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FIRST DISCOVERY OF MIDDLE MIOCENE RODENTS FROM THE NORTHERN JUNGGAR BASIN, CHINA 被引量:4
1
《古脊椎动物学报》 1988年第4期259-264,共6页
During the field season of 1982 in Northern Junggar Basin, surface collecting by the field party of IVPP at the outcrops of Halamagai Formation provided 7 isolated cheek teeth of rodents associated with some macromamm... During the field season of 1982 in Northern Junggar Basin, surface collecting by the field party of IVPP at the outcrops of Halamagai Formation provided 7 isolated cheek teeth of rodents associated with some macromammals typical of middle Miocene age: Platybelodon, Stephanocemas thomsoni, Lagomeryx sp., etc.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Miocene rodents are discovered in this region. They belong to 3 genera, 4 species:Sinomylagaulus halamagaiensis gen. et sp. nov.Atlantoxerus junggarensis sp. nov.A. giganteus sp. nov.Amblycastor tungurensis Stirton, 1934Many thanks are due to Drs. V. Fahlbusch, N. Schmidt-Kittler, P. Mein and N. S. Shevyreva for their sending me the comparative materials, reprints and profitable discussion. The colleagues of IVPP field party put in a lot of hard work to collect this material. Mr. Shen Wenlong made the textfigures. To all these persons the author wants to express her heartfelt gratitudes.All the specimens herein described are stored in the collections of IV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rn junggar basin Middle Miocene Lower Halamagai Formation RODENTIA
下载PDF
Restudy of the Late Oligocene dormice from northern Junggar Basin 被引量:2
2
作者 WU Wen-Yu MENG Jin +2 位作者 YE Jie NI Xi-Jun BI Shun-Dong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50,共15页
周氏似日本睡鼠Gliruloides zhoui是发现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晚渐新世铁尔斯哈巴合哺乳动物组合I带的一个化石新属种。新属似日本睡鼠Gliruloides的属征为:中等大小;颊齿咀嚼面凹;上、下颊齿通常具9条主要横脊,有时具次级附脊;上颊齿... 周氏似日本睡鼠Gliruloides zhoui是发现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晚渐新世铁尔斯哈巴合哺乳动物组合I带的一个化石新属种。新属似日本睡鼠Gliruloides的属征为:中等大小;颊齿咀嚼面凹;上、下颊齿通常具9条主要横脊,有时具次级附脊;上颊齿的前边附脊和后边附脊以及下颊齿的下前边附脊和下后边附脊都很发育,几乎占据了其所在齿谷的整个长度。上颊齿的横脊唇端趋于游离。M1和M2具V形或窄U形三角座,内脊不完整或近于完整,前中央脊不与内脊相连。下颊齿的下内脊通常不连续;下臼齿的下前边脊在唇端稍向后弯,但不与原尖相连。p4,m1-m3,P4,M1-M3的齿根数分别为2,2,3,3。新属与Glirulus在形态上相似,但Glirulus的上颊齿的三角座均为宽U型,具有完整的内脊,前中央脊通常与内脊相交,横脊唇端通常不游离。新属与Vasseuromys属的最主要形态差异在于上颊齿具有很发育的前边附脊和后边附脊,而后者上颊齿的前边附脊和后边附脊通常缺失或很不发育。归入该属的种还有土耳其早中新世的Vasseuromys duplex和Vasseuromys aff.V.duplex。土耳其Thrace早渐新世的Glis guerbuezi很可能是Gliruloides和Glirulus的共同祖先类型。Gliruloides可能生活于温湿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北缘 晚渐新世 铁尔斯哈巴合哺乳动物组合I带 睡鼠
下载PDF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Chepaizi Uplift and its Control on Stratigraphic Deposition in the Western Junggar Basin, China 被引量:2
3
作者 NI Minjie CHEN Shi +3 位作者 LIU Zichao SHANG Fengkai QI Jiafu WANG Lishu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1060-1075,共16页
Geological mapping,interpreted cross sections,structural analyses and residual thickness map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evolution of stress setting,structure and strati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e Chepaizi Uplift,w... Geological mapping,interpreted cross sections,structural analyses and residual thickness map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evolution of stress setting,structure and strati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e Chepaizi Uplift,which is a NW-SE trending structure located in the Western Junggar Basin.The NS-trending faults show an important transpressional phase during the Late Permian,as demonstrated by tectonic stress field and stratigraphic thickness variations.A major compressional thrusting and strike-slip phase during the Late Jurassic created a series of NW-SE faults that originated by the large-scale uplift event in the Northern Tianshan.Faults were reactivated as thrust and dextral strike-slip faults.In addition,the angular unconformity observed between Jurassic and Cretaceous provide evidence of this tectonic event.Lots of normal faults indicate that the area records southward tilting and regional derived extensional stress that took place during the Neogene.Before that,thick Early Cenozoic strata are widely deposited.The balanced cross-section highlights the evolution of stress setting and strati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e Chepaizi Upli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al evolution seismic section junggar basin Chepaizi Uplift northern Tianshan
下载PDF
基于BMT测定的准噶尔盆地北部吐谷鲁群空间分布特征
4
作者 牛禹 王培建 +1 位作者 张正阳 张伟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09-319,共11页
准噶尔盆地作为目前砂岩型铀矿找矿的主攻盆地之一,自21世纪初在其北部地区始—渐新统乌伦古河组中发现了工业铀矿化之后,近20年来几乎未系统开展过铀矿找矿工作,因此对于深部地层是否存在铀矿化仍不清楚。随着近年来我国铀矿找矿工作... 准噶尔盆地作为目前砂岩型铀矿找矿的主攻盆地之一,自21世纪初在其北部地区始—渐新统乌伦古河组中发现了工业铀矿化之后,近20年来几乎未系统开展过铀矿找矿工作,因此对于深部地层是否存在铀矿化仍不清楚。随着近年来我国铀矿找矿工作在准噶尔盆地北部地区的持续投入,在吐孜托依拉逆冲断裂上盘的下白垩统吐谷鲁群砂岩中发现层间氧化带,这说明该层可能存在较好的砂岩型铀矿。但在吐孜托依拉逆冲断裂下盘因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埋深较大,前人开展地质物探工作较少,故其埋深、厚度、分布范围等情况尚不明确。文章引入了宽频大地电磁测深方法,通过数据采集、处理,采用Occam反演技术,获得了可靠的反演电阻率断面,结合钻孔资料,通过地质解释,得到了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埋深图、厚度图等研究成果。获得的准噶尔盆地北部找矿目标层下白垩统吐谷鲁群空间分布特征,能够为研究区地质结构研究和圈定铀矿找矿前景有利区域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频大地电磁测深 准噶尔盆地北部 吐谷鲁群 电阻率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Pliopithecus的发现(英文) 被引量:8
5
作者 吴文裕 孟津 叶捷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6-86,共11页
1997和 1 998年的野外工作期间 ,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铁尔斯哈巴合中中新世哈拉玛盖组的底部第二砂层中发现了 4枚上猿牙齿。两枚显然是属于同一个体的左m2和m3发现于 980 1 7地点 ,地理坐标为 46°39.997′N ,88°30 .41 2′... 1997和 1 998年的野外工作期间 ,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铁尔斯哈巴合中中新世哈拉玛盖组的底部第二砂层中发现了 4枚上猿牙齿。两枚显然是属于同一个体的左m2和m3发现于 980 1 7地点 ,地理坐标为 46°39.997′N ,88°30 .41 2′E。另一枚左下第一门齿和左上第四前臼齿产自该地点附近的同一砂层中。这是在中国境内、也是亚洲的第二个上猿化石地点。该 4枚牙齿中 ,下门齿可能与m2、m3属同一个种。m2刚开始经受磨蚀 ,m3则刚萌出齿槽。它们不同于所有已知种 (P .zhanxiangi、P .vindobonensis、P .antiquus、P .platyodon和P .priensis)的最明显的特征是在唇侧有一个很深的、间于下原尖和下次尖的漏斗状小坑。该坑由前次脊 (prehypocristid)、下次尖前方的斜脊的唇侧分支和沿下原尖唇侧壁向下延伸的一条脊所围成。此外 ,m3稍短于m2。在其他形态特征方面 ,新疆的种又以m2和m3尺寸较小、齿尖较低、齿脊较锐、近中凹和远中凹发育、釉面褶皱和唇侧齿带很发育而不同于我国宁夏同心的Pliopithecuszhanxiangi;以m2和m3的冠面较短宽且有很发育的上猿三角与P .vindobonensis区分 ;其m2和m3的尺寸明显大于P .antiquus。但在尺寸和其他形态上与P .platyodon很相似。铁尔斯哈巴合的m2、m3和下门齿应代表上猿属内的一个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准噶尔盆地北缘 中中新世 哈拉玛盖组 上猿
下载PDF
新疆北部石炭纪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绪龙 唐勇 +3 位作者 陈中红 查明 黄芸 董雪梅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1-579,共9页
文章采用野外露头、钻井地质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讨论了新疆北部石炭纪的岩相古地理环境。野外露头、钻井资料的沉积建造、沉积相分布及古生物组合特征综合表明,新疆北部石炭纪古地理总体特征表现为由早石炭世的深海—半深海相、浅海相向... 文章采用野外露头、钻井地质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讨论了新疆北部石炭纪的岩相古地理环境。野外露头、钻井资料的沉积建造、沉积相分布及古生物组合特征综合表明,新疆北部石炭纪古地理总体特征表现为由早石炭世的深海—半深海相、浅海相向晚石炭世的浅海相、海陆过渡相及陆相演化的趋势。岩石组合类型由早石炭世的活动陆缘型岛弧火山岩、深海复理石及海相碳酸盐岩向晚石炭世的裂谷型火山岩、陆相碎屑岩、海相碎屑岩及海相碳酸盐岩过渡。早、晚石炭世不同地区的古地理及其相应的岩石组合类型存在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部 准噶尔盆地 石炭纪 岩相古地理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第三纪地层 被引量:22
7
作者 童永生 齐陶 +2 位作者 叶捷 孟津 阎德发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9-70,001,T002,共14页
根据脊椎动物化石的发现,订正了乌伦古河北岸的地层时代:乌伦古河组为晚白垩世,索索泉组为晚渐新世,哈拉玛盖组为中中新世。在三个泉地区恢复使用了依希白拉组,时代为中始新世。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北缘 第三纪地层 脊椎动物化石
下载PDF
准噶尔-北天山盆山过渡带构造基本特征 被引量:41
8
作者 漆家福 陈书平 +1 位作者 杨桥 于福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2-260,282,共10页
准噶尔-北天山盆山过渡带是一条走向为NWW向(近EW向)的复杂构造变形带。根据构造变形样式的差异,该盆山过渡带从南向北可以划分为出若干变形“带”,自西向东可以划分出若干变形“段”,由深而浅可以划分出2-3个变形“层”。北天山... 准噶尔-北天山盆山过渡带是一条走向为NWW向(近EW向)的复杂构造变形带。根据构造变形样式的差异,该盆山过渡带从南向北可以划分为出若干变形“带”,自西向东可以划分出若干变形“段”,由深而浅可以划分出2-3个变形“层”。北天山(包括博格达山)是由基底卷入逆冲断层和褶皱构成的基岩断隆带,其中主干断层为向山体倾斜的高角度逆冲断层。该盆山结合带宏观上是一条冲断挠曲带,高角度逆冲的山前大断裂的下盘发育一系列中-低角度的基底卷入逆冲断层,部分逆冲断层上盘发育相关褶皱,但是基岩顶面和卷入变形的沉积盖层总体上构成向盆地倾斜的单斜构造。准噶尔盆地内部是一个宽阔的分层变形叠置带,侏罗系及上覆底层主要为滑脱褶皱变形,侏罗系在背斜核部加厚,滑脱背斜下伏地层及盆地基底发育高角度基底卷入断层。NNE-NE向、近SN向变换断层或构造变换带将上述构造变形带分隔成不同的“段”,同一“带”、同一“段”和同一“层”内的构造变形样式是类似的,不同“带”、不同“段”和不同“层”的构造变形样式则有明显的差异。盆山过渡带的构造特征受早二叠世正断层和走滑正断层活动、晚侏罗世基底卷入逆冲断层和走滑逆冲断层活动以及上新世逆冲断层活动和褶皱变形等多次构造变形的影响,但主要是上新世以来北天山逆冲隆升和对准噶尔盆地挤压的结果。先存的基底断裂、沉积盖层中的软弱岩层以及天山隆升和对准噶尔盆地挤压作用的不均一性是影响盆山过渡带构造形成和演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构造样式 构造层次 构造演化 北天山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北部燕山期构造热事件的裂变径迹年龄纪录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振华 陈刚 +4 位作者 崔建斌 陈占军 何姜毅 丁超 杨甫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14,共6页
运用裂变径迹(FT)分析的构造热年代学研究方法,系统建立了准噶尔盆地北缘燕山期构造热事件的FT年龄分布与峰值年龄事件。研究表明,锆石裂变径迹(ZFT)年龄主要分布在200-120Ma的燕山期,且峰值年龄集中分布在约160Ma;磷灰石裂变... 运用裂变径迹(FT)分析的构造热年代学研究方法,系统建立了准噶尔盆地北缘燕山期构造热事件的FT年龄分布与峰值年龄事件。研究表明,锆石裂变径迹(ZFT)年龄主要分布在200-120Ma的燕山期,且峰值年龄集中分布在约160Ma;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年龄主要分布在130-60Ma的燕山中晚期,且峰值年龄主要分布在约130Ma和90Ma。裂变径迹峰值年龄的确定不仅从定量热年代学角度为盆地构造热演化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同时也表明了燕山运动在中国西部具有响应,为一区域构造运动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北缘 燕山期 裂变径迹 峰值年龄
下载PDF
天山南北前陆盆地侏罗系-白垩系沉积及储集层特征对比 被引量:10
10
作者 高志勇 冯佳睿 +2 位作者 崔京钢 周川闽 石雨昕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0-92,共13页
通过库车坳陷与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白垩系厚度、岩性组合和沉积相对比分析,认为由于早白垩世之前天山南部古地势高于北部,使得库车坳陷与准噶尔盆地南缘在以上3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进而明确了库车坳陷侏罗系各组厚度均小于准噶尔盆地南... 通过库车坳陷与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白垩系厚度、岩性组合和沉积相对比分析,认为由于早白垩世之前天山南部古地势高于北部,使得库车坳陷与准噶尔盆地南缘在以上3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进而明确了库车坳陷侏罗系各组厚度均小于准噶尔盆地南缘,以及早侏罗世沉积环境存在显著差异的成因机制。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天山南北古气候、构造古地理和古地形的差异,以及晚白垩世末期构造隆升与剥蚀作用,造成了库车坳陷与准噶尔盆地南缘白垩系沉积环境和厚度的差异,也造成了两者的储集层碎屑组分、埋藏方式、裂缝发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在进一步厘定准噶尔盆地南缘深层岩相古地理特征和有利砂体展布范围的基础上,梳理天山南北前陆盆地深层储集层特征和控制因素的差异,认为勘探程度较低的准噶尔盆地南缘深层储集层受沉积相、地温梯度、埋藏方式、异常高压、次生溶蚀作用、构造缝等控制,指出了准噶尔盆地南缘深层有利储集层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南北 前陆盆地 库车坳陷 准噶尔盆地 侏罗系 白垩系 沉积相 有利储集层 储集层特征
下载PDF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勘探方向 被引量:5
11
作者 姜福杰 姜振学 +3 位作者 庞雄奇 林世国 祝厚勤 李宏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但是资源探明率仅为9.3%,有必要开展油气成藏条件的系统分析,以指导勘探。在综合分析和对比库车、准南、柴北缘和川西等具有代表性的前陆盆地的油气成藏条件的基础上指出,中西部前陆盆地具有以煤系为主... 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但是资源探明率仅为9.3%,有必要开展油气成藏条件的系统分析,以指导勘探。在综合分析和对比库车、准南、柴北缘和川西等具有代表性的前陆盆地的油气成藏条件的基础上指出,中西部前陆盆地具有以煤系为主的多套源岩,发育非均质储集层,多套多封闭性的盖层,以背斜为主要圈闭;断裂、不整合和高渗透砂体组成良好输导体系,保存条件较差等特点。依据理论分析及勘探实践,优选出4个有利的勘探区带,它们是:①库车前陆冲断带古近系、新近系膏盐岩、膏泥岩之下的完整背斜圈闭;②准南前陆冲断带第二、第三排构造带;③川西北部及南部燕山运动期古隆起、川中平缓褶皱构造带以及深坳陷内部的非常规天然气;④柴北缘冷湖-南八仙构造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西部 前陆盆地 油气成藏条件 库车 准南 川西 柴北缘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北缘乔夏哈拉铁铜金矿床成岩成矿时代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志欣 杨富全 +5 位作者 李超 刘锋 耿新霞 刘国仁 柴凤梅 欧阳刘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7-358,共12页
乔夏哈拉铁铜金矿位于新疆准噶尔北缘,矿体赋存于中泥盆统北塔山组第三岩性段凝灰质砂岩、粉砂岩、大理岩、凝灰岩、玄武岩及安山岩中。铁矿体呈似层状、扁豆状或透镜状,铜金矿体产于铁矿体内及铁矿体下盘的绿帘石蚀变岩中,空间上与矿... 乔夏哈拉铁铜金矿位于新疆准噶尔北缘,矿体赋存于中泥盆统北塔山组第三岩性段凝灰质砂岩、粉砂岩、大理岩、凝灰岩、玄武岩及安山岩中。铁矿体呈似层状、扁豆状或透镜状,铜金矿体产于铁矿体内及铁矿体下盘的绿帘石蚀变岩中,空间上与矿区广泛出露的闪长玢岩密切相关。对矿区闪长玢岩中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绿帘石磁铁矿矿石、黄铜矿磁铁矿矿石中辉钼矿Re-Os年龄进行了研究,闪长玢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77.6±1.4)Ma(MSDW=0.20),4件样品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377.7±5.9)^(383.1±5.4)Ma,加权平均值为(380.1±2.7)Ma(MSDW=0.66),等时线年龄为(377.4±4.3)Ma(MSDW=0.36),表明乔夏哈拉铁铜金矿成矿时代与闪长玢岩侵入时代一致,均为中泥盆世晚期,矿床的形成与闪长玢岩有成因关系。辉钼矿样品的w(Re)为383.1~1 928μg/g,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可能有地壳物质的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LA-ICP-MSU-PB年龄 RE-OS年龄 中泥盆世 乔夏哈拉 准噶尔北缘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北部燕山中期古地温梯度恢复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振华 陈刚 +4 位作者 丁超 陈占军 崔建斌 周华龙 许泰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36,共6页
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AFT)法和镜质体反射率(Ro)法恢复了准噶尔盆地北部燕山中期的古地温梯度。研究结果显示,磷灰石裂变径迹(AFT)恢复的古地温梯度分布在3.5~3.9℃/hm;镜质体反射率(Ro)恢复的古地温梯度接近4.0℃/hm;平均接近3.... 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AFT)法和镜质体反射率(Ro)法恢复了准噶尔盆地北部燕山中期的古地温梯度。研究结果显示,磷灰石裂变径迹(AFT)恢复的古地温梯度分布在3.5~3.9℃/hm;镜质体反射率(Ro)恢复的古地温梯度接近4.0℃/hm;平均接近3.7℃/hm,明显高于2.3℃/hm的现今地温梯度。准噶尔盆地北部燕山中期较高古地温场背景不仅对烃源岩热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指示了准噶尔盆地北部存在一次燕山中期构造热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北部 燕山中期 磷灰石裂变径迹 镜质体反射率 古地温梯度
下载PDF
天山北侧前陆盆地异常高压成因研究 被引量:30
14
作者 徐国盛 匡建超 +1 位作者 李建林 党录瑞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55-262,共8页
天山北侧前陆盆地即准噶尔盆地 ,该盆地南缘存在严重的超高压异常现象。异常高压的成因主要为“沉积型”和“构造型”两种造压机制 ,其形成演化分为拉张沉积期静水压力阶段、沉积造压及压力封存箱形成阶段和压力封存箱挤压增压阶段。利... 天山北侧前陆盆地即准噶尔盆地 ,该盆地南缘存在严重的超高压异常现象。异常高压的成因主要为“沉积型”和“构造型”两种造压机制 ,其形成演化分为拉张沉积期静水压力阶段、沉积造压及压力封存箱形成阶段和压力封存箱挤压增压阶段。利用有限元模拟法计算研究区主应力值 ,建立主应力值与异常压力系数的匹配关系 ,预测准噶尔南缘紫泥泉子组异常压力平面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侧 前陆盆地 准噶尔盆地 异常高压 油气藏
下载PDF
准北春晖油田勘探成效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学忠 王金铸 乔明全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18,共4页
针对春晖油田山地山前带地表地质条件复杂的难题,以构造地质模型指导三维观测系统设计,攻克了山前高陡构造带三维地震技术难关。通过实施三维地震、系统研究油气运聚、精细描述地层超剥,部署19口探井,18口井见良好油气显示,7口井获工业... 针对春晖油田山地山前带地表地质条件复杂的难题,以构造地质模型指导三维观测系统设计,攻克了山前高陡构造带三维地震技术难关。通过实施三维地震、系统研究油气运聚、精细描述地层超剥,部署19口探井,18口井见良好油气显示,7口井获工业油流,证实春晖油田浅、中、深层多层系含油。研究表明,侏罗系油藏为浅层古生新储断裂控制的超稠油构造油气藏,多期升降和剥超作用控制了残余地层展布,正序沉积叠加过程控制了储盖组合样式,构造演化与沉积作用耦合控制了圈闭的发育及展布,已落实石油地质储量5 332×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成效 复杂山地山前带 准噶尔盆地北缘 春晖油田 浅层超稠油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北缘早石炭世金-铜-钼成矿事件: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玉往 王京彬 +3 位作者 龙灵利 丁汝福 石煜 赵路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48-1460,共13页
新疆准噶尔北缘地区已发现多处大中型内生金属矿床,它们主要形成于2个构造-岩浆活动期,即泥盆纪洋陆俯冲期的岛弧型斑岩铜(金)矿,二叠纪后碰撞造山期的铜镍硫化物型矿床和造山型(或剪切带型)Au矿。作者近年来在对该区地质构造和矿... 新疆准噶尔北缘地区已发现多处大中型内生金属矿床,它们主要形成于2个构造-岩浆活动期,即泥盆纪洋陆俯冲期的岛弧型斑岩铜(金)矿,二叠纪后碰撞造山期的铜镍硫化物型矿床和造山型(或剪切带型)Au矿。作者近年来在对该区地质构造和矿床研究中获得了一批早石炭世成岩成矿年代学数据:除已发表的希勒库都克斑岩铜钼矿床流纹斑岩(329Ma)和辉钼矿(327Ma)年龄外,本文工作新近获得201金矿闪长岩年龄为324Ma、科克森套地区花岗闪长斑岩年龄为328Ma、库尔吐班套地区花岗岩年龄为323Ma、阿克塔斯Au矿区花岗闪长岩年龄为327Ma,这些年龄数据集中在323~328Ma,即早石炭世(主要在维宪阶和谢尔普霍夫阶)。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在早石炭世洋盆已经闭合进入碰撞造山阶段,该阶段岩浆活动以出露小规模中酸性岩脉、岩株为特征,构造活动和壳幔相互作用强烈,主要成矿类型有斑岩型Cu Mo矿、浅成低温热液型Au矿、脉岩-构造蚀变岩型Au矿,构成一独特的与浅成岩有关的早石炭世金-铜-钼成矿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早石炭世 斑岩型Cu-Mo-Au矿床 碰撞造山 中亚造山带 北准噶尔 新疆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哈拉阿拉特山地区风城组烃源岩的发现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48
17
作者 张善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5-152,共8页
准噶尔盆地北缘油气地质条件复杂,勘探难度大。通过哈拉阿拉特山地区开展了盆地构造属性、地层分布和勘探潜力等方面的研究,认为在裂陷-拉张构造背景下,早二叠世为半封闭残留海相沉积环境,并伴有火山活动,为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提供了条件... 准噶尔盆地北缘油气地质条件复杂,勘探难度大。通过哈拉阿拉特山地区开展了盆地构造属性、地层分布和勘探潜力等方面的研究,认为在裂陷-拉张构造背景下,早二叠世为半封闭残留海相沉积环境,并伴有火山活动,为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提供了条件。受海西晚期—印支期构造运动影响,哈山向盆地方向强烈逆掩,造成了下二叠统的多期推覆叠加和上二叠统的大规模抬升剥蚀,现今盆地边界较沉积期大大萎缩。运用断层-褶皱构造解析技术,建立了哈山逆冲推覆+后期走滑的构造解释模式,发现了哈山推覆构造带之下发育风城组烃源岩,并且其分布向北至少可以延伸至达尔布特断裂附近,有利分布面积较前期扩大了1 000 km2;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适中。油源对比结果显示,研究区白垩系、侏罗系、二叠系以及石炭系不同层系的原油主要来自该套烃源岩。推覆体下部下二叠统生油层系的发现,扩大了找油范围,乃至对整个北疆地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质模型 盆地性质 风城组 二叠系 哈山地区 准噶尔盆地北缘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北部晚石炭世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5
18
作者 白国娟 陈刚 +1 位作者 王志维 李睿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9年第6期124-127,共4页
运用野外露头和钻井地质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准噶尔盆地北部晚石炭世的岩相古地理环境。野外露头和钻井剖面的沉积建造及其古生物组合特征表明,晚石炭世准噶尔盆地自西向东依次发育浅海相、滨海相和海陆过渡相沉积,并伴随较大规模... 运用野外露头和钻井地质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准噶尔盆地北部晚石炭世的岩相古地理环境。野外露头和钻井剖面的沉积建造及其古生物组合特征表明,晚石炭世准噶尔盆地自西向东依次发育浅海相、滨海相和海陆过渡相沉积,并伴随较大规模的火山活动,西部和东部分别有一条北东向和两条北西向的火山岩带。结合古亚洲洋石炭纪闭合-碰撞过程的区域构造背景认为,研究区晚石炭世的构造环境总体属于古亚洲洋闭合-碰撞后发育的陆内裂陷型残余海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北部 晚石炭世 岩相古地理
下载PDF
哈山地区二叠系勘探成效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董臣强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54,153,共3页
针对准噶尔北缘哈山地区复杂山前构造带地震资料品质差、构造复杂的特点,进行了地震资料特殊处理,提高了地震分辨率,运用多技术联合构造解析和建模,建立了逆冲推覆加后期走滑的构造解释模式。研究区原油主要来源于二叠系风城组,同时二... 针对准噶尔北缘哈山地区复杂山前构造带地震资料品质差、构造复杂的特点,进行了地震资料特殊处理,提高了地震分辨率,运用多技术联合构造解析和建模,建立了逆冲推覆加后期走滑的构造解释模式。研究区原油主要来源于二叠系风城组,同时二叠系本身具备生烃条件,且断层和储层发育,成藏条件优越,油藏主要为自生自储和下生上储2种成藏模式,研究区发育4个有利勘探区带:前缘超剥带、前缘冲断带、外来推覆系统和准原地叠加系统。哈深斜1井在二叠系压裂取得成功,为规模开发该区油气资源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成效 二叠系 成藏模式 哈山地区 准噶尔北缘
下载PDF
准北缘哈山地区风城组白云化地层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于洪洲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I0001,共10页
准噶尔盆地北缘哈山山前带下二叠统风城组发育一套富含油云化主力储层,岩性包括云化泥岩、云化砂岩和云化沉凝灰岩。为了认识白云化地层的岩石学特征及成因,根据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元素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研究不同岩性的岩... 准噶尔盆地北缘哈山山前带下二叠统风城组发育一套富含油云化主力储层,岩性包括云化泥岩、云化砂岩和云化沉凝灰岩。为了认识白云化地层的岩石学特征及成因,根据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元素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研究不同岩性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和云化成因。结果表明:云化泥岩、云化凝灰岩基质中的白云石为准同生成因,形成于较高盐度、高镁钙比、强还原的沉积环境,富有机质泥岩、大量的火山灰沉积是准同生云化作用的重要条件。云化砂岩和云化凝灰岩裂缝中的白云石为埋藏成因,由山前带逆冲断层活动,流体在层间、裂缝中快速渗透、流动,交代早中期水解形成的方解石而形成。该结果为研究区白云化储层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化 甲烷生成作用 埋藏成因 哈山山前带 准北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