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9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ivil Society in Traditional China: Governance and Ownership System——Evidence from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Public Facilities in the Qing Dynasty
1
作者 Long Denggao Yi Wei Wang Zhenghua 《China Economist》 2019年第5期81-95,共15页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bridge council and free ferry services as the private organizers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the Qing Dynasty, uncovers the legal entity ownership system and governance model wi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bridge council and free ferry services as the private organizers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the Qing Dynasty, uncovers the legal entity ownership system and governance model with China's native origin, and reveals the attribut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wnership by legal entities in China's traditional era. Bridge councils and free ferry services are non-profit and non-government public-interest institutions, whose members were elected by local communities. These councils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fundraising, construction, and long-term maintenance and operation of public facilities and infrastructure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They adopted open and transparent management procedures and could coordinate cross-jurisdictional affairs and mediate disputes. They possessed independent assets such as lands and fund reserves, and such exclusive legal-entity ownership received protection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under the laws. Such form of legal-entity ownership provided the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lans, temples, charitable groups, academies of classical learning, and various associations and societies. These self-organizing groups demonstrate remarkable mobiliz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and institutional creativity of civil society in traditional China. They served as a link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communities and played a unique and active role in maintaining social order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blic facilities OWNERSHIP by LEGAL entities CIVIC organizations governance structure social order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下载PDF
The Government Regulation of Economy Transformations in Terms of the Multi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2
作者 Denis Ushakov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2011年第10期930-938,共9页
In this paper, the mechanisms and principles of economic regulation from the classical and modem approaches standpoints were analyzed, the typical for world economic theory trends of the government's economic role el... In this paper, the mechanisms and principles of economic regulation from the classical and modem approaches standpoints were analyzed, the typical for world economic theory trends of the government's economic role elaboration, of the government regulatory authority, reducing in favor of market self-organization was argued. The transnationalization as a factor of government regulation mechanisms modernization was estimated and the perspectives of government and MNC interactions development in the modem world were evaluated. The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ing the government economical regul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mechanisms due to the conditions of economy globalizing, transnational business developing, technologies progressing were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vernment economy regulation the government economic competences the network of economic interactions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 government regulation innovative modernization
下载PDF
基层治理新趋势:以系统化改革破解基层治理的难题 被引量:3
3
作者 向春玲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1,共11页
随着我国走向现代化发展新阶段,基层治理也面临着现代化的转型。在此过程中,要突破基层治理在认知性、结构性和功能性方面的困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为此,基层治理改革要加强党政统筹的顶层设计,通过优化治理系统结构... 随着我国走向现代化发展新阶段,基层治理也面临着现代化的转型。在此过程中,要突破基层治理在认知性、结构性和功能性方面的困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为此,基层治理改革要加强党政统筹的顶层设计,通过优化治理系统结构、明确系统主体职责和推进数字化治理等改革措施,实现由“要素管理”向“系统治理”转变,以求增强基层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从而全面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治理困境 要素管理 系统治理 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下载PDF
服务与空间融合: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的优化路径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佃利 徐静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8,205,共14页
基层治理作为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精准切口,承载着治理重心下移的时代任务与人民期待。在基层场域实现服务与空间的融合,不仅为社区服务碎片化、空间布局分散化、邻里关系淡漠化等难题提供了破题思路,更是明确了以空间承载服务、将服... 基层治理作为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精准切口,承载着治理重心下移的时代任务与人民期待。在基层场域实现服务与空间的融合,不仅为社区服务碎片化、空间布局分散化、邻里关系淡漠化等难题提供了破题思路,更是明确了以空间承载服务、将服务嵌入空间的基层治理共同体的建设方向。以青岛市李沧区新时代邻里式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的过程为例,可归纳出“空间设施改造—服务持续嵌入—邻里精神培育”的动态优化路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识别出党建引领、资源联结、共识培育的融合机制,为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提供了规范化、可推广的解释机制与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服务 空间治理 基层治理共同体 社会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合作与创新: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基于G省J市A协会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范斌 闭珎尔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101,共12页
针对社会组织研究传统范式中过度强调政府与社会、组织与环境之间“二元对立”的倾向,文章以G省J市A协会为个案,试图从合作博弈和创新理论的双重视角,通过对其转型发展过程的系统考察,阐明合作与创新对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深远意义。... 针对社会组织研究传统范式中过度强调政府与社会、组织与环境之间“二元对立”的倾向,文章以G省J市A协会为个案,试图从合作博弈和创新理论的双重视角,通过对其转型发展过程的系统考察,阐明合作与创新对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深远意义。研究发现,A协会之所以能够从一个“草根组织”成功转型为当地发展势头强劲的志愿服务机构,关键在于它主动选择了合作与创新的行动策略。通过这一典型案例发现,一方面,社会组织的合作行为在中国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和文化优势,使之能够被纳入国家治理的总体框架而得以有效地实现;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创新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基础、深厚的文化积淀、迫切的现实需要和强大的实践主体,加之创新内容和形式的多元性特征,使之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更大可能性和可行性。因此,坚持合作与创新“两条腿走路”,是社会组织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国家治理 基层治理 治理现代化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社区治理共同体公共精神的重塑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珊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69-78,共10页
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构建,要求以公共精神维系治理主体相互合作、资源共享、相互信任和依赖的关系,公共精神和共同体是一种双向互构的关系。然而,现代社会的个人本位原则削弱了共同体的价值和整体性的公共精神。本文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 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构建,要求以公共精神维系治理主体相互合作、资源共享、相互信任和依赖的关系,公共精神和共同体是一种双向互构的关系。然而,现代社会的个人本位原则削弱了共同体的价值和整体性的公共精神。本文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区治理共同体,通过溯源西方国家文化环境中生长出的公共精神经典理论,从中国传统社会中寻找公共精神的基础根基,分析和重塑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契约型公共精神。与此同时,不断重组和演化的新型社区共同体又为公共精神的培育和塑造提供新的载体和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会治理 共同体 公共精神 有机团结
下载PDF
社会治理共同体视阈下基层社会心态秩序失衡及其重塑 被引量:1
7
作者 高艺霞 王小语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8,共11页
社会心态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心理基础,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能有效消解当代中国基础社会心态失序的问题。社会治理共同体与社会心态之间有机统一、相辅相成,人民性是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本质属性,基层社会心态秩序是构建社... 社会心态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心理基础,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能有效消解当代中国基础社会心态失序的问题。社会治理共同体与社会心态之间有机统一、相辅相成,人民性是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本质属性,基层社会心态秩序是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一环,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基层社会心态秩序建设的实践指向,社会治理共同体与基层社会心态秩序建设的逻辑耦合,具有本质相关性、整体联动性、互构共生性,为推动构建良好基层社会心态秩序提供了重要学理支撑。当前,基层社会治理中仍然存在因发展成果共享不足带来基层社会心态失序、“陌生人社会”带来基层社会信任危机、社会治理主体单一导致社会参与意识淡薄、基层社会心态圈层化催生群体极化现象等问题,一定程度影响并阻碍着新时代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步伐和成效。因此,亟须完善社会心态失衡的疏导机制、利用数字化手段建设社会信任、激化社会心态治理的多元参与、整合多方资源打破社会心态圈层,切实推进和谐社会心态秩序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共同体 社会心态秩序 基层治理
下载PDF
公众号赋能街镇治理的运行逻辑与机制建构——以上海市“美丽N镇”公众号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宗建 杜律衡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6,共12页
公众号赋能街镇治理既是一种治理模式的创新,亦是基层社会治理发展的一种崭新趋势。公众号赋能街镇治理的运行是技术逻辑、结构逻辑与认同逻辑的有机统一。近年来,作为国内较早提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一线城市,上海市持续探索公... 公众号赋能街镇治理既是一种治理模式的创新,亦是基层社会治理发展的一种崭新趋势。公众号赋能街镇治理的运行是技术逻辑、结构逻辑与认同逻辑的有机统一。近年来,作为国内较早提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一线城市,上海市持续探索公众号赋能街镇治理的创新模式,“美丽N镇”公众号正是街镇微信公众号赋能基层治理的典型代表。依照“技术-结构-认同”这样一种三维互动的逻辑框架,“美丽N镇”公众号以信息集散与配赋引导公众的受信模式和行为逻辑,以关系协调与双向互动实现系统性的规范、有序、合作,以组织动员与情感构建打造“治理共同体”。基于此,可以从顶层设计、内容呈现、双向互动、专业建设等维度,分别建构目标和方向精准化、效率和能级高质量、公众与政府良性互动、服务与队伍有效衔接的多维机制,从而助推公众号赋能街镇治理有效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号赋能 街镇治理 基层社会治理 创新模式
下载PDF
战略导向与国家治理:党的二十大指引下新闻传播学研究十大重点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润泽 王汉威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0,共9页
文章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涉及且为新闻传播学界所关注的十个重要政策导向话题,对其中主流及鲜明、深刻的学术观点进行梳理。具体包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 文章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涉及且为新闻传播学界所关注的十个重要政策导向话题,对其中主流及鲜明、深刻的学术观点进行梳理。具体包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过去学界较好地服务于中国自主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大局,也期待未来学界以元问题为抓手,明确知识创新的基本面向和焦点领域,将视野扎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实践,主动承担对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 中国式现代化 国际传播 社会治理
下载PDF
公共体育服务融入基层网格化管理的意义解析与路径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德浩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5,36,共8页
网格化管理是基层政府在科层制体系内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管理流程再造的创新性举措,其普及程度与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呈现出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的趋势。公共体育服务融入基层网格化管理有助于推动公共体育服务管理重心下移,有助于强化... 网格化管理是基层政府在科层制体系内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管理流程再造的创新性举措,其普及程度与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呈现出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的趋势。公共体育服务融入基层网格化管理有助于推动公共体育服务管理重心下移,有助于强化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多部门协同,有助于改善公共体育服务供需错位问题,有助于促进公共体育服务的“管监评分离”;然而,其实践层面也可能引发公共体育服务管理的形式化问题,呈现公共体育服务管理的新碎片化状态,挤压体育社会组织和市场组织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空间,弱化社区自治组织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上的作用。公共体育服务融入基层网格化管理的路径主要包括将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场地纳入网格化管理的资源库,将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嵌入网格化管理的联动中心,将体育社会组织、市场组织吸纳进网格化管理的合作框架,将社区自治与网格化管理有机衔接4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体育服务 网格化管理 基层政府 全民健身 体育社会组织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1
11
作者 庄建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95-98,共4页
乡村基层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力量。构建现代化乡村基层治理体系,是推动乡村振兴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实践,需重点把握乡村自治、乡村法治、乡村德治体系的创新发展。立足乡村基层治理实践... 乡村基层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力量。构建现代化乡村基层治理体系,是推动乡村振兴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实践,需重点把握乡村自治、乡村法治、乡村德治体系的创新发展。立足乡村基层治理实践现状,乡村地区需从强化党建引领、转变治理观念、加强治理队伍建设、设计智慧治理模式等方面入手探索现代化转型实践策略,并在党建引领下凝聚多元力量,全面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实践,以具有活力的现代化基层治理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基层治理 现代化 党建
下载PDF
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赋能国家安全的六个维度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俊男 《行政与法》 2024年第3期28-39,共1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社会治理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经验不断丰富,不仅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更是激发社会活力的重要机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社会治理从“社会建设”领域调整为“国家安全”范畴,这并非是内容的简单位移,而是社会治... 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社会治理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经验不断丰富,不仅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更是激发社会活力的重要机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社会治理从“社会建设”领域调整为“国家安全”范畴,这并非是内容的简单位移,而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全方位变迁。我国社会治理效能体现的关键在基层,核心在基层,在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视角下主要集中于制度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行动共同体、资源共同体和技术共同体六个层面。从这六个维度出发探讨国家安全和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二者之间的互动,有助于通过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不断向国家安全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会治理 国家安全 共同体 人民性
下载PDF
制度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要素 被引量:2
13
作者 包心鉴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5-35,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人民为主体和中心的现代化,是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和优势的现代化,其关键在于制度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赋予制度现代化以鲜明特质和突出优势:坚持人民至上,彰显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人民为主体和中心的现代化,是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和优势的现代化,其关键在于制度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赋予制度现代化以鲜明特质和突出优势:坚持人民至上,彰显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坚持自信自立,彰显改革性与定型化的有机统一;坚持守正创新,彰显传承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素,对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不断推进制度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核心要素,深入推进制度现代化要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确保党始终走在现代化前列;进一步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进一步完善政府治理制度体系,确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确保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制度现代化 党的领导制度 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 政府治理 社会治理制度
下载PDF
机构改革背景下社会工作参与基层治理的适应性转型
14
作者 孟亚男 林顺利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3-191,共9页
中央到地方各级社会工作部的设置势必会对社会工作参与基层治理的角色定位以及功能发挥产生根本性影响。长期以来,党政双线管理传统下的社会工作在应对基层治理的多重诉求中面临困局。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背景中“大社会工作”的格局体现... 中央到地方各级社会工作部的设置势必会对社会工作参与基层治理的角色定位以及功能发挥产生根本性影响。长期以来,党政双线管理传统下的社会工作在应对基层治理的多重诉求中面临困局。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背景中“大社会工作”的格局体现了国家对社会工作管理“由虚向实”的实践转向以及在基层治理中实现统合的工作策略,要求当前的社会工作必须“适应性”转型,在问题转换的基础上,响应党和国家的治理需求,锚定基层“软治理”的新定位,探索创新实践形态,加强“大社会工作”意义上的专业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改革 基层治理 适应性转型 大社会工作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社会建设:理论阐释、历史方位与重要举措
15
作者 王伟进 张亮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2,共9页
加强社会建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加强社会建设,需加深对一般性现代化历程的理论认识,厘清社会建设在促进社会服务供给、社会秩序维系和社会风险管控中的重要价值。要正确把握我国社会建设的历... 加强社会建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加强社会建设,需加深对一般性现代化历程的理论认识,厘清社会建设在促进社会服务供给、社会秩序维系和社会风险管控中的重要价值。要正确把握我国社会建设的历史方位,把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针对橄榄型社会结构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打造、社会韧性提升中的短板,向着公平正义、安全有序、活力韧性的美好社会目标,更加重视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良性互动。未来一段时间社会建设的重点是加强党对社会建设的领导,完善政府责任体系,畅通社会协同机制,创新居民自治机制,拓展公众参与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建设 公共服务 社会治理 社会韧性
下载PDF
合作共产与价值共创: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16
作者 谭英俊 吴欢欢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73,共10页
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既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向往的基础工程,也是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合作共产”与“价值共创”从外在赋能与内在聚合两个维度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可持续发展提供... 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既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向往的基础工程,也是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合作共产”与“价值共创”从外在赋能与内在聚合两个维度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结构支持和情感维系。“合作共产”与“价值共创”以公共服务合作共产为媒介,通过合作共产中各类社会主体的结构共嵌、合作共治和互利互惠,整合各方参与主体,缔结多方社会关系,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共同创造基于信任感、归属感和认同感等公共价值的情感理性,促进治理结构的稳定性、治理过程的参与性和治理成果的公共性,维护并持续发展社会治理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 合作共产 价值共创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建设:实践价值、内在张力与发展路径
17
作者 陈家刚 吴悠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12,共8页
基层治理是全部政治生活的基础,其核心是基层民主。建设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是在基层社会落实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具体路径,有助于完善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推动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的“接地气”发展,促进基层直接民主与基层治理相互... 基层治理是全部政治生活的基础,其核心是基层民主。建设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是在基层社会落实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具体路径,有助于完善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推动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的“接地气”发展,促进基层直接民主与基层治理相互贯通,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和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需要关注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建设面临的内在张力,即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下规范性的民主目标与民主现实之间存在的差距,制度规范与实践运作之间存在的脱节现象,主体功能与程序设计存在需要磨合的环节。构建完善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重点在于解决基层民主的制度结构环节不完整、覆盖不全面、关系不顺畅的问题,解决基层民主的理想与现实、原则与制度、稳定与发展之间的张力问题,解决基层民主的观念认知、制度意识和能力提升的实践性问题。走民主和法治之路,直面现代化发展逻辑诱发的基层问题,坚持以人为目的本身,提升基层民主制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将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民主政治 基层直接民主体系 现代化
下载PDF
中国社会心态研究的推进历程与未来展望——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8
作者 井世洁 谭旭运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4年第1期82-90,共9页
社会心态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变量,是检验社会治理效果的重要指标,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创新社会治理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本文采用CiteSpace软件以1986—2023年间收录于中国知网(CNKI)的3036篇社会心态研究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知... 社会心态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变量,是检验社会治理效果的重要指标,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创新社会治理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本文采用CiteSpace软件以1986—2023年间收录于中国知网(CNKI)的3036篇社会心态研究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研究表明:社会心态研究主要聚焦于社会转型背景下的社会心态、社会心态的治理与培育、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心态、网络视域下的社会心态等,研究推进经历了萌芽阶段(1986—2005年)、起步阶段(2006—2013年)、发展阶段(2014—2016年)、繁荣阶段(2017—2019年)和爆发阶段(2020—2023年)等五个阶段。未来,应在社会心态研究的元问题、多元群体的社会心态研究、大数据背景下的社会心态研究以及社会心态治理路径等方面进一步展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态 社会转型 社会心理建设 国家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四位一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社会伦理体系建构
19
作者 路艳娥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38,共8页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其与社会伦理具有密切联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社会伦理建构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社会伦理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合乎价值目标的建构,指导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和行为。基本...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其与社会伦理具有密切联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社会伦理建构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社会伦理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合乎价值目标的建构,指导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和行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社会伦理建构具有自身的社会伦理精神、社会伦理功能、社会伦理规范和社会伦理发展,这4个方面“四位一体”地确立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社会伦理体系。具体而言,社会伦理精神由善治、应然和认同构成,体现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人文关怀,推动其朝着有价值的方向前进;社会伦理功能由政治性、公共性和合理性构成,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中应当恪守的伦理价值准则,推动其朝着规范的方向前进;社会伦理规范由机会公平、参与公平和分配公平构成,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中的伦理职责与评价,推动其朝着科学的方向前进;社会伦理发展由制度发展、文化发展和人的发展构成,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伦理展望,推动其朝着现代的方向前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社会伦理建构以有机的形态、开放的胸怀,积极融摄社会领域的伦理因子,将其消化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中的生命养分,并在与其他领域的共生互动中实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社会伦理 善治 基层治理
下载PDF
郑杭生先生社区调查与社区建设思想研究
20
作者 黄家亮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80,共10页
从2006年开始,郑杭生先生以极大的学术热情,带领学术团队在全国各地开展了持续而广泛的社区调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社区建设思想。他对我国社区建设的实践逻辑进行了系统总结,探讨了我国社区建设特有的历史背景、时代使命,社区建设的实... 从2006年开始,郑杭生先生以极大的学术热情,带领学术团队在全国各地开展了持续而广泛的社区调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社区建设思想。他对我国社区建设的实践逻辑进行了系统总结,探讨了我国社区建设特有的历史背景、时代使命,社区建设的实质、目标和重点,以及独特路径与制度创新等。在此基础上,他还对社会资源配置模式、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和社会学的理论自觉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反思,提出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理论观点。郑杭生社区调查背后有着强烈的学术使命感和理论自觉意识,那就是探寻社区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中国经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这为构建中国社会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杭生 基层社会治理 社区治理 理论自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