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rmoStat辅助下的清末气象术语英汉翻译研究——以《测候丛谈》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雅 卢华国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80-86,共7页
本文对《测候丛谈》展开个案研究,旨在管窥清末时期的气象术语翻译策略和翻译质量。本文首先对译文及其英语原文进行电子化处理,借助TermoStat从文本中提取双语气象术语数据,然后总结了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并评估了术语翻译的质量。笔者... 本文对《测候丛谈》展开个案研究,旨在管窥清末时期的气象术语翻译策略和翻译质量。本文首先对译文及其英语原文进行电子化处理,借助TermoStat从文本中提取双语气象术语数据,然后总结了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并评估了术语翻译的质量。笔者发现译者灵活使用了直译、意译、音译、合译等多种处理方法,对术语系统性的处理较为成功,但是准确性、简明性、一致性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气象术语翻译 术语提取工具 术语翻译策略 术语翻译原则
下载PDF
Variation of precipitation for the last 300 years over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被引量:20
2
作者 ZHENG Jingyun HAO Zhixin GE Quanshe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5年第12期2182-2193,共12页
The precipitation at 17 stations over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is reconstruc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1736―1910, using the snow and rainfall records in the Qing Dynasty, together with the instr... The precipitation at 17 stations over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is reconstruc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1736―1910, using the snow and rainfall records in the Qing Dynasty, together with the instrumental observation data of precipitation and farmland soil moisture content. The soil physics model related to rainfall infiltration and the surface water bal-ance equation are taken as main reconstruction methodology. The field infiltration experiment by artificial rainfall is conducted to check the reliability. And the precipitation series over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its 4 sub-regions are established, going back to 1736. Analysis of the time series indicates that the abrupt change of precipitation from high to low oc-curs around 1915 over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During the three peri-ods of 1791―1805, 1816―1830 and 1886―1895, the precipitation is markedly higher than the mean of the series. While both the periods of 1916―1945 and 1981―2000 are characterized by less precipitation. Three periodicities of 22―25a, 3.9a and 2.7a are shown in the precipitation fluctuation over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Moreover, the periodical signal of 22―25a becomes weaker and weaker since the abrupt change of 1915 and disappears in the late 1940s, and then the periodical signal of 35―40a appears inste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riation precipitation LAST 300 years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snow and rainfall archive in the qing dynasty.
原文传递
晚清长江中上游民船运输状况——以《长江三峡及重庆游记》为中心的考察
3
作者 占路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9-39,共11页
1883年英国商人立德乐通过实勘实测的方法记录了其在长江中上游流域乘坐民船的航行情况,并留下数万字的旅行记录——《长江三峡及重庆游记》,生动再现了晚清我国长江中上游流域传统民船的运输状况。通过对行记的考察可以厘清我国民船的... 1883年英国商人立德乐通过实勘实测的方法记录了其在长江中上游流域乘坐民船的航行情况,并留下数万字的旅行记录——《长江三峡及重庆游记》,生动再现了晚清我国长江中上游流域传统民船的运输状况。通过对行记的考察可以厘清我国民船的运输情形,自从清代前期长江流域全面贯通以来,逐渐积累了成熟的造船技术、完善的民船运营结构、丰富的行船经验等,都促进了长江民船运输专业化,高效率水运系统的形成。与近代轮船运输相比,传统民船在运输价格、航行范围、运营的灵活性上都具有优势,即使在晚清长江中上游开通轮船运输后,民船运输仍在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长江中上游 民船运输 《长江三峡及重庆游记》
下载PDF
术语翻译与知识生产:晚清数学知识翻译史探蠡
4
作者 张必胜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139-149,共11页
晚清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晚清社会掀起翻译西方数学著作的热潮。一批开明的译者毅然承担起通过翻译西方数学知识以图强的重任,他们选取西方经典数学著作来进行翻译。在这一数学翻译实践中,中国译者通过汉译数学术... 晚清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晚清社会掀起翻译西方数学著作的热潮。一批开明的译者毅然承担起通过翻译西方数学知识以图强的重任,他们选取西方经典数学著作来进行翻译。在这一数学翻译实践中,中国译者通过汉译数学术语来促进西方数学知识的本土化,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流转,数学思想的传播,以及推动中国数学翻译实践的变革。同时,通过数学翻译来促进中西数学知识的融通,以及在批判中进行整合与创新。晚清时期,西方数学知识在翻译过程中进行了本土化表述,也在知识再生产中形成了新的数学知识体系,并且在知识选择和建构中进行了分门研学。总之,知识的流转离不开译者的实践。因此,在中西文明互动下,晚清译者对西方数学知识也进行了本土实践,努力构建系统化的数学理论体系。最终,在文明互鉴中形成自身的新知识体系,从而逐步构建起中国数学的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数学翻译 数学术语 术语汉译 本土化 知识流转
下载PDF
清代前中期的城市自治——以苏州的考察为例
5
作者 周执前 《城市学刊》 2024年第3期57-63,共7页
由于受韦伯中国城市观的影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认为传统中国不存在城市自治。实际上,中国古代尤其是到了传统社会后期,城市也实行了一定程度的自治,特别是在工商业较为发达的城市。苏州作为清代前中期工商业城市的典型代表,经济发达、... 由于受韦伯中国城市观的影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认为传统中国不存在城市自治。实际上,中国古代尤其是到了传统社会后期,城市也实行了一定程度的自治,特别是在工商业较为发达的城市。苏州作为清代前中期工商业城市的典型代表,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因而城市管理任务繁重,但政府对城市的管理与城市的发展不相适应。在这种情况下,苏州城市的许多民间组织如会馆、公所、慈善组织等承担起了城市经济管理、城市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管理和市政管理职能,苏州城市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治,但这种自治与欧洲中世纪城市自治的性质完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前中期 城市自治 苏州
下载PDF
以煤为生:清中叶民众的生计与生活
6
作者 常建华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9,共19页
清代采煤普及,南北方民间对煤的开采有所不同,北方寻找煤窑直接挖煤者较多,而南方则多为租山挖煤,南方煤的开采也是山场的开发,一定程度上会改变山场生态环境。北方的挖煤或煤窑工人,多是家境贫寒的青壮年单身者,从事艰苦的挖煤工作。... 清代采煤普及,南北方民间对煤的开采有所不同,北方寻找煤窑直接挖煤者较多,而南方则多为租山挖煤,南方煤的开采也是山场的开发,一定程度上会改变山场生态环境。北方的挖煤或煤窑工人,多是家境贫寒的青壮年单身者,从事艰苦的挖煤工作。南方煤矿山场出租者,在江西有两例为监生,应有一定的经济力量支撑,租山开矿者的家境似乎较好。四川的挖煤者谋生较为艰难。挖出的煤需要运出交易,有些人从事背煤、卖煤生计。城市、乡村均有煤铺经营事例,饭店、饭铺使用煤做燃料,民间家庭做饭、取暖也用煤。清中叶民众以煤为生,虽然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官府较有弹性的政策,但同时也是生存的压力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中叶 民众 日常生活 主雇关系
下载PDF
清代前中期四川地区女性的教育途径——以清嘉庆《四川通志》为中心的考察
7
作者 周一叶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1期21-24,共4页
清嘉庆年间常明、杨芳灿等修纂的《四川通志》作为一部综合性地方志,详尽记录了四川的地理、历史、文化等多方面情况,其中对于女性教育的记述虽然不多,但反映了当时四川女性教育的概貌。清代四川女性教育普遍处于边缘化状态,受限于当时... 清嘉庆年间常明、杨芳灿等修纂的《四川通志》作为一部综合性地方志,详尽记录了四川的地理、历史、文化等多方面情况,其中对于女性教育的记述虽然不多,但反映了当时四川女性教育的概貌。清代四川女性教育普遍处于边缘化状态,受限于当时的社会观念和经济条件,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极为有限,教育途径以家庭私塾教育为主,教育内容为女红、祭礼、传统美德等。部分士族家庭或有例外,会给女性提供传统家庭教育外的艺术教育,出现了一批才女。女性教育对当时社会及后世有一定的影响,具有特定的历史和性别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前中期 四川地区 《四川通志》 女性教育
下载PDF
清末民初“新名词”的流行与文学革命
8
作者 张向东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6期109-126,共18页
自鸦片战争以来,尤其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以来,随着中外人员交往的日益频繁,新事物、新思想不断进入中国,产生了许多表现新事物、新概念的新名词。这些新名词产生以后,一方面是有识之士和普通大众的广泛使用,另一方面则是保守势力的反对... 自鸦片战争以来,尤其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以来,随着中外人员交往的日益频繁,新事物、新思想不断进入中国,产生了许多表现新事物、新概念的新名词。这些新名词产生以后,一方面是有识之士和普通大众的广泛使用,另一方面则是保守势力的反对和攻击。新名词在这种既受欢迎又被抵制的环境中,逐步渗透到汉语词汇系统中。这些新名词,既在观念层面,也在语言形式层面,极大地改变了现代汉语词汇体系,为文学革命的成功和新文学的发生奠定了语言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新名词 文学革命 新文学
下载PDF
新名词、外来语与清末的“新小说”--以《新中国未来记》《东欧女豪杰》《自由结婚》为例
9
作者 张向东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7-63,共7页
清末具有革新倾向的小说,在词汇方面,大胆创造、引进和使用了很多表现新事物、新思想、新行为的新名词与外来语。这些新词汇,无论是在思想内容层面,还是在语言形式层面,都改变了旧文学的主题与文体。通过对三部清末“新小说”文本中使... 清末具有革新倾向的小说,在词汇方面,大胆创造、引进和使用了很多表现新事物、新思想、新行为的新名词与外来语。这些新词汇,无论是在思想内容层面,还是在语言形式层面,都改变了旧文学的主题与文体。通过对三部清末“新小说”文本中使用新名词、外来语的统计分析,发现这些“新小说”在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两个方面逐渐显露出现代特征。这从一个侧面可以说明清末的文学在新词汇的创造和使用方面为后来的“五四”文学革命在语言层面作出了开拓性、奠基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名词 外来语 清末 新小说
下载PDF
清中后期边疆地方志的土司书写与权力表达——以桂西道光《白山司志》与光绪《百色厅志》为例
10
作者 秦浩翔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90-101,共12页
道光《白山司志》与光绪《百色厅志》是清中后期桂西地区编纂的两部特色鲜明的地方志,修志者均对本地世袭土司予以突出记载。然而,由于时代背景以及话语权归属的不同,两部志书的土司书写又存在明显差异。王氏土司掌握道光《白山司志》... 道光《白山司志》与光绪《百色厅志》是清中后期桂西地区编纂的两部特色鲜明的地方志,修志者均对本地世袭土司予以突出记载。然而,由于时代背景以及话语权归属的不同,两部志书的土司书写又存在明显差异。王氏土司掌握道光《白山司志》的编纂话语权,能够在志书中对其家族形象加以建构和美化,以此巩固其世袭地位;光绪《百色厅志》由流官主导编纂,尽管志书同样对土官家族的功绩加以肯定,但其评价则较为客观,同时对于土官的罪行亦予以强烈批判,体现出修志者宣扬朝廷威严、加强改流地区社会控制的深层目的。无论是土官家族,还是朝廷流官,均充分借助官方政治语言,在国家认同的语境下,创造出自己需要的文本,地方志成为其表达话语权的文化资源,以及建构地方历史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中后期 边疆社会 方志编纂 桂西土司 权力表达
下载PDF
清中晚期黔西北地区“大定文化中兴”现象论略
11
作者 李灶 杨庆鹏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43-153,共11页
改土归流后,黔西北地区的土司政权被流官治理取代,大批的文人举子来到黔西北,带来了儒家诗教文化,并在黔西北大地上广泛传播开来,与地方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相融合,经过孕育发展,在清中晚期赫然呈现了一个神奇的“文化... 改土归流后,黔西北地区的土司政权被流官治理取代,大批的文人举子来到黔西北,带来了儒家诗教文化,并在黔西北大地上广泛传播开来,与地方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相融合,经过孕育发展,在清中晚期赫然呈现了一个神奇的“文化中兴”现象。这一现象典型的特征是“流官”文化圈、本土文化圈、黄宅中友人圈的形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一流的文人阵容,吸引了黔北、黔中、湘中等文化名流的融入,一时人文蔚起,名家辈出,甚至形成了一个横跨黔西北、黔北、黔中、湘中的横向文化带,影响深远。以“品牌”团队和突出的核心成果,推动了黔西北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推进了地方的教育发展与文明进步,培养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地方文人。这一文化现象,为我们研究黔西北文化与文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与全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中晚期 黔西北地区 大定文化中兴 《大定府志》
下载PDF
近2 ka河西走廊及毗邻地区沙漠化过程的气候与人文背景 被引量:54
12
作者 王乃昂 赵强 +1 位作者 胡刚 谌永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5-100,共6页
根据古城废弃、湖泊退缩、频降尘期等发生时代的相对一致性,确定历史时期河西走廊沙漠化过程存在3次大发展时期,即南北朝、唐末五代和明清两朝,它们均对应近2ka来的气候干冷阶段。清代中期河西走廊人口密度突破了干旱地带人口压力的&qu... 根据古城废弃、湖泊退缩、频降尘期等发生时代的相对一致性,确定历史时期河西走廊沙漠化过程存在3次大发展时期,即南北朝、唐末五代和明清两朝,它们均对应近2ka来的气候干冷阶段。清代中期河西走廊人口密度突破了干旱地带人口压力的"临界指标",水资源利用率超过40%,是晚近沙漠化土地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沙漠化过程 气候干冷 人类活动 清代 湖泊 人口密度
下载PDF
清代中晚期山地种植玉米引发的水土流失及其遏止措施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祥稳 惠富平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21,共9页
清代中晚期,我国渭河至黄河下游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范围内,人们广泛开垦山地,种植玉米,许多地方出现了“遍山漫谷皆包谷”的景象。大面积的山地开垦和玉米种植,破坏了原有的自然植被,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在不同地区,官方和民间对... 清代中晚期,我国渭河至黄河下游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范围内,人们广泛开垦山地,种植玉米,许多地方出现了“遍山漫谷皆包谷”的景象。大面积的山地开垦和玉米种植,破坏了原有的自然植被,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在不同地区,官方和民间对开山种玉米的利弊有不同认识。在四川、湖北、湖南等省,政府对开辟荒山种植玉米的行为基本上是听之任之;但在浙江、皖南和陕南等地,政府和民间曾采取多种积极措施,遏止山地种植玉米引发的水土流失,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中晚期 山地 玉米生产 水土流失 遏止措施
下载PDF
清代中晚期山地广种玉米之动因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祥稳 惠富平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4-38,72,共6页
16世纪初玉米由美洲传入我国。清代中晚期,玉米在我国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范围内不宜传统五谷的山田坡地获得普遍推广和大规模种植。促成此期玉米在我国山地广泛种植的主要动因有四:一是玉米耐旱、耐寒、喜沙质土壤,生物特性适合山... 16世纪初玉米由美洲传入我国。清代中晚期,玉米在我国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范围内不宜传统五谷的山田坡地获得普遍推广和大规模种植。促成此期玉米在我国山地广泛种植的主要动因有四:一是玉米耐旱、耐寒、喜沙质土壤,生物特性适合山地的气温、水利和土壤条件;二是清代乾、嘉、道时期垦荒政策的刺激;三是山区外来人口对山地所有者的利益诱惑;四是市场对玉米的逐步认可和在价格上对玉米生产的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中晚期 山地 玉米 作物推广
下载PDF
1766-1911年黄河上中游5-10月降雨量重建 被引量:8
15
作者 潘威 庄宏忠 李卓仑 《地球环境学报》 2011年第1期285-290,共6页
根据清代万锦滩水位志桩的伏秋汛期(5-10月)涨水水位记录,建立了1766-1911年黄河三门峡断面径流量(m^3)序列,再根据三门峡断面径流量与黄河上中游10站点面积加权降雨量关系,重建了1766-1911年黄河上中游5-10月降雨量(mm)序列。该序列显... 根据清代万锦滩水位志桩的伏秋汛期(5-10月)涨水水位记录,建立了1766-1911年黄河三门峡断面径流量(m^3)序列,再根据三门峡断面径流量与黄河上中游10站点面积加权降雨量关系,重建了1766-1911年黄河上中游5-10月降雨量(mm)序列。该序列显示出19世纪中期之后研究区伏秋汛期降雨持续减少,进入20世纪后有所回升。降雨量波动与根据江淮梅雨长度、SLP记录等资料反映的夏季风强度变化基本对应;小波分析则显示本区伏秋汛期降雨量存在明显的50 a周期;在多年际尺度上与指征ENSO强度的UEP指数具有较明显的反相位关系,El-Nino年降雨量放大,La-Nina年则降雨量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中游 降雨量 汛期 清代
下载PDF
唐代长江上中游地区的岁时节令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礼堂 熊燃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52-758,共7页
唐朝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其节日文化异彩纷呈。唐朝长江上中游地区的岁时节令是以年度为周期循环往复的全民性文化生存方式,它是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集中展示方式,它蕴藏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唐代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岁时节令是... 唐朝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其节日文化异彩纷呈。唐朝长江上中游地区的岁时节令是以年度为周期循环往复的全民性文化生存方式,它是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集中展示方式,它蕴藏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唐代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岁时节令是关系到国民长久性生活方式的重要文化制度,也是关于民生的大事。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珍惜与保护,不仅是对民众情感要求的尊重和对民众精神利益的维护,而且有助于达成民众情感的和谐,也必将产生强大的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岁时节令 唐代 长江中上游
下载PDF
明清时期长江中游地区的溺女问题初探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美英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1-805,共5页
明清时期长江中游地区溺女成风,无论是官府的禁止还是民间的劝诫,都不能阻止溺女风气的蔓延。其原因在于:经济拮据,抚养维艰;陪嫁丰厚,无力支付;贵男贱女的观念作祟。溺女导致了男女比例的失调,从而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许多男子不能婚... 明清时期长江中游地区溺女成风,无论是官府的禁止还是民间的劝诫,都不能阻止溺女风气的蔓延。其原因在于:经济拮据,抚养维艰;陪嫁丰厚,无力支付;贵男贱女的观念作祟。溺女导致了男女比例的失调,从而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许多男子不能婚配而鳏居终身,引起了社会的不安定;助长了买婚卖婚的风气;抑制了人口的自然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溺女 长江中游地区 明代 清代
下载PDF
清中晚期中国生态严重退化的思考——兼论“摊丁入地”政策与长城生态功能消失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史威 朱捷 +1 位作者 张静 田晓四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6-90,共5页
清代中期因“摊丁入地”政策的刺激,人口激增,中国PRED关系严重失衡。长期、大范围的坡地和非宜农地被开垦,导致了一次中国封建农业时代范围最广、破坏最严重的生态退化过程。与此同时,长城生态功能的消失进一步扩大并加深了退化过程。... 清代中期因“摊丁入地”政策的刺激,人口激增,中国PRED关系严重失衡。长期、大范围的坡地和非宜农地被开垦,导致了一次中国封建农业时代范围最广、破坏最严重的生态退化过程。与此同时,长城生态功能的消失进一步扩大并加深了退化过程。从系统角度分析,支撑庞大人口的物质、能量基础不是来自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NSECS)之外,也不是通过提高系统效率,而是转嫁于生态。转嫁源自农民对耕地的过度依赖关系,其根源则在于传统生产方式和文化惯性。NSECS子系统耦合导致正反馈效应,使生态长期处于退化的困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中晚期 人口过剩 生态退化
下载PDF
清末民初中小学教授案的兴起及其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来恩 黄山 《基础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0-67,共8页
清末民初,为了适应新学制的需要,教师开始使用教授案解决班级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基于对清末民初中小学教授案的编制与使用情况、内容与特点的历史考察,研究表明教案撰写作为一项专业活动,离不开充分的资料与共同体协作,同时需要处理好... 清末民初,为了适应新学制的需要,教师开始使用教授案解决班级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基于对清末民初中小学教授案的编制与使用情况、内容与特点的历史考察,研究表明教案撰写作为一项专业活动,离不开充分的资料与共同体协作,同时需要处理好教学过程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中小学 教授案 赫尔巴特
下载PDF
清末中学数学教科书发展及其特点 被引量:10
20
作者 代钦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4-119,共6页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颁布施行以后,中学数学教科书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呈现出宏观上的新颖性、多元性和合作性。在微观的编排和数学符号的使用方面有以下几种形式:(1)竖排编写形式,数学符号全部是中国传统数学符号;(2)横竖混合...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颁布施行以后,中学数学教科书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呈现出宏观上的新颖性、多元性和合作性。在微观的编排和数学符号的使用方面有以下几种形式:(1)竖排编写形式,数学符号全部是中国传统数学符号;(2)横竖混合编排形式,采用西方数学符号;(3)横排编写,采用中国传统数学符号;(4)采用西方数学教科书编排形式和数学符号。内容取舍方面有"删减与添加"和"参合与融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奏定学堂章程》 中学数学教科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