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easier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pancreaticojejunostomy for the soft pancreas using a fast-absorbable suture 被引量:9
1
作者 Kenichi Hakamada Shunji Narumi +5 位作者 Yoshikazu Toyoki Masaki Nara Kenosuke Ishido Takuya Miura Norihito Kubo Mutsuo Sasak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7期1091-1096,共6页
AIM: To clarify the usefulness of a new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pancreaticojejunostomy by using a fast-absorbable suture material irradiated polyglactin 910, and a temporary stent tube for a narrow pancreatic duct wit... AIM: To clarify the usefulness of a new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pancreaticojejunostomy by using a fast-absorbable suture material irradiated polyglactin 910, and a temporary stent tube for a narrow pancreatic duct with a soft pancreatic texture.METHODS: Among 63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soft pancreas undergoing a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from 2003 to 2006, 35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 new reconstructive method. Briefly, after the pancreatic transaction, a stent tube was inserted into the lumen of the pancreatic duct and ligated with it by a fast-absorbable suture. Another tip of the stent tube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intestinal lumen at the jejunal limb, where a purse-string suture was made by another fast-absorbable suture to roughly fix the tube. The pancreaticojejunostomy was completed by ligating two fast-absorbable sutures to approximate the ductal end and the jejunal mucosa, and by adding a rough anastomosis between the pancreatic parenchyma and the seromuscular layer of the jejunum. The initial surgical results with this method were retro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28 patient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duct-to-mucosa anastomosis.RESULTS: The incidences of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including pancreatic fistula were comparabl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ew; 3%-17% vs conventional; 7%-14%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s). There was no mortality and re-admission. Late complications were also rarely seen.CONCLUSION: A pancreaticojejunostomy using an irradiated polyglactin 910 suture material and a temporary stent is easy to perform and is feasible even in cases with a narrow pancreatic duct and a normal soft panc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管空肠吻合术 可吸收缝合 瘘管 治疗方法
下载PDF
New cannulation method for pancreatic duct cannulationbile duct guidewire-indwelling method 被引量:1
2
作者 Yuji Sakai Takeshi Ishihara +8 位作者 Toshio Tsuyuguchi Katsunobu Tawada Masayoshi Saito Jo Kurosawa Ryo Tamura Seiko Togo Rintaro Mikata Motohisa Tada Osamu Yokosuk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CAS 2011年第11期231-234,共4页
The patient was a 58-year-old male with symptomatic alcoholic chronic pancreatitis.Since a 10 mm calculus was observed in the pancreatic body and abdominal pain occurred due to congestion of pancreatic juice,endoscopi... The patient was a 58-year-old male with symptomatic alcoholic chronic pancreatitis.Since a 10 mm calculus was observed in the pancreatic body and abdominal pain occurred due to congestion of pancreatic juice,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was conducted for assessment of the pancreatic duct and treatment of pancreatic calculus.Pancreatogram was slightly and insuff iciently obtained by injecting the contrast media via the common channel of the duodenal main papilla.We tried to cannulate selectively into the pancreatic duct for a clear image.However,the selective cannulation of the pancreatic duct was difficult because of instability of the papilla.On the other hand,selective cannulation of the bile duct was relatively easily achieved.Therefore,after the imaging of the bile duct,a guidewire was retained in the bile duct to immobilize the duodenal papilla and cannulation of the pancreatic duct was attempted.As a result,selective pancreatic duct cannulation became possible.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bile duct guidewire-indwelling method may serve as one of the useful techniques for cases whose selective pancreatic duct cannulation is diff icult("selective pancreatic duct diff icult cannulation c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Bile duct guidewire-indwelling method Selective pancreatic duct CANNULATION Endoscopic pancreatic sphincterotomy pancreatic duct guidewire-indwelling method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和决策树法预测肿瘤合并胆管占位患者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研究
3
作者 杨磊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1578-1582,共5页
目的基于logistic回归和决策树法,研究肿瘤合并胆管占位患者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49例下段胆管癌合并胆管占位患者,均接受ERCP术治疗。入院后,... 目的基于logistic回归和决策树法,研究肿瘤合并胆管占位患者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49例下段胆管癌合并胆管占位患者,均接受ERCP术治疗。入院后,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并发胰腺炎,将其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logistic回归和决策树法分析患者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与决策树模型分析的结果。结果149例患者术后共有29例(19.46%)并发胰腺炎,据此将其分为发生组(n=29)与未发生组(n=120)。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淀粉酶(AMY)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患者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态评分系统Ⅱ评分、胰腺炎病史、胰腺显影、存在插管困难与未发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胰腺炎病史、胰腺显影、存在插管困难是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P<0.05)。决策树模型结果显示,胰腺炎病史、胰腺显影、存在插管困难均是影响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和决策树模型的分类准确率分别为85.37%和90.72%,准确度均较好。ROC曲线结果显示,logistic回归的曲线下面积为0.798,决策树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43(P<0.05)。结论临床针对存在胰腺炎病史、胰腺显影、插管困难的下段胆管癌合并胆管占位患者,可给予有效治疗及干预;将logistic回归和决策树法联合应用可从不同层面发现下段胆管癌合并胆管占位患者在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影响因素,从而加强早期评估与识别,以进一步降低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回归 决策树法 胆管占位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胰腺炎
下载PDF
双导丝法联合胰管支架置入术在胆总管结石ERCP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林正燕 洪万东 +1 位作者 黄庆科 吴文治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2期205-207,215,共4页
目的研究双导丝法联合胰管支架置入术在胆总管结石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接诊的10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3例。两... 目的研究双导丝法联合胰管支架置入术在胆总管结石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接诊的10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行ERCP,对照组采用传统胆管选择性插管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双导丝法联合胰管支架置入术进行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插管成功率、手术时间、插管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插管成功率为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36%(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进食时间相比(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插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09%、7.5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导丝法联合胰管支架置入术在胆总管结石ERCP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插管率,缩短手术时间、插管时间及住院时间,且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胆总管结石 双导丝法 胰管支架置入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导丝进入胰管的困难性胆管插管策略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多强 刘明奇 +2 位作者 辛国军 王海 杨勇 《中国内镜杂志》 2021年第11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导丝进入胰管的困难性胆管插管策略应用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63例导丝进入胰管的困难性胆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次采用双导丝法、胰管预切开法和胰管支架法选择性胆管插管,根据不... 目的探讨导丝进入胰管的困难性胆管插管策略应用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63例导丝进入胰管的困难性胆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次采用双导丝法、胰管预切开法和胰管支架法选择性胆管插管,根据不同胆管插管方法分为双导丝组、胰管预切开组和胰管支架组。分析各组的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及ERCP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差异。结果3组总体插管成功率为96.8%。双导丝组、胰管预切开组及胰管支架组的插管时间分别为(70.7±28.6)、(116.6±43.2)和(129.1±88.2)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总体发生率为39.3%,胰管预切开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ERCP术后胰腺炎(PEP)总发生率为21.3%,胰管预切开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ERCP出血发生率为6.6%。未发生重症胰腺炎和十二指肠穿孔病例。结论导丝进入胰管后依次采用双导丝法、胰管预切开法和胰管支架法选择性胆管插管,上述方法插管成功率高,手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困难性胆管插管 选择性胆管插管 双导丝法 胰管预切开法 胰管支架法
下载PDF
三种不同严重程度大鼠重症胰腺炎模型比较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袁琳 周秉舵 +10 位作者 王晓素 吴中华 孔婧 徐亭亭 王宏伟 朱生樑 方盛泉 周莉 刘春芳 张秀莲 王轶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23,共4页
目的为研究者选择合适的牛磺胆酸钠浓度来制备大鼠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SAP模型提供依据。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5%浓度组、3.5%浓度组和5%浓度组,造模各组分别用1.5%、3.5%和5%牛磺胆酸钠按逆行... 目的为研究者选择合适的牛磺胆酸钠浓度来制备大鼠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SAP模型提供依据。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5%浓度组、3.5%浓度组和5%浓度组,造模各组分别用1.5%、3.5%和5%牛磺胆酸钠按逆行胆胰管注射法制备SAP模型。术后统计各组大鼠的死亡率;检测血清淀粉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观测各组大鼠胰腺组织HE染色病理评分。结果5%浓度组死亡率较1.5%浓度组显著升高,血淀粉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出血和腺泡组织坏死的病理评分较1.5%浓度组和3.5%浓度组均有显著升高。结论 5%的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法能更好的制备SAP模型,且更符合SAP的生理、病理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胰腺炎 逆行胆胰管注射法 牛磺胆酸钠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桥接法”在闭合性椎前区胰腺损伤合并胰管断裂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江宗兴 刘彦莉 +3 位作者 肖乐 梁鸿寅 汤礼军 戴睿武 《创伤外科杂志》 2017年第9期673-676,共4页
目的探讨"桥接法"在闭合性椎前区胰腺损伤合并胰管断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外中心2008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28例椎前胰腺损伤合并胰管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2012年5月前采... 目的探讨"桥接法"在闭合性椎前区胰腺损伤合并胰管断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外中心2008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28例椎前胰腺损伤合并胰管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2012年5月前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或胰肠吻合术的13例患者设为常规手术组,2012年5月后,采用"桥接法"的15例患者设为"桥接法"手术组。观察手术时间、手术相关出血量、胃管拔出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桥接法"手术组与常规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2.6±1.4)h和(5.8±3.9)h;"桥接法"手术组与常规手术组手术相关出血量分别为(147.3±79.2)mL和(160.3±75.6)mL,胃管拔出时间分别为(3.4±1.2)d和(4.2±1.3)d,ICU入住时间分别为(1.2±0.4)d和(2.5±1.1)d,住院时间分别为(8.3±3.3)d和(11.7±5.9)d,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桥接法"手术组与常规手术组术后胰瘘(6.7%vs.7.3%)、腹腔感染(13.3%vs.14.7%),术后出血(13.3%vs.15.3%)、肺部感染(33.3%vs.30.7%),术后腹泻(6.7%vs.8.3%)及糖尿病(5.7%vs.6.7%),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桥接法"在闭合性椎前区胰腺损伤合并胰管断裂的病例中不增加术后胰瘘、腹腔感染、出血、肺部感染以及随访当中腹泻、糖尿病等胰腺功能减退情况发生率,且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以及缩短胃管拔出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更加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损伤 桥接法 胰管断裂 椎前区
下载PDF
两种插管技术在ERCP胆管插管困难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陈晶 申存毅 +1 位作者 孙昊 陶杰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16期51-53,共3页
目的:比较双导丝插管术及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胆管插管困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ERCP胆管插管困难而导丝进入胰管时行双导丝法42例(双导丝组)及经胰管乳头括约肌... 目的:比较双导丝插管术及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胆管插管困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ERCP胆管插管困难而导丝进入胰管时行双导丝法42例(双导丝组)及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插管40例(预切开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方法插管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双导丝组42例成功34例,成功率80.95%;经胰管乳头括约肌切开组40例成功36例,成功率90.00%。双导丝组出现术后胆管炎1例,无出血病例;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组出现术后轻型胰腺炎2例,出血2例。两组均无重症胰腺炎或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双导丝插管术及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应用于ERCP胆管插管困难时,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双导丝法并发症发生率略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导丝法 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下载PDF
经胰管括约肌切开与针刀切开胆总管219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陈震 王庆 +1 位作者 勾承月 李宁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42-343,共2页
目的:通过对比胰管括约肌切开和针刀切开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探讨胰管括约肌切开获得胆总管通道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19例选择性胆总管插管失败的病人分别施行针刀切开(NK组n=113)或经胰管括约肌切开(PSP组n=106),分别统计两... 目的:通过对比胰管括约肌切开和针刀切开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探讨胰管括约肌切开获得胆总管通道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19例选择性胆总管插管失败的病人分别施行针刀切开(NK组n=113)或经胰管括约肌切开(PSP组n=106),分别统计两组切开方法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19例中有209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成功(95.4%),PSP组成功插管104/106例(98.1%),NK组成功插管105/113例(92.9%)。结论:同针刀切开相比,胰管括约肌切开术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低的并发症率,是一项安全、有效的预切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切开 针刀切开术 胰管括约肌
下载PDF
胰腺损伤救治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被引量:3
10
作者 戴睿武 《创伤外科杂志》 2017年第4期241-243,共3页
胰腺损伤救治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重要问题:胰腺损伤的定位判断;提高早期诊断的方法与手段;胰腺损伤的准确分级;针对不同分级的胰腺损伤采取相应的处置方式。并不是所有类型的胰腺损伤都需要手术治疗,在重型胰腺损伤的手术处置中,对胰腺... 胰腺损伤救治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重要问题:胰腺损伤的定位判断;提高早期诊断的方法与手段;胰腺损伤的准确分级;针对不同分级的胰腺损伤采取相应的处置方式。并不是所有类型的胰腺损伤都需要手术治疗,在重型胰腺损伤的手术处置中,对胰腺全程探查十分重要;可以使用胰管桥接法治疗胰腺断裂;应重视胰管断端的正确寻找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损伤 胰管损伤 桥接法 早期诊断
下载PDF
143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嘉伟 马利林 《中国临床医学》 2009年第6期882-883,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BAP)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时机。方法:2005年6月—2008年12月之间收治的143例BAP患者,根据其是否有胆道梗阻及胰腺是否水肿或坏死分为非梗阻水肿型、非梗阻坏死型、梗阻水肿型以及梗阻坏死型4型,对其治疗方法和...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BAP)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时机。方法:2005年6月—2008年12月之间收治的143例BAP患者,根据其是否有胆道梗阻及胰腺是否水肿或坏死分为非梗阻水肿型、非梗阻坏死型、梗阻水肿型以及梗阻坏死型4型,对其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非梗阻水肿型BAP93例和梗阻水肿型BAP28例均治愈。非梗阻坏死型BAP11例,治愈10例,死亡1例;梗阻坏死型BAP11例,治愈7例,死亡4例。结论:手术时机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预后有重大影响,早期宜行积极的保守治疗,根据其具体分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胆道梗阻 手术时机 手术方法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预切开3种方法的比较
12
作者 陈友平 何正在 +2 位作者 郭良忠 江应平 刘云华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52-854,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预切开3种方法的选择顺序。方法比较3种预切开方法在操作难度、插管成功率、平均插管时间(从预切开到选择胆管插管成功所花费的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不同之处。结果操作难度以针形刀预切开最大,犁状刀预切开次之,经...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预切开3种方法的选择顺序。方法比较3种预切开方法在操作难度、插管成功率、平均插管时间(从预切开到选择胆管插管成功所花费的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不同之处。结果操作难度以针形刀预切开最大,犁状刀预切开次之,经胰管预切开难度最小。3种预切开方法的成功率,差异没有显著性。平均插管时间以经胰管预切开最短,针状刀预切开与犁状刀预切开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并发症风险的比较有待更大样本的临床研究。结论临床上选择预切开,如果导丝能进入胰管,应首选经胰管预切开。如果导丝不能进入胰管,应根据乳头大小、形态、有无结石嵌顿、是否是毕Ⅱ氏术后等情况选择犁状刀预切开或针状刀预切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头下乳头预切开 经胰管预切开 犁状刀预切开 针状刀预切开
下载PDF
胰管支架表面括约肌预切开在ERCP困难胆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谦益 姚文飞 +8 位作者 祁洋 姚伟 孔雷 徐瑞云 陆一凡 陈胜 王建承 吴卫泽 李能平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129-133,共5页
目的探讨胰管支架表面括约肌预切开(PPDS)在ERCP困难胆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16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部院区所有ERCP术病例资料,将在ERCP操作过程中导丝意外进入胰管的困难胆管... 目的探讨胰管支架表面括约肌预切开(PPDS)在ERCP困难胆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16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部院区所有ERCP术病例资料,将在ERCP操作过程中导丝意外进入胰管的困难胆管插管者,根据术中选择插管方法,分为两组:(1)PPDS组,(2)双导丝或经胰管括约肌切开(DGW/TPS)组。分析比较两组的胆管插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880例ERCP术中,共85例符合入选标准,其中PPDS组37例,DGW/TPS组48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术前胆总管直径、血清总胆红素、病因构成等基本情况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PPDS组胆管插管成功率为94.6%(35/37),无ERCP术后胰腺炎(PEP)、出血、穿孔并发症发生。DGW/TPS组胆管插管成功率为83.3%(40/4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8%(10/48),其中PEP 9例,出血2例(1例既有PEP又有出血),无穿孔病例。两组胆管插管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2.55,P=0.18),但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χ^(2)=8.74,P=0.003)。所有病例均治愈。结论PPDS法成功率高,能显著降低ERC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该法安全、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困难胆管插管 胰管支架表面括约肌预切开 双导丝 经胰管括约肌切开
下载PDF
胰管导丝占据法与经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法在胆总管结石患者困难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金上博 刘益民 +2 位作者 贺继东 郭智华 孙昊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25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胰管导丝占据法与经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法在困难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4年4月-2016年4月胆总管结石患者困难性ERCP患者258例,其中行胰管导... 目的探讨25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胰管导丝占据法与经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法在困难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4年4月-2016年4月胆总管结石患者困难性ERCP患者258例,其中行胰管导丝占据法128例,经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法130例,比较两种方法插管成功率、插管用时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丝占据组插管成功率93.75%,预切开组插管成功率93.85%,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丝占据组插管比经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法插管用时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2±0.69)vs(12.81±3.67)min,t=-2.27,P<0.05]。258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25例,其中导丝占据组急性胰腺炎6例,无术后出血病例,胆道感染2例;预切开组急性胰腺炎8例,术后出血3例,胆道感染6例。导丝占据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胆胰管隔膜预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5%vs 13.08%),χ2=3.27,P<0.05],其中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导丝占据组对比经胆胰管隔膜预切开组(4.69%vs 6.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胰管导丝占据法与经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法均可提高困难性ERCP插管的成功率,两组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胰管导丝占据法插管用时更短,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因导丝占据法的简便性,安全性,且插入胰管的导丝并不增加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的风险,可认为该方法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困难性逆行胰胆管造影 胰管导丝占据法 经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法 急性胰腺炎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病变遗漏
15
作者 王成 黄强 《临床误诊误治》 1999年第4期299-299,共1页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胃肿瘤 胰腺炎 误诊
下载PDF
经胰管括约肌预切开与胰管支架置入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陶杰 姚春和 +4 位作者 付金坤 王晓亮 杨雪 李宇 孙昊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954-958,共5页
目的比较尽早经胰管括约肌预切开与胰管支架置入预防高危患者发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的效果差别。方法对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和延安大学咸阳医院肝胆外科行ERCP治疗的符合纳... 目的比较尽早经胰管括约肌预切开与胰管支架置入预防高危患者发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的效果差别。方法对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和延安大学咸阳医院肝胆外科行ERCP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1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尽早经胰管括约肌预切开组30例(预切开组)和胰管支架置入组31例(胰管支架组),比较2种方法的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预切开组和胰管支架组患者的首次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0),但预切开组的插管时间短于胰管支架组(P=0.007)。预切开组术后出现1例ERCP后胰腺炎,1例胆管感染,1例术后出血;胰管支架组出现1例ERCP后胰腺炎,2例胆管感染。2组均未发生穿孔、急性重症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2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和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ERCP后胰腺炎、胆管感染和术后出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经胰管括约肌预切开与胰管支架置入预防高危患者发生ERCP后胰腺炎的效果差异不大,但尽早经胰管括约肌预切开的插管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 胰管括约肌预切开 胰管支架
原文传递
胰管开口炎性病变导致的慢性阻塞性胰腺炎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7
作者 谭春路 刘保旺 +4 位作者 向光明 杜冰清 郑振江 麦刚 刘续宝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7-521,共5页
目的 探讨胰管开口部位炎性病变导致的慢性阻塞性胰腺炎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式.方法 对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28例慢性阻塞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其中13例患者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伴有反复急性腹痛,经影... 目的 探讨胰管开口部位炎性病变导致的慢性阻塞性胰腺炎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式.方法 对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28例慢性阻塞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其中13例患者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伴有反复急性腹痛,经影像学检查显示胰管全程扩张改变,外科探查明确诊断为胰管开口部位炎性病变导致的慢性阻塞性胰腺炎.对此1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手术探查发现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并对术后的状况包括疼痛复发、生活质量、胰腺的影像学变化和血清胰腺酶学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13例患者均具有典型的慢性阻塞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但12例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有别于十二指肠乳突、壶腹或胰腺导管内肿瘤导致的慢性阻塞性胰腺炎的图像特征,手术探查和影像学揭示多数患者的胆胰共同通道过短或存在胰腺分裂畸形,对12例患者实施十二指肠乳突、壶腹及胰管开口切开成形术或副乳突切开成形术,术后随访结果显示均未再伴有胰腺酶学升高的急性腹痛发作.结论 以胰管扩张为主而不伴有胆管慢性梗阻是胰管开口炎性病变导致的慢性阻塞性胰腺炎的影像学特征,十二指肠乳突炎症或副乳突炎症时容易在过短的胆胰共同通道或胰腺分裂畸形的患者中引发胰管开口的狭窄而发生慢性阻塞性胰腺炎,纠正胰管开口狭窄、改善胰管引流的局部成形术是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慢性 外科手术 胰管开口炎性病变 诊断
原文传递
内镜下乳头预切开3种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友平 何正在 +2 位作者 郭良忠 江应平 刘云华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3年第1期53-54,57,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预切开3种方法的选择顺序。方法比较3种预切开方法在操作难度、插管成功率、平均插管时间(从预切开到选择胆管插管成功所花费的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操作难度以针形刀预切开最大,犁状刀预切开次之,经胰管...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预切开3种方法的选择顺序。方法比较3种预切开方法在操作难度、插管成功率、平均插管时间(从预切开到选择胆管插管成功所花费的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操作难度以针形刀预切开最大,犁状刀预切开次之,经胰管预切开难度最小。3种预切开方法的成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平均插管时间以经胰管预切开最短,针状刀预切开与犁状刀预切开之间无明显差异。并发症风险的比较有待更大样本的临床研究。结论临床上选择预切开,如果导丝能进入胰管,应首选经胰管预切开。如果导丝不能进入胰管,应根据乳头大小、形态、有无结石嵌顿及是否是毕Ⅱ氏术后等情况选择犁状刀预切开或针状刀预切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头下乳头预切开 经胰管预切开 犁状刀预切开 针状刀预切开
原文传递
综合护理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源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华纯 黄建美 《中国校医》 2016年第4期319-320,共2页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采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积极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52例行ERCP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6例)及观察组(26例),分别施以常规护理及综合护理,比较2...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采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积极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52例行ERCP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6例)及观察组(26例),分别施以常规护理及综合护理,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5%,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提高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满意度、减低并发症发生率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外科手术 胰腺炎/护理 胆管/病理生理学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方法
原文传递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时针状刀乳头预切开术的应用
20
作者 王瑞官 李为民 +4 位作者 黄辉 郑方 刘浩润 赵洪强 吕家辉 《中国综合临床》 2016年第10期940-943,共4页
目的:探讨针状刀乳头预切开术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 )中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时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针状刀组)行针状刀乳头预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预切开的效果和近期并发症,并与ERCP同期常规选... 目的:探讨针状刀乳头预切开术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 )中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时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针状刀组)行针状刀乳头预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预切开的效果和近期并发症,并与ERCP同期常规选择性插管成功1326例(常规组)做比较。结果全组104例行针状刀预切开后,选择性胆管插管成功97例,成功率93.3%。术后并发症8例(7.7%),包括出血4例,轻型胰腺炎2例,胆道感染2例;ERCP同期常规选择性插管成功1326例,并发症98例(7.4%);针状刀预切开组与同期常规选择性插管成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5,P>0.05)。结论在ERCP胆管插管困难时采用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有效地提高ERCP的成功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胆管插管困难 针状刀乳头预切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