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韩国学者论朝鲜时代的苏轼传播与接受
1
作者 陈庆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4,共10页
朝鲜半岛历史上的朝鲜时代历时五百余年(1392-1910)。当代韩国学者在本土发表的论朝鲜时代苏轼传播与接受的论著,主要涉及朝鲜时代汉文学对苏轼的接受、朝鲜时代《赤壁赋》的接受与“赤壁船游”研究、朝鲜时代的苏轼著述版本考证几个方... 朝鲜半岛历史上的朝鲜时代历时五百余年(1392-1910)。当代韩国学者在本土发表的论朝鲜时代苏轼传播与接受的论著,主要涉及朝鲜时代汉文学对苏轼的接受、朝鲜时代《赤壁赋》的接受与“赤壁船游”研究、朝鲜时代的苏轼著述版本考证几个方面。朝鲜时代汉文学对苏轼的接受研究,发轫于1964年,2010年以降形成高潮。其中,曹圭百和柳素真分别着眼于文人群体和文人个体的苏轼接受,贡献尤为突出。对于《赤壁赋》接受以及“赤壁船游”的研究,始于1975年,2010年以来渐入佳境,因“赤壁船游”而产生的一些重要的唱和诗文集,如《壬戌泛月录》《蚕头录》等,也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韩国现存的苏轼作品集为数不少,大部分为朝鲜时代刊印,或直接从明清两朝引进。1985年以来,零零星星地出现了一些版本介绍或文献考证的论文;2009年后,成果数量有较大增长,但始终未能形成较大规模,研究主题也较为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韩国 朝鲜时代 苏轼 赤壁船游
下载PDF
“我辈复登临”:吴门赤壁登临图的叙事反叛及其意义世界
2
作者 王一楠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131,共10页
吴门画派的赤壁登临图不仅呼应着苏轼的《后赤壁赋》书写,而且触通着自魏晋以来绵延不绝的登临文化传统。不同于此前受乔仲常、文徵明形塑的图像叙事方式,朱朗、钱榖、蒋乾、文嘉、张瑞图、吴士冠等人的赤壁登临图探索了“环形空间叙事... 吴门画派的赤壁登临图不仅呼应着苏轼的《后赤壁赋》书写,而且触通着自魏晋以来绵延不绝的登临文化传统。不同于此前受乔仲常、文徵明形塑的图像叙事方式,朱朗、钱榖、蒋乾、文嘉、张瑞图、吴士冠等人的赤壁登临图探索了“环形空间叙事”的新范式,并非前人认定的僵化与衰落;其图像表现,亦非对行旅经验的直接搬摹,而是来自对生命本质状态的体认。在艺术史与艺术哲学的双重视野中,本文重估此前未受重视的吴门赤壁登临图,以期阐明其图像来源、叙事创新及体现着中国文化之延续性的人文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壁图 吴门画派 叙事画 诗意画 文人画
下载PDF
民国时期上海武侠电影《火烧红莲寺》在台湾地区的传播与接受
3
作者 黄茜 《台湾历史研究》 2024年第2期91-100,共10页
明星影片公司在1928年摄制的《火烧红莲寺》,是民国时期上海武侠电影的代表作,1930年初传入台湾地区,在当地引发强烈反响。一方面,由于其情节和画面上的趣味性、奇观性,受到台湾地区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另一方面,一部分台湾地区知识分... 明星影片公司在1928年摄制的《火烧红莲寺》,是民国时期上海武侠电影的代表作,1930年初传入台湾地区,在当地引发强烈反响。一方面,由于其情节和画面上的趣味性、奇观性,受到台湾地区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另一方面,一部分台湾地区知识分子基于现代性的立场,批评影片的迷信、荒诞和技术落后等。有趣的是,《火烧红莲寺》不光本身长时间在台湾地区上映,它还与台湾地区民间文艺相结合,衍生出相应题材的歌仔戏。通过对《火烧红莲寺》在台湾地区的传播与接受的研究,揭示了武侠电影除开有通俗、娱乐、商业等一般特性,还因在台湾地区的殖民地语境下,产生了抵抗日本殖民统治和增强中华民族认同的政治文化意涵的特殊性,从而也为通俗文艺增添了新的分析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红莲寺》 武侠电影 台湾地区 民族认同
下载PDF
17-18世纪中国赤壁赋瓷图像的欧洲传播与变异
4
作者 王文欣 《国际汉学》 2024年第3期94-103,158,共11页
明代中晚期出现一类绘东坡夜游赤壁图像并题写长篇《赤壁赋》文字的日用瓷,这类为本土市场烧制的瓷器进入了外销欧洲及世界各地的商品序列。本文将赤壁赋瓷及其图像置于跨文化交流语境中,结合存世器物、书籍插图、考古报告、收藏机构著... 明代中晚期出现一类绘东坡夜游赤壁图像并题写长篇《赤壁赋》文字的日用瓷,这类为本土市场烧制的瓷器进入了外销欧洲及世界各地的商品序列。本文将赤壁赋瓷及其图像置于跨文化交流语境中,结合存世器物、书籍插图、考古报告、收藏机构著录等,讨论17—18世纪赤壁赋瓷图像传播与变异的路径,尤其关注这些传播与变异发生的历史语境,并揭示文化交流的想象与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壁赋瓷 图像传播 图像变异 跨文化交流
下载PDF
从中观学看《前赤壁赋》中的苏轼哲学思想
5
作者 余雷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22-29,共8页
《前赤壁赋》中既流转着庄子哲学逍遥任纵,也蕴含着儒家思想,更有佛学旨趣显现。作为赋文核心也是转捩点的“水月譬喻”则渗透着大乘佛学义理,揭示出苏轼对中观般若的内化与运用;其背后思想符应着僧肇的“物不迁论”,在即动而求静的中... 《前赤壁赋》中既流转着庄子哲学逍遥任纵,也蕴含着儒家思想,更有佛学旨趣显现。作为赋文核心也是转捩点的“水月譬喻”则渗透着大乘佛学义理,揭示出苏轼对中观般若的内化与运用;其背后思想符应着僧肇的“物不迁论”,在即动而求静的中观思维观照下,苏轼通二为一以“不变”超脱“无常”;在苏轼的哲学体系中,他以中道空观的哲学思维调和儒、道两家,展现出“吾生如寄”的审美人生态度与旷达豁然的生命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前赤壁赋》 《物不迁论》
下载PDF
青春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的多重共同体解读
6
作者 黄大军 冉晓欣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79-84,共6页
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是一部并置着尖锐痛感与浪漫温情的另类青春影片。该片围绕两个家庭的抗癌经历,讲述了一对患癌青少年的爱情故事。这是一部可以从共同体视角加以解读的青春励志类电影。影片主要呈现了情爱共同体、家庭共同体与... 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是一部并置着尖锐痛感与浪漫温情的另类青春影片。该片围绕两个家庭的抗癌经历,讲述了一对患癌青少年的爱情故事。这是一部可以从共同体视角加以解读的青春励志类电影。影片主要呈现了情爱共同体、家庭共同体与病友共同体三种形象。在家庭共同体与病友共同体的功能大打折扣之际,情爱共同体肩负起重塑主人公性格、重建主人公与其他共同体关系的职能。共同体的拯救不只发生在单一的同质共同体上,还发生在多向度的、相互交错的异质共同体上,他们合力实现着共同体自身的生产与对主人公的身心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你一朵小红花 共同体 抗癌家庭 青春片
下载PDF
中国传统艺术主题的跨媒介属性及其哲学基础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一楠 《中国文艺评论》 2023年第5期50-62,I0003,共14页
跨媒介的中国传统艺术主题具有多样与稳定的特征,这意味着媒介形式差异与审美经验共通性之间存在“异”与“同”的张力。“艺格敷词”的意涵生成史为认识该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但也暴露出西方思潮中媒介属性的固化与艺术门类分立的弊端... 跨媒介的中国传统艺术主题具有多样与稳定的特征,这意味着媒介形式差异与审美经验共通性之间存在“异”与“同”的张力。“艺格敷词”的意涵生成史为认识该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但也暴露出西方思潮中媒介属性的固化与艺术门类分立的弊端。而“诗画一律”说使不同门类与媒介之间建立起了本质的联系,强调了人类感知经验的整体性与不可分割性。这种认识有其哲学渊源。经过王弼的阐发,魏晋时期的“言意之辨”将最高的审美理想赋予了艺术主题,媒介作为工具与手段有其明晰通路,即由“象”达“意”,从而引发了中国艺术批评史的广泛回应。知性的悬置超越了媒介的壁垒,为当代的媒介神话提供了反思的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介 诗画一律 艺格敷词 “东坡赤壁”
下载PDF
红色电影提高受众民族认同意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8
作者 赵雨琪 孙锐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58-564,共7页
红色电影是强化民族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红色文化资源。为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更加高效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亟需发挥红色电影在强化民族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当... 红色电影是强化民族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红色文化资源。为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更加高效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亟需发挥红色电影在强化民族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当今红色电影出现个体话语权膨胀、历史叙事局限化和媒体化场域分化问题,导致红色电影民族认同意识相对弱化,需要以民族心理学视角剖析受众干扰因子及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以爱国主义情怀为根基,实现个人与民族的情感共振,推动中华民族认同意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电影 民族认同 心智模型 集体无意识
下载PDF
红色电影的意识形态表达对大学生价值观念引导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于秋叶 任嘉熙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26-128,共3页
红色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影形式,与我国民族复兴相伴而生,是表达和传播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之一,其意识形态表达对大学生价值观念引导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中,红色电影展现出了强大的意识形态导向... 红色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影形式,与我国民族复兴相伴而生,是表达和传播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之一,其意识形态表达对大学生价值观念引导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中,红色电影展现出了强大的意识形态导向功能,既具有革命年代深厚的历史积淀,也展现了新时代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但是,新时代红色电影的意识形态表达方式、人物塑造的平民化视角和审美价值的突出与彰显等层面,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引导面临困境,需要重点加以突破。因此,应在红色电影意识形态表达的手法、方式和内容等方面采取有效策略,从而不断增强其对大学生的影响力与感召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电影 意识形态表达 表达困境 表达策略
下载PDF
红色基因与艺术谱系:革命历史电影情感史考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婧雯 《艺术传播研究》 2023年第3期78-87,共10页
我国表现革命斗争与反抗的历史主题的电影,自20世纪30年代“新兴电影运动”以来已成为一个独特且重要的电影类型。但无论是“红色”所代表的历史语境,还是其具象化的政治修辞,都还未充分强调“红色电影”特别是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作为电... 我国表现革命斗争与反抗的历史主题的电影,自20世纪30年代“新兴电影运动”以来已成为一个独特且重要的电影类型。但无论是“红色”所代表的历史语境,还是其具象化的政治修辞,都还未充分强调“红色电影”特别是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作为电影本身的艺术性质。电影艺术的诉求在于对观众的“情绪唤醒”,而这种鲜明的意识导向和创作范式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具有独特的影像价值甚至审美意义。寻求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对民族艺术基因的跨时代承续,离不开“情感史”视角下对其价值体系的再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历史电影 情感史 红色基因 艺术谱系
下载PDF
红崖天书瞿鸿锡摹本考释——明初建文帝祭祀靖难之役惨死忠良的罪己密诏与京观
11
作者 郜丽君 薛泓 +1 位作者 薛润琦 薛欣喜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63-70,共8页
贵州安顺地区的红崖天书,誉称“黔中第一奇迹”,为中国未解的神秘文字。综合明初建文帝逊国历史记载和清末瞿鸿锡摹本天书内容,经系统考证,瞿鸿锡摹本红崖天书系靖难之役后,逊位流亡的建文帝尝闻“金陵诸臣惨死事”,喟叹自己“获罪于神... 贵州安顺地区的红崖天书,誉称“黔中第一奇迹”,为中国未解的神秘文字。综合明初建文帝逊国历史记载和清末瞿鸿锡摹本天书内容,经系统考证,瞿鸿锡摹本红崖天书系靖难之役后,逊位流亡的建文帝尝闻“金陵诸臣惨死事”,喟叹自己“获罪于神明”,于丙戌年(1406)在红崖山上以文字再造、字体混搭等隐秘手法书就“罪己密诏”,祭祀遭受“株十族”“瓜蔓抄”等极刑而死无葬身之地的“金陵惨死诸臣”。天书向西而立,和周围的山丘一起形成建文帝祭祀驾鹤西去惨死忠良的“京观”(纪念碑)和“京丘”(陵墓)。红崖天书的解密,展示了中国文字和书法字体的丰富发展历程和强大生命力,同时也以文字铁证揭秘了明史第一悬案“建文帝下落谜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崖天书 建文帝下落 靖难之役 罪己密诏 京观
下载PDF
追寻不变者:苏轼气论与《赤壁赋》新解
12
作者 成玮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6-106,243,共12页
苏轼《赤壁赋》提出两层说法,化解人生苦短之叹:一是万物流变中,自有不变者恒久存在;二是风声月色,足供我辈领受。这两层一脉衔接,均基于苏轼的气论而来。苏轼的气论糅合三教资源,时参己意。他所谓不变者,指作为万物质料的气;所谓声色,... 苏轼《赤壁赋》提出两层说法,化解人生苦短之叹:一是万物流变中,自有不变者恒久存在;二是风声月色,足供我辈领受。这两层一脉衔接,均基于苏轼的气论而来。苏轼的气论糅合三教资源,时参己意。他所谓不变者,指作为万物质料的气;所谓声色,属于万物形之精华。前说出自《庄子》外、杂篇,后说则从佛教“六尘”概念转出。气不可见,在现象世界,形之精华最接近本体。唯有迈入君子境界,渐近自然状态方能领取。《赤壁赋》的宗旨,即在写出此一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气论 《赤壁赋》 不变者 形之精华
下载PDF
苏轼赤壁赋题材瓷器在明末清初时期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颖涛 熊晓昙 《景德镇陶瓷》 2023年第2期99-101,共3页
《赤壁赋》是文学史上的巨著,瓷器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品之一,将《赤壁赋》与瓷器相结合,不仅有助于研究苏轼赤壁赋的影响,也有助于了解中国瓷器艺术的发展和历史。本文从《赤壁赋》绘画作品的繁荣发展、赤壁赋题材瓷器的审美特征、制作工... 《赤壁赋》是文学史上的巨著,瓷器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品之一,将《赤壁赋》与瓷器相结合,不仅有助于研究苏轼赤壁赋的影响,也有助于了解中国瓷器艺术的发展和历史。本文从《赤壁赋》绘画作品的繁荣发展、赤壁赋题材瓷器的审美特征、制作工艺和影响等方面来讨论苏轼赤壁赋题材瓷器在明末清初时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壁赋》绘画作品 审美特征 明末清初时期影响
下载PDF
交流与回响:论徐居正的《赤壁赋》题诗
14
作者 张雪君 《东疆学刊》 2023年第1期94-99,128,共7页
徐居正一生创作了与《赤壁赋》相关的诗文作品多达百余篇。这些作品大多呈现出“抚今怀古之追思”“道仙佛禅之认同”“徜徉山水之风流”等共同主题。《赤壁赋》的东传引发了朝鲜古代文人遍学苏诗、吟咏赤壁的文学效应。其宁静隽永、淡... 徐居正一生创作了与《赤壁赋》相关的诗文作品多达百余篇。这些作品大多呈现出“抚今怀古之追思”“道仙佛禅之认同”“徜徉山水之风流”等共同主题。《赤壁赋》的东传引发了朝鲜古代文人遍学苏诗、吟咏赤壁的文学效应。其宁静隽永、淡泊超然的艺术风格契合了朝鲜朝文人以“深远闲淡”作为诗文品评的标准。《赤壁赋》在朝鲜所引发的文学效应和美学效应是“自我”与“他者”对话交流的产物,朝鲜古代文人创作的一系列《赤壁赋》题诗则是文本生产性活动的回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居正 《赤壁赋》 “风流”之美 文学效应 美学效应
下载PDF
文本与空间的交互——韩国“海东江西诗派”对苏轼《赤壁赋》的接受与演绎
15
作者 张雪君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8,49,共9页
高丽中期苏轼诗文集传入朝鲜半岛,收录于《东坡集》中的《赤壁赋》开始进入韩国古代文人的视野。朝鲜朝前期以朴誾、李荇、南衮为代表的“海东江西诗派”在习拟苏文之余,更是兴起了赏读《赤壁赋》、在七月既望之时复演东坡月夜泛舟的活... 高丽中期苏轼诗文集传入朝鲜半岛,收录于《东坡集》中的《赤壁赋》开始进入韩国古代文人的视野。朝鲜朝前期以朴誾、李荇、南衮为代表的“海东江西诗派”在习拟苏文之余,更是兴起了赏读《赤壁赋》、在七月既望之时复演东坡月夜泛舟的活动。在“崇苏”风气的驱使下,《赤壁赋》引发了文人遍学东坡、吟咏赤壁的文学效应。他们或化赋入诗,以骚体赋、书记题跋为《赤壁赋》的变体形式,或改写《赤壁赋》原句,在意象、语言、表现技巧等方面创作出赤壁体文学。“海东江西诗派”对苏轼赤壁泛舟的再演,将历史和文本中的赤壁空间移位至现实生活,在苏轼以及“海东江西诗派”的影响下,《赤壁赋》渗透进朝鲜半岛的文学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东江西诗派” 赤壁船游 赤壁空间 文化记忆
下载PDF
“相缪”之“缪”该怎么读?——《赤壁赋》“缪”字音读订误
16
作者 陈明洁 《汉字汉语研究》 2023年第3期63-69,126,共8页
《赤壁赋》中“山川相缪”之“缪”,当代选文大都注释为“缭”的通假字,读音或注为“liáo”,或注为“liǎo”。考察古代诗、词、赋等作品中,“相缪”之“缪”处于韵脚位置时,所押为中古平水韵中的尤韵,“缭”则属萧韵,二韵不能通... 《赤壁赋》中“山川相缪”之“缪”,当代选文大都注释为“缭”的通假字,读音或注为“liáo”,或注为“liǎo”。考察古代诗、词、赋等作品中,“相缪”之“缪”处于韵脚位置时,所押为中古平水韵中的尤韵,“缭”则属萧韵,二韵不能通押。早在先秦文献中,已经有用“缪”来表示“樛”的绞结、盘绕之义,古书注解亦多有说明,且两字在不同的文献中屡见异文。由此可知,“缪”应是“樛”的通假字,中古音反切“居虬切”,今音当读为“ji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壁赋 相缪 音读 订误
下载PDF
红色影视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与传承路径探究
17
作者 崔庆淼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9期61-65,共5页
红色影视是指以革命战争、革命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背景的电影和电视剧作品。它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感人的故事情节和真实的历史背景,向观众传递红色文化内涵,激发青年人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红色影视作品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认... 红色影视是指以革命战争、革命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背景的电影和电视剧作品。它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感人的故事情节和真实的历史背景,向观众传递红色文化内涵,激发青年人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红色影视作品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认知程度很高,这主要得益于其在教育系统中的宣传推广和青年群体对历史与文化的关注。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对红色文化有着特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他们更加愿意主动接触、理解和接受红色影视作品。该文深入挖掘红色影视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并更加深入人心所面临的客观问题,旨在明晰红色影视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与传承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影视 大学生群体 传播 传承 困境 路径
下载PDF
红色影视价值表征的现代性审视 被引量:14
18
作者 毛攀云 吴象枢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4-146,共3页
红色影视是红色精神在当代传承的载体,是现代商业机制下的一种经典价值图谋,是现代性语境下的主体建构镜像,亦是文化生态环境不可或缺的中国地标。消费原则对经典的解构使红色叙事由一元走向多元,但这种多元拓展下的现代主体建构却与红... 红色影视是红色精神在当代传承的载体,是现代商业机制下的一种经典价值图谋,是现代性语境下的主体建构镜像,亦是文化生态环境不可或缺的中国地标。消费原则对经典的解构使红色叙事由一元走向多元,但这种多元拓展下的现代主体建构却与红色经典隐喻的主流意识形态及其核心精神的延续形成一种文化症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影视 现代性 审视 症候
下载PDF
丹霞地貌概念讨论 被引量:25
19
作者 刘尚仁 刘瑞华 《山地学报》 CSCD 2003年第6期669-674,共6页
关于丹霞地貌概念上的不同意见,主要是:①岩性岩相上是较单一的"陆相碎屑岩"还是涵盖多种岩性岩相的"沉积岩";②地貌上是"丹崖",还是"赤壁丹崖",或是"赤壁丹崖群"。根据目前已知的... 关于丹霞地貌概念上的不同意见,主要是:①岩性岩相上是较单一的"陆相碎屑岩"还是涵盖多种岩性岩相的"沉积岩";②地貌上是"丹崖",还是"赤壁丹崖",或是"赤壁丹崖群"。根据目前已知的中外丹霞地貌的基本特征,初步认为,丹霞地貌是由砂岩砾岩为主的沉积岩经侵蚀作用所形成的赤壁丹崖群地貌。近10a来,一些丹霞地貌概念,基本上属于"中国丹霞地貌"的概念,不完全符合世界丹霞地貌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地貌概念 海相红层 砂岩砾岩为主的沉积岩 赤壁丹崖群
下载PDF
也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逵夫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0-13,共4页
本文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历来有争论、至今看法不一的几个问题阐述 了己见,看起来是断句和词语诠释的问题,实际上关系到对作品构思的理解、主题的把握, 及创作背景、作者创作心理的认识。词作为一种特殊诗体,也有自己... 本文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历来有争论、至今看法不一的几个问题阐述 了己见,看起来是断句和词语诠释的问题,实际上关系到对作品构思的理解、主题的把握, 及创作背景、作者创作心理的认识。词作为一种特殊诗体,也有自己的语言、结构特征,在 对词的断句和分析中,不少人忽略了这一点。故本文所谈问题,对词的分析、鉴赏具有 普遍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创作背景 创作心理 《念奴娇·赤壁怀古》 构思 主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