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61
1
作者 蒲清平 黄媛媛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86-298,共13页
课程思政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的有效渠道。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教育引导大学生牢牢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民族复兴的使命任务、团结奋... 课程思政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的有效渠道。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教育引导大学生牢牢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民族复兴的使命任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既是党和国家永续发展的政治要求,亦是时代新人成长成才的时代要求,更是课程思政教学提质增效的实践要求。要把新时代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新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党和国家的最新要求等主要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提升融入的系统性、有效性、学理性和实践性。一是把握系统性、有机性、实践性原则,切实提升融入的系统性。把握系统性原则,整体统筹、分类实施、协同推进、开放发展,把党的二十大精神整体融入课程思政课程体系;把握有机性原则,“基因式”植入教材、“生态式”融入教案、“化学式”融入教法,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科学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把握实践性原则,整合实践资源、丰富实践内容、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完善支持机制,把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实践体系。二是紧扣“融料”“融点”“融机”,切实提升融入的有效性。紧扣各学科专业新时代十年的发展史、奋斗史、贡献史,各学科专业新时代十年诞生的杰出榜样、孕育的精神谱系,各学科专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事业中的角色定位,精选“融料”;紧扣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实践类课程的育人目标,找准融入的着力点、侧重点、落脚点等“融点”;紧扣学生的关注热点,思想堵点、情绪沸点,把握“融机”解“思之惑”“心之堵”“情之困”。三是讲好“道理”“学理”“哲理”,切实提升融入的学理性。抓住时代之问,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道理”讲深;结合学术逻辑,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理”讲透;融入现实生活,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哲理”讲活。四是落脚“内化”“外化”“转化”,切实提升融入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坚定理想信念;促使学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外化于行,练就过硬本领;激励学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责,强化使命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国式现代化 课程思政 思政课程 融入 道理学理哲理 内化外化 新时代十年
下载PDF
习近平的国际观及其时代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黄良奇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5-26,共12页
习近平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宏观视角,通过对国际社会发展与世界交往演变规律的深度洞悉、对国际社会制度变革和国际关系运动的价值判断、对国际秩序伦理正义和对外传播演化规律的准确把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宏观视角,通过对国际社会发展与世界交往演变规律的深度洞悉、对国际社会制度变革和国际关系运动的价值判断、对国际秩序伦理正义和对外传播演化规律的准确把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型国际关系、新安全观、正确义利观、‘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理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国际观的新境界,为全方位认知国际关系的本质要求与时代特征提供了全新的解释框架和方法论体系。习近平的国际观为国际社会政治文明、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为新时代我国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和对外传播实践创新提供了思想指南,为驱动国家软实力建设赢取国际话语权塑造良好国家形象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国际观 世界交往 人类命运共同体 对外传播 国家形象
下载PDF
伟大建党精神的国际表达——以新时代党的国际形象建构为视角 被引量:4
3
作者 蒙象飞 黄敏 《苏区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104-115,共12页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解码密钥,在引领开辟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新境界、引领开创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新路径、引领提供解决人类共同重大问题的新方案中呈现出重要的世界意义。伟大建党精神是建构党的国际形象的...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解码密钥,在引领开辟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新境界、引领开创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新路径、引领提供解决人类共同重大问题的新方案中呈现出重要的世界意义。伟大建党精神是建构党的国际形象的精神内核之一,党的国际形象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外在表达,两者相得益彰、互动生成。基于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意蕴和世界意义,塑造中国共产党“追求真理、理想信念坚定,不负人民、勇于自我革命,胸怀天下、坚持和平发展”的国际形象,是实现伟大建党精神国际表达的重要途径。以党的国际形象彰显伟大建党精神,需要依据政党国际形象的生成逻辑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采取富有针对性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建党精神 中国共产党 国际形象 国际表达 新时代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社会主义的新机遇 被引量:1
4
作者 肯尼·科伊尔 陈文旭(译)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1-79,共9页
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不仅同早期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一样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还在自身历史发展中实现了一系列伟大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两个概念都是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 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不仅同早期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一样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还在自身历史发展中实现了一系列伟大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两个概念都是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所取得的成就,拓展了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和新机遇,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新机遇
下载PDF
论我国国际形象的成功塑造及现实启示——基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锋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9年第6期152-158,共7页
一国的国际形象是别国对该国综合实力的认知后形成的总体印象和看法。国际形象的削弱会增加改革与发展的成本。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恶意攻击与诋毁,使我国的国际形象受到影响。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党的基... 一国的国际形象是别国对该国综合实力的认知后形成的总体印象和看法。国际形象的削弱会增加改革与发展的成本。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恶意攻击与诋毁,使我国的国际形象受到影响。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不变,践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积极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并参与国际多边文化合作,巧妙处理与苏联、美国等国家的关系,成功塑造了中国特色的、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当前,要保持党内安定团结,深化改革开放;狠抓惩治腐败,践行执政为民;维护世界和平,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人类文明;坚持独立自主、不怕制裁等,从而塑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形象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负责任大国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新特征 被引量:6
6
作者 陶祺谌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10,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向国际社会塑造和展示出全新伟大形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敢于担当、坚强领导,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并向世界各国分享治党、治国和全球治理经验,塑造和展示出新时代中国共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向国际社会塑造和展示出全新伟大形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敢于担当、坚强领导,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并向世界各国分享治党、治国和全球治理经验,塑造和展示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新特征:在治党方面勇于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理;在治国方面坚持不忘初心、为人民谋幸福;在全球治理方面负责任有担当、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十九大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新特征
原文传递
辩证交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建构的三重面向
7
作者 李阳阳 《传媒观察》 CSSCI 2023年第11期116-120,共5页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建构是一项大工程。本文立足理论、历史和现实依据,挖掘其价值意蕴,提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建构的三个面向,即把握“表”与“里”、“势”与“韵”、“变”与“不变”的辩证交融关系,从塑造丰富立体的...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建构是一项大工程。本文立足理论、历史和现实依据,挖掘其价值意蕴,提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建构的三个面向,即把握“表”与“里”、“势”与“韵”、“变”与“不变”的辩证交融关系,从塑造丰富立体的形象样态、开展境外舆情的研判应对、筑牢外交话语的理论根基等多个维度推进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国际传播,从而使中国共产党形象在建构中传播,在传播中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国际形象 辩证交融 三个面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