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6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Human Right Cause in the New Era——Summary of the Symposium on “Deeply Study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Spirit of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nd Adhering to the Chinese Path of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1
作者 杨盈龙 NI Weisi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3年第1期212-226,共15页
On November 8, 2022, the symposium on “Deeply Study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Spirit of the 20thCPC National Congress and Adhering to the Chinese Path of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was held by the China Society for Hum... On November 8, 2022, the symposium on “Deeply Study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Spirit of the 20thCPC National Congress and Adhering to the Chinese Path of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was held by the China Society for Human Rights Studies in Beijing. Focusing on “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 and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adapting Marxism to the Chinese context and the needs of our times and human rights theories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and the new form of human rights civilization”, “Chinese human rights solutions and global human rights governance”, “making a better China’s story of advancing human rights and constructing human rights discourse system”, and other topics, the participants reached broad consensus after discussion, and the symposium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20^(th)CPC National Congress adapting Marxism to the chinese context and the needs of our times 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the new form of human rights civilization
下载PDF
大国竞争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4
2
作者 柳学信 曹成梓 孔晓旭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5,共11页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大国竞争背景下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战略判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加速产业转型的新发展阶段,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构建...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大国竞争背景下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战略判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加速产业转型的新发展阶段,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动能,关系我国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是以引领国际经济体系变革、重塑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从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的演化升级应该包含国际竞争、国家优势和企业发展三个层面整个生产范式的转变。文章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支撑,提出“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构建包括三个维度:一是微观载体——打造世界一流企业;二是中观治理——提升国际竞争优势;三是宏观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章将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融入中国当前的发展战略中,从转变企业发展范式、重塑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建设新的全球治理体系三个方面提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改革路径,三条路径相辅相成、协同发力,共同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注入活力,使得生产力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大国竞争背景 高质量发展 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与任务 被引量:13
3
作者 任保平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背景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要求,是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质量版的客观要求,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转型的必然要求。以新质生产力赋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背景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要求,是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质量版的客观要求,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转型的必然要求。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重点在于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培育现代化新动能、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形成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驱动力,推动供给侧的产业结构升级,以新质生产力形成中国式现代化新优势;推动动力转换,形成中国式现代化新动力;实现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以数字新质生产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升级版;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形成新型工业化的新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战略重点 战略任务
下载PDF
全球数字经济浪潮下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基础的多维转变 被引量:6
4
作者 任保平 豆渊博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新发展阶段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在全球数字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就要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产力基础实现从传统生... 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新发展阶段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在全球数字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就要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产力基础实现从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的转变,物质基础实现从实体经济基础向数实融合的经济基础的转变,产业基础实现从工业产业体系向数字化产业体系的转变,技术基础实现从工业技术创新向工业技术创新与数字技术创新结合转变,以及在制度基础方面实现数据要素市场的完善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在全球数字经济浪潮下要最大程度发挥数字经济的发展优势,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经济技术基础的转变,进一步促进产业创新,实现我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培育新时期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数实融合 经济技术基础
下载PDF
新劳动的核心特质及其中国的时代呈现 被引量:1
5
作者 贾文娟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40,156,共13页
随着第四次技术革命的到来,各类事物不再困于特定系统中,而是被要素化,随着系统边界的打破被释放出来,并与新要素联结在一起,使劳动呈现出各种新状态。知识劳动、创意劳动、创业劳动、数字劳动等新劳动推动了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的发... 随着第四次技术革命的到来,各类事物不再困于特定系统中,而是被要素化,随着系统边界的打破被释放出来,并与新要素联结在一起,使劳动呈现出各种新状态。知识劳动、创意劳动、创业劳动、数字劳动等新劳动推动了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新劳动的核心特质是破壁性与关联性:从劳动方式看,其破除了各类劳动、要素的边界,要求总体性劳动实现高位复归;从劳动时空看,其在时空交错、时空侵占机制作用下,不断突破着生活与工作、虚拟与真实、本地与全球、当下与未来之间的次元壁;从劳动组织和制度看,自上而下的制度规章与自下而上的自主工作加以结合,劳雇双方的身边边界变得模糊,氛围、体验等非制度因素成为激发生产活力的关键。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新劳动的出现也对劳动社会学研究提出了破壁与联结的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智时代 新劳动 破壁性 联结性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高水平推进金融强国建设:理论蕴意、现实问题及实现机制——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视角 被引量:2
6
作者 潘锡泉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7,共12页
高水平推进金融强国建设是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金融领域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深入阐述做好五篇大文章的重要理论蕴意,客观剖析当前发展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并基于五篇大文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分析,提出奋力做好五篇大文章助力... 高水平推进金融强国建设是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金融领域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深入阐述做好五篇大文章的重要理论蕴意,客观剖析当前发展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并基于五篇大文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分析,提出奋力做好五篇大文章助力高水平金融强国建设的实现机制。研究认为,科技金融是支撑科技强国建设的最有力保障、绿色金融是支撑美丽中国建设的最靓丽底色,普惠金融是支撑共富中国建设的最生动实践,养老金融是支撑和美中国建设的最真实写照,数字金融是支撑数字中国建设的最强大动能。基于此,本文围绕科技强国、美丽中国、共富中国、和美中国、数字中国建设目标,从做深做透科技金融大文章、做精做特绿色金融大文章、做实做细普惠金融大文章、做好做优养老金融大文章,以及做大做强数字金融大文章五个层面提出高水平推进金融强国建设的具体实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强国 科技金融 绿色金融 普惠金融 养老金融 数字金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形态 被引量:2
7
作者 朱兴国 《决策与信息》 2024年第1期5-14,共10页
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深刻而全面的阐释,这是我们党对现代化理论的重大丰富与发展。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推力,中国式现代化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共同开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伟业。... 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深刻而全面的阐释,这是我们党对现代化理论的重大丰富与发展。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推力,中国式现代化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共同开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伟业。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显著的民族性,多民族社会历史条件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社会文化基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时代论域共演着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与精神力量之魂的根基性表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指向功能。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内容、价值与发展指向,创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实践、价值与制度新形态,将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效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形态 党的二十大精神
下载PDF
以新型城镇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可云 冯晟 《中国名城》 2024年第1期52-58,共7页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自“新型城镇化”首次提出以来,概念内涵不断丰富,并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如何以新型城镇化助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已成为亟待...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自“新型城镇化”首次提出以来,概念内涵不断丰富,并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如何以新型城镇化助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已成为亟待回答的时代命题。研究从4个角度分析了新型城镇化的时代内涵,即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景观城镇化,并探究了新型城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新型城镇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要求提供了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中国式现代化 实现路径 人口城镇化 经济城镇化 社会城镇化 景观城镇化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四个之问”
9
作者 魏枫 完颜含玥 焦方义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8,共15页
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变,也由此对生产关系和经济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既有国外高端技术封锁的倒逼作用影响,又有扩大内需的国内发展的现实需要,还有我国生产力理... 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变,也由此对生产关系和经济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既有国外高端技术封锁的倒逼作用影响,又有扩大内需的国内发展的现实需要,还有我国生产力理论内在发展需要。但是,对于技术进步与新质生产力之间存在何种关系、新质生产力是否具有中国独特性、新质生产力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动力机制是什么等问题,目前学术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以新质生产力形成过程中的“四个之问”——“与技术进步的关系之问”“中国独特性之问”“底层逻辑之问”“动力机制之问”为主线,探索性地寻求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规律,通过将这“四个之问”整合在一个综合框架下进行讨论,旨在更全面和系统地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演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技术进步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数字新基建、要素配置效率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10
作者 段洪成 武文 柳佳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7,共10页
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且这一作用在东部地区、非粮食主产区和高科技投入地区更显... 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且这一作用在东部地区、非粮食主产区和高科技投入地区更显著。机制分析发现,要素配置效率在数字新基建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起到关键传导作用。门槛分析显示,在跨过数字新基建的单门槛和要素配置效率的双门槛后,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动作用更显著。空间分析发现,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提出完善数字新基建布局、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实施区域特色发展战略的建议,以期为扎实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参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基建 要素配置效率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协调发展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11
作者 孙斌 杜松朴 +1 位作者 薛建春 孙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7,共13页
探究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耦合机理,对于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边疆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分析位于黄河流域中上游的内蒙... 探究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耦合机理,对于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边疆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分析位于黄河流域中上游的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耦合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5-2021年内蒙古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均有所提升,空间分异明显。新型城镇化水平由2005年的0.26提升到2021年的0.69,生态安全水平由2005年的0.26提高到2021年的0.57,公共健康水平在2021年达到0.64;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与公共健康耦合协调水平呈现波动增长态势,由2005年的0.22上升到2021年的0.62,表现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耦合协调水平较高,其余盟市较低的空间格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均GDP、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是制约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年均障碍度分别为17.32%、8.74%、7.33%。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促进内蒙古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持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 耦合机理 障碍度模型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比较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12
作者 臧秀玲 李娜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7,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惠及全体民众、谋求共同富裕、追求全面协调、实现生态美好、倡导和平发展的现代化新模式,以“人民至上”为价值遵循、以全面协调为发展逻辑、以和平发展为基本原则,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开创政党中心...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惠及全体民众、谋求共同富裕、追求全面协调、实现生态美好、倡导和平发展的现代化新模式,以“人民至上”为价值遵循、以全面协调为发展逻辑、以和平发展为基本原则,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开创政党中心主义新范式、秉持独立自主基本原则、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突破了后发现代化国家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依附关系,重塑了现代化新路径;创造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核心的政治文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物质文明、以交流互鉴为基点的精神文明、以公平正义为归宿的社会文明、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内在要求的生态文明,为人类文明注入了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西方现代化 现代化路径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内涵、生成逻辑与世界意义
13
作者 曹阳 余建军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13,共6页
现代化是世界之潮流,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在党的百年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坚持“走自己的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创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式”的道路,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它不同于西方掠夺扩张的固... 现代化是世界之潮流,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在党的百年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坚持“走自己的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创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式”的道路,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它不同于西方掠夺扩张的固有模式,而是多重逻辑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一条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大优势的新的现代化之路。打破了新兴国家依附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寻求现代化的道路,为世界现代化和文明进步提供崭新方向,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内涵 多重逻辑 世界意义
下载PDF
新时代十年中国绿色发展之路
14
作者 刘华军 吴倩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11,共10页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该研究基于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视角,总结回顾了新时代十年中国的绿色发展历程;从绿色发展体制机制、生态环境质量、经济绿色转...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该研究基于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视角,总结回顾了新时代十年中国的绿色发展历程;从绿色发展体制机制、生态环境质量、经济绿色转型、绿色低碳生活、全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出发,直观展示了新时代十年中国的绿色发展成效;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和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为导向,提出新征程上深入推动绿色发展的优化路径。绿色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懈探索下形成的全新发展模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其内涵包括经济“绿色化”和绿色“经济化”两个方面,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二十大的十年间,中国多措并举完善治理制度、多维联动推动环境共治、科学有力实施治理手段、多管齐下提高治理效能,成功探索出了一条顺应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新时代十年来,中国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全局性改善,经济绿色转型取得重要进展,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新风尚,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绿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把握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征程上继续推动绿色发展,必须切实增强系统观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形成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协同机制,正确处理5个重大关系,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推动中国绿色发展之路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绿色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独特的历史语境与实践逻辑
15
作者 林志友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9,共8页
中国人民通过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获得了追求现代化的政治资格,由此真正迈入现代化的门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不断提升和跨越现代化的历史层级,从而塑造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模式。由于独特的... 中国人民通过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获得了追求现代化的政治资格,由此真正迈入现代化的门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不断提升和跨越现代化的历史层级,从而塑造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模式。由于独特的实践路径,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的现代化叙事形成话语破解,实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与此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在现代化的基本理论建构、一般规律认知以及现代化发展的中国特色等方面展示出现代化的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逻辑
16
作者 丁志刚 李文彤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176,共9页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逻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属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命脉所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逻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属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命脉所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立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保障,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助推人民自由而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党和人民的共同愿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人民千秋万代的永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人类情怀”,增进了人类社会的共同福祉,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文明观及其当代价值
17
作者 王雨辰 彭奕为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F0002,179,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所创造的社会主义文明的基础在于坚持“两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所创造的文明观是现代化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自主性文明观,是追求“五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整体性文明观,是坚持文明平等、文明交流与互鉴的和谐共生的全球性文... 中国式现代化所创造的社会主义文明的基础在于坚持“两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所创造的文明观是现代化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自主性文明观,是追求“五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整体性文明观,是坚持文明平等、文明交流与互鉴的和谐共生的全球性文明观。中国式现代化所创造的文明形态既具有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基于中国国情,既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又深化了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展开科学回答的结果,无论就其内容,还是就其创造文明的方式与内含的价值理想来看,都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不仅为后发国家自主选择其发展道路提供了借鉴,而且必将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明观 “两个结合” 社会主义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十年来“一带一路”研究:概况、成就与展望
18
作者 白永秀 陈煦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53,共17页
2023年正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及时总结十年研究成果、把握未来研究趋势对于促进“一带一路”研究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系统分析了2013—2023年我国“一带一路”研究的概况、成就... 2023年正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及时总结十年研究成果、把握未来研究趋势对于促进“一带一路”研究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系统分析了2013—2023年我国“一带一路”研究的概况、成就与展望。结果显示:从研究概况来看,十年来国内“一带一路”研究在发文量上经历了“倒U型”发展趋势,在核心作者与重点机构方面呈现出专业化与区域性的特征;从研究成就来看,其在学理阐释、基建互通、经贸合作、产业金融、文化交流、全球治理六大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并在研究范式上呈现出由传统经贸地缘政治向新型全球治理转型、由依赖单一学科向多学科融合、由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的转变。未来研究应当重点围绕构建自主知识体系、顺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求、突出规则制定与机制构建、强化突发事件应对与风险防范、推动“一带一路”共建中新问题新主题研究等方面拓展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研究 中国式现代化 新型全球治理 构建自主知识体系
下载PDF
新文科视野下人文学科人才培养向度及学术评价
19
作者 王宁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新文科已成为当下高校教师尤其是“双一流”建设高校教师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但人们对新文科含义的理解仍存在较大的差异。文章基于作者先期的研究,对中国大学的新文科的四个特征作了进一步阐释。国际性、跨学科性、前沿性和理论性是中... 新文科已成为当下高校教师尤其是“双一流”建设高校教师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但人们对新文科含义的理解仍存在较大的差异。文章基于作者先期的研究,对中国大学的新文科的四个特征作了进一步阐释。国际性、跨学科性、前沿性和理论性是中国高校新文科与传统文科有所区别的地方,新文科的建设,应由国内和国际顶尖的人才来引领。此外,新文科建设的高质量要求及其背景下学术成果的多维性必将推动学术评价体系的改革,其中也包括对人才的评价。一门学科是否堪称一流,首先要看该学科有无一流人才领衔并充当重要的学术骨干,由一流人才组成的强大学术团队是产出一流的科研成果的保障。之于人文学科,顶尖领军人才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当然,对人文学科的评价与对理工科的评价应有所不同,不应片面地追求量化,而更应该在量化的基础上由本学科的同行对之作出定性的评价。总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新文科视域下培养的人文学科国际化人才将发挥独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跨学科 人文学科 人才评价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质量发展的研究重点与方法
20
作者 孙蚌珠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25,F0003,共8页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主题。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引起了政治经济学界进一步反思如何...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主题。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引起了政治经济学界进一步反思如何准确抓取高质量发展的研究重点和正确运用研究方法。高质量发展是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后对党和国家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的伟大历史交汇。从生产力角度看,新质生产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关键动能;从生产关系角度看,须坚持党的领导与基本经济制度,将总体布局与战略布局相结合,将具体政策覆盖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各个方面。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研究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人民立场与问题导向,以唯物史观把握高质量发展脉络,以系统方法把握高质量发展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政治经济学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生产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