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Reading R, C. Fang's Book Gleanings from Tao Yuan-ming (Prose & Poetry)
1
作者 Wang Yao 《外国语》 1980年第4期4-6,共3页
Tao Yuan-m,born in the later periodof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365-427),.adistinguished poet of ancient China. romearly youth he lived through a series of politi-
关键词 BOOK PROsE Fang’s Book Gleanings from tao Yuan-ming On Reading R poetry
原文传递
陶渊明的田园美学思想及其对后世园林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凯旋 王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89-193,共5页
介绍了陶渊明的生平及代表性的田园诗作,归纳了陶渊明清淡自然、笃意真古、气韵生动的田园美学思想,总结分析了其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田园风格、士人园林的开创、生态人文思想的共融、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法以及对东方园林的指导意义等方... 介绍了陶渊明的生平及代表性的田园诗作,归纳了陶渊明清淡自然、笃意真古、气韵生动的田园美学思想,总结分析了其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田园风格、士人园林的开创、生态人文思想的共融、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法以及对东方园林的指导意义等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陶渊明 田园诗 田园美学 士人园林
下载PDF
论陶诗的诗学意义——对冲淡诗美范型确立过程的考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勉 李丽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6-91,共6页
陶诗的诗学意义在于陶渊明创造了独特的冲淡诗美范型。这一诗美范型的确立有一个过程,晚唐司空图对陶诗的研究是关键。司空图之前的评陶、论陶大体属于陶诗风格的体认阶段;司空图依据陶诗以及与陶诗风格相近的王维、韦应物的诗歌,提出&q... 陶诗的诗学意义在于陶渊明创造了独特的冲淡诗美范型。这一诗美范型的确立有一个过程,晚唐司空图对陶诗的研究是关键。司空图之前的评陶、论陶大体属于陶诗风格的体认阶段;司空图依据陶诗以及与陶诗风格相近的王维、韦应物的诗歌,提出"冲淡"的诗美概念,使之成为一种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理想风格范型。司空图之后,苏东坡既评陶又和陶,一方面对陶诗之美有高度的概括和精细的辨析,深化了司空图的诗学理念;另一方面又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对陶诗进行全面的赓和,使陶诗所代表的诗学理想落实为一种诗学实践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诗 冲淡 诗美范型 诗学意义
下载PDF
陶渊明与屈原及《楚辞》之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魏耕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66,共10页
陶渊明诗歌与屈原及《楚辞》本属两种不同的审美趋向。然而屈辞的虚拟人物对话,反映思想之困惑,飞鸟、菊、兰、车舆、树木的比兴,反映人格独立与理想追求的历程,以及楚辞作品中的大量语词,多见之于陶诗。屈原与《楚辞》都与陶诗有着种... 陶渊明诗歌与屈原及《楚辞》本属两种不同的审美趋向。然而屈辞的虚拟人物对话,反映思想之困惑,飞鸟、菊、兰、车舆、树木的比兴,反映人格独立与理想追求的历程,以及楚辞作品中的大量语词,多见之于陶诗。屈原与《楚辞》都与陶诗有着种种密不可分的联系,共同显示了陶屈艺术精神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诗歌 屈原 《楚辞》 虚拟
下载PDF
古典诗歌注释与农村生活经验——以陶渊明、黄庭坚诗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邓小军 《晋阳学刊》 CSSCI 2010年第4期96-102,共7页
农村生活经验,往往能和陶渊明田园诗以及其他与田园相关的古典诗歌相印证。历代的注释,可能由于注家不太熟悉农村生活,偶有注释不够充分或者注释错误之处。本文讨论陶渊明诗、黄庭坚诗注释数例,意在说明农村生活经验与农业生产知识,对... 农村生活经验,往往能和陶渊明田园诗以及其他与田园相关的古典诗歌相印证。历代的注释,可能由于注家不太熟悉农村生活,偶有注释不够充分或者注释错误之处。本文讨论陶渊明诗、黄庭坚诗注释数例,意在说明农村生活经验与农业生产知识,对于鉴赏中国古典诗歌尤其田园诗应该是有益的。但这并不是说为了鉴赏古典诗歌,必须要有农村生活经验,因为那些经验已经记录在古今的农学文献里,成为容易获得的知识。中国古典诗歌往往具有写实的性格和深厚的生活气息,因此,鉴赏古典诗歌往往需要多方面的知识条件。农村生活经验及农业生产知识,只是鉴赏相关古典诗歌的必要知识条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歌注释 农村生活经验 陶渊明诗 黄庭坚诗
下载PDF
“自为一源”:许学夷《诗源辩体》中的陶诗论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征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33-37,共5页
在明代文学复古运动中,陶诗几乎一直没有得到正确的评价。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虽然确立了陶诗批评的艺术标准,但其后的前、后七子派及其后学却没有继承之,他们提出"诗弱于陶"的观点,并视陶诗为"偏格",斥陶诗于古... 在明代文学复古运动中,陶诗几乎一直没有得到正确的评价。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虽然确立了陶诗批评的艺术标准,但其后的前、后七子派及其后学却没有继承之,他们提出"诗弱于陶"的观点,并视陶诗为"偏格",斥陶诗于古诗宗法对象之外。在明代复古诗学进程中,真正走出陶诗批评困境的是晚明的许学夷。面对七子派及胡应麟等人在"古体宗汉魏"的诗学宗尚影响下所形成的"诗弱于陶"以及陶诗属"偏门"的传统观念,许学夷推崇陶诗之自然风格,提出陶诗"自为一源"的论调,并进而指出陶诗之"流",实属难能可贵,这也反映出明代复古诗学演进过程中对陶诗批评的自我调节与逐渐体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学夷 《诗源辨体》 陶诗批评 “自为一源”
下载PDF
“起承转合”译,“传神达意”宜 被引量:2
7
作者 蔡华 《大连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117-121,共5页
陶渊明诗文的朴真与恬淡通过其诗中的"神"字与"意"字跃然纸上。无论是陶渊明诗文中的"神"字,还是其中的"意"字,与译者而言,都是中古文化"神意"不可违的翻译对象。汪榕培教授运"... 陶渊明诗文的朴真与恬淡通过其诗中的"神"字与"意"字跃然纸上。无论是陶渊明诗文中的"神"字,还是其中的"意"字,与译者而言,都是中古文化"神意"不可违的翻译对象。汪榕培教授运"起承转合"之译笔,使陶渊明之"神"、"意"历久弥新,"传神与达意"比肩而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神”与“意” “起承转合”译 “传神达意”宜
下载PDF
论苏轼《和陶诗》的创作缘由 被引量:1
8
作者 柯镇昌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北宋时,陶渊明的地位被推向了顶峰。苏轼在时人的感召下,对陶渊明有着特殊的感识。他平生尤其是晚年之所以创作大量的《和陶诗》,源于其与陶渊明在许多方面存在着相通之处:两人都曾胸怀大志,关心黎民百姓,希望建功立业;都是感情丰富、... 北宋时,陶渊明的地位被推向了顶峰。苏轼在时人的感召下,对陶渊明有着特殊的感识。他平生尤其是晚年之所以创作大量的《和陶诗》,源于其与陶渊明在许多方面存在着相通之处:两人都曾胸怀大志,关心黎民百姓,希望建功立业;都是感情丰富、注重情趣之人;在挫折中都能表现出达观的人生态度;都具有真率自然、不拘一格之性格;都具有共同的诗学观点。但苏轼的《和陶诗》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模拟,其中既有对陶的认同,也有对自身精神的一种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陶渊明 和陶诗 创作 超越
下载PDF
苏轼和陶诗与刘因和陶诗异同论 被引量:1
9
作者 高文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11期48-51,共4页
宋代贬谪文人苏轼与元代隐逸诗人刘因,均以创作了大量的和陶诗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特异的文化现象。苏、刘和陶诗在注重遵循步韵而和的原则以外,尤其注重自我情感的宣泄,在和唱之中表现各自不同的心境,折射出各自所处不同时代的特征... 宋代贬谪文人苏轼与元代隐逸诗人刘因,均以创作了大量的和陶诗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特异的文化现象。苏、刘和陶诗在注重遵循步韵而和的原则以外,尤其注重自我情感的宣泄,在和唱之中表现各自不同的心境,折射出各自所处不同时代的特征。和陶诗实则为他们借陶以翻己新声、抒己怀抱的一种文学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刘因 和陶诗 异同
下载PDF
试论陶渊明自然思想与陶诗之自然美
10
作者 吴莹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89-93,共5页
陶渊明生活于玄学盛行时期,玄学中尊重个体人格,肯定自然人性的思想深深地影响到他,"自然"成为指导陶渊明生活和创作的最高准则。他从容地实践着崇尚自然的主张,使得他的生活和诗歌皆接近于自然化的境地。
关键词 陶渊明 自然思想 陶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