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9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security and protection of original eco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mountain areas of western Guangxi
1
作者 Wu Lianglin Zhou Yongzhang +2 位作者 Chen Zhishen Ding dian Yan Xiaoping 《Ecological Economy》 2008年第1期41-48,共8页
Original ecotourism resources mainly refer to natural and human original ecotourism resources, and it's of fragility, rarity and irreversibility. As a valuable historic heritage and hnportant tourism resources, it pl... Original ecotourism resources mainly refer to natural and human original ecotourism resources, and it's of fragility, rarity and irreversibility. As a valuable historic heritage and hnportant tourism resources, i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developing tourism and economy in such areas as the underdeveloped areas, the mountain areas and mimority areas. The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western mountain areas of Guangxi owe ,superiori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 their original ecology, Yet, western Guangxi is an ethnic region with fragile karst eco-environment, so it is specialto exploit the tourism resources. The paper defines original eeotourism and analyses the specialties and advantages of the original ecotourism resources as well as thefrailty of the ecotourism resources of the region. The ways of thinking are put forward for safe pre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original ecotourism resources, i.e. carrying out measures for the multi-grade protection of heritage resources, setting up a ethnic eco-museum/ ethnic culture eco-park and a gene pool of ethnic cultures, e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iginal ecotourism resources Multi-grade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Gene pool of ethnic culture Resources security Mountain areas of western Guangxi
下载PDF
About a Method of Recognition of Race and Ethnicity of Individuals Based on Portrait Photographs
2
作者 Tofiq Kazimov Shafagat Mahmudova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2014年第3期120-125,共6页
This article is devoted to developing a recognition method of race and ethnicity of individual based on portrait photographs. The reference image is formed based on selected geometric points of the face and a special ... This article is devoted to developing a recognition method of race and ethnicity of individual based on portrait photographs. The reference image is formed based on selected geometric points of the face and a special algorithm for calculating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the images available in the database. Next, the original image is compared with the reference images of ethnic groups, and thus, the affiliation of the original image to a specific ethnic group is determ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OGNITION RACE ethnicITY ethnic Group RACIAL origin Identification Points
下载PDF
Who Are the Tsanars?
3
作者 GiuliAlasania 《Sociology Study》 2013年第3期225-234,共10页
The present paper is an attempt to identify the terms "Tsanars" and "Sanars". The issue remains one of the controversial issues in the scholarly literature. Due to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of the same sources, sc... The present paper is an attempt to identify the terms "Tsanars" and "Sanars". The issue remains one of the controversial issues in the scholarly literature. Due to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of the same sources, scholars come to different conclusions concerning the proper derivation of the terms, the ethnic affinity of Tsanars, their location or migration, and the priority of the evidence in the sources. Since the divergence in conclusions is caused by differing interpretations of the information preserved in Greek, Georgian, Armenian, and Arabic sources, the author of the present paper traces all the relative evidence of existing sources as well as the comments made by their publishers and researchers. The supposition about the Chechen origin of Tsanars, as well as their migration from western or southern Georgia eastward, is critically examined. The author comes to a conclusion concerning the derivation of the terms from the Greek language and submits arguments for priority of the Georgian sources. Proceeding from the sources,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term Tsanars designated a conterminous population, settled along the northern border of Georgia named by the Greeks in the early centu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ENTIFICATION ethnic origin DERIVATION SOURCES
下载PDF
My Fond Memories of Ethnic Jino People
4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2000年第4期31-33,共3页
关键词 My Fond Memories of ethnic Jino People
下载PDF
THE DREAM OF CHINESE PEOPLE Foreword by the Chairman of the Organizing Committee of Beijing Ethnic Film Festival
5
作者 NIU Song 《China's Ethnic Groups》 2013年第S1期4-5,共2页
The greatest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film is diversity.It is not only created by China’s long history,rich culture and era of transformation,but due to the vast and complex geographic landscape,as well as the diver... The greatest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film is diversity.It is not only created by China’s long history,rich culture and era of transformation,but due to the vast and complex geographic landscape,as well as the diverse cultures nurtured by many ethnic groups on this land.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has been uninterrupted from its beginning until today,a unique feat among civilizations.Increasing archaeological evidences indicate that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originated not only in the several great river basins,but also in numerous places across the entire Chinese territory like stars on the sky.Over the thousands of years of development,the numerous civilizations did not destro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电影 ethnic NUMEROUS today landscape geographic diverse created originated CIVILIZATION
原文传递
历史记忆、仪式实践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滇西地区邓子龙信仰研究
6
作者 黄彩文 李爽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8,共10页
历史记忆与仪式实践是联结区域社会共同体的重要载体。明朝中后期,中缅边境地区的各民族共同参与了抵抗缅甸入侵的战争,而奉命出征的邓子龙及其“平定边乱,保卫边民”的靖边史也成为滇西各民族代代相传的历史记忆。当地傣族、布朗族和... 历史记忆与仪式实践是联结区域社会共同体的重要载体。明朝中后期,中缅边境地区的各民族共同参与了抵抗缅甸入侵的战争,而奉命出征的邓子龙及其“平定边乱,保卫边民”的靖边史也成为滇西各民族代代相传的历史记忆。当地傣族、布朗族和汉族分别将邓子龙传说嫁接到各自的文化图式中,集体围绕邓子龙信仰举行“拜大关”“祭神刀”等仪式活动。从历时性的视角看,明代以来形成的邓子龙信仰为滇西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精神纽带;从共时性的视角看,滇西地区各族人民通过邓子龙信仰以及共建文化景观、共祀靖边英雄、共享庙会节庆,促进了边疆地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了边疆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子龙信仰 历史记忆 仪式实践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故事讲述与历史建构:洪门传奇背后的政治与生存艺术
7
作者 王笛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6,52,共13页
《洪门小引》手抄本于1932年在伦敦不列颠博物院被发现,提供了早期洪门历史的重要文献。它概述了洪门起源,包括少林寺被烧、反清复明等等活动,并规定了识别用的旗子颜色,订立了36条章程。早期洪门的传奇故事详见施列格著《天地会研究》... 《洪门小引》手抄本于1932年在伦敦不列颠博物院被发现,提供了早期洪门历史的重要文献。它概述了洪门起源,包括少林寺被烧、反清复明等等活动,并规定了识别用的旗子颜色,订立了36条章程。早期洪门的传奇故事详见施列格著《天地会研究》、萧一山辑《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广西贵县修志局发现的《反清复明根苗第一》、日本人平山周1912年出版的《中国秘密社会史》和刘联珂1941年出版的《中国帮会三百年革命史》等,记录了大量口头故事。洪门利用历史与神话结合构建英雄传说,通过讲故事累积的集体记忆,为洪门塑造奋斗精神和信念,并加强组织凝聚力和合法性。虽然其故事夹杂许多虚构成分,但对洪门组织的壮大和发展贡献卓著,展示了故事叙述在群体团结和文化积累中的长期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门 起源传说 反清复明 历史记忆
下载PDF
民族特色村镇建设的文化资源整合——以天津市孙各庄满族乡隆福寺村为例
8
作者 马伟华 顾旭琛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2,135,共9页
文化整合是实现不同民族文化有机融合的必然路径,能够强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是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之举。天津市蓟州区隆福寺村通过文化空间、文化资本、文化记忆三个维度,为民族特色村镇建设架设了文化资源的整... 文化整合是实现不同民族文化有机融合的必然路径,能够强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是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之举。天津市蓟州区隆福寺村通过文化空间、文化资本、文化记忆三个维度,为民族特色村镇建设架设了文化资源的整合框架。在文化空间的整合中以满汉共融的空间设计智慧,为满汉族际的接触、互动与交融建设,提供了交往场所。以文化资本的生产、传承、积累、转换,在实现人与环境和谐互惠、各类资本畅通循环之中达致中华民族文化资本的持续生产。以满汉各族迁居共生、保家卫国的文化记忆整合认同感的微观边界,增强满汉各族在历史发展中的关联。隆福寺村民族文化资源整合的实践探索,为当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的民族特色村镇建设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特色村镇 文化空间 文化资本 文化记忆
下载PDF
基于新农慕课在线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风格差异研究
9
作者 朱静 阿尔达克 +1 位作者 杨钰辉 付骏一 《高教学刊》 2024年第31期9-15,共7页
该研究以选修新疆农业大学基于SPOC的Python交互式程序设计导论必修课程的1016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基于Felder-Silverman学习风格模型,对参与该课程的学生进行学习风格测量,通过分析学习风格的差异得出如下研究结论。不同生源地和不同语... 该研究以选修新疆农业大学基于SPOC的Python交互式程序设计导论必修课程的1016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基于Felder-Silverman学习风格模型,对参与该课程的学生进行学习风格测量,通过分析学习风格的差异得出如下研究结论。不同生源地和不同语言学习环境是影响学习风格的主要因素,其影响作用是显著的。通过对由生源地、语言、生源地和语言交互影响导致的学习风格差异性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基于SPOC的网络课程教学,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教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生源地 民族 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差异
下载PDF
唤醒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记忆与认同实践
10
作者 巫达 徐天雨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0,121,共8页
彝族他留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和华坪县,是历史文献中“白蛮”的后裔。在族源传说故事中,他留人认为他们与周边的藏族、纳西族、白族、汉族和彝族诺苏人是从兄弟姊妹一家人中分衍而来。宗支节是他留人祭祖的节日,早期仅用于... 彝族他留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和华坪县,是历史文献中“白蛮”的后裔。在族源传说故事中,他留人认为他们与周边的藏族、纳西族、白族、汉族和彝族诺苏人是从兄弟姊妹一家人中分衍而来。宗支节是他留人祭祖的节日,早期仅用于各姓祭祀各自的先祖,外人不得参与。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他留人开始利用宗支节祭祀“三百六十户伍”汉人祖先,这一唤醒对“汉人祖先”的记忆过程体现了早期迁徙到云南的汉族人和彝族他留人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心性与历史事实。他留人从“多族共祖”到“彝汉共祖”的历史记忆与认同实践,是一种对自身起源问题的“再创造”。这使族群的边界得以从历史记忆的维度被消解,而代之以中华民族共同体层面的血脉联结和家园共享,体现出他留人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呈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这个过程是唤醒他留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彝族他留人的个案,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教学和宣传提供了宝贵素材和民族志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他留人 记忆建构 文化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认同
下载PDF
云南口头传统中的“兄弟祖先”记忆与叙事
11
作者 杨甫旺 杨杨 张玫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2-41,共10页
云南各民族的“兄弟祖先”口头传统与“同源共祖”的民族记忆一脉相承、相互递进,包含了各民族对于本民族及周边其他民族的形成、发展、变迁的想象建构和对于各民族之间文化差异的朴素解释,对各民族和谐共生、民族文化多元共存的现实的... 云南各民族的“兄弟祖先”口头传统与“同源共祖”的民族记忆一脉相承、相互递进,包含了各民族对于本民族及周边其他民族的形成、发展、变迁的想象建构和对于各民族之间文化差异的朴素解释,对各民族和谐共生、民族文化多元共存的现实的理解认识提炼浓缩为“兄弟祖先”的口头叙事传统,并通过“兄弟祖先”这一凝聚群体的表征符号强化了云南各民族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各民族 口头传统 兄弟祖先 记忆与叙事
下载PDF
闽南文化多元结构刍议
12
作者 谢重光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68-74,共7页
与中华文化及其范围内各种地域文化一样,闽南文化是一种多元结构。其根源在于闽南人的族群来源是多元的,包括土著越人、南迁汉人及来自湖南的“蛮”人(以地域命名则称为“武陵蛮”、“五溪蛮”,以信仰命名则称为“槃瓠蛮”)、来自海外... 与中华文化及其范围内各种地域文化一样,闽南文化是一种多元结构。其根源在于闽南人的族群来源是多元的,包括土著越人、南迁汉人及来自湖南的“蛮”人(以地域命名则称为“武陵蛮”、“五溪蛮”,以信仰命名则称为“槃瓠蛮”)、来自海外的“番客”等多种成分;其地形、地貌与生态环境及经济类型也是多元的,地形包含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和平原,相应地,经济包括山林经济、大田稻作、沿海养殖捕捞渔业及海上商贸等基本类型。族群来源与地理环境及经济类型的多元,决定了闽南人人文性格的多元化,其基本面貌是兼容并包、崇正守礼、开拓进取、坚韧俭朴。其中的精华,需要我们积极弘扬,某些消极因素,则应该予以批判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文化 族群来源 环境与经济类型 人文性格 多元结构
下载PDF
福建畲族舞蹈溯源及其审美探究
13
作者 周密 徐敏杰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4-129,140,共7页
畲族巫舞是畲族宗教信仰和祭祀仪式活动的重要表现手段,是福建畲族舞蹈“巫舞同源”的有力见证。福建畲族舞蹈的一个源头来自族群的图腾崇拜,除了盘瓠的图腾崇拜,福建畲族人民还有凤凰的图腾崇拜。福建畲族舞蹈的一大特点是来源于传统... 畲族巫舞是畲族宗教信仰和祭祀仪式活动的重要表现手段,是福建畲族舞蹈“巫舞同源”的有力见证。福建畲族舞蹈的一个源头来自族群的图腾崇拜,除了盘瓠的图腾崇拜,福建畲族人民还有凤凰的图腾崇拜。福建畲族舞蹈的一大特点是来源于传统的民间习俗,畲族《婚礼舞》就是其中之一。福建畲族舞蹈质朴、厚重,具有“圆之美”“迷狂之美”和“蹲踏之美”的风格特征,无论从舞蹈史学、美学、民俗学,还是人类学来研究福建畲族舞蹈,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它以其神秘、独特的舞蹈类型和风格等待更多学者的深入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畲族 舞蹈溯源 审美探究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电子舌与1D-CNN-LSTM模型的花椒产地快速溯源检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擎 杨晓婧 +4 位作者 金鑫宁 陈立同 高文 王志强 姜春磊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4-912,共9页
针对不同产地花椒产品的溯源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子鼻和电子舌结合一维卷积神经网络(One Dimensio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1D-CNN)-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混合模型的花椒产地快速检测方法。以5个不同产... 针对不同产地花椒产品的溯源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子鼻和电子舌结合一维卷积神经网络(One Dimensio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1D-CNN)-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混合模型的花椒产地快速检测方法。以5个不同产地的花椒为试验对象,采用电子舌和电子鼻分别采集花椒样本的味觉和嗅觉指纹图谱信息,根据信号特点分别设计1D-CNN提取味觉和嗅觉信号中的局部空间特征,然后采用LSTM捕捉信号的时间序列特征,最后采用多层感知机融合两种特征并进行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电子鼻与电子舌信息融合对不同产地花椒的分辨准确率优于单一设备,与其他深度模型相比,所提的模型分类准确性更高,其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分别达到99.0%、99.1%、99.0%、0.989。以上研究将为不同产地花椒的快速鉴定提供新的方法,并为其他农产品的产地溯源检测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信号处理 花椒 产地溯源 电子鼻 电子舌 特征融合 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网络
下载PDF
新疆民族药质量标准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钢 单莲莲 +2 位作者 王亚丽 海月尔江·吾吉 严华 《中国药事》 CAS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目的:综述新疆民族药质量标准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为民族医药市场的发展壮大及监管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专项检查、市场调研、文献查询以及民族药质量标准提升工作,分析当前民族药质量标准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契机。结果:民族药药材,尤... 目的:综述新疆民族药质量标准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为民族医药市场的发展壮大及监管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专项检查、市场调研、文献查询以及民族药质量标准提升工作,分析当前民族药质量标准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契机。结果:民族药药材,尤其是进口药材中基原混乱现象普遍,民族药制剂质量标准难以准确评价产品质量。结论:澄清民族药材的基原、调研药材资源情况并加强民族药的对照品/对照药材研究,是为民族药质量评价与监管提供更有效的技术支撑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药 质量标准 基原 资源 制剂
下载PDF
氧化铪基铁电薄膜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秦羽铖 蒋昊岚 +3 位作者 闵月淇 谢文钦 张静 谢亮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12期28-38,共11页
氧化铪(HfO_(2))基铁电薄膜拥有稳定、独特的铁电极化,且与CMOS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高度兼容性,成为下一代高密度、非易失性铁电存储器的重要候选材料,因而备受关注。首先探讨了HfO_(2)基铁电薄膜的不同制备方法,分析了脉冲激光沉积法、... 氧化铪(HfO_(2))基铁电薄膜拥有稳定、独特的铁电极化,且与CMOS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高度兼容性,成为下一代高密度、非易失性铁电存储器的重要候选材料,因而备受关注。首先探讨了HfO_(2)基铁电薄膜的不同制备方法,分析了脉冲激光沉积法、磁控溅射法、原子层沉积法等制备方法的特点。其次,阐述了退火处理、唤醒效应、底电极等因素对该类薄膜铁电性的影响,并对其铁电性的起源进行了介绍。此外,总结了HfO_(2)基铁电薄膜在铁电存储器、铁电隧道结、铁电场效应晶体管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成果。最后对HfO_(2)基铁电薄膜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铪(HfO_(2))薄膜 铁电性 铁电正交相 铁电性起源 铁电存储器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国家仪式机制探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丹丹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7,共10页
国家仪式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外化景观和铸牢载体。它以国家为单元,是内蕴文化、历史、理论的共同体凝聚机制。具体而言,国家仪式通过可观、可感、可触的仪式空间、仪式符号、仪式主题,激活集体记忆、搭建象征体系、传输民族精神,呈... 国家仪式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外化景观和铸牢载体。它以国家为单元,是内蕴文化、历史、理论的共同体凝聚机制。具体而言,国家仪式通过可观、可感、可触的仪式空间、仪式符号、仪式主题,激活集体记忆、搭建象征体系、传输民族精神,呈现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仪式图景。以国庆仪式为实证案例,全国各族人民在“知情意行”的逻辑中,确认民族身份、聚合爱国情感、凝聚价值共识、践行复兴伟业。新征程的国家仪式供给,需撷取历史时空资源、丰富中华符号操演、询唤现实行动自觉,以提升仪式内容的认同合力、话语的传播张力和样态的作用效力,实现有形、有感、有效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国家仪式 中华民族共同体 礼仪文化 民族记忆
下载PDF
社会记忆视角下少数民族档案文化传播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敏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38,42,共4页
少数民族档案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传统与文化记忆,是增强民族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资源。从社会记忆视角出发,探讨社会记忆与少数民族档案文化的内在联系,分析少数民族档案文化的独特价值,深入阐释构建少数民族档案文化传播体系的... 少数民族档案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传统与文化记忆,是增强民族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资源。从社会记忆视角出发,探讨社会记忆与少数民族档案文化的内在联系,分析少数民族档案文化的独特价值,深入阐释构建少数民族档案文化传播体系的价值意蕴,探索集传播主体、传播受众、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效果于一体的传播体系建设框架,进而提出实践路径,以期切实提升少数民族档案文化的传播力、感染力、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记忆视角 少数民族 档案文化 传播体系
下载PDF
福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泉州刣狮的田野调查研究
19
作者 陈述 陈建华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28期113-115,共3页
该文以南安朴里和石狮卢厝作为田野点,针对福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泉州刣狮开展了田野调查。结果表明:泉州刣狮师承少林武术,与闽南地区少林武术的兴盛、乡民自主抗击倭寇的社会背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泉州刣狮的服饰道具极具特色,服饰... 该文以南安朴里和石狮卢厝作为田野点,针对福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泉州刣狮开展了田野调查。结果表明:泉州刣狮师承少林武术,与闽南地区少林武术的兴盛、乡民自主抗击倭寇的社会背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泉州刣狮的服饰道具极具特色,服饰为简洁干练的武术服装,狮子道具由竹皮、铝线、绒线和苧麻布等扎制而成,分为文狮和武狮两种,器械则为传统器械(刀枪、剑、戟、棍棒等)和各种源于日常生活的器具(扁担、鱼叉、锄头、板凳等)两类。泉州刣狮的表演形式分为排阵、弄狮、刣狮3个环节,模仿真实的战斗场面,侧重凸显团结起来协同杀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刣狮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田野调查 历史起源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记忆建构
20
作者 聂章军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27,共6页
文学对于文化记忆的建构有重要作用。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具有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的进程中,他们以多种方式书写中华儿女的血脉联系。重述神话,以当代语境和古老记忆对话,激发共鸣,传承记忆,凝聚中华民族共同... 文学对于文化记忆的建构有重要作用。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具有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的进程中,他们以多种方式书写中华儿女的血脉联系。重述神话,以当代语境和古老记忆对话,激发共鸣,传承记忆,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填补中国历史中的少数民族视角,文学再现“我们悠久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书写的”;通过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学书写,少数民族作家将“地方故事”融入“中国故事”,建构共享的国家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集体记忆 文化记忆 中国故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