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代文人的长江记忆建构及其文化认同——以“长江万里图”题咏为例
1
作者 王静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9,共10页
“长江万里图”题咏自宋发端,入元为盛。元代文人在题咏“长江万里图”的实践中实现了长江记忆的建构,包括宋末元初长江所蕴含的遗民兴亡反思和元廷经制长江的战略思想,以及在诗人与读者协同作用下凝定的关于长江经历、想象、文化的地... “长江万里图”题咏自宋发端,入元为盛。元代文人在题咏“长江万里图”的实践中实现了长江记忆的建构,包括宋末元初长江所蕴含的遗民兴亡反思和元廷经制长江的战略思想,以及在诗人与读者协同作用下凝定的关于长江经历、想象、文化的地理意象。元代文人“长江万里图”书写中的乘船上扬州、骑鹤上扬州和“扬州梦”的典故运用,从现实描述、文学想象以及文化记忆三个层面,塑造了扬州意象。“长江万里图”作为想象与实践的共同体,对它的题咏成为元代南北文人长江文化认同的媒介。在长江记忆的统摄之下,形成了元代文人的长江文化认同,分别是对隐逸文化和对大元气象的认同。长江文化认同反映了大一统时期元朝文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此意识在元亡后短暂地表现为对故乡的归属感,随即汇入下一个一统时代的洪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长江万里图” 长江记忆 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从《千里江山图》到《只此青绿》的审美转换 被引量:1
2
作者 白仁腾 《西部学刊》 2023年第20期165-168,共4页
《只此青绿》是以北宋王希孟所绘制的青绿山水画《千里江山图》卷为基石创作的舞蹈诗剧。该剧通过故宫研究员“展卷人”的“穿越”之旅展现了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过程,创作者打破“青绿”固有色彩符号印象,着重表现人文之美,以... 《只此青绿》是以北宋王希孟所绘制的青绿山水画《千里江山图》卷为基石创作的舞蹈诗剧。该剧通过故宫研究员“展卷人”的“穿越”之旅展现了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过程,创作者打破“青绿”固有色彩符号印象,着重表现人文之美,以叙事和舞美营造“虚实相生”的意境,体现“丰亨豫大”的美学思想,用现代语言叙说画卷中蕴含的传统美学的魅力,实现了由“画”到“诗”的审美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里江山图》 《只此青绿》 审美转换 再创作
下载PDF
细究王希孟及其《千里江山图》 被引量:28
3
作者 余辉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4,共29页
本文以蔡京题《千里江山图》卷的跋文作为直接材料,以蔡京和徽宗的活动作为间接材料,辅以徽宗御赐的一批宫绢为物证,初步考证出王希孟在北宋末复杂的朝廷内斗中的人生际遇,他入画学、文书库及师从徽宗,均与蔡京的利用和运作有一定的关... 本文以蔡京题《千里江山图》卷的跋文作为直接材料,以蔡京和徽宗的活动作为间接材料,辅以徽宗御赐的一批宫绢为物证,初步考证出王希孟在北宋末复杂的朝廷内斗中的人生际遇,他入画学、文书库及师从徽宗,均与蔡京的利用和运作有一定的关系。从画中景物分析,王希孟比较熟悉福建仙游、庐山及鄱阳湖、苏州、开封等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同时,他在徽宗的"诲谕"下,进一步拓展了全景式大山大水的视野,催熟了大青绿山水的艺术语言,借表现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的诗意,体现了北宋末"丰亨豫大"的绘画美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里江山图》卷 王希孟 蔡京 宋徽宗“丰亨豫大”审美观 孟浩然诗意
原文传递
元代画家李士行简论
4
作者 张露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1-83,共13页
作者通过整理元代画家李士行的传世作品及生平资料,对画家的生平经历有了一个简括的认识,并归纳出画家作品的两种风貌,即古木竹石类继承北方王庭筠和李成、郭熙传统;山水类则师承董源、巨然。李士行于不同题材师法不同大师的现象,一方... 作者通过整理元代画家李士行的传世作品及生平资料,对画家的生平经历有了一个简括的认识,并归纳出画家作品的两种风貌,即古木竹石类继承北方王庭筠和李成、郭熙传统;山水类则师承董源、巨然。李士行于不同题材师法不同大师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元初名家赵孟(兆页)的“提醒品格”,另一方面与其生存环境的艺术传统和造化熏染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画家 李士行 绘画史 艺术风格 题材 传世作品 生平经历 艺术传统 李Ka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