相关性,给出了经验公式;探讨了不同滑坡之间滑程的差异与异常。结果表明:若已知H,可用L=aH+b或L=aHb对总位移进行预测初探;将视摩擦系数H/L=0.45作为汶川地震高速远程型滑坡的上限较合适;滑坡体积、源区破裂面积与L呈正相关,与H/L呈负相关;地震滑坡易发生在山脊线平行于断裂带、垂直于地震波传播方向的山体两侧;崩塌型滑坡易发前后缘高差范围在10~100m之间,大型高速远程型滑坡易发前后缘高差大于200m;滑坡源区易发坡度分布在25°~51°之间,滑床坡降变化范围为0~58°,高速远程型滑坡的滑床坡降主要在8°~20°之间;分析认为滑程差异和异常是距离效应、能量传递与岩体挡板效应、滚动润滑与气垫效应、体积与破裂面积效应、地质因子、地形因子、颗粒级配与颗粒流效应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考虑上述因素有益于滑坡-碎屑流致灾距的预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碎屑流 最大运移距离 差异 影响效应
下载PDF
野生与人工繁育鳄蜥游泳能力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程瑞 何明先 +2 位作者 钟春英 罗树毅 武正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9-86,共8页
以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繁育的57只成体鳄蜥和北娄片区野外的35只野生成体鳄蜥为实验样本,将其分为人工繁育的成体雄性组、非怀孕成体雌性组和野生的成体雄性组、非怀孕成体雌性组共4组。在环境温度26℃、水温26℃条件下... 以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繁育的57只成体鳄蜥和北娄片区野外的35只野生成体鳄蜥为实验样本,将其分为人工繁育的成体雄性组、非怀孕成体雌性组和野生的成体雄性组、非怀孕成体雌性组共4组。在环境温度26℃、水温26℃条件下,测定鳄蜥的游泳能力(瞬时游速和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和身体各项指标。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鳄蜥的游泳能力无性别差异(P>0.05);野生鳄蜥的瞬时游速(0.67±0.12 m/s)显著高于人工繁育鳄蜥(0.51±0.10 m/s)(F 1,88=48.941,P<0.001),但最大持续运动距离无显著差异(F 1,88=0.594,P=0.443),性别和分组(人工繁育鳄蜥与野生鳄蜥)的交互作用对鳄蜥的游泳能力无显著影响(P>0.05)。鳄蜥的身体测量值与其游泳能力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鳄蜥的体质量、腹长、头体长、尾高、股骨长与其瞬时游速均极显著相关(P<0.01);鳄蜥的肥满度、尾周长、尾部体积与其瞬时游速均显著相关(P<0.05);鳄蜥的头体长、体质量、尾高与其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均极显著相关(P<0.01);鳄蜥的尾周长、尾部体积、肥满度与其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均显著相关(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股骨长和尾部体积是影响鳄蜥瞬时游速的主要因素(P<0.001),尾高是影响最大持续运动距离的主要因素(P=0.003)。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繁育会导致鳄蜥游泳能力下降。为使鳄蜥的野外放归个体保持较好运动能力,应加强人工繁育鳄蜥运动能力的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鳄蜥 野生 人工繁育 肥满度 瞬时游速 最大持续运动距离
下载PDF
母杜柴登煤矿地表动态移动变形规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程显亮 王依雷 +5 位作者 刘月华 王国文 徐茂恩 高超 张玉军 田国灿 《矿山测量》 2020年第6期6-9,48,共5页
鄂尔多斯地区具有风积沙覆盖、厚基岩、大采深的特点。为了研究其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在母杜柴登煤矿30201和30202工作面地表布设了地表移动观测站,分析了其地表动态变形规律。研究表明:在母杜柴登煤矿地质采矿条件下,地表下沉速度较小,... 鄂尔多斯地区具有风积沙覆盖、厚基岩、大采深的特点。为了研究其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在母杜柴登煤矿30201和30202工作面地表布设了地表移动观测站,分析了其地表动态变形规律。研究表明:在母杜柴登煤矿地质采矿条件下,地表下沉速度较小,下沉量增加速率较平缓;地表最大下沉值为1687 mm,最大倾斜变形值为9.72 mm/m,起动距为227.7 m;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为319~396 m,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角为57.8°~6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沉陷 动态变形 起动距 最大下沉速度 超前影响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