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 FROM WASTEWATER BY DENITRIFICATION OF MIX-CULTURING FUNGI AND BACTERIA 被引量:2
1
作者 TAKAYA Naoki SHOUN Hirofumi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1-675,共5页
Denitrification has been long thought to be a unique characteristic of prokaryotes, but in recent years, several filamentous fungi and yeasts were found to exhibit denitrifying activities.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ex... Denitrification has been long thought to be a unique characteristic of prokaryotes, but in recent years, several filamentous fungi and yeasts were found to exhibit denitrifying activities.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examination of denitrification capabilities by mix-cultures of the fungus (Fusarium oxysporum) and the bacterium (Pseudomonas stutzeri TR2) in combination with a specific medium and using a synthetic wastewater of defined quality.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P. stutzeri TR2 has strong and fast denitrifying capabilities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s, and that co-denitrification of mix-cultures with F. oxysporum and P. stutzeri TR2 was more effective to remove nitrate under limited oxygen conditions. P. stutzeri TR2 was able to remove nitrate completely during cultivation for 12 hr in the specific medium and in mixed culture with F. oxysporum. A rapid N 2 evolution by mixed culture with F. oxysporum and P. stutzeri TR2 was observed in both mixed culture medium and synthetic wastewater. Using synthetic wastewater with a defined composition, about 87% of the nitrate was eliminated to form about 420μmol of N 2 from 1.0mmol of NO-3 by co-denitrification of F. oxysporum and P. stutzeri TR2 after incubation for 6days. In co-cultures of F. oxysporum and P. stutzeri TR2, N2O produced by F. oxysporum was rapidly consumed by P. stutzeri TR2. This indicated that mixed culture of F. oxysporum and P. stutzeri TR2 can be used to remove nitrate and nitrite from wastewater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ITRIFICATION Mix-culturing fungi bacteria
下载PDF
菌剂混施对各粒径矸石性质及苜蓿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孔涛 张开 +3 位作者 黄丽华 狄军贞 王翼翔 张加良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41-251,共11页
矿区矸石山由于养分贫瘠、微生物活性低,复垦难度高。微生物修复技术目前已成为矿区生态复垦的研究热点。为明确哈茨木霉菌(TH)、胶质芽孢杆菌(BM)与丛枝菌根真菌(AMF)3种菌剂在不同粒径煤矸石(大粒径(5~10 mm)、中粒径(2~5 mm)、小粒径... 矿区矸石山由于养分贫瘠、微生物活性低,复垦难度高。微生物修复技术目前已成为矿区生态复垦的研究热点。为明确哈茨木霉菌(TH)、胶质芽孢杆菌(BM)与丛枝菌根真菌(AMF)3种菌剂在不同粒径煤矸石(大粒径(5~10 mm)、中粒径(2~5 mm)、小粒径(0~2 mm))中的复垦效果,设置单施、双菌混施、三菌混施及对照共8个处理,进行盆栽试验,测定紫花苜蓿生长指标、基质养分含量和基质微生物指标。结果表明,单施处理中,丛枝菌根真菌(AMF)对不同粒径基质综合改良效果最佳,总体上能显著提升紫花苜蓿的生长指标和不同粒径基质养分含量,将紫花苜蓿生物量提高了17.39%~40.43%。菌剂混施处理对不同粒径基质综合改良效果均好于单施处理,其中TH和BM混施、TH和AMF混施对基质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有效磷、MBC的提升表现出了强烈的互补效果,BM和AMF对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MBC质量分数、磷酸酶、蛋白酶活性表现出了强化作用。各处理对小粒径基质的综合改良效果均优于大、中粒径基质,原因在于基质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微生物附着生长;同时,小粒径基质的孔隙较小,小孔隙保存水分的时间长于大孔隙。各处理中,TH+BM+AMF,AMF+TH,TH+BM分别为大、中、小粒径基质综合改良效果最佳的处理,分别将紫花苜蓿生物量提升了82.61%,86.69%,126.39%,对紫花苜蓿的根长、生物量和基质MBN质量含量均具有协同作用。综合来说,TH,BM,AMF菌剂混施技术可以作为矸石山一种良好的复垦技术,建议根据矸石山中煤矸石粒径大小选用相应的菌剂混施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菌 胶质芽孢杆菌 丛枝菌根真菌 菌剂混施 煤矸石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和两株细菌对土壤中DEHP降解及绿豆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秦华 林先贵 +2 位作者 尹睿 张华勇 王俊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651-1657,共7页
采用绿豆为供试植物,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与DEHP降解菌对DEHP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试验土壤中添加DEHP含量为100mg.kg-1,试验设AM真菌Acaulospor alaevis90034、降解菌B... 采用绿豆为供试植物,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与DEHP降解菌对DEHP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试验土壤中添加DEHP含量为100mg.kg-1,试验设AM真菌Acaulospor alaevis90034、降解菌Bacillussp.DW1和Gordoniasp.DH3单独接种以及互相组合的联合接种处理,同时设置不接种的对照处理(CK).苗后60d收获植株.结果表明,AM真菌能很好的侵染绿豆的根系,菌根侵染提高了绿豆地上部分的干重,而对根系的干重则没有显著的影响;同时菌根侵染也促进了绿豆的P营养.但接种DW1与DH3对菌根侵染率与绿豆生长都没有显著影响.3种菌剂无论是单独或者联合接种都能显著促进土壤中DEHP的降解,3种菌剂同时接种则对DEHP的降解能达到最好的协同作用,同时也减少DEHP在绿豆地上部分的累积,这为DEHP污染农田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丛枝菌根真菌 细菌 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 联合接种
下载PDF
两株细菌与丛枝菌根真菌联合接种对红壤中DEHP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秦华 林先贵 +2 位作者 尹睿 张华勇 王俊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3-149,共7页
采用绿豆为供试植物,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接种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降解菌与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对DEHP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试验土壤中添加DEHP浓度为100mg kg-1,试验设AM真菌Aca... 采用绿豆为供试植物,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接种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降解菌与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对DEHP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试验土壤中添加DEHP浓度为100mg kg-1,试验设AM真菌Acaulospora 90034、降解菌Bacillus sp.DW1和Gordonasp.DH3单独接种以及互相组合的联合接种处理,同时设置不接种的对照处理(CK)。苗后60d收获植株。结果表明,AM真菌能很好地侵染绿豆的根系。菌根侵染提高了绿豆植株的干重,同时也促进了绿豆的磷营养,但接种DW1与DH3对菌根侵染率与绿豆生长都没有显著影响。三种菌剂无论是单独或者联合接种都能显著促进土壤中DEHP的降解,但三种菌剂同时接种对DEHP的降解能起到最好的协同作用。同时,接种AM真菌也减少了DEHP在绿豆地上部分的累积,这些都为DEHP污染农田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丛枝菌根真菌 细菌 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 联合接种
下载PDF
雷公藤根际微生物特征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键 唐佳栋 +3 位作者 吴承祯 洪伟 封磊 宋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78-882,共5页
根际微生物的代谢作用,直接促进或抑制根的营养吸收和生长,也影响根际土壤中的物质转化,雷公藤根系发达且多与其他树种混交栽培,其根际微生物活性对雷公藤的生长和土壤肥力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以福建省泰宁县3种不同栽培模式雷公藤林(... 根际微生物的代谢作用,直接促进或抑制根的营养吸收和生长,也影响根际土壤中的物质转化,雷公藤根系发达且多与其他树种混交栽培,其根际微生物活性对雷公藤的生长和土壤肥力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以福建省泰宁县3种不同栽培模式雷公藤林(野生雷公藤林、杉木雷公藤混交林、厚朴雷公藤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稀释平板法测定3种不同雷公藤林分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结果表明:根际土的微生物数量大于非根际土的微生物数量;3种林分,无论是在根际土壤中,还是在非根际土壤中,均表现为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真菌数量;根际微生物(R)比非根际微生物(S)更活跃,3种林分的3大类微生物的R/S数量比值均大于1;3种林分的微生物活性表现为厚朴雷公藤混交林>杉木雷公藤混交林>野生雷公藤林,表明混交方式可促进雷公藤根际微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天然林 人工混交林 根际微生物 细菌 放线菌 真菌
下载PDF
人工生产僵蚕菌种质量检验 被引量:1
6
作者 孙佩 叶霄 +2 位作者 童文 龙燕梅 况再银 《农学学报》 2022年第5期47-53,76,共8页
本研究旨在保障人工养殖僵蚕成功,建立人工生产僵蚕菌种(球孢白僵菌孢子粉)的检验方法和质量评价指标。以不同来源僵蚕菌种为试材,用血球计数板对萌发后的孢子计数,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杂菌和球孢白僵菌落数。液固双相发酵制备的僵蚕菌... 本研究旨在保障人工养殖僵蚕成功,建立人工生产僵蚕菌种(球孢白僵菌孢子粉)的检验方法和质量评价指标。以不同来源僵蚕菌种为试材,用血球计数板对萌发后的孢子计数,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杂菌和球孢白僵菌落数。液固双相发酵制备的僵蚕菌种,萌发活孢数和平板活孢数均>10^(10)孢子/g,真菌杂菌数<10^(5) CFU/g,细菌杂菌数小于<10^(4) CFU/g;自然僵蚕菌种萌发活孢数和平板活孢数均<10^(10)孢子/g,真菌杂菌数>10^(5) CFU/g,细菌杂菌数>10^(8) CFU/g。建立的僵蚕菌种检验方法可行,液固双相发酵法制备的僵蚕菌种各项指标均优于自然僵蚕菌种,可在人工僵蚕基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蚕 液固双相发酵法 球孢白僵菌孢子 萌发孢子数 杂菌数
下载PDF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徐阔 王婷 +2 位作者 刘静 王秋霞 许婷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1年第7期1131-1134,1145,共5页
目的分析引起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病原体,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方法回顾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199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的嗜肺军团菌1型(LP1)、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 目的分析引起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病原体,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方法回顾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199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的嗜肺军团菌1型(LP1)、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副流感病毒(PIV)抗体(IgM)水平以及痰病原菌培养结果,并对病原体耐药特点进行分析。结果MP、LP1、PIV为最常见的非典型病原体,其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2.8%、26.1%和14.6%;2种以上(含2种)非典型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检出率为30.7%,混合感染主要集中在MP及LP1合并病毒感染;非典型病原体抗体的阳性率受季节因素的影响,冬季的非典型病原体抗体的总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χ^(2)=13.75,P<0.05),其中嗜肺军团菌的感染好发于冬季(χ^(2)=15.03,P<0.05);副流感病毒的感染好发于冬季(χ^(2)=10.67,P<0.05),其余非典型病原体抗体的阳性率未见明显季节性差异。细菌和非典型病原体混合感染的阳性率为6.5%(13/199);真菌和非典型病原体混合感染的阳性率为4.0%(8/199)。结论引起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病原体以MP、LP1、PIV等非典型病原体为主;非典型病原体的混合感染、非典型病原体与细菌的混合感染、非典型病原体与真菌的混合感染比较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嗜肺军团菌 支原体 副流感病毒 细菌 真菌 混合感染
下载PDF
双歧杆菌与酸奶菌的混合发酵中菌种配比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周雪峰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4期47-49,共3页
选用耐氧驯化过的双歧杆菌分别与不同来源的酸奶菌种进行混合发酵。比较了不同接种量对制作的发酵乳在保存期内所含双歧杆菌活菌的影响。实验表明 :在双歧杆菌接种量不大 (体积分数2 % )的情况下 ,可在发酵乳中获得可观的双歧杆菌。在 ... 选用耐氧驯化过的双歧杆菌分别与不同来源的酸奶菌种进行混合发酵。比较了不同接种量对制作的发酵乳在保存期内所含双歧杆菌活菌的影响。实验表明 :在双歧杆菌接种量不大 (体积分数2 % )的情况下 ,可在发酵乳中获得可观的双歧杆菌。在 1 0天内 ,双歧杆菌活菌数达 1 0 8cfu/m L,随着时间的延长 ,至 1 5天 ,双歧杆菌活菌数仍可达 1 0 7~ 8cfu/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氧双歧杆菌 混合发酵 双歧杆菌活菌数 酸奶菌 菌种配比
下载PDF
生拌蔬菜类食品细菌学变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曹祥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10-213,共4页
对餐饮业常用生拌蔬菜类食品进行细菌学分析,并以提高杀菌率为基础,建立优化的工艺配方,构建系列凉拌食品的新配方。比较同一原料不同味型和不同原料同一味型生食果蔬菜肴在细菌数变化方面的差异,揭示在食品安全性控制技术方面的规律性... 对餐饮业常用生拌蔬菜类食品进行细菌学分析,并以提高杀菌率为基础,建立优化的工艺配方,构建系列凉拌食品的新配方。比较同一原料不同味型和不同原料同一味型生食果蔬菜肴在细菌数变化方面的差异,揭示在食品安全性控制技术方面的规律性,以保证消费者安全地享用生食类美食产品,降低食源性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拌萝卜 拌黄瓜 细菌数
下载PDF
混合益生菌粉检验方法探讨
10
作者 吴家碧 蔡晓霞 +1 位作者 陈叶兰 李露 《农产品加工》 2022年第14期63-66,76,共5页
研究对比混合益生菌类产品中乳酸菌总数、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的检测方法,提出了一种检出率和准确度更高的检测方法。传统国标检测方法,称取益生菌粉在均质袋中,通过拍打使益生菌产品在生理盐水中混匀,然后通过梯度稀释,在可计数梯度上... 研究对比混合益生菌类产品中乳酸菌总数、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的检测方法,提出了一种检出率和准确度更高的检测方法。传统国标检测方法,称取益生菌粉在均质袋中,通过拍打使益生菌产品在生理盐水中混匀,然后通过梯度稀释,在可计数梯度上,选用合适培养基,培养计数,计算益生菌活菌数。由于益生菌菌含量太高,均质袋拍打已无法使产品充分混匀,现通过研究在均质器选择、供试液制备时间控制、称样量的改变和提高稀释试管水体积准确度方面,来提高益生菌检测准确率。通过研究优化检测方法后,益生菌检验的原料及成品检出率提高100%;检验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优化试管水后,改善前后对数值差值dlog≤0.25。该方法准确、稳定,适合测定混合益生菌粉中乳酸菌总数、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益生菌粉 乳酸菌总数 双歧杆菌 嗜热链球菌
下载PDF
热区高效石油降解菌降解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凯 靳冰冰 +3 位作者 姚明庆 王运林 周海龙 刁晓平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3-66,35,共5页
通过降解成分的差异性筛选混合菌,并分析混合菌对石油的降解效率及性能。以原油、正十六烷和多环芳烃(萘、菲、蒽、芘按10∶1∶1∶1混合)为碳源,从海口近海岸表层(10~20 cm)沉积物中分离纯化出4株降解效率较高的菌种,经染色镜检和分子... 通过降解成分的差异性筛选混合菌,并分析混合菌对石油的降解效率及性能。以原油、正十六烷和多环芳烃(萘、菲、蒽、芘按10∶1∶1∶1混合)为碳源,从海口近海岸表层(10~20 cm)沉积物中分离纯化出4株降解效率较高的菌种,经染色镜检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是曲霉属(Aspergillus)、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毕赤酵母属(Pichia)。结果表明:4种菌等比例混合构建的混合菌在第9天的原油最大降解效率(89.80%)高于单菌株曲霉属(48.24%)。分离得到的菌株具有降解多种石油成分的能力,混合菌中真菌与细菌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石油降解菌 丝状真菌 混合菌构建 协同作用
原文传递
广西凭祥红锥-马尾松混交林菌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倩 李振双 +3 位作者 杨富成 陈彬 梁俊峰 陆俊锟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43-1356,共14页
以广西凭祥红锥-马尾松混交林中红锥和马尾松为研究对象,采集林下外生菌根和根际土壤,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该混交林下的菌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红锥、马尾松菌根际优势真菌为红菇属Russula、被孢霉属Mortierella、乳菇属Lactar... 以广西凭祥红锥-马尾松混交林中红锥和马尾松为研究对象,采集林下外生菌根和根际土壤,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该混交林下的菌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红锥、马尾松菌根际优势真菌为红菇属Russula、被孢霉属Mortierella、乳菇属Lactarius、鹅膏属Amanita、拟锁瑚菌属Clavulinopsis、丝盖伞属Inocybe、锁瑚菌属Clavulina和木霉属Trichoderma,其中,Russula为绝对优势类群,菌根和根际中共生真菌均以外生菌根真菌为主。而优势细菌主要为常见菌根辅助细菌,如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假单细胞菌属Pseudomonas、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根瘤菌属Rhizobium和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除芽孢杆菌属Bacillus外,菌根内菌根辅助细菌均高于根际。PICRUST功能分析表明红锥和马尾松菌根中部分膜运输通路(ABC transporters、transporters和secretion system ABC)和信号转导通路(two-component system)的丰度高于根际。α多样性分析表明,菌根和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马尾松菌根、根际真菌群落多样性显著高于红锥;β多样性分析表明两树种菌根和根际分别具有相似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优势菌群和土壤环境因子的RDA分析表明,土壤pH、全磷和全钾是影响菌根际菌群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锥-马尾松混交林 外生菌根真菌 菌根辅助细菌 优势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