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Structure in Ethnic Regions in Northwest Sichuan Province 被引量:1
1
作者 GUO Hong,ZOU Yi-xing,WANG Yong-zhi Sichuan R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Chengdu 610041,China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0年第5期37-40,44,共5页
Based on introducing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the ethnic regions in northwest Sichuan Province,the thesis analyzes it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tatus,which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aspects--rich natural resources an... Based on introducing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the ethnic regions in northwest Sichuan Province,the thesis analyzes it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tatus,which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aspects--rich natural resources and slow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agricultural structure of northwest Sichuan Province,it is found that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crop planting in this region are low,animal husbandry,as a major industry in pastoral region,sees high production efficiency,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s still at the resource-oriented stage;its agricultural structure is still the farming-pastoral structure relying mainly on animal husbandry,planting is dominated by crop planting and potato planting,animal husbandry mainly produces dairy and beef;the ethnic regions in northwest Sichuan Province is endowed with the advantages to grow crops,beans and fruits as well as to produce beef,mutton and milk,among which,three industries,say fruit,beef and dairy are with increasing location quotient and gradually strengthening industrial comparative advantage,while the location quotient of the other industries is declining and their industrial comparative advantages are more stable.In order to promote the agriculture in northwest Sichuan Province to develop in breadth and depth,the thesis proposes the following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the first one is to adhere to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modern animal husbandry;the second is to appropriately improve the proportion of economic crops;the third i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food processing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HNIC regionS in NORTHWEST sichuan province OPTIM
下载PDF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dynamic change and spatial differences of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a case study of Loess Plateau in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被引量:5
2
作者 LI Jing REN Zhiyuan ZHOU Zixia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6年第2期251-256,共6页
Using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combining the changes of regional land use, resource environment, population, society and economy, this paper calculated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ecologica... Using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combining the changes of regional land use, resource environment, population, society and economy, this paper calculated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and ecological surplus/loss in 1986-2002 on the Loess Plateau in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What is more, this paper has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pressure index, set up ecological pressure index models,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grading systems, and the prediction models of different ecological footprints,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ecological surplus and ecological safety change, and also has assessed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demands of 10,000 yuan GD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in northern Shaanxi shows a decreasing trend, the difference of reducing range is the fastest; (2)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appears an increasing trend; (3) ecological pressure index rose to 0.91 from 0.44 during 1986-2002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northern Shaanxi with an increase of 47%; and (4)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in the study area is in a critical state, and the ecological oressure index has been increasing rapidl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dynamic change spatial difference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 Loess Plateau in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下载PDF
1961—2022年四川省区域性干旱过程识别及时空演变特征
3
作者 邓彪 孙蕊 +1 位作者 邢开瑜 张顺谦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4年第1期85-93,共9页
利用四川142个国家气象站1961—2022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基于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及其区域性干旱过程识别方法,分析四川区域性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61—2022年四川识别239次区域性干旱过程,平均3.9次/a,综合强度为较强... 利用四川142个国家气象站1961—2022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基于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及其区域性干旱过程识别方法,分析四川区域性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61—2022年四川识别239次区域性干旱过程,平均3.9次/a,综合强度为较强等级以上占比49.4%;过程开始11月最多,9月最少;过程频次1960年代和1990年代偏少,1970年代、1980年代和21世纪以来相对偏多。(2)四川省区域性干旱过程的综合强度呈显著增强趋势,主要是过程影响范围增加趋势明显,平均每10 a增加3.7站,而过程强度和持续天数的变化趋势均不明显。(3)四川省各地干旱日数变化趋势各异,盆地及攀西地区干旱频发态势明显,常见4种区域干旱分型,分别是盆西南型、盆东北型、盆西北型和攀西型。(4)2022年四川省发生4次区域性干旱过程,过程频次接近常年水平,年度干旱综合评价为近10年来偏强。区域性干旱过程识别结果与业务实际和灾情验证比较吻合,综合强度指标对干旱事件的影响有一定表征能力,可本地化业务应用于四川区域性干旱过程监测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干旱过程识别 MCI监测评估 时空变化特征 四川省
下载PDF
Quantifying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land-use conversion in the loess hilly region of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1995–2015 被引量:4
4
作者 曹智 李裕瑞 +1 位作者 刘正佳 杨凌帆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9年第5期730-748,共19页
The mountainous and hilly reg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cological safety and production in China. However, recent studies have poorly characterized the parallel structure of land use in the valleys of the mountai... The mountainous and hilly reg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cological safety and production in China. However, recent studies have poorly characterized the parallel structure of land use in the valleys of the mountainous and hilly region using topographic factors(e.g.elevation, slope, aspect). Here, the loess hilly region of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is used as a representative case area to analyze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land-use conversion using the relative elevation concept and the HAND index. The differences in the vertical structure of land-use conversion between absolute elevation and relative elevation were compared. We found that the classifications of absolute and relative elevation had similar proportions of each relative elevation grade in each absolute elevation grade. Cropland,woodland, and grassland were distributed evenly in each grade of absolute/relative elevation,while water body, built-up land and unused land were more likely to spread in low grades of relative elevation than those of absolute elevation. The land-use conversion(i.e. loss of cropland and gain in woodland and built-up land) showed an apparently stepped distribution with relative elevation classification, suitable for revealing vertical distributions of land-use conversion in the loess hilly region. Cropland transformed to woodland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high grade of relative elevation, decreasing with a decrease in grades, while built-up land transformed from cropland and grassland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low grade of relative elevation, decreasing with increases in grades. The grade of relative elevation where cropland transformed to woodland descend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rain for Green Project.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it is better to analyze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land-use conversion with relative elevation classification in hilly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change VERT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 topographic factors HAND(Height above the Nearest Drainage) LOESS HILLY region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原文传递
基于熵权TOPSIS法和RSR法的四川省卫生资源配置地区差异性研究
5
作者 周明华 《卫生软科学》 2024年第7期57-61,共5页
[目的]分析四川省卫生资源配置的地区差异性,为促进四川省卫生资源协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熵权TOPSIS法和RSR法综合评价2017-2021年四川各州(市)卫生资源的配置情况。[结果]四川省每千人口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 [目的]分析四川省卫生资源配置的地区差异性,为促进四川省卫生资源协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熵权TOPSIS法和RSR法综合评价2017-2021年四川各州(市)卫生资源的配置情况。[结果]四川省每千人口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从2017年的6.787张、6.395人、2.356人和2.754人增长到了2021年的7.908张、8.035人、2.991人和3.663人。根据熵权TOPSIS法计算,2017-2021年成都市、攀枝花市、广元市和雅安市的C值较大,排序均在前5位以内;广安市、达州市、甘孜州和凉山州的C值较小,排序均排在后5位以内。按照RSR进行分档,差的档次为甘孜州、凉山州和广安市,好的档次为广元市、雅安市、攀枝花市和成都市,其余14个州(市)为中的档次。[结论]四川省各州(市)卫生资源配置差异性较为明显,四川省卫生资源配置分档结果优质资源相对不足,应逐步缩小卫生资源配置的地区差异,促进卫生资源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资源 熵权TOPSIS法 RSR法 地区差异性 四川省
下载PDF
四川省区域协同创新网络体系研究——基于“一干多支,五区共兴”发展战略的思考
6
作者 于代松 高珊红 刘琳鑫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6-84,共9页
在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结合四川“一干多支,五区共兴”的区域协调发展布局,利用熵权法评估四川省各市(州)的创新能力,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四川省创新协同网络进行分析,探究了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可行路径。研究结... 在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结合四川“一干多支,五区共兴”的区域协调发展布局,利用熵权法评估四川省各市(州)的创新能力,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四川省创新协同网络进行分析,探究了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可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是四川省的创新高地,成都平原整体的创新能力显著强于其他四区,存在明显的断层现象;四川省的创新能力呈现出“中心—边缘”的空间格局,成都市的极点效应辐射范围仅在成都平原内,未能同整个四川的创新系统融合;遂宁、南充、自贡等地的中介作用效果不佳,创新辐射的承接效果较差,未能有效带动四川地区创新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提出要建立成都平原与各区间完备的创新互动机制;强化成都辐射,重视中心节点的承接作用;立足区域特点,促进特色发展;促进创新资源有效配置,实现区域创新一体化发展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能力评价 区域协同创新网络 区域协同体系 社会网络分析 四川省
下载PDF
基于地区线性矩法的四川省24 h极值降雨频率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胡静 王帅人 +2 位作者 覃光华 黎小东 兰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19,共7页
为探究四川省24 h极值降雨在不同重现期不同频率下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地区线性矩法划分四川省水文气象一致区,确定最优拟合线型,并验证地区线性矩法在站点稀疏地区的适用性,随后估计四川省24 h不同重现期降雨频率值,分析其时空分布特... 为探究四川省24 h极值降雨在不同重现期不同频率下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地区线性矩法划分四川省水文气象一致区,确定最优拟合线型,并验证地区线性矩法在站点稀疏地区的适用性,随后估计四川省24 h不同重现期降雨频率值,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省可划分为40个水文气象一致区,经线型拟合优度检验,主要线型为GLO、GEV和GNO,其中川西高原地区的最优线型大多为GLO,盆地区域的最优线型大多为GEV。(2)地区线性矩法在站点相对稀疏的川西高原地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3)四川省内不同地区24 h极值降雨空间分布十分不均,同一重现期下不同地区降雨频率估计值的最大值可达最小值的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值降雨 多重现期 降雨频率 地区线性矩法 四川省
下载PDF
基于GIS的四川省李子气候适宜性区划研究
8
作者 邓利君 姚远 +7 位作者 黄梦奇 熊博 王迅 杨昳玥 张鸣飞 何佳鲜 廖玲 汪志辉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4-560,共7页
【目的】为四川省李子产业合理规划布局和优化产业结构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四川省145个气象站点2009—2018年的气象数据,结合全省李子主产区的气候条件,以年平均温度、≥10℃有效积温、冬季需冷量、2月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以... 【目的】为四川省李子产业合理规划布局和优化产业结构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四川省145个气象站点2009—2018年的气象数据,结合全省李子主产区的气候条件,以年平均温度、≥10℃有效积温、冬季需冷量、2月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以及海拔作为李子气候适宜性区划的评价指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平台和空间插值分析四川省各区域的气象要素值,将适宜性划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结果】四川省李子栽培的最适宜区包括四川盆地中部、东部和川西南山地部分地区;适宜区包括四川盆地东南部和盆周西部山地;次适宜区包括川西北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川西北高原。【结论】区划结果与四川李子种植现状吻合度较高,为四川省李子栽培的合理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李子 生态气候 适宜性区划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寒潮避风港现象与气候康养资源分析
9
作者 王式功 李河利 +3 位作者 雷应朝 尹立 刘琦 李景鑫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2-19,共8页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的影响,寒潮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次或强度不断增加,加之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各项政策的逐步落实,越来越多的北方老年候鸟人群冬季到我国华南和西南地区进行避寒旅居康养;随着国家全民大健康战略实施...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的影响,寒潮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次或强度不断增加,加之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各项政策的逐步落实,越来越多的北方老年候鸟人群冬季到我国华南和西南地区进行避寒旅居康养;随着国家全民大健康战略实施力度的加大,此热潮方兴未艾。因此,有针对性地探究我国境内的寒潮避风港现象,既是大气科学的重要科学问题,又是避寒康养的现实需求,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民生意义。基于此,本文初步梳理了2022年11月至2023年12月中旬期间,影响我国大范围地区的数次寒潮或强冷空气活动天气过程,东西部比较后,率先发现我国西南地区、特别是川南滇北交汇区具有“寒潮避风港”现象,尤其是攀枝花地区在寒潮天气过程中能够保持气温相对稳定,日均气温变化幅度较小;与周边其他城市相比较,大部分情况下攀枝花地区的气温波动最小,变化幅度也最小。据此本文做了一点成因方面的粗浅探究,初步分析了其避寒康养气候等资源优势与挖掘潜力,其深层次的成因及其避寒康养效应与价值更值得后续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天气过程 寒潮避风港 川南滇北地区 避寒康养 气候资源
下载PDF
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大豆种质对疫霉根腐病抗性评价
10
作者 张武 李春杰 +5 位作者 焦晓丹 杨树 项鹏 吴俊彦 李艳杰 战丽莉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6-502,共7页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耐情况,采用下胚轴创伤接种法,对适宜该地区种植的113份大豆育成品种或育种材料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开展鉴定。结果显示:共鉴定出7份抗病种质,占鉴定总数的6.19%;5份中间类...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耐情况,采用下胚轴创伤接种法,对适宜该地区种植的113份大豆育成品种或育种材料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开展鉴定。结果显示:共鉴定出7份抗病种质,占鉴定总数的6.19%;5份中间类型种质,占鉴定总数的4.42%。其中,从第三积温带种质中鉴定出1份抗病种质,中间类型种质1份;从第四积温带种质中鉴定出抗性种质3份,中间类型种质2份;从第五积温带种质中鉴定出抗性种质1份,中间类型种质2份;从第六积温带种质中鉴定出抗性种质2份,未见中间类型种质。结果表明在不同积温带参试材料中均存在抗性种质。该研究结果为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培育和利用抗疫霉根腐病大豆种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疫霉根腐病 大豆种质资源 抗病性鉴定 黑龙江省北部地区
下载PDF
基于水量平衡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承载密度研究
11
作者 任启文 王玉忠 +1 位作者 徐振华 张树梓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共8页
【目的】研究冀北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水分平衡规律及其供求关系,准确计算区域不同降水条件下华北落叶松适宜经营密度。【方法】依据水量平衡原理构建包含大气降水土壤入渗分量、林下蒸散发分量和不同胸径华北落叶松单株蒸腾耗水分量... 【目的】研究冀北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水分平衡规律及其供求关系,准确计算区域不同降水条件下华北落叶松适宜经营密度。【方法】依据水量平衡原理构建包含大气降水土壤入渗分量、林下蒸散发分量和不同胸径华北落叶松单株蒸腾耗水分量的水源承载密度计算公式。通过对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树干液流、林下蒸散发、水量再分配特征的长期定位观测,以及胸径与木质部周长关系模型的构建,确定计算参数,计算不同降水条件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各径级可承载密度。【结果】(1)小五台地区华北落叶松生长季6个月,生长季昼间蒸腾平均时长15 h;生长季平均液流速率0.012 kg/(h·cm),除4月、6月较低外,其余各月都达到0.011 kg/(h·cm)以上,尤其以8月最高,达到0.021 kg/(h·cm)。(2)生长季华北落叶松林下平均蒸散发速率1.448 kg/(m^(2)·d),全年平均速率0.833 kg/(m^(2)·d);蒸散发速率4—6月上升较快,6—9月上升缓慢,并在9月达到峰值,10月迅速下降,11月到来年2月处于较低水平。(3)华北落叶松林冠层截留量占降水量的21.22%,穿透雨量占78.10%,树干径流量占0.68%,坡面径流量占1.50%,土壤入渗量占77.28%。(4)华北落叶松胸径与木质部周长呈线性相关关系,R^(2)为0.958。【结论】依据水量平衡原理计算出小五台地区不同降水条件下华北落叶松林各径级可承载密度,对于冀北地区现有林分的科学经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承载密度 水量平衡 冀北地区
下载PDF
长期氮添加对苏北杨树人工林碳储量的影响
12
作者 安宇超 顾宇晨 +1 位作者 张茜 王国兵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2,42,共7页
[目的]量化分析氮添加对南方杨树人工林碳储量分配格局的影响,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杨树人工林在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中的作用,进而为我国“双碳”战略新时代背景下杨树人工林生产经营模式优化及技术集成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东台林场... [目的]量化分析氮添加对南方杨树人工林碳储量分配格局的影响,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杨树人工林在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中的作用,进而为我国“双碳”战略新时代背景下杨树人工林生产经营模式优化及技术集成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东台林场杨树人工林长期氮添加样地,采用随机区组设置5个不同浓度氮处理:N_(0)〔0 g/(m^(2)·a)〕、N_(1)〔5 g/(m^(2)·a)〕、N_(2)〔10 g/(m^(2)·a)〕、N_(3)〔15 g/(m^(2)·a)〕、N_(4)〔30 g/(m^(2)·a)〕,研究长期氮添加对杨树人工林乔木层、土壤层、凋落物层、林下植被层碳储量的影响。[结果](1)与对照相比,杨树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在N_(3),N_(4)处理下显著增加,在N_(3)处理下最为显著,提高了21.6%;(2)各处理均显著提高了0—15 cm土层的土壤碳储量,但对30—45 cm土层的土壤碳储量没有显著影响;(3)N_(2),N_(3),N_(4)对凋落物层碳储量影响显著,N_(3)对其影响最强,提高了49.7%;各处理均降低了林下植被层碳储量,但差异不显著;(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杨树人工林各层碳储量与土壤中TN,MBN,DON,DOC呈正相关,与pH,C/N呈负相关。[结论]在N_(3)处理下,即15 g/(m^(2)·a)对东台杨树人工林碳储量的影响最大,有利于其生态系统碳储量快速且稳定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氮添加 杨树人工林 苏北沿海地区
下载PDF
四川省高职教育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13
作者 张崇平 方常艳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1-35,75,共6页
本文深入分析了四川省高职教育的现状及其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发现四川省高职教育在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面临着人才培养水平与经济发展耦合度不高、高职专业与区域产业结构不协调和产教融合存在实践壁垒等问题,提出应该进一步提... 本文深入分析了四川省高职教育的现状及其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发现四川省高职教育在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面临着人才培养水平与经济发展耦合度不高、高职专业与区域产业结构不协调和产教融合存在实践壁垒等问题,提出应该进一步提升高职人才的培养水平、实行专业预警清单制度以及建立市域产教联合体,以满足高职教育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高职教育 区域经济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浅析四川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14
作者 邓殊 《中国商论》 2024年第18期146-149,共4页
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是四川省旅游可持续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体现,也是四川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增长势头强劲,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如缺乏统筹规划、产品创新不足、过于商业化、专业人才欠缺和态势小散弱差等问题。为此,政府职能部门提... 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是四川省旅游可持续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体现,也是四川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增长势头强劲,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如缺乏统筹规划、产品创新不足、过于商业化、专业人才欠缺和态势小散弱差等问题。为此,政府职能部门提出了乡村旅游提升方案,通过规划先行、一二三产业融合、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用科技赋能创建四川乡村旅游品牌以及推广宣传四川乡村旅游形象等措施,促进乡村旅游新业态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乡村旅游新业态 高质量发展 区域旅游 乡村经济
下载PDF
江苏省苏北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的思考
15
作者 徐旭东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4年第4期233-236,共4页
江苏省苏北地区农村中小学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其体育课程建设一直不尽理想,与省内的苏中、苏南地区发展差距较大,成为制约江苏省迈向教育强省、体育强省的主要瓶颈之一。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研法、逻辑分析法... 江苏省苏北地区农村中小学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其体育课程建设一直不尽理想,与省内的苏中、苏南地区发展差距较大,成为制约江苏省迈向教育强省、体育强省的主要瓶颈之一。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研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研究了苏北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现状:苏北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存在场地和器材不足、体育师资数量和质量短缺、教学内容和方法单一等问题,探讨了苏北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公平公正优先原则、教学效益最大原则、课程布局合理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提出了苏北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的优化路径:开源节流,构建农村体育学科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机制;内修外引,强化对体育师资整体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因地制宜,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组织与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主动求变,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社会资源弥补自身短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苏北地区 农村中小学 体育课程 基本原则 优化路径
下载PDF
基于改进CASA模型的晋北地区植被NPP时空动态及气候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婧 韩海荣 +2 位作者 康峰峰 胡保安 景泓元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7-60,共14页
【目的】探究晋北地区气候和植被类型等因子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影响,对于明晰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保障生态脆弱地区植被恢复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方法】基于改进的CASA模型模拟了晋北地区2000-2... 【目的】探究晋北地区气候和植被类型等因子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影响,对于明晰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保障生态脆弱地区植被恢复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方法】基于改进的CASA模型模拟了晋北地区2000-2020年植被NPP,量化了其时空分布格局、变化趋势和空间变异性,并分析了研究期间气候因素与植被NPP的相关关系。【结果】2000-2020年研究区植被NPP年均值(以C计)介于225.28~484.09 g/m^(2)之间,平均值为349.76 g/m^(2),年均增速为8.75 g/m^(2)。植被NPP年均值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格局,NPP年均值主要集中在200~400 g/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5.15%,各植被类型NPP年均值的大小为:林地(691.79 g/m^(2))>灌丛(492.97 g/m^(2))>耕地(378.39 g/m^(2))>草地(343.85 g/m^(2))>未利用地(277.45 g/m^(2))>建设用地(223.96 g/m^(2))。研究区植被NPP各变异程度面积比例大小顺序:稳定性一般(46.4%)>稳定(30.9%)>稳定性较差(17.9%)>非常稳定(4.8%),稳定性在空间尺度上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趋势。研究期间植被NPP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温度相关性不显著,与太阳辐射整体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研究期间晋北地区植被NPP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空间分布异质性明显,整体波动性较大。在降水、气温和太阳辐射3个气象因子中,降水和太阳辐射均会影响植被NPP变化,其中降水对晋北地区植被NPP年均值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北地区 改进的CASA模型 净初级生产力(NPP) 时空变化 气候影响
下载PDF
利用GPS垂直位移反演区域陆地水储量变化的TSVD-Tikhonov正则化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钟波 李贤炮 +2 位作者 李建成 汪海洪 丁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97-1014,共18页
利用GPS垂直位移反演区域陆地水储量变化(TWSC)属于典型的病态问题,其关键是如何进行稳定求解并提高反演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本文引入TSVD-Tikhonov组合正则化方法对利用GPS垂直位移反演区域TWSC的病态问题进行求解,并以四川省TWSC反演... 利用GPS垂直位移反演区域陆地水储量变化(TWSC)属于典型的病态问题,其关键是如何进行稳定求解并提高反演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本文引入TSVD-Tikhonov组合正则化方法对利用GPS垂直位移反演区域TWSC的病态问题进行求解,并以四川省TWSC反演为例进行分析与验证.首先,通过数值模拟对TSVD、Tikhonov和TSVD-Tikhonov正则化方法采用不同正则化参数选取策略(RMSE最小准则、GCV法和L-curve法)进行反演,结果显示基于TSVD-Tikhonov正则化反演的TWSC比单独使用TSVD或Tikhonov正则化反演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更高,这三种正则化方法反演2005年1月至12月的TWSC差值的平均STD分别为14.97 mm、7.03 mm和5.04 mm.其次,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CMONOC)的72个GPS测站的垂直位移数据,基于TSVD-Tikhonov正则化反演了四川省2010年12月至2021年2月的TWSC时间序列,结果表明GPS反演的TWSC与GRACE/GFO Mascon模型(JPL、CSR和GSFC)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季节性变化符合较好,但其TWSC信号的振幅比GRACE/GFO Mascon模型更强.最后,采用广义三角帽方法(GTCH)融合不同类型的降水、蒸散发和径流数据,并根据水量平衡方程计算的dTWSC/dt序列(PER-dS/dt)对GPS反演的dTWSC/dt序列(GPS-dS/dt)和GRACE/GFO Mascon模型融合的dTWSC/dt序列(GRACE/GFO-dS/dt)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这三类dTWSC/dt序列的季节性变化符合较好,平滑后GPS-dS/dt和GRACE/GFO-dS/dt序列与PER-dS/dt序列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和0.87,但GPS相比GRACE/GFO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本文研究证明了TSVD-Tikhonov组合正则化方法能够提高GPS垂直位移反演区域TWSC的精度和可靠性,同时也表明GPS观测数据对局部水质量负荷变化更为敏感,可作为GRACE/GFO反演区域TWSC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垂直位移 区域陆地水储量变化 TSVD-Tikhonov正则化 广义三角帽方法 GRACE/GFO 四川省
下载PDF
14个水稻品种2021年在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多点次适应性鉴定
18
作者 商全玉 杨秀峰 +9 位作者 王松 刘安晋 张习文 刘显元 王舒 吴俊彦 曹国庆 王天一 张从风 刘亮 《北方水稻》 CAS 2023年第1期23-26,共4页
在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的爱辉区西岗子镇、红色边疆农场、逊克县农业园区、龙镇农场、嫩江市繁荣村、五大连池市三合村进行了14个水稻品种适应性鉴定试验,通过综合分析,黑粳15、育农粳3号、黑科稻1号、绥粳114、龙稻301、黑糯2号、建航21... 在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的爱辉区西岗子镇、红色边疆农场、逊克县农业园区、龙镇农场、嫩江市繁荣村、五大连池市三合村进行了14个水稻品种适应性鉴定试验,通过综合分析,黑粳15、育农粳3号、黑科稻1号、绥粳114、龙稻301、黑糯2号、建航211、龙粳1951等8个品种较适合当地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北部高寒区 水稻品种 适应性 鉴定
下载PDF
黑龙江省北部大豆区域试验对照品种生育期组的精细鉴定
19
作者 贾鸿昌 梁昕 +11 位作者 鹿文成 张雷 武婷婷 宋雯雯 孙石 张立军 闫洪睿 郭儒东 陈应志 李宝华 吴存祥 韩天富 《大豆科技》 2023年第1期1-11,共11页
生育期组是国际通用的大豆生育期生态类型划分系统。本研究以北美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为参考,利用标准品种出苗至生理成熟日数(VE-R7)与生育期组值建立回归方程,对黑龙江北部大豆区域试验对照品种进行生育期组鉴定。结果表明,黑龙江省... 生育期组是国际通用的大豆生育期生态类型划分系统。本研究以北美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为参考,利用标准品种出苗至生理成熟日数(VE-R7)与生育期组值建立回归方程,对黑龙江北部大豆区域试验对照品种进行生育期组鉴定。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下限区域试验对照品种黑河14号、黑河35号和黑河49的平均相对生育期组值为-1.7(MG000.3),第六积温带上限对照品种黑河13号、黑河33号和华疆2号的平均相对生育期组值为-0.9(MG00.1);第五积温带对照品种黑河17号和黑河45号的平均相对生育期组值为-0.4(MG00.6);第四积温带对照品种黑河18号和黑河43号的平均相对生育期组值为0.0(MG0.0)。利用标准品种出苗至完熟日数(VE-R8)与生育期组值建立回归方程,对上述区域试验对照品种进行生育期组值求算,结果与利用出苗至生理成熟日数(VE-R7)获得的数值基本一致,但不如其稳定。利用标准品种生育期间活动积温与生育期组值建立回归方程,求算大豆相对生育期组值。结果表明,利用活动积温求算出的相对生育期组值与利用出苗至生理成熟日数(VE-R7)计算的数值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对第四、第五积温带对照品种的计算结果与利用出苗至生理成熟日数(VE-R7)获得的生育期组值一致性较好,但对第六积温带对照品种的分组结果差异较大。黑河市爱辉区位于我国大豆生育期组0.0组基线,是设立我国大豆生育期组零点标识的适宜地点。在爱辉育成的黑河43号可作为MG0.0的标准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北部 大豆 区域试验 生育期组 零点
下载PDF
1997—2021年四川省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蔡怡亨 李帅 +3 位作者 张强 邓彪 罗玉 孙蕊 《干旱气象》 2023年第2期241-250,共10页
构建适宜的气象干旱指标是开展干旱监测和干旱评价业务服务的基础。基于1997—2021年四川省155个国家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和降水,以及各县(市、区)农作物播种面积资料,通过改进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eteorological Drought Composite Index,... 构建适宜的气象干旱指标是开展干旱监测和干旱评价业务服务的基础。基于1997—2021年四川省155个国家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和降水,以及各县(市、区)农作物播种面积资料,通过改进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eteorological Drought Composite Index,MCI)中的季节调节系数,形成改进的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odified Meteorological Drought Composite Index,MCI_(m));再结合历年干旱受灾面积、有效灌溉面积修订区域性干旱过程识别方法,并识别出四川省历年区域性干旱过程51次,然后再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ota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Morlet小波分析法,分析区域性干旱过程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97—2021年四川省发生区域性干旱过程的持续日数呈现出“先变短再增长再变短”,平均影响范围呈现出“先减小再增大再减小”,平均强度和综合强度呈现出“先减弱再增强再减弱”的变化趋势。平均年干旱过程累积日数总体呈现盆地多于盆周山区、盆周山区多于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的特征。年累积MCIm距平EOF分解空间型存在全区一致特征,同时也存在南北反位相特征。四川省可划分为6个区域性干旱气候区,2009—2015年各区年累积MCI_(m)周期变化比2001—2008年更明显。改进后的区域性干旱过程识别方法识别出的干旱过程与干旱灾情更为吻合,更能准确反映四川省干旱发生的实际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干旱 识别 干旱评估 改进MCI 四川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