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Culture “Going Global”: With Confucius and Socrates’ Thoughts as Examples
1
作者 Xie Caiho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6-235,共10页
Chinese culture “going global”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the dissemination of Confucian thought is just the spread ... Chinese culture “going global”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the dissemination of Confucian thought is just the spread of Chinese culture.Therefore,the spread of Chinese Confucian thought abroad is also the key to Chinese culture “going global”.However,there are some cultural hinder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cultures.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Confucius and Socrates’ thoughts,this paper analyzes their essence of thoughts by contrast,which represent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respectivel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the paper adopts the methods of multiculturalism,criticism and down-to-earth attitudes to deal with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in order to make Chinese go global and share China’s wisdom with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culture GOING GLOBAL Confucianism the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multiculturalism criticism and inheritance
下载PDF
书籍设计中的中西美学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小龙 陈保红 《丝网印刷》 2023年第12期34-36,共3页
研究中西方设计美学的差异,分析两种美学对设计产生的影响。以书籍设计为案例分析不同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对于设计的引导作用,并从设计原则和艺术表现手法的角度,对中西方设计美学的交流与融合发展提出了创新思路。
关键词 中西美学比较 文化交流 艺术 书籍设计
下载PDF
中西文化比较视野下的李渔与莎士比亚喜剧共通性研究
3
作者 池程远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58-65,共8页
中国古代文化名人李渔与西方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均擅长喜剧创作,他们各自身处的社会背景、戏剧创作的表现形式等虽有不同,但二人的喜剧作品却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二人注重摹拟现实生活以保证冲突生成空间的“真实感”,并通过塑造带有“... 中国古代文化名人李渔与西方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均擅长喜剧创作,他们各自身处的社会背景、戏剧创作的表现形式等虽有不同,但二人的喜剧作品却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二人注重摹拟现实生活以保证冲突生成空间的“真实感”,并通过塑造带有“喜剧性”元素的人物性格来制造精彩的戏剧冲突。在戏剧结构的安排上,二人均不同程度地使用了“发现”与“突转”、“巧合”与“误会”这两类具有逻辑连续性的技巧,展现出他们趋于一致的戏剧创作规律。在文化内涵上,以李渔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戏曲较为内隐,而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西方话剧则偏外显,它们的交流与碰撞,有助于中华文化兼收并蓄,不断发展与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莎士比亚 喜剧 中西文化 比较 共通性
下载PDF
对“中西体育文化差异论”的质疑 被引量:21
4
作者 万义 白晋湘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4-126,共3页
对中西体育文化差异的相关论断和方法论提出质疑:(1)从文化根源上来说,西方体育文化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一样都诞生于农耕文明,两者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2)中西体育文化特征的差异是由于同一种文化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本质上是农业文化... 对中西体育文化差异的相关论断和方法论提出质疑:(1)从文化根源上来说,西方体育文化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一样都诞生于农耕文明,两者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2)中西体育文化特征的差异是由于同一种文化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本质上是农业文化形态和工业文化形态所表现出的差异;(3)目前对中西体育文化差异的相关研究,是把原本就为同一种文化的两种不同发展阶段,强行划分为两个独立的、完全对立的部分,其实质是用静止的、片面的、孤立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方体育文化 文化特征 方法论
下载PDF
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客观存在--与万义、白晋湘商榷 被引量:7
5
作者 赵京辉 韩坤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17,共5页
对《对"中西体育文化差异论"的质疑》一文的相关论断和方法论提出质疑,指出该文存在的若干"硬伤":第一,将西方中世纪下限定在公元1350年;第二,强行对斯格勒的理论"削足适履"。同时认为,不能将依附于宗教... 对《对"中西体育文化差异论"的质疑》一文的相关论断和方法论提出质疑,指出该文存在的若干"硬伤":第一,将西方中世纪下限定在公元1350年;第二,强行对斯格勒的理论"削足适履"。同时认为,不能将依附于宗教形态的身体活动形式作为中西体育的共同起源;运用斯宾格勒"比较形态方法"进行中西体育文化比较研究不可取;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客观存在。明辨、承认中西体育文化之间的差异,有利于我国传统体育的保护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文化 文化差异 方法论 中西方文化比较
下载PDF
对《对“中西体育文化差异论”的质疑》的质疑——与万义、白晋湘先生商榷 被引量:4
6
作者 曾玉华 许万林 高朝阳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21,共4页
对《对"中西体育文化差异论"的质疑》一文的相关论断和方法论提出质疑。认为(1)虽然从文化根源上说体育都是人类文化的基本因子,但中西体育的文化呈现形式是不同的;(2)目前中西体育的差异是民族文化道路特殊性和文化发展规律... 对《对"中西体育文化差异论"的质疑》一文的相关论断和方法论提出质疑。认为(1)虽然从文化根源上说体育都是人类文化的基本因子,但中西体育的文化呈现形式是不同的;(2)目前中西体育的差异是民族文化道路特殊性和文化发展规律普遍性的矛盾运动造成的;(3)反对在中西体育文化对比研究中滥用文化形态史观,必须坚持唯物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体育文化 文化形态史观 社会形态 方法论
下载PDF
优势凸显,地位淡出——中西体育文化的对比及中国传统体育的复兴 被引量:7
7
作者 肖艳光 刘金利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69,共5页
竞技体育传入我国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并且成为我国体育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现实表明,源于西方文化背景的竞技体育,在发展过程中正逐渐产生道德缺失、对运动员造成身心伤害乃至危及生命等消极现象。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弥补现代... 竞技体育传入我国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并且成为我国体育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现实表明,源于西方文化背景的竞技体育,在发展过程中正逐渐产生道德缺失、对运动员造成身心伤害乃至危及生命等消极现象。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弥补现代体育伦理缺失、促进现代体育可持续发展以及良好的健身养生效果的优势,要实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复兴,必须实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重构和文化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体育文化 对比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 复兴
下载PDF
语言、思维与中西文化比较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洪刚 唐功志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94-96,共3页
系统探究语言、思维与中西文化比较这一主题,其理论基础是萨皮尔-沃尔夫假设。以英、汉两种语言的形式和表达习惯为切入点,详尽分析两种语言对各自使用者思维的制约与影响,进一步印证了萨皮尔-沃尔夫假设有关语言决定思维并影响思维的... 系统探究语言、思维与中西文化比较这一主题,其理论基础是萨皮尔-沃尔夫假设。以英、汉两种语言的形式和表达习惯为切入点,详尽分析两种语言对各自使用者思维的制约与影响,进一步印证了萨皮尔-沃尔夫假设有关语言决定思维并影响思维的基本结论。在深入探讨语言、思维及文化密切关系的基础上,认为语言差异是文化差别的归因点,因此,深入的语言比较应是各类文化比较的始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思维 文化 中西比较 萨皮尔-沃尔夫假设 汉语 英语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从文化地理的角度透视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特征 被引量:9
9
作者 荀志欣 曹诗图 《世界地理研究》 2008年第1期167-173,共7页
文章从文化地理的视角,在园林类型、园林规模、造园艺术、园林与建筑的关系、美学风格、艺术渊源、审美情趣方面对中西方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进行了比较,对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特征差异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东西方园林艺术融合对中... 文章从文化地理的视角,在园林类型、园林规模、造园艺术、园林与建筑的关系、美学风格、艺术渊源、审美情趣方面对中西方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进行了比较,对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特征差异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东西方园林艺术融合对中国城市绿化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古典园林 比较 文化地理 形成背景
下载PDF
由《对“中西体育文化差异论”的质疑》等论文引发的方法论思考 被引量:3
10
作者 娄方平 李国泰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6,共3页
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的争论由来已久。论争有助于研究的深入,但是研究者应该反思当前的中西方体育文化本质观,确立合理的中西方体育文化研究范式,运用合理、科学的方法揭示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的本质。
关键词 中西方体育文化 文化差异 研究范式 方法论
下载PDF
中西文化比较看中国足球的发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赵军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29,共2页
比较中西方文化的特点 ,研究民族文化 ,情感、行为方式和人文环境对本民族足球运动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剖析了足球运动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提出中国足球水平的提高 ,必须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 ,兼容并蓄地接纳并吸收世界各国优秀... 比较中西方文化的特点 ,研究民族文化 ,情感、行为方式和人文环境对本民族足球运动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剖析了足球运动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提出中国足球水平的提高 ,必须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 ,兼容并蓄地接纳并吸收世界各国优秀足球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足球 民族文化 中西文化 比较
下载PDF
从中西文化比较角度看中国足球的发展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黎明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6-18,共3页
从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中可以看出 ,民族文化、心理、知行方式和人文环境都对本民族足球的表现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文化土壤是足球的母体。要提高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 ,必须培育适合足球运动生长的文化氛围和“气候条件” ,秉承民族文化的... 从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中可以看出 ,民族文化、心理、知行方式和人文环境都对本民族足球的表现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文化土壤是足球的母体。要提高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 ,必须培育适合足球运动生长的文化氛围和“气候条件” ,秉承民族文化的基源 ,兼容并蓄地接纳各国足球文化的补养 ,开拓提升运动水平的方式和途径 ,全方位、多视角地寻找超越对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 比较 中国 足球 思考
下载PDF
中西艺术精神比较 被引量:11
13
作者 邓晓芒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56,共13页
本文主要从中西比较的角度,论述对中西艺术精神的思考。中西思想文化的比较不仅仅局限在哲学、历史方面,还涉及到审美意识和艺术方面的一些区别,从这些方面看中西方文化,几乎是从根子上所不同的格局。但实际上人类都是相通的,哪怕存在... 本文主要从中西比较的角度,论述对中西艺术精神的思考。中西思想文化的比较不仅仅局限在哲学、历史方面,还涉及到审美意识和艺术方面的一些区别,从这些方面看中西方文化,几乎是从根子上所不同的格局。但实际上人类都是相通的,哪怕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原则上说也是可以了解的。这种了解建立在比较之上,我们要了解西方人和西方的文化,艺术和审美这个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同样,西方要了解中国这个历史悠久、古老的文化,艺术和审美的研究也必然要深入到我们文化心理的深处。关于《中西艺术精神的比较》这个主题,本文分两个层次展开论述。第一个层次是从哲学和美学这个层次来谈谈中西艺术精神的结构。除了要从外部的使用材料或者技法做些比较,而且还要从两种文化心理的内在区别这个方面进行一种比较深入的、层次较高的分析。第二个层面就是要从中西各个艺术门类分别比较它们的特色,并分析中国的诗歌、美术、音乐、书法、戏剧、雕刻、建筑和西方相应的艺术门类之间的区别和特色究竟何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 艺术精神 文化特征 比较
下载PDF
欧洲虚无主义及其克服——读海德格尔《尼采》札记 被引量:19
14
作者 邓晓芒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共8页
本文对海德格尔的《尼采》一书中的核心主题即欧洲虚无主义问题进行了层层深入的剖析,指出:海德格尔克服欧洲虚无主义的方式仅仅是追问存在本身,反对一切定义和陈述,试图"不顾存在者而思存在",同样陷入两难:要么摆脱不了主体... 本文对海德格尔的《尼采》一书中的核心主题即欧洲虚无主义问题进行了层层深入的剖析,指出:海德格尔克服欧洲虚无主义的方式仅仅是追问存在本身,反对一切定义和陈述,试图"不顾存在者而思存在",同样陷入两难:要么摆脱不了主体形而上学和价值论,要么沉默不言、否定语言,两者都仍然是虚无主义。本文从中西文化对比中突显了海氏的文化困境,指出他根本上并没有超出西方主体形而上学的限域,仍然是从价值论和人本主义的立场来思考和提出"克服欧洲虚无主义"的理论任务,这一任务在西方文化的语境中只有通过历史主义才能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无主义 价值 强力意志 存在本身 主体性的形而上学 中西文化比较
下载PDF
中西法律文化传统的形成与比较 被引量:8
15
作者 冯玉军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26,共12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制度新篇,是对中华文明治国之道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从中西法律文化传统与比较之形成这一历久弥新的主题出发,对二者进行新时代背景下的审视检讨意义重大。中国法律文化传统受到儒家学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制度新篇,是对中华文明治国之道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从中西法律文化传统与比较之形成这一历久弥新的主题出发,对二者进行新时代背景下的审视检讨意义重大。中国法律文化传统受到儒家学说和佛教道教思想的深远影响,在国家治理模式、价值追求、司法原则、纠纷解决、法制实施和人性化制度规定等方面卓有特色。西方法律文化则在对法律主体、法治观、实践方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制度优势和强大生命力。从法治思维和法治实现方式角度对二者在法律规范体系、法治价值、法治目标、法治认识论、治理模式、法治实施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和概括别有意趣。我们应该在继续学习借鉴西方法治合理因素的同时,创造性转换中国法律文化传统中的有益元素,助力法治中国早日建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律文化 西方法律文化 特色 比较
下载PDF
基于社会学视域的中西方饮酒礼仪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梁勇 邓显洁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2-126,共5页
在跨文化交际场合,酒成了一种重要的媒介。饮酒的目的旨在消融国际界限,拉近交际双方的距离,促进跨文化交流。但各种酒文化和习惯的差异往往使得这种交流适得其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跨文化交际。本研究旨在从社会学视域来探究不同文化... 在跨文化交际场合,酒成了一种重要的媒介。饮酒的目的旨在消融国际界限,拉近交际双方的距离,促进跨文化交流。但各种酒文化和习惯的差异往往使得这种交流适得其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跨文化交际。本研究旨在从社会学视域来探究不同文化、社会背景、思维方式以及宗教信仰下的中西方饮酒礼仪差异,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饮酒之道,通过中西方饮酒礼仪的比较,促进跨文化交际得以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视域 中西方酒文化 饮酒礼仪 比较
下载PDF
中西地名命名及文化意蕴比较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美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4-108,共5页
地名作为一种指称符号,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色彩。比较中国与西方国家地名可以发现:中国地名人文性较强,包含着较多的历史文化内涵;西方国家的地名功能性比较强,注重认知感和导向性,讲求理性和实用。这与中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及民族... 地名作为一种指称符号,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色彩。比较中国与西方国家地名可以发现:中国地名人文性较强,包含着较多的历史文化内涵;西方国家的地名功能性比较强,注重认知感和导向性,讲求理性和实用。这与中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及民族文化心理不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 中西比较 文化
下载PDF
海意象与中西方民族文化精神略论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立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60-64,共5页
地理发现与航海冒险促进了西方人观照大海的科学与理性精神 ,而中国文学写海可分游仙驰想式与写实即兴式 ,稳定持久地在文学史中延续。海在西方渐成为自由的象征 ,而在中国古人心目中却相当疏隔。西方文学写海 ,一般作为人抗争与征服的... 地理发现与航海冒险促进了西方人观照大海的科学与理性精神 ,而中国文学写海可分游仙驰想式与写实即兴式 ,稳定持久地在文学史中延续。海在西方渐成为自由的象征 ,而在中国古人心目中却相当疏隔。西方文学写海 ,一般作为人抗争与征服的对象 ;中国古代的怀才不遇者总是在力求同大海仙境融为一体时 ,倾诉渴望或宣泄烦恼。海与中西方宗教、人本、伦理思想也有联系。中国文学海意象更多的是优美 ,令人好奇神往 ,不像西方海的壮美形态与启悟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意象 仙话思维 中西比较 文化模式 民族精神
下载PDF
“清扫通向中国的道路”——郝大维和安乐哲的中西比较文化方法论试探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耘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6-156,共11页
本文以美国学者郝大维和安乐哲合作撰写的"中西思想比较三部曲"为中心,对其比较文化方法论作出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考察。文章首先将郝、安心目中若干亟需"清扫"的障碍归为四类并予以概要的阐述与诠释,然后对其"... 本文以美国学者郝大维和安乐哲合作撰写的"中西思想比较三部曲"为中心,对其比较文化方法论作出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考察。文章首先将郝、安心目中若干亟需"清扫"的障碍归为四类并予以概要的阐述与诠释,然后对其"新实用主义"之文化比较观进行了内涵归纳,又在中西两种不同"问题框架"的相互对照下,对郝大维、安乐哲所谓中西文化的"决定性因素"以及"语境化方式"的独特蕴涵均予以细致的分疏与论析。结论指出,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文化的内部出现了试图弥补或联接思辨与现实、理性与感性或本体与表象之"本体论鸿沟"的强烈倾向并涌现了一系列新的思潮,郝、安的方法论,无疑受到了这些新思潮的感染,但同时他们又怀疑来自西方自身的"救治"是否真的有效,故其对于中国文化的诠解,一方面固然表现出对于后现代思潮的汲取与利用,另一方面从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借鉴,却又能够看到其寄希望于东方来救治西方传统之"超越性偏至"的"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郝大维 安乐哲 中西比较文化方法论 问题框架 语境化方式
下载PDF
晚清传教士的中西文化比较与会通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涌 梅晓娟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13-218,共6页
宗教改革后的新教传教士跟随殖民扩张和贸易输出的历史洪流浮槎东来,西方文化的优越感促使他们试图改造中国文化,为此从天伦观、人伦观和物伦观三方面对中西文化进行了比较,批判了晚清中国信仰混乱、守旧自封、只讲义理、不重技艺的弊... 宗教改革后的新教传教士跟随殖民扩张和贸易输出的历史洪流浮槎东来,西方文化的优越感促使他们试图改造中国文化,为此从天伦观、人伦观和物伦观三方面对中西文化进行了比较,批判了晚清中国信仰混乱、守旧自封、只讲义理、不重技艺的弊端。为缓和两种异质文化间的冲突,传教士通过格义对耶儒伦理道德观进行比附,并对中国文化的出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促进了耶儒合流下的文化会通。传教士的文化改造路线本质上是为了教化中国,客观上推动了"中体西用"观的发展,酝酿了新文化运动的萌发,对近代文化转型的影响可谓沦肌浃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 中西文化 比较 会通 耶儒合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