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动仪式链理论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1
作者 姜佩昕 袁勤俭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0-177,共8页
[目的/意义]本文旨在厘清互动仪式链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填补国内信息系统研究领域在使用互动仪式链理论过程中的空缺。[方法/过程]本文对国内外以互动仪式链为理论基础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得出互动... [目的/意义]本文旨在厘清互动仪式链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填补国内信息系统研究领域在使用互动仪式链理论过程中的空缺。[方法/过程]本文对国内外以互动仪式链为理论基础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得出互动仪式链在信息系统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局限和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结果/结论]目前互动仪式链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化媒体用户行为研究、信息技术服务研究以及知识分享行为研究3个方面,鉴于现有研究的局限性,未来研究可从研究对象差异化、研究方法多样化、用户群体细分化、研究方向创新4个角度切入,不断丰富互动仪式链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仪式链理论 信息系统 信息传播与交互 用户行为研究
下载PDF
明儒郝敬的《仪礼》学研究
2
作者 江鎏渤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32-38,共7页
明儒郝敬对《仪礼》的诠释实有反思明清礼学转型这一课题的重要意义。立足“灵境独照”的诠释范式,郝敬表达他对旧有学术典范的质疑,就三礼关系、礼理关系提出新看法,反映明人治礼的怀疑精神。为回应心学末流纵情恣欲的礼学观,郝敬以经... 明儒郝敬对《仪礼》的诠释实有反思明清礼学转型这一课题的重要意义。立足“灵境独照”的诠释范式,郝敬表达他对旧有学术典范的质疑,就三礼关系、礼理关系提出新看法,反映明人治礼的怀疑精神。为回应心学末流纵情恣欲的礼学观,郝敬以经学为基础彰显情与礼的关系,显豁圣人因情治礼的理念,为学术发展指明实学方向。“礼义”为郝敬阐发礼学精神的重要支点。通过“礼由义起”的思考模式,郝氏反思《仪礼》文本存在拘泥礼目、详略不当等问题。郝敬诠释《仪礼》呈现出心学与礼学的交涉,着力规划礼学发展的方向,构建出明清礼学转型的另一种叙事,反映出明清学术丰富的思想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郝敬 《仪礼节解》 心学 礼学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的原艺术学理论学科:机遇、问题和挑战 被引量:3
3
作者 徐子方 冉令江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76-83,共8页
不久前公布的新版学科专业目录,是对原艺术学理论的一次重新吸纳与整合,不仅符合以综合和打通各门类艺术为特征的原艺术学理论学科及专业本质,更是推进新艺术学科和新文科建设的学科重塑。放眼世界,以跨界和学科融合为核心的新文科建设... 不久前公布的新版学科专业目录,是对原艺术学理论的一次重新吸纳与整合,不仅符合以综合和打通各门类艺术为特征的原艺术学理论学科及专业本质,更是推进新艺术学科和新文科建设的学科重塑。放眼世界,以跨界和学科融合为核心的新文科建设已经成为东西方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在这个大环境下,原艺术学理论学科顺应潮流,理当大有可为,甚至可以作为艺术学中国学派形成的基础。但不容忽视的问题还很多,特别对原艺术学理论学科而言,问题有的还很严重,专业特色日渐模糊最终消亡的危险并非不存在。只有坦然面对,着眼于新的发展机遇,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式,重拾信心,才能拥有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原艺术学理论 艺术学 学科调整
下载PDF
中国图书馆学理论原创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郑全太 李香艳 杨靖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11,共3页
本文论述了提出我国图书馆学理论原创性研究的理由、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原创性的内涵以及对图书馆学研究的意义 ,分析了中国图书馆学理论原创性不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 。
关键词 中国 图书馆学 原创性 理论研究 学科建设 研究方法
下载PDF
“从理论到临床”温病学系统化教学体系构建探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斌 曲道炜 林大勇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285-286,共2页
现行温病学教学模式日益显现出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端,束缚了温病学的继承和发展。故提出通过调整温病学课程结构,使其回归经典原文、趋向临证技能培养,从而为温病学构建"从理论到临床"合理的系统化教学体系。
关键词 温病学 教学体系 经典 理论 临床
下载PDF
和合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莫运国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翻译和合说以哲学"和合说"为核心,以东方的"中庸"之道和"天人合一论"、西方的"四因说"和"存在实体说"为文化底蕴,以传播学的信息传播结构为模式建构的基础,以合作、关联、顺应为操... 翻译和合说以哲学"和合说"为核心,以东方的"中庸"之道和"天人合一论"、西方的"四因说"和"存在实体说"为文化底蕴,以传播学的信息传播结构为模式建构的基础,以合作、关联、顺应为操作原则,构成一个开放、动态、均势的生生不息体系。翻译和合说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恒量性与动态性、模糊性与开放性、层级性与传承性、超越性与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合说 翻译研究 文化底蕴 语言哲学
下载PDF
艺术学理论根于艺术原创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姜耕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9-103,共5页
艺术学理论根于艺术原创性研究。艺术原创性研究,是指切入艺术创造及构成的原本性研究。艺术原创性研究被艺术美学所遮蔽的原因,与长期以来艺术原理研究忽视和排斥直觉创造的经验思维有关,艺术创作以理智的经验代替直觉经验。艺术学原... 艺术学理论根于艺术原创性研究。艺术原创性研究,是指切入艺术创造及构成的原本性研究。艺术原创性研究被艺术美学所遮蔽的原因,与长期以来艺术原理研究忽视和排斥直觉创造的经验思维有关,艺术创作以理智的经验代替直觉经验。艺术学原创性理论,是以各门类艺术的创作实践为基点,是通过深入艺术创造现场,直逼具体情境和细节,去感受和描述艺术创造的要领与奥秘。艺术创造的原理性建构,不排斥理论批评家对艺术经验的感悟或对艺术的真知灼见,这种带有经验思维的逼真感的认知范式,有利于对艺术整体的贯通与深度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艺术原创性研究 艺术学原创性理论 艺术学 美学
下载PDF
阎若璩与汪琬礼学论争考述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圣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37,共6页
阎若璩、汪琬为清初经学的代表人物。二人在康熙年间的礼学之争始于金石义例之辩,焦点集中在礼服学上,是清代礼学史上的第一次大论争。二人礼学观不同,研经治礼方法互异。汪琬兼采汉、宋之学,重求本义,主于律文以求"用实",不... 阎若璩、汪琬为清初经学的代表人物。二人在康熙年间的礼学之争始于金石义例之辩,焦点集中在礼服学上,是清代礼学史上的第一次大论争。二人礼学观不同,研经治礼方法互异。汪琬兼采汉、宋之学,重求本义,主于律文以求"用实",不屑专事章句之学;阎若璩倡古礼以兴"古学",取法汉儒,重于考据训诂,排斥宋学,批评自朱子以来学者不事考据以致"私造典礼"之习。这场论争体现了清初礼学复兴时期的特征,对清代礼学发轫有着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若璩 汪琬 礼学论争 清代礼学发轫
下载PDF
赵汸《春秋》学的师承渊源及其治学理念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建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23,共11页
元末《春秋》学家赵汸一生求学名儒,交游贤达,潜心治学,成就卓然。赵汸的《春秋》治学理念,导源于对黄泽师说的积思自悟。黄泽所指示的《春秋》学方法和理念,对赵汸研治《春秋》具有指导性的意义,赵汸的《春秋》学成就,正是对黄泽《春... 元末《春秋》学家赵汸一生求学名儒,交游贤达,潜心治学,成就卓然。赵汸的《春秋》治学理念,导源于对黄泽师说的积思自悟。黄泽所指示的《春秋》学方法和理念,对赵汸研治《春秋》具有指导性的意义,赵汸的《春秋》学成就,正是对黄泽《春秋》治学方法及理念的具体践行和进一步发明。赵汸的《春秋》学,以探究《春秋》书法义例为门径,以明辨圣人经世之志为旨归,秉承师说而能思悟发明,追踪左氏而能兼综古今,浸润宋学而有汉学之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汸 春秋学 游学师承 治学理念
下载PDF
陆西星庄学中的礼学思想初探——以《南华真经副墨》为基础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四新 费春浩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6-122,共7页
陆西星对庄学中的礼学思想的探讨,是在其道论视域下进行的。陆西星认为,道与礼之间存在“自本生末”和“逐末忘本”两种本末关系。在礼的起源问题上,陆西星从圣人法天道以立人道和礼发自人的真性两个方面提出了道为礼之源的主张。在何... 陆西星对庄学中的礼学思想的探讨,是在其道论视域下进行的。陆西星认为,道与礼之间存在“自本生末”和“逐末忘本”两种本末关系。在礼的起源问题上,陆西星从圣人法天道以立人道和礼发自人的真性两个方面提出了道为礼之源的主张。在何为“至礼”的问题上,他又提出了“至礼则质任自然”和“礼不忘其始”的观点。在前者中,“自然”既有“无心”义,又有“本体”义,既主张不执着于具体的礼仪制度,又强调道德本体的自然流露。而后者则一方面强调道在礼中的重要性和礼返回于道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又指出大化流行就是天地之礼,尊重、理解并安于此天地大化之流行而始终与化俱化,方为懂礼。陆西星庄学中的礼学思想,是其沟通儒道思想的理论成果,不但为其诠释《庄子》中某些疑难问题提供了资源,还将道家礼学思想提升到了更为广阔的生命境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西星 庄学 礼学 《南华真经副墨》
下载PDF
默默无闻暗香在,“奇葩”亦当有春天——试论邵洵美的翻译思想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华凌 刘弘玮 《宜春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61-65,105,共6页
尽管邵洵美翻译思想在理论层面上仍为经验式和随感式的,且其中"为艺术"的翻译观与当时"为人生"的主流翻译观相抵触,但是,邵氏的诸多独到的翻译见解颇具见地,具有翻译理论史的价值。然而,现当代译论史家一直对邵洵... 尽管邵洵美翻译思想在理论层面上仍为经验式和随感式的,且其中"为艺术"的翻译观与当时"为人生"的主流翻译观相抵触,但是,邵氏的诸多独到的翻译见解颇具见地,具有翻译理论史的价值。然而,现当代译论史家一直对邵洵美翻译思想这朵"奇葩"视而不见。鉴于此,本文将其与同时期其他译论进行比较与对比,并从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来分析它们相异同的原因,以期客观、全面地呈现邵洵美翻译思想的特色,以彰显邵洵美翻译思想的独特性和超越性,使其拥抱迟到的"春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洵美翻译思想 比较研究 对比研究 独特性 超越
下载PDF
民族传统体育民族学研究的启示与展望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柏利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87-91,共5页
民族传统体育民族学研究具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回顾民族学学科产生演变的历程,指出民族学经历了从广义到狭义的学科发展历程,并存在学科界限模糊的问题,但是民族学理论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发... 民族传统体育民族学研究具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回顾民族学学科产生演变的历程,指出民族学经历了从广义到狭义的学科发展历程,并存在学科界限模糊的问题,但是民族学理论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为民族传统体育基本理论研究提供借鉴、为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发展研究提供新思路、为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研究提供新视角,为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问题研究提供新立场。旨在为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民族学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学 跨文化 民族问题 起源 民族理论
下载PDF
新世纪写作学的研究原则 被引量:2
13
作者 尉天骄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36-38,共3页
20世纪 80年代 ,写作学曾有过活跃和辉煌。 90年代以后 ,写作学面临商品经济大潮冲击 ,研究布局表现为四种不均衡。进入 2 1世纪 ,写作学需要总结和反思 ,同时确立和调整今后的研究原则。这个原则主要包括 :立足本体 ;关注实践 ;融合古... 20世纪 80年代 ,写作学曾有过活跃和辉煌。 90年代以后 ,写作学面临商品经济大潮冲击 ,研究布局表现为四种不均衡。进入 2 1世纪 ,写作学需要总结和反思 ,同时确立和调整今后的研究原则。这个原则主要包括 :立足本体 ;关注实践 ;融合古今中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学 研究原则 本体 实践 学术创新 21世纪
下载PDF
文学理论的逻辑原点 被引量:1
14
作者 欧阳友权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2-33,共2页
建构文艺学当代形态,需要从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双重背景上,把文学理论放到以它自身为研究对象的理论系统中去研究它,这就需要建立一种专门研究文学理论本身的逻辑必然性与学理可能性的新学科———“文学理论学”,以解答“文学理论中... 建构文艺学当代形态,需要从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双重背景上,把文学理论放到以它自身为研究对象的理论系统中去研究它,这就需要建立一种专门研究文学理论本身的逻辑必然性与学理可能性的新学科———“文学理论学”,以解答“文学理论中的认识如何能够成为可能”的问题,从而为文学理论的学科建构和观念更新找到其必然有效性的逻辑之“根”。董学文的新著《文学理论学导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学 逻辑原点
下载PDF
小说修辞研究又有了新说法——李建军《小说修辞研究》的原创性
15
作者 冯肖华 《唐都学刊》 2005年第2期30-32,共3页
对于小说修辞的理论研究,在当代中国已有许多理论建树。而李建军的《小说修辞研究》,是在前人基础上,以西方学界同类研究成果为标尺,重起炉灶构建的具有原创性的学术新著。在小说修辞的"主体关系"、"修辞技巧"、&qu... 对于小说修辞的理论研究,在当代中国已有许多理论建树。而李建军的《小说修辞研究》,是在前人基础上,以西方学界同类研究成果为标尺,重起炉灶构建的具有原创性的学术新著。在小说修辞的"主体关系"、"修辞技巧"、"修辞效果"等章节中,提出了本领域颇有新意的理论创见,从此,小说修辞研究又有了新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建军 《小说修辞研究》 小说修辞 理论创见 新说法
下载PDF
汉语双音合成构词研究的新成果——《源于先秦的现代汉语复合词研究》评介
16
作者 王诚 周勤 《励耘语言学刊》 2019年第2期301-308,共8页
《源于先秦的现代汉语复合词研究》是双音合成构词研究的一部理论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颇具特色的著作。本文对该书作了评介:其一,介绍了研究的学术背景、全书的结构框架和各章的主要内容;其二,从词汇语义研究的独立性、沟通先秦... 《源于先秦的现代汉语复合词研究》是双音合成构词研究的一部理论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颇具特色的著作。本文对该书作了评介:其一,介绍了研究的学术背景、全书的结构框架和各章的主要内容;其二,从词汇语义研究的独立性、沟通先秦汉语和现代汉语、理论方法具有创新性、微观分析和宏观视野相结合、注重对现象和规律的解释等五个方面评述了该书的研究特色;其三,对该书提出了一些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于先秦的现代汉语复合词研究》 双音合成构词 词汇语义 理论
下载PDF
中国传统声乐技法理论呈现形态溯源
17
作者 王群英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第7期109-113,共5页
中国传统声乐技法及其理论有其独特的形态,迥异于西方声乐技法和理论的呈现样貌,从而透露出重歌唱实践轻理论研究的倾向。只有考虑中国传统声乐技法及理论产生的大背景、大视野,从主体性、哲学思想、社会习俗、审美取向等多因素进行考察... 中国传统声乐技法及其理论有其独特的形态,迥异于西方声乐技法和理论的呈现样貌,从而透露出重歌唱实践轻理论研究的倾向。只有考虑中国传统声乐技法及理论产生的大背景、大视野,从主体性、哲学思想、社会习俗、审美取向等多因素进行考察,从本民族艺术之"根"出发,才能客观解读中国传统声乐技法特有的呈现形态,从而正确认识中西声乐技术与理论形态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声乐技法 形态 文人论唱 思维方式 禁令
下载PDF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品牌危机应对的多案例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冉雅璇 卫海英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7-656,共10页
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对6家企业个案进行了多案例研究,探讨了企业与消费者在品牌危机应对中的互动内容和互动演化,从而反映了品牌危机应对的"天时地利人和"理念。"天时"指企业应在不同危机阶段选择恰当的应对内容,... 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对6家企业个案进行了多案例研究,探讨了企业与消费者在品牌危机应对中的互动内容和互动演化,从而反映了品牌危机应对的"天时地利人和"理念。"天时"指企业应在不同危机阶段选择恰当的应对内容,危机应对阶段包括前期症状阶段、急性时间窗、慢性时间窗和治愈时间窗。"地利"指危机应对阶段的"链"连续效应,即上一阶段的危机应对影响下一阶段的应对方式。"人和"强调了危机应对中企业与消费者的互动过程,企业—消费者互动经历了"品牌犯错—利益受损"→"急性应对—信息搜寻"→"慢性应对—信息超载"→"治愈应对—品牌接触"的演进。本研究将危机单向视角扩展为危机互动视角、即时沟通延伸为长时过程、危机公关策略上升为企业战略地位,丰富了危机应对理论的内涵,并为企业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牌危机 危机应对 互动仪式链理论 案例研究
下载PDF
热毒理论与心病关系源流探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魏珍珍 吴波 朱姝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510-513,共4页
以热毒理论指导冠心病辨证治疗,在近年临床取得较好疗效。本文尝试梳理热毒理论与心病关系的源流,以期探索热毒与心病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心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思路。以"热毒""心痛"为主线对历代相关文献进行搜... 以热毒理论指导冠心病辨证治疗,在近年临床取得较好疗效。本文尝试梳理热毒理论与心病关系的源流,以期探索热毒与心病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心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思路。以"热毒""心痛"为主线对历代相关文献进行搜索梳理。"热毒"在《黄帝内经》中作为病因首次被提出,而"心痛"作为病名则早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中已被提到,"热毒"与"心痛"的联系自春秋战国时期即被提出,历经各代发展,成熟于明清。本文依年代梳理历代医家对"热毒"与"心病"关系的认识,以及对其症状、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理论的探索过程。现代关于心系疾病病因病机理论的研究是对古代认识的延伸与阐发,热毒与心病关系的源流发展,可为现代心系疾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理论 心病 相互关系 源流发展 理论研究
下载PDF
朱丹溪学说思想及其渊源探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陈伟 许宝才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19期142-145,149,共5页
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是滋阴派创始人。其提出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气血痰郁论、湿热观和治病护养脾胃等学说观点。文章认为"丹溪学说"是朱丹溪以宋元理学为指导、潜研经典、汲取金元各家之长、力纠局方弊端,加上时、... 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是滋阴派创始人。其提出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气血痰郁论、湿热观和治病护养脾胃等学说观点。文章认为"丹溪学说"是朱丹溪以宋元理学为指导、潜研经典、汲取金元各家之长、力纠局方弊端,加上时、域影响、经师徒授受而形成。通过对"丹溪学说"思想及其渊源的研究,进一步探析中医流派的形成缘由,以期对现代名中医培养模式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学说思想 渊源 中医流派 文献研究 名中医师 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