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4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 Yan: Will Literature Make Humans Less Greedy?
1
作者 GONG ZIMING 《China Today》 2019年第5期64-67,共4页
MO Yan, winner of the 2012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is hailed as a writer who merges hallucinatory realism with folk tales, and the past with the present. Since he published his first novel Falling Rain on a Spring ... MO Yan, winner of the 2012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is hailed as a writer who merges hallucinatory realism with folk tales, and the past with the present. Since he published his first novel Falling Rain on a Spring Night in 1981, Mo has again and again expanded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the narrative of Chinese stories, from his earlier works Red Sorghum, to Life and Death Are Wearing Me out and Frog , then to his recent writings such as A Gorgeous Robe (play script) and Seven Stars Shine on Me (po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 yan literature GREEDY
下载PDF
The Origin of the“Cultural Strategy”Perspective in Yan’an Literature and Art Research
2
作者 QIU Yue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20年第12期351-355,共5页
The field relationship of literature in the Yan’an period is the first thing worthy of attention.In order to become an independent literary history,the literature of Yan’an period must be able to be distinguished f... The field relationship of literature in the Yan’an period is the first thing worthy of attention.In order to become an independent literary history,the literature of Yan’an period must be able to be distinguished from“Sui literary literature”and“new Chinese literature”.The complex field relationship in the Yan’an period makes the“cultural strategy”an indispensable perspective for studying literature in this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al strategy yan’an literature
下载PDF
The Nobel Literature Prize Sparks a Mo Yan Craze
3
作者 Lin Hua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2012年第11期12-15,共4页
正At 19 o'clock, October 11th, Beijing time, the Swedish Academy awarded the 2012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to the Chinese writer Mo Yan. Within several hours, Mo Yan's works were struck by the "Nobel ef... 正At 19 o'clock, October 11th, Beijing time, the Swedish Academy awarded the 2012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to the Chinese writer Mo Yan. Within several hours, Mo Yan's works were struck by the "Nobel effect", sales shooting up in both bookstores and online marts. Some websites also jumped on the bandwagon and put up a reservation service for the new e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 The Nobel literature Prize Sparks a Mo yan Craze
下载PDF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English version of Honggaoliang Jiazu
4
作者 李赞成 许焕荣 《海外英语》 2013年第13期188-189,191,共3页
Since Mo Yan has got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interested in him.The author combined and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on the English version of Honggaoliang Jiazu.
关键词 MO yan Honggaoliang Jiazu literature REVIEW
下载PDF
“大众化”与苏区文艺的经验价值
5
作者 宋剑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100,共9页
发生于江西中央苏区的“文艺大众化”运动,是中国现代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苏区军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土地革命战争的思想主张,同时还为延安文艺和解放区文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价值。这种经验价... 发生于江西中央苏区的“文艺大众化”运动,是中国现代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苏区军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土地革命战争的思想主张,同时还为延安文艺和解放区文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价值。这种经验价值具体表现为:以识字扫盲运动为前导,尽可能提升工农大众的文化水准,进而为“文艺大众化”运动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以“红色山歌”“图画讲演”及“活报剧”为表现形式,将革命宣传与群众娱乐融为一体,开辟了一条“文艺大众化”运动的有效途径;以“工农剧社”为孵化器,培养苏区自己的艺术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文艺大众化”的艺术品味。总而言之,苏区“文艺大众化”运动的经验价值,就是追求“娱乐性”与“革命性”的完美统一,并在中国现代革命的具体实践中,创造了“人民文艺”的早期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大众化”运动 苏区文艺 经验价值
下载PDF
五四时期白话与文言关系论
6
作者 高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89,共9页
汉语构成在中国古代是白话与文言并存,文言是主体,白话是补充。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但并不否定文言文,“废除”的不是文言文,而是文言文的主体地位,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文言文在当时都不可能被禁止和弃用,也不应该被禁止... 汉语构成在中国古代是白话与文言并存,文言是主体,白话是补充。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但并不否定文言文,“废除”的不是文言文,而是文言文的主体地位,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文言文在当时都不可能被禁止和弃用,也不应该被禁止和弃用。文言与白话在五四时期经历了巨大的地位变化:白话文最初是争合法地位,后来是争主体地位,维持主体地位;文言文最初是保主体地位,后来是争合法地位,保应用上的“一席之地”。五四时期语言“保守派”从来不否认白话文,他们只是反对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激进派”从来不否定文言文,他们只是提倡在白话文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国语”,他们反对的是文言文的汉语主体地位。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白话与文言都不是互相排斥、“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主次分明、相辅相成、并存竞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学运动 汉语 白话 文言
下载PDF
船用机器人爬壁平台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永杰 张诺 +1 位作者 杨振 胡小才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5,共11页
船舶爬壁机器人与陆地机器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兼具移动和吸附功能,能够于倾斜的船舶壁面上完成爬壁运动,通过配备除锈、清洗、焊接所需的高压水枪、焊枪、图像识别等装置完成对应作业任务,每种作业任务需要的运动机械结构和运行方式也... 船舶爬壁机器人与陆地机器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兼具移动和吸附功能,能够于倾斜的船舶壁面上完成爬壁运动,通过配备除锈、清洗、焊接所需的高压水枪、焊枪、图像识别等装置完成对应作业任务,每种作业任务需要的运动机械结构和运行方式也有不同。通过介绍近年来设计制造的爬壁机器人及其爬壁平台,按照其吸附原理和运动特点将其分为磁吸附、负压吸附和仿生类等爬壁平台设计方法,介绍了各类爬壁平台的机械结构设计、运动性能和适用范围,期望能够为未来船用机器人的设计制造和技术发展提供灵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吸附移动 爬壁式机器人 仿真吸附 技术综述
下载PDF
当代中国乡土文学英译路径探析:以莫言与贾平凹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冯正斌 汪学冰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50-58,共9页
作为中国乡土文学的集大成者,莫言与贾平凹创作体量相当,所获荣誉相近,国内影响力难分伯仲,然就中长篇小说英译情况而言,二者在英译作品数量及译介效果方面相去甚远。莫言小说在译者、出版社及作家等的共同努力之下得以有效推介,而贾平... 作为中国乡土文学的集大成者,莫言与贾平凹创作体量相当,所获荣誉相近,国内影响力难分伯仲,然就中长篇小说英译情况而言,二者在英译作品数量及译介效果方面相去甚远。莫言小说在译者、出版社及作家等的共同努力之下得以有效推介,而贾平凹小说却因创作手法、译者模式、传播途径以及读者定位的不足尚未取得良好传播实绩。系统梳理莫言与贾平凹中长篇小说英译活动的差异,并借鉴传播学相关概念,可以构建中国乡土文学的英译传播路径,助力中国乡土文学“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乡土文学 英译 莫言 贾平凹 传播学
下载PDF
延安时期“马蒂斯之争”再考察
9
作者 王旭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0-203,216,217,共16页
延安时期的美术创作在对“洋”形式的选择上面临着内在困境:既承担着革命运动自身具有的“国际”属性,同时又面对着革命理论“中国化”与革命实际需求的选择。“马蒂斯之争”作为发生在“延安文艺座谈会”期间的美术论争,包含诸多重要... 延安时期的美术创作在对“洋”形式的选择上面临着内在困境:既承担着革命运动自身具有的“国际”属性,同时又面对着革命理论“中国化”与革命实际需求的选择。“马蒂斯之争”作为发生在“延安文艺座谈会”期间的美术论争,包含诸多重要的问题。比如,此次论争的历史文献存在许多关联性问题:一方面,涉及西方艺术运动及其“现代精神”;另一方面,包含“五四”新文化运动、左翼文艺运动、延安文艺运动以来“革命”与“美术”之间的关系转换。回到历史语境,此次论争的发生逻辑,“马蒂斯”在鲁艺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呈现,以及“马蒂斯之争”与座谈会的关系等关键问题仍需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蒂斯之争 延安鲁艺 革命“新文艺” 延安美术史 价值转向
下载PDF
经典名方小蓟饮子的古今文献研究
10
作者 张钊坤 尚力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433-2440,2447,共9页
小蓟饮子是临床治疗下焦结热的经典名方,针对小蓟饮子的古今文献疏理考证对临床使用具有较大的价值。考证发现,小蓟饮子首见宋代严用和《济生方》,由生地黄、小蓟、通草、滑石、蒲黄、淡竹叶、藕节、当归、栀子、甘草组成,历代方剂组成... 小蓟饮子是临床治疗下焦结热的经典名方,针对小蓟饮子的古今文献疏理考证对临床使用具有较大的价值。考证发现,小蓟饮子首见宋代严用和《济生方》,由生地黄、小蓟、通草、滑石、蒲黄、淡竹叶、藕节、当归、栀子、甘草组成,历代方剂组成较为稳定;基原与炮制方面,小蓟应选择小蓟地上部分,蒲黄为“炒蒲黄”,通草应为“木通科木通”,栀子选择生用,甘草选择火炙而非蜜炙,当归选择中上部分,其他药物则按原方使用;剂量方面,非急性期治疗可选择生地黄8∶余药1或各等分的比例进行使用,急性期根据不同病症进行用量调整;现代临床主要将其应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小蓟饮子 文献 炮制 剂量 严用和 临床应用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下载PDF
掀起革命的巨潮——湘鄂川黔苏区文艺动员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鹏 傅卫勇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6-124,共9页
湘鄂川黔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一方面深刻吸取过往湘鄂西苏区、黔东苏区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紧紧抓住湘鄂川黔边地区发展文艺运动的有利社会条件,把文艺宣传作为革命动员的头等手段,掀起了一场革命动员的巨潮。在这场声势浩大的革命动员... 湘鄂川黔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一方面深刻吸取过往湘鄂西苏区、黔东苏区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紧紧抓住湘鄂川黔边地区发展文艺运动的有利社会条件,把文艺宣传作为革命动员的头等手段,掀起了一场革命动员的巨潮。在这场声势浩大的革命动员中,湘鄂川黔苏区科学制定文艺宣传动员目标,积极构建覆盖苏区的文艺宣传组织网络,广泛开展形态多样、丰富多彩的文艺宣传活动,其为坚持湘鄂川黔苏区的革命斗争提供了有力支持,极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湘鄂川黔边地区的广泛传播,成功地探索了中国革命文艺发展的正确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鄂川黔苏区 革命运动 文艺动员
下载PDF
革命文学运动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理论的转向
12
作者 张道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3,共11页
在革命文学运动时期,意识形态理论的演化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民国初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作为唯物史观的组成部分传入中国时,日本是重要的理论中转站,此时意识形态的理论重心集中于“精神上的构造”“由经... 在革命文学运动时期,意识形态理论的演化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民国初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作为唯物史观的组成部分传入中国时,日本是重要的理论中转站,此时意识形态的理论重心集中于“精神上的构造”“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两方面意涵。而在革命文学运动中后期,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形势及革命理论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传播也逐步摒弃了意识形态理论的日本因素,实现了与俄苏马列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对接;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重心,也随之转变为强调文艺与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立场。革命文学运动时期文艺意识形态理论和阶级斗争立场的绾合,对中国革命时期与建设时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理清上述理论转变过程,对于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程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革命文学运动 文艺 阶级斗争 日本 俄苏
下载PDF
鲁迅革命文艺运动对话观考论
13
作者 张先飞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39,共11页
“革命文学论争”时期,鲁迅针对创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的对话场域与对话架构提出与“革命文学派”不同的思路,分属于国际共产主义文艺运动中两种相互纠葛的对话传统。鲁迅充分肯定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勃兴的必然性,并深刻总结... “革命文学论争”时期,鲁迅针对创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的对话场域与对话架构提出与“革命文学派”不同的思路,分属于国际共产主义文艺运动中两种相互纠葛的对话传统。鲁迅充分肯定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勃兴的必然性,并深刻总结及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新俄初期文艺运动等关于对话架构创建和对话实践探索的有益经验,以及遭遇到的普遍性理论与实践难题,在认可以思想斗争为核心的对话行为的前提下,探究如何为新兴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创建良好对话场域、理想对话架构及对话伦理规则等。鲁迅的思想成果帮助中国共产党人及革命文艺家依据20世纪20年代新俄初期文艺运动的经验,更为全面客观地思考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的未来发展路径,并成为推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建立的关键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革命文学论争 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 思想斗争 对话观
下载PDF
林译莎士比亚“冤案”与新文学史的“权力”省思——以《吟边燕语·序》为中心
14
作者 李向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8-196,219,共10页
林纾译莎士比亚戏剧为小说一直是新文学史上的“定论”,直到日本当代学者樽本照雄考证出林译《雷差得纪》等几部历史剧故事的英文原本,才使真相水落石出,昔日“定论”变为“冤案”。“冤案”起点为《吟边燕语·序》,它虽以“笔记”... 林纾译莎士比亚戏剧为小说一直是新文学史上的“定论”,直到日本当代学者樽本照雄考证出林译《雷差得纪》等几部历史剧故事的英文原本,才使真相水落石出,昔日“定论”变为“冤案”。“冤案”起点为《吟边燕语·序》,它虽以“笔记”“莎诗之记事”明示底本文体,但在民初新旧文学论战的紧张气氛中,这些关键线索受到忽视,该序包含的学术信息没能得到完全释放,它因此成为一篇未被充分解读的文献。林译莎士比亚“冤案”事件,再次表明新史料在文学研究及历史人物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启发研究者省思新文学史的“权力”和需要面对的“重写”挑战。而对“旧文学”研究来说,尤其需要在重写现代中国文学史的过程中弥补新文学话语一直以来单方面叙述的不足,进而完成对“旧文学”的充分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吟边燕语》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 新文学史
下载PDF
阎连科早期小说的辑佚与再整理——以《阎连科文学年谱》为基础
15
作者 廖林林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2-97,共6页
阎连科的早期小说是理解阎连科后来创作的重要切入口径,其价值值得关注。《阎连科文学年谱》是目前较为权威的阎连科研究资料,但其对阎连科早期小说的收集整理力度有待提高。在《阎连科文学年谱》的基础上,对新发现的《找到了……》《... 阎连科的早期小说是理解阎连科后来创作的重要切入口径,其价值值得关注。《阎连科文学年谱》是目前较为权威的阎连科研究资料,但其对阎连科早期小说的收集整理力度有待提高。在《阎连科文学年谱》的基础上,对新发现的《找到了……》《净土》进行简要考释,并对《阎连科文学年谱》漏记的《团长》《大伯》《吉星高照》《将军》《鼓胀》《鬼节》这几篇小说进行整理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连科 《阎连科文学年谱》 早期小说 辑佚 再整理
下载PDF
论王莽秉政时期奏议文的书写——兼补严可均《全汉文》漏辑一则
16
作者 郑威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561-569,共9页
王莽秉政时期士人写作心态发生了由颂莽媚莽以趋利避害到议政辅政以解蔽救时的嬗变,深刻影响了奏议文的内容生成与艺术风貌。政治变革、经济政策、社会局势方面的社会要素与奏议文的内容具有直接映射关系,述莽功绩与予莽权势、经济改制... 王莽秉政时期士人写作心态发生了由颂莽媚莽以趋利避害到议政辅政以解蔽救时的嬗变,深刻影响了奏议文的内容生成与艺术风貌。政治变革、经济政策、社会局势方面的社会要素与奏议文的内容具有直接映射关系,述莽功绩与予莽权势、经济改制与政策纠弊、对内平叛与攻伐匈奴等主题的奏议文集中出现。奏议文叙事说理由注重铺垫衬托转变为直陈观点方案,语言少运骈偶而代以长短不拘的散句。文风则由柔媚到质朴,这与作者的身份特征与社会局势的变化直接相关。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佚文献存在失辑、讹误等问题,关涉这一时期则是漏收了孙宝《奏谏以莽功德比周公》这篇奏议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莽秉政 奏议文 严可均 中国文学思想史
下载PDF
早期浙江春晖中学的文学教育实践及其现代价值
17
作者 汪泽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3-195,共13页
早期浙江春晖中学的诞生是个复杂命题。它既是经亨颐、朱自清、夏丏尊等现代知识分子对五四运动中“民主”与“科学”口号的热烈呼应,又是其追求教育现代化的一种具体呈现。特别是,他们于校园内外开展的一系列颇具创新意味的文学教育实... 早期浙江春晖中学的诞生是个复杂命题。它既是经亨颐、朱自清、夏丏尊等现代知识分子对五四运动中“民主”与“科学”口号的热烈呼应,又是其追求教育现代化的一种具体呈现。特别是,他们于校园内外开展的一系列颇具创新意味的文学教育实践活动,为后世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人文教育范本,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亦为中国现代文学与教育的研究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春晖中学 中学文学教育 新文化运动 经亨颐
下载PDF
延安时期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历史条件、路向及贡献
18
作者 肖菊梅 陈泓睿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9-94,共6页
延安时期的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条件:特殊的战时环境、人民立场的科学指导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广泛传播。为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延安时期的艺术教育在管理体制架构、课程内容与教学... 延安时期的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条件:特殊的战时环境、人民立场的科学指导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广泛传播。为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延安时期的艺术教育在管理体制架构、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与艺术教育教员队伍三个方面,始终遵循与思想政治教育并行的办学路径。这一时期艺术教育的主要历史贡献包括:培养大批革命文艺人才、传播无产阶级革命思想、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研究和总结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条件、路径与贡献,有助于深化对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认识与理解,也有利于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教育事业的新发展、新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文艺 艺术教育 思想政治
下载PDF
严复多重文化身份对翻译《美术通诠》的影响
19
作者 于晓丽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4-108,共5页
《美术通诠》是严复唯一一本介绍美术与文学的译著,也是20世纪中国第一部根据英文翻译过来的文学理论著作,展现了严复独特的美学思想。通过对读原文和译文,发现严复多重文化身份对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具有一定影响:作为教育家,利用增译... 《美术通诠》是严复唯一一本介绍美术与文学的译著,也是20世纪中国第一部根据英文翻译过来的文学理论著作,展现了严复独特的美学思想。通过对读原文和译文,发现严复多重文化身份对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具有一定影响:作为教育家,利用增译法和按语倡导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作为维新派提倡者,将美术视为强国手段,期望以此“开民智”;作为桐城派提倡者,采用归化法强调“义”与“理”的辨析,提炼出“托意写诚”的美术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通诠》 严复 文化身份 翻译策略
下载PDF
道路的另一种——五四妇女解放思潮与凌叔华的写作
20
作者 孟宁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9-70,共12页
五四以来,现代知识分子通过演绎旧式女子的悲惨命运,控诉封建旧伦理、旧秩序的不合理成分;同时,借助宣讲易卜生主义,创作大量模式化的“娜拉剧”,建构起对妇女解放思潮的理解以及新女性的设想。伴随着大革命的惨淡煞尾以及社会上对“娜... 五四以来,现代知识分子通过演绎旧式女子的悲惨命运,控诉封建旧伦理、旧秩序的不合理成分;同时,借助宣讲易卜生主义,创作大量模式化的“娜拉剧”,建构起对妇女解放思潮的理解以及新女性的设想。伴随着大革命的惨淡煞尾以及社会上对“娜拉走后怎样”这一问题的讨论,知识分子对妇女解放方式的探索逐渐深入且多元,突破了既定的二元模式。作为激进时代中的渐进者,凌叔华借助性别的对立缓释了旧式家庭内部“父”与“子”的冲突,并以撕裂的女性欲望书写、绝望的“新”之变局呈现,打破了五四时期知识界在妇女解放命题上的乐观想象。凌叔华独特的“破旧立新”表达根植于个体的成长经验和知识结构,呈现出超脱时代的倾向,展示了五四时期妇女解放道路的“另一种”形态及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叔华 五四文学 妇女解放 新文化运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