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迁徙路径研究——海外苗族研究系列之一 被引量:5
1
作者 郝国强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7-64,共8页
苗族起源于中国,后经云南逐渐向东南亚迁徙,但具体时间与迁徙路线一直存疑。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文献的方法,认为苗族进入老挝的时间自明朝开始,而大量迁徙发生在1800年左右,并且是分批次分阶段从中国向老挝迁徙的:一部分通过云... 苗族起源于中国,后经云南逐渐向东南亚迁徙,但具体时间与迁徙路线一直存疑。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文献的方法,认为苗族进入老挝的时间自明朝开始,而大量迁徙发生在1800年左右,并且是分批次分阶段从中国向老挝迁徙的:一部分通过云南沿三条路径迁入老挝;一部分通过越南进入。在迁徙的过程中苗族形成了集尚武、追求自由、祖先崇拜为一体的民族精神,这一精神也逐渐内化为族群的无形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挝苗族 分布格局 迁徙 民族精神
下载PDF
广西融水苗人族源探析——兼论族群主观认同、族属客观标示与族群认同变迁 被引量:4
2
作者 袁同凯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3-60,共8页
有学者认为,由于“族群”是由血统、遗传决定的,不能自由地选择,而"文化"是可以选择与改变的,因而,族群的自我认同与族属的客观标示之间往往存在着某些层面上的矛盾与冲突。本文试图以苗人居住相对集中的广西融水县红水乡为例... 有学者认为,由于“族群”是由血统、遗传决定的,不能自由地选择,而"文化"是可以选择与改变的,因而,族群的自我认同与族属的客观标示之间往往存在着某些层面上的矛盾与冲突。本文试图以苗人居住相对集中的广西融水县红水乡为例,讨论虽然人们在认同现有族属的同时,也在追溯其久远历史记忆中祖先的渊源。但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境遇下,族群认同感往往是随着社会生存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的边界往往具有可变性,而不是不能自由选择的。因此,族群主观认同与客观标示是可以兼容并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认同 族源 迁徙 苗族
下载PDF
苗族向滇东南和中印半岛北部迁徙的方式与特点 被引量:2
3
作者 娄自昌 蒙永乐 《文山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47-51,共5页
苗族从贵州向滇东南和中印半岛北部的迁徙有许多鲜明的特点:既有因战乱引发的短时期内的大规模迁徙,也有因经济原因引发的零散但持续不断的迁徙;主要迁往山区和半山区,而很少迁到河谷、平坝和城镇;迁来后,有的很快实现定居,有的仍长期... 苗族从贵州向滇东南和中印半岛北部的迁徙有许多鲜明的特点:既有因战乱引发的短时期内的大规模迁徙,也有因经济原因引发的零散但持续不断的迁徙;主要迁往山区和半山区,而很少迁到河谷、平坝和城镇;迁来后,有的很快实现定居,有的仍长期迁徙不定;迁徙方向主要朝向西南,但也普遍存在着从中印半岛北部向北迁入滇东南或从滇东南返回贵州的情况;迁徙中既形成了与滇东南和中印半岛北部各族大杂居的局面,也形成了许多小聚居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迁徙 方式和特点 滇东南与中印半岛
下载PDF
清代苗族跨国迁徙路径考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秀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52-260,共9页
明末清初,部分苗族开始外徙,进入今天东南亚的越南、老挝以及泰国等国家。苗族在清代的跨国迁徙过程中,最先进入的国家是越南,早中期主要从广西迁出,晚期则主要从云南迁出。进入越南的苗族,一部分在19世纪初期开始进入老挝北部地区。稍... 明末清初,部分苗族开始外徙,进入今天东南亚的越南、老挝以及泰国等国家。苗族在清代的跨国迁徙过程中,最先进入的国家是越南,早中期主要从广西迁出,晚期则主要从云南迁出。进入越南的苗族,一部分在19世纪初期开始进入老挝北部地区。稍晚时期,也有苗族直接从中国进入老挝。从两个不同方向进入老挝的苗族,很快就遍布老挝的北部山区,并在19世纪晚期开始越过湄公河进入泰国北部地区。至清末,进入越南、老挝、泰国北部山区的苗族,已发展成为这些国家北部山区最为重要的族群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苗族 跨国迁徙 迁徙路径
下载PDF
18世纪末~20世纪中叶苗族向滇东南和中印半岛北部迁徙的政治与经济因素 被引量:3
5
作者 娄自昌 《文山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51-55,共5页
18世纪末~20世纪中叶苗族向滇东南和中印半岛北部的迁徙既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就政治原因而言,主要是苗族卷入其中的乾嘉起事、"咸同变乱"引发了苗族的大规模迁徙。就经济原因而言,一方面,刀耕火种的游耕农业使得相当... 18世纪末~20世纪中叶苗族向滇东南和中印半岛北部的迁徙既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就政治原因而言,主要是苗族卷入其中的乾嘉起事、"咸同变乱"引发了苗族的大规模迁徙。就经济原因而言,一方面,刀耕火种的游耕农业使得相当一部分苗族人口长期处于向西南迁徙的状态,以不断寻找新的可耕地;另一方面,玉米的引进和推广使得滇东南和中印半岛北部尚未开垦的广大山区半山区成为可耕地,不断吸引着大量苗族人口迁徙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迁徙 刀耕火种 玉米 滇东南 中印半岛
下载PDF
苗族迁入滇东南和中印半岛北部的早期时间考 被引量:2
6
作者 娄自昌 《文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25-29,共5页
滇东南和中印半岛北部的苗族主要从贵州等地迁来,至于迁入时间,国内多数学者认为始于唐代并持续到宋、元、明、清,但这种观点并没有任何可靠的依据,因而并不可信。19世纪初以前,涉及滇东南民族情况的各种地方志都没有提到当地有苗族,提... 滇东南和中印半岛北部的苗族主要从贵州等地迁来,至于迁入时间,国内多数学者认为始于唐代并持续到宋、元、明、清,但这种观点并没有任何可靠的依据,因而并不可信。19世纪初以前,涉及滇东南民族情况的各种地方志都没有提到当地有苗族,提到这些地区有苗族的文献都出现在19世纪初以后,调查材料显示的苗族迁入时间也多在19世纪初以后,这些事实说明:苗族迁入滇东南和中印半岛北部的早期时间当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迁徙 滇东南 中印半岛 时间
下载PDF
18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苗族从贵州等地向滇东南和中印半岛北部的迁徙 被引量:1
7
作者 娄自昌 《文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26-31,共6页
18世纪末以后,苗族开始从贵州等地向滇东南和中印半岛北部大量迁徙,这种迁徙既有因战乱如乾嘉苗族起事、"咸同变乱"而引起的短时期内的较大规模迁徙,也有因经济因素如玉米的引进和推广、寻找可耕地等引发的自发零散但却持续... 18世纪末以后,苗族开始从贵州等地向滇东南和中印半岛北部大量迁徙,这种迁徙既有因战乱如乾嘉苗族起事、"咸同变乱"而引起的短时期内的较大规模迁徙,也有因经济因素如玉米的引进和推广、寻找可耕地等引发的自发零散但却持续不断的迁徙。经过一个半多世纪的持续迁徙,到20世纪中叶时,苗族最终成为滇东南和中印半岛北部分布范围非常广阔、人口众多的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迁徙 滇东南 中印半岛 过程
下载PDF
粤东民族与武陵民族迁徙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应斌 《嘉应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59-64,共6页
从迁徙路线和民族称谓、习俗信仰等方面看,武陵地区的巴虫延、苗族、客家与粤东虫延、畲、瑶和客家有着多重的复杂联系。
关键词 [延虫]民 畲族 瑶族 客家 土家族 苗族 民族迁徙
下载PDF
瑶苗西迁“三危”
9
作者 莫金山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7-173,共7页
尧舜时期,瑶苗居于汉水和江汉平原,是"三苗"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在"丹水之战"中被尧舜打败,受到惩罚,约一万人被强行西迁。他们从荆州出发,经襄阳、南阳、洛阳,然后向西迁移,溯渭河到达甘肃的天水地区居住。
关键词 苗瑶 迁徙 三危
下载PDF
苗族信仰与其生计方式的相关性分析——以《苗族古歌》“蝶”“鸟”为研究中心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敬娜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3期139-145,共7页
从贵州省黔东南地区流行的《苗族古歌》,特别是从《苗族古歌》的“蝶”与“鸟”的角度可以考察苗族生计方式的发展与变化。首先,蝴蝶妈妈出生于枫香树的树心,这表明枫香树心的神圣性,而这实质是苗族对中空型事物的崇拜;其次,枫香树崇拜... 从贵州省黔东南地区流行的《苗族古歌》,特别是从《苗族古歌》的“蝶”与“鸟”的角度可以考察苗族生计方式的发展与变化。首先,蝴蝶妈妈出生于枫香树的树心,这表明枫香树心的神圣性,而这实质是苗族对中空型事物的崇拜;其次,枫香树崇拜和蝴蝶崇拜反映的是苗族采集生计方式;最后,鹡宇帮蝴蝶孵卵的内容,反映了苗族发展和推广稻作农业的迫切现实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信仰 生计方式 苗族古歌
下载PDF
东南亚苗学中“苗人”的“民族与族群”问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金元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20-24,共5页
在我国的学术传统或一些学者的译介作品里,许多学者往往居于本土的实际情况而以中国的"民族"标准去划分那些已经融入西方世界且发生变迁了的族群,从而把问题带向"民族中心论"的巨大误区。从"民族与族群"... 在我国的学术传统或一些学者的译介作品里,许多学者往往居于本土的实际情况而以中国的"民族"标准去划分那些已经融入西方世界且发生变迁了的族群,从而把问题带向"民族中心论"的巨大误区。从"民族与族群"两者概念的关联以及东南亚各国"苗人"群体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些跨国分布在不同国家的"苗人"群体,它们缺乏共同的政治机构基础,并且它们迁出之时,皆在中国民族识别工作之前。因此,把他们称之为"苗族",不大符合学理的推导。他们之中,不仅包含了自称为"Hmong"的支系,也有自称qa33nau24、mhu33等的群体,显然,用"苗人"这个概念也许更宽泛、更具包容性一些。此外,在东南亚各国,"苗人"群体从属于不同国家,虽然在他者的构建中呈现出不同的认定,但在族源、宗教信仰、语言、生活习俗等一系列文化上却强烈地具有一种"自觉为我"的自我认同。因此,"族群"的概念应该比"民族"更加适用于描述东南亚"苗人"的实际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 苗人 民族 族群
下载PDF
2018年苗族文化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志靖 伊纪民 《文山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46-51,共6页
从苗族的起源与迁徙、传统工艺、民居与建筑、民间艺术、文学、宗教文化、婚葬文化、语言文字等多个角度对2018年苗族文化研究状况加以回顾和总结。当前苗学研究不仅呈现出固化倾向,而且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应打破学术视野的限制,扩大... 从苗族的起源与迁徙、传统工艺、民居与建筑、民间艺术、文学、宗教文化、婚葬文化、语言文字等多个角度对2018年苗族文化研究状况加以回顾和总结。当前苗学研究不仅呈现出固化倾向,而且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应打破学术视野的限制,扩大研究范围,加大研究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 起源与迁徙 传统工艺 民间艺术 宗教文化 语言文字
下载PDF
贵州苗族迁徙史之特点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翁家烈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3,共3页
苗族在不同时期、不同方向入住贵州,给贵州输入了新的民族成分,为贵州增添了规模庞大的劳动生力军,为贵州山区的开发、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而广泛的历史性贡献。苗族迁入贵州,有其独自的特点和意义。
关键词 苗族 迁徙 历史 特点
下载PDF
滇东北次方言苗族口碑文化中的民族大迁徙探微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全星 《昆明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00-107,共8页
以苗族口碑文化为依据,结合其他民族的相关文献记载,展开对滇东北次方言苗族迁徙史的研究,发现该族群经历了五次民族大迁徙,按照地域变迁排列为:西北地区→华北平原→丹江和汉水中游一带→陇西地区—金沙江南岸地区→黔西北→滇东、滇... 以苗族口碑文化为依据,结合其他民族的相关文献记载,展开对滇东北次方言苗族迁徙史的研究,发现该族群经历了五次民族大迁徙,按照地域变迁排列为:西北地区→华北平原→丹江和汉水中游一带→陇西地区—金沙江南岸地区→黔西北→滇东、滇东北和滇东南,其迁徙过程具有三个特点:一为战争是迁徙的主要原因;二是以整个部族集体迁徙方式进行;三则迁徙时空跨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北苗族 口碑文化 民族迁徙
下载PDF
源出少昊帝 来自君子国——畲族族源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锦树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22-26,共5页
远古时,东夷族的太昊、少昊和蚩尤部落联盟,在涿鹿败于华夏族的黄帝、炎帝部落联盟后,未与华夏族融合的东夷三古帝苗裔,遂先后向西、向南迁徙。南迁三苗裔又继前联盟,并以太昊裔盘瓠为总领(王),后又共尊为祖。盘瓠属下有盘、蓝、雷(婿姓... 远古时,东夷族的太昊、少昊和蚩尤部落联盟,在涿鹿败于华夏族的黄帝、炎帝部落联盟后,未与华夏族融合的东夷三古帝苗裔,遂先后向西、向南迁徙。南迁三苗裔又继前联盟,并以太昊裔盘瓠为总领(王),后又共尊为祖。盘瓠属下有盘、蓝、雷(婿姓钟)四姓。其中,盘姓出自奉龙为图腾的太昊、属瑶族,雷姓出自奉牛(后又有枫)为图腾的蚩尤、属苗族。蓝、钟等姓的畲族,则是出自奉凤为图腾的少昊族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昊 凤图腾 三苗 南迁 畲族
下载PDF
老挝苗族华人社会身份的持续生成
16
作者 鱼耀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66-74,共9页
论文梳理了苗族在老挝的本土化发展脉络,分析了他们为获取族群身份所经历的“国家化”和“社会化”过程,呈现了少数民族海外华人向国家靠拢和与社会接触的集体行动。苗族在近代自中国进入老挝生活,历经殖民政府、王国政府、共和政府等... 论文梳理了苗族在老挝的本土化发展脉络,分析了他们为获取族群身份所经历的“国家化”和“社会化”过程,呈现了少数民族海外华人向国家靠拢和与社会接触的集体行动。苗族在近代自中国进入老挝生活,历经殖民政府、王国政府、共和政府等不同阶段后,最终被当局接纳并获得完全的法定身份。期间,他们从殖民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改变粗放游耕融入现代产业,走出山地跨向国外,逐步实现从“客民”向“国民”的转变。这一过程中,在老挝的苗族通过积极调节生存策略与国家互动构建了融入本土的行动秩序,并借助生计方式转型实现了阶段性社会整合,发展出适合自我族群的实践模式,表现出身份生成的持续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挝 苗族 少数民族 海外华人 社会身份
下载PDF
海外苗学研究文献所见的中华文化认同
17
作者 向颖 《凯里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6,共6页
了解海外华人关于中华文化认同的思想动态,有利于制定科学和有效的侨务政策,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较有影响力的海外苗学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评述,旨在发掘海外华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贡献。研究发现,一方面,他们通... 了解海外华人关于中华文化认同的思想动态,有利于制定科学和有效的侨务政策,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较有影响力的海外苗学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评述,旨在发掘海外华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贡献。研究发现,一方面,他们通过追溯祖籍地中国及苗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重新评估其在西方社会的当代价值,并在破除种族歧视和身体力行的寻根实践中追寻祖籍地中国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增强他们的中华文化认同。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追溯自我族群在东南亚的寓居历史以及离散到其他西方社会的遭遇。这种对于祖籍地的精神皈依、寻根的身体实践,以及围绕故土意识所生产出来的主体性培育并增强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总之,海外苗学研究关于中华文化的认同及实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表述个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ong 主位视角 苗学研究 中华文化认同
下载PDF
从农村到城市:苗族人口流动与文化变迁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晓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44,共4页
考察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居住在中国农村的苗族人口大量流动到中国沿海各大城市工作,给人口流出地苗族文化传承带来的危机和给人口流入地苗族人身份认同以及社会适应带来的挑战。通过与从东南亚流动到美国、澳大利亚的苗族比较研究:... 考察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居住在中国农村的苗族人口大量流动到中国沿海各大城市工作,给人口流出地苗族文化传承带来的危机和给人口流入地苗族人身份认同以及社会适应带来的挑战。通过与从东南亚流动到美国、澳大利亚的苗族比较研究:一方面,在全球化现代化的背景下,中国苗族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流动与苗族从老挝流动到西方国家在相当程度上面临一些相同的问题,比如:城市生活的适应困难、传统文化的消解,以及身份认同的危机。另一方面,中国苗族也有不同的地方,即他们的流入地与流出地都处于同一个国家之内,在距离上和国家制度上提供了苗族流动者返回家乡的可能。事实上,很多苗族流动者只是打算在人生的某一阶段在异地流动,这对于中国的苗族流动者来说,他们和家乡的联系,以及与传统文化的纽带,比在异国的流动者有更多密切的关系。另外,中国苗族还面对自己的特殊性:农村苗族村寨原本是他们传统文化的储藏地,现在却出现了"空巢化"——村子里面只剩下老人、小孩和一部分妇女。中国苗族人口流动在传承传统文化和保持身份认同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和困境。如何面对全世界苗族共同遇到的传统文化消解和苗族身份认同危机,中国苗族可以更强烈的文化自觉,发挥优势化解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苗族 流动人口 文化传承 身份认同
原文传递
从苗族古歌看苗族传统林业知识 被引量:8
19
作者 覃东平 吴一文 符江潮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8-73,共6页
有“苗族古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之称的《苗族古歌》综合反映了苗族古代社会的情况。传统林业思想是其科技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古歌原文为依据 ,论述了它所反映的制种、整地、播种、移栽、砍伐、使用等的全过程。展现了苗族... 有“苗族古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之称的《苗族古歌》综合反映了苗族古代社会的情况。传统林业思想是其科技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古歌原文为依据 ,论述了它所反映的制种、整地、播种、移栽、砍伐、使用等的全过程。展现了苗族为丰富祖国林业文化所做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 古歌 林业思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