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Plaintiff's Subject Qualification for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Instituted by People's Procuratorates 被引量:1
1
作者 Mei Hong Yin Yanjie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1年第1期91-96,共6页
Although it is not the main duty for the People's Procuratorate to institute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proceedings, the existence of "reserve" prosecution right of plaintiff not only is be... Although it is not the main duty for the People's Procuratorate to institute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proceedings, the existence of "reserve" prosecution right of plaintiff not only is beneficial to timely prevention and cure of environmental damage, but also contributes indispensable judicial supervision force to the environmental legality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safeguard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s, many local prosecutorial organizations have practiced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s litigation. Since Chinese law has not made explicit stipulation on the function of the People's Procuratorate instituting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the plaintiff's subject qualification for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instituted by the People's Procuratorate is still in question. In order to propel the People's Procuratorate to completely and fully exercise their power of supervision and prosecution, there shall be corresponding legislation that provides powerful guarantee for the People's Procuratorate instituting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peoples procuratorate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the plaintiff's subject qualification
下载PDF
Flavor Amidst Plainness:An Examination of the Subjectivity of the“People’s Film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assical Aesthetics
2
作者 Yang Guang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3年第3期132-144,共13页
The“People’s Films,”when exami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assical aesthetics,present a unique visual style that creates artistic conceptions through sparse filming and deliver a scenery-based ideology through bac... The“People’s Films,”when exami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assical aesthetics,present a unique visual style that creates artistic conceptions through sparse filming and deliver a scenery-based ideology through background shots,contributing to the overall aesthetic taste dominated by plainness.Chinese national aesthetic tastes,distinguished by implicitness,symbolism,and ethereality,have the magical power to present charming conceptions via plain and simple scenes,thus endowing the“People’s Films”with natural,plain,and harmonious frames that are unique to China.Behind the silent and plain scenes are representations of personal cultivation and essential values cherished by the Chinese people,which are achieved via the momentary presence and entirety of scenes photographed in the films,delivering an internal transcendence of people’s conscious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inness classical aesthetics the“people’s Films subjectivity
下载PDF
People's Well-rounded Development: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Common Prosperity in the New Era
3
作者 张晗 QIAN Chuijun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3年第3期558-575,共18页
Achieving common prosperity for all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and an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with the core value orientation of promoting the people’s we... Achieving common prosperity for all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and an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with the core value orientation of promoting the people’s well-rounded development.This reflect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s well-rounded development and common prosperity and implies that common prosperity is not just an economic issue,but also a political matter,a moral subject,and a human rights goal.Being“people-centered”is the core positioning of common prosperity,with its inherent collective and individual attributes.In terms of the object dimension of prosperity,it encompasses a wide range of rights such as material and spiritual well-being,which are advanced in a coordinated manner,and a deepening level of guarantee gradually improving.In the practical concept of“shared development,”it emphasizes the unity of state obligations and individual responsibilities,as well as the phased approach and promotion of common prosperity through the rule of law.Therefore,the essence of common prosperity lies in shifting from a“material-centered”perspective to a“people’s well-rounded development-centered”perspective.It combines the principles of fairness and inclusiveness with the recognition of diverse developmental needs.The focus is on enhancing the subjective initiative of the people,aiming to truly achieve the happiness of the people and promote people’s well-rounded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realization of“common prospe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on prosperity people’s well-rounded development people-centered shared development subjective initiative
下载PDF
Evaluation on Pipao' s Construction Comfort by Fuzzy Theory
4
作者 WU Ningning CONG Shan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6年第2期40-42,共3页
Comfor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ttributes demanded by bra consumers. It reflects the psychological feeling of a wearer.Different kinds of knitted fabric are chosen as bra samples in this paper. This subject stud... Comfor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ttributes demanded by bra consumers. It reflects the psychological feeling of a wearer.Different kinds of knitted fabric are chosen as bra samples in this paper. This subject studied the bra's comfort sensations by carrying out a series of subjective wear at temperature at 21± 2℃ and humidity of 65±3%. By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the subjective ratings on 3 mainly sensory factors (thermal, moisture and tightnes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3 factors are studied under three condition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movement. This study is focused on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bra' s comfort sensations of made of different knitted fabrics. Finally, based on fuzzy theory, the comprehensive comfort sensations of these fabrics in different wear conditions a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 s Comfort sensations Fuzzy theory subjective evaluation Knitted fabrics
下载PDF
The Three Principles of Institutional Safeguards for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Legislation in China
5
作者 刘睿 JIANG Yu(Translated)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4年第2期325-346,共22页
The participation of women in legislation is an important aspect and means of safeguarding women’s rights.Feminist theory,based on criticism of both the“citizenship identity theory as rights”and the“citizenship id... The participation of women in legislation is an important aspect and means of safeguarding women’s rights.Feminist theory,based on criticism of both the“citizenship identity theory as rights”and the“citizenship identity theory as responsibilities,”proposes the“citizenship identity theory as subjectivity.”Observing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legislation in China,two institutional safeguard principles can be summarized:the“minimum proportion”and the“influence evaluation.”However,each of these principles has its inherent limitations.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supplement them with the principle of“subjective participation”in a reflective manner.This principle requires women to participate substantively in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as subjects,express women’s needs and demands,input women’s perspectives and experiences,and reconstruct the distribution of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existing legislation.The three principles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work together to comprehensively constitute the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of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legislation,thereby promoting the reproduction of corresponding action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izenship identity theory FEMINIsM women’s rights participation in legislation subjectIVITY
下载PDF
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Anderson健康行为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5
6
作者 徐鹏 周长城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43-52,共10页
论文基于美国学者Anderson提出的健康行为模型尝试构建了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数据库系统考察了诱因性人口学因素、赋能性因素、需求性因素以及健康行... 论文基于美国学者Anderson提出的健康行为模型尝试构建了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数据库系统考察了诱因性人口学因素、赋能性因素、需求性因素以及健康行为因素对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部门应以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为政策措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帮助促进老年人人际关系的和谐化,鼓励老年人多参加健身和体育锻炼活动,减少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过度依赖,帮助维持并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更重要的是要深入进行养老保障体制改革,在物质和精神上为老年人提供更为全面的养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主观幸福感 影响因素 Anderson健康行为模型
下载PDF
基于D-S证据理论的城市社区民生科技贡献绩效评估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何继新 王田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4-49,63,共7页
研究基于民生科技对城市社区建设在社区安全、节能环保、健康卫生、生活便利和学习交流等方面发挥的功能和作用,提出民生科技在城市社区建设中体现贡献绩效的主要因素,建立城市社区民生科技贡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D-S理论的分析方... 研究基于民生科技对城市社区建设在社区安全、节能环保、健康卫生、生活便利和学习交流等方面发挥的功能和作用,提出民生科技在城市社区建设中体现贡献绩效的主要因素,建立城市社区民生科技贡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D-S理论的分析方法,通过算例对天津市华苑社区民生科技的贡献绩效进行评价,为民生科技在城市社区的绩效评估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 民生科技 贡献绩效 D-s证据理论
下载PDF
一种简单有效的处理冲突证据的D-S改进方法 被引量:6
8
作者 丁迎迎 李洪瑞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11年第2期22-25,共4页
D-S证据理论在决策级信息融合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其在合成冲突证据时会出现与直观结论不符的现象。通过深入分析D-S证据理论合成冲突证据时的失效原因,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改进方法。通过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的综合得到不同证据的信... D-S证据理论在决策级信息融合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其在合成冲突证据时会出现与直观结论不符的现象。通过深入分析D-S证据理论合成冲突证据时的失效原因,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改进方法。通过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的综合得到不同证据的信任度,以此确定冲突证据及对应的折扣度并对其进行折扣度修正,使合成结果快速向正确类型收敛。仿真结果表明,同已有方法相比,本文方法特别适合具有少数冲突证据的情况,其合成结果更加符合直观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融合 D-s证据理论 冲突证据 主观权重 客观权重
下载PDF
基于4C's理论的学科馆员能力 被引量:5
9
作者 吴琦 《贵图学刊》 2009年第1期12-13,18,共3页
近年来我国图书馆学习和借鉴了不少西方先进的图书馆管理制度,许多营销理论也不断被应用于图书馆管理之中。本文基于4C's理论,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为更好地完成其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四种能力:科研能力、决策能力、文献传播能力... 近年来我国图书馆学习和借鉴了不少西方先进的图书馆管理制度,许多营销理论也不断被应用于图书馆管理之中。本文基于4C's理论,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为更好地完成其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四种能力:科研能力、决策能力、文献传播能力和协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Cs理论 图书馆 学科馆员 能力
下载PDF
“下交群评”:迈向人民主体性的基层治理——以北京市平谷区接诉即办改革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锋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9,共11页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日益成为主导基层治理的逻辑,在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不断深化改革的基础上,以北京市平谷区“下交群评”工作为例,探索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机制,并重点关注如何引导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主体。研究发现,...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日益成为主导基层治理的逻辑,在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不断深化改革的基础上,以北京市平谷区“下交群评”工作为例,探索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机制,并重点关注如何引导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主体。研究发现,“下交群评”通过治理主体的组织嵌入化、治理单元的熟人社会化、治理规则的崇公抑私化、治理机制的交互整体化形塑了新时代“三治融合”的实践机制,为系统治理和源头治理提供了重要保障;从接诉即办的倒逼式治理到主动性治理,再到自主性治理,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治理问题的发起者、治理过程的参与者、治理成效的获得者、治理情况的监督者。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体现了基层正在从被动的市民诉求驱动迈向人民主体性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诉即办 “下交群评” 基层治理 三治融合 人民主体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
下载PDF
“合群”对民众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景天魁 王翰飞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8,共10页
运用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在建立二元Logit模型基础上,使用非线性模型的中介效应检验-KHB方法对“合群”效应进行分解,探讨了“合群”与当前中国民众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验证了“合群”对民众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进一步比... 运用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在建立二元Logit模型基础上,使用非线性模型的中介效应检验-KHB方法对“合群”效应进行分解,探讨了“合群”与当前中国民众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验证了“合群”对民众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进一步比较分析了其中介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合群”可以显著提升民众的主观幸福感;“合群”通过影响社会信任水平和社会联结程度,进而影响主观幸福感;社会信任水平和社会联结程度是“合群”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中介机制,其中介效应比例存在一定差异,社会联结程度的解释比例要高于社会信任水平。在此基础上,证实了“合群”对民众主观幸福感增进作用的存在,也为更好地认识“合群”如何有效地促进民众主观幸福感提供了微观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群” 社会联结 社会信任 主观幸福感 民生福祉
下载PDF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提出、内涵与当代阐释
12
作者 米华全 张洪林 《文化软实力》 2024年第3期40-47,共8页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是历史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也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人民主体”究竟何以出场,是认识这一思想的关键前提。“人民”蕴含质与量两个层面的深刻内涵,“主体”是人民在社会中发挥的主动性,两者共...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是历史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也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人民主体”究竟何以出场,是认识这一思想的关键前提。“人民”蕴含质与量两个层面的深刻内涵,“主体”是人民在社会中发挥的主动性,两者共同构成“人民主体”概念的基础,并延伸为历史主体、价值主体和权力主体三大内涵。进入新时代,以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为理论根基,发展出“人民至上”的中国化理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表现为遵循人民共治的基本原则、激发人民共创的强劲动力、实现人民共享的发展目标,科学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时代之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主体 人民至上 唯物史观
下载PDF
马克思生产力主体性视角下的新质生产力
13
作者 徐绮蔚 《决策与信息》 2024年第8期23-30,共8页
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主体性视角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在生产力三要素中,劳动者是唯一的主体性要素,劳动创造价值,劳动人民创造历史,因此,新质生产力必然表现出人民主体的本质特征。从主体性视角来看,新质生产力的发... 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主体性视角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在生产力三要素中,劳动者是唯一的主体性要素,劳动创造价值,劳动人民创造历史,因此,新质生产力必然表现出人民主体的本质特征。从主体性视角来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之源表现为“一切依靠人民”,其具体体现为:科技创新,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产业升级,激发劳动者创造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教育为本,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劳动者队伍。从人民主体出发,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旨归表现为“一切为了人民”,即坚持人民至上,让人民群众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共享发展成果、共建美好家园、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 科技创新 共同富裕 人民主体
下载PDF
行政自制的可能性分析 被引量:24
14
作者 崔卓兰 刘福元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5-94,共10页
行政自制是指行政主体自发地约束其所实施的行政行为,使其行政权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运行的一种自主行为,即行政主体对自身违法或不当行为的自我控制。在现代政府理念和行为方式之下,惠民理念的兴起、行政权的规范行使、行政主体和行政... 行政自制是指行政主体自发地约束其所实施的行政行为,使其行政权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运行的一种自主行为,即行政主体对自身违法或不当行为的自我控制。在现代政府理念和行为方式之下,惠民理念的兴起、行政权的规范行使、行政主体和行政方式的多元化趋势等为行政自制的实现提供了充分的现实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自制 可能性 行政主体 惠民理念 服务行政
下载PDF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启示——一个主客体关系的视角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培英 钟扬 苗德才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6-71,共6页
马克思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已受到理论界的广泛关注,然而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尚未得到足够的阐释,那就是其观察问题的特殊角度,即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视角。从这一视角看问题,马克思强调人的本质存在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规定性中,人的真正... 马克思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已受到理论界的广泛关注,然而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尚未得到足够的阐释,那就是其观察问题的特殊角度,即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视角。从这一视角看问题,马克思强调人的本质存在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规定性中,人的真正发展应是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发展,发展的永续性机制存在于主体与客体的交互作用、双向建构中。从这一角度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全面发展 主客体关系 视角
下载PDF
从女性主义翻译观看译者的主体性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朝燕 丁艳雯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552-555,共4页
译者的身份和地位在传统的翻译研究中长期被忽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使译者主体性问题得到重视。女性主义翻译观是流行于西方的一派新理论,它强调译者主体性,尤其是女性主义译者的主体性。对译者主体性研究发展进行了梳理... 译者的身份和地位在传统的翻译研究中长期被忽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使译者主体性问题得到重视。女性主义翻译观是流行于西方的一派新理论,它强调译者主体性,尤其是女性主义译者的主体性。对译者主体性研究发展进行了梳理并探讨了女性主义翻译对该主题的独到主张与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译者主体性 女性主义译者 传统译论
下载PDF
论五大发展理念的人民主体性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志军 杨哲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21,共6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创新、绿色、协调、共享、开放五大发展理念。发展是彰显人的主体性的核心要素,发展理念的更新反映的是发展的价值取向的转变。五大发展理念鲜明地展示了发展的人民主体性价值并为这一价值取向构建了整体框...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创新、绿色、协调、共享、开放五大发展理念。发展是彰显人的主体性的核心要素,发展理念的更新反映的是发展的价值取向的转变。五大发展理念鲜明地展示了发展的人民主体性价值并为这一价值取向构建了整体框架:秉承创新发展促进人的能动性的充分迸发,贯彻绿色发展发挥人的受动性的保障机制,注重协调发展推动人的自主性的不断成熟,厚植共享发展确保人的自为性的充分彰显,坚定开放发展实现交互主体性的共赢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大发展理念 人民主体性 价值
下载PDF
我国教育目的人本内涵的诠释与演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范勇 田汉族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3-7,共5页
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根据对"人"的规定性的不同,产生了三种不同的人本教育目的内涵。从主体性发展论、价值实现论和幸福生活论三个方面来看,教育目的人本内涵的演化遵循着从主体论到幸福论的发展路径。研究教育目的人本内涵演... 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根据对"人"的规定性的不同,产生了三种不同的人本教育目的内涵。从主体性发展论、价值实现论和幸福生活论三个方面来看,教育目的人本内涵的演化遵循着从主体论到幸福论的发展路径。研究教育目的人本内涵演化,对于重新确立教育目标、完善课程目标体系以及打造幸福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目的 以人为本 主体性发展论 价值实现论 幸福生活论 教育目标 课程目标 幸福教育
下载PDF
基于加权的目标综合识别技术 被引量:2
19
作者 丁迎迎 李洪瑞 +1 位作者 杨永健 陈义平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58,共5页
在基于证据理论的目标综合识别系统中,综合考虑信息源权重对识别结果有重要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加权的目标综合识别技术,总结了几种常用的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获取方法,给出了组合权重的计算公式,针对D-S证据理论仿真验证了基于证据加权... 在基于证据理论的目标综合识别系统中,综合考虑信息源权重对识别结果有重要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加权的目标综合识别技术,总结了几种常用的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获取方法,给出了组合权重的计算公式,针对D-S证据理论仿真验证了基于证据加权思想对合成结果的改进效果。研究表明,在进行目标综合识别时考虑信息源的权重是必要的,它能有效化解信源冲突,保证合成结果的合理性和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综合识别 D-s证据理论 主观权重 客观权重 可信度
下载PDF
民生问题的解决与政府管理的创新——基于治理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5
20
作者 崔执树 施光跃 《兰州学刊》 CSSCI 2010年第3期45-49,共5页
民生问题向来是社会的热点问题,表现为各种形式的经济及社会问题,从政治运行角度看它更与政府的管理或者说治理方式密切相关。文章试图从治理理论的视角出发,来探讨如何进行政府管理的创新以达到对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
关键词 民生问题 政府管理 治理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