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atomic number Z on the energy distribution of hot electrons generated by femtosecond laser interaction with metallic targets 被引量:2
1
作者 蔡达锋 谷渝秋 +5 位作者 郑志坚 周维民 焦春晔 陈豪 温天舒 淳于书泰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2363-2367,共5页
The effects of atomic number Z on the energy distribution of hot electrons generat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60fs, 130mJ, 800nm, and 7×10^17W/cm^2 laser pulses with metallic targets have been studied experimentally... The effects of atomic number Z on the energy distribution of hot electrons generat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60fs, 130mJ, 800nm, and 7×10^17W/cm^2 laser pulses with metallic targets have been studied experimenta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 and the effective temperature of hot electrons increase with the atomic number Z of metallic targets, and the temperature of hot electrons are in the range of 190-230keV,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a scaling law of hot electrons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omic number effect hot electron energy distribution
下载PDF
Seasonal Variations of Number Size Distributions and Mass Concentrations of Atmospheric Particles in Beijing 被引量:3
2
作者 于建华 Benjamin GUINOT +2 位作者 虞统 王欣 刘文清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01-407,共7页
Particle number and mass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in Beijing during the winter and summer periods in 2003,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parameters including black carbon (BC)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Particle ma... Particle number and mass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in Beijing during the winter and summer periods in 2003,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parameters including black carbon (BC)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Particle mass concentrations exhibited low seasonality, and the ratio of PM2.5/PM10 in winter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summer. Particle number size distribution (PSD) was characterized by four modes and exhibited low seasonality. BC was well correlated with the number and mass concentrations of accumulation and coarse particles, indicating these size particles are related to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Particle mass and number concentrations (except ultra-fine and nucleation particles) followed well the trends of BC concentration for the majority of the day, indicating that most particles were associated with primary emissions. The diurnal number distributions of accumulation and coarse mode partic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wo pea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ijing particles particle number size distribution mass concentrations black carbon ultra- fine particles
下载PDF
Thermodynamics of Fe-C-j (j=Al, Si, P, S) Melts
3
作者 WANGHai-chuan WANGShi-jun +2 位作者 ZHOUYun DONGYuan-chi LIWen-chao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4期17-19,34,共4页
Based on a proposed method, the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between carbon solubility in Fe-C-j (j=Al, Si, P, S) melts and temperature were obtained. The expressions show the relation of the affecting factors of componen... Based on a proposed method, the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between carbon solubility in Fe-C-j (j=Al, Si, P, S) melts and temperature were obtained. The expressions show the relation of the affecting factors of component j and temperature on carbon solubility, and the activity interaction coefficient of j upon carbon depends on atomic number, covalent radius and electro-negativity. The affecting factors of four elements on carbon solubility are all negative. There is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ovalent radius and electro-nega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j (j=Al Si P S) melt carbon solubility activity interaction coefficient atomic number electro-negativity
下载PDF
A Scheme for Calculating Atomic Structures beyond the Spherical Approximation 被引量:1
4
作者 Mitiyasu Miyasita Katsuhiko Higuchi Masahiko Higuchi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2011年第5期421-430,共10页
We present a scheme for calculating atomic single-particle wave functions and spectra with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nonspherical effect explicitly. The actual calculation is also performed for the neutral carbon atom ... We present a scheme for calculating atomic single-particle wave functions and spectra with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nonspherical effect explicitly. The actual calculation is also performed for the neutral carbon atom within the Hartree-Fock-Slater approximation.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atomic structure of the spherical approximation, the degenerate energy levels are split partially. The ground state values of the total orbital and spin angular momenta are estimated to be both about unity,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term P3PP in the LS-multiplet theory. This means that the nonspherical effect may play an essential role o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magnetization caused by the orbital polar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spherical distribution of ELECTRONS SPHERICAL APPROXIMATION ORBITAL Polarization Atomic Structure carbon ATOM
下载PDF
熔融温度对DLC薄膜杂化状态影响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5
作者 罗宏博 杨来东 +2 位作者 连潇 王建吉 朱砚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6-271,共6页
文章基于Tersoff势函数,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建立金刚石的分子模型,分析了不同熔融温度和冷却过程对原子键合结构,径向分布函数曲线和配位数的影响,从原子尺度阐明了DLC薄膜制备过程中原子形态杂化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DLC薄膜主要由C-... 文章基于Tersoff势函数,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建立金刚石的分子模型,分析了不同熔融温度和冷却过程对原子键合结构,径向分布函数曲线和配位数的影响,从原子尺度阐明了DLC薄膜制备过程中原子形态杂化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DLC薄膜主要由C-sp3和C-sp2杂化相组成,当温度低于6000 K时,熔融和冷却基本不会使C-sp3杂化发生结构转变,薄膜的性能比较稳定。当温度高于7000 K时,熔融过程中有大量的C-sp3杂化原子转变为C-sp2和C-sp1,冷却和弛豫平衡会引起高能态C-sp3杂化原子转变为C-sp2,但C-sp1杂化的含量基本不变。熔融温度主要影响DLC薄膜制备过程中C-sp3和C-sp2相的百分比含量,当体系中C-sp2含量超过40%,薄膜的性能将趋向于石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熔融温度 径向分布函数 配位数 类金刚石 杂化
下载PDF
不同环境背压和环境温度下的液氨喷雾微观特性
6
作者 刘潇 姚晓新 +1 位作者 王泽 汤成龙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0-525,共6页
为以液氨为内燃机燃料来实现低碳化和零碳化,实验研究了液氨喷雾的微观雾化特性。采用激光粒径微观成像(PDIA)方法,使用单孔喷油器,在低喷射压力(1 MPa)、环境背压100、200、400、600 kPa、环境温度293、313、333 K下,进行喷雾实验。获... 为以液氨为内燃机燃料来实现低碳化和零碳化,实验研究了液氨喷雾的微观雾化特性。采用激光粒径微观成像(PDIA)方法,使用单孔喷油器,在低喷射压力(1 MPa)、环境背压100、200、400、600 kPa、环境温度293、313、333 K下,进行喷雾实验。获得了液滴概率密度分布函数(PDF)、累计体积分布函数(CDF)、Sault平均直径(SMD)和液滴数量密度等微观参数。结果表明:液氨喷雾在低环境背压下雾化效果好,喷雾中小液滴数量多,SMD较小,增大环境背压,喷雾概率密度分布和累计体积分布曲线向大粒径方向移动,大液滴数量增加,液滴数量密度减小;液氨液滴概率密度分布、累计体积分布和SMD几乎不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但增加环境温度可以增强液氨喷雾的蒸发,环境温度高的时候液氨喷雾蒸发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低碳化零碳化 液氨喷雾 微观特性 液滴尺寸分布 液滴数量密度
下载PDF
GC-MS测定中间馏分油烃类分子组成研究与应用
7
作者 王乃鑫 刘泽龙 +3 位作者 杨静 马苏甜 孙岩峰 刘颖荣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4-783,共10页
基于操作简便、普及度高的气相色谱-四极杆质谱(GC-MS),利用模拟碳数切割与碳数校正,建立快速分析中间馏分油烃类碳数分布分子组成表征方法。该方法与测定中间馏分油烃类族组成标准分析方法NB/SH/T 0606—2019使用相同的仪器配置,在不... 基于操作简便、普及度高的气相色谱-四极杆质谱(GC-MS),利用模拟碳数切割与碳数校正,建立快速分析中间馏分油烃类碳数分布分子组成表征方法。该方法与测定中间馏分油烃类族组成标准分析方法NB/SH/T 0606—2019使用相同的仪器配置,在不增加硬件设备与分析时间的条件下,30 min即可同时得到烃类族组成、碳数分布以及正、异构链烷烃碳数分布等分子组成信息。利用该方法测定的碳数分布数据与配置软电离源的气相色谱-场电离飞行时间质谱(GC-FI TOFMS)测定数据基本一致。利用烃类分子组成计算出的碳、氢元素含量与标准分析方法NB/SH/T 0656—2017的测定结果相符。根据GC-MS测定的烃类分子组成数据,预测了45个柴油的十六烷值,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偏差在±2.0之间。建立的表征方法解决了以往只有使用配置软电离源的中高分辨率质谱才能实现中间馏分油烃类分子组成表征的难题,在保障数据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仪器成本,节省了实验时间,提高了分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GC-MS) 中间馏分油 碳数分布 烃类分子组成 十六烷值
下载PDF
白油碳数分布测定方法研究
8
作者 赛尔达尼·色依提 栾利新 +1 位作者 赵小峰 秦红艳 《润滑油》 CAS 2024年第4期33-37,共5页
在不同种类白油产品中,碳数分布可以反映产品的性能指标,如氧化安定性、食品级白油的体内累积与吸收量、疫苗白油的安全性和免疫效力等。文章从测定原理及适用性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模拟蒸馏法、凝胶色谱法3种测定碳数分布... 在不同种类白油产品中,碳数分布可以反映产品的性能指标,如氧化安定性、食品级白油的体内累积与吸收量、疫苗白油的安全性和免疫效力等。文章从测定原理及适用性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模拟蒸馏法、凝胶色谱法3种测定碳数分布的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GC-MS与模拟蒸馏法测出的碳数分布较为一致,凝胶色谱法由于原理特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油 碳数分布 GC-MS 模拟蒸馏 凝胶色谱
下载PDF
热历史对乍得原油析蜡特性及黏温性质的影响
9
作者 李鑫源 姬鹏举 王翊婷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4年第4期27-32,共6页
在测试乍得原油物性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热处理温度和降温速率对析蜡特性及黏温性质影响。以乍得A、C两种原油为研究对象,测试了其蜡含量、倾点、族组分和正构烷烃碳数分布,发现乍得原油属于高含蜡原油;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考察了其... 在测试乍得原油物性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热处理温度和降温速率对析蜡特性及黏温性质影响。以乍得A、C两种原油为研究对象,测试了其蜡含量、倾点、族组分和正构烷烃碳数分布,发现乍得原油属于高含蜡原油;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考察了其析蜡特性,结果表明:较高的处理温度、较大的降温速率会导致析蜡点后移,更高的处理温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原油在降温过程中的累积析蜡量;通过测定两种原油在不同温度热处理以及不同降温速率条件下的黏度—温度关系发现,较高的处理温度、较大的降温速率能够使原油黏温特性改善;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在降温过程中蜡晶结构逐渐致密。热历史对原油的影响为乍得原油加热输送及降凝改性输送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析蜡点 黏温曲线 碳数分布
下载PDF
长庆油田某作业区原油特性及防蜡剂研究
10
作者 周进 董立超 +10 位作者 赵坤 王建锋 王泽东 强焱 王嘉玮 程飞 薛峰 孙威 杨兵谏 鲁福荣 周杰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4年第5期19-23,共5页
以长庆油田某作业区原油为研究对象,通过碳数分布及原油成分等测试,对导致该区块井筒严重结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结蜡的主要原因有2个:一是原油中沥青质和胶质与蜡的质量比低;二是原油中高碳数组分占比大且碳链长度长。基... 以长庆油田某作业区原油为研究对象,通过碳数分布及原油成分等测试,对导致该区块井筒严重结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结蜡的主要原因有2个:一是原油中沥青质和胶质与蜡的质量比低;二是原油中高碳数组分占比大且碳链长度长。基于结蜡原因分析结果,构建高效三元共聚物防蜡剂,添加500 mg/L防蜡剂时防蜡效果明显,防蜡率达到70%以上,原油凝点降低6℃。蜡晶显微及黏度测试结果可见防蜡剂和石蜡之间产生的共晶会破坏石蜡的晶态结构,影响了石蜡三维网状结构的形成,因此达到防蜡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蜡 碳数分布 防蜡剂 防蜡机理
下载PDF
原子径向分布函数在材料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林雪 于美杰 +4 位作者 王成国 林治涛 徐勇 吴益民 张春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6-119,143,共5页
介绍了原子径向分布函数的基本理论,综述了原子径向分布函数在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碳材料、金属材料等不同类型材料结构研究中的最新进展。阐明了原子径向分布函数相对于传统结构研究方法的特点和优势,并展望了该方法在碳纤维结构研究... 介绍了原子径向分布函数的基本理论,综述了原子径向分布函数在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碳材料、金属材料等不同类型材料结构研究中的最新进展。阐明了原子径向分布函数相对于传统结构研究方法的特点和优势,并展望了该方法在碳纤维结构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该方法能够从原子级别揭示整个碳纤维制备过程中结构的演变规律,这对制备高性能碳纤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径向分布函数 结构 碳纤维
下载PDF
柱头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石蜡、微晶蜡的组成 被引量:19
12
作者 赵天波 唐瑞昆 +3 位作者 冀德坤 郑波 杨建 李贵宁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646-650,共5页
采用柱头进样的高温气相色谱技术,建立了测定石蜡和微晶蜡中正、异构烷烃含量及相应的碳数分布的方法。首先采用当前基线积分得到正、异构烷烃的总量,再从中扣除由谷谷积分所得正构烷烃部分而得到异构烷烃含量的方法进行各碳数正、异... 采用柱头进样的高温气相色谱技术,建立了测定石蜡和微晶蜡中正、异构烷烃含量及相应的碳数分布的方法。首先采用当前基线积分得到正、异构烷烃的总量,再从中扣除由谷谷积分所得正构烷烃部分而得到异构烷烃含量的方法进行各碳数正、异构烷烃含量的计算。石蜡组成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在±3%以内,微晶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6%以内。并与分子筛吸附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有很好的一致性。本方法适用范围广,信息量大,同时具有分析速度快,准确度、精密度高等特点,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测定 石蜡 微晶螨 碳数分布
下载PDF
基于碳数分布和族组成分析的脱沥青油加氢异构反应产物分析及优化利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强 沈本贤 +2 位作者 凌昊 李坤 贺产鸿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3-590,共8页
在连续固定床小试装置中氢压9.0 MPa、380℃和体积空速0.8 h-1考察了脱沥青油(DAO)的加氢异构性能,采用高温GC-MS方法对DAO加氢异构实沸点蒸馏产物的碳数分布和族组成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轻组分随切割温度的上升黏度和收率增加,... 在连续固定床小试装置中氢压9.0 MPa、380℃和体积空速0.8 h-1考察了脱沥青油(DAO)的加氢异构性能,采用高温GC-MS方法对DAO加氢异构实沸点蒸馏产物的碳数分布和族组成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轻组分随切割温度的上升黏度和收率增加,单环环烷烃含量急剧下降。重组分随切割温度的上升产品的碳数分布变宽变平,异构直链烷烃质量分数基本保持不变,单环环烷烃质量分数的变化对产品的黏度指数(VI)值和倾点产生显著影响。380℃以上重组分产物的VI和低温性质可满足生产不同牌号的API II类高档润滑油基础油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沥青油 加氢异构 族组成分布 碳数分布
下载PDF
柴油中正构烷烃的高温气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新华 解成喜 +1 位作者 陈兆慧 王强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0-43,共4页
利用高温气相色谱法对柴油中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及含量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所得数据计算出正构烷烃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及平均碳原子数。试验表明,气相色谱的最佳测定条件为:柱初温60℃,柱终温330℃,升温速率6℃/min,汽化室温度35... 利用高温气相色谱法对柴油中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及含量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所得数据计算出正构烷烃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及平均碳原子数。试验表明,气相色谱的最佳测定条件为:柱初温60℃,柱终温330℃,升温速率6℃/min,汽化室温度350℃。分析出吐哈两种柴油中C11~C19的正构烷烃均占分析总量的75%以上,吐哈0^#与-10^#柴油正构烷烃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平均碳原子数分别为214.57、15.18和203.34、14.38。所得数据为设计研究针对吐哈原油有效降凝剂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气相色谱 正构烷烃 碳数分布 平均碳原子数
下载PDF
柴油机缸内微粒粒数粒径分布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董素荣 宋崇林 +3 位作者 张国彬 裴毅强 张铁臣 张宾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28,共5页
基于柴油机全气缸取样系统,采用商用电子低压冲击仪(ELPI)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柴油机燃烧过程中凝聚微粒的粒数浓度、粒径分布和基本碳粒子的粒径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凝聚微粒粒数浓度随曲轴转角呈单峰状分布,... 基于柴油机全气缸取样系统,采用商用电子低压冲击仪(ELPI)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柴油机燃烧过程中凝聚微粒的粒数浓度、粒径分布和基本碳粒子的粒径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凝聚微粒粒数浓度随曲轴转角呈单峰状分布,峰值出现在上止点后14~18°CA,燃烧后期约70%以上的微粒粒数被氧化燃烧;凝聚微粒粒数、粒径呈类似对数正态分布,频度最大值出现在100~200nm。构成凝聚微粒的基本碳粒子粒径呈高斯分布,最大值出现在15~30nm,平均粒径为19.7~29.7nm,且在上止点后12~15°CA出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全气缸取样系统 缸内微粒 粒数浓度 粒径分布 基本碳粒子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石蜡正异构烃及碳数分布积分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凤艳 赵天波 冀德坤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1208-1210,共3页
本文考察了积分方式对气相色谱法测定石蜡中正异构烃及相应的碳数分布定量结果的影响,并与分子筛吸附法测定石蜡正异构烃结果对比,验证了其准确性.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石蜡 正构烃 异构烃 碳数分布
下载PDF
秋茄和榕树叶片中正构烷烃分布和单体化合物δ^(13)C值及其光合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宝才 董玉莲 +4 位作者 李超 周建元 闻克威 盛国英 傅家谟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2-69,共8页
对深圳福田、阳江、海南新竹红树林秋茄Kandelia candet及海口榕树Ficus microcarpa叶中类脂物进行萃取,分离出正构烷烃,通过气相色谱(GC)及色谱-质谱(GC-MS)分析,测出了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和相对含量。气相色谱-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GC-... 对深圳福田、阳江、海南新竹红树林秋茄Kandelia candet及海口榕树Ficus microcarpa叶中类脂物进行萃取,分离出正构烷烃,通过气相色谱(GC)及色谱-质谱(GC-MS)分析,测出了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和相对含量。气相色谱-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GC-IRMS)测定了正构烷烃单体化合物的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秋茄叶和榕树叶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均为C17C33,主要集中在C23-C31 (>90%)。化合物含量最高为C27的有深圳福田秋茄、海南新竹秋茄、海口榕树,而阳江秋茄为C25。单体化合物的稳定同位素δ13C:深圳福田秋茄为-31.42‰——34.48‰,阳江秋茄为-31.69‰——33.62‰,海南新竹秋茄为-30.30‰-33.04‰.海口榕树为-29.92‰——33.56‰;平均值分别为-32.95‰、-32.67‰、-31.67‰、-31.74‰。结果表明,秋茄和陆地植物物榕树的光合作用都是通过C3途径,是典型C3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茄 榕树 正构烷烃 碳数分布 C3植物 红树林 碳同位素
下载PDF
大庆原油降凝剂复配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关中原 伍丽娟 郭淑凤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7-41,共5页
研究了不同区块大庆原油对降凝剂的感受性与其物性特征和碳数分布的关系。以吸附与共晶理论为基础,结合不同区块原油的蜡碳数分布规律对VA含量相同但分子量不同的系列EVA进行复配,同时开展具有不同官能团的化合物与有效EVA的复配试验研... 研究了不同区块大庆原油对降凝剂的感受性与其物性特征和碳数分布的关系。以吸附与共晶理论为基础,结合不同区块原油的蜡碳数分布规律对VA含量相同但分子量不同的系列EVA进行复配,同时开展具有不同官能团的化合物与有效EVA的复配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VA含量为X2和X3的EVA对大庆原油体现出比其它系列EVA相对较好的降凝效果。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不同分子量的系列EVA经过复配之后改善了单一分子量EVA对南一联原油的降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原油 物性特征 碳数分布 降凝剂 复配
下载PDF
胜利稠油催化改质降黏的机理 被引量:5
19
作者 雷斌 黄娟 +1 位作者 侯钰 李本高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09-1214,共6页
采用复合型有机金属盐催化体系对胜利某稠油进行地面催化改质降黏,并对催化改质降黏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降黏效果显著,降黏率大于99%;稠油组成显著轻质化,高于500℃的馏分由改质前的28.02%(w)增至改质后的52.20%(w)。改质... 采用复合型有机金属盐催化体系对胜利某稠油进行地面催化改质降黏,并对催化改质降黏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降黏效果显著,降黏率大于99%;稠油组成显著轻质化,高于500℃的馏分由改质前的28.02%(w)增至改质后的52.20%(w)。改质前后的族组成、碳数分布和核磁分析结果显示,改质过程重质组分发生了脱侧链反应,生成轻质产物,并使重质组分转化成为缩合程度更高的胶质沥青质或焦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催化改质 碳数分布 降黏机理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石蜡正异构及碳数分布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凤艳 赵天波 冀德坤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1995年第1期5-8,共4页
采用15m×0.2mm石英毛细管柱和FID检测器,用高温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石蜡中异构及相应的碳数分布,并与分子筛吸附法测定石蜡正异构烃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一致性很好.本方法快速、准确、实用性强.
关键词 气相色谱 石蜡 正异构烃含量 碳数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