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边疆自觉、少数民族文学与当代中国观
1
作者 刘大先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64,共11页
近现代中国由王朝帝国向民族国家转型过程中,边疆的自觉,边民的发现、想象和书写,构成了统一的多民族中国的观念基础。国际地理和国内空间的再认识与复杂化,意味着中国对于外部与内部、世界与自我的认知变化。在国内外多重因素所导致的... 近现代中国由王朝帝国向民族国家转型过程中,边疆的自觉,边民的发现、想象和书写,构成了统一的多民族中国的观念基础。国际地理和国内空间的再认识与复杂化,意味着中国对于外部与内部、世界与自我的认知变化。在国内外多重因素所导致的主动与被动的迁徙与流动中,地理、政治、社会与价值观念得以重构,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权国家。包容不同类型的文化于国家一体的内部,兼顾共同性与特殊性,促成了新中国多民族共同主体的再造。这个主体再造的过程,决定了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中国特色国家意志体现与文化表达的当代属性。少数民族文学从属于社会主义文化新体系与格局的建构,成为总体性中华民族审美共同体的组成部分,进而形成了集体主义的美学风格。在经由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后学”思潮的洗礼之后,如今需要重申社会主义早期文化实践的遗产,重塑中华民族共同体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 民族国家 少数民族文学 主体 共同体
下载PDF
生态文学视域中西方作家对我国少数民族自然写作的影响——以海明威和索南才让为例
2
作者 周晓艳 张玉茹 《高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27-133,共7页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冲击的加剧,生态问题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广泛关注的一大问题,生态文化也成为当代中国文学写作尤其是边地少数民族写作的关注焦点。我国少数民族的自然生态写作在纵向继承发展本民族传统文学优势...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冲击的加剧,生态问题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广泛关注的一大问题,生态文化也成为当代中国文学写作尤其是边地少数民族写作的关注焦点。我国少数民族的自然生态写作在纵向继承发展本民族传统文学优势的同时,也受到了欧美现代文学及其他民族文学的影响。不同于传统小说对生态破坏现状的直白揭露,蒙古族作家索南才让在海明威等作家的影响下以温和且真实的视角,从人和自然的生命联系等角度进行对生态自然的书写,从批判视角走向深层次的领悟和思考,原生态地呈现藏区游牧民族生活场景,在时代巨变的宏观主题下生动展现了具有复合性身份立场的游牧作家的独特生态书写。索南才让在作品中呈现了与海明威笔下相一致的自然生命意义,并着力书写人与自然生命的关系,力图给读者塑造出一个真实的边地环境,展现游牧民族心中的荒原实景。从索南才让生活的边缘游牧环境、创作初期所受到的西方作家影响,以及其作品中人物塑造、色彩运用、民族信仰、象征意义等,可以探寻到索南才让的生态文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学 海明威 索南才让 少数民族 生态写作
下载PDF
延安解放区西南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3
作者 申朝晖 易辰希 李俭普 《榆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4-51,共8页
延安解放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团结与解放的重要基石,它从政治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民族政策等方面构筑起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家园。在团结御辱、共克时艰的民族解放激流中,少数民族作家纷纷投奔革命圣地延安,究其原因,既... 延安解放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团结与解放的重要基石,它从政治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民族政策等方面构筑起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家园。在团结御辱、共克时艰的民族解放激流中,少数民族作家纷纷投奔革命圣地延安,究其原因,既有民族解放的诉求,又有个人理想的探寻,也有成长环境的熏陶,他们的文学叙事丰富了延安解放区文学的同一性与多元化。延安解放区西南少数民族文学将时代共振与边地异动的主题相结合,呈现出了延安文艺与西南边陲艺术风格的交融,在语言形式上体现了集体诗学与个体审美的相互关联。通过探究延安解放区西南少数民族作家的文学创作,有利于加深西南边地与中原内陆地区的联结,彰显各民族在共同奋斗中铸就的深厚情感与文化记忆,为当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添丰厚的精神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解放区 西南少数民族文学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非遗视角下武陵民族地区传统技艺口述史料保护与利用研究
4
作者 彭燕 扈新舒 赵伟伟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4年第4期64-70,共7页
传统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广泛存在世界各地的很多民族中。武陵民族地区传统技艺口述史料作为记录、保护和传承该地区传统技艺的重要资源,很多散佚民间正在快速消亡,急需抢救性保护与利用。文章从非遗视角切入,对武陵民族... 传统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广泛存在世界各地的很多民族中。武陵民族地区传统技艺口述史料作为记录、保护和传承该地区传统技艺的重要资源,很多散佚民间正在快速消亡,急需抢救性保护与利用。文章从非遗视角切入,对武陵民族地区传统技艺口述史料概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武陵民族地区传统技艺口述史料的特点、价值和保护利用面临的问题,提出非遗视角下武陵民族地区传统技艺口述史料保护与利用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民族地区 传统技艺口述史料 少数民族传统技艺 非遗
下载PDF
桂西少数民族文献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基于河池、百色、崇左三市公共图书馆的调查
5
作者 余丽花 何欢 +2 位作者 黄昌映 韦洁 冉惠绮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9期105-109,共5页
文章在借鉴国内成功经验及学界最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梳理、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等方式,系统地研究桂西河池、百色、崇左三市少数民族文献及当地31家公共图书馆对此展开的一系列阅读推广工作,分析总结阅读推广实践工作现状及困难... 文章在借鉴国内成功经验及学界最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梳理、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等方式,系统地研究桂西河池、百色、崇左三市少数民族文献及当地31家公共图书馆对此展开的一系列阅读推广工作,分析总结阅读推广实践工作现状及困难,提出桂西公共图书馆应从制定规范统一的划分标准、加强多方面合作、大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加大宣传力度、创新推广形式等方面努力开展好民族文献阅读推广工作。该项研究在理论方面有助于进一步充实和丰富民族文献阅读推广、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等知识内容,也为促进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西 公共图书馆 少数民族文献 阅读推广 困境 策略
下载PDF
Health Emergency and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Health-EDRM) in Remote Ethnic Minority Areas of Rural China:The Case of a Flood-Prone Village in Sichuan 被引量:1
6
作者 Emily Ying Yang Chan Chunlan Guo +2 位作者 Poyi Lee Sida Liu Carman Ka Man Ma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2期156-163,共8页
Remote,rural ethnic-minority communities face greater disaster-related public health risks due to their lack of resources and limited access to health care.The Ethnic Minority Health Project(EMHP) was initiated in 200... Remote,rural ethnic-minority communities face greater disaster-related public health risks due to their lack of resources and limited access to health care.The Ethnic Minority Health Project(EMHP) was initiated in 2009 to work with remote,disaster-prone ethnic-minority villages that live in extreme poverty.One of the project's aims is to develop and evaluate bottom-up health risk reduction efforts in emergency and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HealthEDRM).This article shares project updates and describes field intervention results from the Yi ethnic community of Hongyan village in China's Sichuan Province,an area that experiences recurrent floods.It was found that 64% of the village respondents had never considered any form of disaster preparation,even with the recurrent flood risks.Health intervention participants showed sustained knowledge retention and were nine times more likely to know the correct composition of oral rehydration solution(ORS) after the intervention.Participants also retained the improved knowledge on ORS and disaster preparedness kit ownership12 month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aster preparedness kit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ethnic minority Health emergency and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Health-EDRM) oral rehydration solution Recurrent floods Rural China
原文传递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台湾少数民族作家的自然写作
7
作者 王志彬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1-22,123,共13页
中国台湾少数民族作家在自然写作中,以“返魅”书写技法、“主体间性”立场和动物视角等叙事策略,通过对民族自然风景的诗意讴歌赞美,对生态危机的批判担忧,对民族传统狩猎渔捕文化的诠释,展示了山海民族特有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命运... 中国台湾少数民族作家在自然写作中,以“返魅”书写技法、“主体间性”立场和动物视角等叙事策略,通过对民族自然风景的诗意讴歌赞美,对生态危机的批判担忧,对民族传统狩猎渔捕文化的诠释,展示了山海民族特有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命运与共的自然观念。中国台湾少数民族作家推动了当代中国台湾自然书写,为人类应对全球生态危机问题提供民族经验和地方智慧,以艺术审美的方式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可能的方法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台湾少数民族文学 自然写作 人与自然关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山林之歌: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文学”的生态书写和环境伦理
8
作者 赖清波 《华文文学》 2024年第6期105-113,共9页
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文学”提供了应对自然的生态智慧,即通过传统的自然生态理念和生活方式,保持人类以及所有物种生存的希望。少数民族将人类与自然万物视为互为主体的关系,而非主宰与被宰制的关系;秉持与自然万物共生的思维去适应环境... 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文学”提供了应对自然的生态智慧,即通过传统的自然生态理念和生活方式,保持人类以及所有物种生存的希望。少数民族将人类与自然万物视为互为主体的关系,而非主宰与被宰制的关系;秉持与自然万物共生的思维去适应环境,而非借助科学力量去改变环境,呈现出他们与周边万物、自然环境相融的哲学,也建构出独特的族群文化。台湾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态书写,与山海对话,向山海讴歌,是少数民族得以从边缘发声的重要资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文学 生态书写 传统生态智慧 环境伦理
下载PDF
论云南少数民族作家抗战文学“国家共同感”建构的三重路径
9
作者 张泽云 《普洱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90-96,共7页
云南少数民族作家抗战文学的“国家共同感”建构,主要通过以下三重路径实现:一是梳理、剥离出边地与中原地区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信仰,并以此黏合、筑牢边民对“中华一体”的认同意识;二是追踪、记录边民在“滇”内和“滇”外积极... 云南少数民族作家抗战文学的“国家共同感”建构,主要通过以下三重路径实现:一是梳理、剥离出边地与中原地区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信仰,并以此黏合、筑牢边民对“中华一体”的认同意识;二是追踪、记录边民在“滇”内和“滇”外积极的英勇的抗战活动,借此确立边民在抗战中的主体地位,促成边民——国民身份的转型;三是对比土司治理空间内和“少数民族自治”空间内边民两种截然相反的生存体验,指出民国时期不平等、封建、残酷的边疆政策才是导致西南边疆危机的根源,只有允许少数民族以自治的权力,自己管理自己,才能巩固边疆,建立统一的新国家。三重路径立足过去、现在与未来,既纵向独立又横向承接,“三位一体”式地建构了中华民族唇齿相依的文化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与政治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作家 抗战文学 国家共同感 三重路径
下载PDF
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被引量:6
10
作者 柳思维 向佐谊 徐志耀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5-81,共7页
加快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当前研究在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制约因素以及加快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的对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未来... 加快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当前研究在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制约因素以及加快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的对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未来研究有望在采用主流经济学分析框架、把民族地区特色纳入研究范畴以及引进现代经济学定量研究方法与工具等方面取得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流通产业 研究综述
下载PDF
基于数字档案馆建设理念的西藏藏文档案文献遗产数字化资源共建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华林 石敏 李帅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128-133,共6页
国家综合档案馆数字化资源建设可实现散存藏文档案文献遗产集中保护与发展。文章阐释多元属性下西藏民族档案文献遗产资源共建的学理依据,分析现有优势,提出其数字化资源共建的理念与实现策略。认为,针对西藏藏文档案文献分散保存现状,... 国家综合档案馆数字化资源建设可实现散存藏文档案文献遗产集中保护与发展。文章阐释多元属性下西藏民族档案文献遗产资源共建的学理依据,分析现有优势,提出其数字化资源共建的理念与实现策略。认为,针对西藏藏文档案文献分散保存现状,通过数字化资源共建方式,可集中保护藏文档案文献遗产,更好地构建、保护与传承藏族社会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少数民族 档案文献 资源集中建设
下载PDF
少数民族老年患者口腔内科治疗焦虑状况的调查 被引量:5
12
作者 冯锦虹 古丽努尔.阿吾提 +1 位作者 赵今 程春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790-792,共3页
目的探讨少数民族老年患者牙科焦虑症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编问卷与改良Corah’s牙科焦虑量表(Modified dental anxiety scale,MDAS)评估478例年龄≥60岁少数民族老年患者牙科焦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 目的探讨少数民族老年患者牙科焦虑症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编问卷与改良Corah’s牙科焦虑量表(Modified dental anxiety scale,MDAS)评估478例年龄≥60岁少数民族老年患者牙科焦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MDAS最低分为4分,最高分为18分,平均(12.19±3.72)分。少数民族老年患者牙科焦虑症发生率为63.8%。不同性别、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汉语掌握情况、牙科治疗情况、自我口腔状况评价患者牙科焦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患者牙科焦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数民族老年患者牙科焦虑症发生率较高,应引起口腔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牙科焦虑症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汉语掌握情况、牙科治疗情况及自我口腔状况评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焦虑症 少数民族老年患者 口腔内科治疗
下载PDF
从“少数民族文学”到“多民族文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 被引量:6
13
作者 魏清光 李跃平 周绪琳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26,117,共9页
结合经验材料梳理“少数民族文学”概念范畴下对少数民族文学独特性、差异性的强化以及由此形成的隔阂与不调适,分析“多民族文学”实践与理论探索的新拓展。指出“多民族文学”的命名是对“少数民族文学”概念的超越,在思维方式上体现... 结合经验材料梳理“少数民族文学”概念范畴下对少数民族文学独特性、差异性的强化以及由此形成的隔阂与不调适,分析“多民族文学”实践与理论探索的新拓展。指出“多民族文学”的命名是对“少数民族文学”概念的超越,在思维方式上体现了由二元对立向多元一体的转变,在心理认知上体现了由民族视野向国家视野的转变,这一转变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多民族文学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数字人文视域下少数民族口述历史资料抢救性采集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高建辉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5-60,共6页
少数民族口述历史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为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语言和口传文化,急需对濒临消失的少数民族口述历史资料进行抢救性采集。该文对以往的研究和实践情况进行了述评,探讨了在数字人文视域下进行少数民族口述历史资料... 少数民族口述历史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为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语言和口传文化,急需对濒临消失的少数民族口述历史资料进行抢救性采集。该文对以往的研究和实践情况进行了述评,探讨了在数字人文视域下进行少数民族口述历史资料抢救性采集的必要性,分析了采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以建立数据库并提供利用为目的资源采集流程和方法,为少数民族口述历史资料的抢救性采集工作提供了一套可行的实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少数民族 口述历史资料 采集方法
下载PDF
近十年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评析——基于2009—2018年CSSCI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左国华 廖明君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9年第5期130-139,共10页
运用可视化分析方法,借助Citispace4.0工具对近10年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继而绘制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热点共现图谱。研究表明,近10年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献年度分布呈波浪状推进,并有... 运用可视化分析方法,借助Citispace4.0工具对近10年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继而绘制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热点共现图谱。研究表明,近10年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献年度分布呈波浪状推进,并有逐渐下滑趋势,文献作者之间缺乏密切合作未形成稳定的研究队伍;研究视角与内容变化较大,但研究热点之间存在一定的黏性;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期刊聚焦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并逐渐形成学科研究热点“期刊群”;民族类高校、研究所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度较高,引领着学科发展向新的高地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共现图谱 可视化 CSSCI文献
下载PDF
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55
16
作者 王军 《民族教育研究》 2006年第3期9-14,共6页
民族文化传承在人的形成中具有特殊价值。从教育人类学的角度看,民族文化传承对人的影响体现在知识和观念的层面,体现在对人的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形成上。
关键词 民族 文化 传承 教育 口头与非物质文化 少数民族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医药口述文献研究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戴翥 周红黎 岳崇俊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5-18,共4页
云南少数民族医药口述文献广泛存在于我省民族地区民间,是各民族医疗活动宝贵经验的积累和真实写照。口述文献在民间口口相传、代代丰富,是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研究少数民族医药文化的重要依据,对它的保护和传承任务艰巨,迫... 云南少数民族医药口述文献广泛存在于我省民族地区民间,是各民族医疗活动宝贵经验的积累和真实写照。口述文献在民间口口相传、代代丰富,是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研究少数民族医药文化的重要依据,对它的保护和传承任务艰巨,迫在眉睫。论述了云南少数民族医药口述文献的存在形式、内容、特点等,并对研究的相关事项做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少数民族医药 口述文献 研究
下载PDF
翻译与对外文学话语体系之构建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燕 李正栓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8-134,共7页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将目光聚焦在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这一宏大议题上。作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一部分,对外文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对外文学话语体系建设与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研究密不可分,应在文学作品的译介、出版推...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将目光聚焦在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这一宏大议题上。作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一部分,对外文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对外文学话语体系建设与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研究密不可分,应在文学作品的译介、出版推广和对外传播上着力。首先,对外文学话语构建应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文学典籍(含民族典籍)是对外文学话语的重要译介对象。其次,应该在翻译和出版上进行合理规划,特别是政府层面的规划,"大中华文库"的翻译出版就是一个较成功的范例;同时,文学话语构建离不开民间各方面、各界人士的通力合作。我国的对外文学话语在各界同仁的努力和通力合作下,将更为有效地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学的声音,为我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 对外文学话语 文学翻译 民族典籍翻译 图书出版
下载PDF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文学创作的若干关系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厉震林 衣凤翱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125-132,共8页
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文学创作,"文革"前"十七年"以《山间铃响马帮来》《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农奴》等经典影片作为样本,确立了其基本的文化表述格局,即"他述"话语下的"拯救性"与&qu... 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文学创作,"文革"前"十七年"以《山间铃响马帮来》《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农奴》等经典影片作为样本,确立了其基本的文化表述格局,即"他述"话语下的"拯救性"与"奇观化"的题材基因;新时期以来,则以《猎场札撒》《可可西里》《图雅的婚事》《狼图腾》等影片作为美学标本,初涉了"民俗学"和"人类学"的精神内涵。目前,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文学创作需要深化"民俗学"和"人类学"的品质等级,使其真正成为中国少数民族的精神自传、文化自觉与政治自信。它需要处理好以下的四种关系:一是有奇观但不止于奇观,需要进入民族史、社会史、精神史;二是有禁忌但不止于禁忌,可以艺术化地"表现",并揭示出"禁忌"背后的民族情绪和精神;三是有民族但不止于民族,更需要强调中华民族的共性;四是有文化但不止于文化,将少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进行艺术学与人类学的"转译",使少数民族文化成为人类的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电影文学 奇观化 民俗学与人类学内涵 少数民族文化的世界转译
下载PDF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反思 被引量:3
20
作者 曹顺庆 高小珺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5-119,共5页
自20世纪80年代"重写中国文学史"的口号提出后,关于文学史的重写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然而对于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中长期缺席的现状,理应追溯至历史源头重新反思。我们不仅需要明晰从古代民族史观到多元民族史观的转变... 自20世纪80年代"重写中国文学史"的口号提出后,关于文学史的重写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然而对于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中长期缺席的现状,理应追溯至历史源头重新反思。我们不仅需要明晰从古代民族史观到多元民族史观的转变,更需要还原历史风貌、重建多民族文学史观,意识到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华民族文学中的重要构成,将其重新纳入中国文学史的研究视野并发扬光大。只有在新型文学史观的指导下,才有望迎来中国文学史的新生,拓展多元共生的民族格局与广阔的发展前景。这对少数民族群体利益的维护、民族团结乃至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未来的发展都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多民族 文学史观 少数民族文学 中华民族文学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