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方春大豆生育期性状在不同播季及生态区的反应 被引量:5
1
作者 任红玉 沈能展 +1 位作者 张兴文 韩天富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2-46,共5页
选用北方春大豆品种,在7个大豆生态区采用春、夏、秋三季播种的生育期资料,分析了北方春大豆生育期性状的特点,包括生育前期、生育后期、全生育期日数及生育期结构(R/V)和标准差。研究结果将为深化大豆生态区划及品种的合理布局、育种... 选用北方春大豆品种,在7个大豆生态区采用春、夏、秋三季播种的生育期资料,分析了北方春大豆生育期性状的特点,包括生育前期、生育后期、全生育期日数及生育期结构(R/V)和标准差。研究结果将为深化大豆生态区划及品种的合理布局、育种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春大豆 生育期 性状 生态区 播种
下载PDF
东北地震大形势跟踪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孙文福 李海林 +3 位作者 曹凤娟 李芳 焦明若 郭晓燕 《东北地震研究》 2008年第3期9-16,共8页
本文在近几年对东北地震大形势研究的基础上,使用最新地震资料,对东北地区地震发展趋势进行了实时跟踪研究,结果认为,东北第五个地震活跃期到2008年结束。同时,对如何合理选择研究区域也作了一些讨论。
关键词 研究区域 东北地区 活跃期 发展趋势 跟踪研究
下载PDF
沦陷时期东北民众社会心态剖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段妍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02-105,共4页
“九.一八”事变发生前,日本在东北的蓄意侵略早已为民众所反感,并在危机中萌发了“忧患意识”。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事入侵东北以及随后东北三省的沦陷,使民众的社会心理逐渐发生演变。沦陷后,东北民众的社会心理主要呈现出三种表现形... “九.一八”事变发生前,日本在东北的蓄意侵略早已为民众所反感,并在危机中萌发了“忧患意识”。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事入侵东北以及随后东北三省的沦陷,使民众的社会心理逐渐发生演变。沦陷后,东北民众的社会心理主要呈现出三种表现形态:抗日心态;麻木不仁心态;奴化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沦陷时期 抗日心态 麻木不仁心态 奴化心态 社会心态
下载PDF
论解放前后东北土地占有关系的变革及其积极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洁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47,共6页
在日本对东北的殖民统治和封建剥削制度的压迫下,农村存在大量的"公地"和庞大的雇农阶层,成为东北土地占有关系的典型特征。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通过分配"公地"、反奸清算、平分土地等措施,实现了&qu... 在日本对东北的殖民统治和封建剥削制度的压迫下,农村存在大量的"公地"和庞大的雇农阶层,成为东北土地占有关系的典型特征。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通过分配"公地"、反奸清算、平分土地等措施,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和土地所有权的转移,满足了包括雇农在内的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实现了东北土地占有关系的历史性变革。这个变革不仅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东北解放区,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财力等全面的支持,而且也为东北地区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解放区 土地占有关系变革 社会发展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典型流域融雪期切沟发育特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范昊明 王岩松 +2 位作者 樊向国 刘建祥 蒋小娟 《中国水土保持》 2018年第5期64-68,共5页
基于DGPS差分定位系统对东北黑土区典型流域切沟进行动态监测,结合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典型流域融雪期切沟发育特征。结果表明:(1)融雪期切沟发育以沟头前进为主,各流域切沟发育具有地域分异性和年际差异性。切沟长度发育和面积... 基于DGPS差分定位系统对东北黑土区典型流域切沟进行动态监测,结合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典型流域融雪期切沟发育特征。结果表明:(1)融雪期切沟发育以沟头前进为主,各流域切沟发育具有地域分异性和年际差异性。切沟长度发育和面积发育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r=0.755),长度发育和体积发育相关性不明显。(2)融雪期切沟地域分异性和年际差异性表现为五一流域切沟发育速率明显大于光荣、吉兴流域,典型流域切沟发育速率呈现从西北至东南逐渐减小的趋势。(3)切沟宽度沿程发育呈现分异性,从沟头至沟尾发育速率逐渐减小。光荣流域G1切沟沿程宽度发育速率和面积发育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r=0.572),沿程深度发育速率与面积发育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r=-0.500)、与体积发育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r=0.408);光荣流域G2切沟沿程宽度发育速率和面积发育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r=0.412),与体积发育速率也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r=0.6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沟 融雪期 发育特征 小流域 东北黑土区
下载PDF
东北大豆种质资源生育期性状的生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傅蒙蒙 王燕平 +11 位作者 任海祥 王德亮 包荣军 杨兴勇 田中艳 傅连舜 程延喜 苏江顺 孙宾成 杜维广 赵团结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1-549,共9页
生育期是大豆重要的生态性状,为明确东北大豆生育期性状的生态特性,搜集东北地区代表性品种361份,于2012-2014年在东北地区9个代表性地点进行生育期试验。结果表明:(1)将东北地区按熟期和生态条件划分为4个亚区。第一亚区包括以北安... 生育期是大豆重要的生态性状,为明确东北大豆生育期性状的生态特性,搜集东北地区代表性品种361份,于2012-2014年在东北地区9个代表性地点进行生育期试验。结果表明:(1)将东北地区按熟期和生态条件划分为4个亚区。第一亚区包括以北安、扎兰屯为代表的黑龙江、内蒙古北部地区,该地区积温偏低,5月中旬播种,9月中旬成熟(初霜),主要适合MG 000、MG 00熟期组;第二亚区包括以克山、佳木斯、牡丹江、长春为代表的黑龙江中南部至吉林省长春等地,该地区气候适宜,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9月中旬成熟(初霜),主要适合MG 0、MGⅠ熟期组;第三亚区包括以白城、大庆为代表的黑龙江省西南部、吉林省东北部降水量低的地区,播种从4月下旬至5月上旬,9月中下旬成熟(初霜),适合MG 0、MGⅠ熟期组;第四亚区包括以铁岭为代表的辽宁省大部分地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9月中下旬成熟(初霜),主要适合MGⅡ和MGⅢ熟期组。(2)明确了各熟期组大豆的生态特征。MG 000和MG00熟期组主要分布在第一生态亚区,在当地生长季节内正常成熟,在其他亚区生育前期、后期略有缩短、提前成熟,不能充分利用当地生长季节。MG 0和MGⅠ熟期组主要分布在第二和第三生态亚区,在当地生长季节内正常成熟,在第一亚区比当地品种晚20~30 d、前期晚7~10 d,在第四生态亚区比当地品种早10~20 d、前期早3~5 d,不适合在这些地区种植。MGⅡ、MGⅢ熟期组仅在第四生态亚区正常成熟,部分品种可以在第二、三生态亚区成熟,生育前期在第二、三亚区比当地品种晚约10 d、在第一亚区晚约2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春大豆 生育期性状 遗传变异 生态特征 生态亚区
下载PDF
基于气象和覆被条件考量的无人机地形勘察适宜期——以东北黑土区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玥璞 秦伟 +3 位作者 杨文涛 王玉杰 王云琦 蒋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1-128,共8页
基于无人机平台的SfM技术是获取高精度地形的重要手段,如何在开展外业测量之前确定地形勘察的最佳日期对水土保持项目的规划和实施至关重要。以东北黑土区不同气候带为例,结合当地的气候和植被动态变化特征探讨该区适宜无人机地形勘察... 基于无人机平台的SfM技术是获取高精度地形的重要手段,如何在开展外业测量之前确定地形勘察的最佳日期对水土保持项目的规划和实施至关重要。以东北黑土区不同气候带为例,结合当地的气候和植被动态变化特征探讨该区适宜无人机地形勘察的最佳时间窗口,以期为其他地区的地形勘察期选取提供借鉴,为水土保持领域的地形侵蚀监测研究服务。选择的试验区东北黑土区跨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3个温度带,分析不同温度带典型站点1988—2017年的气候数据以及2020年全年的植被覆盖度、雪盖变化;以常见的大疆无人机运行参数作为气候数据的筛选条件,初步按照中覆盖(FVC<0.6)条件为植被覆盖度的筛选依据,确定无人机地形勘察的适宜期。结果表明:东北黑土区3个温度带进行无人机地形勘察的最适时间范围分别是:寒温带的适宜时间为4月中旬至5月初、中温带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暖温带为3月中旬至4月底和9月底至11月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地形 适宜时间 东北黑土区
下载PDF
中国华北东北强干旱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重现期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杨歆雨 李栋梁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0-821,共12页
利用中国华北、东北(110~140°E,34.5~55°N)126个站1901-2015年月尺度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1),去除11月到次年2月(即北方冬季)的数据后,利用聚类分析将研究区域分为东北地区中北部(Ⅰ区)、东北地区南部(Ⅱ区)、华北地区南... 利用中国华北、东北(110~140°E,34.5~55°N)126个站1901-2015年月尺度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1),去除11月到次年2月(即北方冬季)的数据后,利用聚类分析将研究区域分为东北地区中北部(Ⅰ区)、东北地区南部(Ⅱ区)、华北地区南部(Ⅲ区)、华北地区北部(Ⅳ区)以及华北地区西部(Ⅴ区)5个气候区,利用游程理论在识别单站强干旱事件的基础上,给出区域强干旱事件的识别标准,并与实际干旱事件相比较,检验方法的适用性;分析不同区域强干旱事件年代际的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基于拟合优度最高的Copula函数,以华北西部(Ⅴ区)为例,分析其强干旱事件的重现规律;分析在相同重现期条件下,干旱历时与干旱强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区域强干旱事件的识别标准对于中国华北、东北强干旱事件具有较好的适用性。(2)华北北部(Ⅳ区)的强干旱最为严重,且较易发生连旱事件。(3)华北西部(Ⅴ区)的一般性强干旱事件有约5 a^6 a的周期,1929年、1941年和1965年分别有一次特别严重的强干旱事件发生,其重现期分别约为94 a^102 a、93 a^101 a和35 a^41 a。(4)对于2 a、5 a、10 a、20 a、50 a和100 a一遇的强干旱事件,华北北部(Ⅳ区)的强干旱事件最为严重,华北西部(Ⅴ区)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强干旱事件 华北东北 SPEI指数 重现期
下载PDF
东北地震区地震趋势的小波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凤君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7-141,共5页
根据中国地震局推广软件中所给出的地震区划分,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对东北地震区的地震时序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东北地震区的地震活动存在着10年、20年和30年的显著主周期。按照这个周期规律,结合测震学的分析方法,分析了未来东北... 根据中国地震局推广软件中所给出的地震区划分,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对东北地震区的地震时序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东北地震区的地震活动存在着10年、20年和30年的显著主周期。按照这个周期规律,结合测震学的分析方法,分析了未来东北地震区的地震活动趋势,认为东北地震区第五活跃期到2009年结束。从地震能量释放和地震频度上看,未来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震区 小波分析 地震周期
下载PDF
春季东北地区森林火险气象指数及其极值重现期特征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吉敏 黄泓 王学忠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6-80,共5页
以1961-2010年间东北地区逐日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计算春季逐日森林火险气象指数(FFDI)并用广义帕累托分布(GPD)模型对FFDI极值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春季FFDI高值区分布于吉林西部、辽宁西部和内蒙东四盟市南部区域,高值区基本... 以1961-2010年间东北地区逐日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计算春季逐日森林火险气象指数(FFDI)并用广义帕累托分布(GPD)模型对FFDI极值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春季FFDI高值区分布于吉林西部、辽宁西部和内蒙东四盟市南部区域,高值区基本位于山脉背风坡一侧。春季各站FFDI值的趋势变化大致以大兴安岭山脊为界,山脊以东站点的FFDI趋势系数大部分为负值,其中部分站点趋势系数通过了95%置信水平检验,山脊以西站点趋势系数为正值,但趋势均不显著。GPD模型的概率分布能很好的拟合FFDI极值,96.5%站点的FFDI极值经验分布和理论分布相一致。20年一遇和50年一遇的FFDI极值空间分布大体一致,在50年一遇极值高值区中FFDI值超过40,低值区的FFDI值普遍低于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森林火险 气象指数 极值 重现期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春雨开始期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脉惠 王传辉 +1 位作者 江春 彭爱国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35期269-274,共6页
为了研究中国东北地区春雨开始期的变化特征,揭示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影响机理,利用近50年(1959—2008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北部)地面测站降水资料,给出了东北地区春雨开始期的划分标准及其推进特征,并分析... 为了研究中国东北地区春雨开始期的变化特征,揭示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影响机理,利用近50年(1959—2008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北部)地面测站降水资料,给出了东北地区春雨开始期的划分标准及其推进特征,并分析了东北地区春雨开始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春雨平均在5月下旬开始,由东南向西北推进。当东北地区春雨开始偏早(晚)时,东北地区5月的降水偏多(少);主要以全区一致型,南北反相型和东南向西北"-+-"的空间分布特征;东北地区春雨开始期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存在准2~3年的年际振荡特征。此外,当前期12—4月中国东部沿海海温偏高(低)时,东北地区春雨开始期偏早(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春雨开始期 变化特征
下载PDF
燕秦汉东北“长城”考论——障塞烽燧线性质再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范恩实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56,180-181,共13页
作者认为在辽东地区发现的燕秦汉时代的障塞烽燧遗址,并非燕秦汉长城的东北段,而是相关势力进入东北地区后构建的军事镇戍体系,包括以中部都尉治所为中心,向北到望平县,向东经东部都尉治所到番汗县的燕秦汉早期障塞线,以及向东北进入今... 作者认为在辽东地区发现的燕秦汉时代的障塞烽燧遗址,并非燕秦汉长城的东北段,而是相关势力进入东北地区后构建的军事镇戍体系,包括以中部都尉治所为中心,向北到望平县,向东经东部都尉治所到番汗县的燕秦汉早期障塞线,以及向东北进入今通化地区的"第二玄菟郡障塞线"。由此构成的东北"边塞",形成一种积极进取、半开放式的边疆,有利于汉文化在东北地区的深度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秦汉时期 东北 长城 障塞烽燧
原文传递
新时期严寒地区农户宅基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涛 程文 赵天宇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60-66,共7页
通过严寒地区大量典型村庄及农户的实地调查,从面积与超标幅度、内部功能构成与组织、外围片区布局等方面剖析农户宅基地现状特征,探讨新时期背景下内部功能布局、农户宜居需求、国家政策制度对宅基地集约紧缩的影响。基于农户微观视角... 通过严寒地区大量典型村庄及农户的实地调查,从面积与超标幅度、内部功能构成与组织、外围片区布局等方面剖析农户宅基地现状特征,探讨新时期背景下内部功能布局、农户宜居需求、国家政策制度对宅基地集约紧缩的影响。基于农户微观视角,制定分层缩减与管控细则、功能重组与布局调整、内外协调紧缩与渐进实施等策略,为当下严寒地区农村宅基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严寒地区 宅基地 农户层面 新时期 节约集约利用
原文传递
基于格点数据的1961—2018年中国多种积温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白磊 张帆 +5 位作者 尚明 师春香 孙帅 刘丽珺 文元桥 苏传程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46-1460,共15页
积温能够影响植物的物候期和农业作物的产量及空间分布。在研究中,通常将有限数量站点积温数据外推插值到空间进行分析,在站点空间分布稀疏和地形复杂的地区,积温数据在空间上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已有高分辨率的格点化气象数据,在... 积温能够影响植物的物候期和农业作物的产量及空间分布。在研究中,通常将有限数量站点积温数据外推插值到空间进行分析,在站点空间分布稀疏和地形复杂的地区,积温数据在空间上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已有高分辨率的格点化气象数据,在此基础上直接计算可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使用1961—2018年长时间序列的高分辨率格点气温数据(CN05.1),分析了中国大陆≥0℃、≥5℃、≥10℃和≥15℃的4种积温时空变化,结论如下:(1)在中国大陆范围,4种积温的低值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新疆天山和中国东北地区,高值区分布在华南地区;(2)在58年间,4种积温均表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尤其以内蒙古和东北地区积温增温趋势显著;(3)这种积温在空间上趋势变化引起了农业区划中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面积显著增加,温带和寒温带面积减少;(4)在58年中,4种积温开始时间显著提前,结束时间显著推后。4种积温开始时间转变间隔时间(0~5℃、5~10℃和10~15℃转变所需时间)在黄土高原和内蒙古地区较为剧烈。对于结束时间转变间隔时间,在华中地区趋势变化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面积变化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趋势分析 间隔时间 新疆北疆 青藏高原 东北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