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9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nsformation and mechanisms of climate wet/dry change on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under global warming:A perspective from paleoclimatology
1
作者 Yu LI Zhansen ZHANG +5 位作者 Xueru ZHOU Minjun GAO Junjie DUAN Yaxin XUE Hao SHANG Shiyu LIU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932-1951,共20页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is a climatically sensitive zone influenced by monsoon and westerly winds.In summer,water vapor transport can reach Qinghai Lake and the eastern section of the Qilian Mountains;in winter,w...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is a climatically sensitive zone influenced by monsoon and westerly winds.In summer,water vapor transport can reach Qinghai Lake and the eastern section of the Qilian Mountains;in winter,westerly winds mainly control the climate.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 wet/dry changes in the region during the mid-Holocene(MH)warm period,the medieval climate anomaly(MCA),the current warm period(CWP),and the future warm peri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leoclimate.We found that the MH warm period wa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orbit-controlled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and the region showed warm and humid climate characteristics.The MCA was mainly controlled by solar radiation,and there was a warm and dry phenomenon.The CWP and the future warm period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rise in temperature caused by the increase in greenhouse gases,and the climate is becoming more arid.The wet/dry patterns in the CWP and the future warm period in the next century on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are similar to those in the MCA.Continued warming will lead to the expansion of the westerly belt and a gradually humid climate.The future wet/dry changes will be more similar to the MH warm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Wet/dry change Warm period similarity Driving mechanism Future assessment
原文传递
Ethnic Views During the Wei,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Period
2
作者 白翠琴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5年第3期60-73,222,共15页
关键词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period In Ethnic Views During the Wei Jin
原文传递
渤海和黄海北部工程设计冰厚变化趋势分析
3
作者 王安良 赵倩 +3 位作者 隋俊鹏 唐茂宁 王慧 刘煜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9-664,共6页
针对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风电、光伏和核电等新兴能源中的工程海冰设计问题,本文研究了重现期冰厚及其在大气候背景下的变化趋势。本文分析72 a冰级时间序列表明渤海和黄海北部总体冰情等级呈明显下降趋势;在此影响下,基于20 a渤海和黄... 针对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风电、光伏和核电等新兴能源中的工程海冰设计问题,本文研究了重现期冰厚及其在大气候背景下的变化趋势。本文分析72 a冰级时间序列表明渤海和黄海北部总体冰情等级呈明显下降趋势;在此影响下,基于20 a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冰多源观测数据和精细化海冰数值预报资料,研究发现不同重现期冰厚较之前海冰区划值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此外,不同场址设计冰厚受当地海洋环境条件影响较大,单一参考海冰区划值可能存在较大误差。研究表明:针对特定作业地点的工程设计冰厚,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细化评估并考虑大气候背景变化的影响,才能为相关工程海冰参数设计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黄海北部 工程海冰 冰情 设计厚度 变化趋势 重现期 海冰区划
下载PDF
先秦时期北方地区民族交错地带的变迁及特点
4
作者 李春梅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6,共7页
先秦时期,长城以南、黄河中下游以北地区是北方各族与华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主要发生地。这一区域具有开放包容、丰富多元的文化样态及其文化积淀,并呈现出局部稳定和整体波动的变迁过程。近两千年的交往互动,使各民族及其文化发展都... 先秦时期,长城以南、黄河中下游以北地区是北方各族与华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主要发生地。这一区域具有开放包容、丰富多元的文化样态及其文化积淀,并呈现出局部稳定和整体波动的变迁过程。近两千年的交往互动,使各民族及其文化发展都得到了相应的回报,为更大规模、更大范围、更多民族的融合奠定了深厚的经济、政治、人文基础。到战国中后期,秦赵燕长城修筑后,该区域皆被纳入中原王朝的管辖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北方地区 民族交错地带
下载PDF
不同时期涝渍胁迫对蓝莓果实品质和贮藏性的影响
5
作者 周红利 周文杰 +5 位作者 赵凤军 潘奥 孙书伟 孙也 罗璇 黄国辉 《中国果树》 2024年第4期71-75,82,共6页
以都克和瑞卡2个露地栽培品种为试材,研究膨果期、转色期涝渍胁迫对蓝莓果实品质和贮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涝渍胁迫导致蓝莓落果率显著增加,促进了蓝莓果实单果重、硬度和横纵径的增加。膨果期涝渍胁迫下,2个蓝莓品种果实颜色蓝色强度... 以都克和瑞卡2个露地栽培品种为试材,研究膨果期、转色期涝渍胁迫对蓝莓果实品质和贮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涝渍胁迫导致蓝莓落果率显著增加,促进了蓝莓果实单果重、硬度和横纵径的增加。膨果期涝渍胁迫下,2个蓝莓品种果实颜色蓝色强度均降低,且落果率均高于转色期涝渍胁迫。转色期涝渍胁迫下,2个蓝莓品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可滴定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综上,膨果期发生涝渍胁迫后蓝莓落果率相对较高,果实外观品质明显下降;转色期涝渍胁迫导致蓝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提高的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高丛蓝莓 涝渍胁迫 果实品质 生育时期 贮藏时间
下载PDF
巧家盆地第四纪洪积物沉积阶段及其对小江断裂带北段活动性的指示
6
作者 台梓含 向芳 +4 位作者 程万强 王运生 黄恒旭 宋良 周宇航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8-427,共10页
通过对巧家盆地第四纪洪积物沉积阶段及其沉积年代进行分析,为小江断裂带北段第四纪活动性研究提供沉积学证据。研究结果表明:巧家盆地形成于早更新世中期,平均断陷速率为0.59 m/ka,共发育了5个洪积相沉积层。第四纪以来小江断裂带北段... 通过对巧家盆地第四纪洪积物沉积阶段及其沉积年代进行分析,为小江断裂带北段第四纪活动性研究提供沉积学证据。研究结果表明:巧家盆地形成于早更新世中期,平均断陷速率为0.59 m/ka,共发育了5个洪积相沉积层。第四纪以来小江断裂带北段处于构造平静期与活跃期相互交替的阶段,期间共经历了早更新世中期~1.6 Ma,0.81~0.79 Ma,0.65~0.59 Ma,0.48~0.4 Ma,0.12 Ma至今等5期构造活跃期,其中0.48~0.4 Ma和0.12 Ma至今为小江断裂带北段构造活动最强烈的阶段。小江断裂带北段活动性与新构造运动过程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受控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持续的侧向扩展挤出作用,但相较于断裂带中段活动性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巧家盆地 洪积物 小江断裂带北段 构造活跃期 断陷速率
下载PDF
An abrupt cooling event early in the last interglacial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7
7
作者 涂霞 郑范 +4 位作者 王吉良 蔡慧梅 汪品先 C.Bühring M.Sarnthei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1年第10期865-870,共6页
The high-resoluti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planktonic foraminifera and the δ18O records of the section between 96.49– 137.6 mcd at ODP Site 1144 on the continental slope of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reveals an ... The high-resoluti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planktonic foraminifera and the δ18O records of the section between 96.49– 137.6 mcd at ODP Site 1144 on the continental slope of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reveals an abrupt cooling event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during the last interglacial (MIS 5.5, i.e. 5e). The dropping range of the winter SST may come to 7.5°C corresponding to 1.2‰ of the δ18O value of sea surface water. This event is comparable with those discovered in the west Europe and the northern Atlantic Ocean, but expressed in a more intensive way. It is inferred that this event may have been induced by middle- to low-latitude processes rather than by polar ice sheet change. Since the Kuroshio-index species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 displayed the most distinct change at the event, it may also be related to the paleoceanographic change of the low-latitude area in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This event can be considered as one of “Younger Dryas-style coolings” and is indicative of climate variability of the last interglacial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last interglacial period sudden cooling event MIS 5.5 climate variability
原文传递
The climate change variations in the northern Greater Khingan Mountains during the past centuries 被引量:6
8
作者 赵慧颖 宫丽娟 +3 位作者 曲辉辉 朱海霞 李秀芬 赵放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6年第5期585-602,共18页
The Greater Khingan Mountains (Daxinganling) are China's important ecological protective screen and also the region most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s. To gain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and reveal the climate change... The Greater Khingan Mountains (Daxinganling) are China's important ecological protective screen and also the region most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s. To gain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and reveal the climate change characteristic in this high-latitude, cold and data-insufficient reg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maintaining ecological safety and corre- sponding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s. In this article,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precipi- tation and sunshine duration series were firstly constructed using tree-ring data and the me- 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Then, using the climate tendency rate method, moving-t-testing method, Yamamoto method and wavelet analysis method,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climate changes in the region during the past 307 years. Results indicate that, since 1707,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precipitation increased slightly and the sun- shine duration decreased, with the tendency rates of 0.06~C/10a, 0.79 mm/10a and -5.15 h/10a, respectively (P〈~0.01). Since the 21 st century, the period with the greatest increase of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also with the greatest increase of precipitation) corresponds to the period with greatest decrease of sunshine duration. Three sudden changes of the an- 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and sunshine duration occurred in this period while two sudden changes of precipitation occurred. The strong sudden-change years of precipitation and sunshine duration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sudden-change years of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suggesting that in the mid-1860s, the climatic sudden change or transition really existed in this region. In the time domain, the climatic series of this region exhibit obvious loc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and sunshine duration exhibit the periodic variations of 25 years while the precipitation exhibits a periodic variation of 20 years. Based on these periodic characteristics, one can infer that in the period from 2013 to 2030, the temperature will be at a high-temperature stage, the precipitation will be at an abundant-precipitation stage and the sunshine duration will be at an less-sunshine stage. In term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leading distribution type of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in this region shows integrity, i.e:, it is easily higher or lower in the whole region; and the second distribution type is more (or less) in the southwest parts and less (or more) in the northeast parts. Precipitation and sunshine duration exhibit complex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nclude four spatial distribution types. The present study can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security in- vestigation of homeland, ecological and water resources as well as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gramming in China's northern bor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northern Greater Khingan Mountains suddenchange test period analysis
原文传递
北疆冷凉区玉米品种筛选试验
9
作者 王惊宇 刘迎春 +2 位作者 耿慧 张俊花 高海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3期1-3,7,共4页
为了提高玉米产量,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开展了品种筛选试验,以筛选出适宜北疆冷凉区种植的优良玉米品种。结果表明,参试的13个玉米品种熟期相对适中,各品种生育期均早于对照丰垦139,早熟2~7 d,说明各品种在此种植区域皆能安全成熟。... 为了提高玉米产量,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开展了品种筛选试验,以筛选出适宜北疆冷凉区种植的优良玉米品种。结果表明,参试的13个玉米品种熟期相对适中,各品种生育期均早于对照丰垦139,早熟2~7 d,说明各品种在此种植区域皆能安全成熟。KWS9384、兆合402、新玉76、KWS7461这4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优良,产量超过对照丰垦139,增产幅度6.24%~11.76%,其中以KWS9384增产较明显,增产幅度达11.76%;KWS7461虽然较丰垦139增产,但其株高、穗位高较高,生产上易发生倒伏;吉单494产量略低于对照丰垦139,但熟期适中,抗倒伏能力强,收获时籽粒含水率较低。综合分析各玉米品种的生育期、产量等因素,适宜北疆冷凉区种植的优良玉米品种有KWS9384、兆合402、新玉76和吉单4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生育期 产量 北疆冷凉区
下载PDF
榆林市南部冬枣设施栽培温度变化特征研究
10
作者 马瑞 崔钰 +1 位作者 马三保 刘立峰 《陕西林业科技》 2024年第5期40-45,共6页
为掌握冬枣关键物候期大棚温室内最适温度,本研究选取了陕北南部的冬枣日光温室为试验区,基于2021、2022和2023年观测设施栽培的冬枣温室室外、室内气温和地温等数据,开展了大棚冬枣设施栽培温度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立春节气温度缓... 为掌握冬枣关键物候期大棚温室内最适温度,本研究选取了陕北南部的冬枣日光温室为试验区,基于2021、2022和2023年观测设施栽培的冬枣温室室外、室内气温和地温等数据,开展了大棚冬枣设施栽培温度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立春节气温度缓慢升高,冬枣开始萌动,温度≥0℃时促进大棚冬枣萌动;温度达到15℃左右有利于冬枣萌芽,萌芽期的棚内温度和地温与棚外平均温度变化范围差异较大,意味着冬枣萌芽期即雨水节气要严格控制好温棚内温度。在芒种节气要注意冬枣果实膨大期管理,白熟期经历了芒种、夏至、小暑3个节气,温室外和地温最高温度的最大值出现在小暑节气,温室内25℃以上时有利于果实生长。综上所述,冬枣各个物候期的室外、室内气温和枣树地温变化差异不尽相同,要严格控制好温室温度,特别是节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物候期 温度 节气 陕北地区
下载PDF
被遮蔽的胜利——巴黎和会中国签订对奥《圣日耳曼和约》过程研究
11
作者 于泽洲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32,共14页
一战结束后,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与巴黎和会。在和会的筹备阶段及初期,中方将“废止特权”与“平等原则”作为对德、奥条款的核心底线,并随着会议进程的深入不断推进对德、奥具体问题的解决。然而,在拒签德约后,奥约问题成为北京政府... 一战结束后,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与巴黎和会。在和会的筹备阶段及初期,中方将“废止特权”与“平等原则”作为对德、奥条款的核心底线,并随着会议进程的深入不断推进对德、奥具体问题的解决。然而,在拒签德约后,奥约问题成为北京政府及代表团关注的重点,其能否顺利签订关乎中国战后的国际地位。北京政府更是明确将奥约签订一事与加入国联绑定,并寄希望于英、美方面的帮助。是时,和会中各国针对奥约的主张、态度不一,陆征祥和顾维钧等人通过积极协调、斡旋,最终使得奥约顺利签订,中国也以此成为国际联盟创始会员国之一。总体来看,中方在签订奥约的过程中表现积极主动,加入国联也符合一战后北京政府提升国际地位的需要。但从长远结果来看,中国朝野上下所期许的“战后新秩序”并未因为国联的成立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奥和约 巴黎和会 陆征祥 北洋政府 国际联盟
下载PDF
对柳得恭“南北国”论的驳议
12
作者 赵振海 《西部学刊》 2024年第21期69-72,共4页
公元698年,粟末靺鞨人首领大祚荣在松花江流域建立渤海政权,接受唐朝册封,成为唐朝的地方民族政权。朝鲜半岛史学界将渤海史纳入朝鲜史体系,将渤海与新罗对立时期称为“南北国时代”或“南北朝时代”,将渤海视作新罗的“北朝”。然而,... 公元698年,粟末靺鞨人首领大祚荣在松花江流域建立渤海政权,接受唐朝册封,成为唐朝的地方民族政权。朝鲜半岛史学界将渤海史纳入朝鲜史体系,将渤海与新罗对立时期称为“南北国时代”或“南北朝时代”,将渤海视作新罗的“北朝”。然而,此种说法存在问题,一是“南北国”论缺少统一王朝或国家的根本前提;二是在渤海建国前,朝鲜地区并未形成单一的朝鲜族或韩族;三是高句丽曾是中国历史上的地方民族政权;四是王氏高丽并不是高氏高丽的继承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新罗 唐朝 高句丽 南北国时代
下载PDF
宁夏隆德县博物馆新入藏的北方系青铜器研究
13
作者 夏福德 井中伟 刘世友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109,共13页
2019年,宁夏隆德县博物馆新入藏一批北方系青铜器,包括车马器、牌饰等,部分器形以往未见。这批铜器的年代为战国晚期前后,与乌氏戎和义渠戎有着密切的联系。甘肃马家塬、墩坪墓地出土马车的考古情境表明,北方系青铜器中原称为“镦”的... 2019年,宁夏隆德县博物馆新入藏一批北方系青铜器,包括车马器、牌饰等,部分器形以往未见。这批铜器的年代为战国晚期前后,与乌氏戎和义渠戎有着密切的联系。甘肃马家塬、墩坪墓地出土马车的考古情境表明,北方系青铜器中原称为“镦”的铜器实为车轴帽,而“泡状竿头饰”多数应为轭首饰,部分作为牛角套来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系青铜器 车马器 战国晚期 轴帽 泡状竿头饰
下载PDF
中国北方近57年气温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58
14
作者 王海军 张勃 +7 位作者 赵传燕 靳晓华 王兴梅 戴声佩 王亚敏 康淑媛 刘艳艳 李丹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3-650,共8页
通过分析中国北方近57年来气温时空变化特征,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理论,对中国北方气温变化进行定量化分析,阐述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近57年来中国北方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升温趋势最快的是东北地区(0.25℃/10a),最慢的... 通过分析中国北方近57年来气温时空变化特征,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理论,对中国北方气温变化进行定量化分析,阐述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近57年来中国北方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升温趋势最快的是东北地区(0.25℃/10a),最慢的是西北东区(0.12℃/10a)。各区年均、1月、7月气温的增温趋势呈非对称性,年均气温的升高主要得益于1月气温的贡献,7月各区升温趋势普遍较慢;中国北方年均气温变化存在突变现象,东北区是在1994年(a=0.05),华北区是在1997年(a=0.05),西北西和西北东分别为在1996年和1997年(a=0.05);年均气温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东北区分别以21a、6a、11a为第一、第二、第三主周期,华北区气温周期为22a,西北西区周期为12a,西北东区第一、第二、第三主周期分别为15a、8a、5.5a;中国北方各区气温变化一致性较强,都呈现上升趋势,但各区之间相关关系存在差异,东北和华北年均气温相关系数达到0.79(a=0.01),1月东北区和西北西区相关系数为0.19,7月东北区和西北东区的相关系数为0.26,未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 气温 时空变化 突变 周期
下载PDF
中国北方地区采暖期颗粒物污染现状 被引量:15
15
作者 解淑艳 王帅 +2 位作者 张霞 宫正宇 张志辉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5-33,共9页
分析了2013—2016年冬季采暖期与非采暖期中国北方地区颗粒物污染现状及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北方地区空气污染比较严重,采暖期尤为突出。2016年,中国北方地区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超过10%,采暖期优良天数比例较非采暖期下降22... 分析了2013—2016年冬季采暖期与非采暖期中国北方地区颗粒物污染现状及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北方地区空气污染比较严重,采暖期尤为突出。2016年,中国北方地区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超过10%,采暖期优良天数比例较非采暖期下降22.8%,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升高10.1个百分点。颗粒物浓度呈现明显的冬季高、夏季低的特点,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2月至次年1月,最低值一般出现在7—9月。2013—2016年,北方地区空气质量呈较为明显的改善趋势,PM_(10)和PM_(2.5)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14年以来采暖期同期比较显示,PM2.5浓度呈缓慢升高趋势,采暖期空气污染形势十分严峻。颗粒物浓度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采暖期石家庄、保定、衡水、邢台、邯郸、安阳等城市为京津冀区域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PM2.5 北方地区 采暖期
下载PDF
塔北地区奥陶系灰岩段裂缝特征及其对岩溶储层的控制 被引量:40
16
作者 倪新锋 杨海军 +4 位作者 沈安江 张丽娟 乔占峰 赵宽志 韩利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33-940,共8页
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对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形成及改造至关重要。对大量的岩心、薄片、阴极发光、成像测井及测试资料的综合研究表明,塔北地区奥陶系灰岩段发育有3类成岩缝和3期构造(溶蚀)缝。3期构造缝对应3个构造旋回,分别为晚加里东—... 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对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形成及改造至关重要。对大量的岩心、薄片、阴极发光、成像测井及测试资料的综合研究表明,塔北地区奥陶系灰岩段发育有3类成岩缝和3期构造(溶蚀)缝。3期构造缝对应3个构造旋回,分别为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方解石及泥质充填的构造张裂缝、晚海西期—印支期方解石充填的共轭剪切缝以及燕山—喜山期半充填或未充填的剪性网状微—小缝。构造缝的形成直接促进了岩溶作用的发生,溶蚀缝往往改造前期的构造缝,虽发生时间稍有滞后,但仍属同期。各类裂缝的形成时间、规模、充填特征、成像测井特征及阴极发光性各异。构造缝、溶蚀缝控制了岩溶储层的发育和分布。裂缝自身溶蚀扩大或与溶蚀孔洞配置构成了油气储集的主要空间,也是提高碳酸盐岩储层储渗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成岩缝张开度较小,水体的沟通、横向疏导作用有限,对加速岩溶作用的发生贡献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储层 构造缝 溶蚀缝 成岩缝 期次 奥陶系 塔北地区
下载PDF
北方地区不同花生品种光合生理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丽妍 徐宝慧 +2 位作者 杨成林 高志新 徐惠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15,共4页
以4个花生品种为材料,对比研究其全生育期叶片光合特性及光合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4个花生品种全生育期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叶面积指数(LAI)的变化规律大致相似,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差异分析表明,HY16在生育... 以4个花生品种为材料,对比研究其全生育期叶片光合特性及光合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4个花生品种全生育期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叶面积指数(LAI)的变化规律大致相似,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差异分析表明,HY16在生育中后期具有较高的Pn、Tr以及较大的LAI.(2)4个花生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均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峰值均出现在结荚盛期.除花针期外,其他时期各品种间差异基本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3)4个花生品种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HY22在结荚初期达最大,而LH12在结荚盛期出现峰值,且在这2个时期分别都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1).说明不同花生品种光合产物向籽粒中运转的时期有所不同.(4)整个生育期4个花生品种Pn与Tr呈显著正相关(P<0.05),但与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地区 花生 全生育期 光合生理特性
下载PDF
清末至北洋政府时期区乡行政制度考略 被引量:15
18
作者 魏光奇 丁海秀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3-75,共13页
中国古代 ,国家正式职官的设置止于县 ,县以下没有国家行政。清末至北洋政府时期 ,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于传统乡里制度的历史演变和地方社会近代化的时代要求 ,各地陆续生成了区乡一级行政。这一期间的区乡行政可以分为两大类 ... 中国古代 ,国家正式职官的设置止于县 ,县以下没有国家行政。清末至北洋政府时期 ,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于传统乡里制度的历史演变和地方社会近代化的时代要求 ,各地陆续生成了区乡一级行政。这一期间的区乡行政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清末以来新生的区乡行政 ;二是由清代旧乡地演变而来的区乡行政或准行政。就职能而言 ,前者又可以分为单一职能类型的区乡行政 (教育行政、警察行政和保卫团政 )和职能全面类型的区乡行政 ;后者或系由旧乡地直接转化为新型的区乡行政 ,或系以旧乡地而充当新生区乡行政的下级区划和组织 ,或基本保持着旧乡地的原有性质和职能。就主体性质而言 ,这一时期的区乡行政还存在着“自治”行政与“官治”行政的区别。这一时期的区乡行政大多具有常设机构 ,其行政人员一般按法定程序任职并具有职业化的公职身份 ,大多具有建立在法定公共财政或公共收入基础之上的经费制度 ,承担着地方社会的各种现代性行政职能 ,因此已经基本上具备了现代性质。但同时在各方面也仍然带有传统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至北洋政府时期 区乡行政 行政制度
下载PDF
夏半年西太副高位置与东亚季风雨带(区)的气候联系 被引量:30
19
作者 俞亚勋 王式功 +2 位作者 钱正安 宋敏红 王安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10-1525,共16页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东部的夏季风降水气候,利用1951-2005年中国实测日雨量和美国NCEP/NCAR 1982-1994年逐日高度及风场再分析资料,绘制了多站多年逐候平均雨量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西脊点多年逐候平均位置图,揭示了夏...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东部的夏季风降水气候,利用1951-2005年中国实测日雨量和美国NCEP/NCAR 1982-1994年逐日高度及风场再分析资料,绘制了多站多年逐候平均雨量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西脊点多年逐候平均位置图,揭示了夏半年西太副高位置与东亚季风降水雨带(区)的气候联系。主要结论如下:(1)西太副高西脊点位置的相对稳定阶段及大幅度东缩西伸突变与季风雨带(区、期)关系密切。平均说,在西太副高北进东缩期,当西脊点相对稳定在菲律宾西北面海域、台湾海峡西北面及日本西南面海域时,将分别带来29-33候的华南前汛期、35-40候的江淮梅雨期及42-49候的北方多雨期;我国西北(西南)区秋雨则是副高南撤期50-52(55-61)候明显西伸并滞留在台湾海峡西北面(粤、桂沿海)的产物;而27-28(47-48)候的西太副高大幅度东缩(西伸)突变则指示夏季风即将爆发(开始南撤)的先兆。(2)揭示了西北区东部的关中汉中区和其余部分的降水气候分别主要受江淮梅雨和北方雨期影响等平均事实和特征。(3)长序列的单站逐候平均雨量图和西太副高西脊点逐候平均位置图不失为东亚夏季风降水气候分析和预测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副高西脊点 逐候平均雨量 华南前汛期 江淮梅雨期 北方多雨期 华西秋雨
下载PDF
新疆北部晚古生代大规模岩浆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和战略找矿远景 被引量:44
20
作者 李文渊 牛耀龄 +6 位作者 张照伟 张铭杰 高永宝 胡沛青 张江伟 谭文娟 姜寒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50,共10页
新疆北部石炭—二叠纪存在大规模岩浆成矿作用,但对成矿地球动力学机制缺乏系统认识。在前人工作和我们近年来工作的基础上,文中扼要总结了我们新的初步认识,旨在为深化研究奠定思想基础。文中指出新疆北部泥盆—石炭纪岩浆活动和成矿... 新疆北部石炭—二叠纪存在大规模岩浆成矿作用,但对成矿地球动力学机制缺乏系统认识。在前人工作和我们近年来工作的基础上,文中扼要总结了我们新的初步认识,旨在为深化研究奠定思想基础。文中指出新疆北部泥盆—石炭纪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是板块构造的直接产物。石炭纪的板块消减及有关的岩浆作用可能一直持续到三叠纪。地幔柱岩浆作用的起始时间不详,可能在晚石炭世,但集中表现在二叠纪。两种岩浆构造体系在时间上的叠加和空间上的并存造就了成矿作用的集中爆发以及成矿类型上的时空变化。与之有关的成矿作用和相应的成矿类型主要有:赋存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海相火山岩中的磁铁矿床(有火山岩浆喷溢成因的可能,但更具有夕卡岩型铁矿的特征)、泥盆纪末到早三叠世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夕卡岩型)铜(钼)矿床以及早二叠世与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有关的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后者与南疆塔里木盆地已知溢流玄武岩在时代上((280±5)Ma)的一致性意味着包括该溢流玄武岩的基性大火成岩省可能分布很广泛,波及北疆的相当地域。如这一推论能够证实,那么与之有成因联系的钒钛磁铁矿和铜镍硫化物矿化点/矿床的分布就不应只局限于已知造山带,应该分布更广。这里造山带的"成矿专属性"很有可能只是构造暴露而已。这一思路有助于我们研究新疆北部晚古生代岩浆成矿作用以及与岩浆作用有关的成矿作用,并对寻找同类矿床有战略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部 石炭—二叠纪 板块构造 大火成岩省 构造体制并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