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名学视角下贵州布依族地区十二生肖地名研究
1
作者 乔畅 王一诺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3-28,共6页
贵州保存了大量的十二生肖地名,这一地名形式是在明代中央政府的经济与军事政策助推下,由汉族移民的“赶集”习俗与彝族的文化传统相融合的结果,后发展为固定场所和地区的名称。贵州是布依族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十二生肖地名也是贵州... 贵州保存了大量的十二生肖地名,这一地名形式是在明代中央政府的经济与军事政策助推下,由汉族移民的“赶集”习俗与彝族的文化传统相融合的结果,后发展为固定场所和地区的名称。贵州是布依族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十二生肖地名也是贵州布依族地区的特色地名形式,汉语“十二生肖字”对应于布依语的“十二地支名”,“生肖字”“地支名”投射出民族图腾崇拜的文化历史,展现出多元民族对原始生命起源的想象与探索,更反映出独特的民族心理。从地名学视域出发,聚焦贵州布依族地区的生肖地名,在语言学层面展开分析,有助于揭示贵州布依族地区特色地名的结构语义、地区地貌、文化习俗、传统观念、民族特色、军事历史,同时为多民族文化和谐共生以及布依族文化如何传承,提供持续性的探索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生肖地名 民族交融 图腾崇拜 民族心理 文化保护
下载PDF
北京市地名信息数据采集更新研究与思考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永轩 蔡磊 +1 位作者 陈品祥 张宏年 《地理信息世界》 2021年第2期110-114,共5页
根据国务院的相关要求,全国各省市已经圆满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任务,建设了国家地名信息库,并科学有序地推进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利用工作。当前,北京市正处于成果转化利用尾声,开展了年度地名信息数据采集更新工作。文章基于北京市... 根据国务院的相关要求,全国各省市已经圆满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任务,建设了国家地名信息库,并科学有序地推进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利用工作。当前,北京市正处于成果转化利用尾声,开展了年度地名信息数据采集更新工作。文章基于北京市地名信息数据采集更新项目,建立地名信息数据共享交换机制,研究地名信息数据采集更新基本原则,总结地名信息数据更新方法,形成北京市地名更新标准目录,探索了北京市地名信息数据采集更新机制,为北京市地名管理以及国家地名信息库更新完善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普查 成果转化利用 地名信息 采集更新
下载PDF
名籍、户籍、编户齐民——试论春秋战国时期户籍制度的起源 被引量:7
3
作者 辛田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4-57,77,共5页
户籍制度是随着国家的形成而产生的一种社会制度,是国家对人民实行道德教化、经济剥削、人身控制的重要途径。春秋中晚期以前,宗族制度是统治者控制社会的有效手段,完整意义上的户籍制度并不存在,社会组织形态表现为“以丁为户”的名籍... 户籍制度是随着国家的形成而产生的一种社会制度,是国家对人民实行道德教化、经济剥削、人身控制的重要途径。春秋中晚期以前,宗族制度是统治者控制社会的有效手段,完整意义上的户籍制度并不存在,社会组织形态表现为“以丁为户”的名籍;春秋以后,随着血缘关系被地缘关系所取代,宗法政治逐渐转化为郡县政治,“以户定籍”的户籍逐步确立,并在战国时期形成了在中国社会延续了两千余年的编户齐民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缘 地缘 名籍 户籍 编户齐民
下载PDF
漓江流域地名与民族生态文化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曦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73-78,共6页
漓江流域地名记录了漓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变迁,如实反映了流域地区山川、动植物、矿产资源和自然现象等地理信息和人民生计方式、生产关系、民俗生态和民族信仰等人文情况,是漓江流域民族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互动生成关系的呈... 漓江流域地名记录了漓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变迁,如实反映了流域地区山川、动植物、矿产资源和自然现象等地理信息和人民生计方式、生产关系、民俗生态和民族信仰等人文情况,是漓江流域民族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互动生成关系的呈现。在漓江流域行政区划名、自然村寨名的选择和变化中,包含了丰富的生态史信息,集中体现了漓江流域人民的民族生态观和生存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流域 地名 民族生态观 生态文化
下载PDF
程恩泽的交谊与《国策地名考》的撰著
5
作者 舒习龙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91-95,共5页
程恩泽是清嘉、道时期的著名学者,当时的官员和文人同他交游很多,他亦因此成为道光时期的文坛领袖。《国策地名考》是他在幕友狄子奇的协助下完成,并依靠友人的帮助最终付梓。严谨完密的体例、丰富的内容、精详的考证以及狄氏笺证是《... 程恩泽是清嘉、道时期的著名学者,当时的官员和文人同他交游很多,他亦因此成为道光时期的文坛领袖。《国策地名考》是他在幕友狄子奇的协助下完成,并依靠友人的帮助最终付梓。严谨完密的体例、丰富的内容、精详的考证以及狄氏笺证是《国策地名考》的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恩泽 交游 《国策地名考》
下载PDF
北京市区划地名信息政务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6
作者 刘永轩 《北京测绘》 2020年第9期1198-1202,共5页
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当前北京市已经完成了地名数据普查,正处于成果转化利用阶段。为了使地名普查成果数据在北京市各委办局之间得到充分的利用与共享,提升地名信息化管理水平,北京市地普办在政务网络中建设... 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当前北京市已经完成了地名数据普查,正处于成果转化利用阶段。为了使地名普查成果数据在北京市各委办局之间得到充分的利用与共享,提升地名信息化管理水平,北京市地普办在政务网络中建设了北京市区划地名信息政务管理平台。基于此背景,本文介绍了北京市区划地名信息政务管理平台的总体架构与功能设计,对地名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普查 成果转化 政务管理平台
下载PDF
北京市区划地名信息社会服务平台数据库建设
7
作者 刘永轩 张冲 张艳 《北京测绘》 2020年第8期1139-1142,共4页
目前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已经进入成果转化利用阶段。根据民政部要求,结合北京市实际情况,北京市地普办基于地名普查成果进行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满足普查成果的信息化共享。本文基于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数据建库与管理软件设计规范,... 目前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已经进入成果转化利用阶段。根据民政部要求,结合北京市实际情况,北京市地普办基于地名普查成果进行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满足普查成果的信息化共享。本文基于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数据建库与管理软件设计规范,研究了北京市区划地名信息社会服务平台系统的数据库建设流程,以及相关的数据体系和规范标准,为地名普查成果转化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数据库建设思路,实现了成果转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普查 成果转化 社会服务平台 数据库设计
下载PDF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在地名普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费联君 欧阳剑波 《地理空间信息》 2016年第9期17-18,25,共3页
介绍了将各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应用于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技术方案。从地名普查的角度分析了技术方案的选择、资料收集、不同资料的优缺点,并详细阐述了提取、整合、建立数据库,制作工作图等相关技术流程。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充分应用... 介绍了将各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应用于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技术方案。从地名普查的角度分析了技术方案的选择、资料收集、不同资料的优缺点,并详细阐述了提取、整合、建立数据库,制作工作图等相关技术流程。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充分应用于地名普查,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数据成果的质量和应用价值,是测绘新技术和成果服务于国家、社会和经济建设各领域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 应用
下载PDF
桐庐县地名普查技术方法应用及实现 被引量:3
9
作者 俞德权 王海江 《现代测绘》 2013年第4期53-54,共2页
阐述了桐庐县第二次地名普查的目的、任务、实施工作流程及建库方法,地名普查主要包括地名目录整理、地名登记表填写、野外地名坐标测量及照片拍摄、内业地名数据整理建库、地名成果数据提交及输出等工作阶段,并重点强调在实施过程中的... 阐述了桐庐县第二次地名普查的目的、任务、实施工作流程及建库方法,地名普查主要包括地名目录整理、地名登记表填写、野外地名坐标测量及照片拍摄、内业地名数据整理建库、地名成果数据提交及输出等工作阶段,并重点强调在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于开展第二次地名普查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及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普查 国家地名数据库V3 0管理系统 图属匹配
下载PDF
《诸蕃志》“南毗国”条地名补释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晓春 《海交史研究》 2020年第2期20-27,共8页
《诸蕃志》“南毗国”条涉及颇多印度地名,通过元明时期的同类著作如《岛夷志略》《瀛涯胜览》《郑和航海图》等相关信息的发掘和比对,本文就其中的甘琵逸、冯牙啰、麻哩抹、哑哩喏(哑哩)等四个地名提出与前贤不同的意见。
关键词 《诸蕃志》 南毗 印度 南宋
下载PDF
江苏徐州地名中的古越语底层探析
11
作者 张艳菊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44-147,共4页
江浙一带曾经是我国古百越民族的栖息区域,他们先后建立了吴、越等地方政权,但随后迁至湘黔桂粤地区。然而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具有民族特色的地名被保存下来。以江苏徐州市为考察点,涉及其辖区内的市区、乡镇、村各级行政区划单位... 江浙一带曾经是我国古百越民族的栖息区域,他们先后建立了吴、越等地方政权,但随后迁至湘黔桂粤地区。然而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具有民族特色的地名被保存下来。以江苏徐州市为考察点,涉及其辖区内的市区、乡镇、村各级行政区划单位。针对发现的"贾汪","圩"类地名,以及"思田"、"岳骆王"等疑似古越语地名进行解释和考证,从而为古吴越地名中有侗台语底层这一观点提供新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越 古越语 底层 地名
下载PDF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图制作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彦 向煜 《城市勘测》 2017年第5期168-171,共4页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图作为普查的一类成果,能更好地展示普查成果,体现普查的价值。本文介绍了一种借助ArcGIS平台进行普查成果图制作的工艺流程。在普查成果数据的基础上,使用ArcGIS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对普查成果图进行整...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图作为普查的一类成果,能更好地展示普查成果,体现普查的价值。本文介绍了一种借助ArcGIS平台进行普查成果图制作的工艺流程。在普查成果数据的基础上,使用ArcGIS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对普查成果图进行整饰,最后利用自开发的小工具自动出图。实践证明,使用该技术制作普查成果图,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出图的正确性和美观性,为普查成果图的制作提供了一套具有参考价值的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普查 成果图 ARCGIS
下载PDF
民族文化交融的典范——方块壮字的“汉字化”
13
作者 蓝盛 李锦芳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7-155,共9页
现代汉字符号系统中包含有方块壮字来源的成分,其中用于记录和描写壮语地名和地貌特征的“岽”“■”“咘”“榃”“[山巴]”“[山录]”“峝”“峒”“垌”等字,主要由方块壮字“汉字化”而来。方块壮字“汉字化”背后反映的是壮汉民族... 现代汉字符号系统中包含有方块壮字来源的成分,其中用于记录和描写壮语地名和地貌特征的“岽”“■”“咘”“榃”“[山巴]”“[山录]”“峝”“峒”“垌”等字,主要由方块壮字“汉字化”而来。方块壮字“汉字化”背后反映的是壮汉民族的交往史以及文化上所蕴含的共性,是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方块壮字 “汉字化” 壮语地名 民族文化交融
下载PDF
街道路牌书写的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 被引量:45
14
作者 郭建中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8-71,共4页
最近有些大城市出台了街道路牌书写的地方法规,有些地方法规与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联合国的有关决议不符。本文试图追溯这种混乱状况的根源,并呼吁政府有关部门依法行事。
关键词 国家标准 国际标准 法律法规 地名 路牌
原文传递
毕节方言中的彝语地名讨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兆春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0-93,共4页
毕节地名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有时表现为多语源重叠的历史层次;在地名覆盖下的语言底层中,存在着重要的语言发展史的信息和丰富的文化信息,毕节汉语方言地名中存在大量源于彝语等少数民族语言的借词,这是频繁的语言接触而产生的必然结果... 毕节地名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有时表现为多语源重叠的历史层次;在地名覆盖下的语言底层中,存在着重要的语言发展史的信息和丰富的文化信息,毕节汉语方言地名中存在大量源于彝语等少数民族语言的借词,这是频繁的语言接触而产生的必然结果,而这种影响最终会溢出语言本身,进入社会风俗与民族文化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节 彝语地名 历史层次 语言接触 民族文化
原文传递
地理国情普查与地名普查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杨伯钢 张保钢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7-42,64,共7页
针对同时承担地理国情普查和地名普查的部分测绘部门工作效率不高的现状,该文论述了地理国情普查与地名普查的特点、目的与内容,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两者都具有空间性和时态性,普查对象相同,成果形式也有一定共性。地理国... 针对同时承担地理国情普查和地名普查的部分测绘部门工作效率不高的现状,该文论述了地理国情普查与地名普查的特点、目的与内容,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两者都具有空间性和时态性,普查对象相同,成果形式也有一定共性。地理国情普查与地名普查内容有一定程度交叉,但两者在目的、周期、所用底图、内容、技术及分类和成果形式上具有差异性。建议两者取得成果数据应相互核对、利用、借鉴,达到集成创新,实现测绘地理信息事业顺利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普查 地理国情普查 相关性 对比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