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散批评、“第三空间”理论与吧国公堂华人婚丧档案的解读
1
作者 沈燕清 朱雨茵 《八桂侨刊》 2024年第1期13-21,94,共10页
华人离散群体是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的重要载体。国内外学术界对海外华人婚丧文化史的研究多从离散批评的角度探析华人对中国传统婚丧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忽略了其日益呈现出来的在地化趋势。吧国公堂华人婚丧档案是现存稀见多语种未刊华... 华人离散群体是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的重要载体。国内外学术界对海外华人婚丧文化史的研究多从离散批评的角度探析华人对中国传统婚丧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忽略了其日益呈现出来的在地化趋势。吧国公堂华人婚丧档案是现存稀见多语种未刊华人民间文献,集中反映了荷治时期印尼华人的族群认同与信俗迁移,展现出华族母体文化、西方异域文化、印尼土著文化在华人婚丧文化中杂糅共生、包容互渗的奇特现象。在离散批评的基础上,利用“第三空间”理论对吧国公堂华人婚丧档案进行全面解读,无疑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它是利用民间文献对华人婚丧文化史展开的深入研究,为华人社会的真实存在提供有力证据并对族群多元文化主义给予直接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批评 第三空间 吧城公堂 婚丧档案
下载PDF
精英协同进化的蜉蝣算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慧玲 刘升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46-1356,共11页
蜉蝣算法的种群多样性低、寻优性能差,为此提出基于精英协同进化的蜉蝣算法(ECMA).将雄性蜉蝣种群根据自身种群适应度分为精英种群和普通种群,精英个体进行自我学习以保持种群的多样性,实现高水平的全局搜索;普通个体飞向统一目标进行... 蜉蝣算法的种群多样性低、寻优性能差,为此提出基于精英协同进化的蜉蝣算法(ECMA).将雄性蜉蝣种群根据自身种群适应度分为精英种群和普通种群,精英个体进行自我学习以保持种群的多样性,实现高水平的全局搜索;普通个体飞向统一目标进行局部开发,以提高ECMA的收敛速度.根据婚姻市场理论改进雌性蜉蝣的位置更新,提高ECMA的寻优性能;引入新的自适应重力系数平衡全局搜索和局部开发能力,提高ECMA的收敛精度;引入莱维飞行的跳出策略,避免ECMA陷入局部最优.基于20个基准测试函数和CEC2019测试函数进行算法的仿真优化分析,与蜉蝣算法以及其他优秀的群智能算法相比,ECMA在寻优精度、收敛速度和稳定性方面均有较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蜉蝣算法 精英策略 协同进化 莱维飞行 婚姻市场理论
下载PDF
交换论视域下婚姻关系中的匹配:成对城市青年夫妻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肖若兰 严文华 +5 位作者 张云婕 旭古日根 刘诗雨 高诗媛 刘彦汐 许多 《心理学通讯》 2024年第1期16-25,共10页
目的:探究青年夫妻婚姻匹配模式的形成、完善及其对婚姻关系的影响。方法:均衡地区代表性抽取10对中国城市的青年夫妻,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并采用扎根理论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匹配的实质是婚姻交换中双方的需要被满足;婚姻建立... 目的:探究青年夫妻婚姻匹配模式的形成、完善及其对婚姻关系的影响。方法:均衡地区代表性抽取10对中国城市的青年夫妻,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并采用扎根理论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匹配的实质是婚姻交换中双方的需要被满足;婚姻建立阶段基于主动的择偶形成关于“资源等价”“特质契合”的初期匹配;婚姻建立之后通过调适形成关于“关系边界”“关系经营”“角色分工”和“权力关系”的具体匹配;达到高需求层次的匹配和内在匹配更为重要。结论:婚姻匹配的实质是婚姻交换中双方需求得以满足,是一个动态而复杂的过程。个体在择偶时需要对双方心理资源以及性格和观念的契合性认真评估和权衡。一旦婚姻建立,双方则需要在具体的互动中持续调适。幸福婚姻的匹配模式并非刻板的严丝合缝,而是一种富有弹性、能够适应变化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匹配 社会交换理论 青年 成对夫妻 质性研究
下载PDF
婚姻市场性别结构对女性婚姻流动距离的影响及异质性分析
4
作者 林文辉 石人炳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05,共13页
在关于婚姻流动距离的研究中,个体对于经济社会资源等方面的偏好因素的影响已经被广泛认同。然而地区性别结构因素作为地区婚姻市场的一种重要的宏观因素,关于其对于婚姻流动距离的影响还值得深入探讨。基于婚姻搜寻理论,利用多层模型... 在关于婚姻流动距离的研究中,个体对于经济社会资源等方面的偏好因素的影响已经被广泛认同。然而地区性别结构因素作为地区婚姻市场的一种重要的宏观因素,关于其对于婚姻流动距离的影响还值得深入探讨。基于婚姻搜寻理论,利用多层模型证实了地区婚姻市场性别结构对中国女性婚姻流出距离的影响。研究发现:(1)总的来看,未婚人口性别比高的地区,女性婚姻流出距离相对更短,当地女性更可能在较近的地区结婚。(2)性别结构的影响在不同收入水平、城乡之间和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女性之间存在异质性,户籍地为低收入地区、乡村地区或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婚姻流动距离受到婚姻市场性别结构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流动距离 地区婚姻市场 性别失衡 婚姻搜寻理论 多层模型
下载PDF
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家庭压力和应对策略研究——基于YC县访谈的发现 被引量:46
5
作者 韦艳 靳小怡 李树茁 《人口与发展》 CSSCI 2008年第5期2-12,共11页
通过对中国中部农村的质性访谈,利用扎根理论的三级登录方法,探索性地利用家庭压力理论来解释大龄未婚男性家庭的压力以及可采取的应对策略。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失婚对家庭在经济上、家庭关系和成员的心理压力上都造成负面影响。研究为... 通过对中国中部农村的质性访谈,利用扎根理论的三级登录方法,探索性地利用家庭压力理论来解释大龄未婚男性家庭的压力以及可采取的应对策略。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失婚对家庭在经济上、家庭关系和成员的心理压力上都造成负面影响。研究为提高大龄未婚男性这一弱势群体及其家庭的生活福利,缓解婚姻挤压和促进社会稳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挤压 家庭压力理论 大龄未婚男性 应对策略
下载PDF
婚姻支付对农村夫妻权力的影响:全国百村调查的发现 被引量:16
6
作者 韦艳 杨大为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41,共10页
本文基于2014年全国九省百村的"婚姻迁移与农村女性发展"专项调查数据,通过对资源理论进行拓展和本土化来定量分析婚姻支付对农村地区夫妻权利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婚姻支付和夫妻权利存在地域差异;以婚姻支付为代表的... 本文基于2014年全国九省百村的"婚姻迁移与农村女性发展"专项调查数据,通过对资源理论进行拓展和本土化来定量分析婚姻支付对农村地区夫妻权利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婚姻支付和夫妻权利存在地域差异;以婚姻支付为代表的婚前资源对农村家庭中夫妻权利有显著影响,嫁妆相对于彩礼的水平越高,婚后非男权的发生概率越大;夫妻相对收入、相对持家贡献和妻子行为自主权也对夫妻权利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时代变迁,农村夫妻权利模式逐渐趋于非男权化,但是夫妻权利在婚姻缔结时就已成较为稳定格局,女性婚后通过个人资源提升权利的空间变得较为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支付 夫妻权力 资源理论 农村地区
下载PDF
混沌理论视角下原生家庭影响力探析 被引量:28
7
作者 卢婧 曹莉莉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71-74,共4页
从横断科学混沌理论的视角出发,将蝴蝶效应和洛伦茨吸引子现象引入对家庭心理学的理论探索之中,深入分析原生家庭对下一代个体的人格发展和婚姻关系发展所造成的深远影响。帮助个体从混沌理论的独特视角,深入认识和剖析自我,以达到更好... 从横断科学混沌理论的视角出发,将蝴蝶效应和洛伦茨吸引子现象引入对家庭心理学的理论探索之中,深入分析原生家庭对下一代个体的人格发展和婚姻关系发展所造成的深远影响。帮助个体从混沌理论的独特视角,深入认识和剖析自我,以达到更好地发展出个体自我的分化水平、完善自我的人格、建立协调的婚姻关系,以及从自身开始减少对后代不良投射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理论 原生家庭 亲子关系 个体人格 婚姻关系
下载PDF
高知大龄未婚女性的婚恋问题浅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崔小璐 《西北人口》 CSSCI 2011年第5期58-62,68,共6页
在男女性别比居高不下,男性人口远远高于女性人口的当今中国,却出现了高知大龄未婚女性婚恋难问题,这一奇特的社会现象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和热议。本文认为高知大龄未婚女性婚恋问题主要源于"结构性剩余",在对高知大龄未婚女... 在男女性别比居高不下,男性人口远远高于女性人口的当今中国,却出现了高知大龄未婚女性婚恋难问题,这一奇特的社会现象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和热议。本文认为高知大龄未婚女性婚恋问题主要源于"结构性剩余",在对高知大龄未婚女性婚恋难问题已有的多角度理论研究回顾的基础上,主要从人口与经济的视角对高知大龄未婚女性"结构性剩余"现象的原因进行深入发掘,最后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知大龄未婚女性 婚恋问题 结构性剩余 婚姻挤压 相称婚配理论 择偶梯度理论 生育率经济理论
下载PDF
共同养育研究及对儿童适应的影响 被引量:37
9
作者 王争艳 程南华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89-901,共13页
共同养育有别于个人养育,在家庭系统中关注多个养育者共同抚养儿童的方式;研究不同于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的共同养育对儿童适应的独特贡献将有助于全面理解儿童在家庭生态系统中的成长过程。目前,研究者们对共同养育的概念和内涵尚未有... 共同养育有别于个人养育,在家庭系统中关注多个养育者共同抚养儿童的方式;研究不同于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的共同养育对儿童适应的独特贡献将有助于全面理解儿童在家庭生态系统中的成长过程。目前,研究者们对共同养育的概念和内涵尚未有一致的界定,共同养育的测量方法也未成体系。同时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共同养育不仅直接影响儿童适应,也通过亲子系统和婚姻关系系统间接影响儿童发展。未来的研究应结合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特殊家庭类型如留守儿童家庭、离婚家庭、隔代养育家庭、服刑人员家庭的特点对共同养育的基本理论(如不同类型共同养育内部结构、评估体系等)问题以及对儿童适应影响的工作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养育 家庭系统理论 儿童适应 亲子关系系统 婚姻关系系统
下载PDF
美貌与地位:中国人婚姻中的匹配与交换 被引量:6
10
作者 许琪 潘修明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3-235,共33页
婚姻关系中是否存在外貌—地位交换以及其他更加一般化的婚姻交换,这个议题在近年来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争论。在回顾相关学术争论的基础上,本文对匹配与交换间的关系以及"婚姻交换论"的成立条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通过对2010... 婚姻关系中是否存在外貌—地位交换以及其他更加一般化的婚姻交换,这个议题在近年来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争论。在回顾相关学术争论的基础上,本文对匹配与交换间的关系以及"婚姻交换论"的成立条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通过对2010—2018年五期CFPS数据的深入分析,本研究并未发现中国人的婚姻关系中存在明显的外貌—地位交换,即便是人们通常认为的"男才女貌"式的婚姻交换也很少发生。但教育、职业、收入和家庭背景这四个地位特征之间在婚姻中存在较为明显的交换,主要是因为这四个特征的同质性较强,而越同质的特征之间越可能发生交换。因此,"婚姻交换论"是否成立取决于特征之间的相似性或可替代性,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该理论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交换论 外貌—地位交换 匹配 异质婚
下载PDF
婚姻的两维度多层次匹配理论的构建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宇中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24,115,共7页
婚姻两维度多层次匹配理论的基本模型是在批判地吸纳了关于解释择偶的婚姻市场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和进化心理学理论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构建的。两性在婚姻匹配中倾向于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双方有关婚姻资源条件具有等价性;二是双方有... 婚姻两维度多层次匹配理论的基本模型是在批判地吸纳了关于解释择偶的婚姻市场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和进化心理学理论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构建的。两性在婚姻匹配中倾向于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双方有关婚姻资源条件具有等价性;二是双方有关婚姻特质具有契合性。这是分析婚姻质量的两个主要维度和该理论的两个主要命题。个体的婚姻资源和婚姻特质分为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及价值倾向的等多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涉及等价性和契合性匹配问题。使用该理论的基本命题可以解释目前我国城乡婚姻匹配冲突的原因。该理论模型既能解释婚姻匹配的静态结构,又能解释婚姻的动态变化规律,从而为婚姻指导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偶 婚姻匹配 等价性命题 契合性命题 两维度多层次匹配理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婚姻家庭理论试梳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绥生 刘芳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7,共7页
婚姻家庭关系是所有社会关系的起点,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最早形成的社会关系。婚姻家庭制度是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理论系统研究了婚姻家庭现象,认为婚姻家庭关系是建立在两性和血缘关系基... 婚姻家庭关系是所有社会关系的起点,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最早形成的社会关系。婚姻家庭制度是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理论系统研究了婚姻家庭现象,认为婚姻家庭关系是建立在两性和血缘关系基础上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社会关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实现人类自身繁衍的社会形式,揭示了人类婚姻家庭制度嬗变的内在规律,建立起了科学的婚姻家庭理论。婚姻家庭是变化着的历史范畴,婚姻制度的进步和社会文明发展是同步的。作为唯物史观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界理当对马克思主义婚姻家庭理论进行系统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唯物史观 婚姻理论 家庭理论
下载PDF
利益分配理念在立法过程中造成的“进化”困境与纾解——以《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的分析为进路 被引量:2
13
作者 戴巍巍 李拥军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4-140,共7页
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的修订过程中,利益与伦理之间的选择困境日益凸显,其问题的核心在于婚姻家庭立法所秉持的利益分配理念。这种理念的意义脉络表现为“利益评价”“利益选择”与“非利益漠视”,其文化进路可以概括为“定分... 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的修订过程中,利益与伦理之间的选择困境日益凸显,其问题的核心在于婚姻家庭立法所秉持的利益分配理念。这种理念的意义脉络表现为“利益评价”“利益选择”与“非利益漠视”,其文化进路可以概括为“定分止争”的思维惯性与近代“集团生活”方式的传入。以社会系统论为理路,立法实践所表现出的问题实质是利益分配理念在立法过程中造成的“进化”困境,其原因在于知识系统上被动的“自我封闭”,以及面对其他选择机制时的“排他性”。对其的纾解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即在立法文本中表达“利益”的多元价值涵摄、以法逻辑学原理检视立法文本的逻辑有效性,以及对传统立法经验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系统理论 婚姻家庭编 法的进化 兼容性 意义同一化
下载PDF
论婚姻理论歧义性之由来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锋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60-64,共5页
婚姻是人类学/民族学关于亲属关系研究领域的一个核心主题和重要分支。不同的理论定义对婚姻所涵盖的不同内容的追逐与强调,使人们对婚姻本质的理解和理论阐述充满了歧义性。其根源在于人类的婚姻事实多样化存在,试图以自己所属文化的... 婚姻是人类学/民族学关于亲属关系研究领域的一个核心主题和重要分支。不同的理论定义对婚姻所涵盖的不同内容的追逐与强调,使人们对婚姻本质的理解和理论阐述充满了歧义性。其根源在于人类的婚姻事实多样化存在,试图以自己所属文化的婚姻为参照中心去定义它,势必把共时空间分布的不同婚姻现象,统一于历时的序列中,颠倒了时空的坐标系,这在逻辑上难以成立。于是,把婚姻功能和社会后果引入对婚姻本质的理论界定,从而又陷入婚姻的普遍性与相对性的论说中。如果没有对婚姻本质的解答,只能是在旧有理论平台或框架内变换形式而已。因此,婚姻理论的关键性问题在于,只有通过对婚姻本质的解答,超越旧有的理论平台,才能梳理婚姻理论的建构与遮蔽问题,进而廓清婚姻理论中的普遍性与相对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理论 婚姻功能 婚姻本质 歧义性 由来
下载PDF
中国婚姻史上的杂婚和血婚问题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岁孝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53-59,共7页
关于人类婚姻起源于普遍的杂婚的说法是充满严重理论缺陷的古典进化论指导下的产物 ,它在全世界范围内缺乏坚实证据。近年来仍有人试图网罗一些经不起推敲的材料予以证明。对这一在人类学界已无足轻重的理论 ,中国婚姻史学界若不进行深... 关于人类婚姻起源于普遍的杂婚的说法是充满严重理论缺陷的古典进化论指导下的产物 ,它在全世界范围内缺乏坚实证据。近年来仍有人试图网罗一些经不起推敲的材料予以证明。对这一在人类学界已无足轻重的理论 ,中国婚姻史学界若不进行深刻的反思 ,很可能还会支配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进货论 杂婚 血缘婚 中国 婚姻史 人类学 动物社会学 考古 亲属称谓 婚姻
下载PDF
中国婚姻法:制度建构与价值探究之间——婚姻法与改革开放三十年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歌雅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22-27,共6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间,我国的婚姻家庭法在制度建构、理论创新和价值探究层面均有所建树。透过婚姻家庭立法的制度建构,梳理与阐释婚姻家庭立法的理论创新,将充分捕捉婚姻家庭立法的价值追求与终极目标。
关键词 婚姻法 制度建构 理论创新 价值探究
下载PDF
民族地区婚姻法变通的法理思考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玉霞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26,共5页
《婚姻法》是我国所有法律中最早规定可以变通或补充规定的,也是被变通或补充规定最多的一部法律,具有较为普遍的意义。本文从哲理、法理、宪法和法律等方面阐述了变通的合理与合法性,论证了婚姻法变通或补充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 法理 自治权 婚姻法 变通 习俗
下载PDF
结构化视阈下的闽南农村未婚先育现象研究——以闽南农村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红霞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460-464,共5页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当前闽南农村未婚先育现象呈现上升趋势,这不仅是对传统婚育制度的冲击,也是对现行婚姻生育政策的挑战。引入结构化理论,详细分析未婚先育现象产生的社会制度、村落文化等宏观背景和青年个体的行为选择。这种行为表面...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当前闽南农村未婚先育现象呈现上升趋势,这不仅是对传统婚育制度的冲击,也是对现行婚姻生育政策的挑战。引入结构化理论,详细分析未婚先育现象产生的社会制度、村落文化等宏观背景和青年个体的行为选择。这种行为表面上超脱传统实质上是传统生育观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化理论 未婚先育 性别偏好
下载PDF
成人依恋对婚姻家庭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晓柳 吴任钢 《中国性科学》 2012年第6期52-57,共6页
本文对成人依恋理论在婚姻家庭研究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梳理,从研究的侧重点、使用工具的方法、研究结论的拓展三个角度,全面介绍了成人依恋理论在婚姻家庭研究领域的发展过程,包括最初引入、其对婚姻家庭影响机制的探讨、以及夫妻交互模... 本文对成人依恋理论在婚姻家庭研究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梳理,从研究的侧重点、使用工具的方法、研究结论的拓展三个角度,全面介绍了成人依恋理论在婚姻家庭研究领域的发展过程,包括最初引入、其对婚姻家庭影响机制的探讨、以及夫妻交互模型的建立,并在此基础上对临床实践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依恋 婚姻家庭 主客体互倚模型
下载PDF
《傲慢与偏见》中的话语交际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楚乔 《东疆学刊》 CSSCI 2008年第4期64-67,共4页
运用语言学领域中的合作原则理论与言语行为理论,对简.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话语交际进行分析,在展示小说中的婚姻观的基础上,更能够进一步验证语用学理论应用到文学作品分析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 话语交际 合作原则 言语行为 婚姻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