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本、图像与神性再现——保罗·斯特拉的《草莓满月》解读
1
作者 王越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3期141-144,共4页
在意大利作家保罗·斯特拉创作的图像小说《草莓满月》中,故事的主人公无名氏象征着人类的自我意识,红嘴海鸥象征着理性与启蒙的力量,七个孤岛上的居民是无名氏内心世界的投射,每个角色都寓意着一种人格或心理状态。斯特拉和插画师... 在意大利作家保罗·斯特拉创作的图像小说《草莓满月》中,故事的主人公无名氏象征着人类的自我意识,红嘴海鸥象征着理性与启蒙的力量,七个孤岛上的居民是无名氏内心世界的投射,每个角色都寓意着一种人格或心理状态。斯特拉和插画师夏沃紧密配合,将文学与科技相结合,利用人工智能软件绘制书中的插画,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实现了艺术风格的多元化、审美取向的多样化。斯特拉继承了神话传说中的弃子母题,讲述了一个寻求身份、发现自我、感受到天地之间神祇的存在的故事,寓意着只有神性的美能够使人发现生命的不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满月》 隐喻 Z世代 人工智能插画 弃子
下载PDF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蓄意隐喻的识别与翻译 被引量:1
2
作者 邵璐 于亚晶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3,共13页
蓄意隐喻可通过蓄意隐喻识别程序、隐喻标记词、隐喻扩展、隐喻群多种方式进行识别。对源文本中蓄意隐喻映射关系、组成成分、扩展形式的识别并评估其蓄意性与隐喻性,可指导翻译过程中蓄意隐喻的重新架构与合成。本文以隐喻的蓄意性与... 蓄意隐喻可通过蓄意隐喻识别程序、隐喻标记词、隐喻扩展、隐喻群多种方式进行识别。对源文本中蓄意隐喻映射关系、组成成分、扩展形式的识别并评估其蓄意性与隐喻性,可指导翻译过程中蓄意隐喻的重新架构与合成。本文以隐喻的蓄意性与隐喻性强弱变化为衡量尺度,对《额尔古纳河右岸》源文本和目标文本中的隐喻进行识别与对比。重构隐喻映射关系、再现隐喻扩展形式、维持隐喻性词汇数量是保持隐喻蓄意性与隐喻性不变的合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意隐喻 蓄意隐喻识别程序 隐喻翻译 《额尔古纳河右岸》 徐穆实
下载PDF
浅析认知语言学视角下中日“月亮”隐喻
3
作者 刘千 房国铮 《西部学刊》 2023年第24期46-49,共4页
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通过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事物的隐喻表达进行研究,逐渐成为当前语言学领域的热潮。与多数人认为日常生活不需要隐喻的想法相反,隐喻无处不在,以“月亮”隐喻为例,中日两... 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通过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事物的隐喻表达进行研究,逐渐成为当前语言学领域的热潮。与多数人认为日常生活不需要隐喻的想法相反,隐喻无处不在,以“月亮”隐喻为例,中日两国均有思念、爱情和事物变化的目标域,但却因各自环境、习俗和心理特征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点,亦可见,人们日常思维和行为的概念系统本质上是隐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月亮 中日文化
下载PDF
“月亮”隐喻翻译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边立红 傅煊翔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96-100,共5页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具有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反映了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律。通过对比汉英两种语言中有关"月亮"隐喻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内涵,分析"月亮"隐喻在文学作品中的种种翻译形式,指出作为共同...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具有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反映了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律。通过对比汉英两种语言中有关"月亮"隐喻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内涵,分析"月亮"隐喻在文学作品中的种种翻译形式,指出作为共同文化符号的隐喻翻译一方面应坚持文化特殊性原则,着力保持隐喻符号包含的民族文化特色,另一方面坚持文化普遍性原则,探讨隐喻可译性的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亮 隐喻思维 汉语 英语 文化内涵 民族文化
下载PDF
论“新月”诗派的诗歌语言美追求 被引量:3
5
作者 程国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47,共8页
徐志摩诗歌创作的语言以“辞藻的繁富”著称,闻一多以“字句锻炼的精工”著称,而朱湘则以“善于融化旧诗词”和“音节的调谐”闻名。“新月”诗人通过语言的“辞趣”追求和“融化旧诗词”等方式,对新诗语言美进行了探索与实验。这种语... 徐志摩诗歌创作的语言以“辞藻的繁富”著称,闻一多以“字句锻炼的精工”著称,而朱湘则以“善于融化旧诗词”和“音节的调谐”闻名。“新月”诗人通过语言的“辞趣”追求和“融化旧诗词”等方式,对新诗语言美进行了探索与实验。这种语言美追求是针对初期新诗的“大白话”的弊端的实验,昭示了汉语诗歌写作在语言上的一种变化,即以“大白话”为特征的俗的方向向“雅”方向发展的变化。与此相一致,在审美表现上,“新月”诗人则不惧戴“型类混杂”的帽子,善于吸收其他艺术的表现方法,丰富了新诗的审美艺术,又以含蓄美追求为诗歌创作的目标,使诗歌创作成了真正的“美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诗派 诗歌语言 审美表现 比喻
下载PDF
中西方文学中月亮意象的相似性 被引量:8
6
作者 胡泽刚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34-38,共5页
月亮在西方文学和中国文学作品中通常用来象征贞洁、辉煌、忠贞不渝、美丽、爱情。另一方面它也有许多的贬义,如它有圆缺盈亏,它暗淡丑陋,它使人和动物情绪波动,它跟坏人也有联系,它靠反射太阳的光芒而发光,它冰冷,月蚀是不祥的预兆,月... 月亮在西方文学和中国文学作品中通常用来象征贞洁、辉煌、忠贞不渝、美丽、爱情。另一方面它也有许多的贬义,如它有圆缺盈亏,它暗淡丑陋,它使人和动物情绪波动,它跟坏人也有联系,它靠反射太阳的光芒而发光,它冰冷,月蚀是不祥的预兆,月亮还是一个会惩罚、报复人的形象。此外,中西方文学中还有许多与月亮有关的比喻也十分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亮 意象 褒义 贬义 比喻
下载PDF
《琵琶行》英译中“月”意象的复现与连贯 被引量:1
7
作者 胡蓉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4期56-58,共3页
月亮在古诗中一直有着特殊的地位,月亮的意象往往寄托着诗人的情感,而在西方世界,却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古诗英译中,保留月亮的意象与连贯是译者的挑战。《琵琶行》的英译,是对原诗中"月"的复现关系与月亮意象连贯的重构,更是... 月亮在古诗中一直有着特殊的地位,月亮的意象往往寄托着诗人的情感,而在西方世界,却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古诗英译中,保留月亮的意象与连贯是译者的挑战。《琵琶行》的英译,是对原诗中"月"的复现关系与月亮意象连贯的重构,更是诗人情感的映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亮意象 隐喻 琵琶行 复现 连贯
下载PDF
月亮女神:中英传统诗歌中月意象的一个认知隐喻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璇 《龙岩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19-123,共5页
月意象经常在中英文传统诗歌中出现,为许多著名诗人采用,具有深刻的隐喻内涵。语言学的认知转向后,隐喻的意义已不限于修辞学范畴。莱可夫(Lakoff)等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的本质是以"此物理解和体验彼物",是人类根本的思维... 月意象经常在中英文传统诗歌中出现,为许多著名诗人采用,具有深刻的隐喻内涵。语言学的认知转向后,隐喻的意义已不限于修辞学范畴。莱可夫(Lakoff)等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的本质是以"此物理解和体验彼物",是人类根本的思维方式之一。在这个意义上,诗歌隐喻被认为是常规隐喻的延伸,二者无本质差别。对中英文传统诗歌中的月意象进行梳理之后,不难发现这些意象的隐喻内涵有着共同的认知基础,即"女神"的神话原型。通过平行分析,建立起从源域到目标域的跨域映射,以此说明"月亮是女神"(MOON IS GODDESS)是一个对月意象进行元认知的概念隐喻,是中英文传统诗歌中月意象塑造的契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意象 概念隐喻 平行分析
下载PDF
古典诗词中“月”的比兴用法 被引量:1
9
作者 章杏玲 《黄山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12-114,共3页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作为一种比兴用法出现频率很高,意象万千,内涵极为丰富:以“月”喻人品行高洁;用“月”寄寓人世变迁;靠“月”暗示思愁别绪等等。对历朝历代诗词中“月”的比兴用法的梳理和辨析,为我们正确读解古诗词中的“月...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作为一种比兴用法出现频率很高,意象万千,内涵极为丰富:以“月”喻人品行高洁;用“月”寄寓人世变迁;靠“月”暗示思愁别绪等等。对历朝历代诗词中“月”的比兴用法的梳理和辨析,为我们正确读解古诗词中的“月”、以及在文学创作中准确把握“月”的比兴内涵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兴用法 高洁 思乡
下载PDF
禅宗“指月”之喻与《医古文》的启发式教学
10
作者 贾成祥 《中医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1020-1021,共2页
目的:探讨禅宗"指月"之喻与《医古文》启发式教学的关系。方法:引述禅宗经典与启发式教学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禅宗"指月"之喻与《医古文》之启发式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妙。
关键词 禅宗 指月 比喻 医古文教学 启发式教学
下载PDF
论井上厦《上海月亮》中鲁迅的“病”与“罪”
11
作者 付用现 赵逸晨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98-105,共8页
井上厦在《上海月亮》中将鲁迅塑造为一个“病者”与“赎罪者”的形象,这与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为立场坚定的革命者、毫不留情的批判者的形象表征大相径庭。这并非井上厦对鲁迅的有意贬低与矮化,而是独辟蹊径,以灵肉二分法,从疾病... 井上厦在《上海月亮》中将鲁迅塑造为一个“病者”与“赎罪者”的形象,这与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为立场坚定的革命者、毫不留情的批判者的形象表征大相径庭。这并非井上厦对鲁迅的有意贬低与矮化,而是独辟蹊径,以灵肉二分法,从疾病隐喻的视角,将鲁迅一直以来的内在矛盾与自我质疑做了具象化呈现,从而对鲁迅后期的思想进路做了清晰勾画。井上厦敏锐而深刻地捕捉到了“疾病”的时代内涵对于中国近现代作家文学创作的特殊意义,并以鲁迅为主人公、以评传剧为主要形式对此做了个性化的解读与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月亮》 鲁迅 灵肉二分法 疾病书写 隐喻
下载PDF
咏月诗比喻研究
12
作者 李薇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31-34,共4页
在咏月诗中,比喻句俯拾即是。研究其类型、喻体、审美功用,我们可以看出,咏月诗比喻的类型呈现出多种式样,经过世代不息的文化积淀,喻体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复杂的思想内容。在“言不尽意”时,诗人运用比喻“立象以尽意”,塑造了鲜明生... 在咏月诗中,比喻句俯拾即是。研究其类型、喻体、审美功用,我们可以看出,咏月诗比喻的类型呈现出多种式样,经过世代不息的文化积淀,喻体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复杂的思想内容。在“言不尽意”时,诗人运用比喻“立象以尽意”,塑造了鲜明生动可感可触的艺术形象,产生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同时形成了含蓄的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月诗 比喻 比喻类型 喻体 审美功用
下载PDF
“玉壶”新释
13
作者 黄吉昌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3期16-18,共3页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玉壶”在诗中使用的是比喻义“明月”而不是玉壶的本义。
关键词 玉壶 明月 比喻义 《芙蓉楼送辛渐》
下载PDF
民族题材文学作品的隐喻翻译探析——以《额尔古纳河右岸》英译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潘琪 肖维青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83-88,共6页
民族题材文学是反映民族文化和历史、承载民族形态的重要形式,这类题材文学作品的翻译对文化交流传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隐喻修辞作为重要的文学表现手法之一,具有鲜明的语言、文化特色,不仅为译者带来了诸多挑战,也为译者带来了巨大的... 民族题材文学是反映民族文化和历史、承载民族形态的重要形式,这类题材文学作品的翻译对文化交流传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隐喻修辞作为重要的文学表现手法之一,具有鲜明的语言、文化特色,不仅为译者带来了诸多挑战,也为译者带来了巨大的发挥空间。本文以少数民族题材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基于《右岸》汉英平行语料库有针对性地提取出有效的研究句段,以翻译学者纽马克提出的隐喻翻译方法为原型,通过对译文中的隐喻表达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适用于民族题材文学作品的隐喻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题材文学 《额尔古纳河右岸》 隐喻翻译
下载PDF
佛陀“相好”与六朝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审美
15
作者 徐世民 《惠州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88-93,共6页
佛陀"相好"是佛经中对佛陀非凡形貌的描述,在佛经中具有重要地位。自汉译佛经开始以来即广泛流行,其具有的唯美化和女性化特征对六朝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描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六朝诗歌中的以"月"喻眉,小说《汉... 佛陀"相好"是佛经中对佛陀非凡形貌的描述,在佛经中具有重要地位。自汉译佛经开始以来即广泛流行,其具有的唯美化和女性化特征对六朝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描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六朝诗歌中的以"月"喻眉,小说《汉宫春色》中全面的"相好化"描写,以及六朝"丑妇"文学的兴起,都与"相好"有着深刻的关系。乃至一些作品中似显似隐性的用语也与"相好"有关。这种影响一方面与六朝"文学自觉""声色大开"观念同步,另一方面对古代文学中相关作品的年代断限有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陀“相好” 以月喻眉 《汉宫春色》 “丑妇”文学
下载PDF
认知视域下人体词语“眉”的隐喻研究
16
作者 宋玲玲 《世界华文教学》 2021年第2期184-197,共14页
隐喻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模式,它与人类身体器官和思维方式息息相关。人体词语“眉”的位置、形状、功能等是身体隐喻重要的客观物质基础,“眉”依据主观心理还衍生出了思维和文化上的隐喻,涉及“情”“性状”“女子”“品质”。与此同时,... 隐喻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模式,它与人类身体器官和思维方式息息相关。人体词语“眉”的位置、形状、功能等是身体隐喻重要的客观物质基础,“眉”依据主观心理还衍生出了思维和文化上的隐喻,涉及“情”“性状”“女子”“品质”。与此同时,隐喻揭示了人类的认知过程,对“眉”隐喻认知路径的探究有利于深刻了解隐喻语言并推动人类对身体隐喻的认知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眉” 隐喻 认知语言学 映射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额尔古纳河右岸》中隐喻的英译
17
作者 黄嫚 李照冰 《现代英语》 2023年第18期87-90,共4页
《额尔古纳河右岸》英译本在海外取得巨大成功,为国内文学“走出去”提供一定借鉴意义。经过对英译本《额尔古纳河右岸》的相关研究,鲜少有人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来分析译文中隐喻的翻译现象。文章通过梳理译作中隐喻的英译,探究生态翻译... 《额尔古纳河右岸》英译本在海外取得巨大成功,为国内文学“走出去”提供一定借鉴意义。经过对英译本《额尔古纳河右岸》的相关研究,鲜少有人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来分析译文中隐喻的翻译现象。文章通过梳理译作中隐喻的英译,探究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对生态、民族文学作品中隐喻修辞的处理方法,为类似翻译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实指” 隐喻 《额尔古纳河右岸》
原文传递
从认知隐喻视阈议《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明喻翻译
18
作者 程羽麒 《现代英语》 2023年第17期107-110,共4页
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小说语言朴素直白,共包含283个明喻。在徐穆实的英译中,约有80%的明喻翻译保留了原词和比喻意象,旨在忠实传递原著的文化信息和写作风格给英语读者。然而,因为英语和汉语在词汇层面不是逐字对应的,译文中的... 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小说语言朴素直白,共包含283个明喻。在徐穆实的英译中,约有80%的明喻翻译保留了原词和比喻意象,旨在忠实传递原著的文化信息和写作风格给英语读者。然而,因为英语和汉语在词汇层面不是逐字对应的,译文中的明喻翻译需要做出创新。徐穆实的翻译符合目标读者的认知范畴,同时强调了原文的风格。只有迎合目标读者的认知,方能推动中国文学走向国际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穆实 认知隐喻 明喻翻译 《额尔古纳河右岸》
原文传递
异曲同工之妙:从“风月”看中国古代戏曲读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汪晓云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84,共12页
"风月"在古代戏曲中具有重要地位,古代戏曲中的"风月"并不仅仅是男女之情,而是以"男女之情"言"阴阳之气",以"阴阳之气"隐喻"天人之道",以"天人之道"论帝王政治... "风月"在古代戏曲中具有重要地位,古代戏曲中的"风月"并不仅仅是男女之情,而是以"男女之情"言"阴阳之气",以"阴阳之气"隐喻"天人之道",以"天人之道"论帝王政治。"气"或为阴阳,或为男女,或为鬼神,或为名物;"道"或为情,或为义,或为性,或为理。"风月"实为古代戏曲之关锁,唯有读懂古代戏曲之"风月"才能读懂古代戏曲"以气寓道"之本义,进而发现古代戏曲"异曲同工之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月 男女之情 阴阳之气 天人之道
原文传递
《唐诗三百首》“月”意象中诗人与读者联动意义建构的认知张力 被引量:2
20
作者 詹元灵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18年第4期29-33,共5页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以《唐诗三百首》中的102个"月"为研究语例,探析"月"的主要诗学意义以及认知语境在意义建构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诗人试图通过隐转喻机制建构一个人化的"月",并以此表达...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以《唐诗三百首》中的102个"月"为研究语例,探析"月"的主要诗学意义以及认知语境在意义建构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诗人试图通过隐转喻机制建构一个人化的"月",并以此表达诗学意义;而读者作为一种反映者,如果要更接近诗人的用意,必须依靠读者自身的认知图式(主要包括社会、文化、诗人阅历背景、诗歌特点等)建构一个"临时性"语境,进而解读原作者的隐转喻认知机制,在想象和意念中体验诗人建构的意境。在此过程中,诗人和读者都各自在进行着意义建构,虽说读者的意义与诗人的意义不可能完全重合,但读者会从自己的视角出发,接近诗人原初意义,从而使得读者与诗人之间形成联动意义建构的认知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意象 隐喻 转喻 认知语境 图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