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初年前清遗老圈生存心态探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王雷 陈恩虎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7-60,共4页
民国初年的前清遗老圈,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散居各地又相对集中于天津、青岛、上海等地。他们保持着前朝遗民特色的生活方式,避免于世俗接触、交往,同时,还想得到世俗的认同。作为落后保守的象征,他们与整个社会潮流格格不入。
关键词 民国初年 前清遗老 生存方式 生存心态
下载PDF
民初前清遗老圈政治心态浅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雷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4年第12期105-108,共4页
民初前清遗老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具体生存状态,很少受到世人关注,而其政治心态更加隐晦。对其政治心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新旧嬗递之际所谓旧派人物心事之纷纭。
关键词 遗老 政治心态 民初前清
下载PDF
清遗民翁斌孙行迹考论
3
作者 宋永林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5-21,共7页
翁斌孙是常熟翁氏家族在晚清的最后一位大吏,在辛亥后避居天津,以遗老自命。在翁斌孙的遗老生活中,他一方面守旧,秉持着传统士人的操守和价值理念,眷恋旧朝,不仕民国;另一方面又能适时趋新,顺应新兴的时代潮流,融入近代社会。这种亦旧... 翁斌孙是常熟翁氏家族在晚清的最后一位大吏,在辛亥后避居天津,以遗老自命。在翁斌孙的遗老生活中,他一方面守旧,秉持着传统士人的操守和价值理念,眷恋旧朝,不仕民国;另一方面又能适时趋新,顺应新兴的时代潮流,融入近代社会。这种亦旧亦新的特征在众多的清遗民中算是"另类"。从更深层次分析,入民国后翁斌孙亦旧亦新的遗老生活,恰恰映射了当时中国新旧杂陈的社会现实,值得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遗民 翁斌孙 新旧之间 民国社会
下载PDF
清初遗民诗歌意象与“故国”
4
作者 李彩霞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1-3,共3页
清诗遗民诗人经常需要在诗歌中提及明朝故国,以抒发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但在当时民族高压政策下,诗人并不能在诗歌中直接表达,于是产生了一些特定的诗歌意象,比如朱、落花、南京、日、月、汉、宋以及繁华的歌舞等,以巧妙委婉地表达家... 清诗遗民诗人经常需要在诗歌中提及明朝故国,以抒发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但在当时民族高压政策下,诗人并不能在诗歌中直接表达,于是产生了一些特定的诗歌意象,比如朱、落花、南京、日、月、汉、宋以及繁华的歌舞等,以巧妙委婉地表达家国兴亡之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遗民 诗歌意象 故国
下载PDF
论末代直隶总督陈夔龙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凯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79-82,102,共5页
目前对于晚清遗老的研究还不为学界所关注,特别是对于晚清遗老陈夔龙的研究更是稀少。利用现有的史料,对于晚清著名遗老陈夔龙,从其生平、得意的宦海生涯以及其思想作一分析,力求还原一个真实的陈夔龙。
关键词 晚清 遗老 直隶总督 陈夔龙
下载PDF
悲剧性性格与生命历程的艺术体现——“前清遗老”陈宝琛诗文略论
6
作者 刘永翔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23,147-148,共7页
在所谓"前清遗老"中,有相当一批文学才能卓著者,长期以来,由于意识形态及"一代有一代文学"观念的束缚,白话文运动中"桐城谬种"、"选学妖孽"的贬斥,他们被视作"殷顽",斥为反动,除了... 在所谓"前清遗老"中,有相当一批文学才能卓著者,长期以来,由于意识形态及"一代有一代文学"观念的束缚,白话文运动中"桐城谬种"、"选学妖孽"的贬斥,他们被视作"殷顽",斥为反动,除了在晚清史研究中提及其所作为,加以评判以外,文学创作均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以致其著束阁,其名日湮,造成在文学史上不提一字的现象。陈宝琛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作为清末民初的遗民诗人,陈宝琛之诗是其悲剧性性格及生命历程的艺术体现。其诗风格和平中正,不用僻典,不避熟语,善于以俗为雅,且长于驱遣词语,工于营造氛围,兴寄之遥,托之比兴,能感动不同类型的读者。风格属诗人中之近于才人者。诗以七言近体,尤以其中之律诗为最。其律赋创作则笔墨澜翻,奇思迭出,而格律则精严之至。古文创作不甚经意,信笔写来,不加修饰,晚年思绪略显跳跃,叙述稍形枝蔓,而语气平和,其言蔼然。文之最佳者当推早年所上的奏议,具见其英发之风、廉悍之气,忧国之心溢于言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民 风格 诗人 才人 奏议
下载PDF
晚清词人况周颐诗词简析
7
作者 朱承安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67-68,共2页
况周颐,清末民初的大词人、中国传统词论的集大成终结者。其读书游历期的词,宁静恬和、玲珑易感、心旌难撩淡淡春愁;其困守期的词,梅花之缠绵悱侧独钟、悼失子亡妻之痛、感国耻之伤;其逐臣期的词,晚秋蝉鸣、西风唱晚、浸透血泪;其遗老... 况周颐,清末民初的大词人、中国传统词论的集大成终结者。其读书游历期的词,宁静恬和、玲珑易感、心旌难撩淡淡春愁;其困守期的词,梅花之缠绵悱侧独钟、悼失子亡妻之痛、感国耻之伤;其逐臣期的词,晚秋蝉鸣、西风唱晚、浸透血泪;其遗老期的词,遗老郁结、赤子之心、梦想幻灭;其《蕙风词话》的核心美学思想:穆、静、厚、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况周颐 读书游历期 困守期 逐臣期 遗老期 词论
下载PDF
战乱中的身份重构——林纾译著之外的诗文创作与解读
8
作者 张书宁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3期108-115,共8页
易代之际的诗文书写是林纾复杂心态的现实流露。一方面,诗文的大量出现代表了林纾由文学翻译到文学创作的实践转向,这一转向也间接地表明林纾对于文学意图的改变和重塑;另一方面,林纾的诗文多以战乱之惨烈、个人之悲怆为旋律,在文学书... 易代之际的诗文书写是林纾复杂心态的现实流露。一方面,诗文的大量出现代表了林纾由文学翻译到文学创作的实践转向,这一转向也间接地表明林纾对于文学意图的改变和重塑;另一方面,林纾的诗文多以战乱之惨烈、个人之悲怆为旋律,在文学书写中凸显作者在易代时期的价值定位,进而展现战乱因素对于林纾“共和老民”与“大清遗老”的身份影响。在这双重身份的摇摆之间,林纾内心深处的酸楚、惊恐与无奈跃然纸上,令人动容。因此,解读易代时期的林纾诗文是研究晚清遗民之身份形成及选择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诗文创作 共和老民 大清遗老 战乱书写 身份重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