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美国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美学范式与谱系 |
李松
陈国伟
|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新时期红色文艺的传承与创新 |
王明娟
叶兴华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3
|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与章培恒《中国文学史新著》之编纂体系探析——以资料采择为中心 |
马晓靖
顾明佳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4
|
新文科背景下文史哲融合的国学经典类课程改革——以兰州城市学院“国学经典导读”课程为例 |
冯玉
|
《甘肃高师学报》
|
2024 |
0 |
|
5
|
以“福柯”作为方法:《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历史理念及反思 |
李松
成文奎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1
|
|
6
|
现代文学史重构之“中间物”——唐弢本《中国现代文学史》与新诗“经典”塑造 |
方长安
高爽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7
|
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
丛冰梅
|
《科教文汇》
|
2023 |
2
|
|
8
|
新文学的“古典化”——沈紫曼与三十年代的南京文坛 |
付丹宁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9
|
滕代远有关红军长征报道文献述评 |
姚群民
|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
2023 |
1
|
|
10
|
民国时期日本文学图书汉译出版考 |
李圣杰
江一帆
|
《出版科学》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1
|
变异与变通:《剑桥中国文学史》关于明代台阁体的书写 |
李晗
|
《国际汉学》
|
2023 |
0 |
|
12
|
当代旧体诗与文学史正义——以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编为研讨平台 |
夏中义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13
|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命名新解 |
宋声泉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6
|
|
14
|
关于赛珍珠研究的几个有待深入的问题 |
汪应果
|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10
|
|
15
|
作为审美的、人性的及当下话语参与的文学史写作——读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新著(增订本)》 |
查屏球
苗田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6
|
阐释与反思:文学史视野中的新写实 |
王晖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17
|
都市中的忧郁与想象——论戴望舒的情感生活与诗歌创作 |
李洪华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8
|
中国汉语伊斯兰教文学史的时空脉络与精神流变 |
马梅萍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9
|
从“美国化”到“本土化”:清华国学研究院的缘起 |
朱洪斌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20
|
山水兼得 情思双栖——马华新生代作家钟怡雯散文论 |
黄万华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