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逻辑 被引量:3
1
作者 袁年兴 朱海龙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4-100,130,共8页
在历史的脉络中,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逻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蕴含着“民族”和“民主”两个要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在于通过唤醒各族民众... 在历史的脉络中,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逻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蕴含着“民族”和“民主”两个要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在于通过唤醒各族民众的“人民”意识,激活“人民”的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起点,也由此奠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从自在走向自觉的政治底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民族”与“人民”产生了深刻的意义关联,自近代以来不断高涨的民族主义思潮通过“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实践被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优势。以“人民共同体”为政治基石,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优势,这既是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的政治逻辑,也是近代以来中国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人民当家作主 政治逻辑
下载PDF
选人用人公信度与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性辨析
2
作者 陈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3-78,共6页
指出人民群众在干部选任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是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权的基本主张,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程度,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基础是公众的广泛参与,根本是公众的决定权,保障是... 指出人民群众在干部选任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是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权的基本主张,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程度,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基础是公众的广泛参与,根本是公众的决定权,保障是公众的有效监督,结果是要通过公众满意度来体现;提高选人用人的民主程度、科学程度、认可程度和满意程度,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民主 公信度 人民当家作主 干部选任 民主政治建设
下载PDF
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制度优势及治理效能 被引量:6
3
作者 蔡文成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共7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制度成果,是人类制度文明的伟大创造。从性质、地位上讲,根本政治制度是这一制度最基本...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制度成果,是人类制度文明的伟大创造。从性质、地位上讲,根本政治制度是这一制度最基本的制度优势;从领导核心上看,党的领导是这一制度最根本的政治优势;从内在价值上看,人民当家作主是这一制度最本质的民主优势;从治理实践上讲,依法治国是这一制度最有效的治理优势。制度优势是根本,政治优势是关键,民主优势是本质,法治优势是保障。四大优势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当家作主 制度优势 治理效能
下载PDF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被引量:3
4
作者 曾庆辉 《陇东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71-78,共8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明确重点,健全关键举措。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明确重点,健全关键举措。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围绕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挥好人大职能作用;坚持人大制度的创新与发展,强化制度建设;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发挥好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加强人大自身建设,健全人大工作内部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新时代 制度体系 人民当家作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演进与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肖慧欣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2-95,共4页
人民主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应有之义。党的历代领导人将人民主体思想蕴含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并贯彻落实于治国理政中,形成了一脉相承的人民主体思想。新时代,面对日益严峻的各种挑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 人民主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应有之义。党的历代领导人将人民主体思想蕴含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并贯彻落实于治国理政中,形成了一脉相承的人民主体思想。新时代,面对日益严峻的各种挑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的领导人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实现了对人民主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赋予了人民主体思想全新的时代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民主体思想 历史演进
下载PDF
坚持“三者有机统一”:迈向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的政治逻辑 被引量:1
6
作者 虞崇胜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33,共11页
在我国迈向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征程中,有三个关键词及其逻辑关系决定着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前途和命运,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三者有机统一"是基本政治原则,展开后是一个由"四梁八柱"... 在我国迈向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征程中,有三个关键词及其逻辑关系决定着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前途和命运,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三者有机统一"是基本政治原则,展开后是一个由"四梁八柱"构成的政治逻辑链。"四梁"是指党委领导、人大决定、政府执行、政协协商。"八柱"是指人民有所呼、人大有所应、党委有所引、政协有所商、法律有所定、政府有所为、两院有所司、监委有所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必须是坚持"三者有机统一"的实践过程。坚持"三者有机统一"不仅是有效推进改革开放的制胜法宝,也是有力推进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制胜法宝。只要始终坚持"三者有机统一",就能够从根本上把准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的航向,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者有机统一" 现代化国家 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观念基础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恒山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6,共12页
依法执政是我们党历经艰难探索以后确定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其本质是要解决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当家作主和党的领导相结合的问题。为实施党的依法执政,必须正确认识党领导人民、党的领导... 依法执政是我们党历经艰难探索以后确定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其本质是要解决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当家作主和党的领导相结合的问题。为实施党的依法执政,必须正确认识党领导人民、党的领导和党的执政、执政权力的来源、执政权力的受约束性以及法的本质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为践行依法执政奠定观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领导 党的执政 依法执政 执政权 人民当家作主
原文传递
夯实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政治基础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林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共9页
全面依法治国,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关键在于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和根本政治制度,在制度形态上,"三者"必须统一于国家的根本政治制... 全面依法治国,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关键在于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和根本政治制度,在制度形态上,"三者"必须统一于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证人民主体地位,更加充分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夯实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 三者有机统一
原文传递
我国法治文化建设中的公民主体意识探究
9
作者 王敏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42-58,共17页
在当前法治中国的建设中,“人”的要素是法治文化建设的根本和关键。作为主体的公民不是法治文化建设的外部观察者或被动适应者,而是在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地参与并承担权利与责任的“当家作主”的践行者,因此我国公民的主体意识直接影... 在当前法治中国的建设中,“人”的要素是法治文化建设的根本和关键。作为主体的公民不是法治文化建设的外部观察者或被动适应者,而是在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地参与并承担权利与责任的“当家作主”的践行者,因此我国公民的主体意识直接影响着法治建设的进程。本文从公民认知、公民情感和公民参与三个取向对我国公民当前的主体意识进行探究,旨在揭示我国公民在心理认同、权责意识、民主参与意识和法治意识诸个维度的认知和实践之维,为探讨全体公民在法治中国建设中就位主体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受访者对自己作为中国公民既享有权利又履行责任这一主体身份有着较为完整的认识。无论在意识层面还是在情感层面都表现出对其主体身份、地位和作用的不同程度的自觉和对民主法治的确信。但是也要看到,意识和行为是两个方面,并不必然具有正相关。调查中也发现受访者存在主体意识模糊和行为无法就位的情况,同时其对法治的理解也存在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意识 权责统一 主体就位 法治文化建设 公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