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first discovery of the high prevalence of HTLV infection among blood donors from one village in the southeast coastal region of Fujian Province and its molecuar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1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S1期330-,共1页
关键词 HTLV the first discovery of the high prevalence of HTLV infection among blood donors from one village in the southeast coastal region of fujian province and its molecuar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high
下载PDF
Regional Stress Field and Seismic Dynamics Along the Border Zone Between Fujian, Guangdong and Jiangxi Provinces
2
作者 Lü Jian, Zhang Fuping, Hu Cui’e, Wang Zhiguo, Huang Shuangfeng and Xie XüqiangSeismological Bureau of Jiangxi Province, Nanchang 330039, Chin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3年第2期134-144,共11页
The regional stress field and seismic dynamics along the border zone between Fujian, Guangdong and Jiangxi Provinces are studied based on the seismo-geological data,GPS measurement, and seismicity. The results show th... The regional stress field and seismic dynamics along the border zone between Fujian, Guangdong and Jiangxi Provinces are studied based on the seismo-geological data,GPS measurement, and seismic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principal compressional stress of the stress field is oriented in NW-SE direction and the principal extensional stress is in NE-SW direction; (2) the WNW-ward compression and collision of the Philippine Sea Plate to the eastern coast of Taiwan Island are the most direct and most important dynamic source for preparation and occurrence of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Taiwan Region and along the border zone between Fujian, Guangdong and Jiangxi Provi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der zone between fujian Guangdong and Jiangxi provinces regional stress field Dynamics the GPS measurement SEISMICITY
下载PDF
DYNAMICS OF REGIONAL URBANIZATION IN FUJIAN COASTAL AREA
3
作者 Liu Ta Hou Xiaohong(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CAS, Nanjing 210008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1994年第Z2期41-53,共13页
Since the economic reform in 1978, 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a has become much more rapid and the dynamic mechanisms of urbanization more diversified. The 'Bottom Up' strategy becomes as important as, or even m... Since the economic reform in 1978, 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a has become much more rapid and the dynamic mechanisms of urbanization more diversified. The 'Bottom Up' strategy becomes as important as, or even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Top Down' strategy as the dynamic mechanisms of regional urbanization. On the basis of major theories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and regional econom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jor dynamic mechanisms of regional urbanization in coastal area of Fujian Province from 1978 to 1989, and describes quantitatively the territorial differentiation of regional urbanization process under two major dynamic mechanisms using principal componet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urbanization dynamic mechanism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oastal area fujian province
下载PDF
福建省休闲渔业时空演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4
作者 曾启鸿 许雅晗 +1 位作者 王光辉 林明水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81,共8页
以2007—2023年福建省评选的269个“水乡渔村”休闲渔业示范基地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10.8空间分析工具,通过时间演化、全局自相关、局部自相关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分析福建省休闲渔业的时空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由于福建省的多山地势... 以2007—2023年福建省评选的269个“水乡渔村”休闲渔业示范基地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10.8空间分析工具,通过时间演化、全局自相关、局部自相关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分析福建省休闲渔业的时空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由于福建省的多山地势,内陆地区较难形成结构化以及规模化的聚集;(2)福建省“水乡渔村”的分布呈现出外流水系和内流水系协调演化的区域特点;(3)福建省“水乡渔村”的分布主要聚集在渔业较为发达的闽东沿海,即中国第四大渔场闽东渔场区域。在驱动机制中,休闲渔业示范基地与地形、水系、产业和区域战略等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渔业 时空演变 水乡渔村 福建省
下载PDF
旅游交通碳排放测度与旅游经济脱钩分析——以西北五省(区)为例
5
作者 樊建强 朱茵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4年第5期1-14,共14页
以西北五省(区)为例,采用“自下而上”法估算2010—2022年西北五省(区)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分析其时序特征,运用Tapio脱钩模型测度旅游交通碳排放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和变化趋势,利用旅游交通碳排放和旅游经济增长数据,验证二者... 以西北五省(区)为例,采用“自下而上”法估算2010—2022年西北五省(区)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分析其时序特征,运用Tapio脱钩模型测度旅游交通碳排放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和变化趋势,利用旅游交通碳排放和旅游经济增长数据,验证二者之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EKC)的存在性,探究旅游交通碳排放和旅游经济增长间的关系。(1)西北五省(区)旅游交通碳排放总量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各省(区)年平均碳排放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陕西、新疆、甘肃、宁夏、青海。(2)旅游交通碳排放脱钩指数发展状态为弱脱钩—强脱钩—弱脱钩,多省(区)以弱脱钩状态为主。(3)旅游交通碳排放和旅游经济之间存在“N”型曲线关系,且脱钩指数与经济发展的“N”型曲线关系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交通 碳排放 脱钩效应 西北五省(区)
下载PDF
南方山区耕地林果化时空演变及影响机理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茜茜 谢臻 +1 位作者 林小睿 阿迪拉·艾尼瓦尔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7-328,F0003,共13页
为厘清南方山区耕地林果化时空演变趋势,探究耕地林果化的驱动机理,该研究以福建省为研究对象,截选2000—2020年5个时间节点,利用地形梯度分级、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耕地“林果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借助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揭... 为厘清南方山区耕地林果化时空演变趋势,探究耕地林果化的驱动机理,该研究以福建省为研究对象,截选2000—2020年5个时间节点,利用地形梯度分级、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耕地“林果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借助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揭示其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福建省耕地林果化规模呈现“平稳发展转向骤增”的变化趋势,2015—2020年增加显著。2)水平空间上,林果化程度由“东高西低”向“西高东低”转变,Moran’s I从0.396增加至0.672,林果化行为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集聚特征。3)垂直地带上,耕地林果化呈现明显的地形梯度效应,主要发生在海拔0~1000 m、坡度0°~2°和10°~20°、地形位指数为0.1~0.8的阴坡和半阴坡区域。4)不同时期耕地林果化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不同,其中高程、距居民点距离、GDP始终是稳定的驱动因子;各影响因子交互后对林果化的解释程度均呈现增强。耕地林果化演变是自然禀赋、区位条件和经济政策共同作用下的复杂结果,地方政府推行林果化管控过程中应基于耕地本底条件及驱动机理的不同进行分区整治,今后耕地占补平衡有必要推动平原林果地和山坡耕地空间置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业 南方山区 非粮化 地形梯度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 福建省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区域人居环境指数构建及其应用
7
作者 陈秋霞 杨远垚 +1 位作者 许章华 黄森慰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4,31,共7页
基于生态宜居和以人为本双重理念,选取区域绿度、区域热度、区域蓝度、区域亮度、区域透明度和区域起伏度等6个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基于遥感的区域人居环境指数(RHEI)。以福建省为例,分季度测算其RHEI,揭示区域人居环境的时空差... 基于生态宜居和以人为本双重理念,选取区域绿度、区域热度、区域蓝度、区域亮度、区域透明度和区域起伏度等6个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基于遥感的区域人居环境指数(RHEI)。以福建省为例,分季度测算其RHEI,揭示区域人居环境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福建省RHEI随着季节变化逐渐降低,呈现东南低西北高、沿海岸线向内陆上升的空间分布格局。通过比较各指标的回归模型系数,发现区域蓝度对区域人居环境的影响最大,区域透明度的影响最小。由年度均值回归模型预测,未来每增加0.166单位的区域蓝度或减少0.278单位的区域热度,能提升0.1单位的人居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人居环境指数(RHEI) 遥感 主成分分析 区域治理 福建省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福建福鼎白茶种植适宜性区划
8
作者 黄文霖 陈苑旻 +2 位作者 余会康 陈惠 李丽纯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124-132,共9页
【目的】探明福鼎白茶的种植适宜区域,为福建省福鼎白茶的种植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福鼎白茶地理分布数据与气象资料(热量、光照和水分条件),采用MaxEnt模型研究影响福鼎白茶在福建分布的关键气象因子,并对其潜在分布进... 【目的】探明福鼎白茶的种植适宜区域,为福建省福鼎白茶的种植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福鼎白茶地理分布数据与气象资料(热量、光照和水分条件),采用MaxEnt模型研究影响福鼎白茶在福建分布的关键气象因子,并对其潜在分布进行适宜性区划。【结果】MaxEnt模型适用于福鼎白茶种植分布模拟,影响福鼎白茶种植分布的关键气象因子为3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10℃活动积温、多年平均极端最低气温和年降水量。福鼎白茶在福建的种植分布对生长关键期气温最敏感。福建适宜种植区域关键气象条件为3月平均气温低于15.0℃,最冷月平均气温10.7~11.9℃。福鼎白茶在福建的适宜区分布于24.76°~28.27°N、116.16°~120.45°E。【结论】福鼎白茶适宜及高适宜区域主要分布在宁德市各县(市)、南平市西部和中部、福州市东部和北部,约占全省面积的16.41%;次适宜区域主要分布在南平和三明市大部、福州市南部及莆田、泉州和龙岩市的北部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46.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鼎白茶 MaxEnt模型 种植分布 区划 适宜性 福建省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影响研究——以福建省两大协同发展区为例
9
作者 刘京星 林高原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9-57,65,共10页
基于2012-2021年福建省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指数和DEA-Tobit两步法,综合评价福建省各地级市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及效率损失原因,并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福建省各地级市科技创新... 基于2012-2021年福建省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指数和DEA-Tobit两步法,综合评价福建省各地级市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及效率损失原因,并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福建省各地级市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但对不同城市和区域的影响存在差异。据此,建议以数字经济发展为抓手,打通科技创新资源要素流动壁垒;充分发挥协同发展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和地区,设计差异化的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科技创新资源 配置效率 福建省 闽东北协同发展区 闽西南协同发展区
下载PDF
福建省先进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10
作者 傅灿坪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4年第1期51-53,共3页
通过调查福建省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有关对策建议,以期促进福建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先进制造业 区域发展 福建省
下载PDF
福建沿海港口群内贸集装箱运输时空分异及其与地方经济的交互响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叶士琳 王成金 +1 位作者 蒋自然 王佳韡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06-1215,共10页
基于内贸集装箱航线货流和GDP等数据,运用桑基图、VAR模型等方法分析2002—2019年福建沿海港口群内贸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态势、时空格局及其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交互响应关系。研究发现:福建沿海港口群内贸集装箱运输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现... 基于内贸集装箱航线货流和GDP等数据,运用桑基图、VAR模型等方法分析2002—2019年福建沿海港口群内贸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态势、时空格局及其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交互响应关系。研究发现:福建沿海港口群内贸集装箱运输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现已成为港口集装箱运输业务的重要构成;各港内贸集装箱运输业务发展态势存在明显差异,形成以厦门港为主、泉州港和福州港为辅的内贸集装箱运输空间结构;港口内贸集装箱货流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除莆田港外,其余港口的内贸集装箱航线数量与空间覆盖范围持续增加;港口内贸集装箱运输与地方经济发展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二者具有明显的正向交互响应关系,且最后都趋于平稳;港口内贸集装箱运输与地方经济发展对彼此方差分解的贡献率呈现增长态势,说明二者相互影响明显且趋于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贸集装箱运输 区域经济发展 集装箱货流 福建省
下载PDF
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驱动力的空间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全红 张欣茹 吝涛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46,共6页
以福建省各县域(市辖区)为基本研究单位,选取2021年福建省各县域GDP作为表征区域经济发展规模的特征指标,利用标准差椭圆及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不均衡性,并构建OLS和GWR模型,研究经济、社会和地理因素对区... 以福建省各县域(市辖区)为基本研究单位,选取2021年福建省各县域GDP作为表征区域经济发展规模的特征指标,利用标准差椭圆及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不均衡性,并构建OLS和GWR模型,研究经济、社会和地理因素对区域经济差异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1)各县域经济总量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态势,县域经济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县域经济差异显著;(2)各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具有正的空间相关性,呈现空间集聚性,存在高-高聚类、低-低聚类、低-高聚类3种类型的县域显著聚集区;(3)交通通达度、城市建设水平、内需水平、投资活跃度等方面的差异是导致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显著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空间自相关 标准差椭圆 地理加权回归 福建省
下载PDF
福建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效率及地区差异化研究——基于非合意产出的SBM-Malmquist指数分析
13
作者 黄祥庆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22-29,共8页
运用含非合意产出的SBM-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方法,对福建省“十三五”期间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效率及其地区差异化进行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福建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综合效率方面存在改进空间,大部分地市离完全DEA有... 运用含非合意产出的SBM-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方法,对福建省“十三五”期间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效率及其地区差异化进行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福建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综合效率方面存在改进空间,大部分地市离完全DEA有效(效率值=1)仍有差距;省内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TFP总体上保持高增长;在发展效率的地区差异上,闽南地区效率较高。应进一步推动数字科技创新纵深发展,保障数字经济综合技术效率;着力全要素生产率实质提升,激活数字经济产业能级动力;扩大区域协作空间溢出效应,助推数字经济地区差异弥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效率 地区差异 非合意产出的SBM-Malmquist指数模型
下载PDF
福建省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区域特征与优化路径
14
作者 林楠 黄羚杰 许文鑫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71-276,共6页
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地区长期存在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课程内容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通过文献分析及对福建省农村学校体育发展进行实证调查,探讨现阶段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基础条件与发展现状,并从教育政策制定、... 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地区长期存在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课程内容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通过文献分析及对福建省农村学校体育发展进行实证调查,探讨现阶段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基础条件与发展现状,并从教育政策制定、体育文化传承、体育要素保障3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农村基础教育 区域教育差距 高质量发展 福建省
下载PDF
闽西北加里东期混合岩及花岗岩的成因:同变形地壳深熔作用 被引量:36
15
作者 刘锐 张利 +6 位作者 周汉文 钟增球 曾雯 向华 靳松 吕新前 李春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05-1222,共18页
本文选取闽西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中的混合岩和花岗岩为研究对象,以探讨两者之间的成因联系。详细的岩石学和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以及锆石 U-Pb 年代学研究表明,闽西北混合岩是同变形地壳深熔作用的产物,基底变质岩中的黑云母在较低温... 本文选取闽西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中的混合岩和花岗岩为研究对象,以探讨两者之间的成因联系。详细的岩石学和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以及锆石 U-Pb 年代学研究表明,闽西北混合岩是同变形地壳深熔作用的产物,基底变质岩中的黑云母在较低温(约800℃)、H_2O 不饱和的条件下发生脱水熔融反应产生熔体,构造变形作用在熔体的分离和迁移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闽西北基底变质岩可能为形成混合岩和花岗岩的源岩,其深熔产生的初始熔体发生结晶分异作用,堆晶产物形成了混合岩的浅色体,而残余熔体继续演化形成花岗岩。混合岩和相关花岗岩形成基本同时,其成岩年龄为437~441Ma,它们均为华南加里东期构造热事件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岩 花岗岩 同变形地壳深熔作用 堆晶 加里东期 闽西北 华南
下载PDF
闽西北农田生态系统中大气氮湿沉降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郑祥洲 张玉树 +1 位作者 丁洪 陈静蕊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7-130,204,共5页
在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连续3年定位收集湿沉降,研究闽西北地区农田生态系统大气氮素湿沉降的浓度、沉降量以及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降水中TN、TIN、DON、NH4+-N和NO3--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22,0.83,0.38,0.53,0.30mg/L,无机氮与有机氮... 在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连续3年定位收集湿沉降,研究闽西北地区农田生态系统大气氮素湿沉降的浓度、沉降量以及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降水中TN、TIN、DON、NH4+-N和NO3--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22,0.83,0.38,0.53,0.30mg/L,无机氮与有机氮的比例达到2.18,且在每次降雨中总氮的浓度均超过水体富营养化阈值(0.2mg/L)。该地区湿沉降氮输入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夏季高,秋、冬季低。在湿沉降输入氮中NH4+-N、NO3--N和DON占总氮的比例分别为43.77%,24.78%和31.45%,湿沉降以无机氮(TIN)为主,平均年无机氮(TIN)沉降量为8.71kg/hm2,占总氮(TN)沉降量的68.55%。总氮(TN)年输入量为4.17~18.00kg/hm2,平均值为12.71kg/hm2。大气中氮素湿沉降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西北 农田生态系统 氮素湿沉降
下载PDF
福建省引种台湾青枣的寒冻害风险分析与区划 被引量:26
17
作者 陈家金 王加义 +4 位作者 黄川容 郑东旗 林晶 李丽纯 马治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37-1544,共8页
为了摸清台湾青枣在福建复杂地形下引种的寒冻害风险,规避在高风险区引种,本文依据灾害风险系统理论、气象和农业经济资料,在分析寒冻害危险性、青枣脆弱性和引种区防寒防冻能力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熵权系数法、加权综合评价法等... 为了摸清台湾青枣在福建复杂地形下引种的寒冻害风险,规避在高风险区引种,本文依据灾害风险系统理论、气象和农业经济资料,在分析寒冻害危险性、青枣脆弱性和引种区防寒防冻能力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熵权系数法、加权综合评价法等构建了台湾青枣寒冻害风险评价指标和模型,对福建省引种台湾青枣的寒冻害风险程度进行等级评价和区域划分。结果表明:在风险因素构成上,寒冻害危险性在综合风险中起决定性作用,引种区防寒防冻能力只能略微减轻寒冻害带来的风险。惠安县、厦门市以南沿海县市的青枣引种区为轻度寒害风险区域,该区域寒冻害致灾危险性指数低,中度以上的寒冻害发生频次少或没有出现过;漳州市内陆的较低海拔地区,福州市沿海低海拔地区,同安区、惠安县及永春县的部分区域为中度寒冻害风险区域,该区域寒冻害危险性指数相对较低,中度以上寒冻害发生频次相对较少;其余青枣引种区的冻害风险在重度以上,其中龙岩市、漳州市西部山区、福州市西部和北部山区、永春县、宁德市辖区及霞浦县有严重冻害风险。结合近年来福建出现的青枣寒冻害个例分析,青枣寒冻害形态表征程度与该地域风险评估结果较为吻合,风险区划结果可为福建引种台湾青枣提供布局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枣 引种 福建省 台湾省 寒冻害 风险分析 风险区划
下载PDF
福建暴雨洪灾时空变化与区域划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陈香 王静爱 陈静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共7页
根据福建省暴雨洪涝灾害数据库资料,重建了1971-2005年福建暴雨洪灾的时空格局,在此基础上,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以县域为单元,根据综合性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对福建暴雨洪灾进行了区域划分。结果表明:福建洪涝... 根据福建省暴雨洪涝灾害数据库资料,重建了1971-2005年福建暴雨洪灾的时空格局,在此基础上,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以县域为单元,根据综合性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对福建暴雨洪灾进行了区域划分。结果表明:福建洪涝灾害的年际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与暴雨次数的年际变化并不一致;年内非台风暴雨洪涝灾害有71.2%集中在4-6月份,台风暴雨洪涝灾害有81.3%集中在7-9月份,群发性强;空间上东西分异明显,东部以台风暴雨洪灾为主,区内根据危险性差异划分为4个二级区;西部以非台风暴雨洪灾为主,区内依据危险性差异划分为3个二级区。分阶段研究表明,洪涝灾害的分布范围由沿海向内陆扩展,并与暴雨频次和持续时间呈不同步增长,反映了福建的洪涝灾害是主要致灾因子暴雨和承灾体共同作用的结果,承灾体的脆弱性加大了洪涝灾害灾情,福建暴雨洪涝灾害的时空格局和区域划分可为防灾减灾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暴雨 时空变化 区域划分 福建省
下载PDF
初论变异性不整合——以滇西北中甸地区为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葛孟春 冯庆来 +2 位作者 江元生 谢德凡 马振东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63-567,共5页
通过对滇西北中甸地区 1∶5万地质填图 ,并结合地质构造综合研究 ,首次提出下三叠统布伦组与下伏上古生界为变异性不整合的新看法 .它是在大陆引张环境下形成的一种地层接触关系 .主要识别标志是 :区域性强烈起伏的不整合面 ;下伏基盘... 通过对滇西北中甸地区 1∶5万地质填图 ,并结合地质构造综合研究 ,首次提出下三叠统布伦组与下伏上古生界为变异性不整合的新看法 .它是在大陆引张环境下形成的一种地层接触关系 .主要识别标志是 :区域性强烈起伏的不整合面 ;下伏基盘伸展构造和引张环境玄武岩的发育 ;上覆沉积厚度显著变化、相变急剧 ;不整合表现形式多样 ,以及“基质” +“岩块”的图面效应 .它的识别对地质填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性不整合 引张作用 伸展构造 滇西北
下载PDF
辽西北玉米干旱脆弱性评价模型构建与区划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阎莉 张继权 +3 位作者 王春乙 严登华 刘兴朋 佟志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88-794,共7页
本文基于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报告中对气候变化背景下脆弱性的定义,从暴露程度、敏感性、自身恢复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4个方面建立了干旱灾害脆弱性评价模型。以辽西北地区的玉米干旱灾害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本文基于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报告中对气候变化背景下脆弱性的定义,从暴露程度、敏感性、自身恢复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4个方面建立了干旱灾害脆弱性评价模型。以辽西北地区的玉米干旱灾害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旱灾害脆弱评价模型选取了气象因子、玉米生理因子以及经济社会因子等17项指标,运用熵权法、加权综合评价法计算得到了辽西北地区玉米干旱脆弱性指数。为了验证和检验模型的适用性,选取了辽西北1999年、2000年、2001年和2006年4个典型干旱年份,将玉米干旱脆弱性指数划分为5个等级,借助GIS技术绘制了玉米干旱脆弱性区划图。结果表明:辽西北玉米干旱脆弱性强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的阜新、朝阳、葫芦岛一带。重度以上脆弱性区域范围比例表现为2006年>1999年>2001年>2000年的规律;其中,2006年脆弱性最强,影响面积最广,造成的损失也最严重,与实际灾情变化规律一致。分析2006年的玉米干旱脆弱性,多数区域是由玉米生长季的降水异常引起的。通过对4个典型干旱年份的玉米干旱脆弱性指数与玉米减产率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基本吻合,通过了α=0.05的显著性F检验,说明利用该模型对玉米干旱脆弱性的评价与区划是合理的,可以用来评价和预测玉米干旱脆弱性、干旱灾害风险以及因干旱造成的玉米产量损失。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和预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脆弱性评价模型 熵权法 干旱脆弱性指数(DVI) 辽西北地区 区划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