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民族舞剧四十年的历史跨越——从“于颖版”《红楼梦》到“黎星版”《红楼梦》 被引量:1
1
作者 于平 张莉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3年第5期99-112,共14页
从1981年由中国歌剧舞剧院于颖编导的舞剧《红楼梦》,到2021年由江苏大剧院运营,黎星、李超等主创的舞剧《红楼梦》,这是中国民族舞剧四十年历史跨越的缩影。“于颖版”《红楼梦》作为“新古典舞派”的代表剧目,坚持以戏曲舞蹈为基础发... 从1981年由中国歌剧舞剧院于颖编导的舞剧《红楼梦》,到2021年由江苏大剧院运营,黎星、李超等主创的舞剧《红楼梦》,这是中国民族舞剧四十年历史跨越的缩影。“于颖版”《红楼梦》作为“新古典舞派”的代表剧目,坚持以戏曲舞蹈为基础发展舞剧语言,其脱胎于越剧版本,主张从人物思想感情的真实出发去编舞。“黎星版”《红楼梦》这部高度吸纳并整合了“舞蹈剧场”理念的“民族舞剧”,以戏剧的手段、舞蹈的身体逻辑进行叙事,将中国民族舞剧的创编推向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舞剧 《红楼梦》 新古典舞派 舞蹈剧场
下载PDF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得与失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湘 刘孝严 《长春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61-63,共3页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面世以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批评,虽然持否定态度者颇多,但其在再现原著主旨、重大情节场面的展现、细节及心理描写、人物形象完整展示、悲剧格调的把握等方面,不仅遵循了原著,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由于电...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面世以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批评,虽然持否定态度者颇多,但其在再现原著主旨、重大情节场面的展现、细节及心理描写、人物形象完整展示、悲剧格调的把握等方面,不仅遵循了原著,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由于电视剧商业化的运作方式、导演过于体现个性风格的艺术追求以及对作品认识的不足,新剧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缺失:作品的艺术价值让位于商业价值,导演风格破坏了作品的整体和谐,某些情节处理失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版电视剧 《红楼梦》 得与失
下载PDF
论哈斯宝《新译红楼梦》的诗词翻译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岗龙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1-169,共9页
哈斯宝《新译红楼梦》的诗词翻译体现了与以往蒙古文学诗歌翻译不同的观点。哈斯宝把《红楼梦》诗词看作与小说叙事情节紧密相关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一般的修饰成分来翻译。在蒙古文学翻译中,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词更多的处理方法... 哈斯宝《新译红楼梦》的诗词翻译体现了与以往蒙古文学诗歌翻译不同的观点。哈斯宝把《红楼梦》诗词看作与小说叙事情节紧密相关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一般的修饰成分来翻译。在蒙古文学翻译中,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词更多的处理方法是省略不译。而哈斯宝却把《红楼梦》的诗词看作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认真对待,精心翻译了原著中的多数诗词,而且结合自己对《红楼梦》作品精神的理解特别是对宝黛爱情的深刻把握,对诗词的翻译做了有思想、有思考的艺术加工,从而达到"信达雅"的诗歌翻译新境界。同时,哈斯宝的翻译也体现了他对《红楼梦》精神的透彻理解,仅仅根据哈斯宝的回批是体会不到这一点的。因此,要想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哈斯宝的评点思想,《新译红楼梦》的全文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斯宝 《新译红楼梦》 诗词翻译
下载PDF
论《世说新语》与《红楼梦》的文化共性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强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6-113,共8页
作为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文言笔记和白话长篇的两部代表作品,《世说新语》与《红楼梦》都是具有超越性价值的伟大经典,在思想、艺术乃至哲学上都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这种渊源形成了某种遥相呼应的文化共性。具体而言,包括四个方面:空间结... 作为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文言笔记和白话长篇的两部代表作品,《世说新语》与《红楼梦》都是具有超越性价值的伟大经典,在思想、艺术乃至哲学上都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这种渊源形成了某种遥相呼应的文化共性。具体而言,包括四个方面:空间结构与大观视角;以人为本与以情为主;艺术精神与形上品格;女性发现与女性崇拜。认识经典的超越性价值,应当具备从人本位、情本体、美本原三个方面阅读作品的能力,在文学鉴赏和研究中,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超越性阅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红楼梦》 文化共性 超越性价值
下载PDF
论哈斯宝翻译《红楼梦》的减法和加法——减少的人物和加长的时间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岗龙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3期45-55,141,共12页
清代蒙古族文人哈斯宝把120回《红楼梦》节译成40回,题名为《新译红楼梦》,并撰写了回批,在红学史上有重要影响。哈斯宝在翻译《红楼梦》的实践中采取了两个独特的翻译策略:一方面删减了大量人物,删减了大量人物的故事情节;另一方面,在... 清代蒙古族文人哈斯宝把120回《红楼梦》节译成40回,题名为《新译红楼梦》,并撰写了回批,在红学史上有重要影响。哈斯宝在翻译《红楼梦》的实践中采取了两个独特的翻译策略:一方面删减了大量人物,删减了大量人物的故事情节;另一方面,在每一个细节的翻译和衔接的过程中把时间放慢,用加长时间、增加动作、细化细节的方法把因为减少人物及其行为而被省略、被缩短的时间补回来,从而保证了翻译小说中的时间按照原著的节奏自然推进,也保证了人物情节和叙事时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斯宝 《新译红楼梦》 《红楼梦》翻译 叙事时间
下载PDF
论“红学”四“学”——从“新红学”、“探佚学”到“新国学”与“人间红学” 被引量:3
6
作者 梁归智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200-203,共4页
红学是动态的学术概念 ,从新红学到探佚学的发展 ,本质是实现了对曹雪芹原著和程高本两种《红楼梦》的不同价值之认同。红学定位于“新国学”的意向 ,是企图让红学在中华民族当下的精神追求与传统文化的精魂之链接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 ,... 红学是动态的学术概念 ,从新红学到探佚学的发展 ,本质是实现了对曹雪芹原著和程高本两种《红楼梦》的不同价值之认同。红学定位于“新国学”的意向 ,是企图让红学在中华民族当下的精神追求与传统文化的精魂之链接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 ,为中华民族在“一体化”的全球性语境下提供一个民族性的文化精神支撑。“人间红学”概念的提出则是为了将这一文化追求变成最广泛社会现实的学术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佚学 新国学 人间红学 《红楼梦》 文学研究
下载PDF
新版《红楼梦》分层叙事的得与失 被引量:2
7
作者 卓雅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4期61-66,共6页
李少红的新版《红楼梦》以120回通行本(红校本)为底本,采取了同小说一样的分层叙事技巧。在形式上最大限度地接近原著,这是以往各种影视版本的《红楼梦》都未曾做到的。电视的分层叙事与小说的分层叙事实际上并非一致,它简化了叙事层次... 李少红的新版《红楼梦》以120回通行本(红校本)为底本,采取了同小说一样的分层叙事技巧。在形式上最大限度地接近原著,这是以往各种影视版本的《红楼梦》都未曾做到的。电视的分层叙事与小说的分层叙事实际上并非一致,它简化了叙事层次,因而通俗易懂,故事流畅。但旁白的高层叙事与影像的主要叙事并没有协调到位,造成信息冗余与信息缺失,影响了该剧的艺术传播效果。过分强调旁白叙事,"采取神话与现实两条线同时进行",误解了原著跨层叙事的作用,强化了故事的虚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叙事技巧 red dream 艺术传播效果 原著 叙事层次 信息冗余 信息缺失 小说 旁白叙事 故事 通行本 两条线 李少红 非一致 影像 影视 形式 协调
下载PDF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的改编与创作得失——兼论李少红导演雅化、写意化的风格追求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爱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9-72,34,共5页
新版《红楼梦》在荧屏上播放以后,遭受了不少媒体和观众的批评指责。笔者认为"新红"的改编确实存在着缺陷瑕疵:一些情节的删改显得突兀机械,旁白过密;演员选择良莠不齐;一些形式要素的运用显得机械突兀,等等。当然,"新红... 新版《红楼梦》在荧屏上播放以后,遭受了不少媒体和观众的批评指责。笔者认为"新红"的改编确实存在着缺陷瑕疵:一些情节的删改显得突兀机械,旁白过密;演员选择良莠不齐;一些形式要素的运用显得机械突兀,等等。当然,"新红"并非一无是处:首次依据通行文学本再创作,整体上尊重原著;在画面、音乐等元素的制作上有一定的创新性,体现了李少红导演一贯追求的雅化、写意化的艺术创作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艺术 电视艺术 “新红” 改编与创作 得失 导演风格
下载PDF
《红楼梦》的“新神话”观照 被引量:6
9
作者 杜贵晨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5,138,共5页
《红楼梦》叙事有神话与现实两个层面,但当作整体看。整体看《红楼梦》是女娲炼石神话的续篇,一部从天上延伸到人间的"新神话"。"新神话"是对人间"乐事"的考验,"考验"的中心是"情",... 《红楼梦》叙事有神话与现实两个层面,但当作整体看。整体看《红楼梦》是女娲炼石神话的续篇,一部从天上延伸到人间的"新神话"。"新神话"是对人间"乐事"的考验,"考验"的中心是"情",结论是人生如梦,情缘皆幻。为行此"考验",《红楼梦》中除仙人、仙事、仙境的直写之外,其人间描写的环境也属"幻境",人事的描写也"偶见鹘突",人物的设计也属"幻形",非如读者通常认为的"真的人物",而是为"谈情"所"特制",是理念化、道具化和模式化的,不可以仅从现实主义的角度理解把握这部作品。把《红楼梦》作为艺术看,过去以《红楼梦》所写为"宝、黛爱情悲剧"与"贾府兴衰"的几乎公认的看法肯定是片面甚至歪曲的,应当予以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新神话 人物设计
下载PDF
蔡义江的红学研究——当代学人的红学研究综论之一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淮生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9-19,22,共12页
新时期红学研究最突出的特征是红学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硕果累累,尤其《红楼梦》研究名家的成果以及所产生的广泛影响更是令人瞩目,其中新版《蔡义江新评红楼梦》是持论公正、用情最深、力图遵从原著的《红楼梦》评注本。蔡义江的红学观点... 新时期红学研究最突出的特征是红学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硕果累累,尤其《红楼梦》研究名家的成果以及所产生的广泛影响更是令人瞩目,其中新版《蔡义江新评红楼梦》是持论公正、用情最深、力图遵从原著的《红楼梦》评注本。蔡义江的红学观点和思想较为集中地体现在新版《蔡义江新评红楼梦》中,包括对曹雪芹的思想与《红楼梦》的主题、《红楼梦》的艺术特色与艺术成就、《红楼梦》续书的成与败等方面深刻而系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义江 新评红楼梦 红学思想 审美鉴赏
下载PDF
坚守成说、拓展新境:李希凡的红学研究——当代学人的红学研究综论之五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淮生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13,共13页
李希凡新时期的《红楼梦》研究,不仅体现在他对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那些基本观点的进一步阐发,更体现在他对《红楼梦》艺术世界和人物形象等方面的较为深入而系统的评论,其代表性著作主要有《红楼梦艺术论》与《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 李希凡新时期的《红楼梦》研究,不仅体现在他对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那些基本观点的进一步阐发,更体现在他对《红楼梦》艺术世界和人物形象等方面的较为深入而系统的评论,其代表性著作主要有《红楼梦艺术论》与《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李希凡力图于坚守以往成说的基础上有新的拓展,并在艺境探微和人物论方面取得新的创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李希凡 艺术论 人物论 坚守成说 拓展新境
下载PDF
从“索隐”到“开宗”:胡适早期的《红楼梦》阅读及范式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温庆新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5期53-60,共8页
胡适早期的《红楼梦》阅读选择经历了由“索隐”倾向到注重“方法”的科学“考证”式转变。这种转变的关键在于胡适注重“工具”与“材料”的研究“方法”革新,藉此强化“新红学”的开创性,促使《红楼梦》文本在胡适“新红学”考证体系... 胡适早期的《红楼梦》阅读选择经历了由“索隐”倾向到注重“方法”的科学“考证”式转变。这种转变的关键在于胡适注重“工具”与“材料”的研究“方法”革新,藉此强化“新红学”的开创性,促使《红楼梦》文本在胡适“新红学”考证体系下的首要存在身份是一种“史料”而非一部文学作品,最终形成以考证带动阅读获取的文本品评思路。此类“考证”式思路既革新了现代读者之于《红楼梦》的阅读期待及实践路径,亦促使现代读者获得参与《红楼梦》学术研究的入场券。它推动了彼时全民参与《红楼梦》考证的热情,促使“新红学”成为一股带有典范与权威特性,乃至隐含一定群众基础的现代学术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红楼梦》 “新红学” 阅读史 接受史
下载PDF
论哈斯宝《新译红楼梦》人物设置的原则 被引量:3
13
作者 齐风华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94-99,共6页
哈斯宝以宝黛爱情故事为主线,将一百二十回《红楼梦》节译为四十回《新译红楼梦》。《红楼梦》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且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节译过程中,哈斯宝对原著小说人物进行了大量的删减。从译本中红楼人物的取舍中,可以看到哈斯宝... 哈斯宝以宝黛爱情故事为主线,将一百二十回《红楼梦》节译为四十回《新译红楼梦》。《红楼梦》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且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节译过程中,哈斯宝对原著小说人物进行了大量的删减。从译本中红楼人物的取舍中,可以看到哈斯宝节译中贯彻的人物设置原则,如忠奸对立原则、图影相辅原则、同中现异原则、由我是用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斯宝 《新译红楼梦》 人物设置
下载PDF
勤于家世版本梳理,致力建设性贡献:赵冈的红学研究——港台及海外学人的红学研究综论之五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淮生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11,62,共12页
赵冈的红学观点和思想集中体现在其红学代表著作《红楼梦新探》(增订本《红楼梦研究新编》)《红楼梦论集》之中。从这些研红著作中可见,赵冈的红学研究主要集中于曹雪芹家世生平以及版本考证两个方面。赵冈勤于搜集版本,详于比较文字,... 赵冈的红学观点和思想集中体现在其红学代表著作《红楼梦新探》(增订本《红楼梦研究新编》)《红楼梦论集》之中。从这些研红著作中可见,赵冈的红学研究主要集中于曹雪芹家世生平以及版本考证两个方面。赵冈勤于搜集版本,详于比较文字,且时有新发现,其整理文献的系统性远胜于同期港台及海外红学学人,因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冈 《红楼梦新探》 《红楼梦论集》 家世 版本
下载PDF
《红楼梦新证》的学术范式意义——在中华书局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 被引量:1
15
作者 乔福锦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58-64,共7页
"为芹辛苦"一生的现代学术大家周汝昌先生,通过《红楼梦新证》一书,在新材料发现、新方法创造、新体系建立等方面为一门专学的发展进步做出举世瞩目之重要贡献,也为整个红学学科建构起一个赖以存在的知识论系统。《新证》所... "为芹辛苦"一生的现代学术大家周汝昌先生,通过《红楼梦新证》一书,在新材料发现、新方法创造、新体系建立等方面为一门专学的发展进步做出举世瞩目之重要贡献,也为整个红学学科建构起一个赖以存在的知识论系统。《新证》所创造的超越考据、索隐与文艺评论三大派别的学术新范式,不只为红学研究开拓出继续探索的广阔学术天地,也为中华人文学术之现代重建及再度繁荣,留下独具个性风采的历史文本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周汝昌 《红楼梦新证》 学术范式
下载PDF
《红楼梦》与“五四”新文学观建构 被引量:2
16
作者 黎荔 《创新》 2008年第4期125-128,131,共5页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思想艺术传统的全面总结,也蕴含着民族文化自我更新的先导因素,因此能在"五四"时期被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到文学正宗的地位,多方位地参与了"五四"新文学核心精神与关键理念的建构,显示出对各...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思想艺术传统的全面总结,也蕴含着民族文化自我更新的先导因素,因此能在"五四"时期被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到文学正宗的地位,多方位地参与了"五四"新文学核心精神与关键理念的建构,显示出对各种言说的巨大的构成功能。围绕《红楼梦》的指涉所带来的文学命题和语言形式,是现代中国文学意义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红热潮 新文学观念建构 白话文运动 人的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
下载PDF
清代“红楼戏”在戏曲体制上的因循与新变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青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4-129,共6页
清代中叶,根据《红楼梦》小说进行戏曲改编是当时剧坛上的热潮之一,其成品有雅、俗两类,其中分属雅部的昆曲类则更具代表性,包括传奇和杂剧,然又以传奇居多。而明清传奇在其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一些相对固定的格局,单就体制而言,仅在出... 清代中叶,根据《红楼梦》小说进行戏曲改编是当时剧坛上的热潮之一,其成品有雅、俗两类,其中分属雅部的昆曲类则更具代表性,包括传奇和杂剧,然又以传奇居多。而明清传奇在其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一些相对固定的格局,单就体制而言,仅在出数和出目、用曲和曲牌、脚色、开场和下场及生旦冲场等方面就有不少具体细致的规范。对于这些规范,《红楼梦》戏曲有遵守也有破之不守的,可谓因循与新变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戏曲 “红楼戏” 戏曲体制 因循 新变
下载PDF
论《红楼梦》的忧患意识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德民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3-26,共4页
《红楼梦》文本中充满了悲悯意绪,这是由于作者曹雪芹秉承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优秀品质,具有浓重的忧患意识。但由于曹雪芹的家族变故和明清李贽、王夫之、戴震等思想家的"异端"学说的影响,加之他个人特殊的秉性,曹雪芹的... 《红楼梦》文本中充满了悲悯意绪,这是由于作者曹雪芹秉承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优秀品质,具有浓重的忧患意识。但由于曹雪芹的家族变故和明清李贽、王夫之、戴震等思想家的"异端"学说的影响,加之他个人特殊的秉性,曹雪芹的悲悯情怀又有着自己更为深刻的内涵,并且超越了他的时代,带有了近代人文主义思想的新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雪芹 《红楼梦》 忧患意识 悲悯 新质
下载PDF
论林黛玉是《红楼梦》的轴心人物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矗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64-81,共18页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巅峰性不仅表现在它在人物、情节、环境、语言和主题意蕴诸方面都达到了中国文学的艺术至境,而且还表现在它的无与伦比的"奇妙性",其最大的"奇妙"处不是别的,而是用一个人物&...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巅峰性不仅表现在它在人物、情节、环境、语言和主题意蕴诸方面都达到了中国文学的艺术至境,而且还表现在它的无与伦比的"奇妙性",其最大的"奇妙"处不是别的,而是用一个人物"扛鼎"起红楼梦世界,这个人物就是林黛玉。《红楼梦》的轴心人物不是贾宝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而是林黛玉。作者特意赋予林黛玉许多奇特的禀赋,如"草"、"神女"、"玉石"、"花神"、"帝妃"、"玄珠";"报恩"、"情恋"、"乡愁"、"诗性"、"本真"等,使她成为一个全局化的"结构轴心",目的是要在整体上为其"为史作传"的新人学建设提供一个"一而统万"的"阿基米德点"。与之配套的是小说人物的"立体幻影互文结构",它保证了林黛玉"轴心论"的有效实施、贯彻。林黛玉是中国历史上"新人学"范型的一次辉煌而壮丽的日出!她的神奇之光完全可以与西方现代、后现代的"美学人学"共契圆舞,交相辉映!她是中国的维纳斯、海伦和贝亚德丽齐;是中国近世人学拯救的人格化的诺亚方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黛玉 《红楼梦》轴心 新人学拯救
下载PDF
薛宝琴:一个新少女的朦胧倩影 被引量:2
20
作者 季学源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43-49,共7页
薛宝琴,是曹雪芹以特别的艺术方法描绘的一个新少女的朦胧倩影。她现身于新时代的晨曦中。她是新时代环境孕育的。新时代环境,小而言之,指家庭(曹家、薛家)。曹雪芹祖父、父亲在工商业活动中,已与洋商有文化、科技交流;薛宝琴父女在商... 薛宝琴,是曹雪芹以特别的艺术方法描绘的一个新少女的朦胧倩影。她现身于新时代的晨曦中。她是新时代环境孕育的。新时代环境,小而言之,指家庭(曹家、薛家)。曹雪芹祖父、父亲在工商业活动中,已与洋商有文化、科技交流;薛宝琴父女在商贸活动中,已与洋商父女有文化交流。大而言之,指中外文化交流(西学东渐、中学西渐)。在这种时代环境的直接影响下,薛宝琴迈出了传统的闺门绣户,开始认识广袤的外部世界。在客居大观园期间,她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展现出清新超迈的精神风貌。曹公似乎要让她走出女儿的悲剧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薛宝琴 新少女 成长环境 新精神风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