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rol of Collection Efficiency for Axial Flow Cyclone Dust Collectors with Fixed Guide Vanes and with Funnel Shaped Exit Pipes 被引量:4
1
作者 Akira Ogawa Masaru Arakawa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40-250,共11页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of the collection efficiency of the axial flow cyclone with the fixed guide vanes is lower than that with the tangential inlet pipe to the cyclone body due to the weak angular momentum transfe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of the collection efficiency of the axial flow cyclone with the fixed guide vanes is lower than that with the tangential inlet pipe to the cyclone body due to the weak angular momentum transfer given by flowing through the guide vanes. However, one of the interesting points is the control of the collection efficiency depended on the funnel shaped exit pipes. The collection efficiencies for these funnel shaped exit pipes are depended on the Froude number. Then, in this pape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 pressure drop and also the collection efficiency using the fly-ash particles and also the comparison of the calculated results of the collection efficiency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described i~ deta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xial flow cyclone funnel shaped exit pipe fixed guide vanes pressure drop collection efficiency Froude number cut-Size
原文传递
Aero-thermal redesign of a high pressure turbine nozzle guide vane 被引量:2
2
作者 Hadi Yavari Ali Khavari +2 位作者 Mohammad Alizadeh Behrad Kashfi Hiwa Khaledi 《Propulsion and Power Research》 SCIE 2019年第4期310-319,共10页
The current article presents conceptual,preliminary and detailed aero-thermal redesign of a typical high pressure turbine nozzle guide vane.Design targets are lower coolant consumption,reduced manufacturing costs an... The current article presents conceptual,preliminary and detailed aero-thermal redesign of a typical high pressure turbine nozzle guide vane.Design targets are lower coolant consumption,reduced manufacturing costs and improved durability.These goals are sought by 25%reduction in vane count number and lower number of airfoils per segment.Design challenges such as higher airfoil loading,associate aerodynamic losses and higher thermal loads are discussed.In order to maximize coolant flow reduction and avoid higher aerodynamic losses,airfoil Mach distribution is carefully controlled.There has been an effort to limit design changes so that the proven design features of the original vane are used as much as possible.Accordingly,the same cooling concept is used with minor modifications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s in order to achieve desired coolant flow and internal heat transfer distribution.Platforms of the new design are quite similar to the original one except for cooling holes and application of thermal barrier coating(TBC).Detailed aerodynamics/heat transfer simulations reveals that the reduced trailing edge(T.E.)blockage and skin friction dominated the negative effect of increased secondary losses.As a result the reduced design performs acceptable in terms of total pressure loss and improving stage efficiency for a wide range of varying pressure ratio.Moreover,more than 20%cooling mass flow can be saved;while maximum and average metal temperatures as well as cross sectional temperature gradients have not been changed mu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ne count number Aero-thermal redesign Cooling mass flow consumption High pressure nozzle guide vane Turbine aerodynamics
原文传递
导叶叶片数对LNG四级潜液泵轴向力及首级叶轮流场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申坤 张惟斌 +1 位作者 江启峰 刘晨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2,共6页
应用CFD技术研究了导叶叶片数对LNG潜液泵首级叶轮压力和轴向力分布的影响,对一、三级导叶同时设计7、8、9三种叶片数,采用K-epsilon湍流模型进行了多工况数值模拟,并采用液氮工质进行了相关外特性试验验证,得到LNG泵内部首级叶轮压力... 应用CFD技术研究了导叶叶片数对LNG潜液泵首级叶轮压力和轴向力分布的影响,对一、三级导叶同时设计7、8、9三种叶片数,采用K-epsilon湍流模型进行了多工况数值模拟,并采用液氮工质进行了相关外特性试验验证,得到LNG泵内部首级叶轮压力分布以及轴向力特性。结果表明:潜液泵所受总轴向力在导叶数为8时最小,泵的整体效率最优。作用在首级叶轮上后盖板的轴向力大于前盖板。其中,导叶数为8时首级叶轮前后盖板轴向力最小,压力分布最均匀;而导叶数为9时,与叶轮叶片数9相同,运转时会有共同的倍频出现,在相同的倍频上振动累加,并诱发共振,导致前后盖板的轴向受力最大,叶轮前盖板所受轴向力相对于其他方案平均增加了3.45%;后盖板轴向受力绝对值平均增加1.88%。综上,导叶数为8时潜液泵的水力效率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 潜液泵 导叶叶片数 首级叶轮 轴向力平衡 CFD
下载PDF
冷气流量比对三维涡轮导叶全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
4
作者 付仲议 李益民 +1 位作者 黄琦 朱惠人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2,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主流湍流度下冷气质量流量比对三维涡轮导叶全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使用热色液晶测量了在主流湍流度为1%和15%,流量比为5.5%、8.4%和12.5%下三维涡轮导叶的全气膜冷却效率分布。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叶片区域和主流湍流度下,流... 为了研究不同主流湍流度下冷气质量流量比对三维涡轮导叶全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使用热色液晶测量了在主流湍流度为1%和15%,流量比为5.5%、8.4%和12.5%下三维涡轮导叶的全气膜冷却效率分布。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叶片区域和主流湍流度下,流量比对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规律也有所不同;在低主流湍流度下,冷却效率整体上随着流量比的增大而升高,但是在叶片的叶尖和吸力面中截面区域冷却效率在大流量比下降低,且叶片吸力面中弦区域的冷气呈波纹状分布;高主流湍流度使冷气射流与主流之间的掺混更加剧烈,可以抑制吸力面的冷气脱离壁面且使其分布更加均匀,冷却效率随流量比增大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湍流度 流量比 涡轮导叶 气膜冷却效率 努赛尔数 液晶
下载PDF
卡门涡共振诱发水轮机固定导叶裂纹案例分析
5
作者 曾伟 《水电与新能源》 2024年第10期68-71,共4页
针对龚嘴水电站水轮机卡门涡共振诱发固定导叶裂纹,综合各过流部件卡门涡频率、固定导叶固有频率、机组特殊流道结构等因素,分析了诱发固定导叶卡门涡共振的原因,认为本案例是因增容改造后流量增大、导叶开限不合理、特殊流道结构等因... 针对龚嘴水电站水轮机卡门涡共振诱发固定导叶裂纹,综合各过流部件卡门涡频率、固定导叶固有频率、机组特殊流道结构等因素,分析了诱发固定导叶卡门涡共振的原因,认为本案例是因增容改造后流量增大、导叶开限不合理、特殊流道结构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出现了卡门涡共振诱发固定导叶裂纹,并提出了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可供在运电站分析解决机组异常振动噪音、过流部件裂纹等问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门涡 共振 固定导叶 裂纹 增容改造
下载PDF
核主泵叶轮与导叶叶片数匹配规律的数值优化 被引量:27
6
作者 杨从新 齐亚楠 +2 位作者 黎义斌 王秀勇 程效锐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53-60,共8页
为了阐明核主泵叶轮和导叶叶片数匹配特性对水力性能的影响。以缩比系数为0.5的模型泵为研究对象,基于核主泵几何参数,建立叶轮叶片数Z1和导叶叶片数Z2的多种匹配方案,通过数值方法预测多种匹配方案下核主泵设计工况下的水力性能。结果... 为了阐明核主泵叶轮和导叶叶片数匹配特性对水力性能的影响。以缩比系数为0.5的模型泵为研究对象,基于核主泵几何参数,建立叶轮叶片数Z1和导叶叶片数Z2的多种匹配方案,通过数值方法预测多种匹配方案下核主泵设计工况下的水力性能。结果分析表明:只改变叶轮叶片数时,随着叶轮叶片数的增加,叶轮与泵扬程的增加趋势逐渐变缓;只改变导叶叶片数时,导叶叶片数的选取对核主泵效率影响的最大差值为8.48%。导叶和压水室内漩涡区和水力损失主要集中在以泵出口为起点沿叶轮旋转方向的半球形区域,且环形压水室的水力损失在总损失中所占比重最小为36.4%,表明环形压水室是核主泵水力损失最大的过流部件。根据多种叶片数匹配方案的结果分析,表明设计工况下核主泵叶轮与导叶叶片数的最佳匹配值为(Z_1=4,Z_2=9)、(Z_1=5,Z_2=12)、(Z_1=6,Z_2=11)和(Z_1=3,Z_2=7),即导叶叶片数在叶轮叶片数的2倍附近且两者互质时,泵的水力性能达到最佳值。研究结果为核主泵叶轮和导叶叶片数的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主泵 叶片数 匹配 叶轮 导叶
下载PDF
往复流中双向导叶冲动透平模型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梁贤光 孙培亚 +1 位作者 王伟 蒋念东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4-93,共10页
研制了 30 0双向自调导叶透平试验机组 ,安装在 10 0 0活塞式往复流透平试验台上 ,对两种叶轮方案和 6种不同喷咀、扩压器进行了不同活塞行程、不同周期和不同恒定输出电压下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喷咀出口角α1=2 1 5°、扩... 研制了 30 0双向自调导叶透平试验机组 ,安装在 10 0 0活塞式往复流透平试验台上 ,对两种叶轮方案和 6种不同喷咀、扩压器进行了不同活塞行程、不同周期和不同恒定输出电压下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喷咀出口角α1=2 1 5°、扩压器入口角α2 =6 5 5°和α1=2 4°、α2 =6 3°组合最佳 ,最高效率达 5 3 3% ,而且在宽广流量系数范围内 ,特别是大流量系数范围内都有较高效率。大大优于常用对称翼透平。将上下游导叶固定 ,变成双向固定导叶透平。用No 1叶轮和 6种导叶出口角组合进行试验。表明最佳导叶出口角为 2 4°~ 30°,最高效率仍达 38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导叶 双向自调节 双向固定 单阀式 对称翼 透平 气动式波能转换装置
下载PDF
导叶参数对混流泵水阻系数及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从新 杜媛英 黎义斌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8-542,共5页
以某混流泵为研究对象,基于Fluent软件,建立相对坐标系下的时均连续方程及N-S方程,并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非结构四面体网格和SIMPLEC算法对该混流泵内部三维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在分析网格无关性的基础上,研究叶轮叶片和导叶叶片的静... 以某混流泵为研究对象,基于Fluent软件,建立相对坐标系下的时均连续方程及N-S方程,并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非结构四面体网格和SIMPLEC算法对该混流泵内部三维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在分析网格无关性的基础上,研究叶轮叶片和导叶叶片的静压及绝对速度分布规律,并对在不同的导叶数和不同导叶进口安放角下分别模拟了其在静态时的水阻系数和动态时的性能参数,发现在其他参数不变只改变导叶数时,导叶数为3时该混流泵水阻系数最低,导叶数为9时扬程和效率最高;在设计工况下其他参数保持不变只改变导叶进口安放角,冲角为0°时该混流泵的水阻系数最低,扬程和效率最高,但总体变化不明显.结果表明:在特殊应用环境下、为保证设计所要求效率的情况下,导叶数应尽量少;在设计混流泵的空间导叶时,导叶进口安放角在5°左右的范围内改变,混流泵的性能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流泵 水阻系数 导叶数 导叶进口安放角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导叶叶片数对多级离心泵压力脉动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马新华 冯琦 +2 位作者 蒋小平 王伟 陆伟刚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65-671,共7页
为了研究叶轮叶片数与导叶叶片数有无最大公约数对多级离心泵内部压力脉动的影响,在保证设计点外特性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设计了4种不同叶片数的导叶,基于标准k-ε方程,应用CFX软件对M120多级离心泵的设计点工况进行定常和非定常计算,得到... 为了研究叶轮叶片数与导叶叶片数有无最大公约数对多级离心泵内部压力脉动的影响,在保证设计点外特性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设计了4种不同叶片数的导叶,基于标准k-ε方程,应用CFX软件对M120多级离心泵的设计点工况进行定常和非定常计算,得到次级泵体叶轮和导叶内各监测点的压力脉动时域图和频域图.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外特性试验结果相吻合,证实了数值模拟的可行性.叶轮与导叶叶片数存在最大公约数的匹配方式对多级离心泵内部静压分布有影响,主要表现为正导叶进口边周向压力分布呈现周期性分布规律.导叶内部压力脉动主要受叶轮叶片数的影响,叶频在流动诱导振动中起主导作用.导叶叶片数对多级离心泵内部压力脉动影响较大,导叶内部压力脉动幅值随导叶叶片数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叶叶片数 多级离心泵 压力脉动 叶轮口环 压力分布
下载PDF
涡轮导叶吸力面簸箕型孔气膜冷却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聪 朱惠人 +2 位作者 付仲议 李峥 张洪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42-1150,共9页
为了研究涡轮导叶吸力面的气膜冷却特性,在跨声速涡轮叶栅传热风洞中,采用瞬态方法实验测量了两个位置处的单排簸箕型气膜孔的冷却效率,分析了多个气动参数对其分布规律的影响。两排簸箕型孔分别位于相对弧长6.8%和21.7%处,叶栅通道基... 为了研究涡轮导叶吸力面的气膜冷却特性,在跨声速涡轮叶栅传热风洞中,采用瞬态方法实验测量了两个位置处的单排簸箕型气膜孔的冷却效率,分析了多个气动参数对其分布规律的影响。两排簸箕型孔分别位于相对弧长6.8%和21.7%处,叶栅通道基于叶片弦长的进口雷诺数为1.7×10^5-5.7×10^5,出口等熵马赫数为0.81-1.01,吹风比为0.6-2.1,涵盖了涡轮导叶典型工作状态。结果表明:对于簸箕型气膜孔,设计雷诺数条件下最佳吹风比在0.9-1.2附近,靠近前缘的孔排2的贴附性要好于孔排1;主流马赫数对孔后冷却效率的影响可以忽略,而低雷诺数下的冷却效率低于中高雷诺数工况;簸箕型气膜孔的冷却效率高于圆柱型孔,在BR〉1.5的中高吹风比时表现更明显;低吹风比时,凸面的冷却效率高于平板,尤其是s/d〈20距离内,而在高吹风比时,射流动量增加促进了气膜脱离凸面,从而降低了冷却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导叶 吸力面 簸箕型孔 气膜冷却 雷诺数 马赫数 凸面
下载PDF
导流叶片数量及排布方式对涡流工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昭 廖锐全 +2 位作者 赵亚睿 程福山 刘捷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49,共8页
为了从导流叶片数量及排布方式两方面对涡流工具结构进行改进,采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导叶数量及排布方式下涡流工具下游流场速度分布、压降动态和旋流强度衰减特性。结果表明:环形排列方式下,涡流工具下游流体... 为了从导流叶片数量及排布方式两方面对涡流工具结构进行改进,采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导叶数量及排布方式下涡流工具下游流场速度分布、压降动态和旋流强度衰减特性。结果表明:环形排列方式下,涡流工具下游流体平均切向速度随导流叶片数量的增加而增大,流体压力梯度和旋流强度衰减速率随导叶数的增加而减小,连续排列方式则正好相反。12叶片环形排列式涡流工具下游流场压力梯度和旋流强度衰减速率均小于单叶片涡流工具,可尝试将目前常用的涡流工具改进为12叶片环形排列式涡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工具 导流叶片数 排布方式 压力梯度 旋流强度衰减速率
下载PDF
分离双箱高低雷诺数涡振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伟 葛耀君 +1 位作者 魏志刚 杨詠昕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6-359,共4页
为了给现代大跨度桥梁抗风设计提供准确的依据,有对其涡振性能和减振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在同济大学TJ-1和TJ-3进行的分离双箱高低雷诺数涡振试验,通过四十多个工况试验的详细比较,发现在低雷诺数条件下,涡振存在于较大的阻尼比区间... 为了给现代大跨度桥梁抗风设计提供准确的依据,有对其涡振性能和减振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在同济大学TJ-1和TJ-3进行的分离双箱高低雷诺数涡振试验,通过四十多个工况试验的详细比较,发现在低雷诺数条件下,涡振存在于较大的阻尼比区间范围内,振幅较大且相应的锁定风速区间较宽;而在高雷诺条件下,涡振仅在阻尼比较小时存在,且其振幅也较小。而导流板的减振效果在高低雷诺数试验中表现出差别,且与攻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双箱 风洞试验 雷诺数 涡激共振 振动控制
下载PDF
不同导叶数对立式斜流泵水力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从新 苏晓珍 +1 位作者 李强 黎义斌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68-71,100,共5页
为探索立式斜流泵导叶片数对水泵水力性能的影响,选择比转数ns=542.3的模型泵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双向FSI模型和单一流体域不同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双向FSI模型更加适合模拟斜流泵,能反映泵内水体真实流动规律;随着导叶片数的增... 为探索立式斜流泵导叶片数对水泵水力性能的影响,选择比转数ns=542.3的模型泵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双向FSI模型和单一流体域不同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双向FSI模型更加适合模拟斜流泵,能反映泵内水体真实流动规律;随着导叶片数的增加,泵内水力损失逐渐增大,当导叶数增加到7片时,泵内水力损失最大,占总扬程的15.20%;当导叶为3片时,泵内水力损失最小,只占总扬程的3.34%,且导叶出口速度分布以及导叶表面静压分布都较为合理。研究结果可为立式斜流泵导叶数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导叶数 双向FSI LES模拟 斜流泵
下载PDF
导叶叶片数对轴流式油气混输泵内部非定常流场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马希金 包春辉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6-41,共6页
为了阐明导叶叶片数对轴流式油气混输泵内部非定常流场的影响,基于Mixture模型的两相流理论,湍流模型采用SST模型,以自主研制的YQH-100油气混输泵为研究对象,对油气混输泵不同导叶叶片数及不同含气率时的内部非定常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 为了阐明导叶叶片数对轴流式油气混输泵内部非定常流场的影响,基于Mixture模型的两相流理论,湍流模型采用SST模型,以自主研制的YQH-100油气混输泵为研究对象,对油气混输泵不同导叶叶片数及不同含气率时的内部非定常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导叶叶片数的增加,油气混输泵的扬程下降趋势逐渐变缓,其最大差值为7.9%;油气混输泵的效率在含气率为0时先升高后降低,在含气率为0.5时逐渐升高,其最大差值为3.7%。对监测点压力脉动的变化分析表明,含气率为0.5时,监测点压力脉动的幅值更大。随着导叶叶片数的增加,导叶流道内压力脉动的变化更明显,压力脉动幅值的衰减变缓,叶频压力脉动的幅值逐渐减小。研究结果为导叶叶片数为9时,油气混输泵内非定常流动特性更好,由二级叶轮气相分布也能反映出混输泵的运行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混输泵 非定常流动 气液两相液 导叶叶片数 压力脉动
下载PDF
汕尾市100kW波力电站空气透平与气室匹配设计 被引量:4
15
作者 梁贤光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3-61,共9页
根据用1/15模型,在造波水槽中进行试验获得气室的Δ Pi- Q、ηA- Q、 NA- Q特性,以及用300mm透平模型,在1000mm活塞式往复流透平试验台进行试验获得的对称翼透平、双向固定导叶冲动透平和双向自调节导叶冲动透平的CP-、ηT-特性... 根据用1/15模型,在造波水槽中进行试验获得气室的Δ Pi- Q、ηA- Q、 NA- Q特性,以及用300mm透平模型,在1000mm活塞式往复流透平试验台进行试验获得的对称翼透平、双向固定导叶冲动透平和双向自调节导叶冲动透平的CP-、ηT-特性,进行了气室与三种空气透平的匹配设计。表明在设计波况下,采用1.025m的双向自调节导叶冲动透平时,ηT·ηA达50.43%;采用0.975m的双向自调节导叶冲动透平时,ηT·ηA达46.66%;采用0.975m的双向固定导叶冲动透平时,ηT·ηA达33.66%;采用1.45m对称翼透平时,ηT·ηA仅为29.9%。并对四种不同匹配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平 双向自调节导叶 双向固定导叶 对称翼 气室 匹配设计
下载PDF
导叶出口液流的速度环量对核主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从新 王玲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63,共7页
以核主泵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导叶叶片数、不同导叶厚度以及不同导叶圆周旋转角时的核主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不同变量下导叶出口液流的速度环量变化,从而分析不同变量对核主泵内外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在只改变导叶叶片... 以核主泵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导叶叶片数、不同导叶厚度以及不同导叶圆周旋转角时的核主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不同变量下导叶出口液流的速度环量变化,从而分析不同变量对核主泵内外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在只改变导叶叶片数、导叶叶片厚度、导叶圆周旋转角中某一个参数,其他设计参数均不变时,导叶叶片数为18、导叶叶片厚度为原厚度、导叶圆周旋转角为8°时,泵的扬程、效率最高,导叶流道以及压水室内流场分布更加均匀;而导叶叶片数为16、导叶叶片厚度均匀增厚1.5倍、导叶圆周旋转角为16°时,导叶的消除液流速度环量的能力较强,导叶内的水力损失也较小.说明导叶出口液流的速度环量并不是越小越好,存在使得泵性能最佳的最优导叶出口液流速度环量.最优的导叶出口液流速度环量能够使液体在流动时更好地贴近壁面,防止形成脱流,从而使流场分布更加均匀,提高了泵的整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叶 叶片数 叶片厚度 导叶圆周旋转角
下载PDF
后置导叶对大型贯流泵水力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龚维明 赵梦晌 马剑波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16-223,234,共9页
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淮安三站(泵站)大型贯流泵装置为研究背景,建立了大型贯流泵后置导叶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对比分析了在不加装后置导叶和加装后置导叶两种工况下,贯流泵装置的水力特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后置导叶叶片的数目... 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淮安三站(泵站)大型贯流泵装置为研究背景,建立了大型贯流泵后置导叶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对比分析了在不加装后置导叶和加装后置导叶两种工况下,贯流泵装置的水力特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后置导叶叶片的数目以及后置导叶安装位置对贯流泵装置水力特性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添加后置导叶减少了水流速度环量,回收了环量动能,改善了灯泡体段和出水流道的流态,且对其中小流量的改善尤为明显,使泵的装置效率提高了约5%;针对具有3个转轮的大型贯流泵装置,导叶叶片数为5个时水力损失最小;另外,导叶安装在扩散段时水力性能较好。总之,后置导叶优化后,使泵装置在设计工况时的效率提高了约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置导叶 导叶数目 水力特性 大型贯流泵 淮安三站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潜水泵结构参数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麻彦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6-202,共7页
合理的结构参数优化设计是保证潜水泵高扬程和高效率运行的关键。基于Fluent数值仿真数据样本,采用极差和方差分析的方法探究了不同导流条安放角(J)、进口宽度(K)、轴向长度(L)、叶片数(N)对水泵扬程(H_(Y))、效率(E_(Y))和能耗(E_(N))... 合理的结构参数优化设计是保证潜水泵高扬程和高效率运行的关键。基于Fluent数值仿真数据样本,采用极差和方差分析的方法探究了不同导流条安放角(J)、进口宽度(K)、轴向长度(L)、叶片数(N)对水泵扬程(H_(Y))、效率(E_(Y))和能耗(E_(N))的影响,并基于熵值法明确了潜水泵最优结构参数组合。结果表明:J及N增加对H_(Y)、J及K增加对E_(Y)影响表现为先促后抑,而J和K增加对E_(N)影响表现为先抑后促;K增加对H_(Y)、叶片数增加对E_(Y)及E_(N)影响均表现为锯齿状波动;L与H_(Y)和E_(Y)呈正相关,与E_(N)呈负相关;J对H_(Y)、E_(Y)和E_(N)均存在极显著(p<0.01)影响,L对H_(Y)和E_(Y)存在显著(p<0.05)影响;各因素对E_(N)和H_(Y)影响大小均表现为:J>L>N>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泵 结构优化 正交试验 熵值法 安放角 进口宽度 轴向长度 叶片数
下载PDF
不同导叶叶片数对离心泵径向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何玉杰 李辉 +2 位作者 李跃 叶欢 任志明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16年第4期46-50,共5页
为了探究离心泵不同导叶叶片数对其在叶轮上的径向力特性影响,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对5种导叶叶片数的离心泵进行定常和非定常数值模拟,并分别对其径向力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导叶叶片数为6时扬程曲线较陡,且效率最小,其他的效... 为了探究离心泵不同导叶叶片数对其在叶轮上的径向力特性影响,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对5种导叶叶片数的离心泵进行定常和非定常数值模拟,并分别对其径向力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导叶叶片数为6时扬程曲线较陡,且效率最小,其他的效率随着导叶叶片数的增加而增大;稳态径向力随着导叶叶片数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同一工况下,叶轮上瞬态径向力的大小和方向时刻在变化,且变化无规律性;导叶叶片数为8时,径向力变化曲线比较平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导叶叶片数 径向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叶片型式与数量对轴流式旋风除尘器性能影响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鲁平 李先庭 邵晓亮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9-114,共6页
为解决通风系统中过滤除尘方式存在的易于积灰阻塞等问题,将轴流式旋风除尘器引入通风系统中,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导流叶片型式与数量对设备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4种不同准线叶片在不同数量下的相关性能指标,得到了不同型式叶片的主... 为解决通风系统中过滤除尘方式存在的易于积灰阻塞等问题,将轴流式旋风除尘器引入通风系统中,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导流叶片型式与数量对设备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4种不同准线叶片在不同数量下的相关性能指标,得到了不同型式叶片的主要特征,并对叶片数量在不同准线型式下对性能指标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系统 轴流式旋风除尘器 导流叶片 叶片型式 叶片数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