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rustal Velocity Structure of Western Inner Mongolia
1
作者 Zhao Yanhong Jia Xiye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8年第1期89-99,共11页
The terrain of Inner Mongolia is long and narrow, and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is complicated. The South China crustal velocity model and Inner Mongolias optimal crustal velocity model 2015 cannot fully meet the ear... The terrain of Inner Mongolia is long and narrow, and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is complicated. The South China crustal velocity model and Inner Mongolias optimal crustal velocity model 2015 cannot fully meet the earthquake location requirements of Inner Mongolia. Based on the seismological observations produced by Inner Mongolia Seismic Digital Network from 2009 to 2016,the initial model was obtained by using the linear fit of the seismic phases and the converted travel time curve. The Hyposat results of 225 earthquakes that occurred in western Inner Mongolia were scanned using this model,and the velocity model for western Inner Mongolia was determined as follows: V1= 6. 06 km/s;VPb= 6. 61 km/s; Vn= 8. 12 km/s; H1= 30 m; and the Moho depth H = 44 km. Comparison of the test results of the new model and the reference model shows that the residual error of the new model and the mean deviation of the epicenter location have obviously de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ner mongolia Region South China CRUSTAL VELOCITY model optimal CRUSTAL VELOCITY model of 2015 WESTERN inner mongolia CRUSTAL VELOCITY model
下载PDF
氮氧化物税率优化及其经济影响——基于大气自净能力视角
2
作者 杨新吉勒图 屈子杰 +1 位作者 韩炜宏 杨艳丽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73-179,共7页
氮氧化物税率高低对相关产业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态环境保护成果具有重要影响,大气具备的自我修复和净化能力可以减轻企业的减排压力和税负,为量化大气自净能力并构建一个相关动态税率优化的CGE模型,以模拟和优化不同大气自净能力情境下的... 氮氧化物税率高低对相关产业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态环境保护成果具有重要影响,大气具备的自我修复和净化能力可以减轻企业的减排压力和税负,为量化大气自净能力并构建一个相关动态税率优化的CGE模型,以模拟和优化不同大气自净能力情境下的氮氧化物税率设定。经研究表明,在充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的前提下,内蒙古地区的氮氧化物税率优化结果如下:2021年为8.36元/污染当量,2022-2025年为7.6912元/污染当量,2026-2030年为7.3836元/污染当量。此外,税率优化对出口产生较大影响,但同时能提升投资,对GDP的综合影响不大。因此,应适当提高内蒙古地区的氮氧化物税率,并构建动态的税率调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税率优化 大气自净能力 内蒙古 CGE模型
下载PDF
扎鲁特地区无烟煤分子结构特征和模型构建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帅 马汝嘉 +2 位作者 刘路 张浩 刘钦甫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2-69,共8页
为了构建内蒙古扎鲁特地区无烟煤的分子结构模型,采用工业分析、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碳谱、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测试方法对该地区无烟煤的分子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烟煤分子结构中以芳香碳为主,脂肪碳以短烷基侧链... 为了构建内蒙古扎鲁特地区无烟煤的分子结构模型,采用工业分析、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碳谱、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测试方法对该地区无烟煤的分子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烟煤分子结构中以芳香碳为主,脂肪碳以短烷基侧链和环烷烃为主。煤分子结构中氧原子主要以酚羟基和醚氧基的形式存在,氮原子主要以吡咯型氮和吡啶型氮的形式存在,硫原子主要的赋存形态是硫醇硫酚。结合由核磁共振碳谱测得的煤结构参数和由高分辨率透射电镜测得的芳香环尺寸和含量,构建了无烟煤大分子平均结构模型。对构建的模型进行了结构优化与能量分析,发现煤分子结构的芳香片层趋于平行排列,非键结势能中的范德华力是保持煤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为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从分子尺度研究扎鲁特地区无烟煤在石墨化过程中,其芳香碳层的拼叠过程及其反应路径提供了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扎鲁特 无烟煤 分子结构 分子模型 结构优化 范德华力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地壳速度模型在地震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刘芳 宋秀青 +5 位作者 张帆 李彬 赵星 刘永梅 王勇 朱元清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6年第4期27-32,共6页
随机抽取2009—2014年内蒙古地震台网记录的320次地震,应用相同的编目地震震相数据和定位软件(Hyposat定位程序),使用内蒙古地区2015地壳速度模型和华南地壳速度模型,重新进行地震测定,与地震编目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指出:1采用内蒙古地区... 随机抽取2009—2014年内蒙古地震台网记录的320次地震,应用相同的编目地震震相数据和定位软件(Hyposat定位程序),使用内蒙古地区2015地壳速度模型和华南地壳速度模型,重新进行地震测定,与地震编目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指出:1采用内蒙古地区2015地壳速度模型定位残差均值比华南模型降低0.19 s,震中差均值降低1.19 km;2采用2015模型得到的震源深度主要分布于5—25 km,原编目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5—10 km;3与内蒙古地震台网目前使用的华南地壳速度模型相比,2015地壳速度模型更符合内蒙古地区地质构造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地区 2015 地壳速度模型 地震定位 定位残差 震中差
下载PDF
内蒙古分区地壳一维速度模型的检验 被引量:3
5
作者 贾昕晔 王鑫 +8 位作者 王树波 翟浩 杨智升 刘永梅 王旭东 张小艳 徐岩 苏相达 刘芳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38-752,共15页
基于“2015模型”和分区模型对比的方法,开展折合走时、典型地震、爆破和塌陷以及PTD震源深度测定4个方面的模型适用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采用分区模型时,随机抽取事件均位于折合走时理论线中间;典型事件、爆破和塌陷使用分区模型得到... 基于“2015模型”和分区模型对比的方法,开展折合走时、典型地震、爆破和塌陷以及PTD震源深度测定4个方面的模型适用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采用分区模型时,随机抽取事件均位于折合走时理论线中间;典型事件、爆破和塌陷使用分区模型得到的定位残差较“2015模型”明显减小,且使用“3个区域与编目”获得的震中差较“2015—编目”有明显降低。使用分区模型进行PTD震源深度测定,更符合内蒙古分区地壳厚度分布特征。分区模型与全球地壳模型crust 1.0、crust 2.0和使用接收函数得到的Moho面厚度分布结果基本一致。综合认为,内蒙古西部、中部、东部一维地壳速度模型更符合内蒙古地区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分区速度模型 2015模型”
下载PDF
内蒙古分区地壳速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赵艳红 舒雷 +2 位作者 刘永梅 张珂 尹占军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1-744,共14页
内蒙古测震台网自"十五"数字化网络建成以来,一直使用华南速度模型。多年的大震速报和地震编目结果显示,华南速度模型不符合内蒙古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 2016年开始使用的内蒙古2015速度模型也不能完全满足内蒙古各区域地震定... 内蒙古测震台网自"十五"数字化网络建成以来,一直使用华南速度模型。多年的大震速报和地震编目结果显示,华南速度模型不符合内蒙古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 2016年开始使用的内蒙古2015速度模型也不能完全满足内蒙古各区域地震定位的需求。本文对内蒙古地区2009~2016年记录的所有M_L≥3.0地震震相数据利用速度拟合和折合走时方法,反演适合内蒙古西部、东部、中部各区域的分区地壳速度结构模型,并对西部速度模型、东部速度模型、中部速度模型进行应用对比分析。各分区的地壳速度模型定位误差较小,可靠性和稳定性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模型 内蒙古2015速度模型 西部模型 东部模型 中部模型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地区一维地壳速度结构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赵艳红 张帆 娜热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年第1期41-48,共8页
采用内蒙古测震台网2009—2016年记录的内蒙古东部地区131个地震资料,使用速度拟合、分区扫面、折合走时方法,反演得到该区域速度模型:v_1=6.10 km/s、v_(Pb)=6.72 km/s、v_n=8.05 km/s、H_1=23 km和H_2=16 km。东部模型检验结果显示,... 采用内蒙古测震台网2009—2016年记录的内蒙古东部地区131个地震资料,使用速度拟合、分区扫面、折合走时方法,反演得到该区域速度模型:v_1=6.10 km/s、v_(Pb)=6.72 km/s、v_n=8.05 km/s、H_1=23 km和H_2=16 km。东部模型检验结果显示,定位残差均值较华南模型和2015内蒙最优模型有明显的降低,且更加均匀稳定;东部模型与编目定位震中差较华南与编目、2015内蒙最优模型与编目和华南与编目震中差均值降低1 km左右。可见,东部模型更适合内蒙古东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东部地区 华南模型 2015内蒙最优模型 东部模型
下载PDF
基于多模型测度的内蒙古中部地区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包塔娜 布仁 +2 位作者 齐晓明 杨霞 贾恪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0-117,共8页
文中选取内蒙古中部地区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和乌兰察布市作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数据、多种地理基础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结合ArcGIS空间分析和最小阻力模型对扩展源最小阻力面进行模拟分析,划分出阻力区,提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与优化面... 文中选取内蒙古中部地区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和乌兰察布市作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数据、多种地理基础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结合ArcGIS空间分析和最小阻力模型对扩展源最小阻力面进行模拟分析,划分出阻力区,提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与优化面积,从而协调土地"生态-经济-社会"之间的矛盾。综合等级分区结果及空间布局均与实际情况吻合较高,以期为今后科学合理制定研究区土地利用政策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空间布局优化 最小积累阻力模型 内蒙古
原文传递
基于三生功能及其协调性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 被引量:5
9
作者 邹亚锋 饶钰飞 +3 位作者 罗艺婷 谷香香 李夏茹 吕昌河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260-2275,共16页
揭示农村居民点三生功能水平及其协调性可有效指导乡村分类发展。本文以内蒙古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可镇)为例,基于三生功能理论,从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3个维度综合评价农村居民点三生总体功能值并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三生功能协调性;... 揭示农村居民点三生功能水平及其协调性可有效指导乡村分类发展。本文以内蒙古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可镇)为例,基于三生功能理论,从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3个维度综合评价农村居民点三生总体功能值并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三生功能协调性;运用通用矩阵模型并依据相关研究识别农村居民点优化类型,结合三角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提出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可镇三生总体功能值高、中、低的农村居民点分别占31.94%、42.38%、25.68%,在空间分布上呈现由南到北递减趋势;(2)可镇农村居民点三生功能协调性较好,以基本协调为主,占60.12%,空间分布上呈现以建制镇为中心向四周环状递减特征;(3)可镇农村居民点划分为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集聚提升类、一般存续类和搬迁撤并类,集聚提升类数量最多,共65个,主要分布在建制镇周边及交通干线附近。本文可为实现乡村地区三生功能协调发展及分类推进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功能 农村居民点 布局优化 通用矩阵模型 三角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内蒙古武川县
原文传递
内蒙古自治区人居环境综合适宜性评价及空间优化 被引量:13
10
作者 冯琰玮 甄江红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04-1217,共14页
科学评价区域人居环境适宜性,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前提,对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案例,基于栅格尺度从自然与人文2个方面对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评价;将适宜性因子作为... 科学评价区域人居环境适宜性,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前提,对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案例,基于栅格尺度从自然与人文2个方面对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评价;将适宜性因子作为城乡建设用地扩展的限制条件,采用MCR模型对城乡建设用地进行模拟,提出区域人居环境空间优化方案,主要结论有:水文与气候条件对内蒙古自治区人居环境的整体限制作用较强;内蒙古自治区人居环境临界适宜与不适宜区占比最高,达到52.8%;高度适宜区占比最低为9%,主要分布在前套平原及西辽河平原,全区人居环境适宜性水平整体偏低。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建设用地人居环境比较适宜与高度适宜区占绝对优势,适宜比例超过73%,从适宜性空间分布来看,南部整体优于北部,东部整体优于西部,地带性特征明显。内蒙古自治区城乡人居环境不适宜与临界适宜主要表现为自然条件不适宜及对自然保护区的不合理占用。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建设用地模拟结果显示远期呼包地区一体化连片趋势明显,内蒙古自治区可逐步形成以呼包鄂都市区、赤通都市区为主体,以文化特色鲜明、公共设施完善的中心城镇及中心乡村为依托,以人居环境不适宜区为间隔,城乡融合的人居环境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国土空间 综合适宜性 MCR模型 建设用地模拟 空间优化 城乡融合 内蒙古自治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